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课外类文阅读理解 专项练 上学期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二单元 课外类文阅读理解 专项练 上学期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二单元 课外类文阅读理解 专项练 上学期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二单元 课外类文阅读理解 专项练 上学期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二单元 课外类文阅读理解 专项练 上学期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课外类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上学期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课外类文阅读理解专项练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妈妈的故事

李艳仙

①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请照顾好我妈妈》。故事的背景很让人揪心:妈妈失踪了——在地铁站里没能跟上父亲的脚步,在去子女家的路上走丢了……故事就以寻找母亲展开,这本书从女儿、儿子、丈夫的角度回忆了与妈妈有关的点点滴滴,大家这才发现,没有一个人真正了解妈妈。

②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每当我打开书,心中总有一股热流在涌动: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妈妈的故事。

③我的妈妈于1946年5月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桂阳县和平镇瑶溪村。外公是教书先生,妈妈家兄弟姐妹4人,身为老幺的她深受外公的喜爱。识字、上学、学歌、排戏……我想,妈妈的童年定然是快乐的。

④然而,世事弄人,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了,刚读了一年中学的妈妈便要“下放”,她失去了继续上学的机会;那年,外公成了走资派……那个年代,成分不好也影响个人的婚姻。爸爸家在瑶溪村东边,条件差,家里穷,年轻的妈妈嫁过来便承担了家庭的重任,她在常年的劳作中得了严重的胃病。幸运的是,爸爸积极向上,跳出了生产队的圈子,去到了乡政府上班。这对妈妈来说,既是一件好事,又是一件难事。这意味着所有的家庭重担都压在了她一个人的肩上,忙完了田地里的农活,还要忙家务,整个人像连轴转的陀螺。但妈妈没有退缩,她迎难而上,拖着被胃病折磨的身体,硬是把农活、家务都料理得井井有条,还把我们几姐妹打理得整洁精神。

⑤关于妈妈和厨房,我从来没有把二者分开想过。妈妈真的喜欢厨房吗?每次吃完饭后我们都和父亲围坐在电视前,母亲则在厨房洗碗,洗抹布,家人都不帮忙,甚至都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母亲应该做的。我问妈妈喜不喜欢厨房里的事儿?母亲答:“有什么喜欢不喜欢的啊,这是必须做的事,不做不行啊。我在厨房里做饭,你们才有的吃,才能上学。人活着,怎么可能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呢?如果大家都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大家不喜欢的事情又让谁去做呢?”这就是妈妈。妈妈做的菜一直是我们的骄傲。清新爽口的汤、鲜香软糯的粉蒸鱼、色香味俱全的五花肉、脆嫩可口的酸辣鸡、样式丰富的自制干菜……无论什么食材,到了妈妈手中,都会变得美味无比。

⑥我家门前有一块很大的菜园,用荆棘和竹子围了一道篱笆墙。篱笆墙外,是小鸡们的天地,热闹非凡。篱笆墙内的菜园,丰富多彩,不同的季节,变换着品种,菜园中央,辣椒、茄子、白菜、胡萝卜、白萝卜、红薯、葱、蒜……篱笆墙上,爬满了豆角、丝瓜、黄瓜、苦瓜的藤蔓,更令人惊喜的是,菜园的角上还有一排排青甘蔗。一到甘蔗成熟的季节,我觉得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提着镰刀,去菜地砍下一根甘蔗,咬下一口,满嘴甜津津的,现在回想起来我还直咽口水。我们的妈妈不停地播种,不停地收割,一刻不停地打理着田地、猪圈、鸡舍。妈妈用她勤劳的双手和劳动的智慧,为我们撑起一片蓝天。

⑦然而,我们努力成长,终于长成了父亲和母亲的客人。妈妈含辛茹苦地带大我们,姐妹们各自成家后,爸爸妈妈又有了新的任务,帮着我们带孩子。他们虽然年纪大了,却能一日三餐变换着花样做,几十年如一日,为孙辈们努力着。当孩子们不打招呼地回到家里时,母亲竟然有些惊慌失措,为没有来得及收拾家里而感到抱歉。从什么时候开始,回到父母家里,爸爸妈妈待你客客气气,你一进家门,他们便急忙端茶倒水,想方设法增添菜肴……

⑧记得妈妈曾经说过,劳碌了一辈子,没有领过工资,甚至不曾有过自己的银行卡。她每天守着我们,守着厨房,为我们默默奉献。

⑨如今,每个周末依偎在父母身边,能够听听妈妈的絮叨,这是我们的幸福。尽可能去爱吧,从现在开始,多点陪伴,倾听父母的故事,一切都还来得及……

(有改动)

1.说说文中写了哪些关于妈妈的内容?

2.本文开头写“我读了一本书,叫《请照顾好我妈妈》"这一内容,有何作用?

3.第⑥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妈妈的菜园的?

4.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④段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在生活中,哪些事情曾让你感受到父母的爱?请写成文字记录下来,并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寸之间

赵丽宏

①古人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两代人之间,即父母和子女之间的距离为一寸,而祖孙之间的距离为二寸。

②我没有见过我的租父,因为他在我出生前几年就去世了。我和祖母的接触,也就是童年的三四年时间,我吃过祖母烧的饭菜,穿过祖母做的布鞋,祖母在灯下一针一线为我们几个调皮的孙儿朴袜子的情景,在我的记忆里如此温馨。在记忆里,祖母是慈爱的象征,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她的微笑和声音,记得她枯瘦的手抚摸我脸颊的感觉。

③和我有千丝万缕关系的是我的外婆,我和外婆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时间很短,还不到一年。印象中外婆是个劳碌的人,要照顾很多人的饮食起居一天到晚忙着,没有时间和我说话后来,我们全家搬出去住了,但是去外婆家,却是我们生活中一件平常的事情。

④等我稍大一点,我发现外婆原来是一个很有情趣的人。一次,我去看外婆,从床底下的一个箱字里拿出几本线装书,还是她当年读私塾时用过的书,一本是《千家诗》,另一本是《古文观止》她说:“这里面的诗,我现在还能背。”我便缠着外婆要她背古诗,她也不推辞,放开喉咙就大声背了起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外婆背唐诗摇头晃脑,像唱歌一样,一副陶然自得的样子。

⑤外婆喜欢的唐诗大多是描绘春天景色的,听她背诵这些诗句,我不禁心驰神往飞向春光烂漫的大自然去了。

⑥外婆和我住在同一个城市里,每年春节,我们都要去给外婆拜年,从我的童年时代一直到中年,年年如此。小时候是跟着父母去,成家后是和妻子一起带着儿子去。外婆长寿,活到了九十四岁,前年才去世。去世前不久,我带儿子去才看她,她躺在床上,还用最后的力气背唐诗给儿子听。

⑦儿子和外婆之间,是“三寸”关系了,他对外婆的称呼是“太太"看到他和外婆拉着手交谈,我感到欣慰儿子不知道什么二寸”和“三寸,但我从小就让他懂得要爱长辈,要关心老人

⑧儿子和我的父母这“二寸"之间,真可谓亲密。父亲卧病在床的时候,我无法带儿子天天去看他,儿子每天放学回家先打一个电话给父亲,祖孙之间的通话很简单,总是儿子问:“公公,你好吗?公公,身上痛不痛?”然后是父亲问孙子;“你在学校里快乐吗?功课做好了没有?"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对话,对我的父亲来说,却是他离开人世前最大的快乐。听听孙子稚气的声音,感受来自孙辈的关怀,胜过天下的山珍海味后来,外公外婆去世后,我便再也没有可以维系的“二寸”之间的长辈关系了

⑨每年春天,我和儿子总要陪着母亲去扫墓站在长辈的墓前,遥远的往事又回到了眼前,亲近犹如昨天一寸"和“二寸”之间,此时便又失去了距离。

(选自《赵丽宏美文精粹》,有删改)

6.文章围绕外婆写了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7.文章第①段引用古人的比喻,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8.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外婆背唐诗摇头晃脑,像唱歌一样,一副陶然自得的样子。(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总是儿子问:“公公,你好吗?公公,身上痛不痛?"然后是父亲问孙子:“你在学校里快乐吗?功课做好了没有?”(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9.小新同学想把本篇文章作为课文《秋天的怀念》和《散步》的拓展阅读篇目,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这两篇课文说明理由。

39只小纸鹤

毛芦芦

①阳光在窗外,挂了道晶莹闪亮、巨大无朋的帘子。帘子上,绣着火红的石榴花、粉红的夹竹桃、洁白的广玉兰。我在窗内,开了太阳能的热水,仿佛撩了把阳光丝帘的流苏,唰唰唰,使劲冲刷着锅碗瓢盆,想把厨房弄得跟窗外的花儿一样洁净秀丽。

②突然,我身后传来了女儿小红枣那脆甜脆甜的声音:“妈妈,快闭上眼睛!"

③哦,这小丫头,又想出什么别出心裁的玩法啦?

④我微笑着闭上眼睛。

⑤“快,把你的手给我!”

⑥我又依言伸出一双湿漉漉的手。

⑦“给你!母亲节快乐!"小红枣笑嚷着,把两样东西塞进了我手里,“现在,你可以睁开眼睛啦!”

⑧原来是一只开着白色满天星的绿色小铁盒,盒盖是白色的,上面满是七彩小野花,还有翅翼颤颤的蝴蝶和蜻蜓。

⑨“真漂亮!"我惊叹。

⑩再去看另一只手里的东西——那是巴掌大小的一个本子,蓝底,黑白熊猫图案。熊猫脑门上还长了棵绿色小芽,超可爱。翻开第一页,只见小红枣在上面画了飞舞的花朵、飘逸的缎带和甜蜜的笑脸,还写了英文贺词:“HappyMother’sDay!”

“谢谢宝贝!我好幸福!"我搂过小红枣,用激动的老脸使劲贴了贴她的小脸。然后把她推出厨房说:“看书去吧,我这里一会儿就完工了。”

“我,我想帮你!"小红枣说着,倚在门口不肯走。

“我一个人干才有条理呢,你还是去看《笑傲江湖》吧!”

女儿最近迷上了金庸的小说。我知道说这个准能推开她。果真,她走了。

我跑到书房,把女儿送的两件礼物放在电脑桌上,又返回厨房,继续自己的清洁工作。

不一会儿,厨房就给我整理得像花儿一样清新可爱了。但烧饭做菜的时间又到了。饭后,我又换洗了家里的几床被子,整理了一堆冬季的衣裤,又……

总之,直到夜深人静女儿睡着了,我才安闲地在电脑桌前坐下来,默默地摩挲着她送的两件礼物,并把那小铁盒打开了。

哇,里面居然有满满一盒子小纸鹤!

那么多的小纸鹤,有大有小,有胖有瘦,有红有白,有绿有黄,有展翅翱翔的,有合羽休息的,有向天长啸的,有低头沉思的……它们突然一齐涌现在我面前,挤进我的心里,我眼一热,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我把那些小纸鹤一只一只地请出小铁盒,摆在桌上,数了数——有39只。39,不正是女儿在学校里的学号吗?

可是,这39只小纸鹤,女儿是在什么时候折起来的?我怎么一点儿也不知道啊!我甚至不知道她还会折这么精致的小玩意儿呢!

再看那些小纸鹤的纸质,有包装礼物的小花纸,有作业本里的条纹纸,有七彩的硬卡纸,也有亮亮的小油纸。可见,这根本不是在某一天、某一地折起来的。一定是女儿偷偷为我学了这门“手艺”,偷偷为我折了很长时间。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或是在春游的路上,在同学的生日会上,只要一有空,女儿的小手,就有可能在那里轻轻翻舞着一片片纸,折着一只又一只小纸鹤,直到装满了一盒子……

哦,这每一只小纸鹤上,可都折满了女儿对我的爱呀!

手儿颤颤地抚摸着这些爱的化身,泪眼朦胧中,我发现,有不少纸鹤的翅膀上还写着字呢!

我抹掉泪水,仔细地把那些写着字的小纸鹤找出来,数了数,一共是十只,分别写了这样十个祝语:快乐、开心、幸福、健康、长寿、美丽、发财、好运、成功、一帆风顺。

对了,女儿把我平时很少祈求的发财和长寿也一起送给我了。

望着女儿那娟秀又工整的字迹,我刚刚抹净的泪水,又涌了出来。

虽然夜已深了,世界一片黑暗,可有了女儿送我的这些可爱的小纸鹤,我的心中,分明挂着晶莹闪亮、硕大无朋的阳光的帘子,帘子上,绣满了火红的石榴花、粉红的夹竹桃和洁白的广玉兰,永不陨落,永不褪色,永不凋谢!

(有改动)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儿送给“我”的两件小礼物,一件是一个小铁盒,里面装着七彩小野花、翅翼颤颤的蝴蝶和蜻蜓,还有39只小纸鹤,另一件是画着画并写着祝福语的小本子。

B.女儿心灵手巧,也很喜欢金庸的小说,如《笑傲江湖》。

C.文章以“39只小纸鹤"为线索,叙述了母亲节那天,女儿送“我”礼物、“我"接收礼物、拆看礼物并感动的故事。

D.文中的“我”是个勤劳能干、爱干净的妈妈,把家里整理得干干净净,有条理。

11.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12.第段中写“我"对女儿折小纸鹤的情景的猜想,有何作用?

13.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理解。

黑发底下

①父亲如书,我是他的再版。从头到脚,我们神奇地保持一致。像是隔着上下三十年的同一个人。

②我们都顶着一头坚硬的黑发,它仿佛含有铁质,根根向上,挺立如戟。抬手轻轻拍打,会发出稠密结实的“嘭嘭”声,像电流穿透掌心击中身体。在我们个体生命的海拔上,它高高在上,乌黑茂盛,像潜藏在大地深处的煤一样不说话,我们在它底下日复一日地生活着。

③小时候,我们一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到星期五,天麻麻亮,父亲就独自一人趟着露水,一根扁担挑起两只箩筐,走上弯弯山道,到几十里外的深山里去挑煤来烧。傍晚踏着夕阳,挑了满满两箩筐煤回家,正赶上吃晚饭。母亲给他准备一只杏儿大小的杯子,盛满酒,父亲端起酒,贴近唇边轻抿一下,仿佛浑身的困乏与疲惫就被这杯酒解除了。母亲就在这时瞥见了他黑发中躲来躲去的几根白发,惊呼道:“哎呀,你都有白头发了。"说着,她拨开发丝,小心翼翼地拔下,摊到父亲掌中。

④那白发蓼寥几根,躺在父亲掌心,枕着纵横的掌纹,银光闪亮,像是会发光的羽毛。

⑤南方的冬夜沉静如石,落入幽深漆黑的古井中,漫长而冷清地守望黎明。天难得地飘起了,越飘越大,压在银杏枝头,不时可以听见树枝清脆的断裂声。狭窄的厨房里,头顶一豆灯光,炭炉傍墙站立,烧壶沉默不语,散发淡淡的热量。我们一家围炉取暖。父亲注视着我和弟弟,就像牧人盯着两只可爱的羊羔羔,问道:“你俩谁给我拔白头发?一根一分钱。”正在打瞌睡的我们顿时来精神了,抢着拔。

⑥父亲的白发不多,稀稀疏疏地像微薄的雪花撒入广袤的黑土地,倏忽拧身捉迷藏似的躲了起来,在灯下实在不容易寻找到。每拔到一根,我们都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溅起一片响亮的欢呼。一晚上下来,收获并不多。

⑦然而,明明头天晚上拔光了,可是,过了一夜,父亲的白发又蹿出了一些,似乎拔的速度总也撵不上蹿的速度。一到晚上,无所事事的我们还是乐意给父亲拔白头发,我们只是觉得自己长大了,父亲坐着,我们站着,我们与父亲一样高了。一个个冷寂无聊的冬夜很快蹑手蹑脚地溜走了,我和弟弟同时分享着一个心照不宣而且自鸣得意的秘密。

⑧等我们都上学了,父亲不再叫我们拔白头发了。生活的困窘和难以排遣的忧愁日渐沉重地压迫着他,他的白发越生越多,几乎占据了“半壁河山”,一眼望去,触目惊心。我想他除了怕耽误我们的功课外,可能连他自己都泄气了,听任那些白发喧嚣地恣肆疯长。

⑨后来,父亲被病魔缠身,惊心动魄的手术后,就是不停地吃药、打针,各种治疗。有时候父亲斜靠在病床上,双眼微闭,我觉得他仿佛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坐在那里,用手轻轻地拍拍头发,发出“嘭嘭”的声音,这声音把一切嘈杂和烦恼都给隔离了开来。但是,事与愿违,他的头发很快就掉光了,露出了空荡荡的头皮,一根不剩地失去了他无比珍爱的头发,他不得不戴上帽子。不知道为什么,我竟觉得掉了头发的父亲是丢了羽毛的孔雀或凤凰,在人群间有些落寞。

⑩有一天,我忽然提起儿时拔白头发的事,父亲一愣,马上孩子似的笑了,瘦削的脸颊上猛地腾起了两片火烧云,沉浸在对往事的愉悦回忆中,良久,才慢悠悠地说:“那时,你俩真淘气,老是拔了黑发糊弄我。"

秘密像包袱被父亲轻描淡写地抖开,我有些无地自容。在岁月面前,一天天变老的父亲曾束手无策,试图借助剔除白发来抗拒生命的一次次落雪,赶在大雪封山以前挽留住某些悄悄远行的记忆,这很像一个农夫靠铲掉杂草来保护庄稼的成长。可我们顽皮的行为却在加速岁月流逝的脚步,我们以帮凶和同谋的身份与父亲鲜明对立。

今天这个日子,在父亲积雪一样飞速消融的生命海拔上,我多么想为他种下一头黑发让他重新骄傲地穿过人群,像煤被阳光点燃。

但岁月如流水,匆匆逝去,不舍昼夜,无法回头。

(文/简默有删改)

14.说说文章标题“黑发底下”的含义。

15.第③段中“母亲"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理解。

16.简要分析第⑤段画线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17.请赏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

18.与第⑦段“我和弟弟同时分享着一个心照不宣而且自鸣得意的秘密”中“秘密"相照应的句子是。

19.第⑨段“我竟觉得掉了头发的父亲是丢了羽毛的孔雀或凤凰,在人群间有些落寞”中“丢"字用得很传神,请简要品析。

20.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和作用。

超重

肖复兴

①那天到机场送人,飞往法兰克福、伦敦、罗马和巴黎的航班,密集得像雨点似地挤在一起。大概正赶上暑假结束,大学开学在即,到处可以看到推着装有大行李箱推车的学生们,送行的父母特别多。候机厅里,家庭的气息一下子很浓,像是客厅,相似的面孔不停地在眼前晃动。

②不时有孩子进到里面去办理登机手续,家长只能够站在候机厅里等,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都伸长了脖子,把望眼欲穿的心情赋予人头攒动的前方。不时便又看见有孩子匆匆地从里面走出来,给家长一个渴望中的喜悦。不过,我发现,匆匆出来的孩子大多并不是为了和送行的父母再一次告别,也很少见到有依依不舍的场面,那样的场面,似乎只留给了情人之间的拥抱和牵手。

③站在我身边的是一位面容姣好的中年妇女,凉鞋露出的脚趾涂着鲜艳的豆蔻,这样风韵犹存的女人,在我们的电视剧里一般还要在男人怀里撒娇呢。现在,她像是只温顺的猫,眼神有些茫然。不一会儿,我看见一个大小伙子推着行李车,气冲冲地向她走来,没好气地对她嚷嚷道:“都是你,让我带,带!都超重啦!”只听见她问:“超了多少?"语气小心,好像过错都在自己的小媳妇。“10公斤!”只有儿子对母亲才会有这样肆无忌惮。听口音,是南方人。于是,我看见母亲开始弯腰蹲了下来,把捆箱子的行李带解开,打开箱子,那是一大一小赭黄色的两个名牌箱。儿子也蹲下来,和母亲一起翻箱子里面的东西,首先翻出的是两袋洗衣粉,儿子气哼哼地嘟囔着:“这也带!"然后又翻出一袋糖,儿子又气哼哼地嘟囔一句:“这也带!”接着把好几铁盒的茶叶都翻了出来:“什么都带!"母亲什么话都没说,看儿子天女散花般把好多东西都翻了出来,面前像是摆起了地摊。最后,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紧接着下手往箱底伸了,只听见母亲叫了声:“被子呀,你也不带了!”

④我有些看不过去,走了两步,冲那个一直气哼哼嘴噘得能挂个瓶子的儿子说:“10公斤差不多了,你东西都不带,到了那儿怎么办?"儿子不再扔东西了,母亲站了起来,一脸忧郁,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先去试试再说。”我接着对那个儿子说,他开始收拾箱子,母亲则把茶叶都从铁盒里掏出来,又塞进箱里。儿子推着行李车走了,我问那位母亲孩子去哪里,她告诉我去英国读书。她脚下的那些东西都散落着,稀泥似地摊了一地。

⑤独生子女的一代,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养儿方知父母恩,他们还没到明白父母心的年龄。他们可以埋怨父母的娇惯和期待超重,却永远不该埋怨父母对自己的情感超重。

21.请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的标题“超重"的含义。

2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析第④段画线的句子。

23.文章第③段交代“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请发挥想象在下面的情境中补写一段心理描写。

儿子在飞机上心情似乎还有些怏怏,不觉已飞到英国,飞机着陆了,他走出舱门,不禁打了一个寒噤,不巧这里降温了,当他打开箱子想加件衣服时,箱子里除了必需的内衣外,一件外衣也没有……

24.父母之爱“超重”,儿女之爱却如此轻微,二者严重失衡,作为儿女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才能不让爱的。

班级开展散文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甲】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A)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乙】

藏在闲话里的“我爱你"

甘北

①20世纪90年代初,电话还没有普及。那时人们打每一通电话,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每天攒一两句想说的话,攒够一个月,挑一个手头阔绰的下午,去小卖铺或者有电话的朋友家,赶集似的掐着点儿在59秒内把重点讲完。

②直到现在,我还时常记起爸爸给远在老家的奶奶打电话时的样子,他们总是讲着雷同的话题:“在外很好,不用牵挂。”“发工资了,给您邮生活费。"家里的稻谷,长得好吗?”

③在我的记忆中,爸爸和奶奶从未说过煽情的话。那个年代的人,似乎天生不懂得抒情,他们的话题永远局限在事务性的汇报上:发工资了没,发了多少;给家里邮钱没,邮了多少……

④从小到大,我都畏惧爸爸——他永远对我有着极高的要求。别的孩子还穿着开裆裤踢毽子,我就被他拎到房间,抄写一页页密密麻麻的生字。直到抄得手腕都酸了,才勉强得到爸爸的肯定:“今天还不错。"随即他挥了挥那双满是老茧和倒刺的手,说:“别怪爸爸心狠,你若现在不努力,以后多的是苦吃……”

⑤那时我还太小,既不明白那句“家里的稻谷,长得好吗”,也不明白这句“别怪爸爸心狠”。人生在世的不得已,以及世间最深厚的父女之情,我通通一无所知。

⑥多年后,爸爸的通话对象从奶奶变成了我。

⑦那时奶奶已经去世,我考上大学。9月,傍晚的广州雷雨大作,寝室里只有我和一个潮汕姑娘,那是我第一次离家。潮汕姑娘家来了很多人——爸爸、妈妈,乃至叔伯表亲,他们不惜长途跋涉也要送她上学。所以她不是很理解,为什么我只是接了个电话就会哭得难以自抑——我听见爸爸在那头说:“是爸爸不好,没能送你去上学……"

⑧我是一个人南下的,扛着一个大大的行李箱,还有一大桶生活用品。

⑨爸爸一直在电话那头道歉:“你一上车,我和你妈妈就后悔了,再怎么难,都该送你去学校的……”说着说着,一向强硬的爸爸,竟也哽咽了。

⑩他下过矿井,做过石匠,扛过麻包袋,咬着牙、拼了命才支撑起一个家,勉强供孩子上学读书……这种苦,他吃过一次,还要让孩子再吃一次吗?

(B)那个夜晚,爸爸一直不肯挂断电话,他跟我闲聊了很久:学校大吗,寝室有热水吗,同学们热情吗,饭堂的菜好吃吗……没有一句话提到“爱”,但我终于读懂了这些质朴语句背后的每一个“爱”字。

我还在那个夜晚没来由地想起了奶奶。记起一个被忽略的细节——那时,奶奶家是没有电话的。她和爸爸约定,爸爸每个月在固定时间给村头的小卖铺打电话,到了那一天,奶奶便放下手中的农活儿,早早地去电话边守着。

那么多年,风吹日晒,奶奶竟从未失约——她未曾说过一句关于思念的话,但她十年如一日地在等一通电话,一通来自她小儿子的电话。

“家里的稻谷,长得好吗?"多年以后,这句话所蕴藏的饱满情绪,才渐次在我面前释放、舒展。

后来,我也成了一个在外打拼的孩子。我给爸妈的电话里,报的永远是……你要经历许多岁月的洗礼,才可窥得爱的密码,剥开表面朴实无华的装饰,看穿那底下深藏的、热辣滚烫的思念和爱。

(选自《读者》2023年第5期,有删改)

任务一:理解把握内容

25.阅读两文,完成小题。

(1)甲文中,母亲为什么总是央求“我”去北海公园看菊花?

(2)根据原文推测,乙文末段“我报的永远是……"此处省略了什么内容?

任务二:选配文章插图

26.为乙文配插图,你认为哪幅图更合适?请阐述理由。

图一:电话图二:稻谷

任务三:设计朗读方案

27.两文的感情基调不同。请你为两文分别选择恰当的感情基调。

(1)《秋天的怀念》选___《藏在闲话里的“我爱你”》选

A.从容、清新、愉悦、亲切、温馨

B.欢快、雄浑、旷达、激越、明丽

C.沉痛、感伤、悲慨、压抑、宁静

(2)请结合两文的内容情感,为下面两个句子设计朗读。

A.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句中的“"一词,应该重读。理由:_________________。

B.你要经历许多岁月的洗礼,才可窥得爱的密码,剥开表面朴实无华的装饰,看穿那底下深藏的、热辣滚烫的思念和爱。

句子中“”的词句,应该读重音且读得缓慢深沉。理由: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写了妈妈的童年与成家后的情况;妈妈总是在厨房里忙碌;妈妈打理的菜园;“我们"成家后妈妈继续为“我们”出力,甚至还要招待“我们"等。2.写“我”读了一本名叫《请照顾好我妈妈》的书,是为了引出下文与自己的妈妈有关的故事。3.品种之多;利用之充分;甘蔗之甜。4.该句表现了妈妈的坚强、能干与责任心,表达了“我"对妈妈的敬佩、赞美与感激之情。5.示例:妈妈每天晚上陪着我学习。我写作业的时候,她在一旁工作。我们谁也不作声,就那样互相陪伴着,这让我感觉特别温暖,也让我觉得学习没那么苦了。每天早上我起床后,妈妈就为我做好了早饭,妈妈总是睡得比我晚,起得比我早。她在生活中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从没有怨言。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根据第④段“然而,世事弄人,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了,刚读了一年中学的妈妈便要‘下放’,她失去了继续上学的机会;那年,外公成了走资派……那个年代,成分不好也影响个人的婚姻。爸爸家在瑶溪村东边,条件差,家里穷,年轻的妈妈嫁过来便承担了家庭的重任,她在常年的劳作中得了严重的胃病。幸运的是,爸爸积极向上,跳出了生产队的圈子,去到了乡政府上班。这对妈妈来说,既是一件好事,又是一件难事。这意味着所有的家庭重担都压在了她一个人的肩上,忙完了田地里的农活,还要忙家务,整个人像连轴转的陀螺。但妈妈没有退缩,她迎难而上,拖着被胃病折磨的身体,硬是把农活、家务都料理得井井有条,还把我们几姐妹打理得整洁精神”可知,妈妈的童年与成家后的情况;

根据第⑤段“关于妈妈和厨房,我从来没有把二者分开想过。妈妈真的喜欢厨房吗?每次吃完饭后我们都和父亲围坐在电视前,母亲则在厨房洗碗,洗抹布,家人都不帮忙,甚至都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母亲应该做的"可知,妈妈总是在厨房里忙碌;

根据第⑥段“我家门前有一块很大的菜园,用荆棘和竹子围了一道篱笆墙。篱笆墙外,是小鸡们的天地,热闹非凡。篱笆墙内的菜园,丰富多彩,不同的季节,变换着品种,菜园中央,辣椒、茄子、白菜、胡萝卜、白萝卜、红薯、葱、蒜……篱笆墙上,爬满了豆角、丝瓜、黄瓜、苦瓜的藤蔓,更令人惊喜的是,菜园的角上还有一排排青甘蔗。一到甘蔗成熟的季节,我觉得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提着镰刀,去菜地砍下一根甘蔗,咬下一口,满嘴甜津津的,现在回想起来我还直咽口水。我们的妈妈不停地播种,不停地收割,一刻不停地打理着田地、猪圈、鸡舍。妈妈用她勤劳的双手和劳动的智慧,为我们撑起一片蓝天”可知,妈妈打理的菜园;

根据第⑦段“然而,我们努力成长,终于长成了父亲和母亲的客人。妈妈含辛茹苦地带大我们,姐妹们各自成家后,爸爸妈妈又有了新的任务,帮着我们带孩子。他们虽然年纪大了,却能一日三餐变换着花样做,几十年如一日,为孙辈们努力着。当孩子们不打招呼地回到家里时,母亲竟然有些惊慌失措,为没有来得及收拾家里而感到抱歉。从什么时候开始,回到父母家里,爸爸妈妈待你客客气气,你一进家门,他们便急忙端茶倒水,想方设法增添菜肴"可知,“我们”成家后妈妈继续为“我们"出力,甚至还要招待“我们”等。

2.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根据第①段“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请照顾好我妈妈》。故事的背景很让人揪心:妈妈失踪了——在地铁站里没能跟上父亲的脚步,在去子女家的路上走丢了”,第②段“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每当我打开书,心中总有一股热流在涌动: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妈妈的故事”,第③段“我的妈妈于1946年5月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桂阳县和平镇瑶溪村"等可知,通过提及这本书中妈妈失踪的情节,自然地引出下文对自己妈妈的回忆和叙述。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第⑥段“菜园中央,辣椒、茄子、白菜、胡萝卜、白萝卜、红薯、葱、蒜……篱笆墙上,爬满了豆角、丝瓜、黄瓜、苦瓜的藤蔓,更令人惊喜的是,菜园的角上还有一排排青甘蔗”可知,这里首先写了菜园中蔬菜的种类繁多,展现了其“品种之多";

根据第⑥段“篱笆墙外,是小鸡们的天地,热闹非凡。篱笆墙内的菜园,丰富多彩,不同的季节,变换着品种”可知,妈妈充分利用了菜园的每一寸土地,不同季节都有相应的产出,体现了“利用之充分";

根据第⑥段“一到甘蔗成熟的季节,我觉得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提着镰刀,去菜地砍下一根甘蔗,咬下一口,满嘴甜津津的,现在回想起来我还直咽口水”可知,此处通过作者对甘蔗甜蜜滋味的回忆,突出了菜园中甘蔗的“甜"。

4.本题考查人物情感。

根据第④段“然而,世事弄人,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了,刚读了一年中学的妈妈便要‘下放’,她失去了继续上学的机会;那年,外公成了走资派……那个年代,成分不好也影响个人的婚姻。爸爸家在瑶溪村东边,条件差,家里穷,年轻的妈妈嫁过来便承担了家庭的重任,她在常年的劳作中得了严重的胃病。幸运的是,爸爸积极向上,跳出了生产队的圈子,去到了乡政府上班。这对妈妈来说,既是一件好事,又是一件难事。这意味着所有的家庭重担都压在了她一个人的肩上,忙完了田地里的农活,还要忙家务,整个人像连轴转的陀螺”可知,这里描述了妈妈面临诸多困难和压力,如失去上学机会、家庭成分不好影响婚姻、承担繁重的农活和家务以及被胃病折磨等,根据画线句“但妈妈没有退缩,她迎难而上,拖着被胃病折磨的身体,硬是把农活、家务都料理得井井有条,还把我们几姐妹打理得整洁精神"可知,她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把一切都料理得井井有条,这句话直接展现了妈妈面对困境时的勇敢和坚毅,作者通过这样的描述,表达了对妈妈坚强品质和出色能力的敬佩。妈妈在艰难的环境中为家庭付出了一切,这种无私和担当让作者心生赞美之情,作者也对妈妈为家庭所做的牺牲和奉献充满了感激,因为妈妈的努力,才让家庭得以正常运转,让子女们能够健康成长,这句话传递出作者对妈妈深深的敬意、赞美以及无法言表的感激,情感真挚而深沉。

5.本题考查拓展延伸。

回答此题时,可以注意以下要点:详细叙述让自己感受到父母爱的具体事例,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事件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够突出父母的爱;描绘父母在事件中的言语、动作、神态等,以体现他们的关爱,举例说明父母是如何付出、关心和照顾自己的;真诚地抒发自己在经历这些事情时的内心感受,如温暖、感动、幸福等,解释为什么这些事情让自己感受到了父母的爱;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形容词等,使文字更具感染力,避免语言空洞、浮夸,保持真实和诚恳;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使文章条理清晰,开头可以适当引入,结尾进行总结和情感升华。

示例:在我的记忆中,有一件事始终让我深深感受到父母的爱。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天空突然被乌云笼罩,不一会儿,豆大的雨点便倾盆而下,当时我正在上兴趣班,下课铃响,我望着窗外的雨幕,心中充满了无助和焦虑,正当我不知所措时,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爸爸拿着雨伞,妈妈穿着雨衣,正站在教室门口向我招手,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焦急和关切,爸爸赶忙为我撑起雨伞,妈妈则接过我的书包,将我紧紧地护在中间。我们一起走向停车的地方,雨下得很大,尽管爸爸努力地把伞倾向我这边,我的半边身子还是被雨水打湿了,回到家后,爸爸妈妈顾不上自己湿透的衣服,先帮我换了干爽的衣服,又给我煮了一碗热腾腾的姜汤,生怕我感冒,那一刻,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我的心中涌动着一股暖流,我知道,那是父母深深的爱。这场雨让我感受到了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总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为我遮风挡雨,我会永远铭记这份爱,并用我的一生去回报他们。

6.①小时候,外婆照顾全家人的饮食起居;②稍大一点,“我”缠着外婆给“我"背古诗;③每年春节,全家人起给外婆拜年。7.①结构上:照应题目“二寸之间”,同时引出下文关于“二寸之间"故事的叙述;②内容上:交代文章的主要内容,祖孙之间的二寸关系,暗含文章中心。8.(1)“陶然自得”形容舒畅快乐的样子,这里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外婆沉浸在背诗中怡然欣喜的心情。

(2)运用语言描写,写祖孙两代之间通过电话相互问图候,展现了亲密和谐的家庭关系,传达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9.同意。本文通过叙述“我"与外婆、儿子与“我”父亲之间的故事,突出了祖的深厚亲情。《秋天的怀念》和《散步》两篇课文抒写的是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本文与两篇课文主题相符,因此可以作为这两篇课文的拓展阅读篇目。

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根据第③段“印象中外婆是个劳碌的人,要照顾很多人的饮食起居,一天到晚忙着,没有时间和我说话"可知,小时候,外婆照顾全家人的饮食起居;

根据第④段“等我稍大一点,我发现外婆原来是一个很有情趣的人……我便缠着外婆要她背古诗,她也不推辞,放开喉咙就大声背了起来”可知,稍大一点,“我"缠着外婆给“我”背古诗;

根据第⑥段“外婆和我住在同一个城市里,每年春节,我们都要去给外婆拜年,从我的童年时代一直到中年,年年如此"可知,每年春节,全家人都会一起给外婆拜年。

7.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句段的作用不能脱离全文孤立看待,要看它在全文的位置,做到“段不离篇”。

结构上,根据第①段“古人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两代人之间,即父母和子女之间的距离为一寸,而祖孙之间的距离为二寸"可知,该比喻与题目“二寸之间”形成照应,为后文叙述祖孙间的故事做了铺垫。后文第③段“和我有千丝万缕关系的是我的外婆"和第⑥段“外婆和我住在同一个城市里,每年春节,我们都要去给外婆拜年”等情节,都是在这个比喻的引领下逐步展开的。

内容上,这个比喻通过“一寸"和“二寸”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父母与子女、祖孙之间的亲疏关系,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探讨祖孙间的“二寸"关系。同时,它也暗含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对这种特殊亲情的珍视和赞美。根据第⑤段“外婆喜欢的唐诗大多是描绘春天景色的,听她背诵这些诗句,我不禁心驰神往飞向春光烂漫的大自然去了”和第⑧段“儿子每天放学回家先打一个电话给父亲……对我的父亲来说,却是他离开人世前最大的快乐"等描述可知,这里都体现了这种亲情的深厚和珍贵。

8.本题考查词句与描写角度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

(1)加点词语“陶然自得”在这个句子中生动地描述了外婆背唐诗时的神态和心情。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形容人心情舒畅、快乐自在的样子,用在这里非常贴切。外婆摇头晃脑地背着唐诗,就像唱歌一样,脸上洋溢着愉悦和满足的表情,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个词语的使用,不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外婆的快乐和自得,也让整个句子更加生动有趣。

(2)这句话通过语言描写,展现了祖孙两代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儿子关心公公的身体状况,公公则关心孙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这种相互问候的方式,传达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尊重,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整个描写简洁明了,但却深刻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和家庭氛围。

9.本题考查文章主题理解和拓展。解答时,首先,明确《秋天的怀念》和《散步》两篇课文的主题。然后,分析本篇文章的主题,它同样是通过叙述祖孙之间的故事,突出了亲情的深厚。接着,比较本篇文章与两篇课文的主题。最后,得出结论。

示例:同意。本文以及《秋天的怀念》和《散步》三篇作品都着重于描绘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感情,呈现出温馨、感人的家庭生活画面。在《秋天的怀念》中,通过描绘主人公对已故父亲的怀念,表达了深深的亲情和无尽的思念;在《散步》中,则以一家三口在公园散步的平凡场景,细腻地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与互爱。而本文同样通过生动的生活细节,展示了祖孙之间的深情厚意。三篇作品的情感基调和主题高度一致,因此,将本文作为《秋天的怀念》和《散步》的拓展阅读篇目是非常合适的。

10.A11.该句通过动作、神态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女儿送给自己如此用心的礼物的惊讶、欣喜、感激之情。12.这样写能体现出母亲对女儿的体贴和理解,能了解女儿的心思;借母亲的猜想,写出女儿对母亲的爱;运用联想,虚实结合,有助于感情的抒发和表达。13.这句话照应开头,它的意思是:因为心中有女儿的爱,生活便像阳光中的花儿一样美丽,且永远不会消失。表达出女儿对“我"的爱永远存在。

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根据第⑧段“盒盖是白色的,上面满是七彩小野花,还有翅翼颤颤的蝴蝶和蜻蜓”,第段“哇,里面居然有满满一盒子小纸鹤"可知,小铁盒里装的是39只小纸鹤,而七彩小野花、翅翼颤颤的蝴蝶和蜻蜓是铁盒上的图案,而不是装在盒子里的礼物;

故选A。

11.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画线句中“颤颤地抚摸着”是“我"抚摸小纸鹤的动作,属于动作描写;“泪眼朦胧”是我看到小纸鹤后的表情,属于神态描写。根据第⑦段“‘给你!母亲节快乐!’小红枣笑嚷着,把两样东西塞进了我手里"可知,这些小纸鹤是女儿送给妈妈母亲节的礼物,有的纸鹤上还写了字,这是女儿对妈妈的爱,作者感受到后,很感动,因而泪眼朦胧,内心惊讶、欣喜、感激。

12.本题考查情节作用。

结合段中“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或是在春游的路上,在同学的生日会上,只要一有空,女儿的小手,就有可能在那里轻轻翻舞着一片片纸”可知,通过猜想女儿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偷偷折小纸鹤的情景,进一步展现了女儿对母亲深深的爱和用心。这些猜想让读者感受到女儿对母亲的无私奉献和细腻关怀,增强了文章的情感深度。同时,写“我"对女儿折小纸鹤的情景的猜想,也体现出母亲对女儿的体贴和理解,能了解女儿的心思。从表现手法来看,母亲猜想女儿折纸鹤的情景,属于联想想象,可以更好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即母爱的伟大与女儿对母爱的感激和回报,更有利于作者情感的表达。

13.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理解。

“我”心中挂着绣有火红的石榴花、粉红的夹竹桃和洁白的广玉兰的帘子,比喻“我"内心的美好世界,这世界是女儿给的,是女儿给的爱。这帘子不仅象征着女儿对母亲的深情厚爱,也代表了母亲内心对这份爱的珍视和感激。帘子上的石榴花、夹竹桃和广玉兰,都是美好和希望的象征,它们永不陨落、永不褪色、永不凋谢,意味着女儿的爱将永远伴随着母亲,成为她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表达了母亲对女儿的深深爱意和感激之情。

14.

①黑发底下是父亲这个人物形象。

②黑发底下是白发,是脱落。

③黑发底下是父亲对孩子的呵护和家庭的责任。

④黑发底下是父亲生命的流逝和孩子的成长。15.写出母亲的辛劳和对父亲的爱,衬托父亲的形象;间接写出了家庭的温馨。16.交代了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写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运用了反衬(衬托,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家庭的温馨。(答出任意一点即可)17.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在不知不觉中衰老;暗示父亲生命的流逝(逐渐衰老。不再年轻)。(答出任意一点即可)18.那时,你俩真淘气,老是拔了黑发糊弄我。19.“丢”原指遗失、失去,在这里指父亲被病魔折磨,失去了头发。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生命流逝,无奈不舍(无法控制、无法把握)的感情;同时也表明在作者的眼中父亲即使掉光了头发,也是坚强的,伟大的。(意思接近即可)20.含义:对生命流逝的惋惜;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却又无法将其留住的遗憾;对父亲生命终将逝去的悲痛。(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作用: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4.本题考查小说对题目的含义的分析能力。理解题目的含义,要结合内容、结合人物、结合情感、结合主题谈,要从表面意思和深层意思去考虑,理解标题的含义就是要挖掘标题的比喻义和象征意。根据文章内容,解析题目的表面含义,去文章中找出“黑发"相关的语句,即可明确表面含义是黑发底下是父亲,是父亲的白发;结合主旨,黑发底下的还有父亲对儿女浓浓的爱和付出,据此解答,意思对即可。

15.本题考查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如果在主人公之外,刻画了其他人物形象,都是对主人公的形象起烘托作用;而根据语句中对母亲的描写,侧重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勤劳、爱父亲的人;通过母亲和父亲的互动可以营造温馨的氛围。

16.本题考查小说对环境描写的作用的分析能力。文章中出现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考虑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的空间,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情,突出深化主题等。本题划线句子描绘的是沉静、幽深、冷清的环境,而下文描写的是一家人在狭窄的厨房里取暖的情形,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17.本题考查小说对文章语句的赏析能力。赏析语句需要从三个角度进行考虑,一是修辞角度,二是描写角度,三是用词角度。因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还可以看作拟人、夸张、对比),把父亲的白发比作撒入广袤的黑土地的微薄的雪花,所以可以从修辞角度进行分析,比喻的表达效果答题方式是:把XX比作XX,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写出了、抒发了、表达了)……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8.本题考查学生对指代代词指代内容的分析能力。能在文中使用“指示代词”,说明前文已有具体地说明,要仔细阅读前文语句,选择作答。根据第段“秘密像包袱被父亲轻描淡写地抖开,我有些无地自容”,所以我们可以去上文寻找答案:父亲……才慢悠悠地说:“那时,你俩真淘气,老是拔了黑发糊弄我”据此即可提取原句解答。

21.表层含义是指所带的行李超重;深层含义是指父母的期待超重、情感超重.22.这个句子运用了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和细节描写.“忧郁"写出了母亲因儿子带的东西少而担忧的心理;“斑纹”一词表现了母亲一贯为儿子操劳,美丽的容颜已不再年轻。这个句子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殷殷的母爱.23.示例一:“唉!我真混蛋,竟然没有理解妈妈的一片苦心,挨冻是小,关键是我伤了妈妈的心,妈妈,对不起,儿子现在懂你了!"示例二:他呆呆的立在那里,此时他感受到的不只是身上的冷,还有心中隐隐的痛,他不禁懊悔起了登机前的表现,但他悔的不是自己没带御寒的衣服;悔的是自己对妈妈的态度,悔的是的妈那颗柔软滚烫的心却被自己扎上了尖尖的刺.想到这里,他冰冷的面颊上流下了两行热热的泪.24.提示:从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孝敬父母三方面作答,答出其中两个方面并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分析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21.本题考查标题的含意。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超重”这一标题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角度作答。表层含义要从行李超重的角度作答;深层含义要从期待超重和情感超重的角度作答。

2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按题干要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首先要辨别清人物描写的方法,再结合句子分析。“一脸忧郁"运用了神态描写,“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外貌描写,“母亲站了起来"动作描写,而这些都属于细节描写。通过这些描写来表出殷殷的母爱。文学作品就是用描写和情节来完成形象的塑造的。

23.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展开合理想象,想象要与主旨相符,注意用第一人称。

24.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启示。完成阅读感悟启示题,要善于提炼,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结合具体的语境,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注意表述流畅。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创意的表达。要能结合文章主旨去阐述自己的看法。如可从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孝敬父母三方面作答。一定要结合自身生活实际。

25.(1)母亲想让“我”从菊花傲霜怒放的精神气质中得到启示,勇于面对挫折,顽强生活下去;②北海公园是“我"童年的乐园,母亲希望重游北海以唤起“我”美好的记忆,让“我"从生活的不幸中振作起来。

(2)平安如意。如今我找到工作了,我发工资了,爸妈,你们身体好吗?26.示例1:选图1.理由:电话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维系了三代人亲情。爸爸与奶奶之间十年如一日的电话;我上大学时一人南下,爸爸因担心我而始终不肯挂断电话;我成为在外打拼的孩子时,给父母打电话报平安。所有的电话闲聊中,藏着无尽的牵挂、思念与爱。

示例2:选图2,理由:“家里的稻谷,长得好吗?”这句话在全文中出现多次,是文章隐藏的抒情线索。彼时我尚不懂人生在世的不得已,以及世间最深厚的父女之情:多年后,我也成了一个在外打拼的孩子,我给爸妈的电话里,报的永远是平安和如意。这句闲话在文中多次出现,“稻谷"蕴藏着饱满的情绪,是家人之间的思念,是亲人之间含蓄的“我爱你”;“稻谷"象征着丰收,是亲人之间希望对方一切顺利,收获丰收和喜悦的期待,是美好的祝愿。27.《秋天的怀念》选C《藏在闲话里的我爱你》选A示例:A“再也”。理由:强调暗示母亲去世了,可以充分表达出“我"的无比痛苦和遗憾悔恨之情。热辣滚烫的思念和爱。B是文章结尾,卒章显志(突出中心),表明“我”完全读懂了父母闲话中藏着对子女的爱。抒发了对父母的怀念赞美之情。

2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

(1)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