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作业提升练十六从五四运动到国共十年对峙含毛泽东思想含解析_第1页
通史版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作业提升练十六从五四运动到国共十年对峙含毛泽东思想含解析_第2页
通史版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作业提升练十六从五四运动到国共十年对峙含毛泽东思想含解析_第3页
通史版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作业提升练十六从五四运动到国共十年对峙含毛泽东思想含解析_第4页
通史版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作业提升练十六从五四运动到国共十年对峙含毛泽东思想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十六从五四运动到国共十年对峙(含毛泽东思想)(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4·文山模拟)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重要事务,这是一次广阔人民群众干脆参加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较辛亥革命而言,五四运动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主要是因为 ()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C.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D.新文化运动促进民众觉醒【解析】选D。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激发了民众的民族民办法识,促进民众参加到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中来,使其比辛亥革命有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D正确;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是客观因素,不是导致五四运动群众基础更广泛的主要缘由,A错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在五四运动之后,B错误;1921年中国共产党才诞生,不能领导五四运动,C错误。2.(2024·贵阳模拟)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新型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政党,这必定使中国革命的面貌面貌一新。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人李达却说:“‘一大’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路是确定的,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A.和以往的政党没有任何区分B.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作指导C.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没有明确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解析】选C。从材料信息来看,革命方向已经明确。“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说明还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C正确;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与以前的政党存在根本上的不同,解除A;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解除B;从材料信息来看,革命方向已经明确,只是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解除D。【加固训练】“劳工神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于中国社会中的洪亮口号。据统计,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新青年》刊登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达130余篇。这反映 ()A.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中国劳工的觉醒B.十月革命变更中国劳工阶层的社会地位C.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与方向D.学问分子关注革命思想和工人运动结合【解析】选D。由材料“《新青年》刊登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达130余篇”说明当时的学问分子一方面关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另一方面关注工人运动,力图将其结合起来,故D正确。3.下表为黄埔军校课程支配表课目分类课目名称合计军事学战术学、军制学、兵器学、筑城学、交通学、地形学、马学、卫生学、经理学9军事训练教练课目制式教练、阵中勤务、典范令、服务提要、技术、马术9演习课目野外演习、战术实行、野营学习政治党务中国国民党史、三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史、世界革命、帝国主义、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进化史、社会问题、社会主义、党的组织问题、军队政治工作等约13上表主要反映出 ()A.黄埔军校课程繁多、学生负担重B.军事训练与爱国主义教化并重C.军校着重于培育务实型军事人才D.特殊注意社会主义思想教化【解析】选B。从课目分类来看分为军事和政治两大类,而政治课目的内容反映重视爱国主义教化,故B正确。4.(2024·云南师大附中模拟)国民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始终重视国民党,重视中国资产阶级,认为中国“工人阶级还不强大”。国民革命失败前夕,斯大林仍强调要把“国家全部政权集中于革命的国民党”。这说明当时 ()A.共产国际错误指挥造成国民革命失败B.国民党驾驭国家的全部政权C.工人阶级尚未成为独立的政治力气D.共产国际倾向于支持国民党【解析】选D。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共产国际把国民党看作中国民主革命的希望,重视国民党,表明当时共产国际倾向于支持国民党,故D正确;材料并未强调共产国际的指挥与国民革命失败的关系,A错误;此时北洋军阀统治尚未结束,国民党尚未驾驭国家的全部政权,B错误;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起先以独立的政治力气登上历史舞台,C错误。5.据统计,1927年11月后,中共中心各类文献中频繁出现“割据”一词,如“暴动割据”“农夫割据”“农村割据”“割据局面”“割据地带”“割据区域”等。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心 ()A.对革命方式有了新相识 B.放弃了城市革命中心论C.支持井冈山式革命道路 D.起先注意农夫阶级力气【解析】选A。“割据”一词频繁出现,说明对于革命道路的相识发生了变更,故A正确;B中放弃说法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中心对于井冈山式革命道路的支持,故C错误;D中注意农夫阶级材料没有体现。6.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多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始终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该文描述的这一现象表明 ()A.中国革命目标与民众需求相一样B.国民党在农村调整扶助农工政策C.中国共产党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D.中国革命性质起先发生根本转变【解析】选A。由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广阔群众对“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的政治要求非常认可,说明中国革命目标符合民众要求,故A正确;材料信息未显示国民党调整扶助农工政策,故B错误;材料“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表明是国民革命时期,故C错误;革命性质【加固训练】1923年中共三大接受了共产国际的指示,通过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确定。这一确定 ()A.实现了各阶级的联合B.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C.避开了党派间的斗争D.扭转了军阀割据的局面【解析】选B。“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无法让当时中国各阶级联合,但有利于国共两党的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运动,故A错误、B正确;依据所学,即使两党合作后,党派间的斗争仍不行避开,故C错误;“1923年中共三大”只是为国共合作奠定基础,还没有达到歼灭军阀的效果,故D错误。7.据中共北方局机关刊物《政治生活》周刊记载:“(1925年)北方地区的国民党,已经走上了一条政党的轨道,已经有了比较严密的组织与纪律,已经渐渐地取得民众的怜悯与支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表现出了长足进步。”这主要得益于 ()A.中国共产党的妥协让步B.中国国民党的正确领导C.国共合作的强有力推动D.国民党得到民众的支持【解析】选C。依据材料“(1925年)北方地区的国民党”“政党的轨道,已经有了比较严密的组织与纪律……”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其主要源于国共合作的成果,故C正确。8.20世纪30年头初,中国共产党在依据地实行“对外管理、对内自由”政策,对输入、输出的重要商品实行有组织地专买专卖,一般商品用税率调整,内部则按市场自由交易。这一政策 ()A.表明支配和市场两大手段可相互兼容B.旨在打破国民政府对依据地经济封锁C.为抗日斗争成功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D.扭转了广阔农村革命依据地落后局面【解析】选B。从材料可见,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依据地对重要商品实行统制管理,该做法有利于打破国民政府对依据地的经济封锁,故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经济手段兼容信息,故A错误;从时空角度推断,材料涉及的是农村革命依据地,而非抗战敌后依据地,当时依据地的物质基础非常薄弱,故C错误;该经济政策能在确定程度上改善农村革命依据地百姓的生活,但远不能“扭转”落后局面,故D错误。9.(2024·丽江模拟)下图为江西永新县四区北田村农夫贺页朵的入党誓词。他始终为红军运输物资,1931年1月25日隐私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长征后,他将誓词藏在屋檐下,解放后交给了人民政府。这份誓词可以用来干脆探讨 ()A.农夫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B.革命依据地的党组织建设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解放区农夫主动支援前线【解析】选B。依据图中时间“一九卅一年”可知,这份入党誓词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党组织发展的资料,所以可以用来探讨革命依据地的党组织建设,故B正确;A错误,这份入党誓词是土地革命时期的资料,与国民革命无关;C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抗日斗争时期,与土地革命时期不符;D错误,这份入党誓词是土地革命时期的资料,与解放斗争时期民众踊跃支前无关。10.厘金是一种起于清咸丰年间的通行税,征收名目繁多,“五里一卡,十里一局,货无巨细,逢关抽厘”。1928年起国民政府起先推行“裁厘”改革,代之以“一次纳清,不再重征”的“统税”。据此推论,“裁厘改统”的实施 ()A.使民族工业获得了独立的发展B.利于促进国内市场的商品流通C.恶化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D.导致中心政府的财政收入削减【解析】选B。材料反映了清代的厘金“五里一卡,十里一局,货无巨细,逢关抽厘”不利于商品流通,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由“国民政府起先推行‘裁厘’改革,代之以‘一次纳清,不再重征’”可知,削减了对商品货物的苛捐杂税,有利于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正确。11.据统计,中国所需酒精,在1932年以后才出现酒精厂,1937年已经有20家左右。出现这一结果的有利条件是 ()A.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B.酒精厂对技术要求不高C.政府经济政策的支持D.列强受经济危机的打击【解析】选C。材料表明,1932-1937年,中国的酒精厂得到了较快发展,这与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在经济政策上的支持相关,C符合题意。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A错误;B与史实不符;D与材料关系不大。12.“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今上新途。”其中“舵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拓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C.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D.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析】选C。“舵手”指的是革命的领导人,“一易齐桨橹”是说领导人更换后,革命有了新的转折,而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的转折点,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的领导地位,故选C。二、非选择题(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全部中国人,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洪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摘编防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材料二20世纪20年头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夫、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阔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斗争的迅猛推动,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15分)(2)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北伐斗争的迅猛推动”取得的重大成果。(10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据材料一“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得出爱国阶层主动抗争等;其次问据材料一“巴黎和会前后”结合所学得出十月革命的推动以及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严峻损害。第(2)题第一问据材料一“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得出反帝反封建成为人民的共同目标,据材料二“各个阶层的广阔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得出国共两党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动员推动爱国斗争;其次问结合所学得出,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答案:(1)基本特点:爱国阶层主动抗争;国人广泛参加爱国运动;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相结合。(9分)国际政治背景:十月革命的推动;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严峻损害。(6分)(2)集中表现:反帝反封建成为人民的共同目标;国共两党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动员推动爱国斗争。(6分)重大成果: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4分)14.(2024·昆明模拟)(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口号与标语在确定程度上是一个时代的缩影。19世纪40年头至20世纪40年头出现的部分口号:时期口号19世纪40年头师夷长技以制夷19世纪90年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业救国;扶清灭洋;变法自强1900年头驱除鞑虏,复原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10年头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打倒孔家店20世纪20年头打倒列强除军阀;打土豪,分田地20世纪30年头停止内战,一样抗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20世纪40年头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定的论题进行简要的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材料中列举的口号所涉及的历史史实有“师夷长技以制夷”——睁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变法自强”——戊戌变法、“驱除鞑虏,复原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新文化运动、“打倒列强除军阀”——第一次国共合作、“打土豪,分田地”——土地革命、“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