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山西省吕梁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山西省吕梁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山西省吕梁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山西省吕梁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西省吕梁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讲好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价值追求,是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多样性是文明存在的基本形态。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明是多样的。每个民族都有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独特文化。中国古人讲,“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就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有差异是合情合理的,天下万物能一同发育而不相互危害,各种合理的行为准则能同时进行而不相互矛盾。世界上从未出现也不可能出现某个单一的具有普世意义的文化和文明,人类历史不可能终结于某一形态模式,多元并存是基本格局。资本的全球化决不能夷平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差异。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尊重各国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古往今来,中华文明秉持“和而不同”的融合传统,不断接纳、融合不同民族和文化传统,不断消化吸收外来文明精华,在多民族文化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汇中不断发展壮大,用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正因为拥有这种大度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华文明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纵观历史,从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互鉴,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历史已经证明,只有兼容并蓄、开放包容,人类文明才能发展繁荣,只有加强对话、互学互鉴,人类文明才能熠熠生辉。中国式现代化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和平发展,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出:“和平与发展是我们的共同事业,公平正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民主自由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石,是贯穿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的价值要求。在今天多元化的世界中,我们必须继续保持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在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背景下,讲好中国式现代化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坚持与弘扬。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不同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促进世界各国相互理解与信任,携手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节选自袁军、彭澍《深耕中华文化沃土让世界读懂中国式现代化》)材料二:一条康庄大道,浓缩跨越百年的沧桑巨变。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描绘了一份中国现代化蓝图,有外国记者认为这完全是一种“空想”。如今,铁路进青藏、公路密成网、高峡出平湖、港口连五洋、产业门类齐、“天和”驻太空、“祝融”探火星……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画卷远比百年前的设想壮阔。面对当年的那份蓝图,感慨:“只有我们人实现了。”进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气象万千、前景光明。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变的历史过程,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追求的潮流。每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基本国情不同,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身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取得成功,就是因为它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是我们党扎根中国大地、独立自主探索出来的现代化道路。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我们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超越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效路径,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康庄大道并不等于一马平川。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涉及思想观念、生产方式、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还有一系列难点、卡点、堵点需要突破。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要有道不改、志不变的决心,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中国号航船平稳驶向更加辽阔的水域。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我们书写着人类现代化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奇迹。展望未来,正如《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阐述的:“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沃土,既赓续文明又更新文明,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具有深厚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包容性,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必将蹚出一条人类走向美好未来的文明新路。”(节选自李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前景光明》)1.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每个民族都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文化,纵然存在不合理的文化,我们也应该尊重。B.时至今日,从未出现过单一的具有普世意义的文化和文明,正是多元并存的文化、文明模式造就了如今的人类历史。C.纵观历史,中华文明乐于接纳、融合外来文明精华,正因如此,中华文明才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并不断焕发新的生机。D.文明因交流互鉴而丰富多彩,表明只要我们一直对其他文明保持兼收并蓄的开放态度,就能使中华文明繁荣昌盛。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引用诸多古人之言,论证了民族具有独特文化是合理的,增添了文章的文采,使论证具体有力。B.材料一从世界文明的多样性谈到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又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质及我们要怎样做,逻辑清晰。C.材料二以“康庄大道”来比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平坦无阻,充满希望。D.材料二相较于材料一而言,更具有抒情意味,字里行间充满着对中国式现代化前途光明的自信,具有感染力。3.下列选项,不属于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难点、卡点、堵点”的一项是()A.产业结构偏重于低端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未来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和附加值。B.思想观念存在一定的肯定偏见和固化思维,导致我们对其他文化和社会组织不甚了解,缺乏对外交流的机会。C.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西方现代化与社会化大生产的历史趋势与结构需要不相适应的部分愈发凸显。D.现代化转型离不开社会大众的参与,但现代化始终漂浮于社会精英之中,大众阶层特别是广大农民被悬隔于外。4.我国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有何意义?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5.毛泽东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谈及我国的文化建设时说:“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时至今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依然注重中华文明。我们为什么要在现代化建设中注重中华文明?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答案】1.B2.C3.C4.①有助于我国文明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②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相互理解与信任。携手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5.①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在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②注重中华文明建设可以展示中国式现代化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价值追求,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③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动物质、政治、精神等多种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文明新形态,可以超越西方现代化老路。【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纵然存在不合理的文化,我们也应该尊重”错,曲解文意。由材料一“多样性是文明存在的基本形态。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明是多样的”“事物之间有差异是合情合理的,天下万物能一同发育而不相互危害,各种合理的行为准则能同时进行而不相互矛盾”可知,存在文化差异是合情合理的,但并不是说存在不合理的文化。C.“正因如此,中华文明才具有突出的包容性”错,因果倒置。应该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所以才乐于接纳、融合外来文明精华。D.“表明只要我们一直对其他文明保持兼收并蓄的开放态度,就能使中华文明繁荣昌盛”错,过于绝对。我国文明在兼收并蓄其他文明的同时,还应传承发扬自身的文明。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平坦无阻”错,曲解文意。由材料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可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并非平坦无阻,而是充满很多风险和阻碍。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由材料二“超越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可知,C选项所述内容为西方现代化过程中的劣势,而我国已超越,故不属于难点、卡点、堵点。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本题围绕“我国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筛选概括信息即可。由材料一第一段“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可知,我国文明在交流互鉴的过程中也可以焕发新的生命力;由材料一第二段“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和第四段“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促进世界各国相互理解与信任,携手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可知,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有助于世界文明的进步,也有助于世界和平的发展。【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本题围绕“要在现代化建设中注重中华文明”的作用和意义筛选概括信息即可。结合“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可概括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在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结合“讲好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价值追求,是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可概括出,注重中华文明建设可以展示中国式现代化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价值追求,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结合“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我们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超越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可概括出,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动物质、政治、精神等多种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文明新形态,可以超越西方现代化老路。(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理发师耿直薛培政耿直走在塔前街上,一路和他打招呼的人不断,称呼什么的都有。那股子热络劲,让人看着眼热。绕过塔前街的街心花园往北走,穿过一条铺着青石板的短巷,就看到藏在旮旯里的“老耿理发店”了。店面不大,五六平方米的样子。一个木质招牌挂在门旁,一张能升降的理发椅,一面镜子,工作台板上放着剃刀、推子、剪子、梳子、修面刀等理发修面工具,几把供顾客候座的凳子散落在旁边,这就是理发店的全部家当。别看地方不显眼,摆设也简陋,却打理得干净温馨。等待理发的顾客,聊着天南海北的话题,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耿直十六岁学艺,十七岁出师,在这条街上理发小五十年了,依然坚持每天开门候客,下雨落雪天也照常营业,这样街坊邻居们剃头刮面就方便多了。虽说老耿是正牌的理发师,剃了大半辈子的头(他把理发称作剃头),至今干起活来仍一丝不苟。来此理发的多是回头客,待顾客在理发椅上坐定,他问一声:“还照原来的发型理?”等顾客回答或点头后,他便开始上手。久了,他对回头客发型的把握轻车熟路,对新来的年轻顾客想要的时尚发型,只要拿照片让他看一下,他也能修剪得有模有样,让顾客们心满意足。刮面是老耿的拿手活。每次刮面前,他先用酒精灯对那把折叠式刮胡刀的刀片进行消毒,待为顾客剪完头后,他先把肥皂泡沫均匀地涂在顾客脸上,再用热毛巾敷面,待须孔打开,才用刮胡刀轻轻刮脸,之后用温毛巾擦净,顾客的脸上就露出了干净的面容。接着,剪鼻毛、掏耳朵,一番工夫下来,至少半个小时过去了。听到起身的顾客道一声“舒服啊”,老耿就不动声色地笑了。虽说老耿的手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他至今仍保留着对行规的敬畏,认为手艺就是活招牌。多年过去,他依然坚守着对传统理发的那份虔诚,洗头、剃头、刮面、剪鼻毛、掏耳朵一样不少,却只收十元钱。有人看不过,劝他说:“现在外边的发廊单理发都没有低于二十元的,您这也太实在了,既然收费低,咋不减少些项目?”老耿笑笑说:“手艺人靠手艺吃饭,俺不会为偷工减料砸了自己的招牌。虽说收费不高,可每天都有进项,又能服务四邻街坊,咋不满足哩?”因为价格便宜,服务又好,来此理发的顾客,最多的时候有十多人排队等着,屋里待不下,就排到门外去。收费低,生意又好,难免会遭人嫉妒。曾有同行嫌他收费太低,抢了他们的饭碗,便忍不住动了歪心思,造谣说耿直身患传染性皮肤病,让他理发百分之百会被传染。一些不明真相的顾客不免心生惶恐。好在老顾客都知根知底,许多人帮着他澄清解释,店里的生意才没有受到影响。一招不行再换一招。那些同行见没有达到目的,就撺掇一个外号叫“滚刀肉”的泼皮无赖前来找碴。这家伙长得膀大腰圆,满脸横肉,一看就不是个好惹的主。人还没进店,就在外边大声咋呼道:“没看到你张二哥来了吗?识相的让开,让俺先理!”见此情景,原来排队的一些顾客纷纷躲避,有的干脆起身走了。躲在不远处的同行见此情景,禁不住露出一脸坏笑:“嘿,这回准有好戏看了。”“来的都是客,你凭啥把人撵走,按规矩排队去!”一向和蔼的老耿这会儿拉下了脸,他声音虽不高,却带着一股威严。“滚刀肉”没想到他这么硬气,又见几个年轻顾客也朝他怒目而视,顿时心虚了三分,结果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傻傻地愣怔在原地。终于轮到“滚刀肉”了。老耿不仅为他细心洗头,该有的服务程序一样也不少。待理发完毕,那“滚刀肉”扑通一声跪在老耿跟前,把头磕得山响,声泪俱下道:“俺从小遭人白眼,自己都把自己当成鬼,您老却把我当人看,俺对不起您。”老耿连忙将他扶起,道:“人难免会犯糊涂,但不能一错再错。若你真能吃得了苦,就跟着俺老头子学理发,也算谋一份职业,将来也好讨生活。”这“滚刀肉”姓张名猛,自幼父母双亡,小学未毕业便混迹于社会,吃尽了苦头。一听老耿要收他为徒,感激得又要下跪,却被老耿拉住了。别看张猛外表粗鲁,但内心精细,洗、剃、刮、剪,一点就通,不仅学东西快,而且从来不降低对学习的要求。老耿也用心教他,尤其是一些难度大的技术要领,更是耐心传授。几个月后,张猛就能独立操作了,理发的手艺毫不逊色。往后的日子里,师徒俩搭档经营,坚守十元理发,不涨价。顾客们心里不落忍,有些顾客理完发后,会故意多付个五块十块,往工作台上盛钱的盒子里一放就走。最多的一次,一个小伙子用手机付了五十元,老耿看到后,让张猛追着给找了零。可天有不测风云,那年冬天,老耿生了一场大病之后,再也不能干体力活了。忙碌惯了的老耿,丢不下坚守了大半辈子的手艺和相处了多年的老顾客,身体稍微好一些,他便坐着轮椅来到理发店,除了指点张猛,还与老顾客们聊天,心情就好多了。张猛也把师父当成再生父母,不仅精心照料老耿,还坚持精益求精,而且秉承了老耿的品性,把十元理发的初心也传承了下来。顾客们都伸出大拇指说:“这师徒俩,就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都是掏心掏肺地为我们着想啊!”(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耿的理发店虽然在深巷的旮旯处,但备受人们欢迎,这正应了那句古话“酒香不怕巷子深”。B.老耿店里的客流大多是老顾客,老耿和他们互动良好,能根据他们的需求,理出令他们满意的发型。C.面对不好惹的“滚刀肉”的找碴,老耿毫不退缩,并用真诚和善良感动了他,将其引上人生正途。D.老耿生病后不能再理发了,但会经常坐着轮椅来到店里,这是因为他对张猛的技艺不太放心。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以顾客们伸出大拇指夸赞老耿师徒结尾,和开头人们热心和老耿打招呼形成照应,凸显老耿形象。B.“滚刀肉”对老耿由跋扈到愣怔再到磕头认错的态度变化,表现出老耿高超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C.“均匀地涂在顾客脸上”“刮胡刀轻轻刮脸”“温毛巾擦净”等细节展现了老耿对工作的热爱与敬业。D.本文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描写“滚刀肉”去老耿店里闹事的情景,表现了“滚刀肉”泼皮无赖的形象。8.小说中耿直是如何坚守并传承传统手艺的?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9.小说围绕“理发师耿直”展开,产生了诸多独特的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答案】6.D7.B8.①精练技术,干活一丝不苟,用心服务顾客。②保留对理发行规的敬畏,爱惜招牌。③坚守传统理发物美价廉的服务意识。④用心、耐心教授徒弟,将自己的理发技艺传承下去。9.①丰富人物形象:通过描写耿直在理发店的工作日常、与顾客的互动以及他对传统理发的坚持,塑造了一个技艺高超、敬业、正直、善良的理发师形象。②串联故事情节:小说以耿直为中心,通过他与顾客的交往、对十元理发的坚守以及师徒之间的传承等情节,构成了一个紧凑、连贯的故事线。③深化文章主旨:小说通过耿直将张猛培养成一个合格的理发师傅,表现老耿对传统理发技艺的坚守和传承,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技艺得以传承的信心。【解析】这篇小说通过描写理发师耿直日常生活和工作,展现了他对传统手艺的坚守和对顾客的真诚服务。耿直不仅技艺精湛,还以低廉的价格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街坊邻里的信任和喜爱。面对同行的嫉妒和泼皮无赖的挑衅,他以真诚和善良感化对方,最终收徒传承手艺。小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情节,塑造了一个技艺高超、品德高尚的手艺人形象,传递了传统手艺人坚守初心、服务社会的精神。【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D.“这是因为他对张猛的技艺不太放心”错误,根据原文“几个月后,张猛就能独立操作了,理发的手艺毫不逊色”“忙碌惯了的老耿……心情就好多了”可知并不是因为他对张猛的技艺不太放心。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表现出老耿高超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错误,从“来的都是客,你凭啥……愣怔在原地”可知,这里不是表现出老耿高超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而是表现出老耿耿直、威严的形象特征。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概括能力。①原文“虽说老耿是正牌的理发师,剃了大半辈子的头……至今干起活来仍一丝不苟”“刮面是老耿的拿手活……一番工夫下来,至少半个小时过去了”,耿直在理发工作中,无论是对老顾客熟悉发型的处理,还是对新顾客时尚发型的修剪,都能做到认真对待。刮面时的消毒、涂肥皂泡沫、热毛巾敷面、轻柔刮脸等一系列操作,体现出他对每个环节都尽心尽力,这展现了他在技术上的精益求精以及对顾客的用心。②原文“虽说老耿的手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他至今仍保留着对行规的敬畏……多年过去,他依然坚守着对传统理发的那份虔诚,洗头、剃头、刮面、剪鼻毛、掏耳朵一样不少”,尽管外界理发价格上涨且服务项目可能减少,但耿直仍然坚守传统理发的全部流程,他深知手艺就是自己的活招牌,不能因为一时的利益而砸了招牌,这体现了他对传统理发行业规则的敬畏和珍惜。③原文“多年过去……却只收十元钱”“师徒俩搭档经营,坚守十元理发,不涨价”,在理发价格方面,耿直一直坚持低价,即使周围环境变化,他也没有提高价格,这种做法体现了他对传统理发物美价廉理念的坚守,旨在为顾客提供实惠的服务。④原文“老耿也用心教他,尤其是一些难度大的技术要领,更是耐心传授”“张猛就能独立操作了,理发的手艺毫不逊色”,耿直在收徒后,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理发技艺传授给徒弟,对于难度大的技术要领耐心讲解,使徒弟不仅能够掌握理发技巧,而且能够达到较高的水平,确保了传统理发技艺能够传承下去。【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艺术效果的能力。①丰富人物形象:“耿直走在塔前街上……这就是理发店的全部家当”“待顾客在理发椅上坐定,他问一声……让顾客们心满意足”等,从耿直的受欢迎程度,到理发店的环境布置,再到他为顾客理发等,这些细节全方位地展示了一个技艺精湛、工作认真负责、对待顾客热情周到的理发师形象。同时,他对“滚刀肉”的态度以及对徒弟的培养,又体现出他的正直和善良。②串联故事情节:“因为价格便宜,服务又好……就排到门外去”“曾有同行嫌他收费太低……造谣说耿直身患传染性皮肤病”“待理发完毕,那‘滚刀肉’扑通一声跪在老耿跟前……”“老耿连忙将他扶起……就跟着俺老头子学理发”等等,小说从耿直理发店生意好引发同行嫉妒开始,同行先是造谣,后又派“滚刀肉”来捣乱,而耿直不仅化解了危机,还收“滚刀肉”为徒,之后师徒一起经营理发店。整个故事情节都是以耿直为核心展开的,他的行为和选择推动了故事的发展,构成了一个完整且连贯的故事,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故事的脉络。③深化文章主旨:“老耿连忙将他扶起……也算谋一份职业,将来也好讨生活”“张猛也把师父当成再生父母……把十元理发的初心也传承了下来”,耿直将一个曾经在社会上混日子的“滚刀肉”培养成了一名合格的理发师傅,并且徒弟继承了他的手艺和经营理念。作者通过这个过程,展示了传统技艺的生命力,传达出对传统技艺在新一代人手中得以延续和传承的信心,使文章的主旨得到了深化。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赵高说二世曰:“先帝临制天下久,故群臣不敢为非,进邪说。今陛下富于春秋,初即位,奈何与公卿廷决事?事即有误,示群臣短也。天子称朕,固不闻声。”于是二世常居禁中,与高决诸事。其后公卿希得朝见,盗贼益多,而关中卒发东击盗者毋已。右丞相去疾、左丞相斯、将军冯劫进谏曰:“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转作事苦,赋税大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二世曰:“吾闻之韩子曰:‘尧舜采橡不刮,茅茨不翦,饭土增①,啜土形②,虽监门之养,不觳③于此。禹凿龙门,通大夏,决河亭水,放之海,身自持筑臿,胫毋毛,臣虏之劳不烈于此矣。’凡所为贵有天下者,得肆意极欲,主重明法,下不敢为非,以制御海内矣。夫虞、夏之主,贵为天子,亲处穷苦之实,以徇百姓,尚何于法?朕尊万乘,毋其实,吾欲造千乘之驾,万乘之属,充吾号名。且先帝起诸侯,兼天下,天下已定,外攘四夷以安边境,作宫室以章得意,而君观先帝功业有绪。今朕即位二年之间,群盗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罢先帝之所为,是上毋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何以在位?”下去疾、斯、劫吏,案责他罪。去疾、劫曰:“将相不辱。”自杀。斯卒囚,就五刑。(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贞观十四年,太宗谓侍臣曰:“平定天下,朕虽有其事,守之失图,功业亦复难保。秦始皇初亦平六国,据有四海,及末年不能善守,实可为诫。公等宜念公忘私,则荣名高位,可以克终其美。”魏征对曰:“臣闻之,战胜易,守胜难。陛下深思远虑,安不忘危,功业既彰,德教复洽,恒以此为政,宗社无由倾败矣。”(节选自《贞观政要·论慎终》)【注】①增:盛饭的瓦器。②形:通“型”,瓦器。③觳:通“确”,俭薄。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关东群A盗B并C起D秦E发兵F诛击G所杀H亡甚众I然J犹不止。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固,本来,与《谏太宗十思疏》中“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的“固”意思不同。B.实,实际,与《答司马谏议书》中“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的“实”意思相同。C.就,承受,与《齐桓晋文之事》中“若无罪而就死地”的“就”意思不同。D.据,占据,与《谏逐客书》中“东据成皋之险”的“据”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高劝说秦二世不要和群臣在朝廷上决议大事,认为如果让群臣看出了错误,就会影响到天子的威严;秦二世听从了赵高的建议。B.冯去疾等人进谏指出,单靠武力难以镇压起义军,要减少戍边、运输、劳作的劳役,减轻百姓的赋税,进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C.秦二世认为尧、舜作为天子,生活过于节俭,不是合格的统治者,不值得效仿学习,君主最主要的是使法令严明,以此来统治天下。D.唐太宗认为守住天下需要一定的方法,秦始皇的教训值得鉴戒;魏征认为唐太宗如果永远保持这种态度,国家就不会倾覆。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后公卿希得朝见,盗贼益多,而关中卒发东击盗者毋已。(2)公等宜念公忘私,则荣名高位,可以克终其美。14.秦二世最终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10.DGI11.D12.C13.(1)从这以后公卿很少能够朝见皇上,各地起义的人更多了,关中军队被征发向东去攻打起义军的一直没有停止。(2)你们应该顾念国家大事而忘却个人私利,那么美名和显赫的地位,就能够保持到底。14.①听信赵高谗言,任由赵高专政。②贪图奢侈享受,不关心百姓疾苦。③缺少深思远虑,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解析】两则材料分别展示了秦二世和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及其对待臣子的态度。材料一中,秦二世听信赵高谗言,疏远群臣,导致盗贼横行,最终灭亡。材料二中,唐太宗则以秦始皇的失败为鉴,重视臣子的忠言,强调治国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德政。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明君与昏君的不同治国之道及其后果。【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关东各路盗贼纷纷而起,朝廷派兵前去诛讨,杀死的人很多,然而还不能平息。“群盗并起”是主谓结构,中间不断开,“秦”是下一句的主语,D处断句;“秦发兵诛击”也是主谓结构,中间不断开,“所杀亡”是所字结构,名词性质,是下一句的主语,G处断句;“所杀亡”是主语,“甚众”是谓语,不断开,“然”表转折,置于句首,I处断句。故选DGI。【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本来;/稳固。句意:本来就是不让别人听到他的声音。/根不稳固却要求树木生长。B.正确。句意:却没有万乘的实际。/读书人所争辩的,尤其在于名气是否符合实际。C.正确。承受;/接近,趋向。句意:承受五刑。/没有罪过却要往死地里送。D.错误。都是“占据,占有”,意思相同。句意:据有四海。/在东面占有成皋这样的要隘。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秦二世认为尧、舜……不是合格的统治者”错误,秦二世只是不认同尧、舜身为天子却身处穷苦境地,为百姓做出牺牲的做法,他认为统治者应该纵欲而为,尽情享受,但并没有说秦二世认为尧、舜不是合格的统治者。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希”,少;“发”,被征发;“已”,停止。(2)“宜”,应该;“克”,能够;“终”,保持到底。【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材料一赵高对秦二世说“今陛下富于春秋,初即位,奈何与公卿廷决事?事即有误,示群臣短也。天子称朕,固不闻声”,于是“二世常居禁中,与高决诸事。其后公卿希得朝见”,可见听信赵高谗言,任由赵高专政。②材料一右丞相去疾、左丞相斯、将军冯劫进谏“盗多,皆以戍漕转作事苦,赋税大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但秦二世却认为“夫虞、夏之主,贵为天子,亲处穷苦之实,以徇百姓,尚何于法?朕尊万乘,毋其实,吾欲造千乘之驾,万乘之属,充吾号名”,可见他贪图奢侈享受,不关心百姓疾苦。③材料二魏征评价唐太宗“陛下深思远虑,安不忘危,功业既彰,德教复洽,恒以此为政,宗社无由倾败矣”,而秦二世恰恰缺少深思远虑,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参考译文:材料一:赵高劝说二世道:“先帝登位治理天下时间很久,所以群臣不敢做非分之事,不敢进言异端邪说。现在陛下正年轻,刚登上皇位,怎么能跟公卿在朝廷上议决大事呢?事情如果有错误,就让群臣看出了自己的弱点。天子之所以自称为朕,本来就是不让别人听到他的声音。”于是二世经常居住在深宫之内,只跟赵高一个人决定各种事情。从这以后公卿很少能够朝见皇上,各地起义的人更多了,关中军队被征发向东去攻打起义军的一直没有停止。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进谏说:“关东各路盗贼纷纷而起,朝廷派兵前去诛讨,杀死的人很多,然而还不能平息。盗贼多都是因为戍边、运输、劳作的事情太劳苦,赋税太重。(我们)请求暂停阿房宫的修建,减少戍边兵役和运输徭役。”二世说:“我听韩子说:‘尧、舜用柞木做橡子不砍削加工,用芦苇茅草盖屋顶不修剪,吃饭用瓦碗,喝水用瓦罐,即使是看门人的衣食供应,也不会比这更俭薄了。禹平凿龙门,疏通大夏,疏导黄河淤积停滞之水,引水入海,亲自拿着杵和锹,小腿上的毛都被磨光了,即使是奴隶的劳苦,也不会比这更厉害了。’凡是尊贵而掌握了天下的人,应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最主要的是使法令严明,下面的臣民不敢做坏事,以此来统治天下。虞、夏的君主,地位尊贵,做了天子,却身处穷苦境地,为百姓作出牺牲,这还有什么值得效法呢?我身居万乘之高位,却没有万乘的实际,我要建造千乘之车驾,设立万乘之徒属,让实际跟我的名号相符。再者先帝出身于诸侯,兼并了天下,天下已经平定,对外排除四方外族以安定边境,(对内)修建宫室来显示成功的得意,你们都看到了先帝功业已经就绪。而现在我登位两年的时间,盗贼纷起,你们不能禁止,又想要终止先帝所要做的事情,这样做对上不能报答先帝,其次也是不为我尽忠尽力,你们还凭什么身处高位呢?”于是把冯去疾、李斯、冯劫下交给狱吏,审讯追究三人的其他罪过。冯去疾、冯劫说:“将相不能受侮辱。”自杀了。李斯最终被囚,受五刑。材料二:贞观十四年,唐太宗对侍臣们说:“平定天下,我虽然做到了,但如果守天下没有长远的谋划,功业也难以保住。秦始皇起初也曾平定六国,据有四海,到他晚年却不能很好地守住江山,这个教训确实可作为鉴戒。你们应该顾念国家大事而忘却个人私利,那么美名和显赫的地位,就能够保持到底。”魏征说:“臣听说,打胜仗容易,保持胜利困难。陛下谋划周密,考虑长远,在安全的时候不忘记危难,功业既已显赫,德行教化又深入人心,如果能永远用这种态度来治理天下,国家就不会有倾覆的危险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新年贾岛①嗟以龙钟身,如何岁复新。石门思隐久,铜镜强窥频。花发新移树,心知故国春。谁能平此恨,岂是北宗②人。【注】①贾岛:晚唐诗人,早年出家为僧,后还俗应举,屡试不第。②北宗:佛教派别。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新年”交代了诗人作诗的时令,但全诗并未对新年气象有所着墨。B.颔联对句写诗人忍不住再三揽镜自照,窥视铜镜中衰老的容颜,饱含辛酸。C.尾联直抒胸臆,诗人认为哪怕是佛教中人也无法抚慰自己心中的遗憾。D.本诗虽平白如话,但遣词造句都符合律诗的对仗、平仄、押韵等格律要求。16.新年的到来本应令人欣喜,心怀希望,诗人却无新年之喜,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原因。【答案】15.A16.①为人生易老而无奈:新的一年到来,而自己的身体却无法像新年一样循环更新,只能日渐衰老,诗人感到无奈痛苦。②为是否归隐而彷徨:诗人想要归隐,却又不甘心就此放弃人生追求;想要继续坚持,却又年岁已高。前路茫茫,诗人陷入彷徨犹豫之中。③为颠沛流离而伤感:在这个新春,诗人却流离在外,没有机会回到故乡,只能想象故乡也已经到了春天。【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但全诗并未对新年气象有所着墨”错误。“花发新移树”一句写花开了,人们纷纷移栽新的树木,展现了新年气象。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①首联意思是,叹息着这年老的身体怎么能像年一样循环更新呢。可知,作者感叹自己的身体日渐衰老,无法像新年一样循环更新,在新的一年到来,诗人为人生易老感到无奈痛苦,无新年之喜。②颔联意思是,在石门旁思索了很久要不要隐退,看见铜镜里年老的容貌忍不住再三窥视。可知,诗人想要归隐,却又不甘心就此放弃人生追求;想要继续坚持,却又年岁已高。前路茫茫,诗人陷入彷徨犹豫之中,无新年之喜。③颈联意思是,花又开了,路旁移来了新的树,我心里知道这是故国的春天来了。可知,在这个新春,诗人却流离在外,没有机会回到故乡,只能想象故乡也已经到了春天,他为颠沛流离而伤感,无新年之喜。(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谏太宗十思疏》中,用设喻来说明不居安思危、戒奢行俭,就做不到积累德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诗句,感叹统治者不以历史为鉴,相继覆亡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3)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北大荒的茄子对我来说,①。说来有些奇怪,去北大荒之前,我在北京吃过无数次用茄子做的菜,但从来不觉得茄子有什么特殊的味道。用茄子做的菜不仅十分费油,还有股子土腥味儿。但我却觉得北大荒的茄子好吃,它与我在北京吃的茄子的味道完全不同。夏天,我在地头干活,临近晌午,肚子便饿得咕咕叫,此时就想看到送饭的人挑着两只桶,如云彩一样从天边一点点走近。而很多时候,桶里装的都是熬茄子。那茄子连汤带水,一点儿油星儿都见不着,但是,它们却是那么好吃!没有土腥味,只有一股子清香。有时候,做饭的人连茄蒂都带进锅里,茄蒂嚼不动,但茄蒂的味道却如茄子一样的清新。汤是清的,一点儿都不浑浊,不像北京烧的茄子,连汤都一起变黑了。汤里全是茄子清爽的味道,②。非常奇怪,这种清爽青涩的感觉,时常让我想起初春时节麦苗返青后的田野,氤氲弥漫,朦朦胧胧。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19.文中两处画横线部分都有“如……一样”,请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20.下列句子中的“让”和文中加点的“让”,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泰山不让土壤,河海不择细流。 B.让我看,这事八成是黄了。C.不好意思,这件事让你为难了。 D.李想热情地把客人让进屋里来。【答案】18.①有种特殊的味道②还略带点儿青涩19.①第一处“如……一样”是比喻,将送饭的人比作云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对送饭的人到来的期待与欣喜。②第二处“如……一样”是比较,将茄蒂的味道与茄子的味道比较,二者都给人清香的感觉,表现了“我”对北大荒茄子的喜爱。20.C【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由后文在北京吃茄子,“但从来不觉得茄子有什么特殊的味道”可知,此处是说在北大荒吃茄子与之相反,可填:有种特殊的味道;②前面一直在说茄子的味道“清新”“清爽”,后面提到“这种清爽青涩的感觉”,可见此处应说茄子还带点儿青涩,可填:还略带点儿青涩。【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不同语境中词语含义的能力。①第一处“此时就想看到送饭的人挑着两只桶,如云彩一样从天边一点点走近”是比喻句,把送饭人比作云彩,云彩是很飘逸美好的,此处运用这个比喻写出饥饿的“我”看到送饭人走来的美好期待和欣喜。因此“如……一样”是比喻。②第二处“但茄蒂的味道却如茄子一样的清新”,这个句子不是比喻,而是比较,说“茄蒂的味道却如茄子一样的清新”,比较对象是“茄蒂的味道”和“茄子的味道”,结论是二者“一样清新”,表现了“我”对北大荒茄子的喜爱。这里的“如……一样”是比较。【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不同语境中词语含义的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