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 古诗词赏析【统编版八上语文期中复习好题必刷】(含答案)_第1页
专题08 古诗词赏析【统编版八上语文期中复习好题必刷】(含答案)_第2页
专题08 古诗词赏析【统编版八上语文期中复习好题必刷】(含答案)_第3页
专题08 古诗词赏析【统编版八上语文期中复习好题必刷】(含答案)_第4页
专题08 古诗词赏析【统编版八上语文期中复习好题必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8古诗词赏析【统编版八上语文期中复习好题必刷】(含答案)

【统编2024版八上语文期中复习好题必刷】

专题8古诗词赏析(解析版)

【课内篇】

1.下面对《野望》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A.首联点明地点、时间和人物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颔联以工整的对仗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意境开阔。

C.颈联写牧人和猎人傍晚归家,表现了作者安宁恬淡的心境。

D.尾联诗人放声高歌,怀念伯夷和叔齐,希望与他们为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有明显的错误。

C.有误,颈联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而不是“安宁恬淡的心境"。故选C。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2.古诗词阅读。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历来为人传诵。

B.诗歌首联扣题,从神话传说落笔,可谓起笔高远。

C.前两联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逆料的感慨。

D.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远远望去,鹦鹉洲上的草木荒芜衰败。

(2)这首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案】(1)D

(2)“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用“日暮"怀归乡之情,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之悠长难尽。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D.有误,诗人登高远眺,长江对岸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的芳草长势喜人。故选D。

(2)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感情的能力。抓住最后一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霭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

3.古诗鉴赏。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对《黄鹤楼》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

B.首联对远古传说的追溯,为黄鹤楼罩上了一层神秘虚幻的色彩。

C.颈联描绘了一个昏暗、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作了铺垫。

D.尾联情景交融,那浩浩烟波和暮色,传递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答案】(1)C

(2)示例:在和煦阳光的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中的一棵棵葱翠数目,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长得非常茂盛。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

C.有误,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快的画面,并非是“昏暗、悠远”。故选C。

(2)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时,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描述,即是用生动的语言描写。阅读全诗,了解诗歌的意境,本句是写黄鹤楼前鹦鹉洲的景象,抓住诗句中的景物“树"与“草”以及表现其特点的字词,重点理解“历历"萋萋”两词的意思,概括说明画面内容。

4.古诗鉴赏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叙事,交代了诗人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

B.颔联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诗人是秋天出塞的。

C.颈联写塞外奇观,其正确的朗读节奏应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这首诗角度新颖,语言自然精练,抒发情感深沉饱满,情景交融,内蕴丰富,意境雄浑。

(2)古代诗人常借“落日"抒写内心,请分析本诗中的“长河落日圆”和崔颢《黄鹤楼》中的“日暮乡关何处是"分别借助“落日”抒写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案】(1)B

(2)《使至塞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表达了诗人对大漠壮丽景观的赞叹。《黄鹤楼》:夕阳西下,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有误,并非秋天,而是春天。因为“归雁入胡天"透露出大雁从南往北飞,这是春天的景物特征。故选B。

(2)本题考查比较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为: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这句诗描写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表达了诗人对大漠壮丽美景的由衷赞叹和喜爱。“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意为: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日暮"描绘出夕阳西下江边的苍茫景象,黄昏日落与江面上的烟波融为一体,此情此景不禁引发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使之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小哲同学在默写时把“征蓬出汉塞”中的“蓬"写成“篷”,请你帮他解释为什么这里用“蓬"字。

(2)找出与“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相呼应的诗句,并简要分析诗人抒发的情感。

【答案】(1)“蓬"是一种草,所以这里用“蓬”。

(2)“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相呼应,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意思。

句意为: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征蓬:随风远飞的枯蓬。“蓬"是一种草。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主旨的理解。“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6.阅读古代诗歌,完成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写出本首诗第二联的大意。

(2)清人黄培芳认为该诗第三联的“‘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锤炼"之处在于构成富有视觉感的壮美画面,针对“极自然”这一评价写出你的赏析。

【答案】(1)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2)“直"字有挺拔、笔直之意,写出了孤烟之高,“圆”写出了落日之低,给人以亲切、苍茫之感,一“直"一“圆”传神地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画面壮阔,意境雄浑。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句的意思。“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意思是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2)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运用了对偶手法,被誉为“独绝千古”,“直”带给人苍劲有力的美;“圆"带给人温暖的感觉,又有苍茫之感。“圆”与“直"形成对照。“大漠”因“直"的“孤烟”而更显其空旷,“长河"因“圆”的“落日"而愈显其凄凉,整个诗句由此而产生出空间感和立体感,凸显出荒凉的氛围,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一句,诗人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2)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赏析尾联中的“送"字。

【答案】(1)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江上云霞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2)“送”字直接点题(扣题),“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解析】(1)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描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结合诗句,用流利、连贯的语言表述。注意“月”“云"的特点。

(2)此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解答时要读懂句子并赏析精彩字词的妙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是意思是: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送"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8.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写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舟出荆门山,意味着诗人已离开家乡的土地,踏上了人生的新起点。

B.颈联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写朗月映照下的夜景,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写黄昏的风景。

C.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思乡之叹,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故乡之水情深意重,恋恋不舍,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

D.这是李白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诗歌想象奇特,形象奇伟,风格雄健,意境高远,体现了诗人的现实主义诗风。

(2)请说说本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答案】

(1)D

(2)“送"字直接点题(扣题),“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解析】(1)D.诗歌想象奇特,形象奇伟,体现的是诗人的浪漫主义诗风。

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诗人从孤山寺北到贾公亭以西,远眺西湖,见到了春水初涨,云脚与湖面相接的开阔景象。

B.中间两联抓住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四种景物,描绘了暮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C.尾联直抒胸臆,写诗人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D.全诗准确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富有画面感。

(2)请描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画面并作简要赏析。

【答案】(1)B

(2)示例: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这两句诗抓住“早莺”和“新燕"的动态,描绘了春的活力与生机。

【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B.有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两联的意思是: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前一联抓住“早莺"和“新燕”的动态,描绘了春的活力与生机。后一联则抓住“乱花"和“浅草”两个意象,展现了西湖早春的美好景色,并非选项所说“暮春时节";故选B。

(2)本题考查画面描绘和赏析。在描绘诗文画面描绘时可先理解诗句含义,在多用修饰性词语加以描绘即可。赏析句子可从修辞、描写的角度,作者的感情三个方面入手。

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意思是: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画面描绘示例:春天悄悄来临,那几只早出的黄莺争先恐后的飞向向阳的树木,不知谁家新飞来的燕子正在急忙到处衔泥筑巢。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诗中有两个动词,一是争,一是啄,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10.古诗赏析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巧借“替换品读法”可以帮我们更好理解原诗用词的精妙。如果将颔联中的“几处"换成“处处”“谁家"换成“家家”好不好?为什么?

(2)诗歌写了西湖诸多美景,却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联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1)不能。“几处”“谁家"突出是当时正是早春时节,飞鸟不多。也流露出作者出游的欣喜之情。改成“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

(2)对比(衬托)表达了自己对湖东景色的迷恋、喜爱,以及造福一方百姓的满足、欣喜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学家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通读全诗可知,诗中描写的是初春,如果改在了“处处”和“家家”,就是仲春的景色了,也看不出作者初遇“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的欣喜之情。

(2)此题考查了诗句写作手法的运用和作者思想感情的了解。“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作者想象想象绿杨依依的白堤,想象游人如织的盛况,想象诗人陶醉的情形,来衬托西湖的美景,表现出诗人对钱塘湖东的喜爱。“行不足"三字,可以想象出诗人流连忘返的身影,以及造福一方百姓的满足、欣喜之情。

1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诗歌前两句“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图景?

【答案】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佳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景物描写。“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意思是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围绕此句意思进行解答即可。

1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两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2)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松柏形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用了衬托手法(或者是对比),用谷中风的迅疾凶猛衬托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2)塑造了一个雄健挺拔、挺立风中而不倒,端正、傲雪凌霜的松柏形象。作者借松树的高洁来自勉,表明了自己坚贞的志向,并对堂弟寄寓了无限期望。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手法鉴赏。“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运用对比手法,让“山上松”和“谷中风进行较量,以“风声"之“盛”衬托“松枝"之“劲”,又用“一何"加以咏叹,对松柏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2)本题考查诗歌中的意象和作者感情。整首诗都在描写松柏生长在高山之上,不畏严寒、狂风只因为松树有耐寒的本性。而这首诗的题目是《增从第》是赠给自己的堂弟的,所以诗歌还有勉励的作用。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希望堂弟像松柏一样坚贞不屈。

【课外篇】

1.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①。

【注】①洛城:洛阳,诗人家乡在洛阳附近。

(1)本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春意阑珊的暮春图,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2分))

(2)本诗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概括。(2分))

【答案】(1)示例:雨后初晴,细雨冲刷过的柳树苍翠欲滴,黄莺在枝头啼鸣。

(2)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描述诗歌画面的能力。“杨柳阴阴细雨晴,意思是雨后初晴,残花凋谢落尽。描绘了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

示例: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变得苍翠浓郁,柳色变得更加深暗,露出了在枝头啼鸣的流莺。

(2)本题考查情感主旨。“春风一夜吹乡梦,上句写春风吹梦,一“吹”一“逐"。春风变得特别多情,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思乡之梦随着春风的踪迹,来到作者日思夜想的故乡,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译文】

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经过细雨的洗浴后,枝头的残花也在雨中全都落尽。昨天晚上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的思乡之梦。

2.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问题。

鄂州①南楼书事

[宋]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②。

【注释】①鄂州:在今湖北省武汉、黄石一带。②一味凉:一片凉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以“四顾”领起,写登临纵目所见之景,境界阔大,气象不凡。

B.尾句以一个“凉"字,写出了诗人陶醉于山水间的种种感受。

C.整首诗风格清新淡雅,语言通俗易懂,令人回味无穷。

D.通过“清风”“明月"等意象,抒发了诗人夜登南楼的悲凉之感。

(2)下列感官角度在诗中没有用到的是

A.视觉B.嗅觉C.听觉D.触觉

【答案】(1)D(2)C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D.有误,诗的后两句,本来只有清风送爽,可是因为皎洁的月光,它那么柔和、恬静,所以诗人觉得清风带着月光,月光就像清风,它们融合在一起送来了凉爽和舒适。故选D。

(2)本题考查诗句写景角度。前两句的句意:站在南楼上倚着栏杆向四周望去,只见山光、水色连在一起,辽阔的水面上菱角、荷花盛开,飘来阵阵香气。山光、水光、月光,是眼睛的视觉所感到的;芰花、荷花的香气,是鼻子的嗅觉所感到的,前两句诗是从视觉、嗅觉角度入手的。“并作南楼一味凉”句意是:月光融入清风从南面吹来,使人感到一片凉爽和惬意。是触觉入手。故选C。

【译文】站在南楼上倚着栏杆向四周望去,只见山光、水色连在一起,辽阔的水面上菱角、荷花盛开,飘来阵阵香气。清风明月没有人看管自由自在,月光融入清风从南面吹来,使人感到一片凉爽和惬意。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睛①

杜甫

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②。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②文:花纹、图案。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

(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1)选取典型的景物,发挥想象,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相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任写两点即可),写出了雨后初晴的巫山绚丽多彩、生机勃勃景象。

(2)“急纷纷”写出对野花纷纷凋零的怜惜(无奈、伤感),以及自己漂泊无依的忧伤(悲哀、抑郁)。

【解析】(1)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手法及其表达作用。先分析景物描写的手法。这两句诗中所写的景物有“湖外草"海东云”和“莺"鹤”等,前者是静态,后者是动态。写“湖外草"海东云”用“碧"和“红”等色彩,调动人的视角感官;写“莺"鹤”时,则抓住了声音(“相和")和动作(“摩霄”),有实写,有虚写,从空间上看,有远有近。然后分析其作用。景物描写,不但写出景物本身的特点,而且渲染氛围,表达某种情感,情景交融。

(2)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的分析。解答时要联系全诗的内容,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注释里已表明“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据此可以判断出诗人的情感。

4.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1)“西望长安不见家"的“望”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江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1)“望"字表达了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以及思乡之情。

(2)想象(借景抒情、虚实相生),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色虽美却给人凛然生寒之感,这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借想象中梅花纷纷飘落的景象烘托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炼字。“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意思是世事难料,我竟一下就成为贬官,远谪长沙。西望长安,云雾迷茫,何处才是我的家乡?此两句写作者的生活遭遇和心绪,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

(2)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解答时要抓住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两句“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意思是黄鹤楼上传来了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使这五月的江城又见到纷落的梅花。诗人巧借笛声来渲染愁情。江城五月,正当初夏,当然是没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使诗人仿佛看到了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象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同时使诗人联想到邹衍下狱、六月飞霜的历史传说。由乐声联想到音乐形象的表现手法,就是诗论家所说的“通感"。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据此分析提炼即可。

【译文】世事难料,我竟一下就成为贬官,远谪长沙。西望长安,云雾迷茫,何处才是我的家乡?黄鹤楼中传来阵阵《梅花落》笛声,如怨如诉,仿佛五月江城落满梅花,令人倍感凄凉。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_____。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请从以下选项中选一个字填到横线处,并利用你所学的关于律诗的知识,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A.采___B.飞___C.香___D.舞

(2)这首诗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被誉为“绘景佳句”,请赏析它的妙处。

【答案】(1)C诗歌韵脚为“长"阳”“乡”,可知颈联也要押“ang”韵。

(2)从听觉与视觉方面(或动静结合),写傍晚秋声万壑起,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衬托出山村傍晚的寂静。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的对仗。结合诗歌上下句之间的押韵,以及韵脚“长"阳”“乡”,可知颈联也要押“ang”。故选C。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的意思是:秋风瑟瑟在山谷间不停回响,看数座山峰默默伫立在夕阳斜晖中。两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无语”“立"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山谷回荡秋声,山峰默默无语,形象生动展现了初秋晚景。“有声”“无语"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以听觉写动景,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以视觉写静景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作者以万壑中的秋声来衬托山村的寂静,使得山村显得更加的沉寂。同时运用对比手法,“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

【译文】

马儿穿行在山间小路,路旁的野菊已微微开放,任由马儿随意行走兴致悠长。

秋风瑟瑟在山谷间不停回响,看数座山峰默默伫立在夕阳斜晖中。

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雪。

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原来是这乡村景色像极了我的家乡!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显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搬家时,正值春日,微风轻拂,湖上亭呈现出一派宜人的景色。

B.“系”字形象地描写了柳条藤蔓修长的特点,展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

C.“啼"字是指黄莺的啼叫,这频繁的啼叫声,让诗人更添离别感伤之情。

D.诗人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的地步,故而忧乐与共,灵犀相通。

(2)诗歌主要描写了哪些意象?借此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B

(2)意象:春风;亭;柳条;藤蔓;黄莺。情感: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依恋难舍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B.有误,“系”表现柳条、藤蔓因依恋主人而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实则是表达诗人对它们

的依恋难舍;“展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表述错误;故选B。

(2)本题考查诗歌的意象以及诗人的情感。首联的意象是“春风”“亭”,颔联里的意象是“柳条”“藤蔓”,最后两联的意象是“黄莺”。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了这一童话般的意境。诗中的一切,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这是因为戎昱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与柳条、藤蔓、黄莺作别,柳条、藤蔓、黄莺也象他一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他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诗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依恋难舍之情。

【译文】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意惹情牵,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

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塞下曲

[唐]王昌龄

饮马①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②日未没,黯黯见临洮③。

昔日长城战④,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⑤。

【注】①饮(yìn)马:给马喝水。②平沙:广漠的沙原。③黯(àn)黯:昏暗模糊的样子。临洮(táo):古县名,秦置,治所在今甘肃岷县。④长城战:指开元二年(714)薛讷、王晙在临洮大破吐蕃,杀敌数万。⑤蓬蒿:蓬草、蒿草之类的杂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塞外苦寒荒凉的景象,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描绘了晚秋苍茫的暮色中,平沙、落日、古城那阔大恢宏又无限苍凉的景色。

C.这首诗在构思上很有特点,诗歌并没有直接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

D.这首诗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饱含诗人对保家卫国的将士的赞美之情。

(2)赏析尾联中“乱"字的妙处。

【答案】(1)D

(2)“乱”字写出了将士们为国征战千里,最终落得身死荒野、无人掩埋的凄惨下场,表达了诗人对牺牲战士的哀悼以及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

D.有误,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穷兵黩武的不满和对牺牲战士的哀悼,以及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故选D。

(2)本题考查炼字。“白骨乱蓬蒿"意思是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诗中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白骨乱蓬蒿”,“白骨"是战死者的尸骨。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弃在蓬蒿间,从古到今,都是如此。一个“乱”字,却将战争的残酷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这首诗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

【译文】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8.古诗赏析。

早兴①

【唐】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②心空思想③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释】①此诗是长庆三年(公元823年)诗人到杭州任刺史第二年早春所作。②觉:醒。③思想:烦恼。

(1)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待时间之早。

B.颔联通过对小狗、小鸟这两个对春天极为敏感的动物的传神刻画来写早春气息。

C.颈联说明诗人昨日饮酒甚多。春宵佐以美酒,本是人生一大乐事,但作者因思念家乡而开怀大饮,以致大醉,到次日早晨仍有头重脚轻之感。

D.尾联照应诗题,写夜间因为没有乡梦撩人愁思,睡醒后心境空明。

(2)尾联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1)C

(2)抒情方式: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的情感: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C.有误,乙诗“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昨日饮酒甚多。春宵佐以美酒,自是人生一大乐事,以致诗人忘了自身的酒量,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到次日早晨起来尚有头重脚轻之感。从尾联内容也可知选项中说是因为“思念家乡而开怀大饮”错误。故选C。

(2)本题考查诗句抒情方式及情感的理解与分析。尾联“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意思是:睡醒后只觉得心境非常空明而没有烦恼,大概是夜里没有思乡之梦撩人愁思的缘故吧。这两句照应诗题,写夜间因为没有乡梦撩人愁思,睡醒后心境空明。直接抒发诗人内心的喜悦,暗示诗人的身心已完全被春天的气息所感染,他又迎来了一个明媚的春天。

【译文】晨光初照,屋室通明,早衙鼓正开始咚咚地敲响。小狗在台阶上睡觉知道大地已经变得潮湿,小鸟正在窗前不停鸣叫仿佛在报告天晴的消息。

昨天饮酒甚多,到今天早晨起来尚有头重脚轻之感,刚刚脱去了冬衣顿时令身体轻松爽快。睡醒后只觉得心境非常空明而没有烦恼,大概是夜里没有思乡之梦撩人愁思的缘故吧。

9.“送别”是唐诗中常见的主题,诗歌用丰富的写法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其中“虚实结合"就是一种很常见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表格,赏析这一手法的妙处。

诗歌实景赏析虚景赏析

送魏二【唐】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本诗一、二两句写了借“、”等词渲染了凄清悲伤的氛围。(2)本诗三、四句想象了___的场景,其中“"说明这是虚景,借此表达了作者___的感情。

【答案】(1)醉别风

(2)行人远行在潇湘明月下,满怀愁绪在梦里听取猿鸣忆对友人依依惜别

【解析】(1)本题考查字词赏析。本诗一、二两句写了借“醉别”“风"雨”等词渲染了凄清悲伤的氛围。

(2)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诗三、四句想象了行人远行在潇湘明月下,满怀愁绪在梦里听取猿鸣的场景,其中“忆"说明这是虚景,借此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译文】江楼上醉饮话别橘柚正飘香,江风吹洒细雨带给小船凄凉。

想象你独自远在潇湘明月下,满怀愁绪梦里静听猿啼悠长。

10.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与浩初②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①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注释】①柳宗元早年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改革”,积极进行政治活动。不幸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之后,又被贬到更遥远的边荒之地柳州。此诗便是他任柳州刺史时所作。②潭州人,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作者。“上人”,对和尚的尊称。

(1)“秋来处处割愁肠”一句中的“割"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割”是截断的意思,照应了上句“剑铓"的比喻,像剑一样的山峰截断愁肠,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作者的愁苦之深。

(2)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友的眷念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炼字的理解与掌握。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秋来处处割愁肠”中“割"的意思是分割截断。是根据“似剑铓”的比喻而来,由山形产生的联想。“愁肠“本已写出诗人内心的愁苦,却还要把这份“愁苦“从中割开,真有刺人心肠、肠肠寸断的感觉啊!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最后一句中的“望故乡“一个“望“的动作,把诗人对家乡强烈的思念之情表露无疑。它不但准确传达了诗人的眷念故乡亲友的真挚感情,而且不落窠臼。

【译文】

海边的尖山好像利剑锋芒,到秋天处处割断人的愁肠。

怎能让此身化作千千万万,撒落到每个峰顶眺望故乡!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大林寺"位于江西庐山香炉峰山顶。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提到“香炉峰”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诗用具体的“桃花"象征抽象的_____________,写出了它美好的特点。

(2)第一、二句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春光

(2)对比。突出山寺桃园仙境般的美景,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解析】(1)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和诗歌内容理解。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香炉、瀑、前川”等字词容易写错。

结合“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可知,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这里”指的就是山中,作者在此处看到了生长灿烂的桃花,作者别出心裁,将抽象的“春光"具体为“桃花”,据此可知第③空是:春光。

(2)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题干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进行分析。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是: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将山外的百花凋零与山中的盛开的桃花进行了对比,突出了山寺桃园美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据此理解概括回答即可。

1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送李端

唐/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①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②何处期。

注解:①少孤:指自己早年丧父。②风尘:指社会动乱。此句意为在动乱年代,不知何时相见。

(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这首诗以一个“悲”字贯穿全篇,将惜别和感世、伤怀之情融合在一起,词切情真。

B.首联一个“遍"字写出了衰草之盛、绵延不绝,一片凄凉的景象。

C.颈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还从侧面反映出时代动乱中人们背井离乡的艰难生活。

D.尾联中的“空”字,有“徒然"之意,诗人劝勉李端不要伤悲,因为很快就会再见。

(2)结合诗文,赏析尾联中的“泪”包含了哪些情感。

【答案】(1)D

(2)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对自幼丧父、远客他乡,这种坎坷经历的感叹;对饱经困厄、绝少知音的伤感;对现世纷争、后会无期的凄凉之叹。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

D.有误,诗人为朋友远去而徒然伤悲,为相见无期而惆怅,表达了难舍难分之情。不是“诗人劝勉李端不要伤悲,很快就会再见"。故选D。

(2)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的理解。首先理解“泪”的含义,诗人通过“泪"字表达出悲伤之情,然后逐联分析全诗是如何围绕“泪”字展开的。“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诗人借衰草等意象写出了面对故园一片衰败的伤感;“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中的“出"归”表现了送别友人的离别之悲;“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少年丧父,多年来客居他乡,漂泊异地,历经诸多磨难,晚逢知己的身世之悲;“风尘何处期”写出因社会动荡,与友人相见遥遥无期的悲伤。

【译文】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好友相别实在是令人伤悲。你去的道路伸向云天之外,我归来时只见暮雪在纷飞。从小丧父早年就客游外乡,多经磨难我与你相识太迟。回望你去的方向掩面而泣,在战乱年月再见不知何时。

【比较篇】

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甲】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

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①,千里暗黄尘。

【注释】①白日:喻指君主。

对这两首古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使至塞上》以大漠、春景为背景,用征蓬、归雁、孤烟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战城南》颔联通过典型景物“幡旗"甲胄”来描绘战场景象。不但写出了军队的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的斗志。

C.《使至塞上》颈联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D.《战城南》尾联表现了征战者心中始终充满明亮的阳光,心系祖国,视死如归,报效君王的情怀。

【答案】C

【解析】C.有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出一幅苍凉壮观的塞外风光图,雄奇瑰丽,意境雄浑,表达了诗人对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以及边塞奇异风光的赞美。故选C。

【点评】诗歌鉴赏就是对诗歌里面的句子进行简要的文学赏析,在鉴赏的时候可以从每一句诗的字、词入手,找出诗句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再分析诗歌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最好联系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综合分析。

2.课内古诗词阅读,完成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下面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钱塘湖春行》描写西湖暮春景色,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留恋。

B.《采桑子》描写杭州西湖春景,传达词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慷慨情怀。

C.两首诗词均运用修辞等细腻的写景手法,读来令人感叹诗人细入毫芒的观察力。

D.两首诗词均以高超的诗笔,描写兼抒情议论,从自然美中提炼出深刻的哲思美。

(2)两首诗词都写春光之美,却美而不同。请结合诗句,简析两春景特征的不同之处。

【答案】(1)C

(2)《钱塘湖春行》的景色特点是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热闹活泼的;比如“争暖树”“啄春泥"写出鸟儿们的活动,“乱花”写出早春百花齐放,生长繁茂,表现出春天的一派生机。

《采桑子》的景色特点是淡雅、幽静、秀丽的,比如“绿水逶迤"水面琉璃滑”用静态描写勾勒春天的静谧之美。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有误,《钱塘湖春行》描写西湖早春景色,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留恋。

B.有误,《采桑子》描写颍州西湖春景,表达作者对西湖美景(大自然)的喜爱。

D.有误,两首诗均以高超的诗笔,描写兼抒情,没有议论,从自然美中提炼出深刻的哲思美。

故选C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前提下,抓住关键诗句来分析描绘的季节即可。《钱塘湖春行》诗人用“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颔联诗人用“几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又用“早莺”“新燕"说明莺燕刚刚从南方飞回。“争”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描绘出初春的独有风貌,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勃勃生机;“啄"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燕啄泥草,营造新巢的情景。颈联诗人用“渐”字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春草刚刚萌芽的情形。《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句意: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轻舟短棹,春草碧色,绿水清波,长堤掩映,柔和的笙箫随风飘来,描绘了一幅淡远的西湖美景。“西湖”的春天是美丽的,“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湖水明净“澄鲜”,白云倒影其中,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春兴

杨柳阴阴①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②。

注:①阴阴:形容杨柳幽暗茂盛。②洛城:洛阳。本诗诗人武元衡的家乡在洛阳附近。

(1)这两首诗均写到了春天的“杨柳”,但却呈现出春天的不同阶段,具体来说,《钱塘湖春行》描写的是初春的景色,《春兴》描写的是的景色。因为《春兴》中的“杨柳”的特点是。

(2)请结合这两首诗的最后两句,分别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

(1)暮春;幽暗茂盛(茂盛、枝繁叶茂、苍翠浓郁)。

(2)白诗所写的是早春景色,从早莺、新燕、浅草等可以看出,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武诗写的是暮春景色,从残花落尽、杨柳阴阴等可以看出,表达了作者由此引发的思乡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根据《春兴》中的“残花落尽"可知,本诗描写的是晚春景色。根据诗后注释“阴阴:形容杨柳幽暗茂盛”可得:幽暗茂盛。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主旨的理解与掌握。白诗所写为早春之景。根据“残花“一词可知,武诗所写为暮春之景,白诗表现了作者对早春美景的喜爱。武诗表现了对春之将逝的惋惜之意和思乡之情(根据吹乡梦可知)。

【译文】春兴

在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颜色变得更加深暗,残花落尽,露出在枝头啼鸣的流莺。昨天晚上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甜蜜的思乡梦,在梦中我追逐着春风飞回了家乡洛城。

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