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月考卷01【范围:历史七上全册地理上册1-2.1单元】_第1页
第三次月考卷01【范围:历史七上全册地理上册1-2.1单元】_第2页
第三次月考卷01【范围:历史七上全册地理上册1-2.1单元】_第3页
第三次月考卷01【范围:历史七上全册地理上册1-2.1单元】_第4页
第三次月考卷01【范围:历史七上全册地理上册1-2.1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卷01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历史:七上全册;人文地理上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1课。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今年开学,小明去新疆上大学,给同学们带去了衢州的特产,并且决定大学毕业后留在新疆支教两年。材料依次体现了区域间的(

)A.人才交流、物产交流、文化交流 B.信息交流、经济交流、文化交流C.文化交流、物产交流、人才交流 D.物产交流、经济交流、人才交流2.下列关于城市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口少,聚落规模小②与乡村相比,绿地面积比重大③高楼林立,交通网络纵横交错④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相同,坡度最陡的图是(

)A.1:500000 B.1:1500000 C.1:200000 D.1:350000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关于图中大洋的表述正确的是(

)A.①是面积最小的大洋 B.②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C.②是轮廓呈S形的大洋 D.③是都在西半球的大洋5.关于图中大洲的表述正确的是(

)A.a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B.de大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C.b大洲濒临北冰洋和太平洋 D.按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cdebf6.北京人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的进化史具有重大的意义。关于北京人错误的一项是(

)A.懂得人工取火 B.学会了使用火C.懂得采集果实 D.保留猿的某些特征7.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8.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A.神话传说 B.海洋文明 C.农耕文明 D.游牧文明9.下图中,建造不同结构的房屋的决定性因素是(

)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A.自然条件 B.生活习惯 C.生产工具 D.劳动技术10.西周礼制规定,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竞相效仿。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A.王室衰微诸侯竞相争霸 B.制鼎技术提高,产量增加C.郑庄公的社会地位提高 D.鼎演变为常用的饮食器具11.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

)A.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 B.周天子仍为天下共主C.强大的诸侯竞相争霸 D.诸侯国数量越来越少12.数轴记忆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A.夏朝建立 B.西周建立 C.商朝建立 D.东周建立13.以下三件国宝级文物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A.中国最早的雕像作品 B.中国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C.中华文明皆源于河南 D.河南文化类型丰富,底蕴深厚14.小欣同学在百度搜索引擎里输入“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等字眼,那么出现的网页中涉及到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A.萧何、韩信 B.陈胜、吴广 C.项羽、刘邦 D.李斯、蒙恬15.人们常用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来比喻武装起义,秦末为反抗秦的暴政,首创农民起义之风,鼓舞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统治的两位农民运动领袖是(

)A.陈胜、吴广 B.刘邦、项羽C.陈胜、项羽 D.张良、刘邦16.为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取的政治举措是(

)A.推崇黄老之学 B.颁布“推恩令”C.开辟丝绸之路 D.实行察举制17.如图是某宗教兴起与传播路线图。关于该宗教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西汉末年传入我国 B.它的经典是《古兰经》C.它是世界上出现最晚的宗教 D.创始人是如来佛祖18.“尽并兼天下诸侯,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材料描述的人物是(

)A.秦始皇 B.周武王 C.周幽王 D.商纣王19.下列属于汉代名医华佗的成就的是

)①创制被称为世界医学史上一大发明的“麻沸散”②著有《伤寒杂病论》③创建“四诊法”,是中医至今沿用的方法④编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②④20.东晋初年,江南粮荒严重,但南北劳动人民两支生产大军,用无比坚韧的力量战胜了自然,使江南农业发展迈进一大步,这表明江南农业发展得益于(

)A.自然环境优越 B.生产工具改进C.高产作物引进 D.农民辛勤劳动2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B.社会动荡不安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中外贸易往来22.某同学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请帮他拟定一个正确的主题(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C.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D.繁荣开放的社会23.下图记录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这些措施(

)1.迁都城

2.讲汉话3.改姓氏

4.通婚姻5.穿汉服A.结束了南北分裂 B.削弱了北魏实力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加剧了社会矛盾24.中国历史留给后人的典故非常多,下列典故与如图所示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A.纸上谈兵 B.朝秦暮楚 C.草木皆兵 D.三顾茅庐25.下图为《北魏帝王出御图》,图中的帝王和大臣们都穿着长袍宽袖的汉族服装,这直接体现了(

)A.内迁各族与汉人错居杂处 B.汉服代替鲜卑服C.各民族思想文化交流频繁 D.民族隔阂趋于消解第Ⅱ卷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6.(10分)读我国东南某地等高线图和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1)此图用什么方法来辨别方向,流经乙村的河流流向为量得甲丁两村庄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实际距离是米。(3分)(2)某野外活动小组想找一处地方练习攀岩,可以考虑图中处。(填①或②)乙村所处的地形部位为。图中最高的山顶的海拔范围是米。(3分)(3)能反映图中沿25°N线地形剖面的是图。(填A或B)(2分)(4)甲乙丙丁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小城镇的是,请说明理由。(2分)27.(16分)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大的社会转型期某校七年级(1)班的学生以“大变革的时代”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材料一: 图A 图B(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使用图A所示工具的时代被称为什么时代?图B中的农具出现在什么时期?它的使用有什么作用?(4分)材料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华阳国志·蜀志》(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水利工程建成后的情况?它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3分)材料三:(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次变法改革?结合所学指出此次变法的作用。(3分)材料四:(4)指出材料四中的人物分别代表的学派名称。请写出你最欣赏和赞同的派别,并概括该派别的观点或主张。(4分)(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社会转型的因素。(2分)28.(12分)秦国是战国七雄之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秦”的历史。【创业立国篇】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1)请问秦国的立国得益于哪一制度的实行?依据材料一,概括“周人”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2分)【改革探索篇】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田地间纵横的小路,这里引申为不同田块之间的界限),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战国策·秦策三》(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导致秦国“兵动而地广”的具体措施;材料二中的事件与秦统一六国有什么关系?(2分)【巩固统一篇】材料三

毛泽东主席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都行秦政法。”(3)请问“秦政法”中有一项加强对地方管理,请指出该制度的影响。(1分)材料四(4)依据材料四图一图二所示,请分别写出秦朝通用全国的货币和文字的名称。这些措施的实行对国家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请选择一项谈谈你的看法)(4分)【暴政灭亡篇】材料五

至于始皇…收泰半之赋(土地收获物的三分之二)……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上》(5)据材料五,概括“秦的暴政”。(1分)(6)据上述材料,请归纳推动秦强大的因素。(2分)29.(12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文明多元融汇与大一统,是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显著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钱穆先生说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行政区划了。陈国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脉络》中讲到秦汉时期我国形成了“大一统”的国家体制,其中包括三方面内容:疆土的统一,制度的统一,意识形态的统一。——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陈国《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脉络》材料二

为发展同中亚、西亚各国的交往,修筑了令居(今甘肃永登)以西的道路,设置亭驿,便利商旅。据当时文献记载,通往中亚、西亚的大道,有南北两条,这成为后来著名的“丝绸之路”。1959-1969年,在“丝绸之路”的我国境内新发现了大批文物,在民丰这个当时曾是南路要冲的地点,发现了“汉司乐府印”,说明那时在当地曾设立了专为供应汉使者和行旅所需食粮的管理屯田事务机构。——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后,为了巩固政权也因汉文化发展相对成熟,逐渐“汉化”,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鲜卑族的改革……这一时期,胡汉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在战乱中相遇,促使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这些发展使中华文化更加多元化,思想不局限于一种,为隋代大一统和唐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之风做了充分铺垫。——高畅《魏晋时期胡汉冲突下的文化交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朝为了“中央方面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建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并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是怎样“使地方紧密隶属于中央”的?为了“意识形态的统一”秦汉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汉代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4分)(3)材料三中“鲜卑族的改革”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列举一例改革措施。依据材料三,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交融有何影响。(4分)

2023-2024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卷01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历史:七上全册;人文地理上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1课。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今年开学,小明去新疆上大学,给同学们带去了衢州的特产,并且决定大学毕业后留在新疆支教两年。材料依次体现了区域间的(

)A.人才交流、物产交流、文化交流 B.信息交流、经济交流、文化交流C.文化交流、物产交流、人才交流 D.物产交流、经济交流、人才交流【答案】C【详解】今年开学,小明去新疆上大学,属于文化交流;给同学们带去了衢州的特产,属于物产交流;决定大学毕业后留在新疆支教两年体现了人才交流,C正确,ABD错误;故选C。2.下列关于城市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口少,聚落规模小②与乡村相比,绿地面积比重大③高楼林立,交通网络纵横交错④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详解】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即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的居民聚居地。城市和乡村景观有明显的差别,城市自然景观变化快,高楼林立,交通网络纵横交错,商店、学校较多,③④正确;城市聚落人口多,聚落规模大,与乡村相比,城市绿地面积比重相对小,①②错误;故选D。3.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相同,坡度最陡的图是(

)A.1:500000 B.1:1500000 C.1:200000 D.1:350000【答案】C【详解】分子相同,分母大的比例尺小,分母小的比例尺大。所以图中四个选项比例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D>A>B,故C范围最小,两等高线间的距离最小,坡度最陡。故排除ABD,C项正确。故选C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关于图中大洋的表述正确的是(

)A.①是面积最小的大洋 B.②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C.②是轮廓呈S形的大洋 D.③是都在西半球的大洋5.关于图中大洲的表述正确的是(

)A.a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B.de大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C.b大洲濒临北冰洋和太平洋 D.按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cdebf【答案】4.C5.D【解析】4.读图分析,①是太平洋,是面积最大的大洋,A错误;②是大西洋,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B错误;②是轮廓呈S形的大洋——大西洋,C正确;③是印度洋,位于东半球,D错误;故选C。5.a是亚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A错误;de大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B错误;b大洲濒临北冰洋和大西洋,C错误;按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cdebf,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和大洋洲,D正确;故选D。【点睛】全球分为七大洲,按其面积大小依次划分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四大洋指的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6.北京人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的进化史具有重大的意义。关于北京人错误的一项是(

)A.懂得人工取火 B.学会了使用火C.懂得采集果实 D.保留猿的某些特征【答案】A【详解】此题为逆向选择题,结合所学可知,生活在距今70-20万年的北京人学会了使用天然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靠采集果实为生,保留有猿的某些特征,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BCD项叙述的是关于北京人的基本信息,是符合考古发现的史实,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7.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和结合所学可知,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A项正确;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排除B项;山顶洞人有爱美意识,排除C项;河姆渡居民是原始农耕时代的典型代表,排除D项。故选A项。8.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A.神话传说 B.海洋文明 C.农耕文明 D.游牧文明【答案】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神农教种五谷,这属于农业,种五谷要耕地,所以叫农耕,养蚕缫丝,是农业中的副业,也属于农耕的范畴,C项正确;中华文明的核心不是神话传说,排除A项;海洋文明、游牧文明,均与题干中的“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不符,排除BD项。故选C项。9.下图中,建造不同结构的房屋的决定性因素是(

)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A.自然条件 B.生活习惯 C.生产工具 D.劳动技术【答案】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黄河流域,气候干燥,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有利于防寒保暖。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长江流域,气候湿润,他们居住干栏式房屋,有利于防潮防湿。因此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因素是自然条件的不同,A项正确;生活习惯、生产工具、劳动技术,均不是影响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建造不同结构房屋的决定性因素,排除BCD项。故选A项。10.西周礼制规定,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竞相效仿。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A.王室衰微诸侯竞相争霸 B.制鼎技术提高,产量增加C.郑庄公的社会地位提高 D.鼎演变为常用的饮食器具【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西周礼制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都竞相仿效”联系所学可知,鼎是身份等级的象征,在分封制下,各等级在鼎的使用上都有严格的规定,而春秋时期,诸侯也用九鼎,这反映出周王室的衰微,诸侯势力的崛起,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鼎的产量增加,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郑庄公地位高,只是说明诸侯势力强大了,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鼎主要是礼器,排除D项。故选A项。11.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

)A.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 B.周天子仍为天下共主C.强大的诸侯竞相争霸 D.诸侯国数量越来越少【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王室衰微,强大的诸侯竞相争霸,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周天子名存实亡,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B项符合题意,B项正确;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到战国时,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强大的诸侯竞相争霸,随着争霸战争的进行,小的诸侯国不断被灭,大的诸侯国势力不断扩展,诸侯国数量越来越少,ABC符合这一时期的特征,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12.数轴记忆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A.夏朝建立 B.西周建立 C.商朝建立 D.东周建立【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约公元前1046年”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B项正确;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排除A项;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都城在毫,排除C项;公元前771年,周朝灭亡,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13.以下三件国宝级文物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A.中国最早的雕像作品 B.中国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C.中华文明皆源于河南 D.河南文化类型丰富,底蕴深厚【答案】D【详解】依据题干中三幅图片分别是旧石器时代的骨笛、青铜时代的铜鼎、甲骨,题干三件国宝级文物均出现在河南,由此可知,古代河南文化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类型,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雕像作品,排除A项;题干三幅图片中甲骨和铜鼎并不能代表中国的音乐文化,排除B项;题干只能说明河南历史文化悠久,但不足以证明中华文明皆源于河南,该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C项。故选D项。14.小欣同学在百度搜索引擎里输入“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等字眼,那么出现的网页中涉及到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A.萧何、韩信 B.陈胜、吴广 C.项羽、刘邦 D.李斯、蒙恬【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B项正确;萧何、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为建立西汉作出了贡献,排除A项;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因此平息,其中,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分别对秦军作战,排除C项;李斯、蒙恬为秦朝的建立作出了贡献,排除D项。故选B项。15.人们常用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来比喻武装起义,秦末为反抗秦的暴政,首创农民起义之风,鼓舞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统治的两位农民运动领袖是(

)A.陈胜、吴广 B.刘邦、项羽C.陈胜、项羽 D.张良、刘邦【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A项正确;经上述分析,秦末为反抗秦的暴政,首创农民起义之风的两位农民运动领袖是陈胜和吴广,而不是刘邦和项羽、陈胜和项羽、张良和刘邦,排除BCD项。故选A项。16.为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取的政治举措是(

)A.推崇黄老之学 B.颁布“推恩令”C.开辟丝绸之路 D.实行察举制【答案】B【详解】汉武帝意识到诸侯王国的存在和壮大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继位后听取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从王国中分出诸侯国,又陆续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B项正确;推崇黄老之学不是汉武帝的治国举措,排除A项;开辟丝绸之路不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排除C项;察举制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官吏选拔制度,不符合题干,排除D项。故选B项。17.如图是某宗教兴起与传播路线图。关于该宗教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西汉末年传入我国 B.它的经典是《古兰经》C.它是世界上出现最晚的宗教 D.创始人是如来佛祖【答案】A【详解】据题干“某宗教兴起与传播路线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佛教有了很大发展,并向外传播。向北,经中亚传到中国大部分地区,又从中国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向南,传入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国和我国境内的傣族地区。佛教是西汉末年传入我国,A项正确;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是阿拉伯半岛,其经典是《古兰经》,排除B项;佛教是世界上出现最早的宗教,排除C项;佛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排除D项。故选A项。18.“尽并兼天下诸侯,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材料描述的人物是(

)A.秦始皇 B.周武王 C.周幽王 D.商纣王【答案】A【详解】根据“尽并兼天下诸侯,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人物是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是最高统治者,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A项正确;周武王、周幽王、商纣王都没有称“皇帝”,排除BCD项。故选A项。19.下列属于汉代名医华佗的成就的是

)①创制被称为世界医学史上一大发明的“麻沸散”②著有《伤寒杂病论》③创建“四诊法”,是中医至今沿用的方法④编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②④【答案】C【详解】华佗是汉代名医,他擅长外科手术,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他还根据五种禽兽的活动姿态,编了体操“五禽戏”。故①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他写了《伤寒杂病论》一书,②不符合题意;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发明了四诊法,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所沿用,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20.东晋初年,江南粮荒严重,但南北劳动人民两支生产大军,用无比坚韧的力量战胜了自然,使江南农业发展迈进一大步,这表明江南农业发展得益于(

)A.自然环境优越 B.生产工具改进C.高产作物引进 D.农民辛勤劳动【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东晋初年,江南粮荒严重,但南北劳动人民两支生产大军,用无比坚韧的力量战胜了自然,使江南农业发展迈进一大步”可知,题干材料重点强调了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南北劳动人民两支生产大军的辛勤劳动,D项正确;自然环境优越、生产工具改进是东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但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B项;东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高产作物引进,排除C项。故选D项。2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B.社会动荡不安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中外贸易往来【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和所学可知,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百姓安居乐业,几乎家给人足的景象,C项正确;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不是江南地区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北方地区社会动荡不安,排除B项;江南地区的开发促进了中外贸易往来,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2.某同学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请帮他拟定一个正确的主题(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C.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D.繁荣开放的社会【答案】C【详解】根据图片信息“三国鼎立”,“前秦、东晋”,“孝文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蜀吴时期是三国鼎立的时期,属于政权分裂,西晋是短暂的统一时期,后来的东晋时期和南北朝时期都属于政权并立的时期,孝文帝改革的时期,促进民族交融。因此拟定一个正确的主题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C项正确;中华文明的起源与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相关,与图片信息“三国鼎立”,“前秦、东晋”,“孝文帝”没有联系,排除A项;统一国家的建立,与秦朝相关,与图片信息“三国鼎立”,“前秦、东晋”,“孝文帝”没有联系,排除B项;繁荣开放的社会,与隋唐时期相关,与图片信息“三国鼎立”,“前秦、东晋”,“孝文帝”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23.下图记录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这些措施(

)1.迁都城

2.讲汉话3.改姓氏

4.通婚姻5.穿汉服A.结束了南北分裂 B.削弱了北魏实力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加剧了社会矛盾【答案】C【详解】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规定鲜卑族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贵族通婚等,促进了民族融合,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根据题意,C项正确;隋朝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排除A项;孝文帝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增强了北魏势力,排除BD项。故选C项。24.中国历史留给后人的典故非常多,下列典故与如图所示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A.纸上谈兵 B.朝秦暮楚 C.草木皆兵 D.三顾茅庐【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图片“东晋”“淝水”等信息和所学可知,如图所示历史事件是淝水之战,形成的典故是草木皆兵,C项正确;纸上谈兵与战国时期赵括有关,排除A项;朝秦暮楚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排除B项;三顾茅庐为东汉末年刘备拜访诸葛亮的故事,排除D项。故选C项。25.下图为《北魏帝王出御图》,图中的帝王和大臣们都穿着长袍宽袖的汉族服装,这直接体现了(

)A.内迁各族与汉人错居杂处 B.汉服代替鲜卑服C.各民族思想文化交流频繁 D.民族隔阂趋于消解【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北魏帝王出御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图中鲜卑族穿着汉族服饰,这直接反映出北魏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汉服代替鲜卑服,B项正确;鲜卑贵族穿汉服并不能直接反映内迁各族与汉人错居杂处,排除A项;衣着服饰的变化不能直接体现思想文化交流频繁,排除C项;鲜卑贵族穿汉服并不能直接反映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排除D项。故选B项。第Ⅱ卷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6.(10分)读我国东南某地等高线图和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1)此图用什么方法来辨别方向,流经乙村的河流流向为量得甲丁两村庄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实际距离是米。(3分)(2)某野外活动小组想找一处地方练习攀岩,可以考虑图中处。(填①或②)乙村所处的地形部位为。图中最高的山顶的海拔范围是米。(3分)(3)能反映图中沿25°N线地形剖面的是图。(填A或B)(2分)(4)甲乙丙丁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小城镇的是,请说明理由。(2分)【答案】(1)经纬网定向法(1分)自西北向东南流(1分)1000(1分)(2)②(1分)山谷(1分)600-700(1分)(3)A(2分)(4)甲(1分)地势平坦;水源充足(靠近河流);交通方便(1分)【分析】本大题以我国东南某地等高线图和剖面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海拔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详解】(1)地图上表示方向的三种方法:指向标、经纬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图中用经纬网定向法来辨别方向。流经乙村的河流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流。地图上的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公式可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甲丁两村庄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图中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米,则实际距离是1000米。(2)图中②处等高线重叠,是陡崖,有利于攀岩;乙村所处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中间低,两边高,是山谷;图中等高距是100米,最高的山顶的海拔范围是600-700米。(3)图中沿25°N线经过两个山顶,且右侧山顶海拔在300米以上,高于左侧山顶,故A地形剖面图符合。(4)图中聚落甲乙丙丁四地中,最有可能发展成小城镇的是甲,其有利条件是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等。27.(16分)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大的社会转型期某校七年级(1)班的学生以“大变革的时代”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材料一: 图A

图B(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使用图A所示工具的时代被称为什么时代?图B中的农具出现在什么时期?它的使用有什么作用?(4分)材料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华阳国志·蜀志》(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水利工程建成后的情况?它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3分)材料三:(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次变法改革?结合所学指出此次变法的作用。(3分)材料四:(4)指出材料四中的人物分别代表的学派名称。请写出你最欣赏和赞同的派别,并概括该派别的观点或主张。(4分)(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社会转型的因素。(2分)【答案】(1)旧石器时代(1分);春秋时期(1分)作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分)都江堰(1分)。影响:既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也保证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为周边地区农业丰收提供了条件(或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分)。(3)商鞅变法(1分)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分)。(4)学派:①墨家。②儒家。③道家。④法家。(2分)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反对非正义战争:提出选贤任能;提倡节俭。(2分)(或儒家;主张实行“仁政”;统治者要以德治国。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要顺应自然。法家: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5)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重大改革的推动,思想认识的发展进步,等等。(2分)【详解】(1)时代:根据材料一图A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A是打制石器,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旧石器时代;时期:根据材料一图B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B是铁制农具。春秋时期,随着冶炼业的兴起,中国农具史上出现一次大的变革,铁制农具代替了木、石等材料的农具,从而使农业生产力发生了质的飞跃。使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制农具的使用代替了木、石等材料的农具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工程:根据材料二图片信息“岷江”、“内江、外江、飞沙堰、宝瓶口”等信息可知,材料二反映了都江堰建成后的情况。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影响:根据材料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可知,都江堰的建成既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也保证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为周边地区农业丰收提供了条件(或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3)改革:根据材料三“(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立者,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它的思想学说对唐宋之后的中国产生了深刻且巨大的影响;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最欣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反对非正义战争;提出选贤任能;提倡节俭;儒家主张实行“仁政”;统治者要以德治国;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要顺应自然;法家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5)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生产力水平的大大提高,各国纷纷变法等等,都推动着社会转型。所以说推动社会转型的因素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重大改革的推动,思想认识的发展进步等等。28.(12分)秦国是战国七雄之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秦”的历史。【创业立国篇】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1)请问秦国的立国得益于哪一制度的实行?依据材料一,概括“周人”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2分)【改革探索篇】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田地间纵横的小路,这里引申为不同田块之间的界限),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战国策·秦策三》(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导致秦国“兵动而地广”的具体措施;材料二中的事件与秦统一六国有什么关系?(2分)【巩固统一篇】材料三

毛泽东主席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都行秦政法。”(3)请问“秦政法”中有一项加强对地方管理,请指出该制度的影响。(1分)材料四(4)依据材料四图一图二所示,请分别写出秦朝通用全国的货币和文字的名称。这些措施的实行对国家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请选择一项谈谈你的看法)(4分)【暴政灭亡篇】材料五

至于始皇…收泰半之赋(土地收获物的三分之二)……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上》(5)据材料五,概括“秦的暴政”。(1分)(6)据上述材料,请归纳推动秦强大的因素。(2分)【答案】(1)制度:分封制(1分);原因: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1分)。(2)措施: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1分)。关系:为以后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1分)。(3)影响:开创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1分)。(4)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1分);文字:小篆(1分)。意义:图一:货币的统一,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1分);图二: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1分)。(5)暴政:赋税繁重(1分)。(6)因素:顺应历史潮流,推行改革(商鞅变法)(2分)。【详解】(1)制度:根据材料信息“周人以西方的一小国代商而有天下……于是大封……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秦国是周朝的诸侯国。原因:根据材料信息“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可知是由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故实行分封制。(2)措施:根据材料信息“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关系: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商鞅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影响:根据材料信息“百代都行秦政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4)货币:观察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文字:观察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货币的统一,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5)暴政:根据材料“收泰半之赋(土地收获物的三分之二)……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得出赋税繁重。(6)因素:根据材料中商鞅变法顺应潮流的变法使秦变的强大,得出顺应历史潮流,推行改革(商鞅变法)。29.(12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文明多元融汇与大一统,是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显著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钱穆先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