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云中学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质量监测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1D/25/wKhkGWc7EoGAKgs-AALVuhsir0Y942.jpg)
![庆云中学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质量监测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1D/25/wKhkGWc7EoGAKgs-AALVuhsir0Y9422.jpg)
![庆云中学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质量监测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1D/25/wKhkGWc7EoGAKgs-AALVuhsir0Y9423.jpg)
![庆云中学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质量监测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1D/25/wKhkGWc7EoGAKgs-AALVuhsir0Y9424.jpg)
![庆云中学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质量监测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1D/25/wKhkGWc7EoGAKgs-AALVuhsir0Y94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庆云中学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质量监测试卷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庆云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质量监测试卷
1.(2024九上·从江月考)阅读
首先,拒绝抱怨,心存感恩,心灵就会获得宁静;遇事不怨天尤人,而是努力适应改变,dù①____绝消极的情绪,jí②____取积极的力量,让有限的生命绽放出鲜妍的花朵。
其次,懂得理解,学会包容,以博大的胸怀宽宥他人的错误。
最后,自尊自信,真诚坦率,正确认识自己,不为自己的错误找冠冕堂皇的理由,不因自己的缺点自惭xínghuì③____。切忌自吹自擂,不宜矫揉造作,要多附庸风雅。这就是收获朋友,成就自我的不二法门。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鲜妍B.宽宥C.矫揉造作D.附庸风雅
【答案】(1)杜;汲;形秽
(2)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1)dù①____:根据语境“dù绝消极的情绪”,这里的“dù”应表示阻止、消除的意思,结合拼音,可以确定为“杜”,即“杜绝”。jí②____:根据语境“jí取积极的力量”,这里的“jí”应表示获取、吸取的意思,结合拼音,可以确定为“汲”,即“汲取”。xínghuì③:根据语境“不因自己的缺点自惭xínghuì”,这里的“xínghuì”应表示因某种缺陷或不足而感到自卑、羞愧,结合拼音,可以确定为“形秽”,即“自惭形秽”。
(2)A.鲜妍:在文中用来形容花朵鲜艳美丽,使用恰当。
B.宽宥:表示原谅、宽恕他人的过错,与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宽宥他人的错误"相符,使用恰当。
C.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与文中强调的真诚坦率相悖,但在此处作为不宜的行为被提及,并未直接用于形容人,而是作为避免的行为之一,因此从语境上看,虽非正面评价,但在此处使用并无不当。然而,若从严格意义上判断,该词通常用于负面评价,与文中整体积极向上的语境略显不符,但并非完全错误。
D.附庸风雅:原指文化修养不高却硬要装作有文化修养的样子,现多指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或参加有关文化活动(多含贬义)。在文中“要多附庸风雅”这一表述中,显然与原文强调的真诚坦率、自尊自信相悖,使用不恰当。
故答案为:杜;汲;形秽;D
【点评】(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2)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2.(2024九上·从江月考)默写。
①,无家问死生。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寄书长不达,况乃。杜甫《月夜忆舍弟》
③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④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⑤一封朝奏九重天,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⑥___,他大步前进不停息!《周总理,你在哪里》
⑦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中,用反衬和烘托的手法,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暗讽君主昏聩无能的句子是:___,___
⑧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以景衬情,表现英雄失路之悲的诗句
是:______。
【答案】有弟皆分散;未休兵;晨起;客悲;夕贬潮州路八千;革命征途千万里;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潮、薄
故答案为:有弟皆分散;未休兵;晨起;客悲;夕贬潮州路八千;革命征途千万里;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3.(2024九上·从江月考)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敬业与乐业》作者是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梁启超,选自《饮冰室合集》。这是一篇演讲稿,也是一篇议论文。
B.《精神的三间小屋》作者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
C.演讲词,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它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倡议。
D.雨果,19世纪前期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战争与和平》等。
【答案】D
【知识点】其他常识;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BC.正确;
D.《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2024九上·从江月考)整本书阅读
4.下面艾青的诗歌中,与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所表达的情感最为接近的是()
A.《手推车》B.《大堰河——我的保姆》
C.《鱼化石》D.《礁石》
5.从情感表达上看,下列写“太阳”的诗句中哪一项与《艾青诗选》的作品更为接近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A啊/太阳/你的宫阙里/秋日的金笛吹着神曲/拥有朝晖/清露/眼泪/甜笑的世界
B我多么爱太阳/我要把它唤到我心头来/使我的心/在黑暗中像它一样发光
C我爱在淡淡的太阳下/临窗把工作静静做完/多么快/人生已到严酷的冬天
【答案】4.D
5.选择:B;理由:借“太阳"真切地表达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与《艾青诗选》的作品更为接近。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综合评价;对作品的体验感受;《艾青诗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4.A.《手推车》诗人借助手推车表现的“北国人民的悲哀”,也蕴涵着对保守呆板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悲哀;
B.《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塑造了大堰河勤劳、善良、宽厚和淳朴的形象,写出了整个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感激和赞美之情,表现了对千千万万的劳动群众的同情与关注,表达了对黑暗的旧世界的痛恨和诅咒;
C.《鱼化石》诗人借助对一种生物被无故尘埋的血淋淋事实的描述,抒发了对于逝去生命的祭奠与悼惜之情;
D.《礁石》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坚韧顽强的生命存在的由衷赞美,亦对正处在种种困扰和挤压中的祖国人民以深切的鼓舞。
故答案为:D
5.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的积累。艾青的诗歌,从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B句借“太阳"真切地表达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与《艾青诗选》的作品更为接近。
故答案为:选择:B;理由:借“太阳”真切地表达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与《艾青诗选》的作品更为接近。
(2024九上·从江月考)现代文阅读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①
朱汉民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系先贤王阳明所说。
这句名言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总结,也是当代人做人、做事的指导。我们都想在这个世界上做成有意义的事情或事业,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想要成就事业,首先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即与我们的立志有关。
王阳明被贬贵州,经“龙场悟道”后,创建了龙冈书院,聚徒讲学,并为求学者立下了著名学规——《教条示龙场诸生》。该学规共有四条,其中第一条便是“立志"。他告诫学生:“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在他看来,无论是圣贤豪杰,还是百工技艺,人人都有成就事业的可能。但是首先必须立志。
没有立志,我们就没有前进的目标。【甲】而一个没有前进目标的人,如何会有可成之事无论你是要成就内在的人格,还是要成就外在的事业,首先要确立奋斗的目标。
王阳明认为,人是否可以成为圣贤,关键在于是否要立下成为圣贤的志向。他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提出:“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没有舵的船,没有嚼子的马,随水漂流,任意奔驰,最终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很多人都知道,应该确定奋斗目标,但难能可贵的是确定一个既有高度,又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
魏源在谈到士君子追求的国家治理目标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原则。他说:“君子之为治也,无三代以上之心则必俗,不知三代以下情势则必迁。”以魏源为代表的晚清士君子活跃于当时的军政界、学术界,在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卓有成就,恰恰在于他们是一批既不俗又不迁的真君子。他们的立志,无不是坚持将理想主义的情怀与现实主义的精神统一起来。
没有立志,我们就没有奋斗的动力。【乙】我们想要做成事业,必须要有动力,而通过立志确立的目标,则是我们努力奋斗的动力。为了激发士君子的奋斗动力,宋代士大夫提出了“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的递进式奋斗目标,就是希望士君子在不断提升目标时而获得奋斗的动力。明清之际的士大夫在反省明朝灭亡的教训时认为,只讲成就圣贤人格还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豪杰精神,才不会出现亡国亡天下的惨痛历史。所以,豪杰精神就成为明清之际的士大夫奔走呼喊的时代心声。明清之际士大夫的著名代表人物王船山、黄宗羲、顾炎武等,都呼唤豪杰精神。王船山反省了明代灭亡的教训,认为士大夫必须要具备一种智勇双全、创造功业的豪杰精神。
没有立志,就不能激发我们的潜能。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潜能,立志则可以使这些潜能激发出来,特别是人一旦立下了高远的志向,就更加能够激发自己的潜能,并可以转化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力量。【丙】再谈一个湘军的例子。曾国藩也是读书期间就立志做一个“圣贤—豪杰”之人。湘军儒将虽是儒生出身,但是引人注目的是,在保卫家乡、维护孔教的志向激励下,这些儒生们显示出了敢于任事、毅然决断、顽强坚韧的军人气质,这是他们能够统领军队、奔赴疆场、浴血奋战并成为儒将的重要条件。曾国藩强调:“为圣贤者,亦各有自主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丁】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曾国藩成为一代儒将的代表,正是由于立下高远的志向,故而激发出了潜能,并转化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力量。
【注】①选自《人民日报》。
6.下列选项与文章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王阳明告诫学生:“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B.明清之际士大夫王船山认为士大夫要具备一种智勇双全、创造功业的豪杰精神。
C.曾国藩强调:“为圣贤者,亦各有自主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
D.宋代士大夫提出了“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的递进式奋斗目标。
7.论据是论证观点的重要手段。孔子一辈子内心深处的追求是“天下有道”,尽管历经种种磨难,甚至被很多人嘲笑,但是他从不停下追求目标的步伐。这一事例放在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A.【甲】B.【乙】C.【丙】D.【丁】
8.本文观点鲜明,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9.文章是怎样论证“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这一论点的请结合内容简述论证思路。
【答案】6.B
7.B
8.①没有立志,我们就没有奋斗的动力;②没有立志,就不能激发我们的潜能
9.首先用王阳明的故事,明确论点的出处,并作为事实论据证明论点,强调了“立志”的重要性。接着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分别论证“没有立志,我们就没有前进的目标"没有立志,我们就没有奋斗的动力”“没有立志,就不能激发我们的潜能”,从而有力论证中心论点。
【知识点】论证过程;中心论点;论据;议论文文本;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涉及的内容,在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将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正误。
(2)本题考查论据的选择与使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论据是论证论点根据,是作者建立论点的理由,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其次,是否使用多个论据,要根据证明过程的需要做出选择。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论点。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处。有的议论文的论点需要自己概括,这就要先读懂文章的内容,弄清作者针对什么问题而发表议论,然后再看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观点是什么,进而概括出来。
(4)本题考查论证的思路。注意运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分析。"
6.ACD.正确。
B.有误,与文章内容不相符。原文中并没有提到王船山认为士大夫要具备一种智勇双全、创造功业的豪杰精神,而是提到了王船山反省明代灭亡的教训,认为士大夫必须要具备一种智勇双全、创造功业的豪杰精神。
故答案为:B
7.本题考查论据的使用。这一事例放在【乙】处最恰当。因为“尽管历经种种磨难,甚至被很多人嘲笑,但是他从不停下追求目标的步伐”句论证了“我们想要做成事业,必须要有动力,而通过立志确立的目标,则是我们努力奋斗的动力"的观点,正符合乙处“没有立志,我们就没有奋斗的动力。【乙】我们想要做成事业,必须要有动力,而通过立志确立的目标,则是我们努力奋斗的动力”内容。
故答案为:B
8.本题考查论证思路的整理。结合“没有立志,我们就没有奋斗的动力。【乙】我们想要做成事业,必须要有动力,而通过立志确立的目标,则是我们努力奋斗的动力"没有立志,就不能激发我们的潜能。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潜能,立志则可以使这些潜能激发出来,特别是人一旦立下了高远的志向,就更加能够激发自己的潜能,并可以转化为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力量”句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①没有立志,我们就没有奋斗的动力;②没有立志,就不能激发我们的潜能
9.本题考查论证思路。文章“‘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系先贤王阳明所说"句通过引用王阳明的话引出论点“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结合“没有立志,我们就没有前进的目标。王阳明认为,人是否可以成为圣贤,关键在于是否要立下成为圣贤的志向。魏源在谈到士君子追求的国家治理目标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原则"没有立志,我们就没有奋斗的动力。宋代士大夫提出了’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的递进式奋斗目标,就是希望士君子在不断提升目标时而获得奋斗的动力。明清之际的士大夫在反省明朝灭亡的教训时认为,只讲成就圣贤人格还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豪杰精神,才不会出现亡国亡天下的惨痛历史”“没有立志,就不能激发我们的潜能"内容可知,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先从反面论证没有立志的的危害,再从正面论证立志的重要性。接着运用举例论证,举王船山、黄宗羲、顾炎武等人的例子论证立志的重要性。最后,运用曾国藩的事例,论证了立志可以激发潜能,并转化为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力量。
故答案为:首先用王阳明的故事,明确论点的出处,并作为事实论据证明论点,强调了“立志”的重要性。接着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分别论证“没有立志,我们就没有前进的目标"没有立志,我们就没有奋斗的动力”“没有立志,就不能激发我们的潜能”,从而有力论证中心论点。
(2024九上·从江月考)阅读
坚决制止餐饮浪费
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爱惜粮食,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粮食生产是一个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过程,粮食从农田到餐桌,需要经过种植、管理、收获、运输、储藏、加工等诸多环节,需要农民、购销人员、生产加工人员、食品烹饪人员等众多劳动者参与,凝结着无数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唐朝诗人李绅的《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是对粮食来之不易的生动描述。爱惜食物、反对“舌尖上的浪费”,不仅是对广大劳动者劳动成果的珍惜,也是对广大劳动者及其辛勤劳动的尊重。
小小餐桌,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珍惜粮食、尊重劳动的优良传统,而且关系社风民风和国民消费价值观。珍惜食物、制止餐饮浪费绝不是个人小事。现在社会上有一种人,自恃有钱,餐桌上豪气地点点点,以为花自己的钱无关他人,殊不知他点餐过量吃不完的食物,是在浪费社会公共资源!因为节约粮食,就可以少种粮,少种粮就会少消耗化肥、种子、节约水资源,少占用土地,少占用资源,所以珍惜粮食就是保护资源,也就是保护了环境。
中国需要用世界9%的耕地养活占世界近20%的人口,虽然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历史上的“十六连丰收”,但人口多、土地贫瘠的现状并没有完全改变,而且粮食消费增速快于粮食生产增速,粮食生产和消费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必须始终绷紧。
珍惜食物、制止餐饮浪费,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团体应尽的社会责任。我们要加强“克俭于家”、厉行节约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牢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观念。要培养节约习惯,自觉抵制餐饮浪费行为,不仅个人要养成习惯,餐馆、食堂、超市等各方都要在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环节合力把好节约关。此外,还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建立健全鼓励节约、整治浪费的长效机制,让勤俭节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崇俭抑奢成为全社会的文明追求。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珍惜每一粒粮食、爱惜每一片蔬菜、节约每一滴油料,就是对劳动的尊重、对劳动者的敬仰、对大自然的敬畏。只要每个人都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争做节俭消费的实践者、传播者、监督者,就一定能制止“舌尖上的浪费”。
(有删改)
10.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B.第4段“9%"20%”的数据有力证明了我国粮食生产增速快于粮食消费增速。
C.全文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围绕爱惜粮食制止浪费展开论证。最后总结全文,突出论点。
D.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珍惜食物、制止餐饮浪费。
11.文章第2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比喻论证B.引用论证C.对比论证D.举例论证
12.阅读全文,说说为什么要制止餐饮浪费。
13.文章第5段从制止餐饮浪费方面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简要概括。
【答案】10.B
11.B
12.制止餐饮浪费是每个公民的责任;粮食来之不易;珍惜粮食关系社风民风和国民消费价值观;粮食消费增速快于粮食生产增速。
13.要加强“克俭于家"、厉行节约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要培养节约习惯;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建立长效机制。
【知识点】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引用论证;议论文文本;评价启示、反思感悟等开放类;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议论文经常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辨识论证方法,首先要看是不是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再看是不是举例论证,最后考虑道理论证。
(4)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10.ACD.正确;
B.有误,第②段引用李绅的诗句是为了说明粮食来之不易,阐述粮食生产凝结着无数劳动者的辛勤劳动,而不是“阐述粮食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过程”。
故答案为:B
11.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分析。结合“唐朝诗人李绅的《悯农》诗"分析,引用唐朝诗人李绅的名句,属于引用论证,结合“就是对粮食来之不易的生动描述”分析,来说明粮食的来之不易,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增加文章的文采。
故答案为:B
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爱惜粮食,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概括为:制止餐饮浪费是每个公民的责任;结合“小小餐桌,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珍惜粮食、尊重劳动的优良传统,而且关系社风民风和国民消费价值观”,概括为:粮食来之不易,珍惜粮食关系社风民风和国民消费价值观;结合“而且粮食消费增速快于粮食生产增速,粮食生产和消费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必须始终绷紧”,概括为:粮食消费增速快于粮食生产增速。
故答案为:制止餐饮浪费是每个公民的责任;粮食来之不易;珍惜粮食关系社风民风和国民消费价值观;粮食消费增速快于粮食生产增速。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根据“’我们要加强克俭于家’、厉行节约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牢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观念”概括为:要加强克俭于家、厉行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根据“要培养节约习惯,自觉抵制餐饮浪费行为"提炼为:要培养节约习惯;根据“此外,还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建立健全鼓励节约、整治浪费的长效机制,让勤俭节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崇俭抑奢成为全社会的文明追求”概括为: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建立长效机制。
故答案为:要加强“克俭于家"、厉行节约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要培养节约习惯;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建立长效机制。
(2024九上·从江月考)古代诗文阅读
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小人所好者利禄,所贪者财货,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反相贼害,虽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曰小人无朋。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故曰:惟君子则有朋。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可谓无朋矣,而纣用以亡。武王有臣三千,惟一心,可谓大朋矣,而周用以兴。盖君子之朋,虽多而不厌故也。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14.读文章,推测下列内容中,不能纳入作者认可的“朋党”之列的是()
A.周武王的“三千臣"B.商纣王的“亿万臣”
C.“谈笑有鸿儒"中的“鸿儒”D.伯夷、叔齐之辈
15.欧阳修在文中为什么要列举商纣王与周武王事例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6.下列与“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中“以”的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河曲智叟亡以应_《愚公移山》
B.以顺为正者《富贵不能淫》
C.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D.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答案】14.B
15.示例:通过商纣王和周武王的对比,具体论证了“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的观点,增强说服力。
16.C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2)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选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
(3)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
【参考译文】
当初,范仲淹被贬到饶州的时候,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因为认为范仲淹正直而被放逐,被视为“党人”。从此,朋党的议论产生了,欧阳修于是写了《朋党论》呈献给皇上。文章大致内容是:“君子因为志同道合结为朋党,小人因为有共同的利益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道理。我认为小人没有朋党,只有君子才有。小人所喜好的是利禄,所贪图的是财物,当他们利益一致的时候,暂时互相勾结结为朋党,是虚假的。等到他们见到利益就争先恐后,有时利益没了就反过来互相残害,即使是兄弟亲戚,也不能互相保全,所以说小人没有朋党。君子却不是这样,他们所坚守的是道义,所实行的是忠诚守信,所珍惜的是名誉节操。用这些来修养自身,就会志同道合而互相帮助,用这些来为国家做事,就会同心协力而共同克服困难,始终如一,所以说只有君子才有朋党。商纣王有臣子亿万,却有亿万条心,可以说没有朋党,而纣王因此灭亡。周武王有臣子三千,却只有一条心,可以说是大朋党了,而周朝因此兴盛。大概君子的朋党,即使多也不满足。所以做国君的只应当斥退小人的假朋党,任用君子的真朋党,那么天下就会大治了。"
14.A.根据“武王有臣三千,惟一心,可谓大朋矣”可知,周武王的“三千臣"可纳入作者认可的“朋党”;
B.根据“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可谓无朋矣,而纣用以亡"可知,商纣王的“亿万臣”不能纳入作者认可的“朋党";
C.“谈笑有鸿儒”中的“鸿儒"指品德高尚的人,是同道人,可以纳入作者认可的”朋党";
D.伯夷、叔齐之辈是为了道义可以舍弃生命的义士,是同道人,可以纳入作者认可的“朋党”。
故答案为:B
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可谓无朋矣,而纣用以亡。武王有臣三千,惟一心,可谓大朋矣,而周用以兴“列举了商纣王当朝没有朋党却灭亡,周武王当朝有朋党却兴盛的事件,形成了对比。商纣王当朝没有朋党到了多有小人,周武王当朝有朋党却多为君子。这就一者灭亡,一者兴盛的原因,联系后文“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可知,此处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一国之君,应当屏退小人的伪朋党,而多多提携君子的真朋党,这样,天下就可以达到大治了”的观点,列举事实,形成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故答案为:示例:通过商纣王和周武王的对比,具体论证了“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的观点,增强说服力。
16.A.翻译:河湾上的智叟没有话来回答(愚公)。连词,来;
B.翻译:把顺从当作准则的(人)。介词,把;
C.翻译: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或冷清)。介词,因为;
D.翻译: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的(大鹏)。介词,凭借。
故答案为:C
(2024九上·从江月考)阅读
【甲】夏日南亭怀辛大①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②梦想③。
【乙】月夜怀故人
寇准
清夜月初满,藓庭吟更幽。
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
旧国情何极,空江思欲流。
故人今底处,危坐独凝愁。
【注】①辛大:孟浩然的朋友,排行老大,名不详,疑即辛谔。②劳:苦于。③梦想:想念。
17.上面两首诗中都出现的情景是()
A.夕阳西下B.月上枝头C.徐徐清风D.蟋蟀蝉鸣
18.两首诗都是怀友人的,请你结合对诗歌的理解,从内容和情感上分析它们的异同。
【答案】17.B
18.同:两首诗都写了月下怀人。异:怀人的景色氛围不同:《夏日南亭怀辛大》描绘了夏夜乘凉的悠闲自得。《月夜怀故人》描绘了秋季清幽孤寂的氛围。怀人的内涵不同:《月夜怀故人》除了怀念友人,还有对故乡的怀念。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思乡怀人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17.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甲诗的“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意思是: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描写了月亮升起的场景乙诗“清夜月初满,藓庭吟更幽“意思是:清凉的夜晚月亮刚刚满月,在长满苔藓的庭院里吟诗显得更加幽静。也写到了月亮所以这两首诗都出现的情景是月上枝头。
故答案为:B
18.本题考查诗歌情感。同:《夏日南亭怀辛大》此诗描绘了夏夜乘凉的悠闲自得,抒发了诗人对老友的怀念。《月夜怀故人》是作者寇准在月夜之时表达对友人的想念之情,可看出两首诗都是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异:怀人的景色氛围不同。《夏日南亭怀辛大》描绘了夏夜乘凉的悠闲自得。诗中“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描绘了夏日傍晚的宁静,“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散“则展现了诗人乘凉的惬意,“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更是将夏夜的清凉与美好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充满了悠闲自得的气息,但在这种宁静与美好中,诗人却感到了孤独,因为缺少知音的陪伴。《月夜怀故人》则描绘了秋季清幽孤寂的氛围。诗中“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通过梧桐的疏影和蟋蟀的乱声,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与孟浩然的夏夜悠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寇准在月夜中独自凝愁,更加凸显了孤独与思念。怀人的内涵不同:《夏日南亭怀辛大》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知音难觅的遗憾。诗人在夏夜乘凉时,想起了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但此时却无人共赏琴声,心中充满了遗憾和孤独,《月夜怀故人》除了怀念友人外,还融入了对故乡的怀念。诗中“旧国情何极,空江思欲流"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天尽思念,这种情感与对友人的怀念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复杂和深沉。
故答案为:同:两首诗都写了月下怀人。异:怀人的景色氛围不同:《夏日南亭怀辛大》描绘了夏夜乘凉的悠闲自得。《月夜怀故人》描绘了秋季清幽孤寂的氛围。怀人的内涵不同:《月夜怀故人》除了怀念友人,还有对故乡的怀念。
(2024九上·从江月考)你所在的班级即将开展以“青春·担当"为主题的励志演讲比赛,请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9.下面是主持人收集的一段演讲主持词,请选出语序最合理的一项()
①我们的青春,就是要担当起责任,追求理想,为未来而奋斗。
②青春,是生命中最绚丽的阶段,它以其独特的力量,勇往直前,追求梦想。
③在挑战面前,青春以勇往直前的信念担当起勇气。
④青春的担当,是对未来的坚定信念,是对自己的无限信心。
⑤担当,是青春的灵魂。在困境面前,青春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担当起责任。
⑥让我们以青春的热情、担当的精神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去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篇章!
⑦让我们用热情洋溢的心去拥抱未来,用青春的担当去实现梦想。
A.②④⑤③①⑥⑦B.②⑤③④①⑦⑥
C.④②③⑤①⑦⑥D.④②⑤③①⑥⑦
20.下面是参赛选手撰写的演讲稿片段。其中有两处不妥(一处语病,一处标点),请你找出来并修改。
①青年于国家是敢教日月换新天奋勇驱前的机杼。②中华儿女多奇志,百年前,千万热血青年的血肉之躯筑起了熠熠生辉的神州大地。同革命先驱李大钊一样,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③百年后,无数有志青年用沸腾向上的力量担当起民族复兴。④“海翼”深潜入海探索奥秘;复兴号驰骋神州引领世界;港珠澳大桥震惊世界;神威、太湖之光一骑绝尘……⑤这一个个科研团队的主体大多是青年,让世界看到中国速度,惊叹中国崛起。
21.评委组根据初赛情况,对不符合演讲要求的现象及原因进行了梳理,请整合其内容,补全下面的演讲比赛须知卡,注意表达简明、连贯、通顺。
初赛中出现的现象及原因
现象:1演讲稿质量不高,中心不明确;2没有感情投入,不能完全脱稿;3PPT内容及背景音乐不符合演讲主题;4演讲超时过长;5站姿尴尬,手势、动作和演讲内容不协调;6普通话不标准,吐字不清晰等。
原因:1对演讲的主题把握不当,平时积累的素材不够;2缺乏演讲经验;3对演讲不重视,PPT及背景音乐没有认真筛选;4对演讲时间没有预估和把控;5不注重演讲礼仪;6普通话训练较少等。
演讲比赛须知卡
1确定演讲主题。2表达上,,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话语活泼生动,有逻辑,有气势;与听众沟通交流,拉近心理距离,营造适宜氛围。3发音上,普通话发音准确,吐字清楚,音量合适,恰当使用重音,强调内容重点,表达思想情感;音调自然,有变化,不拿腔拿调。4体态上,___。5其他建议_________。(提出两条新的具体建议)
【答案】19.B
20.③句成分残缺,句末加上“的重任"④句分号改为逗号。
21.投入情感;肢体动作和语言配合恰当;富有亲和力;注意掌控时间
【知识点】句子排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图表信息;见解表述;成分残缺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2)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解答语言表达类的题目,要做到“准确、简明、连贯、得体”四个方面,同时还应掌握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用类文体的基本写作方法和技巧。
19.本题考查句子排序②句阐述“青春"的特点,应排在首位;⑤句“担当,是青春的灵魂”承接②句,继续表述“青春"的特点;③句“在挑战面前”承接⑤句的“在困境面前":④句“青春的担当”在总结⑤句的“担当起责任"和③句的“担当起勇气”;①句“我们的青春,就是要担当起责任"总结上述句子:⑦句⑥句都是对青春的展望,作为总结句。故答案为:B
20.本题考查语病和标点。③句缺宾语中心语,“担当起民族复兴”应改为“担当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④句标点有误,三处分号都应改为逗号。“‘海翼’深潜入海探索奥秘”“复兴号驰骋神州引领世界"港珠澳大桥震惊世界”“神威、太湖之光一骑绝尘"四个句子是并列关系,每个句中都没有逗号,所以分号可以改为逗号。故答案为:③句成分残缺,句末加上“的重任”④句分号改为逗号。
21.本题考查信息整合、概括、表达。①根据“现象:①演讲稿质量不高,中心不明确"和“原因:①对演讲的主题把握不当,平时积累的素材不够”以及“表达上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可知,在表达方面,还要“内个容丰富”。②根据“现象⑤站姿尴尬,手势、动作和演讲内容不协调"可知,体态上要“站姿端庄大方,手势、动作和演讲内容协调”。③根据“现象③PPT内容及背景音乐不符合演讲主题;④演讲超时过长"原因③对演讲不重视,PPT及背景音乐没有认真筛选。④对演讲时间没有预估和把控”可知,还应建议“PPT内容及背景音乐符合演讲主题;把控演讲时间,不要超时"。故答案为:投入情感;肢体动作和语言配合恰当;富有亲和力;注意掌控时间
22.(2024九上·从江月考)“决定”,是深思熟虑、权衡利弊后,对如何行动做出主张。我们在生活中做出决定,或基于理性,或依据情感……
请你以“我决定就这样做"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及要求:明确“这样做”的内容及要解决的问题;详略得当,充分展现“决定"的原因或过程;能够表达自己从中获得的感悟、发现、思考等;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
【答案】例文:
我决定就这样做
夏日的午后,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闷热的空气让人有些烦躁。我站在图书馆的书架前,手中拿着两本截然不同的书,心中犹豫不决。
一本是热门的小说,封面精美,简介引人入胜,同学们都在讨论这本书,我也被它的热度所吸引。另一本是关于历史文化的书籍,相对冷门,但我一直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在这两本书之间徘徊,不知道该选择哪一本借回家阅读。
我开始思考自己的选择。如果选择热门小说,我可以和同学们有更多的话题,也能在轻松的阅读中度过闲暇时光。但从理性的角度考虑,热门小说可能只是一时的消遣,读完后可能不会留下太多深刻的印象。而那本历史文化书籍,虽然冷门,但可以让我学到更多的知识,拓宽我的视野,对我的学习和成长更有帮助。
同时,我的内心也有一种情感在涌动。对历史的热爱让我渴望深入了解过去的故事和文化,这种热爱如同火焰在心中燃烧,让我难以忽视。我想起了曾经在历史课上被那些古老的文明和英雄人物所打动的时刻,想起了自己对探索历史奥秘的渴望。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和内心的挣扎,我终于做出了决定。我决定借那本历史文化书籍。我知道这个决定可能会让我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少了一些热门话题,但我坚信,这个选择会让我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成长。
我拿着那本历史文化书籍走出图书馆,心中充满了坚定。我决定就这样做,遵循自己的内心,追求真正的知识和成长。在未来的日子里,我相信这个决定会带给我更多的惊喜和收获。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围绕“决定”展开,指出决定是深思熟虑、权衡利弊后对行动的主张,并且提到生活中的决定或基于理性,或依据情感。材料的体裁为一段阐述性文字,中心话题是“决定"以及决定的依据。
【题干分析】①材料意义分析:“决定”的含义明确为经过思考和权衡后对行动的主张。强调了决定不是随意做出的,而是有一定过程和考量的。“或基于理性,或依据情感"指出了决定的两种常见依据。理性决定可能是经过分析利弊、考虑后果等得出的;情感决定则可能源于内心的感受、价值观等。②写作思路:写作中心围绕“我决定就这样做”,需要明确“这样做"的具体内容以及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决定帮助他人解决困难,决定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等。“是什么”角度:阐述“这样做"具体指什么行为,明确决定的内容。“为什么”角度:重点分析决定的原因,可以是理性的分析,如这样做的好处、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等;也可以是情感因素,如内心的责任感、同情心、热爱等。“怎么做"角度:可以适当提及决定后如何去实施这个行动。写作误区:可能会出现决定的原因阐述不充分,导致文章缺乏深度;或者在叙述过程中详略不当,对决定的过程过于冗长而忽略了原因和感悟的表达。开头可以设置一个情境引出决定的主题,比如面临一个选择的困境;事例素材可以选取自己的亲身经历、身边人的故事或者社会热点事件等;结尾可以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决定的意义和自己的感悟,升华主题。
【立意提取】
1.理性之决,成就自我;
2.情感驱动,温暖前行;
3.果敢决定,绽放精彩
【点评】立意明确:文章围绕“我决定就这样做”这一主题,通过在选择书籍时的纠结,最终做出借历史文化书籍的决定,展现了理性思考和情感驱动在做决定过程中的作用,立意清晰深刻。描写细腻:对图书馆的环境描写以及自己内心的犹豫和挣扎描写得细腻生动,如“夏日的午后,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闷热的空气让人有些烦躁。我站在图书馆的书架前,手中拿着两本截然不同的书,心中犹豫不决”,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结构完整:开头设置选择书籍的情境,引出做决定的主题;中间详细描述做决定的过程,包括理性思考和情感因素;结尾表达对自己决定的坚定和对未来的期待,结构完整,层次分明。主题升华:从一个小小的借书决定上升到追求知识和成长的高度,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1/1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庆云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质量监测试卷
1.(2024九上·从江月考)阅读
首先,拒绝抱怨,心存感恩,心灵就会获得宁静;遇事不怨天尤人,而是努力适应改变,dù①____绝消极的情绪,jí②____取积极的力量,让有限的生命绽放出鲜妍的花朵。
其次,懂得理解,学会包容,以博大的胸怀宽宥他人的错误。
最后,自尊自信,真诚坦率,正确认识自己,不为自己的错误找冠冕堂皇的理由,不因自己的缺点自惭xínghuì③____。切忌自吹自擂,不宜矫揉造作,要多附庸风雅。这就是收获朋友,成就自我的不二法门。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鲜妍B.宽宥C.矫揉造作D.附庸风雅
2.(2024九上·从江月考)默写。
①,无家问死生。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寄书长不达,况乃。杜甫《月夜忆舍弟》
③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④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⑤一封朝奏九重天,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⑥___,他大步前进不停息!《周总理,你在哪里》
⑦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中,用反衬和烘托的手法,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暗讽君主昏聩无能的句子是:___,___
⑧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以景衬情,表现英雄失路之悲的诗句
是:______。
3.(2024九上·从江月考)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敬业与乐业》作者是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梁启超,选自《饮冰室合集》。这是一篇演讲稿,也是一篇议论文。
B.《精神的三间小屋》作者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
C.演讲词,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它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倡议。
D.雨果,19世纪前期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战争与和平》等。
(2024九上·从江月考)整本书阅读
4.下面艾青的诗歌中,与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所表达的情感最为接近的是()
A.《手推车》B.《大堰河——我的保姆》
C.《鱼化石》D.《礁石》
5.从情感表达上看,下列写“太阳"的诗句中哪一项与《艾青诗选》的作品更为接近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A啊/太阳/你的宫阙里/秋日的金笛吹着神曲/拥有朝晖/清露/眼泪/甜笑的世界
B我多么爱太阳/我要把它唤到我心头来/使我的心/在黑暗中像它一样发光
C我爱在淡淡的太阳下/临窗把工作静静做完/多么快/人生已到严酷的冬天
(2024九上·从江月考)现代文阅读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①
朱汉民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系先贤王阳明所说。
这句名言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总结,也是当代人做人、做事的指导。我们都想在这个世界上做成有意义的事情或事业,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想要成就事业,首先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即与我们的立志有关。
王阳明被贬贵州,经“龙场悟道"后,创建了龙冈书院,聚徒讲学,并为求学者立下了著名学规——《教条示龙场诸生》。该学规共有四条,其中第一条便是“立志”。他告诫学生:“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在他看来,无论是圣贤豪杰,还是百工技艺,人人都有成就事业的可能。但是首先必须立志。
没有立志,我们就没有前进的目标。【甲】而一个没有前进目标的人,如何会有可成之事无论你是要成就内在的人格,还是要成就外在的事业,首先要确立奋斗的目标。
王阳明认为,人是否可以成为圣贤,关键在于是否要立下成为圣贤的志向。他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提出:“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没有舵的船,没有嚼子的马,随水漂流,任意奔驰,最终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很多人都知道,应该确定奋斗目标,但难能可贵的是确定一个既有高度,又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
魏源在谈到士君子追求的国家治理目标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原则。他说:“君子之为治也,无三代以上之心则必俗,不知三代以下情势则必迁。"以魏源为代表的晚清士君子活跃于当时的军政界、学术界,在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卓有成就,恰恰在于他们是一批既不俗又不迁的真君子。他们的立志,无不是坚持将理想主义的情怀与现实主义的精神统一起来。
没有立志,我们就没有奋斗的动力。【乙】我们想要做成事业,必须要有动力,而通过立志确立的目标,则是我们努力奋斗的动力。为了激发士君子的奋斗动力,宋代士大夫提出了“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的递进式奋斗目标,就是希望士君子在不断提升目标时而获得奋斗的动力。明清之际的士大夫在反省明朝灭亡的教训时认为,只讲成就圣贤人格还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豪杰精神,才不会出现亡国亡天下的惨痛历史。所以,豪杰精神就成为明清之际的士大夫奔走呼喊的时代心声。明清之际士大夫的著名代表人物王船山、黄宗羲、顾炎武等,都呼唤豪杰精神。王船山反省了明代灭亡的教训,认为士大夫必须要具备一种智勇双全、创造功业的豪杰精神。
没有立志,就不能激发我们的潜能。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潜能,立志则可以使这些潜能激发出来,特别是人一旦立下了高远的志向,就更加能够激发自己的潜能,并可以转化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力量。【丙】再谈一个湘军的例子。曾国藩也是读书期间就立志做一个“圣贤—豪杰"之人。湘军儒将虽是儒生出身,但是引人注目的是,在保卫家乡、维护孔教的志向激励下,这些儒生们显示出了敢于任事、毅然决断、顽强坚韧的军人气质,这是他们能够统领军队、奔赴疆场、浴血奋战并成为儒将的重要条件。曾国藩强调:“为圣贤者,亦各有自主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丁】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曾国藩成为一代儒将的代表,正是由于立下高远的志向,故而激发出了潜能,并转化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力量。
【注】①选自《人民日报》。
6.下列选项与文章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王阳明告诫学生:“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B.明清之际士大夫王船山认为士大夫要具备一种智勇双全、创造功业的豪杰精神。
C.曾国藩强调:“为圣贤者,亦各有自主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
D.宋代士大夫提出了“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的递进式奋斗目标。
7.论据是论证观点的重要手段。孔子一辈子内心深处的追求是“天下有道”,尽管历经种种磨难,甚至被很多人嘲笑,但是他从不停下追求目标的步伐。这一事例放在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A.【甲】B.【乙】C.【丙】D.【丁】
8.本文观点鲜明,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9.文章是怎样论证“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这一论点的请结合内容简述论证思路。
(2024九上·从江月考)阅读
坚决制止餐饮浪费
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爱惜粮食,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粮食生产是一个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过程,粮食从农田到餐桌,需要经过种植、管理、收获、运输、储藏、加工等诸多环节,需要农民、购销人员、生产加工人员、食品烹饪人员等众多劳动者参与,凝结着无数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唐朝诗人李绅的《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是对粮食来之不易的生动描述。爱惜食物、反对“舌尖上的浪费”,不仅是对广大劳动者劳动成果的珍惜,也是对广大劳动者及其辛勤劳动的尊重。
小小餐桌,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珍惜粮食、尊重劳动的优良传统,而且关系社风民风和国民消费价值观。珍惜食物、制止餐饮浪费绝不是个人小事。现在社会上有一种人,自恃有钱,餐桌上豪气地点点点,以为花自己的钱无关他人,殊不知他点餐过量吃不完的食物,是在浪费社会公共资源!因为节约粮食,就可以少种粮,少种粮就会少消耗化肥、种子、节约水资源,少占用土地,少占用资源,所以珍惜粮食就是保护资源,也就是保护了环境。
中国需要用世界9%的耕地养活占世界近20%的人口,虽然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历史上的“十六连丰收”,但人口多、土地贫瘠的现状并没有完全改变,而且粮食消费增速快于粮食生产增速,粮食生产和消费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必须始终绷紧。
珍惜食物、制止餐饮浪费,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团体应尽的社会责任。我们要加强“克俭于家"、厉行节约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牢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观念。要培养节约习惯,自觉抵制餐饮浪费行为,不仅个人要养成习惯,餐馆、食堂、超市等各方都要在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环节合力把好节约关。此外,还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建立健全鼓励节约、整治浪费的长效机制,让勤俭节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崇俭抑奢成为全社会的文明追求。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珍惜每一粒粮食、爱惜每一片蔬菜、节约每一滴油料,就是对劳动的尊重、对劳动者的敬仰、对大自然的敬畏。只要每个人都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争做节俭消费的实践者、传播者、监督者,就一定能制止“舌尖上的浪费"。
(有删改)
10.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B.第4段“9%”“20%"的数据有力证明了我国粮食生产增速快于粮食消费增速。
C.全文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围绕爱惜粮食制止浪费展开论证。最后总结全文,突出论点。
D.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珍惜食物、制止餐饮浪费。
11.文章第2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比喻论证B.引用论证C.对比论证D.举例论证
12.阅读全文,说说为什么要制止餐饮浪费。
13.文章第5段从制止餐饮浪费方面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简要概括。
(2024九上·从江月考)古代诗文阅读
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小人所好者利禄,所贪者财货,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反相贼害,虽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曰小人无朋。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故曰:惟君子则有朋。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可谓无朋矣,而纣用以亡。武王有臣三千,惟一心,可谓大朋矣,而周用以兴。盖君子之朋,虽多而不厌故也。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14.读文章,推测下列内容中,不能纳入作者认可的“朋党”之列的是()
A.周武王的“三千臣"B.商纣王的“亿万臣”
C.“谈笑有鸿儒"中的“鸿儒”D.伯夷、叔齐之辈
15.欧阳修在文中为什么要列举商纣王与周武王事例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6.下列与“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中“以”的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河曲智叟亡以应_《愚公移山》
B.以顺为正者《富贵不能淫》
C.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D.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2024九上·从江月考)阅读
【甲】夏日南亭怀辛大①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②梦想③。
【乙】月夜怀故人
寇准
清夜月初满,藓庭吟更幽。
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
旧国情何极,空江思欲流。
故人今底处,危坐独凝愁。
【注】①辛大:孟浩然的朋友,排行老大,名不详,疑即辛谔。②劳:苦于。③梦想:想念。
17.上面两首诗中都出现的情景是()
A.夕阳西下B.月上枝头C.徐徐清风D.蟋蟀蝉鸣
18.两首诗都是怀友人的,请你结合对诗歌的理解,从内容和情感上分析它们的异同。
(2024九上·从江月考)你所在的班级即将开展以“青春·担当"为主题的励志演讲比赛,请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9.下面是主持人收集的一段演讲主持词,请选出语序最合理的一项()
①我们的青春,就是要担当起责任,追求理想,为未来而奋斗。
②青春,是生命中最绚丽的阶段,它以其独特的力量,勇往直前,追求梦想。
③在挑战面前,青春以勇往直前的信念担当起勇气。
④青春的担当,是对未来的坚定信念,是对自己的无限信心。
⑤担当,是青春的灵魂。在困境面前,青春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担当起责任。
⑥让我们以青春的热情、担当的精神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去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篇章!
⑦让我们用热情洋溢的心去拥抱未来,用青春的担当去实现梦想。
A.②④⑤③①⑥⑦B.②⑤③④①⑦⑥
C.④②③⑤①⑦⑥D.④②⑤③①⑥⑦
20.下面是参赛选手撰写的演讲稿片段。其中有两处不妥(一处语病,一处标点),请你找出来并修改。
①青年于国家是敢教日月换新天奋勇驱前的机杼。②中华儿女多奇志,百年前,千万热血青年的血肉之躯筑起了熠熠生辉的神州大地。同革命先驱李大钊一样,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③百年后,无数有志青年用沸腾向上的力量担当起民族复兴。④“海翼”深潜入海探索奥秘;复兴号驰骋神州引领世界;港珠澳大桥震惊世界;神威、太湖之光一骑绝尘……⑤这一个个科研团队的主体大多是青年,让世界看到中国速度,惊叹中国崛起。
21.评委组根据初赛情况,对不符合演讲要求的现象及原因进行了梳理,请整合其内容,补全下面的演讲比赛须知卡,注意表达简明、连贯、通顺。
初赛中出现的现象及原因
现象:1演讲稿质量不高,中心不明确;2没有感情投入,不能完全脱稿;3PPT内容及背景音乐不符合演讲主题;4演讲超时过长;5站姿尴尬,手势、动作和演讲内容不协调;6普通话不标准,吐字不清晰等。
原因:1对演讲的主题把握不当,平时积累的素材不够;2缺乏演讲经验;3对演讲不重视,PPT及背景音乐没有认真筛选;4对演讲时间没有预估和把控;5不注重演讲礼仪;6普通话训练较少等。
演讲比赛须知卡
1确定演讲主题。2表达上,,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话语活泼生动,有逻辑,有气势;与听众沟通交流,拉近心理距离,营造适宜氛围。3发音上,普通话发音准确,吐字清楚,音量合适,恰当使用重音,强调内容重点,表达思想情感;音调自然,有变化,不拿腔拿调。4体态上,___。5其他建议_________。(提出两条新的具体建议)
22.(2024九上·从江月考)“决定”,是深思熟虑、权衡利弊后,对如何行动做出主张。我们在生活中做出决定,或基于理性,或依据情感……
请你以“我决定就这样做”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及要求:明确“这样做"的内容及要解决的问题;详略得当,充分展现“决定”的原因或过程;能够表达自己从中获得的感悟、发现、思考等;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杜;汲;形秽
(2)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1)dù①____:根据语境“dù绝消极的情绪”,这里的“dù”应表示阻止、消除的意思,结合拼音,可以确定为“杜”,即“杜绝”。jí②____:根据语境“jí取积极的力量”,这里的“jí”应表示获取、吸取的意思,结合拼音,可以确定为“汲”,即“汲取”。xínghuì③:根据语境“不因自己的缺点自惭xínghuì”,这里的“xínghuì”应表示因某种缺陷或不足而感到自卑、羞愧,结合拼音,可以确定为“形秽”,即“自惭形秽”。
(2)A.鲜妍:在文中用来形容花朵鲜艳美丽,使用恰当。
B.宽宥:表示原谅、宽恕他人的过错,与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宽宥他人的错误"相符,使用恰当。
C.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与文中强调的真诚坦率相悖,但在此处作为不宜的行为被提及,并未直接用于形容人,而是作为避免的行为之一,因此从语境上看,虽非正面评价,但在此处使用并无不当。然而,若从严格意义上判断,该词通常用于负面评价,与文中整体积极向上的语境略显不符,但并非完全错误。
D.附庸风雅:原指文化修养不高却硬要装作有文化修养的样子,现多指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或参加有关文化活动(多含贬义)。在文中“要多附庸风雅”这一表述中,显然与原文强调的真诚坦率、自尊自信相悖,使用不恰当。
故答案为:杜;汲;形秽;D
【点评】(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2)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2.【答案】有弟皆分散;未休兵;晨起;客悲;夕贬潮州路八千;革命征途千万里;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潮、薄
故答案为:有弟皆分散;未休兵;晨起;客悲;夕贬潮州路八千;革命征途千万里;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3.【答案】D
【知识点】其他常识;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BC.正确;
D.《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答案】4.D
5.选择:B;理由:借“太阳"真切地表达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与《艾青诗选》的作品更为接近。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综合评价;对作品的体验感受;《艾青诗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4.A.《手推车》诗人借助手推车表现的“北国人民的悲哀”,也蕴涵着对保守呆板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悲哀;
B.《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塑造了大堰河勤劳、善良、宽厚和淳朴的形象,写出了整个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感激和赞美之情,表现了对千千万万的劳动群众的同情与关注,表达了对黑暗的旧世界的痛恨和诅咒;
C.《鱼化石》诗人借助对一种生物被无故尘埋的血淋淋事实的描述,抒发了对于逝去生命的祭奠与悼惜之情;
D.《礁石》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坚韧顽强的生命存在的由衷赞美,亦对正处在种种困扰和挤压中的祖国人民以深切的鼓舞。
故答案为:D
5.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的积累。艾青的诗歌,从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B句借“太阳"真切地表达对旧社会的黑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归档文件》课件
- 2025年贵州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模拟考试题库下载
- 惠州地区早产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相关性研究
- 年度保险业务报告模板
- 直播电商营销讲座模板
- 财政票据申请书
- 掌握编程模板
- 地产商务礼仪
- 餐桌礼仪解析
- 餐饮行业品牌经理之路
- 苏州2025年江苏苏州太仓市高新区(科教新城娄东街道陆渡街道)招聘司法协理员(编外用工)1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幼儿园课件:健康教案
- 2025至2031年中国助眠床垫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绵阳市高中2022级(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二诊)语文试卷(含答案)
- 常州初三强基数学试卷
- 物业服务和后勤运输保障服务总体服务方案
- 《吞咽障碍膳食营养管理规范》(T-CNSS 013-2021)
- 2025四川中烟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系统事业单位招聘101人笔试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第四讲国防动员准备
- 2025年中储棉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