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1_第1页
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1_第2页
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1_第3页
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1_第4页
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江苏省淮安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20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家是我们人生开始的地方,国是我们共同的家。在波澜壮kuò的民族复兴进程中,个人命运已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个人发展已与民族发展融为一体。(实现实践)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全体中华儿女的团结奋斗,也是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词的责任。

(1)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在田字格里。(2分)

伟大复兴团结奋斗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kuò()融()

(3)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1分)

改为

(4)结合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段中的横线上。(1分)

2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学校举办主题为“航天梦·中国梦"的科普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8分)

【我介绍】

(1)阅读小贴士,向大家简要介绍“中国航天日”标识。(3分)

小贴士: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以此为标志,我国将每年的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我设计】

(2)请参照活动一,再设计两个活动。(2分)

活动一:开设航天科普讲座

活动二:

活动三:

【我邀请】

(3)请写一段话,邀请校科技社王老师下周二下午两点在学校报告厅为大家开设航天科普讲座。(3分)

3诗、文名句填空。(6分)

历代仁人志士常借诗文抒发家国情怀。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提出“天时不如地利,(1)___";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坚信“(2)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在《春望》中写道“感时花溅泪,(3)___";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以“落红不是无情物,(4)___”明报国之志;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更以“(5)____________"抒发舍生取义的豪情。

二(70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4~5题。(6分)

初入淮河(其四)①

[宋]杨万里

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②诉不堪。

却是归鸿③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注释】①南宋政权偏安一隅,北方沦陷。淳熙十六年(1189),金人派遣使者赴南宋贺新年,杨万里奉旨迎接,来到淮水,心有所感,写下此诗。②王人:指赴金的南宋使者,即作者自己。③归鸿:南归的鸿雁。

4阅读全诗,你从“莫空谈”中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3分)

5如果“归鸿"可以说话,你认为它会对诗人说些什么(3分)

(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6~10题。(18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去城东十五里,望之绵亘而蜿蜒者,即黄河故道也。河北徙堤存焉。堤之两翼,居人数十家,庐舍相比,酒帘摇荡,多以染织为业。堤之南一里许,苍荫茂密如雨盖,数百柄簇拥攒挤,初疑其为松荫状,询土人则樱桃园也。堤之西,方塘百顷,菱芡交翻,芙集万本,渔人弄篙,童子戏水。往来堤上者,红白缭目,香凤扑人,多为之小憩而不忍去。堤之后有古寺,寺之后有敞亭,亭之栋有小额曰“晋刘伶先生墓①"。

亭中央供泥像二,左伯伦,右杜康②,二君时地不同,萍藻一室,其殆以酒作合乎!伯伦衣绿衣,著晋人巾,手执酒杯,侧视杜微笑,若有品论其术之妙者然。嗟夫!古今来多怪先生以酒死,吾谓先生非酒则一日不能生。盖魏晋之际,达人君子,无方寸容身之地……而建威之罢③,人始指之曰无用,曰无实。惟无用无实而遂得以自全。予故曰:“先生非酒则一日不能生。”

(选自清·阮晋《刘伶台记》,有删改)

【注释】①刘伶先生墓:清代淮安郡有刘伶台,祭祀西晋名士刘伶。刘伶,字伯伦,“竹林七贤"之一,性嗜酒。②杜康:善酿酒,后世尊其为酒神。③建威之罢:刘伶曾任建威参军,追求无为而治,被人视为无用无实而罢免。

6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一处)(2分)

寺之后有敞亭

7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先天下之忧而忧

(3)堤之南一里许

(4)多为之小憩而不忍去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吾谓先生非酒则一日不能生。

9乙文首段描写了刘伶台周边风光,请补全横线处内容。(4分)

堤之两翼:数十家庐舍相比——堤之南:①___——堤之西:方塘百顷,生意盎然——堤之上:②___——堤之后:古寺与敞亭巍然

10探究甲、乙两文中“嗟夫"所蕴含的情感的不同。(4分)

(三)阅读名著,完成11~14题。(12分)

选段一:保尔的圣经课,神父总是给他打满分。祈祷文、《新约》和《旧约》他都背得滚瓜烂熟-----上帝在哪一天创造了哪种东西他记得一清二楚。保尔决定问问瓦西里神父。到下一次上圣经课的时候,神父刚坐到椅子上,保尔就举起了手。一得到允许,他便站起来问:“神父,为什么高年级的老师说,地球已经存在了好几百万年,并不像《圣经》上说的五千年……”突然,他被瓦西里神父的尖叫声打断了话头:“混账东西,你胡说些什么原来你是这么学《圣经》的!"保尔还没来得及分辩,神父已经揪住了他的两只耳朵,把他的头往墙上撞。

(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第一章,有删改)

选段二:宋江看罢浔阳楼,喝采不已,凭阑坐下……乘其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道:“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写罢诗,又去后面大书五字道:“郓城宋江作”。

(选自《水浒传》第三十九回,有删改)

11阅读选段一,我们应该学习保尔的哪些精神(2分)

12毛泽东曾这样评价:“梁山好汉都是些不甘受压榨,敢于反抗的英雄。"结合选段二或《水浒传》中其他好汉的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13小淮和小安正在分享这两本名著不同的读书方法,请补全下列对话。(4分)

小淮:读《水浒传》,我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情节,把握小说先分后合的结构。

小安: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

14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遇火焰山受阻,孙悟空向观音菩萨借芭蕉扇。

B.《经典常谈》是朱自清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古今中外文化经典的著作。

C.《红星照耀中国》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

D.《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小说集,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四)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15~18题。(16分)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南味菜肴,奠定了淮扬菜的基础。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沟通淮水,奠定了淮扬莱的空间格局。秦汉时期,南北交流增多,确定了江淮地区延续至今的种植结构。及至六朝,从北方迁来的豪门贵胄带来的奢华之风,使得淮扬菜在崇尚清淡的基础上更为精细,淮扬菜的食风逐渐形成。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的繁荣、长江的发展以及东部临海的地理交通和商业贸易等得天独厚的条件,促进淮扬菜向四方皆宜的特色发展,并在海内外扩大影响。

近代以来,淮扬菜按照其自身的风味体系,被分为淮扬、金陵、苏锡常、徐海四个地方风味。淮扬风味以淮安、扬州为中心,以大运河为主干,南至镇江,北至洪泽湖、淮河一带,东含里下河及南通等沿海地区,是淮扬菜系覆盖面积最大的地方风味。

最能体现淮扬菜文化博大精深的是淮扬宴席,它成宴早、底蕴深、规格高、种类多,尤以主题鲜明、礼仪规范、馔列珍馐、风味独特著称于世,在中国宴席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49年的“开国第一宴”便以淮扬菜为主,此后的多次国宴都曾选用淮扬菜。

(摘编自《光明日报》客户端,2023年3月6日)

材料二:淮安境内河湖交错,水网纵横,所以淮扬菜的原料以鲜活为主。这也为淮扬菜在烹法上擅长炖焖、在调味上注重本味提供了物质基础。淮扬菜既有南方菜鲜、脆、嫩的特色,又融合了北方菜咸、色、浓的特点,形成了甜咸适中、咸中微甜的风味。

淮扬菜系制作菜肴很少用山珍海味,即使是名菜,也多用当地产的普通原料,没有居高临下的气派,也不平淡无味。淮安软脰(又称“软兜长鱼")是淮扬萊中久负盛名的菜肴之一,成菜后鱼肉醇香鲜嫩,与所配蒜片黑白分明,入口绵软滑嫩,蒜香椒美,回味无穷。

(摘编自“淮安政协文史网”等相关资料)

材料三: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新一批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名单,淮安成功摘得“世界美食之都”桂冠,这是淮安首张国际名片。

进入新时代,为充分发掘淮扬菜的人文内涵,淮安设立了淮扬菜文化产业园,打造了中国淮扬菜集团,建成了首家淮扬菜博物馆。淮安现存名菜名点1300余种,298道入选省级非遗。

2018年起,淮安精心打造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食博会已成为促进淮安食品产业繁荣发展、推动境内外食品企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熠熠闪光的“世界美食之都"金字招牌背后,是淮安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有力支撑。近年来,淮安做大做强食品优势特色产业,精心培育“淮味千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将“淮安大米"洪泽螃蟹”等9个知名品类组成“联合舰队"抱团发展。

下一步,淮安将紧扣“一个主题”——长三角北部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打造“两大中心"——全国餐饮食材营销中心、淮扬菜标准和研发中心,实施“三大计划”——名店培育、产业培强、人才培优,打好“世界美食之都"建设组合拳,持续擦亮这张金色名片。

(摘编自《新华日报》2023年10月12日)

1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____________(

A.淮扬菜就是淮安、扬州两地的地方菜系,是覆盖面积最大的地方菜系。

B.淮安境内河湖众多,所以淮扬菜原材料以鲜活为主。

C.淮扬菜始于秦汉,鼎盛于明清,举办食博会后才享誉海内外。

D.淮安现存名菜名点全部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

16三则材料都与淮扬菜有关,但内容各有侧重,请简要概括。(4分)

17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开国第一宴”为什么会选择淮扬菜。(4分)

18如果你是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的志愿者,请结合三则材料,向来宾介绍“世界美食之都"淮安。(5分)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题。(18分)

考卷

叶惠娟

①秋末冬初,暮色渐近。晚饭刚过,他慢条斯理地披上外套,找来老花镜,打开台灯,在柔和的灯光下端正地坐好,展开手中的考卷。

②见他认真的样子,老伴将收拾碗筷的动作放轻,笑着说,好好作答,考官严得很。好嘞。他答道,却没回头。

③考官是他年仅9岁的孙子,考卷自然是孙子的杰作,每月一考,美其名曰“月考”。孙子的字显得稚嫩,内容却是古怪刁钻。他认真看了一会儿,摇摇头笑了起来,嘴里念叨,这个小毛娃。

④小毛娃是他和老伴对孙子的昵称。孙子出生后不久他就退休了,他和老伴到城里给儿子和儿媳搭把手,帮着买菜、做饭、看孩子。

⑤就像村口那棵大榕树把树根深扎在泥土里那样,他的心也一直扎在农村。等孙子上了小学,他和老伴也申请回到乡下住了。对,就是申请。现在是儿子和儿媳说了算。想到这里他又笑了一下。没什么不好的,退休就应该有退休的样子,不能什么时候都自己说了算。

⑥就好比眼前这张卷子,答案也是孙子说了算。孙子问他,如何将冰快速变成水他想都不想就说,这还不容易放锅里煮不就行了。孙子却说,去掉冰字的两点水即可。他恍然大悟。孙子要给他出难题,他乐得当起学生。儿子和儿媳领着孙子每月回乡,顺便带回一张考卷。

⑦按照孙子的话说,爷爷做题的水平很“菜”,正确率不到十分之一。这不,刚刚第一道题就把他难住了。题目是,偷什么东西不犯法他百思不得其解,偷东西还能不犯法

⑧他拿着卷子站了起来,在屋内踱步。他这辈子经历的考试千千万,对错均有,最后还不是一样过来了。现在,他有的是时间,距离交卷还有一个月。日子慢慢过,卷子慢慢答。

⑨以前,他可是个急性子,走起路来疾如风,脚步声很响、很重,隔很远就能分辨出是他来了。他骑上那辆上了年纪的凤凰牌自行车,清脆的铃声传遍村子的每个角落。

⑩他先是在村里做村支书。当年,村子是贫困村,所在的县也是贫困县,全村老老小小把双手都奉献给了贫瘠的土地,也不过是挣个温饱。后来,村民看到外出打工能挣钱,存了钱还能盖大房子,许多孩子初中没读完就外出打工。

他愁。看到村里那所破烂的学校,他更愁。村里的小学是祠堂改建的,上堂位置依旧承担着村里人逢年过节祭祀祖先的活动,下堂及左右两边的房间就是孩子们的教室。被野猫光顾后的屋顶,瓦片破碎,透出微弱的光。再穷不能穷教育,他决心要给孩子们建一所新的学校。建新学校这张卷子,他答得尤其漂亮。

他发动村民出力,自己跑上级各部门申请资金。要说走了几遭,去了哪些地方,他还真是记不清了,只记得解放鞋磨烂了好几双,自行车的轮胎磨破了好几条。那次去县教育局,他汇报完工作已是晚上,错过了回家的班车。大冬天的,他在车站睡了一宿。第二天,回到村子,他一样撸起袖子和村民盖新学校。新校舍落成,孩子们有了水泥盖顶的教室,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几十年过去了,校舍依然传出琅琅书声。

后来,他到镇政府上班。镇里发展经济,引进甜竹笋种植,成立了公司,他被任命为负责人。他到外地取经,回来再教农户,没日没夜。一年之后,镇里许多地方都种上了绿油油的甜竹笋,密密匝匝,春天的甜竹笋争先恐后地冒着尖,甜竹笋深加工产品多种多样。因为甜竹笋出了名,一拨又一拨的人从各地来找他学习。带领群众脱贫奔小康的考卷,他给自己打了及格分,说是换作别人可能会做得更好。

那些都是过去的事儿,眼前的卷子更需要他认真作答,但他不关心对错,只关注做题。

他起身把做好的卷子放在书架上,与卷子摞在一起的还有一块县教育局颁发的牌匾、村民送的锦旗和一些证书。这些他都用红布包着,也没给孙子看过。在台灯柔和的光晕里,那一份份“考卷”分外耀眼。

老伴在一旁会心一笑,孙子早就告诉了她答案。

(选自《辽河》2023年第12期,有改动)

19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把下面表格补充完整。(4分)

时间事件

①__给孩子们建新学校

到镇政府上班时②

③__给儿子儿媳搭把手

孙子上小学后④___

20赏析第段中加点词“争先恐后"的妙处。(4分)

21第②段和第段都写了老伴的“笑”,两次“笑"的心理有什么不同(4分)

22结合全文,说说第段画线句子有何用意。(6分)

三(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作文。(60分)

《考卷》第段中写道:“建新学校这张卷子,他答得尤其漂亮。”生活中,有很多“考卷"需要我们认真作答,每个人都渴望答得漂亮。对“漂亮”的理解,不只是结果的圆满,还可以是多样的、丰富的、辩证的……

请以《这份考卷,答得漂亮》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江苏省淮安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20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家是我们人生开始的地方,国是我们共同的家。在波澜壮kuò的民族复兴进程中,个人命运已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个人发展已与民族发展融为一体。(实现实践)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全体中华儿女的团结奋斗,也是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词的责任。

(1)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在田字格里。(2分)

伟大复兴团结奋斗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kuò()融()

(3)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1分)

改为

(4)结合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段中的横线上。(1分)

【分析】(1)本题考查书写能力。从给出的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在田字格里。用正楷来写,注意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2)本题考查字音、字形。“kuò"写作“阔”;“融"读作“róng”。

(3)本题考查字形辨析。“义不容词"的“词”有误,应写作“辞"。

(4)本题考查词语运用。实现:成为事实。也指使成为现实。实践:①实行;履行。②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根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全体中华儿女的团结奋斗”的语境可知,这里用“实现"合适。

【解答】答案:

(1)伟大复兴团结奋斗

(2)①阔②róng

(3)词辞

(4)实现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学校举办主题为“航天梦·中国梦”的科普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8分)

【我介绍】

(1)阅读小贴士,向大家简要介绍“中国航天日"标识。(3分)

小贴士: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以此为标志,我国将每年的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我设计】

(2)请参照活动一,再设计两个活动。(2分)

活动一:开设航天科普讲座

活动二:

活动三:

【我邀请】

(3)请写一段话,邀请校科技社王老师下周二下午两点在学校报告厅为大家开设航天科普讲座。(3分)

【分析】(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根据提示内容,明确图上数字信息及图换人。图上有“中国航天日”的中英文;“4.24"数字代表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的纪念日。图画有:航天飞行器、轨道、地球等。最后说明这一标识的设计意图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为某个主题设计活动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所设计的活动一定要围绕指定主题,简洁明了。适合中学生的主题活动一般有以下几个:航天图片展、航天报告会、航天主题班会、航天演讲比赛、航天手抄报等。从中选择一个活动,参照所给的活动名称来拟写即可。

(3)本题考查应用文写作。结合题干内容,称呼“王老师”,然后是问候语“您好!”,正文要明确邀请函的目的,交代清楚时间、地点,最后发出诚挚的邀请。语言要得体。示例:王老师,您好!诚挚地邀请您下周二下午两点在学校报告厅为大家开设航天科普讲座,非常感谢!

【解答】(1)示例:标识上方是“中国航天日"的中英文,右边“4.24”既指“东方红一号"发射的日期,又是中国航天日日期。标识左侧箭头代表中国航天冲天而飞,右侧卫星代表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这一标识旨在弘扬航天精神,激发探索创新热情,唱响“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主旋律。

(2)示例一:举行航天梦海报展

示例二:举办航模制作比赛

(3)示例:王老师,您好!诚挚地邀请您下周二下午两点在学校报告厅为大家开设航天科普讲座,非常感谢!

【点评】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3诗、文名句填空。(6分)

历代仁人志士常借诗文抒发家国情怀。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提出“天时不如地利,(1)___”;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坚信“(2)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在《春望》中写道“感时花溅泪,(3)___”;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以“落红不是无情物,(4)___"明报国之志;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更以“(5)____________”抒发舍生取义的豪情。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地利不如人和

(2)长风破浪会有时

(3)恨别鸟惊心

(4)化作春泥更护花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注意“汗"的书写)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二(70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4~5题。(6分)

初入淮河(其四)①

[宋]杨万里

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②诉不堪。

却是归鸿③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注释】①南宋政权偏安一隅,北方沦陷。淳熙十六年(1189),金人派遣使者赴南宋贺新年,杨万里奉旨迎接,来到淮水,心有所感,写下此诗。②王人:指赴金的南宋使者,即作者自己。③归鸿:南归的鸿雁。

4阅读全诗,你从“莫空谈”中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3分)

5如果“归鸿"可以说话,你认为它会对诗人说些什么(3分)

【分析】《初入淮河四绝句》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第四首诗写中原父老不堪忍受金朝压迫之苦,并借羡慕鸿雁南飞来表达遗民们对故国的向往。这组诗慨叹半壁沦陷、半壁偏安的惨淡时局,萦怀北方沦陷区的广大人民,感触丰富,意蕴深沉。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诗人的情感。“中原父老莫空谈”的意思是:中原的父老们没说一句客套话。“莫空谈"中的“莫”字是“无,没有"的意思,“莫空谈”一词突出了中原的父老们没有应酬的客套话,只“诉不堪”,他们遇到赴金的南宋使者,滔滔不绝地诉说着不堪金人压迫之苦。作者对中原的父老们心生深切的同情,对南宋朝廷也心生强烈的不满。据此作答,意思对即可。

(2)本题考查联想和想象。题干要求写出“归鸿”会对作者说的话,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即可。《初入淮河四绝句》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第四首诗写中原父老不堪忍受金朝压迫之苦,并借羡慕鸿雁南飞来表达遗民们对故国的向往。这组诗慨叹半壁沦陷、半壁偏安的惨淡时局,萦怀北方沦陷区的广大人民,感触丰富,意蕴深沉。本诗大意:中原的父老们没说一句客套话,遇到我这个赴金的使者便诉说着不能忍受金朝压迫之苦。反而是不会说话的鸿雁,还能够一年一度飞回到江南。这首诗的后两句借羡慕能南飞的鸿雁来表达遗民对故国的向往之情。据此展开合理的想象,“归鸿"会回忆过去期盼将来,向作者诉说着它所见证的“不堪”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待。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结合诗意进行联想和想象,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①对中原父老遭受金朝压迫的痛苦命运的同情;②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未能收复中原的批判和愤懑;③对自己赴金却不能解救中原父老的无奈。

(2)①中原百姓生活的凄惨;②中原父老不甘沦亡,渴望南宋朝廷收复中原;③中原父老对故国的热切思念;④希望诗人劝谏朝廷早日收复中原。

译文:

中原的父老们没说一句客套话,遇到我这个皇帝使者便诉说不能忍受金朝压迫之苦。反而是不会说话的鸿雁,还能够一年一度回到江南。

【点评】诗歌赏析的步骤:

1.把握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2.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3.鉴赏作品的语言。

4.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6~10题。(18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去城东十五里,望之绵亘而蜿蜒者,即黄河故道也。河北徙堤存焉。堤之两翼,居人数十家,庐舍相比,酒帘摇荡,多以染织为业。堤之南一里许,苍荫茂密如雨盖,数百柄簇拥攒挤,初疑其为松荫状,询土人则樱桃园也。堤之西,方塘百顷,菱芡交翻,芙集万本,渔人弄篙,童子戏水。往来堤上者,红白缭目,香凤扑人,多为之小憩而不忍去。堤之后有古寺,寺之后有敞亭,亭之栋有小额曰“晋刘伶先生墓①”。

亭中央供泥像二,左伯伦,右杜康②,二君时地不同,萍藻一室,其殆以酒作合乎!伯伦衣绿衣,著晋人巾,手执酒杯,侧视杜微笑,若有品论其术之妙者然。嗟夫!古今来多怪先生以酒死,吾谓先生非酒则一日不能生。盖魏晋之际,达人君子,无方寸容身之地……而建威之罢③,人始指之曰无用,曰无实。惟无用无实而遂得以自全。予故曰:“先生非酒则一日不能生。"

(选自清·阮晋《刘伶台记》,有删改)

【注释】①刘伶先生墓:清代淮安郡有刘伶台,祭祀西晋名士刘伶。刘伶,字伯伦,“竹林七贤”之一,性嗜酒。②杜康:善酿酒,后世尊其为酒神。③建威之罢:刘伶曾任建威参军,追求无为而治,被人视为无用无实而罢免。

6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一处)(2分)

寺之后有敞亭

7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先天下之忧而忧

(3)堤之南一里许

(4)多为之小憩而不忍去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吾谓先生非酒则一日不能生。

9乙文首段描写了刘伶台周边风光,请补全横线处内容。(4分)

堤之两翼:数十家庐舍相比——堤之南:①___——堤之西:方塘百顷,生意盎然——堤之上:②___——堤之后:古寺与敞亭巍然

10探究甲、乙两文中“嗟夫”所蕴含的情感的不同。(4分)

【分析】译文:

【甲】文: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文:

距离城东十五里,远远望去连绵弯曲的地方,就是黄河旧河道。黄河北迁后旧堤还留存着。堤的两边,住着几十户人家,房屋紧挨着,酒旗飘荡,大多以染织为业。堤的南面一里左右,苍翠的树木茂密得像雨盖一样,几百棵树簇拥在一起,起初怀疑那是松荫的样子,询问当地人,原来是樱桃园。堤的西面,有百顷方塘,菱角和芡实交错生长,荷花有上万株,渔人撑着篙,童子在水中嬉戏。往来于堤上的人,红的白的让人眼花缭乱,香气扑鼻,很多人在这里稍作休息而舍不得离开。堤的后面有一座古寺,寺的后面有一座宽敞的亭子,亭子的横梁上有一块小匾,上面写着“晋刘伶先生墓”。

亭子中央供奉着两尊泥像,左边是刘伶,右边是杜康,两位先生所处的时代和地点不同,却在一室相聚,大概是因为酒而相合吧!刘伶穿着绿衣服,戴着晋代人的头巾,手里拿着酒杯,侧身看着杜康微笑,好像在品评杜康酿酒技艺的精妙之处。唉!从古至今很多人责怪刘伶因酒而死,我却说刘伶如果没有酒一天也活不下去。大概在魏晋之际,通达的君子,没有一点容身之地……而刘伶担任建威参军被罢免后,人们才指责他无用、无实。只有因为无用无实才能得以保全自己。所以我说:“先生如果没有酒一天也活不下去。"

【解答】(1)本题考查断句。

句意:寺的后面有一座宽敞的亭子。故可断为:寺之后/有敞亭。

(2)本题考查词语含义。

①句意: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求:探求。

②句意: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先:在……之前。

③句意:堤的南面一里左右。许:表示约数。

④句意:很多人在这里稍作休息而舍不得离开。去:离开。

(3)本题考查翻译。

①重点词:微,如果没有;斯,这;与,和;归,归依。翻译: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②重点词:谓,说;生,活着。翻译:我认为先生没有酒就一天不能活下去。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①根据“堤之南一里许,苍前茂密如雨盖,数百柄簇拥攒挤,初疑其为松荫状,询土人则樱桃园也”可知,堤之南是数百棵樱桃树簇拥在一起。

②根据“往来堤上者,红白缭目,香风扑人,多为之小憩而不忍去"可知,堤之上的景象是红的白的让人眼花缭乱,香气扑鼻。

(5)本题考查情感的分析。

甲文中“嗟夫”所蕴含的情感: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这里的“嗟夫”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品德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的敬仰和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作者以古仁人为榜样,希望自己也能有如此境界的追求和自我期许,以及对当时世人多以物喜、以己悲的感叹。

乙文中“嗟夫"所蕴含的情感:“嗟夫!古今来多怪先生以酒死,吾谓先生非酒则一日不能生。……”这里的“嗟夫"表达了作者对刘伶以酒为生的独特人生态度的理解和感慨,对刘伶在魏晋之际那种无奈处境的同情,也有对当时社会环境使得达人君子无处容身的感慨和批判。

答案:

(1)寺之后/有敞亭

(2)①探求。

②在……之前。

③表示约数。

④离开。

(2)①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②我认为先生没有酒就一天不能活下去。

(3)①数百棵樱桃树,茂密攒挤②行人如织,流连忘返(或:红白缭目,香风扑人)

(4)甲文:①对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荣辱观的否定;②表达对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的赞美;③抒发自己先忧后乐的伟大抱负。

(5)①对刘伶以嗜酒保全自身高洁的理解;②对世人认为刘伶无实无用的否定;③对魏晋士人生存处境困窘的怜悯(或:对魏晋时代政治黑暗的批判)。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分析题,解题方法:

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三)阅读名著,完成11~14题。(12分)

选段一:保尔的圣经课,神父总是给他打满分。祈祷文、《新约》和《旧约》他都背得滚瓜烂熟-----上帝在哪一天创造了哪种东西他记得一清二楚。保尔决定问问瓦西里神父。到下一次上圣经课的时候,神父刚坐到椅子上,保尔就举起了手。一得到允许,他便站起来问:“神父,为什么高年级的老师说,地球已经存在了好几百万年,并不像《圣经》上说的五千年……”突然,他被瓦西里神父的尖叫声打断了话头:“混账东西,你胡说些什么原来你是这么学《圣经》的!"保尔还没来得及分辩,神父已经揪住了他的两只耳朵,把他的头往墙上撞。

(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第一章,有删改)

选段二:宋江看罢浔阳楼,喝采不已,凭阑坐下……乘其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道:“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写罢诗,又去后面大书五字道:“郓城宋江作”。

(选自《水浒传》第三十九回,有删改)

11阅读选段一,我们应该学习保尔的哪些精神(2分)

12毛泽东曾这样评价:“梁山好汉都是些不甘受压榨,敢于反抗的英雄。"结合选段二或《水浒传》中其他好汉的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13小淮和小安正在分享这两本名著不同的读书方法,请补全下列对话。(4分)

小淮:读《水浒传》,我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情节,把握小说先分后合的结构。

小安: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

【分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108条梁山好汉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描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揭露了封建朝廷的腐败和官吏豪绅的罪恶,热情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为,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解答】(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联系“关于这件事保尔决定问问瓦西里神父。在下次上圣经课的时候,神父刚一坐下,保尔就举起手来,一得到允许,他就站起来说:‘神父,为什么高年级的老师说,地球已经存在了好几百万年了,不像圣经上说的五千年……’"可知,保尔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可见其会独立的思考问题,思辨能力强。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选择《水浒传》中一个敢于反抗的人物,结合其具体的经历概述。

示例:武松,得知自己哥哥被毒死后,本想通过官府解决,但是西门庆通过银子买通了官员,武松不干,亲自动手杀死西门庆,初步走上反抗路线;后来在服刑期间认识施恩,为了帮助他夺回被占酒店,痛打蒋门神,之后被蒋门神和张团练暗算,血溅鸳鸯楼,落草二龙山,最终走上反抗道路。

(3)本题考查阅读方法。因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艺术特色是:小说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格言警句、书信和日记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书中的环境描写也相当出色,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所以阅读可以运用摘抄和做笔记的方法,关注重点情节,品味人物细节,探究主人公保尔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答案:

(1)①敢于质疑:②勤学好问:③追求真理。

(2)示例一:宋江不甘被“刺配江州”,在浔阳楼题反诗表达反抗的愿望。示例二:林冲不堪忍受高俅等人的迫害,在山神庙怒杀陆虞候等人,雪夜上梁山,走上反抗之路。

(3)示例:运用摘抄和做笔记的方法,关注重点情节,品味人物细节,探究主人公保尔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点评】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4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遇火焰山受阻,孙悟空向观音菩萨借芭蕉扇。

B.《经典常谈》是朱自清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古今中外文化经典的著作。

C.《红星照耀中国》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

D.《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小说集,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理解名著内容。

【解答】A.有误,孙悟空是向“罗刹女"借芭蕉扇。

B.有误,《经典常谈》是朱自清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名著。

C.正确。

D.有误,《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回忆散文集。

故选:C。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四)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15~18题。(16分)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南味菜肴,奠定了淮扬菜的基础。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沟通淮水,奠定了淮扬莱的空间格局。秦汉时期,南北交流增多,确定了江淮地区延续至今的种植结构。及至六朝,从北方迁来的豪门贵胄带来的奢华之风,使得淮扬菜在崇尚清淡的基础上更为精细,淮扬菜的食风逐渐形成。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的繁荣、长江的发展以及东部临海的地理交通和商业贸易等得天独厚的条件,促进淮扬菜向四方皆宜的特色发展,并在海内外扩大影响。

近代以来,淮扬菜按照其自身的风味体系,被分为淮扬、金陵、苏锡常、徐海四个地方风味。淮扬风味以淮安、扬州为中心,以大运河为主干,南至镇江,北至洪泽湖、淮河一带,东含里下河及南通等沿海地区,是淮扬菜系覆盖面积最大的地方风味。

最能体现淮扬菜文化博大精深的是淮扬宴席,它成宴早、底蕴深、规格高、种类多,尤以主题鲜明、礼仪规范、馔列珍馐、风味独特著称于世,在中国宴席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49年的“开国第一宴"便以淮扬菜为主,此后的多次国宴都曾选用淮扬菜。

(摘编自《光明日报》客户端,2023年3月6日)

材料二:淮安境内河湖交错,水网纵横,所以淮扬菜的原料以鲜活为主。这也为淮扬菜在烹法上擅长炖焖、在调味上注重本味提供了物质基础。淮扬菜既有南方菜鲜、脆、嫩的特色,又融合了北方菜咸、色、浓的特点,形成了甜咸适中、咸中微甜的风味。

淮扬菜系制作菜肴很少用山珍海味,即使是名菜,也多用当地产的普通原料,没有居高临下的气派,也不平淡无味。淮安软脰(又称“软兜长鱼”)是淮扬萊中久负盛名的菜肴之一,成菜后鱼肉醇香鲜嫩,与所配蒜片黑白分明,入口绵软滑嫩,蒜香椒美,回味无穷。

(摘编自“淮安政协文史网"等相关资料)

材料三: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新一批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名单,淮安成功摘得“世界美食之都"桂冠,这是淮安首张国际名片。

进入新时代,为充分发掘淮扬菜的人文内涵,淮安设立了淮扬菜文化产业园,打造了中国淮扬菜集团,建成了首家淮扬菜博物馆。淮安现存名菜名点1300余种,298道入选省级非遗。

2018年起,淮安精心打造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食博会已成为促进淮安食品产业繁荣发展、推动境内外食品企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熠熠闪光的“世界美食之都”金字招牌背后,是淮安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有力支撑。近年来,淮安做大做强食品优势特色产业,精心培育“淮味千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将“淮安大米”“洪泽螃蟹"等9个知名品类组成“联合舰队”抱团发展。

下一步,淮安将紧扣“一个主题"——长三角北部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打造“两大中心”——全国餐饮食材营销中心、淮扬菜标准和研发中心,实施“三大计划"——名店培育、产业培强、人才培优,打好“世界美食之都”建设组合拳,持续擦亮这张金色名片。

(摘编自《新华日报》2023年10月12日)

1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____________(

A.淮扬菜就是淮安、扬州两地的地方菜系,是覆盖面积最大的地方菜系。

B.淮安境内河湖众多,所以淮扬菜原材料以鲜活为主。

C.淮扬菜始于秦汉,鼎盛于明清,举办食博会后才享誉海内外。

D.淮安现存名菜名点全部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

16三则材料都与淮扬菜有关,但内容各有侧重,请简要概括。(4分)

17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开国第一宴"为什么会选择淮扬菜。(4分)

18如果你是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的志愿者,请结合三则材料,向来宾介绍“世界美食之都”淮安。(5分)

(五)阅【分析】本文是以“淮扬菜"为主题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分析,第二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第三题考查材料内容分析,第四题考查阅读拓展。

【解答】(1)A.有误,“就是淮安、扬州两地的地方菜系”“是覆盖面积最大的地方菜系"错误。材料一第二段说的是“淮扬风味以淮安、扬州为中心.....是淮扬菜系覆盖面积最大的地方风味”;

B.正确;

C.有误,“举办食博会后才享誉海内外"错误,由材料一第一段“元明清时期……并在海内外扩大影响”可知,淮扬菜很早就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力;

D.有误,“全部人选"错误,材料三第二段说的是“淮安现存名菜名点1300余种,298道人选省级非遗”。

故选:B。

(2)此题需概括各材料介绍淮扬菜的侧重点。材料一先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淮扬菜的发展历程,又介绍了淮扬菜在地域上的风味特点,最后介绍淮扬宴席的重要地位。材料二第一段介绍了淮扬菜南北方融合的风味,第二段则介绍其选材普通的特点。材料三介绍了淮安市为挖掘淮扬菜人文内涵、促进淮扬菜发展的所采取的种种举措。据此概括即可。

(3)结合材料一“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的繁荣、长江的发展以及东部临海的地理交通和商业贸易等得天独厚的条件,促进淮扬菜向四方皆宜的特色发展,并在海内外扩大影响”,概括为: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结合材料一“最能体现淮扬菜文化博大精深的是淮扬宴席,它成宴早、底蕴深、规格高、种类多,尤以主题鲜明、礼仪规范、馔列珍馐、风味独特著称于世,在中国宴席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概括为:成宴早、底蕴深、规格高、种类多,以主题鲜明、礼仪规范、馔列珍馐、风味独特著称于世,在中国宴席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结合材料二“淮扬菜既有南方菜鲜、脆、嫩的特色,又融合了北方菜成、色、浓的特点,形成了甜成适中、成中微甜的风味”,概括为:南北融合,口味适中,四方皆宜;结合材料二“淮扬菜系制作菜肴很少用山珍海味,即使是名菜,也多用当地产的普通原料,没有居高临下的气派,也不平淡无味。淮安软胆(又称‘软兜长鱼’)是淮扬菜中久负盛名的菜肴之一,成菜后鱼肉醇香鲜嫩,与所配蒜片黑白分明,入口绵软滑嫩,蒜香椒美,回味无穷”,概括为:很少用山珍海味,制作讲究。

(4)能全面整合三则材料,突出“世界美食之都"淮安的历史与地理状况、淮扬菜的地位和未来展望,契合食博会情境即可。示例: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来到“世界美食之都”淮安!淮安境内河湖交错,水网纵横,为淮扬菜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淮扬菜历史悠久,随着运河的繁荣,融汇南北之精华,享誉海内外,“开国第一宴"曾选用淮扬菜。进入新时代,淮安努力打好“世界美食之都”建设组合拳,采取多种举措擦亮这张国际名片。各位来宾,请尽情享用淮安美食吧!

答案:

(1)B

(2)①材料一侧重介绍淮扬菜的发展历程、风味体系和重要地位;②材料二侧重介绍淮扬菜南北融合的风味特点及选材特点;③材料三侧重介绍淮安市促进淮扬菜发展的新举措。

(3)①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②成宴早、底蕴深、规格高、种类多,以主题鲜明、礼仪规范、馔列珍馐、风味独特著称于世,在中国宴席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③南北融合,口味适中,四方皆宜:④很少用山珍海味,制作讲究。

(4)示例: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来到“世界美食之都"淮安!淮安境内河湖交错,水网纵横,为淮扬菜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淮扬菜历史悠久,随着京杭大运河的繁荣,融汇南北之精华,享誉海内外,“开国第一宴”就曾选用淮扬菜。进入新时代,淮安努力打好“世界美食之都"建设组合季,采取多种举措擦亮“世界美食之都”这张国际名片。各位来宾,请尽情享用淮安美食吧!

【点评】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题。(18分)

考卷

叶惠娟

①秋末冬初,暮色渐近。晚饭刚过,他慢条斯理地披上外套,找来老花镜,打开台灯,在柔和的灯光下端正地坐好,展开手中的考卷。

②见他认真的样子,老伴将收拾碗筷的动作放轻,笑着说,好好作答,考官严得很。好嘞。他答道,却没回头。

③考官是他年仅9岁的孙子,考卷自然是孙子的杰作,每月一考,美其名曰“月考"。孙子的字显得稚嫩,内容却是古怪刁钻。他认真看了一会儿,摇摇头笑了起来,嘴里念叨,这个小毛娃。

④小毛娃是他和老伴对孙子的昵称。孙子出生后不久他就退休了,他和老伴到城里给儿子和儿媳搭把手,帮着买菜、做饭、看孩子。

⑤就像村口那棵大榕树把树根深扎在泥土里那样,他的心也一直扎在农村。等孙子上了小学,他和老伴也申请回到乡下住了。对,就是申请。现在是儿子和儿媳说了算。想到这里他又笑了一下。没什么不好的,退休就应该有退休的样子,不能什么时候都自己说了算。

⑥就好比眼前这张卷子,答案也是孙子说了算。孙子问他,如何将冰快速变成水他想都不想就说,这还不容易放锅里煮不就行了。孙子却说,去掉冰字的两点水即可。他恍然大悟。孙子要给他出难题,他乐得当起学生。儿子和儿媳领着孙子每月回乡,顺便带回一张考卷。

⑦按照孙子的话说,爷爷做题的水平很“菜”,正确率不到十分之一。这不,刚刚第一道题就把他难住了。题目是,偷什么东西不犯法他百思不得其解,偷东西还能不犯法

⑧他拿着卷子站了起来,在屋内踱步。他这辈子经历的考试千千万,对错均有,最后还不是一样过来了。现在,他有的是时间,距离交卷还有一个月。日子慢慢过,卷子慢慢答。

⑨以前,他可是个急性子,走起路来疾如风,脚步声很响、很重,隔很远就能分辨出是他来了。他骑上那辆上了年纪的凤凰牌自行车,清脆的铃声传遍村子的每个角落。

⑩他先是在村里做村支书。当年,村子是贫困村,所在的县也是贫困县,全村老老小小把双手都奉献给了贫瘠的土地,也不过是挣个温饱。后来,村民看到外出打工能挣钱,存了钱还能盖大房子,许多孩子初中没读完就外出打工。

他愁。看到村里那所破烂的学校,他更愁。村里的小学是祠堂改建的,上堂位置依旧承担着村里人逢年过节祭祀祖先的活动,下堂及左右两边的房间就是孩子们的教室。被野猫光顾后的屋顶,瓦片破碎,透出微弱的光。再穷不能穷教育,他决心要给孩子们建一所新的学校。建新学校这张卷子,他答得尤其漂亮。

他发动村民出力,自己跑上级各部门申请资金。要说走了几遭,去了哪些地方,他还真是记不清了,只记得解放鞋磨烂了好几双,自行车的轮胎磨破了好几条。那次去县教育局,他汇报完工作已是晚上,错过了回家的班车。大冬天的,他在车站睡了一宿。第二天,回到村子,他一样撸起袖子和村民盖新学校。新校舍落成,孩子们有了水泥盖顶的教室,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几十年过去了,校舍依然传出琅琅书声。

后来,他到镇政府上班。镇里发展经济,引进甜竹笋种植,成立了公司,他被任命为负责人。他到外地取经,回来再教农户,没日没夜。一年之后,镇里许多地方都种上了绿油油的甜竹笋,密密匝匝,春天的甜竹笋争先恐后地冒着尖,甜竹笋深加工产品多种多样。因为甜竹笋出了名,一拨又一拨的人从各地来找他学习。带领群众脱贫奔小康的考卷,他给自己打了及格分,说是换作别人可能会做得更好。

那些都是过去的事儿,眼前的卷子更需要他认真作答,但他不关心对错,只关注做题。

他起身把做好的卷子放在书架上,与卷子摞在一起的还有一块县教育局颁发的牌匾、村民送的锦旗和一些证书。这些他都用红布包着,也没给孙子看过。在台灯柔和的光晕里,那一份份“考卷"分外耀眼。

老伴在一旁会心一笑,孙子早就告诉了她答案。

(选自《辽河》2023年第12期,有改动)

19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把下面表格补充完整。(4分)

时间事件

①__给孩子们建新学校

到镇政府上班时②

③__给儿子儿媳搭把手

孙子上小学后④___

20赏析第段中加点词“争先恐后”的妙处。(4分)

21第②段和第段都写了老伴的“笑”,两次“笑”的心理有什么不同(4分)

22结合全文,说说第段画线句子有何用意。(6分)

【分析】《考卷》通过主人公在不同人生阶段的经历,展现了他始终如一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无论是作为村支书、镇政府负责人,还是家庭成员,他都尽心尽力,为社会和家庭做出了巨大贡献。文章通过主人公的故事,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平凡的人只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就能取得非凡成就。文章表达了对像主人公这样的基层干部的敬佩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弘扬了无私奉献、积极进取的精神。

【解答】(1)本题考查梳理文章内容。

结合文章语句“他决心要给孩子们建一所新的学校。建新学校这张卷子,他答得尤其漂亮。他发动村民出力,自己跑上级各部门申请资金。新校舍落成,孩子们有了水泥盖顶的教室,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可概括①为:在村里做村支书时;结合文章语句“镇里发展经济,引进甜竹笋种植,成立了公司,他被任命为负责人。他到外地取经,回来再教农户,没日没夜。一年之后,镇里许多地方都种上了绿油油的甜竹笋,密密匝匝,春天的甜竹笋争先恐后地冒着尖,甜竹笋深加工产品多种多样”可概括②为:引进甜竹笋种植;结合文章语句“孙子出生后不久他就退休了,他和老伴到城里给儿子和儿媳搭把手,帮着买菜、做饭、看孩子"可概括③为:退休以后到城里;结合文章语句“等孙子上了小学,他和老伴也申请回到乡下住了。儿子和儿媳领着孙子每月回乡,顺便带回一张考卷”可概括④为:享受退休生活。

(2)本题考查赏析语言。

“春天的甜竹笋争先恐后地冒着尖,甜竹笋深加工产品多种多样"争先恐后”意思是争着向前,唯恐落后。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春天的甜竹笋长势喜人、生机盎然的样子,突出了甜竹笋种植项目的成功。突出“他"带领群众脱贫奔小康的欣喜,表现了他在这一项目中的成就感。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佩和赞美之情,通过甜竹笋的生长景象,反映了“他"工作的成效和贡献。

(3)本题考查理解人物心理。

结合文章语句“见他认真的样子,老伴将收拾碗筷的动作放轻,笑着说,好好作答,考官严得很”这里的“笑"表现了老伴对他的支持和鼓励,同时也带有一点幽默和调侃,体现了夫妻之间的默契和温馨。“老伴在一旁会心一笑,孙子早就告诉了她答案。”这里的“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