14.2《荷塘月色》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_第1页
14.2《荷塘月色》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_第2页
14.2《荷塘月色》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_第3页
14.2《荷塘月色》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_第4页
14.2《荷塘月色》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者:朱自清荷塘月色学习目标理清全文结构,了解直接抒情语句的内涵及其在文中的作用。学习文中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比喻新鲜贴切的表达效果和移觉(通感)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散文的语言美。欣赏文章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学习目标(一)散文的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是说散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空的限制,表现手法也不拘一格,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2.意境深邃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表达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散文的语言大多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同时,又兼具简洁质朴,自然流畅的特点。了解散文(二)散文的分类叙事性散文、写景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哲理性散文、议论性散文等。写作背景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这一年中国接连发生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忆佩弦》)。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荷塘月色》就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不能的“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一身正气映华夏朱自清(1898—1948)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祖籍浙江绍兴。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幼年受士大夫家庭的传统教育;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1917年改名“自清”入哲学系学习;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0年毕业后在江、浙一带的中学任教,极受欢迎;1921年,加人文学研究会,成立“为人生”代表作家;1922年,与叶圣陶等创办了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诗》月刊,倡导新诗。次年,发表长诗《毁灭》,引起当时诗坛广泛注意,继而写《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31—1932年在英国伦敦学语言学及英国文学,回国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并兼中文系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任西南联大教授。认识作者一身正气映华夏朱自清(1898—1948)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美国政府一方面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一方面帮助武装日本军国主义。导致物价飞涨,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美国为了支持蒋介石,就运来面粉,说要“救济”中国人,好让中国人“感谢”美国。清华大学的知识分子吴晗等人看透了美国的险恶用心,组织清华学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坚决拒绝美国的“援助”的面粉。当时,朱自清正患严重的胃病,身体瘦弱,经常呕吐,急需补充营养。拒领救济粉会让朱自清和八个孩子生活更加困难。可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他坚决拒绝“赏赐”。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我不应逃避自己的责任。”认识作者一身正气映华夏朱自清(1898—1948)两个月后,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因贫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宁肯挨饿而死,也不肯领带侮辱性的“救济”,表现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尊严!毛泽东称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著有《朱自清全集》,代表作品:长诗《毁灭》、诗集《踪迹》、散文《背影》《荷塘月色》《春》《匆匆》《温州的踪迹》《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认识作者

小钟不小心把准备好的路线图弄丢了,希望热心的你根据《荷塘月色》一文帮其绘制一份路线图。

路线图院里出门荷塘进门荷塘田田出水很高像婷婷舞女的裙零星袅娜明珠星星美人缕缕渺茫的歌声似的凝碧的波痕叶子更见风致静动幽雅宁静月下的()()()

()

()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

月色()()月光月影如流水静静地泻薄薄的青雾浮起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灌木的黑影杨柳的倩影光和影的和谐像名曲虽是满月,却有一层淡淡的云实虚实虚朦胧优雅塘上的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家荷塘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小径小径不宁静寻宁静得宁静失宁静明线:行踪(外结构)暗线:情感(内结构)空间顺序的圆形结构内心情感变化的圆形结构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及来到荷塘后的感受。第二部分(2-6):荷塘月色的恬静迷人。第三部分(7-10):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动乡思。14思考全文的文眼是什么?为什么?——文章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以此统摄全篇。全文写的是一个夏夜,作者为了排解苦闷,去观赏月下荷塘见到的景色和此时的心情。找出文中描写心里感受的句子“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忽然想起来采莲的事情来了”“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第3段,“背着手踱着”,句中的“踱”如果改成“走”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踱”字表现了作者的悠闲、超然,照应了下文的“自由”,“走”字缺少这种情景交融的神韵。第4段写什么景,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月下荷塘美景,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五个方面。尝试找出这些句子,展开想象,阅读品味它的妙处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以亭亭的舞女的裙来比喻叶子,有一种舒展、旋转的美。荷叶本是静的,作者想像它是动的,这是以动写静,以虚写实。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婀娜:荷花的饱满盛开状羞涩:荷花的含苞待放状拟人:用写女子姣美神态的词来写荷花,写出了月光下的荷花的各种姿态。赋予荷花生命的活力和感情,拟人手法写出了荷花的情态美。月下荷塘2.描写了哪些景色?荷叶荷花荷香流水01020304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3.运用了哪些技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01比喻02拟人03通感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荷塘月色作者是如何描绘塘上月色的?塘上月色景物描写手法画面月光比喻比喻月影比喻通感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灌木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杨柳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比喻比喻比喻通感实实虚虚虚实结合朦胧柔美荷塘月色作者用了哪些动词(炼字)描绘月光形象,试举例分析。①泻——化静为动,写出了月光的流动感,准确地写出了月光如流水一般倾泻在荷塘上,体现了月光一泻千里的广阔。

②浮——写出了深夜水汽由下而上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的情状,描绘雾的轻盈飘逸之态,突出朦胧美。③洗——写出了“叶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状态。④笼——突出了月光的轻、薄、透,表现了月光下叶与花的轻柔娇美,衬托了月光的朦胧、柔和。⑤画——有“人为”动作含于其中,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倩影”,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真、之美。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袅娜”写出荷花的饱满盛开状,“羞涩”写荷花含苞待放。这两个词本是用来描写女子娇美姿态、羞涩神情的,现在用来写荷花,赋予物以生命力和感情,这是拟人写法。接着连用三个比喻,分别描绘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写出了荷花的神韵,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一个本体,三个喻体,这种修辞是“博喻”。①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杨朔《画山绣水》)②一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的灰色的瓦瓴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王蒙《春之声》)

【知识链接】博喻的表达效果:多角度、多侧面,更生动形象。

作者通过描写在荷塘月夜独步的所见所闻,赞美了月夜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在月光下,在荷塘边,作者感受到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淡淡喜悦,但仍然夹杂着摆脱不开的淡淡哀愁,委婉而曲折地表达他不满现实、幻想超脱现实而又无法超脱的苦闷心理。中心思想荷塘月色思考探究作者游荷塘,联想到了什么?为什么?(7-10段)采莲旧俗、《采莲赋》、采莲名曲引用《采莲赋》:想象江南采莲的盛况反衬现实的孤寂、苦闷;与现实对比,表现了作者对眼前的寂寞、毫无生气

的现实的不满之情(以乐景衬哀情),进一步

表现了作者对光明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

引用《西洲曲》:引起对江南美好生活的怀念,

与后文“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对应,在思

乡的哀愁中结束全文,作者又回到无奈的现实中。《荷塘月色》对月光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和荷塘周围的景象精心布局,巧妙着色,并将自己淡淡的喜悦与哀愁巧妙地寄寓在细腻生动的景物描写之中,达到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境界,委婉而曲折地表达了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幻想超脱现实而又无法超脱的彷徨苦闷心理。总结全文思维进阶对比《故都的秋》与《荷塘月色》,体会两篇文章在写景及抒情方面的差异。

写景方面:《故都的秋》所写之景富有生活气息,多是直观之景,从五幅图中可以看出。如“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等景物,再如秋雨图的对话,秋果图的描绘,都贴近生活。即使如秋蕊图中的描绘,也在诗情画意中不忘加入尘世的丝丝扫帚纹。《荷塘月色》所写之景则富有诗情画意,美轮美奂。“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光与影的旋律交错上演如梦如幻的魔术,读后令人唇齿生香。《故都的秋》抒发情感的方式有变化。首先,作者借助景物抒发情感,作者笔下之景都染上了作者浓浓的苦闷、寂寞与忧思之情。作者抓住“清”“静”“悲凉”的特点,组织全篇结构,选取了五幅图,分别从不同的侧面着力突出总特点。同时,作者也将情感融入叙事、议论之中,秋雨图就是一个特别精彩的叙事片断,接着援引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