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劝学师说学习任务一单文阅读与鉴赏学习任务二群文整合与探究学习任务三表达与交流学习任务一单文阅读与鉴赏【任务目标】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特殊句式、文化常识及一些特殊文言现象。2.联系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观点,分析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3.体会议论类文言文中论点明确、层次分明、说理形象、对比论证等特点和风格。4.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把握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学习任务一劝学【走近作者】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拿来与孟子的“性善论”做比较。《荀子》现有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对话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学习任务一【追溯背景】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种观念抬头,百家争鸣。作为孔子思想的继承人,荀子在教育目的上与先哲保持一致,即通过教育来培养“士”“君子”“圣人”。荀子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人的知识、道德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经过后天学习、教育逐步培养的,只有懂得了礼、义,人性才能改变。因此,他特别重视后天的学习,把学习作为改变人性的根本方法。他写《劝学》就是为了勉励人们“积善成德”,成为君子。《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部分节选。学习任务一【基础梳理】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及其含义(1)以为轮(
)(2)虽有槁暴(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君子生非异也(
)“”同“煣”含义: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学习任务一“有”同“又”含义:复、再“知”同“智”含义:见识“生”同“性”含义:天性2.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劝学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拿道理说服人,使人听从。(2)金就砺则利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学问广博精深。学习任务一劝勉,鼓励。指金属制的刀斧等。广泛地学习。····(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泛指一切河流。(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6)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借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学习任务一特指长江、黄河。兽类的爪子和牙齿。地下的泉水。······(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学习任务一寄居。··
3.解释下列多义词听到见闻、见识闻名
学习任务一使……听到
借助假装
借·······
横渡
隔断、隔绝不通的极,非常学习任务一连词,表递进关系连词,表并列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连词,表承接关系·4.说明下列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情况(1)木直中绳,以为轮(
)(2)其曲中规(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动词的使动用法,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学习任务一形容词用作名词,弯曲的弧度形容词用作动词,变直,变锋利名词用作状语,每日形容词用作名词,高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8)积善成德(
)(9)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10)用心一也(
)名词用作动词,游泳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学习任务一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行名词用作状语,向上,向下·····5.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特点(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学习任务一状语后置句,“于蓝”为后置状语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定语后置句,“利”“强”为后置定语,“之”起提宾的作用判断句,“……者……也”表判断6.积累成语(1)
:比喻弟子超过老师,也比喻后人超过前人。(2)
:比喻有恒心,坚持不懈。7.文化常识驽马十驾: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十驾”即马拉车十天所走的路程。学习任务一青出于蓝锲而不舍微任务一内容梳理1.根据文本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论证各个分论点的?找出作者选用的论据及观点。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一①以为轮、金就砺则利②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③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④积跬步、积小流⑤骐骥一跃、驽马十驾⑥坚持⑦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⑧专一【图解课文】学习任务一段落语句论证角度论证方法用意第2段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正面比喻论证人经过学习,本性就会发生变化,知识就会丰富,能力就会提高①正反面比喻论证②微任务二品读鉴赏2.作者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阐明深刻的道理,请参考给出的句子,分别从第2~4段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其用意,完成下面表格。学习任务一学习对于本性的改变有着决定性的不可逆转的作用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续表)学习任务一段落语句论证角度论证方法用意第3段③正面对比论证④⑤正面比喻论证⑥第4段⑦正面对比论证、比喻论证⑨⑧反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阐述学习的重要作用,指出有时学习比思考更重要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借外界条件,能帮助弥补不足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学习要善于积累(续表)学习任务一段落语句论证角度论证方法用意第4段⑩正反面对比论证、比喻论证⑫⑪正反面⑬正面对比论证、比喻论证⑮⑭反面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学习要专心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客观条件的优劣不是成功的唯一条件,只要坚持就能取得成功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3.第3段论述了什么问题?其论证层次怎样?[答案]第三段论述了“学习对君子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分三层展开论述:①以“终日而思”与“须臾所学”对比,阐述学习的重要作用,指出有时学习比思考更重要;②用四个比喻,从见、闻、行路、渡河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善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而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③得出“君子善假于物”的结论。学习任务一4.
《劝学》的说理性很强,作者巧妙设喻,显示出“鲜活”的特点,请你结合文本简要说明“鲜活”特点是如何体现的。[答案]①“鲜”,是说比喻的内容通俗明了,毫无陈腐的学究气。荀子善于发掘生活的宝藏,将深奥的道理寓于形象的生活化的比喻之中,启迪思考,使读者很容易接受。如文章开头的“青”胜于“蓝”、“冰”寒于“水”、“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五个比喻,都来自生活,充满了智慧。学习任务一②“活”,是说比喻的形式多样。有的正面切入,直陈观点,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有的反面迂回,论证道理,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的正反对照,蕴含深意,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全文比喻众多,变化多姿,毫无罗列重复之感,随着用比的连续转换和充分展开,形成整齐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使文章气势恢宏,说理流畅,内容形式和谐统一。学习任务一微任务三探讨与传承5.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荀子却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两人的说法谁对谁错?请谈谈你的看法。[答案]孔子与荀子的观点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相悖。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强调的是学习与思考是并重的,二者不可或缺。荀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虽然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但也并没有否定思考的作用,他反对的只是“终日而思”,即整天坐在那里苦思冥想而不去学习。总之,二人的观点并不矛盾,他们都认为思考与学习是必须结合起来的,只是论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学习任务一
君子①曰:学不可以已②。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青③,取之于蓝④,而青于蓝⑤;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从蓝草中取得,却比蓝草颜色深;冰是由水凝冻成的,但它比水(更)冷。①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②已:动词,停止。③青:靛(diàn)青,一种染料。④取之于蓝:从蓝草中取得。于,介词,从。蓝,草名,叶子可提取靛青。⑤青于蓝:比蓝草颜色深。于,比。下文“寒于水”中“于”的意义与此相同。
学习任务一木直中绳⑥,
⑦以为⑧轮,其曲木材直得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用火烘烤使它弯曲,把它做成车轮,它的中规⑨。虽有槁暴⑩
,不复⑪挺⑫者,
使弯度就合乎圆规(画的圆)。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火的烘烤⑥中(zhònɡ)绳: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中,合乎。⑦(róu):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⑧以为:“以之为”,把它做成。⑨其:它的。规:圆规。
⑩虽有槁暴(ɡǎopù):即使又晒干了。虽,即使。有,同“又”。槁,枯。暴,晒。⑪复:再。⑫挺:直。学习任务一之
然⑬也。故⑭木受绳则直,
金⑮
就使它弯曲成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制的刀斧等拿到
砺⑯
则利,君子博⑰学而日⑱
参省乎己⑲
,则磨刀石上去磨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见知明而行无过矣⑳
。
识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失了。⑬然:这样。⑭故:所以。⑮金:指金属制的刀斧等。⑯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接近、靠近。砺,磨刀石。⑰博:广博,广泛。⑱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天天。⑲参省(xǐnɡ)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⑳知明:见识明达。知,同“智”,见识。明,明达。行无过:行为没有过失。学习任务一
学习任务一非利足㉛也,而致㉜
千里;假舟楫㉝者,非能水㉞也,
并非善于奔走,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非善于游水,却能横渡而绝㉟江
河。君子生㊱非异也,
善
假于物㊲也。长江、黄河。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㉛利足:善于奔走。利,使……快,走得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㉜致:到达。㉝舟楫:船和桨,泛指船只。㉞能水:善于游水。水,游泳。㉟绝:横渡。㊱生(xìnɡ):同“性”,天性。㊲物:外物,包括各种客观条件。学习任务一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㊳
;积水成渊,蛟龙
生焉;堆土成为高山,风雨就在这里兴起;汇集水流成为深潭,蛟龙便在这里生长;积
善㊴
成德,而神明㊵
自得㊶
,圣心㊷
备㊸
焉。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人)就会得到非凡的智慧,圣人的心怀就会具备了。㊳兴焉:在这里兴起。兴,起。焉,还有下文“生焉”的“焉”,都是兼词,相当于“于此”,可译为“从这里”或“在这里”。㊴善:善行,好的行为。㊵神明:非凡的智慧。㊶得:获得。㊷圣心:圣人的心怀。㊸备:具备。学习任务一故不积跬步㊹,无
以㊺
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之外;不积累细小的水流,就没有办法江海。骐骥㊻
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㊼
,
汇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没超过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
功㊽在不舍㊾
。锲㊿
而舍之,朽木不折;
(它的)功效来源于走个不停。刻一下就放弃,即使是朽木也不会被刻断;㊹跬(kuǐ)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㊻骐骥(jì):骏马。㊼驽(nú)马十驾:劣马拉车走十天。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㊽功:功效。㊾舍:停止、止息。㊿锲(qiè):刻。学习任务一锲而不舍,金石可镂[51]。蚓无爪牙之利,
不停地刻下去,即使是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
筋骨之强[5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53],用心一也。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泉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51]镂(lòu):雕刻。[52]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爪牙”“强筋骨”,定语后置句。[53]上、下: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上,向下。埃土:泥土,尘土。黄泉:地下的泉水。学习任务一蟹六跪[54]
而二螯[5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56]者,
螃蟹有六条腿,两只蟹钳,没有蛇和鳝鱼的洞穴就无处容身,用心躁[57]也。
这是用心浮躁(的缘故)。[54]跪:蟹腿。[55]螯:蟹钳。[56]寄托:指寄居、容身。[57]躁:浮躁,不专心。学习任务一师
说【走近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自谓郡望昌黎(“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大族),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故后世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之一。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故并称为“韩柳”,且有“文章巨公”学习任务一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之风。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其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等。学习任务一【追溯背景】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但魏晋以来,随着玄学和佛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落,社会上风行非学无师,重视“家传”,师道也就愈来愈不被重视。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唐代。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耻于从师的风气却很盛行;当时仍沿袭着一种封建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可以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等国家高级学府读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自己不愿从师学习,而且还反对别人从师学习,导致求师学道的人往往会招来别人的讥笑。当时正在国子监任教的韩愈对这种风气深恶痛绝,便以大无畏的气魄,抨击时弊,提倡师道,写下了千古佳文《师说》。学习任务一正如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所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学习任务一
【文学常识】古文运动六朝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以四字、六字为句,上下句相对,又叫“骈四俪六”),讲求声韵的和谐和辞藻的华丽,导致文学创作中浮艳之风泛滥。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针对六朝以来这种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文;主张语言要新颖,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风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学习任务一
【文体知识】说“说”是叙事兼议论的文体。一般陈述自己对某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论师”,更详细一点就是“论从师求学”,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捕蛇者说》《马说》等都属“说”这一类文体。学习任务一【基础梳理】1.读准字音句读(
)或不焉(
)谀(
)欤(
) 郯子(
) 苌弘(
)老聃(
)
李蟠(
)
经传(
)学习任务一·········dòu
fǒu
zhuànyúyúTánChángdānPán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及其含义(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或师焉,或不焉(
)“受”同“授”含义:传授学习任务一“不”同“否”含义:这里指不从师学习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吾从而师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3)今之众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大家,许多人。学习任务一求学的人。两个词,从,跟随;而,表顺承。一般人。······(4)小学而大遗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6)年十七,好古文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学习任务一小的方面要学习。不一定。指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与骈文相对。······
4.解释下列多义词老师
以……为师学习学习任务一
尊师学习掌握一定技艺的人军队传授
······流传
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道理
风尚
道路学习任务一
说
道德、学问介词,从
介词,对于·······介词,比·介词,被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代词,它们,指不跟从老师学习而遗留下的问题代词,他副词,大概学习任务一代词,他(们)的指示代词,这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指代前面所说的“其子”·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助词,用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代词,指李蟠·
相当于“于”句末语气词
语气词,表感叹学习任务一句末语气词,表推测用来……的,凭它(他)来……的……的原因········5.说明下列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情况(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3)或师焉(
)(4)不耻相师(
)(5)不耻相师(
)(6)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形容词用作名词,令人疑惑的问题学习任务一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愚人名词用作动词,从师学习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名词用作动词,从师学习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6.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特点(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而耻学于师(
)(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学习任务一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判断句,“也”表判断状语后置句,“于师”为后置状语判断句,“非”表否定判断宾语前置句,“之”起提宾的作用,正常语序应为“不知句读,不解惑”(6)则群聚而笑之(
)(7)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8)师不必贤于弟子(
)(9)不拘于时(
)(10)学于余(
)学习任务一省略句,应为“(士大夫之族)则群聚而笑之”省略句,应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状语后置句,“于弟子”为后置状语状语后置句,“于余”为后置状语被动句,“于”表被动7.积累词语(1)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2)
:传授道理,教授学业。8.文化常识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六艺”有时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如《春秋左氏传》《诗毛氏传疏》等。学习任务一三人行,必有我师传道授业微任务一梳理文本1.阅读全文,把握文章结构,完成下面的表格。学习任务一段落大意第1段①第2段②第3段③第4段④提出观点“古之学者必有师”批判社会上“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以圣人为例,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赞扬李蟠,交代写作的缘由2.阅读第1段,用原文语句回答下面的问题。(1)教师的职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择师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择师的标准与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师的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任务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第3段的论点是什么?以孔子为例,有什么好处?[答案]论点: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好处:以孔子为例,有言有行,十分典型,以一当十。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尚且从师学习、广泛学习,何况其他人。学习任务一【图解课文】学习任务一对象从师的态度结果论证方法论证中心
耻学于师
从师而问
于其子
于其身
不耻相师
曰师曰弟子……群聚而笑之微任务二探究说理方法4.根据文本内容完成表格,说一说作者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批判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学习任务一今之众人对比论证古之圣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择师而教之愚益愚圣益圣小学大遗士大夫之智不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则耻师焉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微任务三质疑思辨5.韩愈的论说文一向以气势通畅著称。就本文而言其夺人气势来自三个方面:崭新理论本身的说服力,加上严密逻辑的论证力和语言上奇偶骈散结合的表现力。请结合文章分析这些特点分别体现在哪里。[答案]首段思路是:“古之学者必有师”,师的作用是“传道受业解惑”,惑则必从师,从师即学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句大有如截奔马之势。全段层层顶接,步步推进,逻辑严密,一气呵成,更是势不可当。次段紧承首段对师道的论述,连用三个层层深入的对比,从不同层面批判当时士大夫中流行的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批判的语气也一句比一句加重,由“其学习任务一皆出于此乎”的推测语气,发展到“吾未见其明也”的责备语气,再到“其可怪也欤”的带有强烈感情的讽刺语气。这种语气层层递进,声势逼人。第三段先提出“圣人无常师”的论断,以备受尊崇的圣人孔子的无可辩驳的言论和实践为例,说服力极强。且为首段“古之学者必有师”、次段“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提供有力佐证,一石三鸟,精当无比。结尾又从行古道、嘉今人的角度点明写作目的,贯通古今,继往开来,更有高屋建瓴之势。学习任务一全文文势硬转直接,陡直峭绝;开篇“古之学者必有师”突兀而起,有如横空出世,已见出奇;中间三个对比,如三峰插天,兀然峭立,直起直落,了不相涉,更见其奇。营造这种雄直峭兀之势,最为韩愈所长。本文灵活多变的散句,于流畅中含顿挫,掺入对偶与排比(本文中指句中词语的排比),又于灵活中见整齐。奇偶骈散交错运用,自然配合,错落有致,亦增势不少。学习任务一6.本文哪些思想观点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答案]《师说》中所体现的进步思想至少有三点:①突破了一般人对教师作用认识的局限,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受业”,拓展到“传道”“解惑”,明确提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个全新的概念。这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创新,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②针对“士大夫之族”的门第观念,明确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全新的从师观念。这种新观念,开拓了为师者的广阔领域。③在“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一观点的指导下,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客观事实出发,推论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崭新观点,说明师生关系是相对的,教与学是可以相长的。这种思想闪耀着朴素的辩证唯物论的光辉。学习任务一
古之学者①必有师。师者,所以②传道受③业解惑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除疑惑也。人非生而④知之者,孰⑤能无惑?惑而不从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跟从①学者:求学的人。②所以:用来……的、凭它(他)来……的。③受:同“授”,传授。④而:连词,表承接。⑤孰:疑问代词,谁。学习任务一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⑥,其闻⑦道也老师(学习),它们作为疑惑,最终就不能理解了。出生在我前面的人,他懂得道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⑧;生乎吾后,其闻道也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以他为老师;出生在我后面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⑨道也,夫庸⑩知⑪
也比我早,我(也应该)跟从(他),以他为老师。我学习的是道,哪管他是生在我⑥生乎吾前(后):生乎吾前(后)者。乎,相当于“于”。⑦闻:知道,懂得。⑧从而师之:师之,“以之为师”,跟随他学习,即以他为老师。⑨师:学习。⑩庸:表示反问语气。⑪知:了解、知道。学习任务一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⑬
无⑭
贵无贱,无长无少,
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因此就没有贵和贱的区分,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⑮
。
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⑬是故:因此,所以。⑭无:无论,没有。⑮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意思是谁懂得道,谁就是自己的老师。学习任务一原味翻译
嗟乎⑯
!师道⑰
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唉!古代尊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也很难啊!古之圣人,其出人⑱
也远矣,
犹且⑲
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⑳,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多了,尚且跟从老师并向他请教;现在的一般人,其下㉑
圣人也亦远矣,而耻㉒
学于师。是故圣益㉓
圣,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也很多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辱。因此圣人更加圣明,⑯嗟乎:感叹词,相当于“唉”。⑰师道:尊师学习的风尚。⑱出人:超出一般人。⑲犹且:尚且,还。⑳众人:一般人。㉑下:低于。㉒耻:意动用法,以……为耻。㉓益:更加、越发。原味翻译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㉔
皆出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出于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㉕
也,
这个原因吧?(人们)喜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导他们;对于他们自己,则耻师㉖
焉,惑㉗
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却以从师学习为耻,糊涂啊。那些孩子的老师,教给他书本的文字,(帮助他)学㉔其:表推测,大概。㉕身:自己。㉖耻师:以从师学习为耻。㉗惑:糊涂。读㉘
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习句读,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明白句读,不能解决解㉙
,或师焉,或不焉㉚
,
疑难问题,有的(指“句读之不知”)向老师学习,有的(指“惑之不解”)却不向㉘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之,指童子。其,相当于“之”,也指童子。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㉙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句读,不解惑”,“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㉚或师焉,或不(fǒu)焉: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不,同“否”。学习任务一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出那种人的明智之处。巫医乐师㉛百工㉜之人,不耻相
师。士大夫之族㉝
,曰师曰弟
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不以拜别人为师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说谁是子云者㉞,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谁的老师、谁是谁的学生之类的话,就聚集到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㉛乐师:以演奏音乐为职业的人。㉜百工:泛指各种工匠。㉝族:类。㉞云者:如此之类。
学习任务一“彼与彼年相若㉟
也,道相似也,位卑㊱
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者为师,就感到则足羞,官盛㊲则近
谀㊳
。”呜呼!
师道十分耻辱,以官职高者为师,就觉得是近乎谄媚。”唉!(古代那种)尊师学习的之不复,
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君子不齿㊴,今其
智乃㊵
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㊶
!士大夫们看不起,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比不上(这些人),这真是令人感到奇怪啊!㉟相若:差不多。㊱位卑:地位低。㊲官盛:官职高。㊳谀(yú):谄媚奉承。㊴不齿:不与同列,意思是看不起。齿,并列、排列。㊵乃:竟。㊶欤:语气助词,表示感叹。学习任务一
圣人无常师㊷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㊸
。郯子之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那徒㊹
,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㊺
。些人,他们的才德不如孔子。孔子说:三个人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是故弟子不必㊻
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
术业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超过学生,懂得道理有早有晚,学术技有专攻㊼
,
如是而已。艺上(各)有(各的)专门学习或研究,如此罢了。㊷常师:固定的老师。㊸老聃:老子,孔子曾向他问过礼。㊹徒:同类的人。㊺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语出《论语•述而》。原句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㊻不必:不一定。㊼攻:学习、研究。学习任务一
李氏子
蟠㊽,年十七,好古文㊾,六艺㊿经传[51]皆通[52]习之,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十七岁,喜好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全面地学习了,
不拘于时[53]
,学于余。余嘉[54]其能行古道[55],
作不受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遵从古人从师之道,写了(这篇)《师说》以贻之。《师说》来赠送给他。㊽李氏子蟠(Pán):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即李蟠,唐德宗贞元十九年进士。㊾古文:指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与骈文相对。㊿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其中《乐》久已失传。[51]传(zhuàn):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52]通:全面。[53]时:时俗,指当时士大夫中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54]嘉:赞许。[55]古道:指古人从师之道。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二群文整合与探究【任务目标】对比阅读《劝学》《师说》,体会两文在行文结构、语言、观点等方面的差异。学习任务二微任务群文阅读比较阅读课文,填写下表。学习任务二篇目针对问题文章观点支持观点的理由论述结构论述方法论证语言劝学人性本“恶”,需要后天学习来改造学不可以已学习可以提升人性、改变人性、弥补人性①提出观点——“学不可以已”②讲述理由——“为什么要学习”③解决办法——“怎样学习”主要采用比喻论证,兼用对比论证句式整齐,大量运用比喻、对比和对偶的修辞,呈现出错综与齐整之美,增强了全文的气势和雄辩的色彩,感染力极强(续表)学习任务二篇目针对问题文章观点支持观点的理由论述结构论述方法论证语言师说在士大夫中,古之师道不传也久矣要恢复古之师道①众人不从师,“益愚”②家长不从师,“惑矣”“吾未见其明也”③士大夫不从师,智不及巫医乐师百工①古之师道是什么②古之师道不传的表现与危害③圣人是怎么从师的④写作目的除直接阐述外,主要采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整句与散句结合,使得语言错落有致,有丰富的语气表达,雄奇奔放又富有气势荀子的养成教育思想养成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教育,通过长期、细致的工作使教育对象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我要求,逐步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荀子从“人性朴”的理论出发,论证了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形成了初步的养成教育思想。养成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人性朴”。虽然荀子在《荀子·性恶》中指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但同法家韩非的性恶论不同,荀子认为人的本性需要加以引导。“人性朴”,即人性经过改造是可以从善的。圣人的作用就在于用礼仪道德教化人们去恶从善。学习任务二养成教育的目标——成就“君子”“圣人”。荀子认为,君子有定国安民的谋略,可以治理天地、役使万物,对上可以辅佐王朝,对下可以引导万民,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正常运转起着重要的作用。荀子认为,圣人是道德上十全十美的完人,是众人学习的榜样。《正论》中说,“圣人,备道全美者也,是县天下之权称也”。《强国》中说,“道也者,何也?曰:礼义辞让忠信是也”。荀子认为,圣人在“礼义辞让忠信”方面达到了极致,按照荀子的话说就是“积善而全尽”。养成教育的内容——礼。礼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准则,是关系到国家治乱兴衰的大问题。荀子在学习任务二《议兵》中说,“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也;不由,所以陨社稷也”。礼贯穿于国家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助于人们修身养性,培养情感。礼是人修身养性的根本准则,是人之为人的标准。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必须把“隆礼”放在核心位置。养成教育实现的方法和途径——学习、践行、积累、修身、榜样、陶冶。荀子《劝学》告诫人们,“学不可以已”,学习“礼”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他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强调学习过程中要专一,不要学“用心躁也”的螃蟹,要学“用心一也”的蚯蚓。学习任务二荀子强调“闻之”“见之”“知之”,但更强调“行之”,认为只有践行才能将认识用于规范和指导自己的实践,这是学习的根本目的。荀子还特别重视“学以致用”。他在《劝学》中说,凡能做到“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者,为君子之学;若只是“入乎耳,出乎口”者,则是“小人之学”。学风不同,人格自然不同。从细微之处践行“礼”,才能有潜移默化之功效。他在《强国》中说,有些人忽视小事,等到大事到来才骤然奋起从事。这些人通常比不上那些对小事也认真对待的人。学习任务二荀子认为,修身对于统治者治国来说尤其重要,是治理国家的根本。他在《君道》中说:“请问为国?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君者,仪也;民者,影也;仪正而景正。”修身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也很重要。孔子强调“见贤思齐”,荀子也有类似的认识,《修身》中说,“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为了使人有效法的直接榜样,除推崇“圣人”做全体社会成员所模仿的范型外,荀子还试图从不同角度塑造不同类型的楷模,以引导和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他将孔子、子弓称为“大儒”,作为儒的典范;把尧、舜、禹等称为“名主”“圣王”,作为君主的榜样。学习任务二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观点,认为良好的文化氛围对人的发展有陶冶作用。他说:“习俗移志,安久移质。”随着环境的变化,人的性格、观念、行为方式也会发生变化,甚至可以使人的本性得到改变,“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强调要注重良好文化氛围对人产生的潜移默化影响。(摘编自《中国教育报》)学习任务二从《进学解》看韩愈治学思想(节选)伍萍萍巩聿信韩愈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韩愈从小就刻苦认真学习,对于出仕有强烈的追求,但他的仕途一直十分坎坷,历经几次罢黜。他注重教育,无论身处于何种境界,都积极传播弘扬儒学经典,积极投身教育实践活动。他在地方创办学堂,对当时唐朝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韩愈的教学思想主要从两篇文章中可以看出,一是《师说》,一是《进学解》;《师说》体现了从教师角度出发的教学思想,而《进学解》则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是其治学思想的总结。该文写于元和七年,他再度降职为国子博士学习任务二时,文章通过设问设答、反话正说的形式表达了韩愈自身的治学过程与成就。本文通过对于《进学解》文本内容进行的研究,对韩愈的治学思想进行探讨。节选部分主要阐述的是《进学解》是如何治学的,即治学的方法路径。《进学解》中借学生之口表达了先生即韩愈自己的一生勤奋耕耘的治学历程,从中可以看出韩愈治学的具体方法路径,一是要具有勤奋学习的态度,做到“口勤”“手勤”“脑勤”;二是要做到熟知典籍内容从而形成自己的思考,达成创新;三是要做到博学与精专,即在积累广博知识的基础上做到对于某一方面的精通,能够有自己的治学成果。学习任务二(一)勤奋学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是《进学解》中广为流传的名句。该句的意思是学业因勤奋而精进,德行靠深思熟虑而成就,二者由于因循随俗对自己要求不严格而毁败。可以看出韩愈认为学业因为勤奋而得到精进,因为嬉戏而荒废,强调了勤奋是治学中最首要的学习准则。韩愈开篇就提出了勤奋的治学态度,那么怎样才能称得上勤奋呢?韩愈同样给出了解答,那就是需要做到“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也就是能够做到夜以继日地进行学习,能够付出自己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除了耗费大量的时间,韩愈还详细地说明了勤奋的具体实践方式。首先,要做到勤奋地“读书”,能够学习任务二“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也就是口不停地吟诵《诗》《书》《礼》《乐》《易》《春秋》,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治学中一定要勤开口,多花时间去反复朗读这些经典之作,感受其中的内容,不能够只是用眼睛看,而是要做到读熟甚至可以背诵的境界。其次,要勤奋地进行大量“阅读”经典之作,做到“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即手要不停地翻阅诸子百家的著作,并且在阅读中要做到“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也就是对于记事的著作必须要自己去提炼出书中的要点,对于理论性的著作,一定要探索其中精深的义理。韩愈认为在翻阅百家经典之作的时候,要做到“手勤”“脑勤”。一方面要翻阅大量的百家经典之作,做到“手勤”;另一方面,在阅读百家的学习任务二经典之作的时候,自己要对核心的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对其中的理论进行梳理,做到“脑勤”。只有在“口勤”“手勤”“脑勤”的三者结合下,才能真正地对前人的经典之作进行基础性的学习,才能掌握经典著作的内涵。这既是治学中最基础的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二)思考与创新韩愈在《进学解》中提出了“沉浸郁,含英咀华”,指的是要让自己沉浸在内容醇厚的儒家典籍之中,细细体会思考其中的精华。这要求在治学的过程中做到既要领会前人著作中的内涵,又不能一味只是背诵记忆前人的著作,要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思考。治学必须要做到在思考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学习任务二在阅读大量的前人经典著作的时候,又能够做到对于前人的著作形成自己的思考。在进行思考的基础上,韩愈认为治学一定要能够实现创新,不能只是单纯地跟随前人观点思维。该观点韩愈是通过正话反说表达出来的,《进学解》中的“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两句表面上是说韩愈自己只是追随世俗之道,治学也只是看看古书,东摘西抄,因此才没有受到重用,实际通过治学不成功的反面情况来强调了在治学过程中实现创新的重要性。因此在治学中首先是要勤奋阅读大量的前人著作,在梳理前人的思维观点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考,最后要进行学问上的创新。只有通过思考,具有属于自身思维的创新性的成果,才能称得上是一次成功的治学的经历,否则就只是简单地阅读古籍罢了。学习任务二(三)博学与精专“博学”指的是知识面的广博,“精专”指的是在某一领域的学问做到精进,从而形成专业的能力。这两者看起来是相互矛盾的,其实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博学与精专在学习上是对立的统一,博学是精专的基础,精专是博学的深入。韩愈首先提出了“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的观点。在刚开始治学的阶段,无论大小内容都不应有所舍弃,而是应当全面接受。韩愈借学生之口说出了自己学习的具体情况,向上学习了虞书、夏书、周书、殷书、《春秋》、《左传》、《周易》、《诗经》,向下学习到《庄子》《离骚》《史记》以及扬雄、司马相如的辞赋,阐述了自己学习的内容广泛,用自己的学习经历学习任务二树立了一个“博学”榜样。因此可以清晰明了地知晓“博学”的具体内涵,即做到对于已有的儒家经典全都进行一番学习。同时韩愈对于这些经典之作都阐发了自己的评价与看法,可见他践行了上文中提到的治学方法,认真对这些经典之作进行了学习,形成了自身学识上的广博。韩愈借学生之口称赞自己,“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直接表明了韩愈在治学中做到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发展了其形式,肯定其在大量阅读博学基础上,形成了自我思考,而能够在文章写作方面有自己的成果,做到了在“写作文章”领域的精通与专业。因此在治学中,要先广博地吸取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对于各家学说认真学习,在学习中思考,能够“兼收并蓄”。达到了博学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应急指示灯具:消防应急灯项目发展计划
- 小学一年级简单暑假生活日记(10篇)
-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 TDR-32750-生命科学试剂-MCE
- Tanogitran-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版新教材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单元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第2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抄济体制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单元大气变化的效应第2节第2课时季风与季风气候学案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
- 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2生物技术实践高考模拟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八章气体4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3
- 2024年插片机合作协议书
-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考核评价量分表(100分)
- 论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以华润三九为例-会计-毕业论文
- 走近摄影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湖南师范大学
-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单选测试题(附答案)
- 金刚萨埵修法如意宝珠修学完整版(含详解)
- 《电能计量装置安装接线规则》
- 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 系统工程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MOOC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广西民族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ad域控规划方案
- 2024年安徽法院聘用制书记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