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
短文两篇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学目习标01厘清文章的思路,理解、积累文中精辟的语句。02学习文中举例论证、类比论证的论证方法。0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学过程
读书有径。著名作家刘心武有所谓“狼式读法”,即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一目十行,匆匆翻页,颇似“狼吞”;“牛式读法”,即不但细嚼慢咽,而且通过反刍,再加以精磨详研;“猫式读法”,即慎重选择,分清良莠,吸取精华,抛弃糟粕。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短文两篇》,看看培根和马南邨又教给我们哪些读书方法。一、新课导入
弗朗西斯·培根(1561年1月—1626年4月),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
主要作品有《随笔》《新工具论》,《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一特有体裁。二、助读学习,了解作者、背景1.作者简介。
培根被弹劾成为平民之后,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研究学问中。他使用随笔这一体裁,讲述自己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想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字里行间透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处世方式。《谈读书》犹如一位洞察世事人情的饱学之士对世人的谆谆告诫,是英国文学史上重要的劝学名篇。2.写作背景。1.给加线字注音。狡黠(
)
咀嚼(
)
诘难(
)滞碍(
)
怡(
)情
统筹(
)
藻(
)饰
要诀(
)
蒸馏(
)
劝诫(
)
吹毛求疵(
)
zhìyízǎojuéliújiècīxiájǔjuéjiénànchóu三、指导朗读,读顺字词2.根据意思填词语。(1)使心情愉快。()(2)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3)诘问,为难。()(4)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语词。
()(5)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6)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怡情文采藻饰诘难寻章摘句味同嚼蜡吹毛求疵1.本文是一篇议论文,那么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四、概括内容,感知文意2.自由阅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读书”,提出了哪些观点?读的时候,把文中相关的句子勾画出来。(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2)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3)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4)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5)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3.将这些句子分类,说说这些句子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读书”的。(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2)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3)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态度、方法(4)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5)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读书的作用4.通读全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谈读书的呢?(1)读书的目的:(2)读书的态度、方法:(3)读书的作用: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推敲细思全神贯注孜孜不倦。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5.培根围绕“读书”这一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你完成下面的问题。第一层:谈读书的目的。(1)第一、二句:①修辞方法:
。②从
(论证角度)论证读书有三种不同的:
。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排比正面怡情、傅彩和长才(2)第三句:对比两种人(“练达之士”与“好学深思者”)的能力,论证方法:
。(3)第四句:从
(论证角度)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4)第五句: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论证方法:
,用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天生才干比作自然花草,读书比作修剪移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5)第六句:写三种人对读书的不同态度:
,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反面比喻论证鄙、羡、用对比论证
第二层:谈读书的方法。(1)第一句:指出读书的方法要推敲细思,反对三种读书方法:
。
(2)第二、三、四句: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
;论证方法:
。(3)第五、六句:论述读书、讨论、作文的不同作用,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结合起来;修辞方法:
。诘难作者、尽信书、寻章摘句选读、浏览、通读、精读、读摘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排比第三层:谈读书的作用(益处)。(1)第一句:①作者要表明的观点:
。②阐述这一观点的方法:
。③该句的论证角度:
。(2)第二、三、四、五句:①作者要表明的观点:
。②阐述这一观点的方法:
。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归纳论证正面论证比喻论证
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③这几句的论证角度:
。④这几句所用修辞方法有:
。⑤最后一句“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举例说明头脑的“缺陷”有哪些?“特药”是什么药?答:“缺陷”指:智力不集中、不能辨异、不善求同等。“特药”指:
。反面论证比喻、排比读书阅读《谈读书》,回答下面的问题。1.给文段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的大意。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五、分析文章,层层紧扣2.作者论述了读书的重要,为什么又说“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书上的内容,也许对,也许错;对读者来说也许有用,也许无用。不加分析,全盘吸收,效果不会好。3.“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排比;这样写,句子整齐,造成一种气势,有力的证明了论点。
4、“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这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句的论点来。比喻论证;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
课堂小结1.思考全面,持论严谨本文说理全面,持论严谨。比如文章突出读书的价值和功用,但也辩证分析了不会读书可能带来的弊端:“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这样的论述全面、客观、严谨,既对读者负责,也经得起推敲。写作特色2.多法并用,说理充分比喻说理。例如,作者用“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来论证读书对人的作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排比说理。例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这样写,使所论道理十分显豁,句子富有气势,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谈读书》这篇随笔运用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论证方法,阐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正确态度和方法以及读书的价值和作用。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以此鼓舞人们多读书。课后作业古往今来,名人学者遨游书海留下了许多读书名言以激励后之学者。你还知道哪些读书名言?尽信书不如不读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板书设计谈读书读书的态度、方法读书的目的:怡情、傅彩、长才书不同,读法不同读书的价值存心诘难作者尽信书中所言不推敲细思简单明了,浅尝辄止使人充实(总说)塑造性格(积极)细细咀嚼,认真消化弥补缺陷(消极)纠正三种不当态度请人代读,浏览摘要大体浏览,不求甚解第二课时学目习标011.学习作者运用驳论进行论述的方法。022.理解马南邨对“不求甚解”这个词的解读。033.学习运用求异思维,批判地看待生活中的一些观点、主张,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学习目标教学过程
读书,有千般乐趣,有万种读法。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种全新的读书方法──不求甚解。那么,对这种方法,你是怎样理解的?请大家带着思考来学习《不求甚解》这篇课文。一、新课导入
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福建闽侯人。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1962年3月,以“马南邨”的笔名在《北京晚报》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邓拓的杂文寓教于乐,针砭时弊,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杂文集《燕山夜话》、诗词集《邓拓诗词选》等。二、助读学习,了解作者1.给加线字注音。马南邨(
)
王粲(
)
死抠(
)
咬文嚼(
)字
豁(
)然贯通cūncànkōujiáohuò三、指导朗读,读顺字词2.解释词语的意思。咬文嚼字:死抠:豁然:开卷有益:指过分地斟酌字句。用于讽刺那些专门死抠字眼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的人。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在字句上钻研或找错。一下子彻底晓悟;开阔;顿时通达。打开书本就会有收获。不求甚解,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
“好读书,不求甚解。”
原意是读书只领会意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属褒义。现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本文通过对不求甚解一词的辩证,提倡读书要多次反复,虚心领会。文章反弹瑟琶,引人耳目,在轻松愉快中使读者受到教育。就其根本思路来说,乃是对不求甚解的否定之否定。就其立意来说,是不求甚解的新解。
四、解题1.朗读课文,《不求甚解》一文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批驳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作者的观点: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五、概括内容,感知文意2.这首一篇驳论文,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地驳斥对方论点的?同时阐明了自己的什么观点?
第1段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第2段,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学习。
第3段,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第4段,说明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解”;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固执一点,而是了解大意。第5段,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求甚解”,实际上作了许多曲解。今天我们读经典著作,一定要虚心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第6段,介绍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举了诸葛亮的例子。诸葛亮读书是“观其大略”,比徐庶等人高明,知识面更广,了解问题更全面。第7段,全面解释“不求甚解”。从反面说,“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很不认真,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第8段,紧接上一段的意思,说明陆象山的语录的意思,也是不因小失大,与“不求甚解”的意思相似。最后一段,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因为书籍不是一下子就能读懂的。竖靶子:引出处:释新义:援例子:引语录:结上文:开门见山,摆出要批驳的靶子。介绍“不求甚解”一词的出处。举例论证观点。引用名家的话论证观点。论证思路正面阐述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本义。
总结全文,重要的书反复读,方能“会意”。3.通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篇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1)运用引用论证。引用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引出论题,并加以分析,提出论点;引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因小失大,再次论证“不求甚解”。(2)运用举例论证。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论证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死抠字句,要理解其精神实质。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不求甚解”的读书人。(3)运用对比论证。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就是正反对比论证。
《谈读书》和《不求甚解》同是针对读书这一问题展开论述。它们之间有许多相同点,也有许多不同点。下面请大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对这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请结合具体例子加以说明。(1)都是谈论跟读书相关的问题;(2)都运用了举例论证。《谈读书》中“读史使人明智”例论证了读书的好处。《不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15434: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data capture techniques - Syntax for high-capacity ADC media
- 购销合同室外灯具购销合同
- 合同终止退款协议
- 大数据运营合作协议
- 合同之自行车棚施工合同
- 影视制作项目委托制作协议
- 翻译服务合同翻译服务合同
- 行政协议行政合同
- 三农村环境整治与改善社区参与方案
- 宾馆承包经营合同
- 2025年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医用气体施工方案
- 2024 年陕西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B 类)
- 幼儿园师德师风培训内容
- 住宅小区消防设施检查方案
- 《榜样9》观后感心得体会四
- 沈阳市地图课件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 伯利兹城大蓝洞
- 物权法习题集
- 实训4沥青路面渗水试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