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七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含解析北师大版_第1页
统考版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七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含解析北师大版_第2页
统考版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七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含解析北师大版_第3页
统考版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七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含解析北师大版_第4页
统考版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七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含解析北师大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七)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复原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A.深化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B.近代民族国家的构想渐渐丰富C.提倡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D.明确提出国家的根本是民族统一B[“驱除鞑虏,复原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体现出反对满族贵族统治的狭隘民族主义倾向,“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体现出其五族共和的民族主义思想,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民族国家的构想渐渐丰富,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民主共和制的实质,解除A项;材料主见“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并非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解除C项;D项材料无法体现,解除。]2.近代中国,孙中山等革命派推崇王夫之,将其视为“复原中华”的思想先驱,并印发王夫之的《黄书》等有关“华夷之辨”的书籍,提倡“排满革命”“光复旧物”。此举()A.复兴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B.高举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化人心D.体现了革命派的斗争策略D[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复原中华”两项内容,即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而“革命派推崇王夫之,将其视为‘复原中华’的思想先驱”体现的正是革命派的斗争策略,故选D项;民族主义把反对清王朝统治者与建立资产阶级统一的民族国家结合起来,而非复兴中国传统文化,解除A项;题干信息未涉及民主,解除B、C两项。]3.孙中山认为,要解决农夫问题,可以照地价去向地主抽重税;假如地主不纳税,便可以把他的田地拿来充公,令耕者有其田。孙中山的这一主见()A.指导辛亥革命取得了成功B.反映农夫要求平分土地的愿望C.仍属于资产阶级土地纲领D.成为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的指导思想C[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内容,仍旧属于资产阶级土地纲领,故C项正确。]4.(2024·大连一模)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所作的民族主义演讲中,特殊褒扬《高校》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哲学,指出“欧美的国家近来很进步,但是说到他们的新文化,还不如我们政治哲学的完全”。这反映了孙中山()A.关注治国理念的本土化B.阶级立场发生根本转变C.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D.主见复兴传统道德文化D[依据题干可知,孙中山给予其民族主义以传统政治道德内涵,反映其主见复兴传统道德文化以丰富近代民族主义,D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民族主义观念,并非治国理念,解除A项;孙中山阶级立场并未变更,解除B项;题干未体现马克思主义对孙中山民族主义内涵的影响,解除C项。]5.孙中山在谈到民族问题时说:“自欧战告终,世界局面一变,潮流所趋,都注意到民族自决。凡夫一切帝国主义之侵略,悉当祛除解放,使中华民族与世界全部各民族同立于自由同等之地。”这表明,此时的孙中山()A.强调普遍同等民权B.极力宣扬反清排满主见C.主见推翻封建帝制D.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D[“凡夫一切帝国主义之侵略,悉当祛除解放”体现的是追求民族解放,明确反对帝国主义的主见,故选D项;“普遍同等民权”是民权主义的发展,与题干民族问题无关,解除A项;“反清排满”是旧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内容,解除B项;“推翻封建帝制”是旧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的内容,解除C项。]6.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有的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提出的社会根源是中华民族灾难、清朝政治腐败和流传会党中的‘反清复明’的民族意识”;也有的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从思想渊源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更多一些,这与孙中山的经验有关,更是当时社会主要冲突所确定的”。上述评论都旨在强调()A.传统文化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B.外部因素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C.时代潮流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D.社会环境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D[从材料信息可知,一种评论强调民族危机(外部因素)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另一种评论强调传统文化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这两种评论都旨在强调社会环境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故D项正确。]7.毛泽东曾说过:“有三本书特殊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从材料可以看出()A.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领导了新文化运动B.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毛泽东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D.五四时期毛泽东思想已经起先走向成熟B[通过三本宣扬马克思主义的书籍,毛泽东在1920年夏变成马克思主义者,结合所学,这是受到了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的影响,故选B项;毛泽东没有领导新文化运动,解除A项;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诞生,时间与题干不符,解除C项;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标记是1945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解除D项。]8.(2024·漳州三模)1944年,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工厂(社会生产,公营的与私营的)与合作社,不是分散的个体经济”;“现在的农村是短暂的依据地,不是也不能是整个中国民主社会的主要基础。由农业基础到工业基础,正是我们革命的任务。”这一论断()A.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B.丰富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C.有利于国家工业化快速开展D.体现建设规划抗日依据地的方针政策B[1944年,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建立社会生产的工厂和合作社,推动农业基础向工业基础发展,这一论断丰富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B项正确;1944年中国革命的重心在农村,还不具备转移党的工作重心的条件,A项错误;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工业化的努力始于1953年,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不是建设规划抗日依据地的方针政策,而是革命的前途和目标,D项错误。]9.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毛泽东强调“没有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彻底的民主革命,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毛泽东旨在()A.重申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指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不彻底C.阐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迫切性D.强调应首先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D[毛泽东认为要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必需经过“彻底的民主革命”,即要彻底的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而在民主革命成功之后,应当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故选D项;题干强调的是革命性质,不是革命道路问题,解除A项;指责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并不是毛泽东这段话的主旨,解除B项;题干论述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前提问题,不是其迫切性问题,解除C项。]10.1978年12月,邓小平指出:“现在立法的工作量很大,人力很不够,因此法律条文起先可以粗一点,逐步完善。有些法规地方可以先试搞,然后经过总结提高,制定全国通行的法律。修改补充法律,成熟一条就修改补充一条,不要等待‘成套设备’。”这说明在立法问题上,邓小平()A.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法制体系B.提倡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C.注意地方与中心、点与面结合D.强调按部就班并与社会发展相适应B[材料意思是:由于法律条文工作量大等问题,所以应当在制定过程中留有余地,随着各种状况的出现,以便能更好地去补充完善法律,并且有些地方可以先搞试点,材料提倡在立法问题上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故B项正确。]11.1990年,邓小平说:“我们必需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安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安排限制。”这说明邓小平()A.深化探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B.起先形成市场经济理论观点C.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D.主见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A[依据材料时间“1990年”和邓小平讲话的内容可知,这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进一步探讨,故A项正确;B、C两项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解除;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解除。]12.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原委好不好,有没有危急,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年,对了,放开;错了,订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体现的思想是()A.“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B.“摸着石头过河”C.“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D.“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B[“看对了,搞一年,对了,放开;错了,订正,关了就是了”说明邓小平主见改革要摸着石头过河,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民国总统,我想没有哪一个朝代的统治者有现在农夫协会这样肃清盗匪的威力。什么盗匪,在农会势盛地方,连影子都不见了……至于土匪,则我所走过的各县全然绝了迹,哪怕从前是土匪出没的地方。缘由:一是农会会员漫山遍野,一呼百应,土匪无处藏踪。二是农夫运动兴起后,谷子廉价……民食问题不如过去那样严峻。三是会党加入了农会,在农会里公开地合法地逞英雄……四是各军大招兵,“不逞之徒”去了很多。因此,农运一起,匪患告绝。对于这一点,绅富方面也怜悯于农会。他们的争论是:“农夫协会吗?讲良心话,也有一点点好处。”——毛泽东《湖南农夫运动考察报告》材料二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夫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夫斗争发展的必定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依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关于农夫革命问题的相关思想。(9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毛泽东对中国农夫问题的相识有了哪些发展?结合所学学问分析这些相识产生的主要依据。(16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农夫协会这样肃清盗匪的威力”“农运一起,匪患告绝”等信息,结合毛泽东对于农夫运动重视的看法,回答即可。第(2)问的第一小问,从材料二“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农夫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夫斗争发展的必定结果”可归纳总结;其次小问,结合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以及马克思理论的指导作用,中国共产党革命实践阅历,可分析这些相识产生的主要依据。答案:(1)农夫在民主革命中有着宏大的作用;建立农夫协会和农夫武装是必要的;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革命思想。(9分)(2)发展:农夫斗争的最高形式是建立和发展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农夫阶级是推动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依据: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情);马列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理论;井冈山斗争的实践。(16分)14.(2024·乐山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斯国新力作《党史可以这样讲:初心·使命》将中共党史用“精神”串联起来,涵盖党的创建与红船精神、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红军长征与长征精神、延安岁月与延安精神、抗日斗争与民族精神、解放斗争与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与国际主义精神、建国30年与爱国创业精神、改革开放与时代创新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等十个主题。该书以事实为依据,既有缘由分析,也有理论归纳;既是一部理论宣讲方法的辅导读物,也是一本党史学问普及教化的参考读本。——摘编自人民网《(党史可以这样讲;初心·使命)出版》(2024年)依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学问,参照上述作品的“党史讲法”,另选主题讲解并描述党的发展历程。(要求:主题明确、突动身展历程,逻辑清楚、史论结合)(12分)解析:依据材料,可提出主题:党的理论不断发展完善。论述: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毛泽东思想指导了中国的民主革命成功和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理论指导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党的理论不断发展完善,领导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最终。说明党的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推动了中国社会不断进步。答案:示例:主题:党的理论不断发展完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