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WENTAIYUHUANJING
第一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A弟-/r一饼'44-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IQI备考基础・查清扣教材I串要点I自盘点I必备知识总动员
知识点一人体的内环境
1.填写内环境示意图
④(内环境)
⑥
⑤(约占各
(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
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④细胞外液,⑤细胞内液,⑥体液。
(2)写出内环境3种成分之间的转化关系:
血浆
组织液-淋巴
2.填写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意义
调节机制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态协调活动各个器官、系统―।
概
念
⑴实质」相对稳定的状态一|
(2)稳态失衡: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
[①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
I②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知识点二稳态的调节
1.人体的体温调节
⑴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2)热量平衡:
主要是细胞内有机物率化放能,以骨•骼肌、肝
脏产热为多
主要借助于汗液的蒸发、皮肤毛细血砰的散
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和排便等
2.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
(1)调节中枢:下丘脑。
(2)调节途径:
①渴感的产生与饮水: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一大脑皮层一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②水分的重吸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一垂体-抗利尿激素姻主肾小管和集合管
重吸收水尸,曰什/、
-----A尿量减少。
[宜招能为]]
一、理解运用能力
1.判断有关内环境叙述的正误。
(1)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2013•海南卷T20A)(V)
(2)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2013•海南卷TZOBX♦)
(3)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2013・海南卷T20D)(X)
(4)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2012•海南卷TI2D)(X)
(5)血浆中的HCO: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2012•海南卷T12C)(V)
(6)内环境的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201卜江苏卷19]3)(")
⑺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2010•安徽卷T5c)(X)
(8)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2010•安徽卷T5D)(V)
2.判断有关人体体温和水盐调节叙述的正误。
(1)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2012•海南卷T10A.B改编)(J)
(2)长时间不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2012•新课标卷T3B)(V)
(3)下丘脑能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2011•海南卷T7B)(J)
(4)人寒冷时骨骼肌收缩打寒战,该反射的效应器是骨骼肌(2008•海南卷T9A)(V)
二、读图析图能力
血液运送的物质
((科糖、各种
据血浆的成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下列物质哪些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①血红蛋白②尿素③C02④水⑤胰岛素⑥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⑦氨基酸
⑧抗体
答案:②③④⑤⑦⑧。
(2)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完全相同吗?
答案:不完全相同,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理清脉络]
帽压770KPa|
内~~|37'左右|
环
境举例
稳
态酸破廛|7.35~7.45|
_JOS〜L2g/L|
高频考点•悟通考点层析全通关
考点一1以模式图为载体,考查内环境及其稳态
。突破重难
1.内环境的成分
(1)内环境各组分的判断:
①图中①为细胞内液,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④为淋巴,②③④共同组成了内环境。
②A端若为动脉的上端,则A处的氧分压要高于B处,A处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处,
B处CO2和代谢废物的含量均高于A处。
(2)几种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举例:
细胞名称所处内环境
组织细胞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1)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被破坏,细胞代谢将出现
紊乱。
①血糖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
②温度、pH相对稳定——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
③渗透压相对稳定一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2)常见失调举例:
①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
②pH失调一酸中毒、碱中毒等;
③渗透压失调——细胞形态、功能异常;
④温度失调——发热、中暑等。
3.人体pH稳态的维持
(1)稳态维持的原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
NaHCCh—H2co3、NaH2Po4—Na2HpO4等。
(2)维持机制:
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
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
消化
系统一食物
体外
[典例1](2013•苏北四市二模)下图为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处的箭
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③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若②为肝脏细胞,则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
C.①一③的过程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的发生
D.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③④
[思维流程]
厂®—淋巴
他一细胞内液
逐项分析■)得出网
组织液
一血浆一
[解析]据图可以判断,①是淋巴,②是细胞内液或细胞,③是组织液,④是血浆。新陈
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组织细胞消耗氧气,B正确;③一①的过程受阻,可
导致组织水肿的发生,C错误;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D错误。
[答案]B
。牢记方法
1.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如下:
营养不良
血浆蛋白减少一血浆渗透压下降
肾小球肾炎
组织水肿
过敏反应]、
许〃一始一组织蛋白增多一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淋巴循环受阻J
2.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
(1)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
(2)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3)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
(4)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走出误区
1.几组易混淆的概念
(1)血液和血浆:
①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②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
(2)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
①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
②血浆蛋白是血浆中200多种蛋白质的总称,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固体”成分。
(3)细胞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①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大液泡中存在的物质。
②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特指多细胞动物中的两个概念,细胞内液是细胞内的液体,而细
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之为内环境。
上述关系可表示为:
[伍素卜存在壬■(血浆蛋白卜叫细胞外液成分)
匝利「白细胞________.
[[血细胞H红细胞丝兰(血红蛋白联(细胞内一成分]
〔血小板
2.内环境成分的判断
(1)判断依据:看物质是存在于细胞内还是细胞外。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
成分。
(2)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①营养成分:氧气、水、无机盐、葡萄糖、甘油、脂肪酸等。
②代谢产物:激素、维生素、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等。
③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等。
(3)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血红蛋白(红细胞内)、载体蛋白和过氧化氢酶等各种胞内酶,消
化液、尿液等属于外界环境的溶液。
[针对练习]
高考命题常从以下角度设置陷阱
:(1)列举各种成分,判断是否属于内环境的成分。5
kd
E(2)判断某种生理过程是否能在内环境中发生。j
kd
aa
^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s-a-a-a-a-a-a-ara-a-a-a-a-a-a-a-a-a-a-a-^
1.(2013•海南高考)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抗体B.糖原
C.胰岛素D.氨基酸
解析:选B内环境是身体内,细胞外的液体。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既可存在于细胞
内,也可以存在于细胞外;糖原存在于细胞内,须分解为单糖才可进入内环境;而身体外的
糖原被摄入后须被分解为单糖才能被吸收进入内环境,故内环境中无糖原;胰岛素是由胰岛B
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存在于细胞内和内环境中;氨基酸可以通过消化道被吸收进入血浆(内
环境)。
2.下列生理过程不能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葡萄糖不完全氧化分解产生乳酸
B.兴奋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C.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D.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解析:选A葡萄糖不完全氧化分解,即无氧呼吸发生在人体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
考点二I以流程图为载体,考查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突破重难
1.体温调节
寒冷炎热
皮肤冷5感受器皮肤温总感受器
传人‘神经传人"神经
一I下一,1
III
派体传出神经传出神经
丁
厂
厂II
汗
什
皮
皮
什
腺
上
肤
骼
肤t
分
腺
机
血
肌
血
泌
素
栈
管
收
管
增
分
舒
缩
收
加
泌
张
缩
一
一
一
增加产热减少散热增加放热
2.水盐调节
饮水不足,体内失水
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1(+)
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一9
「
厂
细
细
胞
胞
II外
外大脑皮层垂体
液
液
渗
渗I释放
透
透产生渴感抗利尿激素
压
压
下
.卜
|(十)
降
I降
L主动饮水肾小管、集合管.
补充水分------重吸收水一
(1)抗利尿激素的产生、分泌部位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而释放部位是垂体后叶。
(2)在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分泌激素)。
[典例2](2012•课标卷)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思维流程]
采用因果顺推法解答此题,流程如下:
[解析]当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
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故B
正确,A、C、D错误。
[答案]B
。走出误区
1.对体温调节理解误区剖析
(1)高温条件下的体温调节只是增加散热量,不减少产热量,调节方式主要是神经调节;
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既增加产热量,又减少散热量,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
节。
(2)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旺盛,产热增加,散
热也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3)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温度感受器是感受
温度变化速率的“感觉神经末梢”,它不只分布在皮肤,还广泛分布在黏膜及内脏器官中。
2.水盐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
人体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但产生渴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3.对下丘脑在稳态调节中的作用理解不全面
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促激素。
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针对练习]
高考命题常从以下角度设置陷阱
=(1)以曲线图形式考查体温和水盐调节。|
S金
:(2)综合考查下丘脑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I
E3
E3
藤齿硒菱花狗直莉法葭硒皆丽
事件最有可能是()
A.发热和寒颤
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颤
时间(分)
C.寒颤和出汗减少
D.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
解析:选D分析图形,ab段体温升高,产热量增加,be段体温降低,散热量增加。分
析四个选项,寒颤和剧烈运动会使产热增加,从而引起体温升高,出汗增加使机体散热量增
加,使体温下降,故D选项正确。
4.(2013•黄山二模)关于下丘脑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体温调节有关但与生物节律控制无关
B.可作为感受器和效应器
C.缺碘会引起下丘脑分泌TRH的活动减弱
D.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解析:选B下丘脑既可作为感受器和效应器,也有内分泌结构所具有的分泌功能,还可
以作为神经中枢参与调节,如调节水盐平衡、血糖平衡和体温恒定,控制生物节律等;缺碘
会使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通过负反馈会引起下丘脑分泌TRH的活动加强;大量出汗后内环
境渗透压上升,机体会通过调节,减少尿液,此时,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会增多。
专项能力•培优抓弱项|补短板|提素养]知的升级把分一|
图表信息获取能力I巧用单(双)箭头示意图判断物质转化关系
[典型图表][课件展示更丰富见配套光盘]
甲^乙—」内
图1体液转化关系图2碳循环中生态
系统的成分
[信息解读]
(1)组织液与血浆及细胞内液间都是双向交换,淋巴与组织液及血浆都是单向交换,因此
图1中甲是细胞内液,乙是组织液,丙是血浆,丁是淋巴。
(2)在碳循环中,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间是双向交换的,因此图2中A是生产者,B是
无机环境(大气),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
[解题技法]
分析此类问题时要注意单(双)箭头的指向。
(1)体液交换:
①淋巴形成:组织液一淋巴
只有单方向(箭头)的
.②淋巴流向:淋巴一血浆
(2)碳循环:双箭头两端是生产者和无机环境,各成分都指向的是无机环境,除无机环境
外各成分都指向的是分解者。
[强化训练]
1.右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血细胞内液
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
D.丁中。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
解析:选D据图分析,乙表示组织液,甲表示血浆,丙表示淋巴液,丁表示血细胞内液。
逐项分析如下:当2、6受阻时,组织液中液体不能进入血浆和淋巴,积聚过多引起组织水肿。
组织液可进入淋巴,淋巴不能进入组织液,但淋巴可进入血浆,故淋巴细胞可存在于淋巴和
血浆中。。2由红细胞运输,当丁表示红细胞时,。2浓度丁比甲中的高。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的模式图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图I中的丁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
B.在因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图I中的乙所处的营养级
c.人体内氧气浓度最高的是图n中的乙
D.人体产生过敏反应时,图II中的甲增加导致组织水肿
解析:选D图I中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丁为大气中CO2库,其中
甲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乙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图n中甲为组织液,乙为淋巴,丙为
血浆,丁为细胞内液,其中氧气浓度最高的是血浆。
都|迁移应用・练透对点练|综合练|创新练|全雷演练大冲关|
[勰堂对直秣]
题组一内环境稳态
1.(2012•海南高考)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
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HCO]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
解析:选C组织液渗透压大于细胞内液时,细胞失水;细胞呼吸包括无氧呼吸和有氧呼
吸,二者均发生在细胞内;血浆pH的稳定与HCO;、H2P。4等离子有关;血浆渗透压的大小
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2.下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3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叙述
不正确的是()
A.图中a、b、c分别表示淋巴、血浆、组织液
B.与a、c相比,b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C.细胞2的种类最多
D.b中有的细胞不消耗。2
解析:选C由图中箭头可知,a、b、c分别表示淋巴、血浆、组织液,则细胞1、2、3
分别表示淋巴细胞、血细胞、组织细胞,其中组织细胞的种类最多。
题组二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3.(原创题)人的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是产热与散热过程平衡的结果,下图表示人体内热平
衡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的产热部位主要是骨骼肌和肝脏
B.当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散热
C.机体在炎热环境中产热与散热的比值比寒冷环境中产热与散热的比值大
D.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解析:选C只要体温恒定,无论在何种环境下,机体的产热量都等于散热量。
4.(2011•北京高考)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
度盐水(1.8%NaQ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
A.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B.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解析:选A过量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细胞因吸水而肿胀。静脉滴注高浓度的盐
水可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细胞失水,达到对患者进行治疗的目的。
5.(2011•海南高考)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
B.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C.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
D.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解析:选D下丘脑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调节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而调
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故下丘脑可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
相对恒定;下丘脑内有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
6.(2013・山东高考)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
(1)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
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这一调节过程的中枢位于o
(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继而促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3)机体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此时骨骼肌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o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肾上腺髓质分泌的
增加,使血糖快速补充。
(4)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适量补充水分以消除由于中渗透压升高引起的渴感,
还可通过积极放松的方式缓解因肌肉细胞中积累过多造成的肌肉酸痛。
解析:(1)在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产热大量增加,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作用
于皮肤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舒张,同时汗腺分泌增强,使散热加快。(2)水盐平衡调节中,
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通过垂体释放出来,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使其对水分的重吸
收作用加强。(3)血糖的去向包括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为非糖物质,长跑比
赛中,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氧化分解;骨骼肌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ATP;升高血糖
的激素有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4)比赛结束后,肌肉
酸痛是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造成的。
答案:(1)毛细血管舒张下丘脑(2)抗利尿激素(或:ADH)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3)氧化分解(或:氧化分解供能)ATP(或:三磷酸腺甘)肾上腺素(4)细胞外液乳酸
[碑下梃魁秣]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下丘脑与呼吸、体温恒定、水盐平衡等的调节控制有关
B.淋巴细胞存在于血浆、淋巴中
C.血浆中抗利尿激素水平随内环境渗透压升高而升高
D.突触间隙的液体中也含有少量蛋白质
解析:选A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下丘脑与体温恒定、水盐平衡等的调节有关,与
呼吸无关;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兴奋,血浆中抗利尿激素水平升高;
突触间隙中分解神经递质的酶就属于蛋白质。
2.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胰岛B细胞受损出现尿糖
C.剧烈运动后,人体血液pH由7.42下降到7.38
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解析:选B寒冷时,骨骼肌通过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胰岛B细
胞受损导致血糖升高,从而出现尿糖,人体血糖平衡被破坏;人体血液pH的变化范围是7.35~
7.45,因此人体血液pH由7.42下降到7.38,处于血液pH的变化范围之内;当饮水不足时,
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从而促进对水的重吸收,以维持体内水盐平衡。
3.如图为肝细胞与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乙
肝细胞=甲1
、丙
A.甲、乙、丙维持相对稳定是通过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机制实现的
B.甲为肝细胞提供营养物质,肝细胞的代谢产物透过细胞膜进入甲
C.肝细胞、甲、乙三部位。2浓度的大小关系为肝细胞>甲>乙
D.甲、乙、丙渗透压下降会减弱对下丘脑的刺激,使其减少分泌抗利尿激素
解析:选C图中甲为组织液,乙为血浆,丙为淋巴。内环境稳态调节的主要机制是神经
—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细胞的代谢产物透过细胞膜进入
组织液;。2的运输途径是乙一甲一肝细胞,根据自由扩散的原理,可推知肝细胞、甲、乙三
部位02浓度的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
多,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
4.成人失水相当于0.5%体重时,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咽喉部干燥,并引起干渴的感觉。
失水之后,即使保持口腔、咽喉润湿,也只能稍稍缓解口渴感觉。在山羊下丘脑前部注射微
量(少于0.2mL)高渗盐溶液30〜60s内动物开始大量饮水,饮水量可达2〜8L之多。上述实
验可以说明()
A.机体水平衡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B.口渴的感受器不是位于口腔,而是位于下丘脑
C.产生干渴感觉的部位不是口腔,而是下丘脑
D.只要保持人和动物体内含水量相对稳定,就不会引起干渴
解析:选B机体的水平衡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口渴的感受器在下丘脑;产生
干渴感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即使人和动物体内含水量保持相对稳定,如果吃的食物过咸,
仍会引起干渴。
5.下列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①毛细血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
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
解析:选D毛细血管壁破损、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均可导致血
浆蛋白减少;淋巴管阻塞、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可引起组织液增多,以
上情况均可引起组织水肿。
6.(2013•深圳二模)接近人体的蚊子,可借助汗液散发出的体味寻找适合的部位叮咬。叮
咬部位因释放组织胺而出现红肿现象,并产生痒感。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A.织胺使毛细血管通透性下降
B.红肿等过敏反应存在个体差异
C.“汗气”为蚊子传递了物理信息
D.产生痒觉的中枢是下丘脑
解析:选B组织胺会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从而出现组织水肿;“汗气”为蚊子传
递了化学信息;产生感觉的中枢是大脑皮层。
7.为保持内环境的稳态,当人一次饮水过多时,要通过相关调节维持体内水分平衡。下
列能表示调节过程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和渗透压变化的曲线是(纵轴表示激素和渗透压的变化程
度,横轴表示调节的时间)()
ABCD
解析:选A当人一次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渗透压较低,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
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弱,排尿增多,从而使细胞外渗透压升高。
8.右图中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
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曲线分别为()
A.①②③B.①③③
C.③①②D.①①②
解析:选D当环境温度从25°C降到3℃时,为了维持体温的恒定,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
素分泌量增加,以增加产热,符合曲线①;低温环境下,汗液分泌量减少,机体多余的水分
主要以尿液的形式排出,尿量增加,符合曲线①;小鼠为恒温动物,体内酶的活性基本不变,
符合曲线②。
9.(2014・合肥调研)右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
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e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上升是由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e段下降的原因: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
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e段与Na2cCh反应
解析:选B图中ab段上升是由机体无氧呼吸增强造成的;人体无论是。2充足还是在高
原缺。2的条件下,细胞呼吸都是以有氧呼吸为主的;进入血液的乳酸能与缓冲物质NaHCCh
反应。
10.下图表示人体对刺激的反应,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神经且肌肉旦收缩或舒张
①/、④
/、
刺激----⑥—►内分泌腺激素分泌增加
.刺激可能来自内环境理化性质的改变或外界环境的变化
B.①②③和①④均表示神经调节
C.内环境中血糖和pH调节均主要与⑥⑤途径有关
D.剧烈运动时,①②③、①④⑤和⑥⑤途径共同发挥作用维持内环境稳定
解析:选C当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或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机体可通过神经
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①②③、①④表示神经调节;内环境pH调节主要与
内环境中的酸碱缓冲对有关,与内分泌腺联系不大。
11.(2014•合肥四校联考)抗利尿激素(ADH)是调节机体水盐平衡的重要激素,其化学本质
是多肽,下图为该激素的生理作用示意图。另有研究表明,过量的乙醇会抑制ADH的分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L机体脱水-------低血量利低血压一!
\血浆渗透
升高
港诱压+下丘脑
感受器合,成ADH
1+
垂体后叶
释放aDH
iN\!
肾小管毛细血管--」
集合管收缩
尿量减少
注:-+*表示促进,“一”表示抑制.
A.激素与神经递质不可能作用于同一细胞
B.过量饮酒可导致尿量减少
C.抗利尿激素可促进毛细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
D.一种细胞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激素
解析:选C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几乎全身细胞,可以和神经递质作用于同一细胞;根据
题干信息可知,过量饮酒会抑制ADH(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从而导致尿量增加;根据过程图
可以看出抗利尿激素能促进毛细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某些细胞可识别多种激素,如
垂体细胞既能够识别甲状腺激素,又能够识别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12.(2014•广州模拟)下面为机体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回体内外刺激
A.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图中②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B.图中③神经系统均直接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
C.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的结果
D.血糖调节的主要途径是①④⑥⑤
解析:选D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免疫系统的清除功能;神经系统可直接或间接调
控内分泌腺的活动;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是目前普遍认为的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血糖调节主要是通过血糖浓度的升降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为实现的。
二、非选择题
13.下图表示人体内体温调节与水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字母代表相应激素,请据图回
答:
,_______,垂体后叶|~-------•!肾小管、集合管|
机体T下丘脑匕/_________,________c।----------------.
।肌肉、肝脏।
(1)图中b表示激素,该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O
(2)当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体温下降时,在c的作用下,肌肉和肝脏产热量会,
从而维持体温恒定。如果人体激素c分泌量过多,则通过一定的调节会引起(填字母)
的分泌量减少,这种调节机制称为调节。当机体处于炎热环境中,体温上升时,体
温调节中枢通过相关神经作用于皮肤,促使皮肤的,机体散热增加。
(3)图中d表示激素。如果机体血浆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激素d作用于肾小
管、集合管后会使尿量。
(4)从该图可以看出,由于两种方式的协调,内环境的稳态才得以维持。
解析:由题图可知,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X表示甲状腺,
是b的靶器官。寒冷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进细胞代谢,使机体产热增加;甲状腺
激素含量过多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有抑制作用,称为(负)反馈调节。图中d表示抗
利尿激素,其靶器官是肾小管和集合管,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图中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
答案:(1)促甲状腺甲状腺(2)增加a、b(负)反馈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3)
抗利尿减少
(4)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14.下面是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和排尿反射示意图。膀胱是贮存尿液的器官,膀胱逼尿
肌、内括约肌和尿道外括约肌等肌肉合称“排尿肌”,共同控制排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丘一|~4f困T激素甲I十肾小管、集合管|
I■器I----------1:J
庆脑1层I।…二
II
,脊M—।传入吟---------伽遵菊长感受阂
--------蹄经I———尿肌I~-jlml
(1)大量饮水,垂体释放激素甲的量将,激素甲通过途径作用于肾小管
和集合管。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O
(2)当尿量增加到一定体积时,膀胱内压明显升高,膀胱牵张感受器受刺激产生兴奋,神
经冲动传到的排尿反射中枢,产生尿意。图中由排尿肌以及支配它的传出神经末梢
所组成的反射弧环节叫做。
⑶某成年腰伤病人因神经冲动传导障碍而出现尿失禁,此时完成排尿反射的中枢在
,该病人尿失禁与婴儿尿床的神经调节机制(填“有差异”或“完全相同”)
(4)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中除了图中所示的两种外,还有。
解析:由图可知,激素甲是抗利尿激素,该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
吸收,大量饮水后,该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减少。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激素需要经体液运
输至靶器官或靶细胞后才能发挥其生理作用。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尿意属于感
觉,产生的部位在大脑皮层。成年人腰伤后尿失禁是因为损伤了脊髓,而婴儿尿床是由于大
脑发育不成熟。人体主要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答案:减少体液运输下丘脑(2)大脑皮层效应器
(3)脊髓有差异(4)免疫调节
15.(2014•芜湖模拟)某科研小组做了一系列生理实验。将小鼠依次置于25℃、0℃>25℃
环境,在每一环境中均生活15min,从开始到结束,每隔5min测一次皮肤血流量、血液中促
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共测了10次。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这些激素的分
泌,测量结果(相对值)如下表。
7^:数
指跳、12345678910
A0.450.450.440.450.550.550.520.500.46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项目票据管理办法
- 高速公路收费站改建项目涉路工程安全评价
- 煤矿职工心理健康课件
- 陕西计划管理办法
- 事业编绩效管理办法
- 煤矿班队长现场管理课件
- 上市许可人管理办法
- 河北执业证管理办法
- 烧结用原料管理办法
- 石柱县项目管理办法
-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 公司人效提升方案
- VTE防控管理相关制度(VTE患者管理与随访的相关管理制度)
-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全册课件
- 专题12名著阅读-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热点必刷100题(含答案)
- 职业素养-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教材素质类-配套课件(下)
-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
- 安全文明施工奖罚明细表
- 急诊科院感培训
- 《电机与变压器》教案
- 中医体质辨识标准(评分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