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疑问_第1页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疑问_第2页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疑问_第3页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疑问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疑问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甫一提出便高光满满。

这是崭新而大胆的远景设想,超过了很多人的预期,也颠覆了不少人的认知,

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是“双碳”目标下的战略抉择,能源相关碳排放占比近九成,碳达峰碟中

和的成败很大程度上系之于此。

这是能源革命再出击的战鼓号角,“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

践行有年,期待结出新的硕果。

政府、企业、学界,相关各方迅速投以热切关注的目光,着手构筑新能源为

主体的完整生态,思量新型电力系统的实现路径,推动能源革命、电力变革的再

深化。

一场伟大的革命往往充满了艰难险阻、激流险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

型电力系统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可能超乎想象。

从当前情况看,以下几方面问题值得关注,期待科学回答、精准把握、有效

应对,以便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磅礴伟力。

一问:

什么是新型电力系统?

这是一个簇新的概念。业界已开始对新型电力系统作出不同角度、不同程度、

不同层次的解读,但所见总体上多为只言片语式的初步分析、模糊认识,尚缺乏

系统完整、一锤定音的阐释说明。作为凝聚众心、形成合力的基础,有必要对新

型电力系统的内涵、外延作出科学界定,以便举旗定向、少跑弯路。随着新能源

成为主体、电力中心地位进一步突显,新型电力系统或许跟能源互联网的重叠度

会越来越高。

二问:

电网将如何深刻变化?

电网是新型电力系统核心所在。现在的电网系统主要基于传统发电,以电源

供应端的精准控制实现“源随荷动”的电力平衡。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波动性、

随机性特征十分明显,高比例接入电网系统,需要电网系统的智能化、灵活性发

生根本性变化。这张全球最大电网的深度变革举世瞩目,而每年新增承载1亿千

瓦新能源发电已是迫在眉睫。再加上用户侧分布式电源广泛接入、需求侧深度响

应等因素,电网既要调度供应侧又需调度用户侧,运行机理将发生天翻地覆之变。

“源网荷储”一体化己经启程,可能成为电网最鲜明的时代特征,但其实现路径

可能坎坷而复杂。

三问:

火力发电将何去何从?

燃煤发电是最主要的火力发电形式,占比之大以致有人常常将二者混为一

谈。这是当前占据半壁江山的基础电源,未来取向和命运为业界广为关注,其耍

不要发展也是业界争议最大的问题。“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

经明确了“合理控制煤电建设规模和发展节奏”原则,专家预计“十四五”将是

煤电的最后发展期。“严控煤电项目”成为总基调,但后续具体如何安排,还是

一个待解之问。此外,燃气发电、生物质发电,身着清洁能源或可再生能源保护

色,较少引人关注,但其实是名符其实的火力发电,同样存在二氧化碳排放,“双

碳”目标下如何定位期待明确。

四问:

新能源除风光还有啥?

风能、太阳能无疑是新能源中的佼佼者、主力军,2020年合计装机容量达

到5.3亿千瓦,在全国发电能力中占比四分之一;己明确到2030年达到12亿千

瓦以上目标,相关机构预测甚至达到16亿〜18亿千瓦,新一轮加速度已悄然开

启。风光新能源可以说真的风光异常,但新能源并不像部分人所以为的只有风能、

太阳能,还有地热能、海洋能、核聚变等多品种。历史地看,风电、太阳能发电

大规模发展不过10年左右时间,从目前到碳达峰有10年左右、到碳中和有40

年左右,焉知地热能等不能取得根本性突破?需要提前谋划、科学布局、支持引

导,避免错过时间窗口。

五问:

储能能否成中流砥柱?

储能被认为是新型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关键支撑。抽水蓄能虽然技术成熟,

但毕竟厂址要求高、资源有限,且面临价格机制不顺、发展缓慢问题,此外的新

型储能被寄予厚望。官方正就新型储能发展指导意见公开征求意见,拟到2025

年实现装机规模3000万千瓦以上,2030年实现全面市场化发展。国网能源研究

院预测,我国新型储能2030年后快速增长,2060年装机规模达到4.2亿千瓦,

更有专家大胆预计未来新型储能规模将超10亿千瓦。对于截至2019年仅有210

万千瓦规模的新型储能来说,舞台足够巨大、前景足够光明。然而,储能之路还

相当漫长,需要解决的问题,克服的困难还很多。

六问:

如何让用户施展拳脚?

新型电力系统下,电力用户不再是单纯的、被动的用户,可能同时还是能源

的生产者、电力平衡的参与者,角色、定位、作用深度调整。户用光伏等用户生

产能源的友好接入,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所面临的新情况在于成规模后的量

变到质变。需求侧响应已在多地有效实践,改变了需求管理、有序用电的生硬和

冰冷,但目前参与的范围、实施的深度、激励的力度还不够,补贴资金的来源略

显单一,成本分摊的机制也尚不成熟。如何通过市场化的经济手段、价格机制,

更好调动用户参与电力平衡的积极性,包括错峰用电、电动汽车充放电等,是一

项亟待研究的课题。

七问:

电力改革应如何加持?

电力体制改革对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至关重要,有媒体甚至宣称加快电力市

场建设是其突破口。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自2015年启动以来,市场化交易电量

规模不断扩大,发电企业缩减计划电量基础上逐步深化市场竞争,电网收益模式

由价差转为成本加合理收入,较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既有的电力生态。但按照目

前的电力市场设计,新能源属于优先发电范围,保障性收购依然是主流认知,被

认为是限制市场竞争的存在。新能源大踏步向主体能源迈进,电力市场机制有必

要调整完善,特别是相对独立、有所游离的辅助服务市场需更多统筹考虑。传统

发电品种的退出,也有待改革形成市场化道路,尽可能避免行政手段“一刀切”。

八问:

是否警惕资源抢夺战?

当油气企业把新能源列为重要业务板块,下定决心向新能源转型的时候,可

能业界都能深刻感受到新能源领域的抢滩登陆之势。电力领域的跑马圈地曾经是

广受关注的怪象,会不会卷土重来甚至更为严重需要观察和警惕。“十四五”规

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在落实“双碳”目标、构

建新型电力系统中无疑将发挥四梁八柱的作用。市场竞争环境下,其优质资源自

然会受到多方青睐和追捧,如何才能实现资源的高效、合理配置,实现社会成本

最优开发?以风电、太阳能发电与水电互补为特色的流域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是

否除项目竞争性配置外别无他途?

九问:

面临电费上涨怎么办?

经过近年来的超高速发展,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开始进入平价时代,起步

较晚、成本更高的海上风电也不再享受中央补贴,预计风光发电成本还将进一步

降低。但这远不是成本的全部、并不意味着系统成本应声而降,作为全球能源转

型的先行者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领头羊之一,德国因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加大而

提高电价,并曾由此引发过各界争议。据国网能源研究院初步测算,新能源电量

渗透率超过15%后,系统成本进入快速增长临界点,预计2025年将是2020年的

2.3倍。我国电价持续处于较低水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