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真题】《综合素质》试题预测《刑法》(2019年版)(附答案解析)_第1页
【事业单位考试真题】《综合素质》试题预测《刑法》(2019年版)(附答案解析)_第2页
【事业单位考试真题】《综合素质》试题预测《刑法》(2019年版)(附答案解析)_第3页
【事业单位考试真题】《综合素质》试题预测《刑法》(2019年版)(附答案解析)_第4页
【事业单位考试真题】《综合素质》试题预测《刑法》(2019年版)(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事业单位考试真题】《综合素质》试题预

测《刑法》(2019年版)(附答案解析)

1、多选题强奸未遂与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区别是

A:主体不同

B:客体不同

C:犯罪客观方面不同

D:目的不同

参考答案:ABCD

本题解释:

【答案】ABCDo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强奸罪与强制

猥亵、侮辱妇女罪的界限。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和强奸罪

都表现为对女性的身心健康的侵犯,在客观方面都表现为使

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但是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和

强奸罪具有如下的区别:(1)犯罪客体不同,强制猥亵、侮

辱妇女罪的客体是妇女的人格尊严和性自由的权利,而强奸

罪的客体是强奸罪的客体不仅是女性的性的不可侵犯的权

利,还应当包括幼女的身心健康;(2)犯罪对象不完全相同,

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犯罪对象只能是14周岁以上的女

性,而强奸罪的犯罪对象不仅仅是14周岁以上的女性,还

1

可以是14周岁以下的幼女;(3)犯罪客观方面不同。强制

猥亵、侮辱妇女罪是对妇女实施性交以外的猥亵、侮辱行为,

没有与妇女发生性交的行为,强奸罪则是对妇女实施性交行

为,即使由于行为人的自身的原因而致性交行为未能完成,

也应认定为强奸(未遂)罪;(4)犯罪主体不完全相同,强

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年满16周岁的人(通

常是男性),而强奸罪的主体是年满14周岁的人(也通常为

男性),(5)犯罪主观方面不同,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

主观方面不是以奸淫为目的,而强奸罪的主观方面就是为了

奸淫的目的。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2、单选题张某的次子乙,平时经常因琐事滋事生非,无端

打骂张某。一日,乙与其妻发生争吵,张某过来劝说。乙转

而辱骂张某并将其踢倒在地,并掏出身上的水果刀欲刺张某,

张某起身逃跑,乙随后紧追。张某的长子甲见状,随手从门

口拿起扁担朝乙的颈部打了一下,将乙打昏在地上。张某顺

手拿起地上的石头转身回来朝乙的头部猛砸数下,致乙死亡。

对本案中张某、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A: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B: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C:张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

于正当防卫

D:张某和甲的行为均构成故意杀人罪

2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

【答案】Ao解析:本题的考点是正当防卫问题。本案中“乙

辱骂张某并将其踢倒在地,并掏出身上的水果刀欲刺张某,

张某起身逃跑,乙随后紧追乙对张某实施不法侵害,符合

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和时间条件。"张某的长子甲见状,随手

从门口拿起扁担朝乙的颈部打了一下,将乙打昏在地上。〃

甲为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施打击,符

合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和防卫目的的要求。虽然将乙打昏在

地,但从侵害行为和防卫行为的强度对比来看,甲并未超出

必要限度。所以甲的行为是正当防卫。而张某在乙失去侵害

能力时,却侵害乙的生命权,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一一

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张某拿起地上的石头转身回来朝乙的头

部猛砸数下致乙死亡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3、单选题某甲捏造某乙(某机关干部)受贿20000元,并写

成小字报四处散发、张贴,致使某乙名誉受到很大损害。某

甲的行为属于

A:诬告陷害罪

B:诽镑罪

C:侮辱罪

3

D:报复陷害罪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答案】Bo解析:构成诽谤罪。如果某甲向公检法等机关

告发意欲使乙受刑事处罚,则构成诬告陷害罪。但本案中甲

只是将诽镑的情况写成小字报散发。

4、单选题甲吃饭时与乙发生冲突,将乙打成重伤。在羁押

期间,甲精神失常。经鉴定是由于羁押而引发的精神障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

A:甲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减轻处罚

B:甲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免除处罚

C:甲是精神病人,不负刑事责任

D:甲应当负刑事责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

D[解析]《刑法》第17条第1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

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该法第18条第1款规定:"精神病人

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

4

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

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

疗。〃本题中,甲在犯罪时为完全行为能力人,应当负刑事责

任,且甲不具有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量刑情节,因此正确答

案为D。

5、单选题一般来说,以下犯罪行为不属于腐败犯罪表现的

是_____

A:遗弃罪

B:权钱交易犯罪

C:滥用职权罪

D:以权谋私犯罪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

【答案】Ao解析: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

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

情节恶劣的行为。遗弃罪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

罪中的一个罪名,应选。

6、单选题对于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罪犯,可以暂予

监外执行。

A:确有悔改表现

5

B:确有立功表现

C: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D:正在提出申诉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

解析:《刑事诉讼法》第214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

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一)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7、单选题所谓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所应当

具备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其中,犯罪的目的和动

机属于O

A:犯罪主体

B:犯罪客体

C:犯罪的主观方面

D:犯罪的客观方面

6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C[解析]犯罪构成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行为的社会

危害性及其程度,并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系列

主客观要件的总和。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

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

罪主观方面。其中,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

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活动的外在

表现,是犯罪行为和由这种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包括危

害行为、危害结果、行为与结果直接的因果关系以及犯罪的

时间、地点和方法等。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并

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人和单位。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

主体对自己所实施的犯罪及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这种

心理态度由罪过、犯罪目的、犯罪动机等主观方面因素构成。

因此本题答案为Co

8、单选题某国有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张某,故意指使他人

虚报保险事故,并由自己亲自理赔骗取保险金20万元与他

人私分。张某构成

A:保险诈骗罪

B:虚假理赔罪

C:贪污罪

D:职务侵占罪

7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贪污罪的认定。《刑

法》第183条规定:〃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归

自己所有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国

有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和国有保险公司委派到非国有保险公

司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

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刑法》第271条规定的

是职务侵占罪,《刑法》第382条、第383条规定的是贪污

罪。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

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

为。

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

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

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

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8

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受贿罪的区分

1.主体要件不同,本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

位的人员。无论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还是国有

公司、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集体性质企业、外商独

资企业、私营企业等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一切职工

都可成为本罪的主体,贪污罪的主体则只限于国家工作人员。

其中包括在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公司、企业中行使

管理职权,并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包括受国有公

司、国有企业委派或者聘请,作为国有公司、国有企业代表,

在中外合资、合作、股份制公司、企业等非国有单位中,行

使管理职权,并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

2.犯罪行为不同,本罪是利用职务的便利,侵占本单位

财物的行为。而贪污罪是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盗窃、

骗取公共财物的行为。

3.犯罪对象不同。本罪的对象必须是自己职权范围内或

者是工作范围内经营的本单位的财物。它既可能是公共财物,

也可能是私有财物。而贪污罪则只能是公共财物。

4.情节要件的要求不同。本罪的构成必须是侵占公司、

企业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数额较小的不构成犯罪。但法律

对贪污罪没有规定数额的限制。当然如果犯罪数额较小,情

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贪污行为不应认为是犯罪。

5.法定刑上有所不同。本罪的最高法定刑只有十五年有

9

期徒刑,而贪污罪的最高法定刑为死刑。

6、1999年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

理立案侦查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中分别对贪污罪、受贿

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涵义进行了解释,其第一条第二

款规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职务上主管、管理、

经手公共财物的权力及方便条件。〃由于贪污罪和职务侵占罪

只是主体和侵犯客体的不同,故其重合部分"利用职务上的便

利〃的解释基本可为职务侵占罪所用。

具体说来,职务侵占罪中的〃职务上的便利〃可理解为根

据法律、法令、政策、单位章程以及单位有关负责人员赋予

特定权力的人员利用主管、管理、经营、经手单位财产的便

利条件。

9、单选题张大妈于某日清晨在路边捡到一名弃婴,带回家

中抚养十几天后,将该弃婴以8000元价格卖给邻村刘某。

张大妈的行为构成

A:遗弃罪

B:诈骗罪

C:拐骗儿童罪

D:拐卖儿童罪

参考答案:D

10

本题解释:

【答案】D

【解析】拐卖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

贩卖、接送或者中转儿童的行为。行为人只要明知是拐卖儿

童的犯罪活动,而实.施了上述六种行为中任何行为之一的,

就构成拐卖儿童罪。

10、多选题甲与乙共谋次日共同杀丙,但次日甲因腹泻未

能前往犯罪地点,乙独自一人杀死丙。关于本案,下列哪些

说法是正确的?

A:甲与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B:甲与乙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C:甲承担故意杀人预备的刑事责任,乙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

刑事责任

D:甲与乙均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

参考答案:AD

本题解释:

【答案】ADo解析:所谓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

犯罪。要成立共同犯罪,必须要有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共同

的故意和共同的行为。共同故意犯罪不仅是共同实施故意犯

罪行为,共同实施犯罪预备行为也构成共同犯罪。本题中,

11

“甲与乙共谋次日共同杀丙〃,这就表明甲与乙在犯罪预备阶

段有共同的故意和共同的行为,因此甲和乙是故意杀人的共

犯。可以排除B选项。在共同犯罪中,共同的行为意味着各

个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是共同犯罪行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

分,不能将单个行为人的犯罪行为和共同犯罪行为割裂开。

如果共同犯罪中的一个行为人的犯罪行为达到了既遂状态,

也就意味着所有共同行为人的犯罪行为也达到了既遂状态。

本题中,甲和乙共同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在犯罪实施阶段,

甲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参与,乙继续在甲和乙的共同故

意的支配下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并达到了既遂状态,甲

作为共同犯罪人,其行为也自然达到了既遂状态。因此可以

排除c选项。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D。

U、单选题工人孙某休假回村,一日主动携带邻居6岁小

孩进入村旁林深路险、豺狼出没的山林中狩猎玩。走入森林

约5公里的时候,两人失散。孙某继续独自狩猎,之后既不

寻找小孩,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便径直回县城工作单位。

4日后,邻居在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孙某

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一种?

A:故意杀人

B:意外事件

C:过失致人死亡

D:不构成犯罪

12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孙某明知与自己失散后小孩可能发生危

险的情况下,放任危险结果的发生。由题目中孙某既不寻找

也不告知小孩家人可知,小孩遭遇危险与否均不违背孙某的

意愿。孙某的行为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选项A正确。选项

B、D明显错误。选项C与孙某的主观要件不符,孙某对于危

害结果抱放任而不是反对的态度。选项C不正确。

12、单选题某民政局工作人员冯某利用职务便利挪用救济

金2万元进行营利活动。冯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

A:挪用特定款物罪

B:挪用公款罪

C:职务侵占罪

D:挪用资金罪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答案】Bo解析:根据《刑法》第384条规定,国家工作

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

13

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

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

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

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

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因此本题选B。

13、单选题王某持匕首抢劫张某,在争斗中王某头部撞击

墙角昏迷倒地,匕首掉在地上。张某见状,捡起匕首往王某

心脏部位猛刺数下,导致王某死亡。对于张某用匕首刺死王

某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B:属于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

C:属于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

D:属于故意杀人,应当负刑事责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

【答案】Do

【解析】王某头部撞击墙角昏迷倒地,已经丧失了攻击能力,

张某已经不存在进行防卫的前提条件了,此时他再去捡起匕

首往王某心脏部位猛剌数下,导致王某死亡,显然是故意杀

14

人,应当负刑事责任。

14、多选题关于被害人承诺阻却行为的违法性,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o

A:儿童赵某生活在贫困家庭,甲征得赵某父母的同意,将赵

某卖至富贵人家。甲的行为得到了赵某父母的有效承诺,并

有利于儿童的成长,故不构成拐卖儿童罪

B:在钱某家发生火灾之际,乙独自闯入钱某的住宅搬出贵重

物品。由于乙的行为事后并未得到钱某的认可,故应当成立

非法侵人住宅罪

C:孙某为戒掉网瘾,让其妻子丙将其反锁在没有电脑的房间

一星期。孙某对放弃自己人身自由的承诺是无效的,丙的行

为依然成立非法拘禁罪

D:李某同意丁砍掉自己的一个小手指,而丁却砍掉了李某的

大拇指。丁的行为成立故意伤害罪

参考答案:ABC

本题解释:

ABC[解析]被害人的承诺只有符合如下条件才可能阻却行为

的违法性:(1)承诺者对被侵害的法益具有处分权;(2)承

诺者必须对所承诺的事项的意义、范围具有理解能力;(3)

承诺必须出于被害人的真实意志;(4)必须存在现实的承诺;

15

(5)承诺至迟必须存在于结果发生时;(6)经承诺所实施的

行为不得超出承诺的范围。止匕外,虽然没有得到被害人承诺,

但如果推定被害人会承诺的,也阻却行为的违法性。A项中,

赵某的父母对于被侵害的法益没有处分权,而赵某自身对于

承诺的事项不具有理解能力,因此承诺无效,A项错误。B

项中的情况可以推定被害人会做出承诺,因此可以阻却行为

的违法性,B项错误。C项中,作为成年人的孙某承诺放弃

自己短暂的自由是有效的,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c项错误。

D项中,丁某实施的行为超出了李某的承诺范围,因此构成

犯罪,D项正确。故本题答案为ABC。

15、单选题甲、乙为劫取财物将在河边散步的丙杀死,当

场取得丙随身携带的现金2000余元。甲、乙随后从丙携带

的名片上得知丙是某公司总经理。两人经谋划后,按名片上

的电话给丙的妻子丁打电话,声称丙已被绑架,丁必须于次

日中午12点将10万元现金放在某处,否则杀害丙。丁立即

报警,甲、乙被抓获。关于本案的处理,下列哪一种说法是

正确的?

A:抢劫罪和绑架罪并罚

B:以故意杀人罪、盗窃罪和绑架罪并罚

C:以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并罚

D:以故意杀人罪、侵占罪和敲诈勒索罪并罚

16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案件如何定

罪问题的批复》规定:"行为人为劫取财物而预谋故意杀人,

或者在劫取财物过程中,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杀人的,

以抢劫罪定罪处罚。〃所以,甲和乙为劫取财物而将丙杀死,

当场取得现金2000元的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

行为人故意杀死被害人后,又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被害人

被绑架为名,向其亲属索取财物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被绑架

人的亲属或者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考虑,劫持或者控制他

人,提出勒索财物的要求。行为人是否实际绑架了他人,是

勒索财物行为构成绑架罪还是敲诈勒索罪的关键所在。所以

甲和乙将丙杀害后,又临时起意给丙妻丁打电话,声称丙已

被绑架,勒索现金10万元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应当对二人的上述行为以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实行数罪并

罚,所以C选项为正确答案。

16、单选题甲在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法院依法判处

罚金并赔偿被害人损失,但甲的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罚金和

17

承担民事赔偿。下列关于如何执行本案判决的表述哪一项是

正确的?

A:刑事优先,应当先执行罚金

B:应当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C:按比例执行罚金和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D: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后减免罚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答案】Bo解析:《刑法》第36条第2款规定:"承担民事

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

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

事赔偿责任。〃所以,B选项正确。

17、单选题李某系A市建设银行某储蓄所记账员。2002年

3月20日下午下班时,李某发现本所出纳员陈某将2万元营

业款遗忘在办公桌抽屉内(未锁)。当日下班后,李某趁所内

无人之机,返回所内将该2万元取出,用报纸包好后藏到自

己办公桌下面的垃圾箱中,并用纸箱遮住垃圾袋。次日上午

案发,赃款被他人找出。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李某的行为属于贪污既遂

18

B:李某的行为属于贪污未遂

C:李某的行为属于盗窃既遂

D:李某的行为属于盗窃未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答案】Co解析:贪污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受国

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

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

有公共财物的行为。本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客观方面表

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

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还具有非

法占有公共财物的目的。

贪污罪与盗窃罪的区别是:①前者除侵犯财产外还侵犯职务

行为的廉洁性,后者只侵犯了财产;②前者的对象仅限于公

共财物,后者的对象既可以是公共财物,也可以是公民私人

所有的财物;③前者的行为包括利用职务之便的侵吞、窃取、

骗取及其他手段,后者的行为分别是特定的窃取、骗取与侵

占行为,不存在利用职务之便的问题;④前者的主体是特殊

主体,后者的主体为一般主体。本题中李某虽然在行为方式

上是窃取,似乎符合贪污罪客观方面的特征,但李某所窃取

19

的2万元营业款并没有利用其记账员的职务便利,因为营业

款是出纳员保管,所以其行为构成盗窃罪。

盗窃罪的既遂与未遂区别是:盗窃行为已经使被害人丧失了

对财物的控制时,就是既遂。至于行为人是否最终达到了非

法占有并任意处置该财物的目的,并不影响既遂的成立。本

题中李某已经将营业款藏到垃圾袋中,在事实上已经脱离了

银行的控制,因此,其行为已经构成盗窃既遂。

18、单选题甲为上厕所,将不满1岁的女儿放在外边靠着

篱包站立,刚进入厕所,就听到女儿的哭声,急忙出来,发

现女儿倒地,疑是站在女儿身边的4岁男孩乙所为。甲一手

扶起自己的女儿,一手用力推乙,导致乙倒地,头部刚好碰

在一块石头上,流出鲜血,并一动不动。甲认为乙可能死了,

就将其抱进一个山洞,用稻草盖好,正要出山洞,发现稻草

动了一下,以为乙没死,于是拾起一块石头猛砸乙的头部,

之后用一块磨盘压在乙的身上后离去。案发后,经法医鉴定,

甲在用石头砸乙之前,乙已经死亡。依此情况,甲的行为构

成何罪?

A:过失致人死亡罪

B: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既遂)数罪

C: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未遂)数罪

D:故意杀人罪

20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甲过失致乙死亡,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又发现稻草动了一下,以为乙没死,即产生杀人的故意,于

是拾起一块石头猛砸乙的头部,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对象不能

犯的未遂。

19、单选题我国刑法对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分为o

A:主犯、胁从犯、预备犯、教唆犯

B:首犯、胁从犯、未遂犯、帮助犯

C:主犯、实行犯、帮助犯、从犯

D:主犯、从犯、胁从犯、同时还规定了教唆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

解析:《刑法》第26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

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三人以上为

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

21

行处罚。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

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第27条规定:〃在共同犯

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

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28条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

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

29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

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

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

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0、单选题小张犯盗窃罪被一审法院判决并处罚金5000元,

小张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维持了一审法院的判决。对小张并

处罚金的执行机关是o

A:一审法院

B:二审法院

C:监狱

D:公安机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

22

解析:注意执行权的划分,罚金、没收财产和死刑立即执行

的执行机关是法院。监狱对有期徒刑及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

罪犯有执行权,公安机关对管制、剩余刑期不足一年的罪犯

有执行权。因此C、D错误。注意无论在刑事还是在民事程

序中,一般都由一审法院执行,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可由上

级法院执行。A正确,B错误。

21、多选题刑法是法律体系中重要的法律部门,下列各项

中属于刑法的任务的是o

A: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B:保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C: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D:维护社会秩序

参考答案:ABCD

本题解释:

ABCD[解析]《刑法》第2条明确了我国刑法的任务,即〃用刑

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

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

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

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由此可知,A、B、C、D四

23

项均是我国刑法的任务。

22、单选题甲、乙同在某农贸市场卖猪肉,一日甲因抢了

乙的顾客而被乙殴打,后被人拉开。甲极为窝火,回到自己

的摊位,拿起切肉刀向乙胸部刺去,致乙死亡。甲的行为属

于o

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C:假想防卫

D:事后防卫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

D[解析]正当防卫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

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

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防卫过当是指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假想防卫是指行为人由于主观认识上的错误,误认为有不法

侵害的存在,实施防卫行为结果造成损害的行为。事后防卫

是指不法侵害结束之后,即行为人被制服、丧失侵害能力、

自动中止、逃离现场等情形下所进行的防卫。据此本题正确

答案为D。

23、单选题下列情形哪一项属于自首?

24

A:甲杀人后其父主动报案并将甲送到派出所,甲当即交代了

杀人的全部事实和经过

B:甲和乙共同贪污之后,主动到检察机关交代自己的贪污事

实,但未提及乙

C:甲和乙共同盗窃之后,主动向公安机关反映乙曾经诈骗数

千元,经查证属实

D:甲给监察局打电话,承认自己收受他人1万元贿赂,并交

代了事情经过,然后出走不知所踪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

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

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公安机关通知犯罪嫌疑

人的亲友,或者亲友主动报案后,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

也应当视为自动投案。A选项正确。

该解释第1条还规定:"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

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还应当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则应当

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实,才能认定为自首。〃B

选项中未供述同案犯乙,C选项中未供述本人罪行,均不成

立自首。

25

依据该解释第1条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

不能认定为自首。〃D选项中甲出走不知所踪,属于自动投案

后又逃跑的情况,也不能认定为自首。

24、单选题李某属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私自动用了一笔

数额较大的公款去炒股,一个月后被领导发现,其行为属于

A:贪污罪

B:挪用公款罪

C:滥用职权罪

D:职务侵占罪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答案】Bo解析: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

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

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数额较大、

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李某是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属于

国家工作人员,并且挪用数额较大,用于炒股,构成挪用公

款罪,所以选B。

25、单选题依据法律规定,在管制的判决和执行方面,下

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26

A: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得

超过3年

B: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C: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酌量发给报酬

D: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

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答案】Co解析:依据《刑法》第38条和第69条的规定,

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数罪并罚时管制最高

不能超过三年。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所以A、B选项的内容本身是正确的。根据《刑法》第39条

的规定,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

酬。所以C选项内容本身是错误的。在劳动中应酌量发给报

酬的是对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的执行内容。根据《刑法》第

41条的规定,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

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所以D选项不

选。

26、单选题某外国商人甲在我国领域内犯重婚罪,对甲应

如何处置?

27

A: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C:适用外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D:直接驱逐出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

【答案】Ao解析:《刑法》第6条第1款规定了属地管辖原

则:〃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

的以外,都适用本法。〃所以,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

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之外,均适用我国刑法。A选项正确。

27、单选题根据《刑法》关于量刑的规定,下列说法中不

正确的是o

A: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对于立功的犯罪分子,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对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

犯罪的除外

D:累犯不适用缓刑

参考答案:B

28

本题解释:

【答案】Bo解析:根据《刑法》第68条,一般立功可以从

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是〃应当〃。B错误。要牢记一般自首和

一般立功都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刑法》第65条规定,

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

罪除外。《刑法》第74条规定,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

分子,不适用缓刑。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28、单选题李某因触犯国家法律被判刑入狱,但并没有被

剥夺政治权利,这意味着李某在服刑期间

A:没有选举权

B:经过有关机关批准可以行使选举权

C:可以行使选举权

D:暂时被停止行使选举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答案】Co解析:对于判处有期徒刑、拘役并不附加剥夺

政治权利的人,在服刑期间是否剥夺政治权利的问题,我国

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但是,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下

列人员准予行使选举权: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而没

29

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被羁押,正在侦查、起诉、审判,

人民法院或检察院没有决定停止行使选举权的;正在取保候

审或被监视居住的;正在受拘留处罚的。上述人员参加选举,

由选举委员会和执行监禁、羁押、拘留或劳动教养的机关共

同决定,可以在流动投票箱投票,或者委托有选举权的亲属

或其他选民代为投票。被判处拘役、受拘留处罚或被劳动教

养也可于选举日回原选区参加选举。

29、单选题涉嫌犯罪被侦查机关立案侦查和被检察机关审

查是否提起诉讼的人,称其为o

A:涉案嫌疑人

B:作案嫌疑人

C:宽泛嫌疑人

D:犯罪嫌疑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

D[解析]略

30、单选题盗窃罪属于

A:故意和过失犯罪

B:过失犯罪

C:故意犯罪

30

D:故意或过失犯罪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答案】Co

31、单选题某甲在公共汽车上窃取某乙人民币3000元,下

车时被某乙发现,要将其扭送派出所途中,甲猛地将乙打倒

在地,窜入一死胡同,被群众抓获,某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A:构成抢劫罪

B:构成盗窃罪

C:构成抢夺罪

D:尚未构成犯罪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

解析:甲的行为构成转化抢劫罪。参见《刑法》第269条:

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

31

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抢劫罪的规定

定罪处罚。

32、单选题派出所长陈某在"追逃〃专项斗争中,为得到表彰,

在网上通缉了7名仅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并且已受过治安处

罚的人员。虽然陈某通知本派出所人员不要〃抓获〃这7名人

员,但仍有5名人员被外地公安机关〃抓获〃后关押。关于陈

某行为的性质,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陈某的行为构成滥用职权罪

B:陈某的行为构成玩忽职守罪

C:陈某的行为构成非法拘禁罪

D:陈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

解析:滥用职权罪(《刑法》第397条)是指国家机关工作

人员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超越职权处理其无

权决定、处理的事务,或者故意违法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

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本罪的构成要件

是:①犯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②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故

32

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超越职权或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可能

会发生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结果,

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③客观方面表现为滥用职

权处理事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的行为。④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对社会公务的正常管理秩

序。

玩忽职守罪(《刑法》第397条)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

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

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本罪的构成要件是:①

犯罪主体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②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

③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玩忽职守的行为,并对公共

财产、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④侵犯的客体是国

家机关的正常管理秩序。

非法拘禁罪(《刑法》第238条)是指故意非法拘禁他人或

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其构成要件是:

①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年满16周岁,具有辨认和控

制自己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这一犯罪。②主观方面是

出于故意,并且行为人具有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目的。

③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拘禁他人的行为。④侵犯的客体是

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

本题中派出所所长陈某为得到表彰,在网上通缉了7名仅违

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并且已受过治安处罚的人员,致使5名人

33

员被外地公安机关"抓获〃后关押。其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的

权限和程序,符合滥用职权罪的构成要件。故本题中选项A

为正确答案。

33、单选题犯罪未完成形态存在于

A:某些直接故意犯罪中

B:所有直接故意犯罪中

C:某些直接故意犯罪和某些间接故意犯罪中

D:所有直接故意犯罪和某些间接故意犯罪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

【答案】Ao解析:首先,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只存在于故意

犯罪之中,过失犯罪中不存在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其次,间

接故意需要危害结果的发生才能认定间接故意,而危害结果

一旦发生就不存在犯罪的未完成状态,所以间接故意中也不

存在犯罪的未完成状态。最后,并不是所有的直接故意中都

有未完成状态。举动犯只要行为人一实施犯罪行为,就达到

既遂,所以也不可能有犯罪的未完成状态。故选A项。

34、单选题某甲,男,16岁,因与其父共同涉嫌贪污而被

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在审查起诉过程中,依照我国刑事诉讼

法的规定,公诉人讯问某甲时,下述正确的做法是o

34

A: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

B:应当通知其监护人到场

C:应当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

D:应当通知其聘请的律师到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

解析:《刑事诉讼法》第14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对于

不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讯问和审判时,可以

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诉讼参与人对

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和侦查人员侵犯公民诉讼权利和人身

侮辱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

35、单选题丈夫甲为了杀死妻子乙,在妻子饭碗里投放毒

药,明知孩子丙可能因为分食而中毒,由于杀妻心切而不顾

孩子的死活。甲对乙的心理态度和对丙的心理态度分别是

A:均为直接故意B.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C:直接故意和疏忽大意的过失D.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

35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

解析: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可能发

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我

国刑法规定的大部分犯罪都可以由直接故意构成。间接故意,

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

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

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

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过于

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

害结果,但是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

态度。从题意可知,甲对乙是直接故意,对丙是间接故意。

36、单选题下列有关监视居住的表述,错误的是o

A: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无固定

住处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

B:监视居住一律不得在羁押场所、专门的办案场所执行

C:人民检察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决定和执行是否合法

36

实行监督

D:监视居住的期限应当折抵刑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

D[解析]《刑事诉讼法》第74条规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

期限应当折抵刑期。被判处管制的,监视居住一日折抵刑期

一日;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的,监视居住二日折抵刑期一日

据此可知,只有指定居所的监视居住的期限才能折抵刑期。

故本题应选Do

37、单选题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

A:14周岁

B16周岁

C:18周岁

D:20周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答案】Bo

38、单选题纪某因为运输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刑

37

满释放后7年,禁不住朋友的再三恳求,帮助朋友贩卖了30

克毒品。纪某的行为

A:属于毒品犯罪的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B:属于毒品犯罪的惯犯,应当从重处罚

C:属于毒品犯罪的再犯,应当从重处罚

D:定贩卖毒品罪,加重处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答案】Co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毒品再犯制度。《刑

法》第356条规定:〃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

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本节规定之罪的,从重处罚。〃这是刑

法关于毒品再犯制度的规定,根据这一规定,本题中,纪某

因运输毒品罪被判过刑之后,又犯贩卖毒品罪,构成毒品再

犯,应当从重处罚。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39、单选题甲欲杀死乙,在乙饭碗里投放毒药,不料朋友

丙分食了乙的饭菜,甲为了杀死乙,没有阻止丙,结果导致

乙和丙均中毒死亡。甲对丙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是

A:过于自信的过失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间接故意

38

D:直接故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答案】C

【解析】本题也较简单。甲对于乙的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肯

定是直接故意,对于丙的死亡,甲显然不是直接故意。甲为

了杀死乙,没有阻止丙,而造成了丙的死亡,根本不存在是

不是过失的问题,是典型的间接故意。

40、单选题焦某某因涉嫌受贿被检察院立案侦查,在侦查

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焦某某追究刑事责任,检察院应当

A:不起诉

B:移送起诉

C:撤销案件

D:交付审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

39

解析:在侦查阶段是撤销案件,在起诉阶段是不起诉。享有

受贿案件侦查权的是检察机关,所以检察机关在侦查阶段发

现不应追究刑事责任适用的是撤销案件。

41、单选题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某检查站时,被工商执

法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乙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

车夺路而逃。乙抓住汽车车门的把手不放,甲为摆脱乙,在

疾驶时突然急刹车,导致乙头部着地身亡。甲对乙死亡的心

理态度属于下列哪一选项?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题中甲为逃避检查,不顾抓着车门的乙,

在疾驶中突然刹车,致乙重伤,甲明知其行为会发生危害后

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是典型的间接故意。根据题

中条件,甲只为摆脱乙,并不具有杀人的直接故意,只是采

用了不计后果的方法。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也不构成过失。故

正确答案为B。

40

42、单选题关于刑事强制措施的批准和执行,下列表述正

确的是o

A:取保候审只能由人民法院执行

B:监视居住只能由公安机关执行

C:必要时可由人民检察院执行逮捕

D:批准逮捕权专属于人民法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B[解析]《刑事诉讼法》第72条第3款规定,监视居住由公

安机关执行。故B项应选。取保候审和逮捕的执行机关是公

安机关,故A、C项应排除;批准逮捕权专属于人民检察院,

故D项应排除。

43、单选题对偷盗婴儿的行为以绑架罪论处的,必须是行

为人____

A:导致婴儿死亡的

B:出于出卖目的

C:以勒索财物为目的

D:已完成该犯罪行为

41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答案】Co解析:《刑法》第239条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

的偷盗婴幼儿的以绑架罪论处。《刑法》第240条规定,以

出卖为目的而偷盗婴幼儿的以拐卖儿童罪论处。在绑架罪和

拐卖儿童罪中,导致被害人死亡,都是从重处罚情节。

44、单选题符合下列哪一情形而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

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不构成累犯?

A: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以后

B:赦免以后

C:缓刑考验期满以后

D:假释考验期满以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答案】Co解析:《刑法》第65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

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

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

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所以A、B不选。

《刑法》第85条规定〃如果没有本法第八十六条规定的情形,

42

假释考验期满,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并公开予以

宣告。〃所以,假释考验期满符合刑罚已经执行完毕的条件,

可以构成累犯,选项D不选。

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不属于刑罚执行完

毕,所以C选项应选。

45、单选题对正在进行中的下列哪一种行为可以进行正当

防卫?_____

A:殴打行为

B:诽谤行为

C:诬告陷害行为

D:贪污行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

解析:正当防卫必须具备以下要件:

(1)起因条件。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是指存在着具有社

会危害和侵害紧迫性的不法侵害行为。(2)时间条件。正当

防卫的时间条件,是指正当防卫只能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之

时实行,不能实行事前防卫和事后防卫。(3)对象条件。正

43

当防卫的对象条件,是指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

实行,不能及于第三者。(4)主观条件。正当防卫的主观条

件,是指防卫人主观上必须出于正当防卫的目的,即是为了

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

受不法侵害。因此选A。

46、多选题甲、乙共谋伤害丙,进而共同对丙实施伤害行

为,导致丙身受一处重伤,但不能查明该重伤由谁的行为引

起。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由于证据不足,甲、乙均无罪

B:由于证据不足,甲、乙成立故意伤害(轻伤)罪的共犯,但

都不对丙的重伤负责

C:由于证据不足,认定甲、乙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较为合适

D:甲、乙成立故意伤害(重伤)罪的共犯

参考答案:ABC

本题解释:

【答案】ABCo解析:共同犯罪的特点是须两个人以上,有

共同的故意、有共同的行为。"甲、乙共谋伤害丙,进而共同

对丙实施伤害行为〃,因此甲乙属于共同犯罪。在共同犯罪中,

共同的犯罪行为是由每个犯罪人的单个的犯罪行为所组成

的一个有机的整体。犯罪的危害结果是由共同的犯罪行为所

44

引起的,因此在共同犯罪中共同的犯罪行为作为一个整体和

犯罪的危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每一个单个的犯罪人的

行为也和犯罪的危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此,作为共

同犯罪人的甲乙2人均应构成故意伤害罪。因此选ABC三项o

47、多选题成立不作为犯罪所要求的特定义务来源为

A: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

B:职务上、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

C:道义上的义务

D:行为人先行行为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

时所引起的负有防止危险结果发生的义务

参考答案:ABD

本题解释:

【答案】ABDo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不作为犯罪的

作为义务来源。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是

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特定义务不能只是普通的道德上

的义务。如果不存在这种特定义务,则根本不可能构成刑法

的不作为。特定义务一般有三个来源:(1)法律明文规定的

特定义务。并非法律规定的任何一种义务,都可以作为刑法

中的不作为的根据。只有其他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义务且为

刑法所承认,才是不作为的法律义务的根据。(2)职务上或

45

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这一特定义务以行为人具有某种职

务身份或从事某种业务并且正在执行为前提,否则,不发生

履行该类义务的问题。(3)行为人的先行行为产生的义务。

由于行为人先前实施的行为(简称先行行为),使某种合法

权益处于遭受严重损害的危害状态,该行为人产生采取积极

行为阻止损害结果发生的义务,这就是由先行行为引起的作

为义务。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

48、单选题王某潜入某工厂仓库盗窃,将仓库货物(价值2

万元)扔到院墙外,准备一会儿翻墙出去再捡,偶尔经过此处

的刘某发现该货物无人看管,遂将其拿走,据为己有。10分

钟后,王某来到院墙外,发现货物已无踪影。对于王某、刘

某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王某成立盗窃罪(未遂),刘某成立盗窃罪(既遂)

B:王某和刘某成立盗窃罪共犯(既遂)

C:王某成立盗窃罪(既遂),刘某成立侵占罪

D:王某成立盗窃罪(未遂),刘某成立侵占罪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答案】Co解析:盗窃罪既遂的通说认为,财物离开占有

人的实际控制即构成盗窃罪既遂,本案中,王某已经将价值

46

2万元的货物窃得,并扔出墙外,此时,该财产已经离开了

占有人的实际控制范围,因此,王某构成盗窃罪的既遂,所

以可以排除A项和D项。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

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

刘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不属于自己的货物据为己有,构

成侵占罪。本题正确答案是C项。

49、单选题关于缓刑,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

B: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不适用缓刑

C:对于数罪并罚但宣告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可以适用缓刑

D:虽然故意杀人罪的法定最低刑为3年有期徒刑,但只要符

合缓刑条件,仍然可以适用缓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答案】Bo解析:根据《刑法》第74条的规定,对于累犯

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所以A项正确。第72

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

47

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

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

举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

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

须执行。由于刑法中各种减轻、免除处罚规定的存在,数罪

并罚和故意杀人罪最后的宣告刑都有可能为3年以下,所以

两者都有能够适用缓刑的可能,C、D均正确。刑法中并未明

确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不可适用缓刑,所以B项错

误。

50、单选题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人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与

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

A:表面联系

B:一般联系

C: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D:普遍联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答案】Co

48

51、单选题李某在下夜班回家的路上,发现有人正盗窃工

厂仓库中的生产器材,便上前阻拦。窃贼掏出匕首刺向李某,

搏斗中,窃贼被李某用力推倒在地,头撞在被盗器材的铁角

上当场死亡。李某的行为是

A:正当防卫,不承担刑事责任

B:过失致人死亡,承担较轻的刑事责任

C: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承担刑事责任

D:间接故意杀人,但由于李某是为了保护他人的利益,应当

免除刑事责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

【答案】Ao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正当防卫的概念。正当防

卫,是指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他人的人身、财产和

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所实施的

制止不法侵害且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失的行

为。本题中李某为了使集体财产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

对不法侵害人实行防卫,属于正当防卫。由于歹徒当场使用

暴力手段抗拒抓捕,其犯罪性质已经由盗窃罪转化为抢劫罪。

《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

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

49

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

负刑事责任。因此李某将窃贼推倒在地,致其死亡的行为属

于特殊防卫,不负刑事责任。选项A为正确答案。

52、单选题犯罪的本质特征是

A: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B: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C: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D:犯罪是触犯法律的行为,具有违法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答案】Co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犯罪三个基本特

征之间的关系。我国刑法理论认为,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惩罚性。本题选

项ABC就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选项D不是犯罪的基本特

征。在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中,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

本质的特征。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

罚性的基础,它是犯罪的最基本属性;刑事违法性是社会危

害性在刑法上的表现,它与应受刑罚惩罚性一起构成社会危

害性的度量。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未达到违反刑法、应受刑罚

惩罚的程度,则不构成犯罪。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50

53、单选题刑法分则某条文规定:犯A罪的,"处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被告人犯A罪,但情节较

轻,且其身无分文。对此,下列哪一判决符合该条规定?

A:甲法官以被告人身无分文为由,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B:乙法官以被告人身无分文且犯罪情节较轻为由,判处有期

徒刑1年,缓期2年执行

C:丙法官以被告人的犯罪情节较轻为由,判处拘役3个月

D:丁法官以被告人的犯罪情节较轻为由,判处罚金1000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

【答案】Do解析:根据题意,对犯A罪的判决:一是判处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二是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同时对被告人

判处刑罚时还需要考虑其具有的法定情节或酌定情节。选项

A、B的错误在于"身无分文〃不属于酌定从轻判处刑罚的情节。

选项C适用刑罚错误,应判处有期徒刑而不是拘役。解答本

题首先需要看清题干,在正确理解题意之后方能准确作答。

应注意题干中的"有期徒刑〃、"并处或单处罚金〃等关键词。.

54、多选题下列有关犯罪认定的表述错误的是o

A:生产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才构成犯罪

51

B:故意杀人,造成严重后果的才构成犯罪

C: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从中牟利的,才构成犯罪

D:故意伤害他人身体,造成严重后果的才构成犯罪

参考答案:ABCD

本题解释:

ABCD[解析]根据《刑法》第141条的规定,构成生产假药罪

不以“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为要件,故A项表述错误;根据

该法第232条的规定,构成故意杀人罪并不以“造成严重后果〃

为要件,故B项表述错误;根据该法第234条之一的规定,组

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构成犯罪并不以"从中牟利〃为要件,故

C项表述错误;根据该法第234条第1款的规定,构成故意伤

害罪不以"造成严重后果〃为要件,故D项表述错误。

55、单选题被判处死缓的罪犯,死缓执行期间,应当予以

减刑的条件是o

A:死缓执行期间,没有犯罪的

B:死缓执行期间没有故意犯罪的

C:死缓执行期间有悔改表现的

D:死缓执行期间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52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

解析:《刑事诉讼法》第210条第2款规定:"被判处死刑缓

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

罪,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应当予以减刑。〃

56、多选题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包括o

A:罪刑法定原则

B: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参考答案:ABD

本题解释:

【答案】ABDo解析:我国刑法总则明确规定的原则只有三

个,即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

应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是刑事诉讼法的

一项基本原则。

57、多选题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相同之处包括

A:目的相同

53

B:行为的对象相同

C:前提相同

D:危害来源相同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释:

【答案】ACo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正当防卫与紧急

避险的异同。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相同点在于:(1)目的

相同。两者都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

法权益;(2)前提相同。两者都必须是合法权益正在受到侵

害时才能实施;(3)责任相同。两者超过法定的限度造成相

应损害后果的,都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在本题的选项中,选项AC都是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相同

点,而选项BD都是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所以,本

题的正确答案是ACo

58、单选题下列何种情形下,在侦查期间辩护律师会见在

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许可?

A:犯罪嫌疑人甲,犯盗窃罪

B:犯罪嫌疑人乙,犯合同诈骗罪

C:犯罪嫌疑人丙,犯间谍罪

D:犯罪嫌疑人丁,犯侵犯商业秘密罪

54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C[解析]《刑事诉讼法》第37条第3款规定,犯危害国家安

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案件,在侦查期

间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许可。

间谍罪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罪,故本题应选C。

59、单选题对被判处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

其犯罪情节和悔改表现,适用减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

可以宣告缓刑。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五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

解析:根据刑法规定,对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

55

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改表现,适用减刑确实不致再危害

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

60、单选题我国立法上将犯罪分为10类,并通过刑法分则

第一至十章分别予以论述,这种分类主要是依据

A:主体的不同

B:客体的不同

C:主观要件的不同

D:客观要件的不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答案】Bo解析: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依据即

以犯罪同类客体为主,以犯罪主体或者惩治犯罪的特殊需要

为辅,根据此标准对犯罪进行分类。

61、单选题在一起抢劫案件中,被害人甲由于被告人乙的

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在被害人甲死亡的情形下,

无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A:甲的法定代理人

B:甲的父亲.

C:甲的配偶

D:甲的工作单位

56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

D[解析]《刑事诉讼法》第99条第1款规定:"被害人由于被

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

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

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据此可

知,甲的工作单位无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D项应选。

62、单选题下列有关刑事诉讼证据的表述,错误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