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肥城海亮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海亮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海亮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海亮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海亮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海亮外国语学校期中质量检测高二语文2024.11(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李陀、吴亮、张柠、李云雷、於可训等评论家好像都商量好了一样,近来纷纷发表了他们的小说新作。“作为一个当代人,我们每个人生活在严密的社会分工体系中,对个人专业领域之外的事物了解太少,这极大地限制了我们对社会运转体系的了解以及建立于其上的想象力的飞扬,也很难产生真正的大师。”在评论家李云雷看来,评论家跨界写作小说,尽管仍局限于文学内部,尽管大家不敢奢望成为鲁迅、托尔斯泰那样百科全书式的作家,但这是一个可贵的尝试。事实上,这群人写小说有改变现有文学生态的雄心,他们认为大部分作家都盯着日常琐事,写家长里短,于是想另外做出一个“样本”。力图恢复现实主义传统,并非张柠一个人的选择,评论家李陀写《无名指》要处处和现代主义的写作习惯反着来。因为他想“回到十九世纪”,像托尔斯泰那样把现实生活写得活灵活现,让日常生活充满可见、可闻、可以抚摸的质感,且恢复小说“写人物”的传统。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评论家房伟和出版社签订了一个长篇历史小说合同。房伟写历史小说,同样有自己的明确诉求,他说正因为很多作家放弃了写历史题材的雄心,所以大部分阵地都已让位于网络作家,他想改变这个现状。此外,这些年,作家圈受新历史书写影响很深,很多作品大都靠想象力,有的甚至是胡编乱造,远离了历史本身。房伟说:“我看中国历史小说越看越不满意,而我自己因为研究工作,有机会接触大量史料,所以我动手一试。”(摘编自路艳霞《众多批评家写起了小说,是传统的回归,还是图一时热闹?》)材料二:人们把批评家写小说称为“跨界”奇观,这其实包含着某种担忧——擅长“纸上谈兵”的批评家能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其实,这种“跨界”的接受差异中隐含着一种“实践”高于“理论”的逻辑认知。从读者的角度来说,对批评家写小说的关注,除了包含着对批评家能不能写小说、能不能写出好小说的质疑,也隐含着读者对当代文学的不满足。他们实际上是期待批评家能够写出好小说的。随着新媒体和各种艺术形式等的发展,读者的审美水平和审美期待越来越高,小说是越来越难写了。评论家李云雷说:“评论家写小说,可以让评论界与创作界更好地相互理解,更好地形成良性循环,甚至有可能催生出一种独特的文体——‘批评家小说’。”他在无意中回应了读者对批评家写小说的这种期待。从文学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文学包括生产、传播和消费三个环节。批评家写小说在文学生产上具有显著优势。批评家有开阔的文学史视野和高深的理论修养,这些为他们文学创作的高度自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作家路遥在准备写《平凡的世界》时,曾列了古今中外近百部长篇小说的阅读计划,后来完成了十之八九。其实他就是想获得或强化这种文学史视野。对批评家来说,这种视野在写作之前基本上已经获得了。当然,有些人担心批评家写小说可能会存在“掉书袋”和炫技现象。虽然钱锺书的《围城》也被一些人认为存在一定程度的“掉书袋”现象,但是这并未影响普通读者的阅读与喜爱。张柠的《三城记》也涉及了很多文学理论,但都像盐入水中一样,化入了文学形象当中,不仅没有给普通读者造成阅读障碍,反而增加了小说的韵味。可见,批评家深厚的理论素养有利于批评家在写小说的时候自觉选择合适的写作方法。从文学传播的角度来看,也要坦率地承认批评家写小说在传播环节的优势。因为批评家自身对文学的鉴赏能力是得到认可的,而且他们在文学界有一定的资源,所以有利于作品的传播。不过,批评家写小说在消费环节不会有任何先天优势。出版家韩敬群说得好:“批评家写小说没有豁免权,读者不会对他们高看一眼或者低看一眼,无论怎样,还是要回到作品本身。”从根本上来说,批评家的合法性来源于他是普通读者的代表,一旦他脱离了这种合法性,他的批评也将失去有效性。批评家的身份主要是在一个相对专业的文学圈子里为人所知,相关的文学从业者对批评家身份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庞大的普通读者群体很少知道他们,且没有必要知道。批评家写出来的作品最终还是要脱离批评家的身份,以普通作品的朴素形式进入普通读者的视野中接受检验。批评家的小说能否经得住时间的检验,不是由哪一个人说了算的。批评界应该以平常心给这些作品以平常待遇,既无须违心溢美,也不能视而不见。我们要相信,那些优秀作品必将会在时间的放大器中发酵出无尽的生命力,嵌入文学史的星空。(摘编自朱永富《批评家写小说,还是要让作品说话》)材料三:批评家写小说经常写成丑闻,可还是忍不住。在这个问题上,我要保持一个“战略模糊”状态,不把话说死。应该说,纯粹的小说对每个批评家都构成一个诱惑。不要说批评家了,不都那样吗?很多相声观众,听着听着就觉得自己也能上去说,其实不是那么回事。但问题是,都忍不住啊。批评家写小说是一件很冒险的事。当然,永远有例外,也没一个规律说批评家一定写不好小说。(摘编自《李敬泽:“看来看去”,又与谁秘密交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评论家跨界写小说,是因为不满于现有文学生态,力图恢复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写真正的历史小说。B.李云雷认为,评论家写小说有很多困难,除了对非专业领域知之较少外,还受文学本身的局限,但仍值得尝试。C.“实践”高于“理论”的逻辑认知使得人们对擅长“纸上谈兵”的批评家跨界写小说存在着某种担忧。D.随着新媒体和艺术形式等的发展,读者的审美水平和审美期待越来越高,这是小说难写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房伟有机会接触大量史料,照应了材料二中批评家写小说在生产环节有优势的论点。B.批评家拥有开阔的文学史视野和高深的理论修养,他们在文学创作中可能具有高度的自觉性。C.批评家写小说在消费环节没有先天优势,因为此时他已不再是普通读者的代表,而是一位作家。D.在文学生产、文学传播和文学消费这三个环节中,批评家写小说的优势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代文学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使得读者在对批评家创作小说质疑的同时也充满期待。B.有些批评家写小说爱炫技,但如果对文学理论处理得好,并不影响普通读者对其作品的喜爱。C.文学评论一般是专业人士看的,没有必要像普通作品一样接受普通读者的检验。D.李敬泽认为批评家写小说就像观众上台说相声一样,是件很冒险的事,不认可这种行为。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你是否看好批评家写小说?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濠梁之上李海瑞秋风送爽,大地一派灿烂,绿的绿,红的红,黄的黄。庄子一身麻布衣裳,补了几个新补丁,葛布头巾缚着的稀疏头发,被风吹得有些散乱,然而越发显得飘逸不拘了。他的好朋友惠子穿丝戴冠,气宇轩昂,好有派头。相约已久的出行一路顺风。一路游乐,就来到了濠水一带。向来健谈的惠子又说了:“庄兄,万物从形式上去看,推求它们的相同与差别很不究竟,这是小同异;若是从内容上去看,能推求到它们的相同与差别,那才是大同异呢。”一直不喜多言的庄子也打开了话匣子:“惠兄,前几日我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化成一只蝴蝶,飞越了高山,飞过了草地,飞入那春光烂漫的油菜花丛里。翩翩起舞弄花影,郁郁袭人沁我心。可惜,美梦总不长留!醒来后,我迷糊了,不知是蝴蝶托梦给我,还是我托梦给蝴蝶?这是你所说的大同异呢,还是小同异呢?我庄周与蝴蝶本是有差异的,可我们又能相互转化,二化而为一,这岂不是你说的大同异?”“知我者,真庄兄也!”惠子忽地两手一拍庄子双肩,喜道:“正是此意!小同异是不可转化的,各有各的特别处,如人是人,花是花,虫是虫,人又可分男人和女人,花又可分多个品种,虫也如此。大同异是可以转化的,就像人、花、虫都是生命,而生命却是共同的。所以你既是蝴蝶,蝴蝶又是你。嘻嘻!”“世人看问题的角度总是不能突破自身,太僵化,束人又缚己,哪里能够逍遥?”庄子有些愤愤了。二人边说边走,清澈的濠水缓缓向他们身后流去,伴着西斜的秋日。惠子迈着新学来的邯郸步,缓急有度,轻重得宜,腰间还吊着几串玉佩。随着自己稳健的步伐,玉佩碰击出阵阵叮当声,既清脆悦耳,还婉转动听,荡人心神。看来,惠子近几年越来越秋风得意、风度翩翩了!庄子麻布衣鞋,新补丁盖压旧补丁,在惠子跟前更显寒酸。可庄子依旧神态自若,一直如姑射山上的那个神人一样,虽槁项黄馘,却始终能游目八荒,睥睨万物。呼吸着浓浓秋日气息,两人并肩来到濠水一处桥梁上。木桥已有些年头,发黑的颜色表明木桥是经历过风吹日晒雨淋的,可依然倔强地横跨在濠水之上,静静地注视着濠水缓缓向北流去。惠子踱着邯郸步抢先上了桥,感慨道:“庄兄,请看,这桥流水未流啊!”“惠兄,此言差矣!孔夫子不是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吗?你如何说这水未流呢?”“庄兄,你还不知道孔夫子执着于现世有为,不能从往、今与来三世看问题吗?你说是水流之久,还是桥驻之久呢?”“呵呵,又是惠兄古与今同的道理了。其实从万事万物之合理来看,天地就是‘一指’,万物就是‘一马’。何必分是桥流还是水流呢?”一缕秋风吹过,两人一阵沉默,河水依旧缓缓北流。这时,水中游来一群灰白色的鲦鱼。鲦鱼游姿清晰可见,似乎在凭虚御空,一会儿静静呆住不动,一会儿忽然向远处游去,既轻快又敏捷。庄子赞叹道:“鲦鱼游得这样自由自在,多么快乐!”“庄兄,何以见得?你不是鱼,你怎么断定鱼是快乐的?鲦鱼有可能是在觅食,也有可能是在躲避凶险。人不也经常这样吗?表面看起来很是潇洒,很不可一世,可内心惶恐得很哩!”“惠兄,此言差矣!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兄,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了。可是,你也不是鱼哦,你凭什么就说鱼是快乐的?这不是很明白的事么?”惠子有些红脸了。迎着斜日余晖,庄子捻了捻稀疏的胡须说:“惠兄,刚才你说啥,你记不得么?你说,我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就冲这点,可见你是知道我知道鱼是快乐的。你既然能知道我,那我也能知道鱼呵。我就是在这濠水桥上知道鱼是快乐的,呵呵!”“惠兄,你还执着在小同异的境界而未能上升到大同异的境界,从而不能通达鱼之乐啊!天地为一,鱼我为一。我快乐,所以鱼快乐呵!”向来健谈的惠子此时竟语塞了,半晌不说话。庄子冲惠子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他希望这鱼今晚也能游入自己的梦中,就像几日前蝴蝶飞入自己梦中一样。斜日更向西,眼看就要落山了。二人此刻都有些肚饿,谁也没有再言语,这无声仿佛把时间凝住。这时,从水面传来洪亮的声音:“不对,不对,你们咋能一看到鱼,就断定它们是快乐还是不快乐呢?你们读书的圣人不是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吗?看来关键就在于你知不知道,你知道可我不知道,我知道可你不知道,咋能让别人都知道呢?哈哈!来吧,两位,今天老夫请二位夫子吃烤鲦鱼,喝濠酒。吃过鱼,喝过酒,可能啥都知道了!哈哈哈。”两人这才发现桥后泊着一只乌篷小船,船头屹立一位发须皆白的渔夫,正朗声高笑地撑着篙……夜里,庄子果真做了一个梦,不知是自己化作了一尾鲦鱼,还是一尾鲦鱼化作了自己,正优哉游哉于清澈的濠水中。突然,在水曲的一片芦苇丛里,自己却一个劲儿地逃,既要躲避渔夫的大网,又要躲避鸥鹭的利喙,紧张得整夜不能安稳,补丁修饰过的睡衣也被汗水浸了个湿透。(有删改)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描绘“一派灿烂”的秋景,以斑斓色彩显示秋天的盎然生机,为庄子与惠子及渔夫的出场做了铺垫。B.庄子的“麻布衣鞋,新补丁盖压旧补丁”与惠子的“穿丝戴冠,气宇轩昂”形成对比,暗示了庄子内在气质不凡。C.在庄子看来,世人看问题往往拘泥于外在形式,不能突破自身,太僵化,这样是无法真正体会到自由与逍遥的。D.渔夫请庄子和惠子“吃烤鲦鱼,喝濠酒”,既解决了两个读书人的“肚饿”问题,又解决了他们的思想问题。3.下列关于庄子与惠子就“梦蝶”展开的论说,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在梦中变成了一只蝴蝶,反映出其内心世界对自由的追求。B.庄子为不能在梦中长留而倍感可惜,因为他无法体会蝴蝶的快乐。C.从内容上看,庄子与蝴蝶都是生命,而生命又是共同的。D.惠子为庄子推求到了“梦蝶”的“小同异”和“大同异”而高兴。4.“濠梁之辩”过程中,惠子的情绪随辩论内容推进而起起伏伏。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5.“濠梁之上”这一故事是《庄子·秋水》中的一篇语录体议论文,记叙了庄子与惠子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辩论。作者在二人辩论后加上了“庄子梦鱼”的故事,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二、文言文阅读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王讷如使君传黄宗羲君讳枚,字卜子,号讷如,系出铜川。君早慧特出,攻苦力学,补博士弟子员,以拔贡选入太学。是时文气卑弱,公理胜而笔豪,然于先正体格,尺寸守之,不敢过。祭酒王敬哉嗟赏不置,以为六馆中之领袖。随举北闱,历两科报罢,乃稍变其音节,遂登顺治戊戌进士第。又四年,授赣县知县。其地空带闽、粤,龙节虎旗,驰驿奔轺,以去以来,毂交蹄劘①,其供艺②视他县无等,而又为文武大官治所,绛标寸纸,一日数至,急征碎务,皆取办于君。君取定俄顷,神无滞用。邑有四患往来供亿分派于里甲里甲之羡赋为胥吏所干没一患也以富民充马户走死者即令其偿。故佥报之时,多以贿免,二患也;狱卒本为顾役,独邑为差役,其贿免亦同于马户,三患也;盐引壅滞,或计口销之,以宽参罚,四患也。君除害若嗜欲,一切不干涉于民,调停岁用,不足则以私财佐之,但使其民以力田为事,垦荒五亩,免役一年,积累而加之,数年之后,垦至二千一百余顷。督抚皆以为能,考上上。寻丁内艰,服除,补阶州文县。人孤地绝,正赋五千而缩,无名之税倍之。君尽蠲往例,其马政盐法行之于赣者,复行之于文。文之俗,贫富相仇,贫者恒轻生以破富贵之家为快。君于人命之诬者,立为除豁。小民知徒死之无益,此风遂革。两县烦简不同,人情亦异,君处之各得其宜。世恒訾时文之士,如尘饭涂羹,不适于用。何意盆盎中见此古罍洗,君之谓与?苟得如君辈十数,落落然参错天下为邦伯,生民庶可少安矣。未几,滇蜀皆陷于贼,君为民强载以出,求死不得。杜子美之麻鞋,丁宝臣之徒手,何所遇之穷也。虽然,羁旅万里,囊无寸帛,践荆棘于群虎之中,劣至枌榆,则感恩之父老拥护为多,此亦循良之报也。归来浪平痛定,弟劝兄酬,赈恤其期功,如恐不及。(摘编自《黄梨洲文集》,有删改)【注】①毂交蹄劘:意思是车轮交错,马蹄相接。形容车马来往频繁。②供艺:指供给、供应。后文“供亿”意思与之相同。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邑有四患往来/供亿分派于里甲/里甲之羡赋/为胥吏所干没/一患也/以富民充马户/走死者即令其偿/B.邑有四患/往来供亿/分派于里甲/里甲之羡/赋为胥吏所干没/一患也/以富民充马户/走死者即令其偿/C.邑有四患往来/供亿分派于里甲/里甲之羡/赋为胥吏所干没/一患也/以富民充马户/走死者即令其偿/D.邑有四患/往来供亿/分派于里甲/里甲之羡赋/为胥吏所干没/一患也/以富民充马户/走死者即令其偿/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拔贡:科举制度中选拔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由各省学政选拔文行兼优的生员,贡入京师,称为拔贡生,简称拔贡。B.祭酒:最早是古代的礼仪,汉魏以后成为官职名。西晋以来设国子监祭酒,是国子监的最高级主管,当时国子监为最高教育机构。C.盐引:盐引是宋代以后历代政府发给盐商的食盐运销许可凭证。源于盐钞法。盐引分为长引和短引。长引销外路,短引销本路。D.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按关系亲疏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一年,小功服丧五月。亦用以指五服之内的宗亲。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讷如勤于政务。他被授予赣县知县一职,赣县是文武大官的衙门所在地,朝廷交办事务的文书,急促索要人力物资等细碎的事务,都靠王讷如办理。B.王讷如治政有方。他针对赣县有“四患”的情况,“除害若嗜欲”,不干涉百姓,鼓励垦荒,数年之后,卓有成效,督抚认可他的才能,并向皇帝推举他。C.王讷如体恤百姓。任赣县知县时,他调整每年的开支,用自己的钱财补贴公费,不愿给百姓增添负担;任文县知县时,他为百姓免除了以往的欠税。D.王讷如执法公正。文县当时的风俗,穷人和富人互相仇视,穷人常不爱惜自己的生命,以毁坏富贵人家为快。对于受陷害的人,王公立即替他们免除(罪责)。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寻丁内艰,服除,补阶州文县。人孤地绝,正赋五千而缩,无名之税倍之。(2)未几,滇蜀皆陷于贼,君为民强载以出,求死不得。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白鹰杜甫雪飞玉立尽清秋,不惜奇毛恣远游。在野只教心力破,于人何事网罗求?一生自猎知无敌,百中争能耻下鞲①。鹏碍九天须却避,兔藏三窟莫深忧。【注释】①下鞲(gōu):站到人的臂套上,即受人驯养。鞲,皮制袖套。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的画面极富立体感,清秋时节,如雪似玉的白鹰傲立雄视,恣意远飞,身姿矫健。B.颔联运用反问,写白鹰神奇而灵异,竭尽心力挣破猎人的罗网,表达对猎人行为的强烈不满。C.颈联写白鹰天下无敌,百战百胜,不甘任人驱使,既表现了它外在的勇猛,又表现了它内在的桀骜。D.尾联运用典故,写白鹰遨游九天,使大鹏望而退避、野兔深藏不出的雄姿,笔调高扬,意味深远。8.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四、默写题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2)《〈老子》四章》中与《荀子·劝学》中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用内涵相似的比喻表达相近意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王湾“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五、语言表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①就在这时,欧美的学者、汉学家、考古学家、冒险家,却不远万里、风餐露宿,朝敦煌赶来。他们愿意卖掉自己的全部财产,充作偷运一两件文物回去的路费。他们愿意吃苦,愿意冒着葬身沙漠的危险,甚至做好了被打、被杀的准备,朝这个刚刚打开的洞窟赶来。他们在沙漠里燃起了股股炊烟,而中国官员的客厅里,也正茶香缕缕。②没有任何关卡,没有任何手续,外国人直接走到了那个洞窟跟前。洞窟砌了一道砖、上了一把锁,钥匙挂在王道士的裤腰带上。外国人未免有点遗憾,他们万里冲刺的最后一站,没有遇到森严的文物保护官邸,没有碰见冷漠的博物馆馆长,甚至没有遇到看守和门卫,一切的一切,竟是这个肮脏的土道士。他们只得幽默地耸耸肩。③略略交谈几句,就知道了道士的品位。原先设想好的种种方案纯属多余,道士要的只是一笔最轻松的小买卖。就像用两枚针换一只鸡,一颗纽扣换一篮青菜。要详细地复述这笔交换帐,也许我的笔会不太沉稳,我只能简略地说:1905年10月,俄国人勃奥鲁切夫用一点点随身带着的俄国商品,换取了一大批文书经卷:1907年5月,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叠子银元换取了二十四大箱经卷、三箱织绳和绘画;1908年7月,法国人伯希和又用少量银圆换去了十大车、六千多卷写本和画卷:1911年10月,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用难以想象的低价换取了三百多卷写本和两尊唐塑;1914年,斯坦因策二次又来,仍用一点银圆换去五大箱、六百多卷经卷:……10.选文第①段画线句可否改成“而中国官员的客厅里,也正冒着缕缕茶香”?为什么?11.选文第②段加粗的“没有”有什么表达效果?12.选文第③段画线部分突出了因文化强盗的大肆掠夺而给莫高窟文物带来的巨大损失。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在外漂泊的游子若与故乡人___________,欢喜之外又会有几分落寞,这便是乡愁。在漫长的历史中,战乱等往往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状态,乡愁也就成了那个时代的普遍情感。___________在中国的文化史上,乡愁始终是个庞大的文学命题,由此留下的乡愁文字浩如烟海。故乡是人类建造并寻找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它几乎培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人都是恋家的,因此故乡是生命的根。然而有史以来,迁徙却是人类发展的常态,人们背井离乡,为创造新的美丽家园而废寝忘食。在今天奔向美好生活的宽阔道路上,大多数人并不是无奈地出走,悲情地离别,而是在漫漫长路上圆梦,但___________远离家乡,乡愁也就来了。很多人已经在城市住了几十年,成为地道的城里人,过着富裕的日子,可对故乡的山川草木仍然___________。更让人想不通的是,也就是这些年,在生活的快速发展变化中,(),乡游成了有情的旅游,乡愁气氛越来越浓。乡愁正在成为一种大众的世纪情绪。(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萍水相逢难怪一度历历在目 B.不期而遇难怪一旦念念不忘C.萍水相逢难免一度念念不忘 D.不期而遇难免一旦历历在目(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故乡是人类建造并寻找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几乎培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B.故乡是人类建造并寻找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它几乎孕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C.故乡是人类寻找并建造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它几乎孕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D.故乡是人类寻找并建造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它几乎培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乡味成了大众喜爱的味道,尽管人们的小日子越来越红火美好B.不管人们的小日子是否越来越红火美好,乡味已经成了大众喜爱的味道C.乡味成了大众喜爱的味道,于是人们的小日子越来越红火美好D.人们的小日子越来越红火美好,乡味却成了大众喜爱的味道六、材料作文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老子》中,几乎通篇充满了“不争”的理念。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天之道,不争而善胜”等。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你怎样看待竞争这一问题?你有何想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答案:1.C;2.D;3.D;4.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论述。②采用并列式的论证结构,分别从文学生产、传播和消费的角度对批评家写小说进行了分析论述。③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引证、比喻论证等。5.【示例一】看好。①批评家具有高度的文学自觉性,在小说的创作、传播等方面具有优势,有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②现在的文学生态令人不满,批评家尝试小说创作,有可能改善这种状况,给文学带来新的风气。【示例二】不看好。①擅长写文学评论不一定擅长实际的小说创作,他们缺乏实际的创作经验,“纸上谈兵”的现象很多。②批评家写小说容易出现“掉书袋”和炫技问题,可能会给读者造成阅读障碍。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以偏概全,根据材料一可知“力图恢复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张柠、李陀的目的,“写真正的历史小说”是房伟的目的,但他们三人并不能代表所有评论家,“力图恢复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写真正的历史小说”也并不是所有评论家跨界写小说的目的。B项,对材料内容理解有误。材料一第2段中李云雷的话的意思是每个人只生活在严密的社会分工之中而不了解自己专业领域之外的知识,是很难成为大师的,因此应该尝试“跨界”。他认为虽然评论家写小说这种“跨界”仍在文学领域内,“跨界”者未必会成为百科全书式的作家,但这是一种可贵的尝试。并不是在讲“评论家写小说有很多困难”。D项,“主要原因”错,根据材料二第2段“随着新媒体和各种艺术形式等的发展……小说是越来越难写了”可知,“随着新媒体和艺术形式等的发展,读者的审美水平和审美期待越来越高”只是小说越来越难写的原因之一。2.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批评家写小说的优势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错。根据材料二“批评家写小说在文学生产上具有显著优势”“坦率地承认批评家写小说在传播环节的优势”“批评家写小说在消费环节不会有任何先天优势”可知,批评家在文学生产、传播和消费这三个环节并非都具有优势,且文中并没有对批评家在这三个方面的优势大小进行对比。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不认可这种行为”错误。材料三中李敬泽认为批评家写小说很冒险,因为很多人是写不好的,经常出“丑闻”,但他也说“要保持一个‘战略模糊’状态,不把话说死”“永远有例外,也没一个规律说批评家一定写不好小说”。综合以上可见,他并没有不认可这种行为。4.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的论述思路十分清晰:首先说读者对批评家跨界写小说抱有质疑态度,其实就是提出问题——批评家能不能写出好的小说;然后分析批评家写小说是否具有优势;最后提出要以平常心看待这种现象,把作品交给时间来检验。在论述批评家写小说是否具有优势的时候,分别从文学生产、传播和消费这三个环节进行分析,采用了并列式的论证结构。另外,还要思考论证方法的运用,如引用李云雷的话是引证,列举路遥、钱锺书、张柠的例子是例证,“都像盐入水中一样,化入了文学形象当中”是比喻论证。5.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是一道探究题,回答“看好”和“不看好”都可以,但要言之有理。如支持“看好”的,可以从材料中寻找批评家为什么写小说、写小说有什么优势等内容,作为支持“看好”的依据。若支持“不看好”,则可以从材料中寻找批评家写小说的劣势,如批评家跨界写小说可能会出现“掉书袋”等问题。2.答案:D解析:“解决了他们的思想问题”错误。由最后一段可知,庄子并不能真正体会到鱼的“喜怒哀乐”,因此他们的思想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3.答案:B解析:“倍感可惜”说法过重,“无法体会蝴蝶的快乐”不准确。原文“可惜,美梦总不长留!醒来后,我迷糊了,不知是蝴蝶托梦给我,还是我托梦给蝴蝶”说的是“可惜”,感慨的是“不知是蝴蝶托梦给我,还是我托梦给蝴蝶”。4.答案:①庄子赞叹鲦鱼快乐时,惠子连续发问,可以看出他质疑庄子时的急切心理。②惠子说庄子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时,急于在论辩中占据上风而情绪激动。③庄子提出因为他快乐,所以鱼快乐时,惠子为自己前后观点的矛盾而内心羞愧。解析:结合“庄兄,何以见得?……人不也经常这样吗?”可知,庄子赞叹鲦鱼快乐时,惠子连续发问,可以看出他质疑庄子时的急切心理。结合“可是,你也不是鱼哦,你凭什么就说鱼是快乐的?这不是很明白的事么?”“惠子有些红脸了”可知,惠子说庄子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时,急于在论辩中占据上风而情绪激动。结合“天地为一,鱼我为一。我快乐,所以鱼快乐呵!”“向来健谈的惠子此时竟语塞了,半晌不说话”可知,庄子提出因为他快乐,所以鱼快乐时,惠子为自己前后观点的矛盾而内心羞愧。5.答案:①与上文渔夫请庄子和惠子吃鱼的情节自然衔接,呼应了上文“庄子梦蝶”的故事,使故事情节更为丰富完整。②庄子在濠梁之辩中的气定神闲与结尾处的“整夜不能安稳”形成对比,扬抑结合,使庄子这一形象更为全面立体,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③庄子自以为“我快乐,所以鱼快乐”,而真正化作鱼后,感受到的却是鱼的窘迫,可见以己之心度鱼之心,把自己的感受强加到别人身上,是不恰当的,从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解析:分析文章结尾段的作用,可以从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入手。结尾“夜里,庄子果真做了一个梦……”写了“庄子梦鱼”的故事。情节上,上文渔夫说“来吧,两位,今天老夫请二位夫子吃烤鲦鱼,喝濠酒。吃过鱼,喝过酒,可能啥都知道了”,此处写“庄子梦鱼”的故事,与上文自然衔接;前文“前几日我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化成一只蝴蝶……”写到“庄子梦蝶”的故事,此处呼应上文的故事,使故事情节更为丰富完整。人物上,结尾“自己却一个劲儿地逃……睡衣也被汗水浸了个湿透”写庄子“整夜不能安稳”的形象,与前文“庄子麻布衣鞋……游目八荒,睥睨万物”,在濠梁之辩中的气定神闲形成对比,丰富了庄子的形象,使庄子这一形象更为全面立体,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主题上,前文“天地为一,鱼我为一。我快乐,所以鱼快乐呵”写庄子自以为“我快乐,所以鱼快乐”,而梦到自己真正化作鱼后,“整夜不能安稳”,感受到的是鱼的窘迫,可见以己之心度鱼之心,把自己的感受强加到别人身上,是不恰当的,从而深化了小说主题。6.答案:1.D2.D3.B4.(1)翻译:不久,王讷如为母亲守丧,丧期满后,补阶州文县县令。当地人口稀少,地方偏僻,正税在五千两的基础上减少了,而没有名目的税收却比正税还增加一倍。(2)翻译:不久,云南和四川都被贼人攻陷,王讷如被百姓强行拉上车逃出来,求死不能。解析:1.句子大意是:地方上有四大祸害,往来的供给,分派到里甲,里甲里剩余的赋税收入,都被地方官吏私吞了,这是一患;拿富民充当马户,跑了的和死亡的就让他们赔偿。句中“邑有四患”,意思是“地方上有四大祸害”,“四患”作“有”的宾语,句子完整,其后应该断开,据此排除A、B、C三项。故选:D。2.“大功服丧一年”错误,应为“服丧九月”。3.“督抚认可他的才能,并向皇帝推举他。”错误,文中“督抚皆以为能,考上上”的意思是“考核等级为上上”。4.(1)寻:不久;服除:守丧期满;缩:减少(不足);倍:增加一倍。(2)陷:攻陷;于:被,这里是被动句;为,被;强载:强行用车载。【参考译文】:王先生名叫王枚,字卜子,号讷如,家族世系出自铜川。王先生小时候就聪明,特别出众,刻苦努力地学习,补任府学生员,以拔贡生的身份入选太学。当时文风低下纤弱,王公则说理精辟、笔力豪健,但对于先贤的文体格式,却一丝一毫都要遵守,不敢越过。国子监祭酒王敬哉赞赏不已,把他看作国子监的领袖。王讷如随后参加北京乡试,经过两次科考都失败,才稍微改变自己文章的语言,就在顺治戊戌科考中进士。又四年后,被授予赣县知县一职。赣县地区连结福建和广东,奉命出使的官员,来来去去,车马交错,络绎不绝,而供应又和其他县相比没有差别,而赣县又是文武大官的衙门所在地,朝廷交办事务的文书,一天中来几次,急促索要人力物资等细碎的事务,都靠王讷如办理。王讷如片刻之间决定解决方法,没有想不出主意迟疑不决的。县里有四种灾祸,供应往来官员差役,所需费用分派到里甲,里甲缴纳的多余的赋税,被小吏侵吞,这是一个灾祸。用富裕的百姓充任马户,驿马跑死了就责令马户赔偿。所以向上级呈报的时候,被指定为马户的人大都凭借贿赂才得以免除这种差使,这是第二种灾祸。狱卒本来是县里雇佣的,独独赣县是差役(没有收入,服劳役),狱卒通过贿赂免于差使也和马户一样,这是第三种灾祸。食盐积压,有时计算人数销售,根据高的标准处罚,这是第四种灾祸。王君为民除害好像自己嗜好这些,让所有的事情不影响到百姓。调整每年的开支,不足就用自己的钱财贴补,只是让赣县的百姓把努力耕作当做重要的事情,垦荒五亩,就免除一年劳役,垦荒田亩积累加起来,几年之后,到了二千一百多顷。总督和巡抚都认为他有能力,考核等级为上上等。不久,王讷如为母亲守丧,守丧期满,补任阶州文县知县。文县人口稀少地方偏僻,正税不足五千两白银,但是没有名目的税比正税还增加一倍。王君全部免除前例,他在赣县推行的马政和盐法,又在文县推行。文县当时的风俗,穷人和富人互相仇视,穷人常不爱惜自己的生命,把让富贵人家耗尽家产当作快意的事情。王公对于诬陷他人的人命案,立即替蒙冤者免除(罪责)。老百姓知道白白死去没有好处,这种风气就更改了。两个县(赣县和文县)政务的繁多与简约不同,民情也不同,王君处理事务总能非常合适。世人总是诋毁当时科举选拔的官员,如同灰尘饭食泥浆羹汤,不适合实用。哪里料到粗俗器物之中看到尊贵的器物,说的就是王讷如吗?如果得到十几个像王讷如一样的人,连续不断地交错分布在天下担任州县长官,百姓也许可以稍微安定一些。不久,云南和四川都被贼人攻陷,王讷如被百姓强行拉上车逃出来,求死不能。就像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穿上草鞋逃难,丁宝臣因为贼人反叛空手弃城而逃,遭遇的处境多么艰难啊。虽然这样,寄居异乡路途万里,口袋中没有一点钱财,在贼人占据的地区历经种种磨难,返回故里,那是懂得感恩的父老乡亲跟随卫护出力很多,这也是奉公守法的官吏的好报啊。归来后事情平息痛苦过去,弟兄之间互相劝酒,赈济抚恤自己的宗亲,只担心自己力不能及。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项,“竭尽心力挣破猎人的罗网,表达对猎人行为的强烈不满”说法有误。“在野只教心力破,于人何事网罗求”的意思是:在野外时任凭人们心力用破也无法把它捕获,人们为何一定要设网猎捕?表现了白鹰对猎人的蔑视、讥笑和讽刺,突出了白鹰的机敏矫健。8.答案:托物言志。①借白鹰雪飞玉立、恣意远飞的形态,表现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坚守和对自由的向往。②借白鹰耻于下鞲,表现了诗人不愿寄人篱下、被束缚的傲骨。③借白鹰使大鹏退避、野兔深藏,表现了诗人不畏强敌、昂扬向上的精神姿态。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诗歌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首联写如雪似玉的白鹰傲立雄视,恣意远飞,身姿矫健,借白鹰雪飞玉立、恣意远飞的形态,表现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坚守和对自由的向往。颔联写白鹰神奇而灵异,任凭人们费尽心力,遍设罗网也无法捕捉。颈联写白鹰天下无敌,百战百胜,不甘任人驱使。此两联借白鹰对猎人的耻笑和耻于下鞲,表现了诗人不愿寄人篱下、被束缚的傲骨。尾联写白鹰遨游九天,使大鹏望而退避、野兔深藏不出的雄姿,借此表现诗人不畏强敌、昂扬向上的精神姿态。9.答案:(1)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解析:10.答案:不能改。“缕缕”放于“茶香”之后,凸显了中国官员生活的悠闲安逸,刻画了统治阶级腐败无能、不负责任、麻木自私的嘴脸,寄托了作者内心的悲痛和愤恨之情。解析:11.答案:加粗的“没有”突出了外国文化强盗长驱直入的轻易,掠夺中国文物时的嚣张无耻,清朝官员对莫高窟文物价值的无知,保护文物的腐败无能。解析:12.答案:①明确罗列一次次掠夺的时间,突出文物损失的时间之长;②具体交代被掠夺文物的数量,突出文物损失之多;③明确地写出文化强盗的国籍、姓名,突出了文物损失后流散的范围之广;④使用省略号表明文中罗列的只是部分损失,突出了文物被掠夺的情况之严重。解析:13.答案:(1)B;(2)C;(3)D解析:(1)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这里说的是在外与故乡人的意外相遇,用“不期而遇”恰当。难怪:不应当责怪(含有谅解的意思);怪不得。难免:不容易避免。这里是对乡愁这一庞大的文学命题表示不觉得奇怪,用“难怪”恰当。一旦:指不确定的时间,表示有一天。一度:表示过去有段时间发生过。根据语境,用“一旦”恰当。念念不忘:牢记在心,时刻不忘。历历在目:十分清楚地出现在眼前。这里说的是很多人不忘故乡山川草木且句子主语是“很多人”,用“念念不忘”恰当。(2)画线句存在两处错误:“建造并寻找”语序不当,应改为“寻找并建造”;“培育……文化与历史”搭配不当,“培育”可改为“孕育”。A项,两处错误都没有改正,且“几乎”之前缺主语“它”。B项,没有改正第一处错误。D项,没有改正第二处错误。(3)分析四个选项可知,B、D两项后半句与括号后的“乡游成了有情的旅游”句式一致,据此可排除A、C两项。由前文的“更让人想不通的是”可知,括号内填写的句子为转折关系更合适,据此排除B项。14.答案:例文:争是智勇,不争是淡泊千年前,老子悠悠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教导人应如水一般,不争而为善;千年后,鲁迅先生有言:“不满是向上的车轮。”不满,敢争,方能激人自强上进,好争是鲁莽者的表现,完全不争又难免庸碌不为。依我看,适时的争与适时的不争,方为当下迅猛发展时代洪流中应有的砥砺自身、打磨心志之道。鸡毛蒜皮冗杂事,争还是不争?多数人总高估了自己的德行素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