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广西玉林市2023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1.(2024八上·玉林期中)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要塞(sāi)颁发屏息敛声(bǐng)锐不可挡
B.遏制(è)畸形殚精竭虑(dān)深恶痛疾
C.翘首(qiáo)僻谣藏污纳垢(hòu)春寒料峭
D.炽热(zhì)琐屑摩肩接踵(zhòng)正禁危坐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项有误,要塞(sāi)——(sài),锐不可挡——锐不可当;
B项全部正确;
C项有误,僻谣——辟谣,藏污纳垢(hòu)——(gòu);
D项有误,摩肩接踵(zhòng)——(zhǒng),正禁危坐——正襟危坐。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能力。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2.(2024八上·玉林期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到新学校后班集体相敬如宾的和谐氛围让雷洋很快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
B.端午节如期而至,嘉陵江上美轮美奂的龙舟大赛成为炎炎夏日里广安人民关注的焦点。
C.阅读是源头活水,课堂是半亩方塘,只有把活水引入方塘,语文教学才能清澈如许,这是不言而喻的。
D.由于他入木三分的启发,我对人生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答案】C
【知识点】望文生义
【解析】【分析】A.错误,相敬如宾:形容夫妻问相处融洽,互相敬爱,像对待宾客一样,不能用来形容班集体;
B.错误,美轮美奂: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关效果,不能用来形容比赛;
C.正确,不言而喻:意思是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
D.错误,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物见解深刻、透彻,与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运用正误的判断。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恰当,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
3.(2024八上·玉林期中)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能否加强亚洲各国之间的文明交流互鉴,是携手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走向更为广阔前景的关键。
B.我们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C.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学生的近视比例已超过50%以上。
D.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讲述了当代中国工匠传奇的人生故事,展示了他们非凡的职业绝技。
【答案】D
【知识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重复啰嗦
【解析】【分析】A.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B.句子成分残缺,可在“社会主义”后加“的精神";C.重复累赘,删去“超过”或“以上";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4.(2024八上·玉林期中)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仰着头,才望见峰顶,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
B.隔壁教室里好像是李老师在上课。
C.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D.拥有这么好的资源却不利用,这不是一种资源浪费吗?
【答案】B
【知识点】比喻;拟人;反问
【解析】【分析】A.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没使用修辞手法;
C.采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D.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判断能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各个选项的句子,判断有没有运用修辞手法,作出正确的选择。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
5.(2024八上·玉林期中)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
②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
③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
④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⑤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
A.①⑤②③④B.③①⑤②④C.④③②①⑤D.③②①⑤④
【答案】D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本题逻辑顺序排列,③句总提读书“多读”的问题,②句承接前句“懂"继续分析,①句一步从时间上来说明读懂书的问题,⑤句推进一层,对“懂”的真正含义进行解说,④句“因此”,对以上所说加以总结,强调观点“读书要反复读”。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顺序排列,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中心,其次理清思路,抓标志性词汇和句子,第三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第三运用排除的方法简化难度。第四要连读,语感检验。
6.(2024八上·玉林期中)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在城阙兮。(《诗经·郑风》)
②,悄怆幽邃。(柳宗元《小石潭记》)
③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坐观垂钓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⑤最爱湖东行不足,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⑥,盖大苏泛赤壁云。(魏学洢《核舟记》)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诗经·关雎》中,男子追求女子没有成功,从而以“"表达其对女子的日夜思念。
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王勃表达即使千山万水也不能阻隔友情的句子是
“”。
【答案】(1)挑兮达兮;凄神寒骨;曾益其所不能;徒有羡鱼情;绿杨阴里白沙堤;尝贻余核舟一
(2)寤寐思服;天涯若比邻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1)①注意易错字:挑、达、兮;
②注意易错字:凄、寒、骨;
③注意易错字:曾、益;
④注意易错字:徒、羡;
⑤注意易错字:阴、堤;
⑥注意易错字:尝、贻、核。
(2)①注意易错字:寤、寐;
②注意易错字:涯、邻。
故答案为:(1)①挑兮达兮②凄神寒骨③曾益其所不能④徒有羡鱼情⑤绿杨阴里白沙堤⑥尝贻余核舟一
(2)①寤寐思服②天涯若比邻
【点评】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根据提示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①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②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③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④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024八上·玉林期中)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7.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晓雾将歇_________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___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9.填空。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___。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答案】7.消散(或“消歇"散去”);只是(或“只")
8.①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②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9.描写;议论(答“抒情”也可);闲;仙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答谢中书书;描写;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重点实词翻译能力。常用的重点实词翻译技巧有:成语推断法、查阅字典法、语境探究法、课内迁移法等。因此在这类题型中学生要结合过往所学知识,灵活迁移,以达到快、准、稳地解答题目。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本题考查学生对比阅读的能力。文言文对比阅读最常见的两种题型是求同和求异。求同型的题目一般来说结合文章内容找出共同之处即可,求异型的题目则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两文的不同之处,一般需要分点答题。做题时要注意审题,根据题目要求答题。
7.解答此题,要结合句意分析。①“晓雾将歇"中的“歇”指的是消散或散去,表示早晨的雾气即将消失。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中的“但”意为只是,表示只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才能欣赏到这样的美景。
故答案为:消散(或“消歇"散去”);只是(或“只")
8.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重点词语有:欲,想要、快要;颓:落下;沉鳞;水中的鱼儿。该句可以翻译为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②“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重点词语有:交横,纵横交错;盖,原来是。该句可以翻译为水中的藻类和荇草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造成的。
故答案为:①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②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9.根据文本可知,从表达方式看,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描写手法,同时也都有议论的成分,即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观点。从思想感情看,《记承天寺夜游》中的苏轼表达了作为被贬谪的人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而《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表现出了隐居者的仙风道骨。因此,填入的字分别是“闲”和“仙"。
故答案为:描写;议论(答“抒情”也可);闲;仙
(2024八上·玉林期中)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苦瓜,苦瓜,亲爱的菩萨
孙思杰
①外婆从不怨天尤人。记忆中,外婆从来没有说过一句关于天的坏话,哪怕是愁苦惨淡的日子,她也只是说,老天爷是有眼睛的,我们的苦,他都会看在眼里。
②外婆是很能吃苦的。至少在幼小的我看来,外婆这一生,过得实在太难。外婆五岁时,老外婆就去了,从此外婆没能再见母亲一眼。童年丧母的痛楚,远比那些刚出生就见不到母亲的人痛苦,因为曾经拥有了,感受了,然后失去,就是精神上的失去。
③在那个封建落后的年代,外婆的“诗意"便显得有些特别和负罪:三从四德,没能阻碍她对镜贴花黄;男尊女卑,也没能埋没她对读书的渴望。那时候,外婆是乡里的一枝花,也是墙角的一株草;是男人心底的痒痒挠,也是女人心里的一根针。
④后来等到外婆嫁人,本以为可静心生活,那一年却又遇上大饥荒。外婆四个孩子,最大的那个因为疾病死了,母亲也差点因为饥荒而丧命。那时候,外婆常对着天喃喃自语:老天爷啊,你擦擦眼吧,我快熬不下去了。可外婆,又都咬着牙一次次地挺了过来。
⑤饥荒过后,外婆便在老屋前栽了一排苦瓜。灰突突的村庄,一下就被这绿色给点活了。从屋外走过的人们,都忍不住要瞟一眼。
⑥外婆很喜欢苦瓜。喜欢吃苦瓜,也喜欢养苦瓜。她说,苦瓜是孝子,一生下来就知道土地的苦楚,苦瓜心疼土地,所以要把土地的苦转移到自己的身上。她说,苦瓜既是好菜,也是好药,它清火、解毒、和胃、护肝、养心。她还说,苦瓜,苦瓜,土地的苦孩子。
⑦外婆说这些话的时候,我正坐在老屋前的台阶上,感受到日暮和黄昏在我的背后流转,无尽的岁月轰鸣声中,我看见外婆的那双手,那双渐渐变得苍老的手,那双曾托起我一个个梦境的手,正轻轻拂过苦瓜,为它拭去眼角的泪痕。
⑧劳动,是人们低下头来对世界的一次妥协和皈依,也是外婆潜意识里的祈祷仪式。
⑨苦瓜要搭架的时候,外婆便扛着铁锨去松土。她用农具总是含蓄式的,像在土地上雕花,一次下去,翻起的泥土是叶,再一次下去,钩出的草屑是伏笔。如此反复,苦瓜便在一个仁慈的环境里蓄势待发。
⑩等到苦瓜结果,外婆永远是最高兴的那一个。她小心翼翼地将那些土地的果实摘下来,捧在怀里,孩子般高兴,有时会抬起头喃喃说,老天爷,真好。
外婆的苦瓜,不管是煨汤,还是配菜,贫苦的生活里,总能让我们觉出一丝甜来。最喜欢的,还是看外婆弯腰进灶房的背影。当初老屋的奠基仪式,是在鸡鸣狗吠的鞭炮声里欢呼起来的,风水先生说,这是一座吉宅,坐北朝南,负阴抱阳。而外婆的灶台,也是老屋光荣的参加者,又或许,它的身份比老屋尊贵,因为一座房屋站起来,炊烟升起,许多记忆也围绕着这个灶台开始生长。
外婆煨的苦瓜汤,便是我童年记忆的最深来源。少油,一点盐,苦瓜只切一段;温火,加几瓣梨,孩子的口水便出来了。那时家里没有别的给孩子做吃食,外婆的苦瓜汤便成为我最期待的美味,日子一长,那平淡生活里的点点苦意,已在不知不觉中浸入了我的血液,构成了我的筋骨,形成了我的品性。
老屋前的苦瓜架又冒新绿了,我知道,那是外婆先前的苦难开出的花。她这一生受了无尽的苦,却又把心里的苦转化为世上的善,世代相传。
外婆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就是一座教堂。她热爱,且怜惜大自然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一切美好的事物,又启示、丰富、培育了她的内心。外婆接受了苦瓜,所以内心渐渐清淡,归于平和。我们随从了外婆,所以也嗅到了苦瓜的清香。
苦瓜,苦瓜,亲爱的菩萨……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7年第4期,有删改)
10.根据文意,说说文题“苦瓜,苦瓜,亲爱的菩萨”的含义。
11.结合语境,赏析下列加点的词和句子。
①她小心翼翼地将那些土地的果实摘下来,捧在怀里,孩子般高兴。
②那时候,外婆是乡里的一枝花,也是墙角的一株草。
1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外婆是个怎样的人。
13.文章的结尾有什么作用?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0.既指外婆种的、伴随着我们走过艰难岁月的苦瓜,又指善良、坚韧、乐观的外婆。
11.①小心翼翼,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文中描写了外婆小心谨慎地把成熟的苦瓜摘下来的情态,生动地表现了外婆对苦瓜的珍视。
②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既把外婆比作“一枝花”,又把外婆比作“一株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意"的外婆带给人们的美好印象,也写出了“诗意”的外婆为当时的环境所不容。
12.①外婆是个善良和平的人。生活再苦,她也从来不抱怨。②外婆是个很能吃苦的人。生活的一次次艰难,她都咬着牙一次次地挺了过来。③外婆是个勤劳的人。她热爱劳动,细心种苦瓜,劳动是“外婆潜意识里的祈祷仪式"。④外婆是个能干的人。在贫苦的生活里,她能把苦瓜做得让“我们”觉出一丝甜来。⑤外婆是个热爱生活、乐观的人。艰难的岁月没能阻止她将生活过得“诗意”,没能埋没她对读书的渴望。她热爱,且怜惜大自然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13.①抒发作者对苦瓜、对外婆的感激、怀念之情,点明主旨,升华主题;②照应题目;③委婉、含蓄,有余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寄托作者情感,发人深思。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文章标题及其作用;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依据内容和主旨理解题目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文章的主旨挖掘出来。
(2)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表现的情境等。赏析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3)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如果还要求摆出理由和举例,就要从原文中概括例子来证明。
(4)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作答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结尾部分的文字一般来说,结构上有总结、照应前文的作用,使文章的结构严谨。内容上有突出主旨,抒发情感的作用。如果是特殊的结尾形式,委婉含蓄,意在言外,能引发读者的想象或思考。
10.根据苦瓜果味甘苦,但既是好菜,也是好药,它清火、解毒、和胃、护肝、养心。作者用它的品行来形容外婆,她经历过苦难却从不抱怨什么,只是把心里的苦转化为世上的善,世代相传,就如同救苦救难的菩萨一样,慈悲为怀,大爱天下。这样“苦瓜”和“菩萨"联系起来,突出了外婆甘于清贫困苦,变苦为善的高贵品质。
故答案为:既指外婆种的、伴随着我们走过艰难岁月的苦瓜,又指善良、坚韧、乐观的外婆。
11.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注意作者的情感)。(1)句从动作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作答时,需先明确描写方法,然后结合描写方法的特点和具体的语境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即可。“她小心翼翼地将那些士地的果实摘下来,捧在怀里,孩子般地高兴,有时真是抬起头喃喃说,老天爷,真好。”此处是对外婆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婆手捧苦瓜时的谨慎的动作和喜悦的心情,把外婆对苦瓜的喜爱和对人生的知足体现的淋漓尽致。(2)句从比喻修辞的使用角度赏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既把外婆比作“一枝花”,又把外婆比作“一株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意"的外婆带给人们的美好印象,也写出了“诗意”的外婆为当时的环境所不容。
故答案为:①小心翼翼,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文中描写了外婆小心谨慎地把成熟的苦瓜摘下来的情态,生动地表现了外婆对苦瓜的珍视。
②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既把外婆比作“一枝花”,又把外婆比作“一株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意"的外婆带给人们的美好印象,也写出了“诗意”的外婆为当时的环境所不容。
12.从文章第①段可以看出外婆是个善良和平的人。生活再苦,她也从来不抱怨。从第②-④段可以看出婆是个很能吃苦的人。生活的一次次艰难,她都咬着牙一次次地挺了过来。从第⑤-⑧段可以看出婆是个勤劳的人。她热爱劳动,细心种苦瓜,劳动是“外婆潜意识里的祈祷仪式"。从第⑨-段看出在贫苦的生活里,她能把苦瓜做得让“我们”觉出一丝甜来。从第-看出外婆是个热爱生活、乐观的人。艰难的岁月没能阻止她将生活过得“诗意”,没能埋没她对读书的渴望。她热爱,且怜惜大自然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故答案为:①外婆是个善良和平的人。生活再苦,她也从来不抱怨。②外婆是个很能吃苦的人。生活的一次次艰难,她都咬着牙一次次地挺了过来。③外婆是个勤劳的人。她热爱劳动,细心种苦瓜,劳动是“外婆潜意识里的祈祷仪式”。④外婆是个能干的人。在贫苦的生活里,她能把苦瓜做得让“我们"觉出一丝甜来。⑤外婆是个热爱生活、乐观的人。艰难的岁月没能阻止她将生活过得“诗意”,没能埋没她对读书的渴望。她热爱,且怜惜大自然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13.本题在结构上,照应题目;内容上,抒发了作者对苦瓜、对外婆的感激、怀念之情,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同时,给读者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有言尽而意无穷的韵味。
故答案为:①抒发作者对苦瓜、对外婆的感激、怀念之情,点明主旨,升华主题;②照应题目;③委婉、含蓄,有余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寄托作者情感,发人深思。
(2024八上·玉林期中)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①十个月时,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接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扬扬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诗的意思,我很得意地嚷喊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怆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热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驿外清江十里秋,雁声初到获花洲。征车已驾展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无可移易的存在!
14.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
①_________;
②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③____________。
15.第④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16.根据全文,概括爸爸的形象。
17.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
【答案】14.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感情
15.还未上学的“我”小小年纪居然懂得了诗的意思
16.①爸爸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②爸爸又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教育孩子的慈父。
17.爸爸教“我"的诗令“我”永生难忘:这些诗蕴含的精神情怀(爸爸的人格魅力)影响了“我"的一生;表达了“我”对爸爸的感谢与怀念。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的文章内容梳理能力。梳理文章内容时,首先需明确主旨,再围绕主旨分解各部分要点,形成“总——分"结构。具体步骤如下:①确定主旨,快速浏览文章,捕捉主要信息和作者意图,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中心思想,作为梳理的起点。②分解要点,识别段落主题:将文章划分为若干段落,每段提炼一个主题句。根据段落主题,将内容归类到不同的逻辑单元下,如背景介绍、问题分析、解决方案等。③构建框架:使用标题、小标题或编号列表,构建清晰的文章框架。确保各部分之间逻辑连贯,使用过渡句或词语连接。④检查完善:确保梳理的内容准确无误,无遗漏。调整语言表述,使梳理结果更加简洁明了。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系统地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形成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总——分”结构。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阅读题以填空题的形式命题,难度相对降低。解答此类题,先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到答案相对应的内容,再将所拟答案内容与原文比对,通过分析与比对得出答案。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句中的细微错误,如一些限定性的词语有没有丢失,说法过于绝对化等。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学生可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还可以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语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通常需要以下几个步骤:①上下文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重点语句所在的段落或章节,了解该语句出现的上下文环境。这有助于学生把握作者或说话者的整体意图和语境。②关键词识别:在重点语句中,往往会有一些关键词或短语,它们对于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至关重要。识别并理解这些关键词或短语的含义,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地把握句子的核心意思。③逻辑分析:有些重点语句可能包含复杂的逻辑关系,如因果、转折、并列等。通过逻辑分析理清这些关系,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句子的含义。④情感色彩:有些重点语句可能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如赞扬、批评、讽刺等。通过识别这些情感色彩,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或说话者的态度和立场。⑤联系整体:最后,需要将重点语句的含义与整个文本或对话的主题和目的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作者或说话者的意图和观点。
14.题干要求概括出爸爸教“我”读中国诗的两件事,熟读文章,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
①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示儿》;
②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即“家祭无忘告乃翁”;
③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情感,通过《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从孩提、上学前、上学后分别进行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①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②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感情
15.结合文本内容可知,爸爸高兴得流泪,原因在这句话的前面,即爸爸问“我”是否理解“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诗,“我”将这句话的意思告诉了爸爸,爸爸听了后,非常高兴,所以流泪了。
故答案为:还未上学的“我"小小年纪居然懂得了诗的意思
16.阅读全文,从父亲教“我”读中国诗,说明父亲有知识,父亲常教我"杜甫和陆游的诗,说明父亲有家国情怀,这-点也可以从文章第⑦段总结出来。“我”十个月的时候得了脑膜炎,一岁半的时候不会说话,爸爸很担心“我”,可知爸爸关心“我”:当说到某首诗的时候,爸爸每次都会先问“我"是否理解句意,说明爸爸懂得教育。
故答案为:①爸爸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②爸爸又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教育孩子的慈父。
17..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是爸爸教“我”的诗“我"永生难忘,这些诗蕴含的精神情怀和爸爸的人格魅力对“我”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表达了“我"对爸爸的感谢与怀念。这句话反映了“我”对父亲的深厚感情以及父亲教育方式的深远影响,诗歌成为了“我"与父亲之间情感联系的纽带,也体现了父亲对“我”的教育对“我"人生观的塑造。
故答案为:爸爸教“我”的诗令“我"永生难忘:这些诗蕴含的精神情怀(爸爸的人格魅力)影响了“我”的一生;表达了“我"对爸爸的感谢与怀念。
18.(2024八上·玉林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照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自拍照、毕业照、旅游照、新闻照……比比皆是。照片记录了生活点滴,照片呈现了大千世界,有的令人喜悦、感动,有的令人痛苦、惭愧,有的令人思索、回味……总有那么一张照片会让我们印象深刻。
请以“总会想起那张照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③书写工整规范。
【答案】【参考例文】
总会想起那张照片
每一张照片,无论淡雅还是发黄,都已经被岁月赋予了特别的味道。但是,那张照片总会在某一个回眸的时刻濡湿了我柔软的心。
照片中的男人一直微笑地看着远方,眼睛似乎湿润了。黝黑的皮肤,强健的体魄,岁月的痕迹早已侵占了他的脸,留下深浅不一的皱纹。照片中的男人是我的父亲,这张照片是当年我离家求学时父亲塞给我的。
15年前,我总盼望能展翅高飞,飞出这个困顿了十多年的地方。本来应该说“故乡"更贴切,因为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然而身在故乡这么多年我并没有很浓厚的乡情。只觉得那只是一个地方,一个熟悉的地方,一个有点厌倦的地方。它和贫穷无关,和落后无关,其实只和自己对父亲的隔膜有关。父亲不善言语,作为人民教师的他总是忙忙碌碌的。小时候我总是眼巴巴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被他们的父亲抱起,高高举起。孩子那清脆悦耳的笑声成了我梦中的一个小小悸动。为什么父亲就不抱我呢,我心里充满冷冷的疑问,甚至泛起丝丝的恨意。或许,这就是我想逃离的原因。
于是,我踏上了省外求学的道路。每次我出远门,我总是固执地认为自己懦弱的性格是由于父亲导致的。为了显现自己因长大而成熟的表面,我坚决不让父亲送我。在离家的路上我走得很快,我还是忍不住偷偷回过头看看父亲有没有来。
走在那熟悉的马路,看着那些面似熟悉其实陌生的人,孤独在我心里疯狂的滋长,顿时一股失落之感蔓延了全身。就在自己胡思乱想之际,我突然发现父亲已经站在我的身旁。我应该明白,父亲必定要把我送到车站,看着我远去才会离开。
那年的寒假我一回到家,十分惊讶地发现父亲衰老了很多,两鬓多了许多白花,尤其是让酷爱篮球的父亲一直引以为傲的挺直的背佝偻下去。父亲见了我,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父亲的身体不好,而且每况愈下,手脚无力,发抖,行动十分不便。但是父亲在困难面前从不退缩,畏惧,更不会说一声苦。临行前,父亲在客厅踌躇,勉强挤出一句话:“孩子,路上小心!”我知道父亲因身体不便不能陪我去车站,内心愧疚、无奈和惆怅!我不敢回头看父亲,应诺了一声,就离开了家。不知过了多久,再回过头,就在这时,我的眼光和父亲的眼光接触了。父亲支撑着身体,向我点了点头,微笑着。霎时间,我心中的心酸冲垮了眼泪的关卡。
父亲的爱是无言的,却无处不在!纵使是丹青高手,也难以勾勒出父亲您那坚挺的脊梁;即使是文学泰斗,也难以刻画尽父亲您那不屈的精神;即使是海纳百川,也难以包罗尽父亲您对儿女的关爱!
父亲已经远离了我们,那张照片也成了我最珍贵的记忆。我总是看到父亲从相片里走出来,忙碌在三尺讲台上,悠长而慈爱的目光挥洒在我的身上……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命题文。“那张照片"是过去的一张照片,所以作文内容要紧紧围绕照片中出现的人、物、场景而展开。照片是定格的瞬间,却能形成永远的记忆,定格画面中的人、景、物需要进行细节描写;其次,我们要写出为什么自己选择那张照片,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揭示出那张照片总让你想起的原因,更要写出照片中的人和事对你产生的强烈的感情冲击,并能凸显出照片对于自己人生的意义、启示和思考。在具体写作时,我们应该重点勾勒出照片中的情景,如拍照时人物的神态、动作的细节以及特定的情境等。既要将背景体现到位,更要让人物形象鲜活起来,可以立体成像,可以多角度透视,可以动态展示,可以点面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等。此外,还要给画面赋予斑斓的色彩,这样的照片才会真实再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结尾升华情感时,要写出真情实感,并能彰显思想深度。照片的背后,可以是真情的寄托,可以是人生意义的咀嚼,可以是生命价值的思考,可以是成长的启示,还可以是生活态度的改观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①确定文章体裁;②划定取材范围;③掌握写作重点。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1/1广西玉林市2023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1.(2024八上·玉林期中)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要塞(sāi)颁发屏息敛声(bǐng)锐不可挡
B.遏制(è)畸形殚精竭虑(dān)深恶痛疾
C.翘首(qiáo)僻谣藏污纳垢(hòu)春寒料峭
D.炽热(zhì)琐屑摩肩接踵(zhòng)正禁危坐
2.(2024八上·玉林期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到新学校后班集体相敬如宾的和谐氛围让雷洋很快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
B.端午节如期而至,嘉陵江上美轮美奂的龙舟大赛成为炎炎夏日里广安人民关注的焦点。
C.阅读是源头活水,课堂是半亩方塘,只有把活水引入方塘,语文教学才能清澈如许,这是不言而喻的。
D.由于他入木三分的启发,我对人生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3.(2024八上·玉林期中)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能否加强亚洲各国之间的文明交流互鉴,是携手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走向更为广阔前景的关键。
B.我们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C.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学生的近视比例已超过50%以上。
D.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讲述了当代中国工匠传奇的人生故事,展示了他们非凡的职业绝技。
4.(2024八上·玉林期中)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仰着头,才望见峰顶,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
B.隔壁教室里好像是李老师在上课。
C.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D.拥有这么好的资源却不利用,这不是一种资源浪费吗?
5.(2024八上·玉林期中)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
②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
③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
④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⑤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
A.①⑤②③④B.③①⑤②④C.④③②①⑤D.③②①⑤④
6.(2024八上·玉林期中)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在城阙兮。(《诗经·郑风》)
②,悄怆幽邃。(柳宗元《小石潭记》)
③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坐观垂钓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⑤最爱湖东行不足,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⑥,盖大苏泛赤壁云。(魏学洢《核舟记》)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诗经·关雎》中,男子追求女子没有成功,从而以“”表达其对女子的日夜思念。
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王勃表达即使千山万水也不能阻隔友情的句子是
“"。
(2024八上·玉林期中)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7.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晓雾将歇_________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___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9.填空。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___。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2024八上·玉林期中)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苦瓜,苦瓜,亲爱的菩萨
孙思杰
①外婆从不怨天尤人。记忆中,外婆从来没有说过一句关于天的坏话,哪怕是愁苦惨淡的日子,她也只是说,老天爷是有眼睛的,我们的苦,他都会看在眼里。
②外婆是很能吃苦的。至少在幼小的我看来,外婆这一生,过得实在太难。外婆五岁时,老外婆就去了,从此外婆没能再见母亲一眼。童年丧母的痛楚,远比那些刚出生就见不到母亲的人痛苦,因为曾经拥有了,感受了,然后失去,就是精神上的失去。
③在那个封建落后的年代,外婆的“诗意”便显得有些特别和负罪:三从四德,没能阻碍她对镜贴花黄;男尊女卑,也没能埋没她对读书的渴望。那时候,外婆是乡里的一枝花,也是墙角的一株草;是男人心底的痒痒挠,也是女人心里的一根针。
④后来等到外婆嫁人,本以为可静心生活,那一年却又遇上大饥荒。外婆四个孩子,最大的那个因为疾病死了,母亲也差点因为饥荒而丧命。那时候,外婆常对着天喃喃自语:老天爷啊,你擦擦眼吧,我快熬不下去了。可外婆,又都咬着牙一次次地挺了过来。
⑤饥荒过后,外婆便在老屋前栽了一排苦瓜。灰突突的村庄,一下就被这绿色给点活了。从屋外走过的人们,都忍不住要瞟一眼。
⑥外婆很喜欢苦瓜。喜欢吃苦瓜,也喜欢养苦瓜。她说,苦瓜是孝子,一生下来就知道土地的苦楚,苦瓜心疼土地,所以要把土地的苦转移到自己的身上。她说,苦瓜既是好菜,也是好药,它清火、解毒、和胃、护肝、养心。她还说,苦瓜,苦瓜,土地的苦孩子。
⑦外婆说这些话的时候,我正坐在老屋前的台阶上,感受到日暮和黄昏在我的背后流转,无尽的岁月轰鸣声中,我看见外婆的那双手,那双渐渐变得苍老的手,那双曾托起我一个个梦境的手,正轻轻拂过苦瓜,为它拭去眼角的泪痕。
⑧劳动,是人们低下头来对世界的一次妥协和皈依,也是外婆潜意识里的祈祷仪式。
⑨苦瓜要搭架的时候,外婆便扛着铁锨去松土。她用农具总是含蓄式的,像在土地上雕花,一次下去,翻起的泥土是叶,再一次下去,钩出的草屑是伏笔。如此反复,苦瓜便在一个仁慈的环境里蓄势待发。
⑩等到苦瓜结果,外婆永远是最高兴的那一个。她小心翼翼地将那些土地的果实摘下来,捧在怀里,孩子般高兴,有时会抬起头喃喃说,老天爷,真好。
外婆的苦瓜,不管是煨汤,还是配菜,贫苦的生活里,总能让我们觉出一丝甜来。最喜欢的,还是看外婆弯腰进灶房的背影。当初老屋的奠基仪式,是在鸡鸣狗吠的鞭炮声里欢呼起来的,风水先生说,这是一座吉宅,坐北朝南,负阴抱阳。而外婆的灶台,也是老屋光荣的参加者,又或许,它的身份比老屋尊贵,因为一座房屋站起来,炊烟升起,许多记忆也围绕着这个灶台开始生长。
外婆煨的苦瓜汤,便是我童年记忆的最深来源。少油,一点盐,苦瓜只切一段;温火,加几瓣梨,孩子的口水便出来了。那时家里没有别的给孩子做吃食,外婆的苦瓜汤便成为我最期待的美味,日子一长,那平淡生活里的点点苦意,已在不知不觉中浸入了我的血液,构成了我的筋骨,形成了我的品性。
老屋前的苦瓜架又冒新绿了,我知道,那是外婆先前的苦难开出的花。她这一生受了无尽的苦,却又把心里的苦转化为世上的善,世代相传。
外婆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就是一座教堂。她热爱,且怜惜大自然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一切美好的事物,又启示、丰富、培育了她的内心。外婆接受了苦瓜,所以内心渐渐清淡,归于平和。我们随从了外婆,所以也嗅到了苦瓜的清香。
苦瓜,苦瓜,亲爱的菩萨……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7年第4期,有删改)
10.根据文意,说说文题“苦瓜,苦瓜,亲爱的菩萨"的含义。
11.结合语境,赏析下列加点的词和句子。
①她小心翼翼地将那些土地的果实摘下来,捧在怀里,孩子般高兴。
②那时候,外婆是乡里的一枝花,也是墙角的一株草。
1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外婆是个怎样的人。
13.文章的结尾有什么作用?谈谈你的看法。
(2024八上·玉林期中)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①十个月时,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接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扬扬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诗的意思,我很得意地嚷喊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怆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热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驿外清江十里秋,雁声初到获花洲。征车已驾展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无可移易的存在!
14.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
①_________;
②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③____________。
15.第④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16.根据全文,概括爸爸的形象。
17.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
18.(2024八上·玉林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照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自拍照、毕业照、旅游照、新闻照……比比皆是。照片记录了生活点滴,照片呈现了大千世界,有的令人喜悦、感动,有的令人痛苦、惭愧,有的令人思索、回味……总有那么一张照片会让我们印象深刻。
请以“总会想起那张照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③书写工整规范。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项有误,要塞(sāi)——(sài),锐不可挡——锐不可当;
B项全部正确;
C项有误,僻谣——辟谣,藏污纳垢(hòu)——(gòu);
D项有误,摩肩接踵(zhòng)——(zhǒng),正禁危坐——正襟危坐。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能力。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2.【答案】C
【知识点】望文生义
【解析】【分析】A.错误,相敬如宾:形容夫妻问相处融洽,互相敬爱,像对待宾客一样,不能用来形容班集体;
B.错误,美轮美奂: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关效果,不能用来形容比赛;
C.正确,不言而喻:意思是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
D.错误,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物见解深刻、透彻,与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运用正误的判断。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恰当,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
3.【答案】D
【知识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重复啰嗦
【解析】【分析】A.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B.句子成分残缺,可在“社会主义"后加“的精神”;C.重复累赘,删去“超过"或“以上”;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4.【答案】B
【知识点】比喻;拟人;反问
【解析】【分析】A.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没使用修辞手法;
C.采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D.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判断能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各个选项的句子,判断有没有运用修辞手法,作出正确的选择。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
5.【答案】D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本题逻辑顺序排列,③句总提读书“多读"的问题,②句承接前句“懂”继续分析,①句一步从时间上来说明读懂书的问题,⑤句推进一层,对“懂"的真正含义进行解说,④句“因此”,对以上所说加以总结,强调观点“读书要反复读"。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顺序排列,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中心,其次理清思路,抓标志性词汇和句子,第三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第三运用排除的方法简化难度。第四要连读,语感检验。
6.【答案】(1)挑兮达兮;凄神寒骨;曾益其所不能;徒有羡鱼情;绿杨阴里白沙堤;尝贻余核舟一
(2)寤寐思服;天涯若比邻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1)①注意易错字:挑、达、兮;
②注意易错字:凄、寒、骨;
③注意易错字:曾、益;
④注意易错字:徒、羡;
⑤注意易错字:阴、堤;
⑥注意易错字:尝、贻、核。
(2)①注意易错字:寤、寐;
②注意易错字:涯、邻。
故答案为:(1)①挑兮达兮②凄神寒骨③曾益其所不能④徒有羡鱼情⑤绿杨阴里白沙堤⑥尝贻余核舟一
(2)①寤寐思服②天涯若比邻
【点评】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根据提示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①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②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③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④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答案】7.消散(或“消歇”“散去");只是(或“只”)
8.①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②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9.描写;议论(答“抒情"也可);闲;仙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答谢中书书;描写;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重点实词翻译能力。常用的重点实词翻译技巧有:成语推断法、查阅字典法、语境探究法、课内迁移法等。因此在这类题型中学生要结合过往所学知识,灵活迁移,以达到快、准、稳地解答题目。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本题考查学生对比阅读的能力。文言文对比阅读最常见的两种题型是求同和求异。求同型的题目一般来说结合文章内容找出共同之处即可,求异型的题目则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两文的不同之处,一般需要分点答题。做题时要注意审题,根据题目要求答题。
7.解答此题,要结合句意分析。①“晓雾将歇”中的“歇"指的是消散或散去,表示早晨的雾气即将消失。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中的“但"意为只是,表示只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才能欣赏到这样的美景。
故答案为:消散(或“消歇”“散去");只是(或“只”)
8.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重点词语有:欲,想要、快要;颓:落下;沉鳞;水中的鱼儿。该句可以翻译为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②“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重点词语有:交横,纵横交错;盖,原来是。该句可以翻译为水中的藻类和荇草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造成的。
故答案为:①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②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9.根据文本可知,从表达方式看,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描写手法,同时也都有议论的成分,即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观点。从思想感情看,《记承天寺夜游》中的苏轼表达了作为被贬谪的人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而《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表现出了隐居者的仙风道骨。因此,填入的字分别是“闲"和“仙”。
故答案为:描写;议论(答“抒情"也可);闲;仙
【答案】10.既指外婆种的、伴随着我们走过艰难岁月的苦瓜,又指善良、坚韧、乐观的外婆。
11.①小心翼翼,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文中描写了外婆小心谨慎地把成熟的苦瓜摘下来的情态,生动地表现了外婆对苦瓜的珍视。
②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既把外婆比作“一枝花”,又把外婆比作“一株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意”的外婆带给人们的美好印象,也写出了“诗意"的外婆为当时的环境所不容。
12.①外婆是个善良和平的人。生活再苦,她也从来不抱怨。②外婆是个很能吃苦的人。生活的一次次艰难,她都咬着牙一次次地挺了过来。③外婆是个勤劳的人。她热爱劳动,细心种苦瓜,劳动是“外婆潜意识里的祈祷仪式”。④外婆是个能干的人。在贫苦的生活里,她能把苦瓜做得让“我们"觉出一丝甜来。⑤外婆是个热爱生活、乐观的人。艰难的岁月没能阻止她将生活过得“诗意”,没能埋没她对读书的渴望。她热爱,且怜惜大自然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13.①抒发作者对苦瓜、对外婆的感激、怀念之情,点明主旨,升华主题;②照应题目;③委婉、含蓄,有余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寄托作者情感,发人深思。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文章标题及其作用;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依据内容和主旨理解题目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文章的主旨挖掘出来。
(2)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表现的情境等。赏析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3)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如果还要求摆出理由和举例,就要从原文中概括例子来证明。
(4)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作答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结尾部分的文字一般来说,结构上有总结、照应前文的作用,使文章的结构严谨。内容上有突出主旨,抒发情感的作用。如果是特殊的结尾形式,委婉含蓄,意在言外,能引发读者的想象或思考。
10.根据苦瓜果味甘苦,但既是好菜,也是好药,它清火、解毒、和胃、护肝、养心。作者用它的品行来形容外婆,她经历过苦难却从不抱怨什么,只是把心里的苦转化为世上的善,世代相传,就如同救苦救难的菩萨一样,慈悲为怀,大爱天下。这样“苦瓜"和“菩萨”联系起来,突出了外婆甘于清贫困苦,变苦为善的高贵品质。
故答案为:既指外婆种的、伴随着我们走过艰难岁月的苦瓜,又指善良、坚韧、乐观的外婆。
11.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注意作者的情感)。(1)句从动作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作答时,需先明确描写方法,然后结合描写方法的特点和具体的语境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即可。“她小心翼翼地将那些士地的果实摘下来,捧在怀里,孩子般地高兴,有时真是抬起头喃喃说,老天爷,真好。"此处是对外婆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婆手捧苦瓜时的谨慎的动作和喜悦的心情,把外婆对苦瓜的喜爱和对人生的知足体现的淋漓尽致。(2)句从比喻修辞的使用角度赏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既把外婆比作“一枝花”,又把外婆比作“一株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意”的外婆带给人们的美好印象,也写出了“诗意"的外婆为当时的环境所不容。
故答案为:①小心翼翼,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文中描写了外婆小心谨慎地把成熟的苦瓜摘下来的情态,生动地表现了外婆对苦瓜的珍视。
②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既把外婆比作“一枝花”,又把外婆比作“一株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意”的外婆带给人们的美好印象,也写出了“诗意"的外婆为当时的环境所不容。
12.从文章第①段可以看出外婆是个善良和平的人。生活再苦,她也从来不抱怨。从第②-④段可以看出婆是个很能吃苦的人。生活的一次次艰难,她都咬着牙一次次地挺了过来。从第⑤-⑧段可以看出婆是个勤劳的人。她热爱劳动,细心种苦瓜,劳动是“外婆潜意识里的祈祷仪式”。从第⑨-段看出在贫苦的生活里,她能把苦瓜做得让“我们"觉出一丝甜来。从第-看出外婆是个热爱生活、乐观的人。艰难的岁月没能阻止她将生活过得“诗意”,没能埋没她对读书的渴望。她热爱,且怜惜大自然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故答案为:①外婆是个善良和平的人。生活再苦,她也从来不抱怨。②外婆是个很能吃苦的人。生活的一次次艰难,她都咬着牙一次次地挺了过来。③外婆是个勤劳的人。她热爱劳动,细心种苦瓜,劳动是“外婆潜意识里的祈祷仪式"。④外婆是个能干的人。在贫苦的生活里,她能把苦瓜做得让“我们”觉出一丝甜来。⑤外婆是个热爱生活、乐观的人。艰难的岁月没能阻止她将生活过得“诗意”,没能埋没她对读书的渴望。她热爱,且怜惜大自然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13.本题在结构上,照应题目;内容上,抒发了作者对苦瓜、对外婆的感激、怀念之情,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同时,给读者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有言尽而意无穷的韵味。
故答案为:①抒发作者对苦瓜、对外婆的感激、怀念之情,点明主旨,升华主题;②照应题目;③委婉、含蓄,有余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寄托作者情感,发人深思。
【答案】14.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感情
15.还未上学的“我”小小年纪居然懂得了诗的意思
16.①爸爸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②爸爸又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教育孩子的慈父。
17.爸爸教“我"的诗令“我”永生难忘:这些诗蕴含的精神情怀(爸爸的人格魅力)影响了“我"的一生;表达了“我”对爸爸的感谢与怀念。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的文章内容梳理能力。梳理文章内容时,首先需明确主旨,再围绕主旨分解各部分要点,形成“总——分"结构。具体步骤如下:①确定主旨,快速浏览文章,捕捉主要信息和作者意图,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中心思想,作为梳理的起点。②分解要点,识别段落主题:将文章划分为若干段落,每段提炼一个主题句。根据段落主题,将内容归类到不同的逻辑单元下,如背景介绍、问题分析、解决方案等。③构建框架:使用标题、小标题或编号列表,构建清晰的文章框架。确保各部分之间逻辑连贯,使用过渡句或词语连接。④检查完善:确保梳理的内容准确无误,无遗漏。调整语言表述,使梳理结果更加简洁明了。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系统地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形成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总——分”结构。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阅读题以填空题的形式命题,难度相对降低。解答此类题,先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到答案相对应的内容,再将所拟答案内容与原文比对,通过分析与比对得出答案。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句中的细微错误,如一些限定性的词语有没有丢失,说法过于绝对化等。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学生可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还可以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语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通常需要以下几个步骤:①上下文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重点语句所在的段落或章节,了解该语句出现的上下文环境。这有助于学生把握作者或说话者的整体意图和语境。②关键词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微波技术总结》课件
- 2022年浙江省嘉兴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3年黑龙江省鹤岗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1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梦想学堂使用手册》课件
- 经典搞笑句子
- 英语请假条的格式
- 辽宁省本溪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统编版小升初模拟(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电池化学品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板
- 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实施方案
- 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
- 天疱疮临床分期与治疗方案研究
- 开放系统10861《理工英语(4)》期末机考真题及答案(第102套)
- 综合技能训练实训报告学前教育
- 2024年国家能源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MOOC 管理学-郑州轻工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军事理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2024年贵州贵安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混凝土的检测》课件
- 卫生健康系统2024年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要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