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单元测试卷(五)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班级:姓名:学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器物审美是建立在实用性基础之上的审美,审美离不开实用功利性。由于器物审美的对象主要是人类生活中实用的物品,这些物品的实用性远远超越了审美性,因此,器物审美有别于其他类型的审美活动。
首先,器物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所需要的适用性、可用性,这是器物自身拥有的功利价值,是其存在的根由。因此它在形制样式的设计上,是实用性决定器物的形式,而不是审美的目的决定器物的形制样式。
例如,秦汉以后货币的主要形制是外圆内方,这主要是由制造铜钱的工艺决定的。铜钱采用熔铜铸钱工艺,浇铸出来后其边缘往往有毛刺,需要去刺磨光。为了大批量加工,工匠们就在铜钱模型中间开一方孔,把一串钱穿在方形棍子上以便打磨加工。另一方面,铜钱外圆内方又契合了古人“天圆地方"的空间意识、“外圆内方”的为人处世之道,加之铜钱在几何形式上的对称之美、钱面上的文字艺术之美,为审美提供了可能。
其次,器物制造者在充分满足了器物的实用性之后,才去注重器物的审美品质。可以说,器物的审美特性是附着于、寄生于实用性上面的。
格罗塞说:“我们的定义曾经说过,艺术的努力是要由它的整个过程或者它的结果来引起审美感情……我们必须承认这个定义在严格意义上并不是十分切合实际的。原始民族的大半艺术作品都不是纯粹从审美动机出发,而是同时想使它在实际的目的上有用,而且后者往往还是主要动机,审美的要求只是满足次要欲望而已。"原始民族的所谓“艺术作品”是后人进行的命名,或者说是后人从艺术角度进行的追认。实际上它们是原始先民出于巫术(宗教)、生产、生活等目的制造的器物。直至现在,人们制造器物也是实用为先,兼顾审美。这是器物制造同艺术品创作之间在创作目的上的根本差别。
我们谈器物之美,主要是谈器物的实用形制或者说形式上显现出来的人类创造性的智慧,它表现为工艺技术之美以及器物装饰之纹样图式之美。当然,有的器物两者兼而有之,如甘肃武威雷台出土的“马踏飞燕"、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翠玉白菜”、四川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都在工艺技术和审美艺术上达到了高度的契合统一。
任何器物都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两重品格,两者既有分别,又相互交织。起初,附加装饰元素主要不是为了审美,而是出于宗教、礼仪、标识等要求,或者是制作者的心爱、喜欢。器物是制作者心理构思的实现、自身能力的证明,装饰过的器物在“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心理共鸣基础上,逐渐成为人们共同认可的“美的形式"。
随着社会历史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有的器物被废弃,或丧失实用功能,为器物从实用对象转化为纯粹的审美对象提供了可能,凝结在器物形式上的历史的、审美的功能逐渐凸现出来,如商周的青铜礼器、战国的竹简、汉唐的铜镜等。在现代,器物的社会价值明显分化为实用和非实用两种,但这两种价值又更加呈现出相互依存、彼此彰显的态势。一方面,那些以实用性为目的的器物往往通过尽力增强其审美品格,在满足实用目的的同时,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来实现它经济价值的最大化;另一方面,那些非实用性的、专供收藏或审美的器物,往往又复制器物原来的历史形制,来获得更大的经济价值。
(摘编自李社教、邱紫华《论器物审美的特性》)
材料二:
中国古代在器物制作的工艺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炫技并不是中国传统器物的美学追求。相反,中国传统文化极为反对炫巧争奇,如果器物一味追求制作工艺的精细烦琐,就被认为是“奇技淫巧”,为文人士大夫所不齿。虽然对一些极为精湛的工艺技术有“鬼斧神工"的感慨,但这种制作工艺所达到的效果并不是中国传统器物美学所追求的。总体而言,工艺和装饰的“适度”,才是传统器物设计中所崇尚的“文质彬彬"的美学思想。
“中庸”是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也是传统造物“工巧适度"美学思想的来源。儒家强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中立而不倚”,推崇一种不偏不倚的哲学,欣赏“中庸”与“和"的美。孔子在《论语·雍也》篇中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些观点同样适用于对器物的美学评价。对于器物来说,“质”和“文"分别指构成器物的材质和装饰。如果在器物的制作上过于强调材质,缺乏装饰,就会显得粗野;如果太过装饰,就会掩盖材质本身的美,因而显得呆板。只有克服了“文胜质”或“质胜文"的倾向,不偏不倚、中和适度,才会达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效果。也就是说,只有文与质达到和谐统一,材料和装饰相得益彰的时候,器物才会体现出一种非常协调的美来。“文质彬彬"作为一种审美的尺度,表达的是适度、适当的观点。在处理材料的工艺上,就美化和装饰而言,要把握好适当和适度的尺度,以两者的和谐统一为美。
(摘编自梁梅《致用为本,简雅素朴——
中国传统器物设计美学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器物审美的独特性是由其审美对象的特性决定的,离开器物的实用性和功利价值去谈器物审美,往往不得其要。
B.先民基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在所造器物上附加装饰元素,主要不是为了审美,器物的审美价值是后期才具有的。
C.中国传统器物的设计与制造追求“工巧适度”的“中庸之美”,表明中国哲学文化对器物审美有着深远的影响。
D.四川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双重特征,也表现出工艺技术和纹样图饰之美。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格罗塞认为艺术品创作的主要目的是引起审美感情,从这一点来看,先民制造的各种器物,大都不是艺术品。
B.随着社会历史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有些器物转化为纯粹的审美对象,这说明审美需求在器物审美中更为重要。
C.明代圈椅之美,关键不在于榫卯结构的工艺,而在于其功能的舒适实用、材质的本色自然和造型的圆婉典雅。
D.古人提出“白玉不雕,宝珠不饰”,强调的是自然之美,符合“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的器物审美主张。
3.下列材料,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古代先民制造的神器,下部大都有一个尖锐的圆锥,因为他们大多以狩猎或游牧为生,流动性强,圆锥形方便随时随地插入土壤中祭拜。
B.国家博物馆中的商后母戊鼎,形制巨大,两耳四足,雄伟庄严,充分体现了对称感和平衡感,从美学角度看,这是器物形象的重要表征。
C.明代沈春泽在为文震亨的《长物志》一书作序时,指出器物应该“几塌有度,器具有式,位置有定,贵其精而便、简而裁、巧而自然也"。
D.中国建筑能与自然背景取得最完美的协调,而且用高耸天际的层楼飞檐及环拱柱廊、栏杆台阶的虚实节奏,昭示出这一片山水里潜流的旋律。
4.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以下现象的理解。(4分)
故宫针对游客的不同消费需求,推出两大类文创产品,一类是馆藏书画瓷器的复制品,另一类是朝珠耳机、宫门箱包等生活用品。
5.有人认为,关于器物之美的看法,材料一和材料二完全不同。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砸缸的人
申平
哐啷!一声响亮,那口大缸便被砸破了。缸里流出来的,不仅是水,还有千古流传的故事。砸缸少年一举成名。
五十年以后,那位少年已进入老年。在当年被称为西京的洛阳城里,在一处简陋的宅院前,他,又站在了一口缸前。这是一口被金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缸,是他的老管家背着他,同意人家安放在这里的。安放者什么也没说,只留下一张“门状(名片)”就走了。“门状"上的字也很简单:翰林学士王拱辰。
王拱辰,他当然知道。这人在仁宗皇帝时代和自己先后中进士,并因在殿试时勇敢说出考试题目他以前曾经做过,被赐“诚信状元”称号。后来曾出使契丹,以学识阻止战争。在神宗皇帝时代,他也和自己一样,因反对变法,受到王安石的排挤。
上午,王拱辰登门拜访,老管家也曾通报,那时候,他在地下室里文思泉涌。听到王拱辰的名字,他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拒见了。一是他的确没工夫,二是他早就知道,现在的王拱辰已经不是过去的王拱辰了。听说他在洛阳最繁华的地段,修建了一座豪宅。光中堂就有三层楼高,巍峨壮丽。不怪人说“王家钻天,司马入地"。
现在,司马光绕着那口大缸,驴拉磨一样转了几圈,又伸手去撕被金纸包得紧紧的缸口。但是那金纸很厚,还在缸沿儿上箍了一道铜丝,把金纸绷得如鼓面一样紧,人手根本抓不住。推一推,重如泰山,敲一敲,闷闷的没有声响。这缸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
“你去,给我找一块石头来!或者一把锤子。”他转头对老管家下达了命令。
但是老管家却没有动,他嗫嚅了半天,终于鼓足勇气说:“君实秀才,人家好心好意给你送来一口风水缸,你要砸……不好吧?"
“不好,有什么不好?”他鼓起眼睛问老管家。
“这个是聚财的。"老管家说,“你看咱家,也太穷了吧。夫人有病,都没钱抓药了。”
“人穷不能志短,乱收东西,非君子之德也!再说,我也得知道这缸里装的是啥呀!"
“人家说了,十日后方可打开,否则就不灵验了。”
往后几天,司马光的生活完全被门外那口大缸打乱了。以前他总是一更睡,五更起,直接到他那间地下室里去编修《资治通鉴》,可以说是心无旁骛。但是现在,那口缸却不断在他眼前晃来晃去。送缸人的用意,缸的内容,都开始让他分心。
而且,自从这口缸安放到他家门口以后,前来拜访他的人不知为什么络绎不绝。后来他接到京城一位朋友的密札,才知道自从哲宗皇帝继位之后,便由最信任他的高太后辅佐朝政,人们疯传,他即将奉旨进京去当宰相了。
怪不得……
五天以后,夫人不幸去世,也不知道一下子从哪里冒出来那么多人前来吊唁,而且人人都不空手。悲伤之中的司马光让老管家把所有的礼品礼金都登记造册,一点不动,然后他悄悄把自己家里仅有的五亩地典当了,开始为夫人准备后事。
出殡那天,路两边人山人海,有人竟然喊出了“司马相公"的口号。
司马光分明感觉到,正有一口无形的大缸铺天盖地向他的头上扣过来。这口缸比王拱辰放在他家门口那口缸还要神秘,还要危险。这两口缸最后叠加在一起,悬在他的头上,直搞得满腹经纶的他六神无主,坐卧不安。他知道,他必须马上砸缸了。
但是全家上下没有一个人支持配合他。他想在院子里找个铁器,或者找一块石头,根本就找不到。老管家,还有他的养子司马康,早已带人坚壁清野了。
砸个缸,居然这么难,要不算了……不行!这缸非砸不可,不然,我这一世英名,就要毁于一旦了。
凌晨,天刚微亮,官道上就有一个老者走走停停,寻寻觅觅。最后,他怀抱一块石头,一步步走回自家门前,他气喘喘地把石头举起,对着那口大缸用力砸去。
砰!第一下,竟然没有砸破。石头反弹,险些砸到他。啊,这缸难道是铁缸?管他!再砸!哐啷,缸破了……
天亮了,许多人聚在司马宅前看热闹。但见那口大缸里流出来的,果然是黄白细软之物。破缸上还摆着一份礼单,写着一行大字:司马只要清白,钱财自来认领。
(选自《经典美文》2022年第2期,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精练而含蓄地叙述流传千古的司马光幼年砸缸救人的故事,引出下文司马光老年再一次砸(另一种)缸的故事。
B.送缸者是翰林学士王拱辰,作者借此人暗示了世道变迁,人心不古,他从一个诚信正直之士变成了一个阿谀之徒。
C.管家是一个次要人物,却有着重要的作用,代表着官场中利欲熏心的势利人物,从他千方百计阻挠砸缸即可看出。
D.小说结尾“司马只要清白,钱财自来认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既完成了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又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心理描写比较突出,如“人穷不能志短,乱收东西,非君子之德也!"不行!这缸非砸不可……”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B.小说的语言精练而略带含蓄,如写王拱辰修建豪宅以示其腐化堕落,以高太后辅佐朝政暗含司马光将被重用,几笔带过,举重若轻。
C.小说处理细节精于雕琢,意味深远,例如“有人竟然喊出了‘司马相公’”,“相公”既可指读书人,又可泛指官吏、特指宰相,一语双关,耐人细品。
D.那一口大缸“重如泰山"石头反弹”富有象征意味,暗寓趋炎附势者顽固难推,而司马光坚决砸缸则显示出他与趋炎附势者斗争到底的决心。
8.小说塑造司马光的人物形象,用了衬托手法,请结合文本举例分析。(4分)
9.小说写司马光老年时的再一次砸缸,使用了延宕手法——砸缸的结果迟迟不得出现。请分析小说中这一延宕手法的运用有什么好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士之不欲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
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画策而利害得,治国而国安利,此其所以异于人也。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稷、契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马之在厩也,驽骥杂处,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重车,不屡策,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则虽倾轮绝勒,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与驽骀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为天下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铢量其能而审处之。如是则士之愚蒙鄙陋者,皆能奋其所知以效小事,况其贤能智力卓荦者乎?呜呼!后之在位者,盖未尝求其说而试之以实也,而坐曰天下果无材,亦未之思而已矣。
噫!今天下盖尝患无材。吾闻之,六国合纵而辩说之材出,刘、项并世而筹画战斗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谟谋谏诤之佐来。此数辈者,方此数君未出之时,盖未尝有也;人君苟欲之,斯至矣。天下之广,人物之众,而曰果无材者,吾不信也。
(节选自王安石《材论》)
材料二:
古之取士,取于盗贼,取于夷狄。古之人非以盗贼、夷狄之事可为也,以贤之所在而已矣。夫贤之所在贵,而贵取焉;贱,而贱取焉。是以盗贼、夷狄,虽奴隶之所耻,而往往登之朝廷;而绳趋尺步、华言华服者,往往摈弃不用。何则?天下之能绳趋而尺步、华言而华服者众也。朝廷之政、郡国之事,非特如此而可治也。彼虽不能绳趋而尺步、华言而华服,然而其才果可用于此,则居此位可也。布衣寒士而贤,则用之;公卿之子弟而贤,则用之;巫医方技而贤,则用之;胥吏贱吏而贤,则用之。
(节选自苏洵《广士》)
10.材料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写出需断句相应位置的字母。(3分)
夫材A之用B国C之栋梁也D得之E则安F以荣G失之则亡以辱。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患,意为担忧,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的“患”字含义相同。
B.苟,意为如果,与《赤壁赋》中“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中的“苟”字含义相同。
C.铢,本是古代重量单位,重量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铢量,这里形容极精细地衡量、推究。
D.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主要以祝祷、占卜为业,也为人治病。与《师说》中的“巫医"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安石认为人才和一般人的区别在于,人才遇到事情时能够把事情治理好,出谋划策时能够分清利害关系,治理国家能使国家安定。
B.王安石认为在马棚里很难辨别出良马和劣马,而在二者一起拉车赶路时,则能够看出劣马即使拉断缰绳,昼夜不停,也追赶不上良马。
C.王安石用刘邦、项羽、唐太宗等人的例子,说明如果国君真正渴求人才,会激励人才的出现,提醒当时的统治者应该广泛地寻求人才。
D.苏洵认为古人常从盗贼、夷狄中选拔人才,循规蹈矩、言辞堂皇、服饰华美的人,往往舍弃不用,因此提倡应多从身份卑贱的人中选拔人才。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
(2)是以盗贼、夷狄,虽奴隶之所耻,而往往登之朝廷。
14.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选文中王安石和苏洵在任用人才方面的观点。(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病起
[宋]赵师秀①
身如瘦鹤已伶俜,一卧兼旬更有零。
朝客偶知亲送药,野僧相保密持经。
力微尚觉衣裳重,才退难徼笔砚灵。
惟有爱花心未已,遍分黄菊插空瓶。
【注】①赵师秀: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光宗绍熙元年(1190)进士,与徐照、徐玑、翁卷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开创“江湖诗派”。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久卧病榻的模样,像鹤一样消瘦单薄。
B.颔联对仗工整,朝客送药、野僧持经体现了人情的温暖,表达了诗人的感动。
C.颈联通过“力微"才退”等词形象地描写出诗人体力不支、才思减退的状态。
D.全诗紧扣诗题,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叙事抒情,写出了诗人病起后的感受。
16.从尾联你可以读出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的高尚节操。
(2)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描写周瑜在战场上指挥从容,建立赫赫战功,反衬了自己的年老无为。
(3)“月"这一物象,在文人笔下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古诗词中含有“月明”意象的语句有“________,________"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人体重量的70%,可以说是“生命之源”。人能够连续几天不吃饭,却A.__________,不过怎么喝水可要讲究方式方法。
①很多人相信多喝水就能多排毒,提升健康,②这种说法真的正确吗?③答案是肯定的。④我们喝的水进入身体后,⑤并不是直接流出体外并顺便冲掉脏东西,⑥而是要在人体中通过消化等多个系统的工作,⑦经过吸收等复杂的过程,⑧再经由大小便等排出体外。⑨所以喝水太多不仅达不到排毒,⑩反而会加重内脏的负担。
传统中医认为,过多的水排泄不掉就会生痰生湿,甚至化为“饮邪”,出现水肿或者体内积水。
那么,一天究竟该喝多少水呢?成年人每天需要1500~2500毫升水,但是具体喝多少要B.__________。天气热时出汗多,就适当多喝;天气冷时不出汗,喝水量就减少。在开着暖气、空调的房间里,环境干燥需要多补充点水分,潮湿水气重的地方就不宜喝太多。此外,人的高矮、胖瘦、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也都会影响饮水需求。比如,活动量大消耗多的人,就需要多喝一些。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街市在城东关,窄窄的,那么一条南低北高的坡儿上。说是街市,其实就是河堤,一个极不讲究的地方。延河在这里掉头向东去了,街市也便弯成个弓样;一边临着河,一边是货棚店舍,仄仄斜斜,买卖人搭起了,小得可怜,出进都要低头。小商小贩的什物摊子,地点不可固定,谁来得早,谁便坐了好处;常常天不明就有人占地了,或是用绳在堤栏杆上绷出一个半圆,或是搬来几个石头垒成一个模样。
街市开得很早,天亮的时候,赶市的就陆陆续续来了。才下过一场雨,山川河谷有了灵气,草木绿得深,有了黑青,生出一种呈蓝的气霭。东川里河畔,原是做机场用的,如今机场迁移了,还留下条道路来,人们喜欢的是那水泥道两边的小路,草萋萋的,一尺来高,夹出的路面平而干净无尘,蚂蚱常常从脚下溅起,逗人情性,走十里八里,腿脚不会打硬了。山峁上,路瘦而白,有人下来,蹑手蹑脚地走那河边的一片泥沼地,泥起了盖儿,恰好负起脚,稀而并不沾鞋底。一头小毛驴,快活地跑着。突然一个腾跃,身子扭得像一张弓。
20.文中加点的“常常”“陆陆续续"都是叠词,请说说它们和“常”“陆续"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3分)
21.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对比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下面的改句,请你简要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4分)
改句:街市在城东关那么一条窄窄的南低北高的坡儿上。
22.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讲究”,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3分)
(1)不过怎么喝水可要讲究方式方法。
(2)说是街市,其实就是河堤,一个极不讲究的地方。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以银碧,垂翡翠之纶。其持竿处位即是,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太平御览》
要大兴务实之风,抓好调查研究,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把工作抓实、基础打实、步子迈实,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习近平
以上材料有一定启示意义。《中国青年报》的“青年之路”栏目邀请身为高中学子的你,以“务虚与务实"为主题,为他们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单元测试卷(五)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班级:姓名:学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器物审美是建立在实用性基础之上的审美,审美离不开实用功利性。由于器物审美的对象主要是人类生活中实用的物品,这些物品的实用性远远超越了审美性,因此,器物审美有别于其他类型的审美活动。
首先,器物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所需要的适用性、可用性,这是器物自身拥有的功利价值,是其存在的根由。因此它在形制样式的设计上,是实用性决定器物的形式,而不是审美的目的决定器物的形制样式。
例如,秦汉以后货币的主要形制是外圆内方,这主要是由制造铜钱的工艺决定的。铜钱采用熔铜铸钱工艺,浇铸出来后其边缘往往有毛刺,需要去刺磨光。为了大批量加工,工匠们就在铜钱模型中间开一方孔,把一串钱穿在方形棍子上以便打磨加工。另一方面,铜钱外圆内方又契合了古人“天圆地方”的空间意识、“外圆内方"的为人处世之道,加之铜钱在几何形式上的对称之美、钱面上的文字艺术之美,为审美提供了可能。
其次,器物制造者在充分满足了器物的实用性之后,才去注重器物的审美品质。可以说,器物的审美特性是附着于、寄生于实用性上面的。
格罗塞说:“我们的定义曾经说过,艺术的努力是要由它的整个过程或者它的结果来引起审美感情……我们必须承认这个定义在严格意义上并不是十分切合实际的。原始民族的大半艺术作品都不是纯粹从审美动机出发,而是同时想使它在实际的目的上有用,而且后者往往还是主要动机,审美的要求只是满足次要欲望而已。”原始民族的所谓“艺术作品"是后人进行的命名,或者说是后人从艺术角度进行的追认。实际上它们是原始先民出于巫术(宗教)、生产、生活等目的制造的器物。直至现在,人们制造器物也是实用为先,兼顾审美。这是器物制造同艺术品创作之间在创作目的上的根本差别。
我们谈器物之美,主要是谈器物的实用形制或者说形式上显现出来的人类创造性的智慧,它表现为工艺技术之美以及器物装饰之纹样图式之美。当然,有的器物两者兼而有之,如甘肃武威雷台出土的“马踏飞燕”、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翠玉白菜"、四川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都在工艺技术和审美艺术上达到了高度的契合统一。
任何器物都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两重品格,两者既有分别,又相互交织。起初,附加装饰元素主要不是为了审美,而是出于宗教、礼仪、标识等要求,或者是制作者的心爱、喜欢。器物是制作者心理构思的实现、自身能力的证明,装饰过的器物在“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心理共鸣基础上,逐渐成为人们共同认可的“美的形式”。
随着社会历史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有的器物被废弃,或丧失实用功能,为器物从实用对象转化为纯粹的审美对象提供了可能,凝结在器物形式上的历史的、审美的功能逐渐凸现出来,如商周的青铜礼器、战国的竹简、汉唐的铜镜等。在现代,器物的社会价值明显分化为实用和非实用两种,但这两种价值又更加呈现出相互依存、彼此彰显的态势。一方面,那些以实用性为目的的器物往往通过尽力增强其审美品格,在满足实用目的的同时,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来实现它经济价值的最大化;另一方面,那些非实用性的、专供收藏或审美的器物,往往又复制器物原来的历史形制,来获得更大的经济价值。
(摘编自李社教、邱紫华《论器物审美的特性》)
材料二:
中国古代在器物制作的工艺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炫技并不是中国传统器物的美学追求。相反,中国传统文化极为反对炫巧争奇,如果器物一味追求制作工艺的精细烦琐,就被认为是“奇技淫巧”,为文人士大夫所不齿。虽然对一些极为精湛的工艺技术有“鬼斧神工”的感慨,但这种制作工艺所达到的效果并不是中国传统器物美学所追求的。总体而言,工艺和装饰的“适度”,才是传统器物设计中所崇尚的“文质彬彬”的美学思想。
“中庸"是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也是传统造物“工巧适度”美学思想的来源。儒家强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中立而不倚”,推崇一种不偏不倚的哲学,欣赏“中庸"与“和”的美。孔子在《论语·雍也》篇中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些观点同样适用于对器物的美学评价。对于器物来说,“质"和“文”分别指构成器物的材质和装饰。如果在器物的制作上过于强调材质,缺乏装饰,就会显得粗野;如果太过装饰,就会掩盖材质本身的美,因而显得呆板。只有克服了“文胜质"或“质胜文”的倾向,不偏不倚、中和适度,才会达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效果。也就是说,只有文与质达到和谐统一,材料和装饰相得益彰的时候,器物才会体现出一种非常协调的美来。“文质彬彬”作为一种审美的尺度,表达的是适度、适当的观点。在处理材料的工艺上,就美化和装饰而言,要把握好适当和适度的尺度,以两者的和谐统一为美。
(摘编自梁梅《致用为本,简雅素朴——
中国传统器物设计美学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器物审美的独特性是由其审美对象的特性决定的,离开器物的实用性和功利价值去谈器物审美,往往不得其要。
B.先民基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在所造器物上附加装饰元素,主要不是为了审美,器物的审美价值是后期才具有的。
C.中国传统器物的设计与制造追求“工巧适度"的“中庸之美”,表明中国哲学文化对器物审美有着深远的影响。
D.四川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双重特征,也表现出工艺技术和纹样图饰之美。
【答案】B【解析】器物的审美价值不是“后期才具有的”,是原本就具有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格罗塞认为艺术品创作的主要目的是引起审美感情,从这一点来看,先民制造的各种器物,大都不是艺术品。
B.随着社会历史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有些器物转化为纯粹的审美对象,这说明审美需求在器物审美中更为重要。
C.明代圈椅之美,关键不在于榫卯结构的工艺,而在于其功能的舒适实用、材质的本色自然和造型的圆婉典雅。
D.古人提出“白玉不雕,宝珠不饰”,强调的是自然之美,符合“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的器物审美主张。
【答案】A【解析】B.“有些器物转化为纯粹的审美对象"也不能说明“审美需求在器物审美中更为重要”。C.“榫卯结构的工艺"是技术工艺之美,也属于器物审美的范畴,不能忽视。D.“白玉不雕,宝珠不饰”违背了“质胜文则野"的器物审美主张。
3.下列材料,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古代先民制造的神器,下部大都有一个尖锐的圆锥,因为他们大多以狩猎或游牧为生,流动性强,圆锥形方便随时随地插入土壤中祭拜。
B.国家博物馆中的商后母戊鼎,形制巨大,两耳四足,雄伟庄严,充分体现了对称感和平衡感,从美学角度看,这是器物形象的重要表征。
C.明代沈春泽在为文震亨的《长物志》一书作序时,指出器物应该“几塌有度,器具有式,位置有定,贵其精而便、简而裁、巧而自然也”。
D.中国建筑能与自然背景取得最完美的协调,而且用高耸天际的层楼飞檐及环拱柱廊、栏杆台阶的虚实节奏,昭示出这一片山水里潜流的旋律。
【答案】C【解析】材料二的观点是“只有文与质达到和谐统一,材料和装饰相得益彰的时候,器物才会体现出一种非常协调的美来"。A.强调器物的实用性。B.强调器物的审美性。D.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皆与材料二的观点不一致。
4.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以下现象的理解。(4分)
故宫针对游客的不同消费需求,推出两大类文创产品,一类是馆藏书画瓷器的复制品,另一类是朝珠耳机、宫门箱包等生活用品。
【答案】①耳机、箱包等以实用性为目的的器物与故宫文物结合,在满足实用目的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能实现经济价值最大化。②故宫馆藏的书画瓷器属非实用性器物,通过复制其历史形制,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价值。(意思对即可)
5.有人认为,关于器物之美的看法,材料一和材料二完全不同。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6分)
【答案】示例一:同意。①两者角度不同,材料一从器物审美的角度来看器物的实用性与审美性,材料二从器物设计美学的角度来看器物工艺与装饰的适度。②两者侧重点不同,材料一强调审美性是基于实用性的,材料二强调制造器物时要注重材质与纹饰的平衡。
示例二:不同意。①两则材料都强调器物本身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契合与平衡。②两则材料都指出器物之美有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渊源。③两则材料都承认器物制造的工艺技术有着重要的审美价值。(意思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砸缸的人
申平
哐啷!一声响亮,那口大缸便被砸破了。缸里流出来的,不仅是水,还有千古流传的故事。砸缸少年一举成名。
五十年以后,那位少年已进入老年。在当年被称为西京的洛阳城里,在一处简陋的宅院前,他,又站在了一口缸前。这是一口被金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缸,是他的老管家背着他,同意人家安放在这里的。安放者什么也没说,只留下一张“门状(名片)”就走了。“门状"上的字也很简单:翰林学士王拱辰。
王拱辰,他当然知道。这人在仁宗皇帝时代和自己先后中进士,并因在殿试时勇敢说出考试题目他以前曾经做过,被赐“诚信状元”称号。后来曾出使契丹,以学识阻止战争。在神宗皇帝时代,他也和自己一样,因反对变法,受到王安石的排挤。
上午,王拱辰登门拜访,老管家也曾通报,那时候,他在地下室里文思泉涌。听到王拱辰的名字,他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拒见了。一是他的确没工夫,二是他早就知道,现在的王拱辰已经不是过去的王拱辰了。听说他在洛阳最繁华的地段,修建了一座豪宅。光中堂就有三层楼高,巍峨壮丽。不怪人说“王家钻天,司马入地"。
现在,司马光绕着那口大缸,驴拉磨一样转了几圈,又伸手去撕被金纸包得紧紧的缸口。但是那金纸很厚,还在缸沿儿上箍了一道铜丝,把金纸绷得如鼓面一样紧,人手根本抓不住。推一推,重如泰山,敲一敲,闷闷的没有声响。这缸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
“你去,给我找一块石头来!或者一把锤子。”他转头对老管家下达了命令。
但是老管家却没有动,他嗫嚅了半天,终于鼓足勇气说:“君实秀才,人家好心好意给你送来一口风水缸,你要砸……不好吧?"
“不好,有什么不好?”他鼓起眼睛问老管家。
“这个是聚财的。"老管家说,“你看咱家,也太穷了吧。夫人有病,都没钱抓药了。”
“人穷不能志短,乱收东西,非君子之德也!再说,我也得知道这缸里装的是啥呀!"
“人家说了,十日后方可打开,否则就不灵验了。”
往后几天,司马光的生活完全被门外那口大缸打乱了。以前他总是一更睡,五更起,直接到他那间地下室里去编修《资治通鉴》,可以说是心无旁骛。但是现在,那口缸却不断在他眼前晃来晃去。送缸人的用意,缸的内容,都开始让他分心。
而且,自从这口缸安放到他家门口以后,前来拜访他的人不知为什么络绎不绝。后来他接到京城一位朋友的密札,才知道自从哲宗皇帝继位之后,便由最信任他的高太后辅佐朝政,人们疯传,他即将奉旨进京去当宰相了。
怪不得……
五天以后,夫人不幸去世,也不知道一下子从哪里冒出来那么多人前来吊唁,而且人人都不空手。悲伤之中的司马光让老管家把所有的礼品礼金都登记造册,一点不动,然后他悄悄把自己家里仅有的五亩地典当了,开始为夫人准备后事。
出殡那天,路两边人山人海,有人竟然喊出了“司马相公"的口号。
司马光分明感觉到,正有一口无形的大缸铺天盖地向他的头上扣过来。这口缸比王拱辰放在他家门口那口缸还要神秘,还要危险。这两口缸最后叠加在一起,悬在他的头上,直搞得满腹经纶的他六神无主,坐卧不安。他知道,他必须马上砸缸了。
但是全家上下没有一个人支持配合他。他想在院子里找个铁器,或者找一块石头,根本就找不到。老管家,还有他的养子司马康,早已带人坚壁清野了。
砸个缸,居然这么难,要不算了……不行!这缸非砸不可,不然,我这一世英名,就要毁于一旦了。
凌晨,天刚微亮,官道上就有一个老者走走停停,寻寻觅觅。最后,他怀抱一块石头,一步步走回自家门前,他气喘喘地把石头举起,对着那口大缸用力砸去。
砰!第一下,竟然没有砸破。石头反弹,险些砸到他。啊,这缸难道是铁缸?管他!再砸!哐啷,缸破了……
天亮了,许多人聚在司马宅前看热闹。但见那口大缸里流出来的,果然是黄白细软之物。破缸上还摆着一份礼单,写着一行大字:司马只要清白,钱财自来认领。
(选自《经典美文》2022年第2期,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精练而含蓄地叙述流传千古的司马光幼年砸缸救人的故事,引出下文司马光老年再一次砸(另一种)缸的故事。
B.送缸者是翰林学士王拱辰,作者借此人暗示了世道变迁,人心不古,他从一个诚信正直之士变成了一个阿谀之徒。
C.管家是一个次要人物,却有着重要的作用,代表着官场中利欲熏心的势利人物,从他千方百计阻挠砸缸即可看出。
D.小说结尾“司马只要清白,钱财自来认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既完成了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又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答案】C【解析】“代表着官场中利欲熏心的势利人物"错,管家只是一个普通人物,并不是官场人物,管家利欲熏心也有拔高之嫌。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心理描写比较突出,如“人穷不能志短,乱收东西,非君子之德也!”“不行!这缸非砸不可……"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B.小说的语言精练而略带含蓄,如写王拱辰修建豪宅以示其腐化堕落,以高太后辅佐朝政暗含司马光将被重用,几笔带过,举重若轻。
C.小说处理细节精于雕琢,意味深远,例如“有人竟然喊出了‘司马相公’”,“相公"既可指读书人,又可泛指官吏、特指宰相,一语双关,耐人细品。
D.那一口大缸“重如泰山”“石头反弹"富有象征意味,暗寓趋炎附势者顽固难推,而司马光坚决砸缸则显示出他与趋炎附势者斗争到底的决心。
【答案】A【解析】“人穷不能志短,乱收东西,非君子之德也”是语言描写。
8.小说塑造司马光的人物形象,用了衬托手法,请结合文本举例分析。(4分)
【答案】①以司马光简陋的宅院,书房位于地下室等贫寒的环境,衬托他甘于清贫的形象。②以管家一再阻挠来衬托司马光坚持砸缸的自省与自律。③以世人的趋炎附势,来衬托司马光的不慕名利,清廉无私。④以王拱辰前清后腐,衬托司马光不忘初心,清廉自守。
9.小说写司马光老年时的再一次砸缸,使用了延宕手法——砸缸的结果迟迟不得出现。请分析小说中这一延宕手法的运用有什么好处。(6分)
【答案】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缸里装的是什么,不得而知,主人公迟迟没有砸缸,吊足了读者的胃口。②丰富小说内容,使情节更加曲折动人。用延宕的手法插入众人拜访、夫人去世等内容,使情节丰富变化,起伏有致。③突出人物形象。在叙述砸缸这一主体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司马光典当五亩地安葬亡妻等情节,更突出了司马光清廉自律、个性鲜明的形象。④有利于表现主题。在砸缸的结果到来之前,插入司马光家里的贫穷、拜访和吊唁的客人越来越多等内容,反映出当时的趋炎附势的官场现实和人生世相,有力地烘托了思想主题。(答出3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士之不欲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
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画策而利害得,治国而国安利,此其所以异于人也。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稷、契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马之在厩也,驽骥杂处,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重车,不屡策,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则虽倾轮绝勒,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与驽骀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为天下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铢量其能而审处之。如是则士之愚蒙鄙陋者,皆能奋其所知以效小事,况其贤能智力卓荦者乎?呜呼!后之在位者,盖未尝求其说而试之以实也,而坐曰天下果无材,亦未之思而已矣。
噫!今天下盖尝患无材。吾闻之,六国合纵而辩说之材出,刘、项并世而筹画战斗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谟谋谏诤之佐来。此数辈者,方此数君未出之时,盖未尝有也;人君苟欲之,斯至矣。天下之广,人物之众,而曰果无材者,吾不信也。
(节选自王安石《材论》)
材料二:
古之取士,取于盗贼,取于夷狄。古之人非以盗贼、夷狄之事可为也,以贤之所在而已矣。夫贤之所在贵,而贵取焉;贱,而贱取焉。是以盗贼、夷狄,虽奴隶之所耻,而往往登之朝廷;而绳趋尺步、华言华服者,往往摈弃不用。何则?天下之能绳趋而尺步、华言而华服者众也。朝廷之政、郡国之事,非特如此而可治也。彼虽不能绳趋而尺步、华言而华服,然而其才果可用于此,则居此位可也。布衣寒士而贤,则用之;公卿之子弟而贤,则用之;巫医方技而贤,则用之;胥吏贱吏而贤,则用之。
(节选自苏洵《广士》)
10.材料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写出需断句相应位置的字母。(3分)
夫材A之用B国C之栋梁也D得之E则安F以荣G失之则亡以辱。
【答案】BDG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患,意为担忧,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的“患”字含义相同。
B.苟,意为如果,与《赤壁赋》中“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中的“苟”字含义相同。
C.铢,本是古代重量单位,重量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铢量,这里形容极精细地衡量、推究。
D.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主要以祝祷、占卜为业,也为人治病。与《师说》中的“巫医"含义相同。
【答案】A【解析】“含义相同”错。“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中的“患”意为“祸患"。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安石认为人才和一般人的区别在于,人才遇到事情时能够把事情治理好,出谋划策时能够分清利害关系,治理国家能使国家安定。
B.王安石认为在马棚里很难辨别出良马和劣马,而在二者一起拉车赶路时,则能够看出劣马即使拉断缰绳,昼夜不停,也追赶不上良马。
C.王安石用刘邦、项羽、唐太宗等人的例子,说明如果国君真正渴求人才,会激励人才的出现,提醒当时的统治者应该广泛地寻求人才。
D.苏洵认为古人常从盗贼、夷狄中选拔人才,循规蹈矩、言辞堂皇、服饰华美的人,往往舍弃不用,因此提倡应多从身份卑贱的人中选拔人才。
【答案】D【解析】“多从身份卑贱的人中选拔人才”错误,由原文“古之人非以盗贼、夷狄之事可为也,以贤之所在而已矣。夫贤之所在贵,而贵取焉;贱,而贱取焉"可知,苏洵认为任用人才以贤能为标准,没有提倡多从身份卑贱的人中选拔人才。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
(2)是以盗贼、夷狄,虽奴隶之所耻,而往往登之朝廷。
【答案】(1)有才能的人,他的外表凭什么和一般人区别开呢?
(2)因此盗贼小偷、外族人,即使是奴隶也认为他们可耻,可是(他们)往往能够进入朝廷。
14.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选文中王安石和苏洵在任用人才方面的观点。(3分)
【答案】①王安石认为应该仔细考察人才并审慎任用人才,让其承担符合他能力的职务。②苏洵认为应该不看身份,而看能力(贤能)。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国家所担忧的,不是担忧人才不多,(而是)担忧在上层的人不希望人才太多;不是担忧人才们不想有所作为,而是担忧在上层的人不让他们去干事。人才的作用就好像是国家的栋梁,得到人才,国家就会安定而繁荣;失去人才,国家就会灭亡而遭受耻辱。
有才能的人,他的外表凭什么和一般人区别开呢?只有当他办事时,事情就能处理得好,出谋划策就能趋利避害,治理国家就能使国家安定富强,这才是他不同于凡人的地方。在上层的人如果不能仔细地考察他,慎重地使用他,那么,即使有皋、夔、稷、契那样的才智,尚且不能使自己有别于一般人,何况那些才智比他低下的人呢?马在马棚里,劣马和好马混杂在一起,寻找两者不同的地方确实很少。等到好马拉重车,不必多次鞭打,只要一拉缰绳,千里的路程就跑到了。在这个时候,让劣马和好马并驾齐驱,那么即使车轮歪斜了,缰绳拉断了,昼夜不停地追赶,劣马还是远远地落在后面追赶不上,在这之后骏马与劣马就能区别开了。古代的君王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并)不认为天下没有人才,而是用尽一切方法去寻找人才、考察人才。考察人才的方法,就在于给他才能相当的工作罢了,特别仔细地衡量人才的本领而慎重地任用。像这样,即使愚昧浅陋的人也都能发挥他们的智能去干好小事,何况那些品德高尚、智慧超群的英杰呢?唉!后世的君王,未曾考虑这个道理并且在实际中加以运用,却空说天下真的没有人才,也是没有很好地考虑原因何在罢了。
唉!现在国家还常常担心没有人才。我听说战国时期六国合纵,辩论游说的人才就出现了;刘邦、项羽并起相争,出谋划策、能征善战的人才就涌现了;唐太宗想天下大治,而出谋献策、直言规劝的辅佐大臣就来到朝廷。这些人才,当那几位君王还没有出来时,他们也不曾被发现;而当君王盼望人才时,这些人才就来到了。天下那么广大,人物那么众多,却说的确没有人才可用,我是不相信的。
材料二:
古代选择人才,从盗贼小偷当中选择,从外族人当中获得。古代的人并不认为盗贼小偷、外族人那样的事是可以做的,只是因为小偷强盗、外族人里面也有人才罢了。贤士在高贵的人中间,那么就从高贵的人中间选拔;若卑贱的人中有贤士,那么贤士就在卑贱的人中间选择。因此盗贼小偷、外族人,即使是奴隶也认为他们可耻,可是(他们)往往能够进入朝廷;相反,那些举手迈步、循规蹈矩、言辞堂皇、服饰华美的人,常常被弃而不用。这是什么缘故呢?天下那些举手迈步、循规蹈矩、言辞堂皇、服饰华美的人太多了。朝廷的政务、州郡的事务,并非这样就能处理好的。那些人虽不能循规蹈矩,说堂皇的言辞,穿华美的服饰,但如果他们的才能在这里果真能得到发挥,那么在这个职位上就是合适的。普通百姓、贫寒士者如果贤能,就任用他们;公卿大臣的子弟如果贤能,就任用他们;巫师、医生、打卦的、相面的如果贤能,就任用他们;职位卑微的官吏如果贤能,就任用他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病起
[宋]赵师秀①
身如瘦鹤已伶俜,一卧兼旬更有零。
朝客偶知亲送药,野僧相保密持经。
力微尚觉衣裳重,才退难徼笔砚灵。
惟有爱花心未已,遍分黄菊插空瓶。
【注】①赵师秀: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光宗绍熙元年(1190)进士,与徐照、徐玑、翁卷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开创“江湖诗派”。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久卧病榻的模样,像鹤一样消瘦单薄。
B.颔联对仗工整,朝客送药、野僧持经体现了人情的温暖,表达了诗人的感动。
C.颈联通过“力微"才退”等词形象地描写出诗人体力不支、才思减退的状态。
D.全诗紧扣诗题,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叙事抒情,写出了诗人病起后的感受。
【答案】D【解析】诗中没有虚写。
16.从尾联你可以读出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诗人仔细挑选黄菊插空瓶,装点修饰,体现了诗人热爱生活,富有高雅生活情趣的形象。②诗人以菊花意象表达出自己自然淡泊的高逸情怀和坚强高洁的人生志向。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的高尚节操。
(2)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描写周瑜在战场上指挥从容,建立赫赫战功,反衬了自己的年老无为。
(3)“月"这一物象,在文人笔下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古诗词中含有“月明”意象的语句有“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示例一: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示例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人体重量的70%,可以说是“生命之源”。人能够连续几天不吃饭,却A.__________,不过怎么喝水可要讲究方式方法。
①很多人相信多喝水就能多排毒,提升健康,②这种说法真的正确吗?③答案是肯定的。④我们喝的水进入身体后,⑤并不是直接流出体外并顺便冲掉脏东西,⑥而是要在人体中通过消化等多个系统的工作,⑦经过吸收等复杂的过程,⑧再经由大小便等排出体外。⑨所以喝水太多不仅达不到排毒,⑩反而会加重内脏的负担。
传统中医认为,过多的水排泄不掉就会生痰生湿,甚至化为“饮邪”,出现水肿或者体内积水。
那么,一天究竟该喝多少水呢?成年人每天需要1500~2500毫升水,但是具体喝多少要B.__________。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省博物馆聘用合同签订要点
- 假山港口景观施工合同
- 哈尔滨市图书馆消防知识普及
- 商业步行街外墙体租赁合同
- 旅游度假村招投标委托书格式
- 广告创意工会财务监管策略
- 奶茶店合作协议书
- 影视设备维修材料押运安全指南
- 通信设备采购招投标资料模板
- 教育行业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
- 小学英语-Mum bug's bag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天然气输送管道首站门站简介演示文稿
- 复盘养猪分析:探寻背后的成功秘诀
- 艺术设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qdslrdashboard应用软件使用说明
- 海康2023综合安防工程师认证试题答案HCA
- 跌倒坠床PDCA循环管理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
- 档案工作管理情况自查表
- 竖向设计图课件
- WinCCflexible的传送操作HMI设备设置入门
- 三宝屯污水处理厂三期改扩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