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返校开学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返校开学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返校开学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返校开学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返校开学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返校开学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自主学习能力诊断

语文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叙事视角就是讲述故事发展的眼光和角度,也是带领读者走进小说中构建世界的一扇门,犹如摄像机的镜头角度,将摄像机的镜头对准的故事内容呈现给观众。视角对故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用不同视角观察同样的一件事,就会显现出几个不同的故事表达效果。法国叙述学家热奈特在《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关于叙事视角的叙述中,根据视角的不同,将视角分为外聚焦、内聚焦和零聚焦三种类型。

外聚焦视角是一种戏剧化的叙述,指叙述者说的比人物知道的“少”,即叙述者小于人物。叙述者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叙述其所见所闻,这种视角的特点是仅限于描写人物外在言谈举止,以冷静的态度描述其所见所闻,不介入到故事中任何人物的内心活动中去,对其中反映出的深层次含义不加任何解释。外聚焦仅仅描述事件的外在表现,对人物心理活动和言谈举止不作引导和评价,而把人物语言、动作、行为联系的深层次含义交由读者去推测、去猜想。

《红楼梦》中有着不少外聚焦视角的桥段,在第十八回中元春省亲的内容采用外聚焦叙述。叙述者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叙述元春在入风藻宫后回家省亲的一幕幕场景:

一时,舟临内岸,复弃舟上舆,便见琳宫绰约,桂殿巍峨。石牌坊上明显“天仙宝境”四字,贾妃忙命换“省亲别墅"四字。

元春把牌坊上的“天仙宝境”改为低调的“省亲别墅”,几个字的差异透露出元春的心思缜密,不免让人猜测元春虽位份尊贵,但在深宫中是处处小心谨慎,如履薄冰,不敢有一刻的松懈,生怕招摇过市,带来灾祸。外聚焦叙述者与故事中的人物保持一定距离,呈现出“疏离”“冷漠"的旁观者姿态,需要读者对故事“留白”进行填补和再创造。

内聚焦视角指的是叙述者只知道其中某个人物知道的事情,即叙述者等于人物。内聚焦一般借助某个人物的视野讲述他所看到、听到的事情,读者能够透过这种视角深入了解这个人物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由此可见,内聚焦是一种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的叙事手法。以全知叙事为主的小说,巧妙地利用内聚焦将纷繁的信息牵引至一处,既形成了丰富的叙事张力,为作者打开了另一扇窗,又增强了故事的表达效果。但内聚焦有一定的局限性,只知道某个人物知道的事,对这个人物没有看到的事就一无所知,不利于客观、全面把握事件的真相。因此,内聚焦一般是以辅助性的视角而存在。

《红楼梦》第三回叙述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时,作者采用了内聚焦展开叙述。林黛玉承担了观察者的角色,作者利用林黛玉的眼光来审视在贾府的所见所闻,从她的视野中描写了贾母、贾宝玉、王熙凤等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林黛玉与贾宝玉的初见,从林黛玉眼中认识贾宝玉的人物形象: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轰物也罢了。”……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端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从黛玉的视角自然而然地介绍人物出场,让读者同黛玉一样好奇这个传说中的“混世魔王”是怎样一个人,为故事情节制造了陌生感与悬念感。贾宝玉在反复渲染后隆重登场,借林黛玉陌生的眼光打量赏宝玉的着装、容貌,解了林黛玉和读者的“心中疑惑"。

零聚焦指的是传统的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又称上帝视角,叙述者通晓全局,即叙述者大于人物。其特点是没有固定的观察视角,可以从任何角度叙事:叙述者既可以通晓全局,对故事中的事件鸟瞰全貌,也可以了解人物的每一面特征,透露内心的感受和想法,还可以洞悉不为人知的秘密。例如,第二十六回运用了零聚焦叙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的误会始末:

谁知晴雯和碧痕正拌了嘴,没好气,忽见宝钗来了,那晴雯正把气移在宝钗身上,忽听又有人叫门,晴雯越发动了气……便使性子说道:“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林黛玉心中益发动了气:“必竟是宝玉恼我要告他的原故。但只我何尝告你了,你也打听打听,就恼我到这步回地。你今儿不叫我进来,难道明儿就不见面了!"

在第二十六回,林黛玉夜晚敲了贾宝玉的房门,却被正在气头上的晴雯关在门外,惹得一肚子委屈。而贾宝玉对此毫不知情,二人产生了误会。零聚焦叙述让读者知晓二人误会事件的整个过程,向读者解释事件的细节以及剖析二人的内心世界。零聚焦的优势是便于讲清事件的过程、发展态势和复杂的心理活动等。从整体上来看,《红楼梦》延续了传统的零聚焦叙事视角为主的叙事方式。

在叙述角度上,《红楼梦》创造性地以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叙述,充分调动了文本中的叙事视角的灵活转变,进一步撼动了传统的叙事方式,以此推进故事的发展进程,丰富了人物形象的塑造,达到了极高的艺术表达效果。

(摘编自王韬钰《以热奈特叙事视角探究〈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叙事视角是讲故事的眼光和角度,同一件事用不同的视角叙述,可呈现不同的内容,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

B.采用外聚焦视角叙述,叙述者小于人物,即叙述者仅仅描述事件和人物的外在表现,不带有主观色彩。

C.采用内聚焦视角叙述,叙述者等于人物,即叙述的是某个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感,不利于呈现事件的全貌。

D.采用零聚焦视角叙述,叙述者大于人物,便于讲清事件全貌和细节,但缺少留白和悬念,表达效果不如其他视角。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春改“天仙宝境”为“省亲别墅"的叙述采用外聚焦视角,能不能读出背后的深意,取决于读者的阅读能力。

B.黛玉与宝玉虽是初见,却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里采用内聚焦视角叙述,使得读者不能推测黛玉“眼熟”的原因。

C.《红楼梦》第二十六回,如果只用黛玉的视角叙事,读者就不会明白误会的缘由,也无法了解误会的整个过程。

D.《红楼梦》的叙事方式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不同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有助于读者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作品主要采用零聚焦视角叙事的一项是()

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B.《雷雨》

C.《百合花》D.《装在套子里的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节选),完成4—8题。

话说袭人见贾母王夫人等去后,便走来宝玉身边坐下,含泪问他:“怎么就打到这步田地?"宝玉叹气说道:“不过为那些事,问他做什么!只是下半截疼的很,你瞧打坏了那里。”袭人听说,便轻轻的伸手进去,将中衣褪下。宝玉略动一动,便咬着牙叫“嗳哟”,袭人连忙停住手,如此三四次才褪了下来。

袭人看时,只见腿上半段青紫,都有四指宽的僵痕高了起来。袭人咬着牙说道:“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幸而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

正说着,只听丫鬟们说:“宝姑娘来了。"袭人听见,知道穿不及中衣,便拿了一床袷纱被替宝玉盖了。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些了。”又让坐。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竟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心中自思:“我不过握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想着,只听宝钗问袭人道:“怎么好好的动了气,就打起来了?"袭人便把焙茗的话说了出来。

宝玉原来还不知道贾环的话,见袭人说出方才知道。因又拉上薛蟠,惟恐宝钗沉心,忙又止住袭人道:“薛大哥哥从来不这样的,你们不可混猜度。”宝钗听说,便知道是怕他多心,用话相拦袭人,因心中暗暗想道:“打的这个形象,疼还顾不过来,还是这样细心,怕得罪了人,可见在我们身上也算是用心了。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老爷也欢喜了,也不能吃这样亏。但你固然怕我沉心,所以拦袭人的话,难道我就不知我的哥哥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当日为一个秦钟,还闹的天翻地覆,自然如今比先又更利害了。"想毕,固笑道:“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调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二则他原不理论这些防嫌小事。袭姑娘从小儿只见宝兄弟这么样细心的人,你何尝见过天不怕地不怕、心里有什么口里就说什么的人。”

袭人因说出薛蟠来,见宝玉拦他的话,早已明白自己说造次了,恐宝钗没意思,听宝钗如此说,更觉羞愧无言。宝玉又听宝钗这番话,一半是堂皇正大,一半是去已疑心,更觉比先畅快了。方欲说话时,只见宝钗起身说道:“明儿再来看你,你好生养着罢。方才我拿了药来交给袭人,晚上数上管保就好了。"说着便走出门去。袭人赶着送出院外,说:“姑娘倒费心了。改日宝二爷好了,亲自来谢。”宝钗回头笑道:“有什么谢处。你只劝他好生静养,别胡思乱想的就好了。要想什么吃的、玩的,你悄悄的往我那里取去,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说着,一回身去了。

袭人抽身回来,心内着实感激宝钗。进来见宝玉沉思默默似睡非睡的模样,因而退出房外,自去栉沐。宝玉默默的躺在床上,无奈劈上作痛,如针挑刀挖一般,更又热如火炎,略展转时,禁不住“嗳哟”之声。那时天色将晚,因见袭人去了,却有两三个丫鬟伺候,此时并无呼唤之事,因说道:“你们且去梳洗,等我叫时再来。"众人听了,也都退出。

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又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泣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

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一句话未了,只见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我从后院子去罢,回头再来。"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可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林黛玉急的跺脚,悄悄的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取笑开心呢。"宝玉听说赶忙的放手。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而去。凤姐从前头已进来了,问宝玉:“可好些了?想什么吃,叫人往我那里取去。”接着,薛姨妈又来了。一时贾母又打发了人来。

4.下列对作品中细节描写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宝玉挨打,伤势很重,他“咬着牙"叫出声,是一种自然反应,也表现出他在强忍疼痛。

B.黛玉“急”得跺脚,是自己因心疼宝玉挨打哭肿了眼睛,担心被王熙凤看到而遭她取笑。

C.宝钗自悔说话“急"了,是后悔自己未经深思熟虑,话说得多且快,流露出了真实情感。

D.袭人“咬”着牙是惊讶宝玉腿上伤势之重及贾政下手之狠,反映出她对贾政怀恨在心。

5.像小说节选部分中“天不怕地不怕"这样通俗而生动的用语,《红楼梦》中有三百多条。下列对这类用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贾府这样的贵族之家,虽已走向衰败,但在一段时间内还能维持某种兴旺繁荣的假象,也象征了整个封建末世的衰败之势。

B.香菱在黛玉的指导下苦心学诗,众人在她写出咏月好诗后赞叹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一俗语突出了她不畏难不气馁的执着精神,也揭示了她写诗成功的原因。

C.“一代不如一代”,指宁、荣二公以显赫功勋创下家业,而后辈中贾敬好色、贾珍荒淫,贾赦好道、贾环卑劣。它既写出了贾府子孙的不肖,也预示了贾府最终被抄的命运。

D.史湘云在芦雪庵中大嚼鹿肉时,同黛玉开玩笑说道“是真名士自风流"。湘云以超凡脱俗、风流潇洒的名士自许,显示出她率真爽朗、自然洒脱的性格特点。

6.根据小说节选部分的内容及前后相关情节,对“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情中情"指的是袭人、宝钗对宝玉的情感。袭人看到宝玉腿上的伤,着急哭了出来。宝钗拿来丸药,用来化解宝玉淤血的热毒。

B.“情中情”指的是宝玉对黛玉的情感。宝玉挨打后,袭人劝宝玉,听说宝钗带着药来看宝玉,不想透露了自己的内心,黛玉来后哭肿了眼睛,宝玉将袭人打发宝钗去借书,叫麝月送两块旧帕子给黛玉,表明心意,黛玉在上面题写了三首诗。

C.“错里错"指的是宝玉见官员时漫不经心,使得贾政生气。金钏儿投井,宝玉被贾环诬告,挨了打。焙茗误认宝玉挨打与薛蟠有关,

D.“错里错”指的是宝钗相信了袭人说的话,也误认为是薛蟠调唆人告宝玉。探望宝玉后就劝说哥哥“少去胡闹"。

7.下列对作品中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宝玉为蒋玉菡等人挨打心甘情愿;被打成重伤却满不在乎;面对惩戒及众人劝告不思悔改。

B.宝玉厌恶仕途经济,他称官人为“禄蠹”,他人劝他学书,他便说这些活为“混账话”,说明其对腐朽官场的厌恶。

C.本回目最主要表现的是宝玉心思细腻、对众姐妹多情,对黛玉痴情、温柔体贴等特点。

D.贾宝玉关心,尊重女子,有情义。在其他回目如凤姐因吃醋打了平儿时,宝玉将她带回房内,为平儿理妆可以看出,宝玉不因平儿是丫鬟而低看她,平等待她,关心女子感受。

8.简要概括并分析选文中宝钗的性格特点。(6分)

三.文言文阅读(28分)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9-15题。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被狐涂鸦;甚者,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甚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覆视涴①卷,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庠。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时叶、缪诸公稿,风雅艳丽,家传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缪之余习狃②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节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①涴:污染,玷污。②狃:习以为常掉以轻心。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成妻具资诣问

B.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操童子业,久不售

C.经营惨淡,辄被涂污韩、魏之经营

D.旦见封锢俨然蹲石鳞鳞,俨然类画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心甚恚愤,而无如何战败而亡者

B.会王生者,以故至山成以其小,劣之

C.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D.自是狐竟寂然然睹促织,隐中胸怀

1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郭异之,持以白王

A.旬余,杖至百B.成以其小,劣之

C.成述其异,宰不信D.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缪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B.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缪之余习/狂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C.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缪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D.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缪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1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读书人的通称。古代称呼他人时既可以称其名,也可以称其字、号等,还可以称籍贯、官职。

B.“春秋”,这里指的是“春秋笔法"。《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这部书叙事简洁,但字里行间“寓褒贬,别美恶”,世称“春秋笔法"。

C.庠是古代学校之名,故学生称庠生。后来为明清科举制度中府、州、县学中生员的别称。明清时期称县学为“邑庠”。

D.“闱”,古代宫室,宗庙的旁侧小门:也指科举时代的考场。乡试考期在秋季八月,故称秋闱: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生家中闹狐狸,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书稿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因此他非常怨恨狐狸。

B.朋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苦恼。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

C.叶、缪等人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一个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缪等人的文章并不出色。

D.故事告诫人们,学习有进步是好事,理应得到鼓励,但学无止境,只有顺应变化,丢掉自己一度奉之为圭臬的东西,才能避免郭生因自满而致“大败涂地不止”的结局。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2)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

四.古代诗歌鉴赏(9分)

阅读下面两首揭示宝玉思想性格的《西江月》,完成16—18题。

西江月

其一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其二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16.对这两首词中词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愁”和“恨"是指宝玉在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压抑下产生的无法摆脱的苦闷。

B.“草莽”指空虚,浅薄,不学无术,谓宝玉腹中无入仕做官的文章。

C.“潦倒"即贫困而倒霉,在此指精神颓丧。

D.“不肖”即“不孝”,指宝玉具有叛逆性格,卓然于家庭之外。

17.对两首词中某些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纵然生得……草莽”一句中,“草莽"指丛生的杂草,比喻没有学问,这里的学问当然是借统治阶级的眼光来看的。

B.“行为偏僻性乖张”是指宝玉要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正表现了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一孔孟之道的大胆挑战与批判。

C.“愚顽怕读文章"指宝玉只知在内韩之中厮混,所有文章他都厌恶,包括《四书》《西厢记》《牡丹亭》等都怕读,也是他厌恶功名利禄的表现。

D.“那管世人诽谤”则更是对他叛逆性格的赞扬。

18.下面是关于《西江月》二词的内容概括,不正确的选项是()

A.二词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宝玉,实际上却是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

B.二词对宝玉的不谙世务,不喜读书,不思进取的行为作了批判。

C.二词预示了作为封建贵族家庭里的富贵闲人的不幸结局——富贵分散,家道败落。

D.《红楼梦》续书的结尾宝玉高中乡魁,光耀祖上,与“天下无能第一"相矛盾,续写违背了曹雪芹写贾宝玉的原意。

五.名篇名句默写(5分)

19.《阿房宫赋》和《六国论》均从“人”的角度,针对六国灭亡提出自己的看法,杜牧认为“_____________,"则能够抵御秦国,苏洵认为六国“”也有可能形成合力,避免覆国。

20.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和杜牧《阿房宫赋》中“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两句,都以对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对朝政的担忧。

六.语言文字运用(2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太空种子"这听起来好像离我们很远,但实际上自1987年以来,中国航天育种技术已选出新材料千余份,培育新品种260多个,______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等。如今,太空茄子、黄瓜、番茄等早已经“______”。

人们为何要把种子送上天呢?具备强辐射、高真空、宇宙粒子、突变磁场等特殊条件的太空环境、是在地球上难以用技术模拟的,对于诱发种子基因突变、加速变异过程、提高变异频率而言,是绝佳的环境。

由于太空舱空间有限的缘故,为搭载更多种子的种类,每种种子都是按粒数计算的。______,能被选择送上天的种子,也必定是“优等生”,或是“偏科生”。()可以送去太空接受不一样的环境熏陶。而“偏科生"如果在太空把自己原来有缺点的基因给突变了,也能______.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涵盖飞入寻常百姓家当然弯道超车

B.覆盖飞入寻常百姓家诚然弯道超车

C.涵盖到乡翻似烂柯人诚然天道酬勤

D.覆盖到乡翻似烂柯人当然天道酬勤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太空舱空间有限的缘故,为搭载更多种类的种子,每种种子都是按粒数计算的

B.由于太空舱空间有限,为搭载更多种类的种子,每种种子都是按粒数计算的

C.由于太空舱空间有限,为搭载更多种子的种类,每种种子都是按粒数计算的

D.由于太空舱有限的空间的缘故,为搭载更多种子种类,每种种子都是按粒数计算的

2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事实上,每粒种子因其独特的个性B.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过选择的种子

C.“优等生”想变得更优D.“太空种子"作为“优等生”

24.与文中“偏科生"的引号用法一致的选项是()

A.“哎呀,130分,”学生说,“我十分满意我的语文成绩!"

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C.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D.这说明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26题。

曹家遭遇变故时,曾雪芹与宝玉年龄相仿。曹雪芹亲历了家族由盛转衰的变迁。《红楼梦》便是作者一生的所见所思所得所悟。开篇词“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既照见了众生,也照见了他自己。《红楼梦》写尽了人情冷暖。贾府繁盛时,高朋满座;贾府没落时,门可罗雀。《红楼梦》的叙事节奏宏大严密,①。如黛玉与宝钗:黛玉是在作诗,宝钗是在做人;黛玉的生命是为了开花,宝钗的生命是为了结果;②,宝钗是现实的功利的。《红楼梦》的内容涉猎很广,包罗万象。整部大书从叙事架构到精神背景、从人物设计到家族百态,涉及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如饮食文化,茶文化,园林建筑,人事管理,音乐戏曲,饮食养生,服饰文化,丧葬制度,诗词歌赋等各种知识。可以说,③。

25.下列各选项均取材于《红楼梦》,人物语言表达最不得体的一项是()

A.贾雨村由一个穷书生受命为官员,初次断案时,手下的门子暗示他到密室里,然后微笑着向他介绍过去他们之间的一段贫贱之交。贾雨村首先是内心一惊,接着忙携手笑道:“原来还是故人。”

B.王熙凤第一次见林黛玉时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C.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向王熙凤请求救济,当听见王熙凤答应给他二十两银子时,说:“我们也知道(贾府)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呢。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壮哩!”

D.刘姥姥在贾府说话时摔了一跤,众人都拍手呵呵地大笑。贾母笑骂道:“小蹄子们,还不搀起来,只站着笑!"刘姥姥已爬起来了,自己也笑了,贾母又问她:“可扭了腰没有?叫丫头们捶捶。”

26.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七.作文(60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在写到如何绘画大观园时,薛宝钗的言谈展现了高超的绘画造诣,认为“如今画这园子”,即使就起稿构思而言,也至少要经历两个阶段。一是“肚子里头有几幅丘壑”以供参考借鉴;二是需结合作画纸张“地步远近"的特点,“该添的要添,该减的要减,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如此,“方成一幅图样"。

《红楼梦》中薛宝钗关于图样起稿构思“两个阶段”的见解,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学习与生活的认识,对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答案】1.D2.B3.A

【解析】D.“表达效果不如其他视角"错,不同的叙述视角各有优劣,原文没有零聚焦视角与其它视角的效果比较。故选D。

2.B.“使得读者不能推测黛玉‘眼熟’的原因”错,内视角叙事主要是让读者同黛玉一样对宝玉产生好奇,而不是使得读者不能推测黛玉“眼熟"的原因。故选B。

3.零聚焦视角叙事,指的是传统的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又称上帝视角,叙述者通晓全局,即叙述者大于人物。其特点是没有固定的观察视角,可以从任何角度叙事。

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整体上采用的是这种无所不知的全知视角,即零视角叙事。叙述者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B.《雷雨》是以人物对话为主的舞台剧,主要是外聚焦视角。

C.《百合花》是第一人称“我”叙事,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主要是内聚焦视角。

D.《装在套子里的人》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我”是故事的见证人,主要是内聚焦视角。

故选A。

【答案】4.D5.C6.B7.B

8.①心思缜密,瞬间就明了宝玉挨打的内情。②说话得体,处事圆通。“堂皇正大"替自己哥哥开脱,又消除宝玉“疑心”。③情感表达含蓄,内敛。关心宝玉又“自悔"话急。④思想正统,保守,不喜离经叛道。批评宝玉“素日不正”,诫劝他“别胡思乱想"。(答出任意3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4.D.“对贾政怀恨在心”错,根据原文“含泪问他‘怎么就打到这步田地?’"等袭人的表现可知,主要是对宝玉受伤的心急和心痛。故选D。

5.C.“贾敬好色……贾赦好道”错,应该是贾敬好道,贾赦好色,故选C。

6.B.“叫麝月送两块旧帕子给黛玉"说法有误,应是叫晴雯送帕子。该部分内容在选文后面相关情节中:因心下惦着黛玉,要打发人去,只是怕袭人拦阻,便设法先使袭人往宝钗那里去借书,袭人去了,宝玉便命晴雯来,吩咐道:“你到林姑娘那里,看他做什么呢。他要问我,只说我好了。”晴雯道:“白眉赤眼儿的,作什么去呢!到底说句话儿,也像件事啊。"宝玉道:“没有什么可说的么。”晴雯道:“或是送件东西,或是取件东西,不然我去了怎么搭讪呢?"宝玉想了一想,便伸手拿了两条旧绢子,撂与晴雯,笑道:“也罢,就说我叫你送这个给他去了。”晴雯道:“这又奇了,他要这半新不旧的两条绢子?他又要恼了,说你打趣他。"宝玉笑道:“你放心,他自然知道。”故选B。

7.B.“说明其对腐朽官场的厌恶"说法有误。根据原书内容中贾宝玉说的话,如:或如宝钗辈有时见机导劝,反生起气来,只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这总是前人无故生事,立言竖辞,原为导后世的须眉浊物。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因此祸延古人,除四书外,竟将别的书焚了。众人见他如此疯颠,也都不向他说这些正经话了。可知宝玉厌恶的是科举仕途和以功名利禄来评判人价值的态度,并不是厌恶官场。故选B。

8.宝钗见宝玉,“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既为探视亦为送药,可见她情感与理智并存;询问为挨打,听了袭人的话后,立即便明白宝玉挨打可能确与自己兄弟有关,但其思维更加深入,“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作工夫,老爷也喜欢了,也不能吃这样亏”,想到老爷更生气的乃是他的不务正业,足见她心思缜密。

情急之下,说出了“心疼"之语,而马上“红了脸,低下头”“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可见,她情感表达含蓄,内敛,关心情切,却又不愿过多表露,自悔失言。

见宝玉拦住袭人,“可见在我们身上也算是用心了……难道我就不知我的哥哥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足见她心性大方坦荡,不避讳自家人缺陷;“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调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二则他原不理论这些防嫌小事”,显得“一半是堂皇正大,一半是去己疑心”,让宝玉心中大为畅快,足见她说话得体,处事圆融。

但她仍不忘劝宝玉走仕途之路,“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作工夫”“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你只劝他好生静养,别胡思乱想的就好了”,可见她受封建思想影响之深,认为宝玉挨打的根由都是因他不肯走“正途”,用心不再“大事”上,“素日不正"以至于招惹是非,诫劝他“别胡思乱想”,可见她思想正统,保守,不喜离经叛道。

9.B

【解析】A项详尽,详细/准备,备办;B项均指考试得中;C项谋划,构思/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D项整齐的样子/形容特别像

10.B

【解析】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B项均为连词,因为;C项动词,当做/介词,表被动D项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连词,表转折

11.B

【解析】例句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A项名词作动词,“用杖打”;B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低劣";C项形容词作名词,“奇异的事”;D项名词作动词,“穿着皮衣,骑着马"

12.D

13.B【解析】《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14.C“郭生便明白了叶、缪等人的文章并不出色”错,原文是“于是渐不信狐"。

15.(1)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些鸡黍之类的食物,供狐狸食用。(5分)

(2)这真是胡闹!为什么以前认为是好文章的,现在又认为不好了呢?(5分)

【参考译文】:

郭生,是淄川县的东山人。从小就喜欢读书;但山村中没有可以求教指正的人,二十多岁了,他写字笔画还有很多错误。在此之前,他家中闹狐狸,衣服,食物和器具用品,常常很多都丢失了,郭生很厌恨狐狸。一天晚上郭生读书,将书卷放在书桌上,被狐狸涂抹得一塌糊涂;严重的地方,杂乱不堪连字行都分辨不清了。因此,郭生只好挑选出那些稍微干净的字句集聚起来读,总共只有六七十首。郭生心里十分愤恨,却又不知该怎么办。后来又累积习作二十多篇,准备向名人请教指正。早上起来后,发现那些习作被翻开摊在书桌上,几乎都被浓墨汁涂抹掉了。郭生更加愤恨。

恰逢王生因事来到东山,(王生)素来与郭生交好,(于是)上门拜访。见到被墨汁弄脏的书本,问郭生是怎么回事。郭生把自己苦恼的事详细地告诉了王生,并拿出残存的习作给王生看。王生仔细玩味这些残存的习作,发现那些被涂抹的和保留下来的地方,似乎有褒贬之道;又审视查看那些被弄脏的书卷,大多是多余杂乱可以删掉的。王生惊讶地说:“狐狸好像是有意这样做的。你不但不应为此苦恼,还应该立即拜它为师。”过了几个月,郭生再来看自己之前写的文章,顿时觉得狐狸涂抹得确实很恰当。于是改作了两篇文章,放在书桌上,来观察狐狸新的举动。等到天亮,发现又被狐狸涂抹了。过了一年多,狐狸不再涂抹了;只是用浓墨汁洒成大墨点,墨点铺满书卷。郭生感到奇怪,拿着书卷去告诉王生。王生看了之后说:“狐狸真是你的老师啊,你的好文章可以考中了。"这一年,郭生果然考入了县学。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些鸡黍之类的食物,供狐狸食用。每次买到八股文(科考用)的好文章,自己不挑选,而是让狐狸来决断。因此,郭生在两次考试中都名列前茅,参加乡试,考取了副榜贡生。

当时,叶、缪等诸位先生的文章,风格典雅、文辞华丽,家家户户传习诵读。郭生有他们文章的抄本,非常珍爱。忽然被狐狸倒了约一碗浓墨汁在上面,污染得几乎没剩下什么字,郭生便又拟题写作,自己觉得很满意,却又被任意涂抹了。于是郭生渐渐不相信狐狸。过了不久,叶公因为朝廷整顿文风而被收押入狱,郭生又稍微佩服狐狸有先见之明。然而此后郭生每作一篇文章,都苦心筹划构思,却常常被狐狸涂抹污染。郭生认为自己多次名列前茅,心高气傲,因此更加怀疑狐狸是在胡乱涂抹。于是抄录了以前被狐狸洒上很多墨点的文章来试探它,狐狸又用墨汁把这些文章全部涂抹了。郭生便笑着说:“这真是胡闹!为什么以前认为是好文章的,现在又认为不好了呢?”于是郭生就不再给狐狸安排食物了,并把所读的书卷锁进箱子里。天亮后看见箱子封锁丝毫未动,打开箱子来看,只见书卷上用墨汁涂抹了四道,比手指还要粗,第一章画了五道,第二章也画了五道,后面就没有再画了。从此以后狐狸竟然销声匿迹了。后来郭生考试,考了一次四等,两次五等,这才知道征兆已经寄寓在书卷中画的道道上了。

异史氏说:“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是自然的道理。名气稍稍树立,就认为自己正确,执意于叶、缪等人遗留的风气、习惯,习以为常掉以轻心而不知变通,情势不失败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是不会停止的,自满带来的祸害就是这样啊!"

【答案】16.D17.C18.B

【解析】16.D.“不肖”即“不孝"错误,不肖是不贤。“卓然于家庭之外,对老祖宗等不屑一顾”错,他只是有叛逆精神,并非对老祖宗等不屑一顾,宝玉对老祖宗是非常尊重的。故选D。

17.C.“所有文章他都厌恶,包括《四书》《西厢记》《牡丹亭》等都怕读"表述错误。根据文本,并非所有文章他都厌恶,他厌恶《四书》《五经》,但对于《西厢记》、《牡丹亭》还是很喜欢读的。故选C。

18.B.“二词对宝玉的不谙世务,不喜读书,不思进取的不肖行为作了批判”表述错误。《西江月》二词对宝玉是寓褒于贬、似贬实褒的手法。故选B。

19.使六国各爱其人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20.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答案】21.A22.B23.C24.D

【解析】21.第一空,覆盖:遮盖,多指有形的事物。涵盖:包括,包容。此处的“品种"无形,所以用“涵盖”。

第三空,诚然:实在,固然(引起下文转折)。当然:应该如此,没有疑问。句中强调被选中者的合情合理,故选“当然"

第四空,弯道超车:意思是利用弯道超越对方。现在这一用语已被赋予新的内涵,广泛用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弯道”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天道酬勤:上天会按照每个人付出的勤奋,给予相应的酬劳。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句中并非强调勤奋,而是突出上太空是突破短板的关键点,故选“弯道超车"。故选A。

22.画波浪线句语病有二:

(1)赘余,“由于”和“的缘故"语意重复,删除其一;

(2)搭配不当,“搭载”与“种类"搭配不当,“种子的种类”应改为“种类的种子"。

全都修改正确的选项为B。故选B。

23.参考后文主体对象“‘偏科生’如果在太空把自己原来有缺点的基因给突变了……”,此处与之对应,应该选“优等生”,排除AB;参照后文把缺点突变,应强调优等生想变得更优,排除D。故选C。

24.“偏科生”的引号用法特殊含义。

A.直接引用;B.表示反语;C.表示强调;D.特殊含义。故选D。

25.C

26.①多运用对比手法②黛玉是理想的淡泊的/黛玉是浪漫的诗意的③一部《红楼梦》就是一部古代文化史/一部《红楼梦》就是一部百科全书

【解析】

25.《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刘姥姥因家中生活艰难,到贾府攀亲,见到了凤姐。凤姐从言谈中知道她的来意,先是诉说贾府表面轰轰烈烈,却大有大的难处,而后答应施舍二十两银子。于是刘姥姥高兴地对凤姐说了上述这番话,拿了银钱千恩万谢地回去。此题中刘姥姥的粗俗的话与其贾府的文雅的氛围不相符合。故选C。

26.第一空,由“如”可知,此处是总领句,后面是举例;由“黛玉是在作诗,宝钗是在做人;黛玉的生命是为了开花,宝钗的生命是为了结果……"可知,是把黛玉和宝钗进行对比,这就是《红楼梦》塑造人物的方法,可填:多运用对比手法。

第二空,此处应是写黛玉,应与“宝钗是现实的功利的”形成对比,可填:黛玉是理想的淡泊的/黛玉是浪漫的诗意的。

第三空,此处为总结句,从前面列举内容来看,《红楼梦》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可填:一部《红楼梦》就是一部古代文化史/一部《红楼梦》就是一部百科全书。

27.

审题:

作文材料一共有3句,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为第1句,引出《红楼梦》中薛宝钗关于绘画大观园的看法,认为就“起稿构思"而言,至少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二个层次为第2、3句,指出“两个阶段”的具体内容。第一阶段是:“肚子里头有几幅丘壑"以供参考借鉴。这里的“丘壑”我们可以理解为可供参考的名家范本、模范标杆、先进经验……而参考借鉴乃学习之意。第二阶段则是:结合作画纸张“地步远近"的特点,“该添的要添,该减的要减,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也就是说,即便“胸有丘壑”,也需要实际情况进行增删取舍,因地制宜,活学活用。另外要注意的是,第二阶段与第一阶段之间存在先后递进的逻辑关联,写作时需要体现这一内在逻辑。

综上分析,这篇文章的核心话题是:以材料中《红楼梦》薛宝钗的相关表述为切入点,谈论自己对于起稿构思的“两个阶段”的认识与思考。

作文引导语中明确了本次写作的任务和要求。写作时不能将思维局限于“薛宝钗谈绘画"这则材料,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由此及彼的拓展延伸,从而写作议论文。这里的“更广泛的领域”可以是个人的学习生活规划、国家发展蓝图的绘就等。要重视材料的作用,写作时应立足对材料的分析,紧扣材料的内容、含意及其逻辑来谈“启示意义”,不可另起炉灶,置材料于不顾。要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和社会现实内容来展现自己的认识与感悟,体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立意:

1.胸中有丘壑,量体来裁衣。

2.博观而约取,方能行稳而至远。

3.既要“拿来”,也要“取舍"。

【范文鉴赏】

腹中丘壑逐纸现,青年国家绘画卷

宝钗论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