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十四中中考语文段考试卷_第1页
2023年北京十四中中考语文段考试卷_第2页
2023年北京十四中中考语文段考试卷_第3页
2023年北京十四中中考语文段考试卷_第4页
2023年北京十四中中考语文段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北京十四中中考语文段考试卷一、基础•运用(共8分)1.(5分)为了进一步丰富同学们的线上学习生活,班级拟将开展“少年当自强”云端微班会。活动准备过程中,老师邀请你组建审核组,对各小组上交的内容进行初步检查和修改。【话“自强不息”,晓班会主题】开场白(初稿)“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周易》,意思是天道运行钢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世,也应该尊循天道,。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正是有了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才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绵延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奋进的征程中充满希望,也充满了挑战。面对困难自强不息,将是我们实现价值成就未来的动力。现在,让我们一起开启今天的主题班会——“少年当自强”。(1)阅读主持人交上来的开场白(初稿),大家对文稿中的字形和主持人标注的读音产生了争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表达的是“坚强有力”的意思,所以“钢健”应当写作“刚健”。B.因为表达的是“依照、按照”的意思,所以“尊循”应当写作“遵循”。C.“精髓”说明自强不息是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但“髓”的读音应该是suǐ。D.“万国衣冠会长安”意思是各个国家的使臣都来朝拜,所以“冠”应读作guàn。(2)主持人希望大家帮助她在开场白第一段的横线处补充一句话,来点明“自强不息”的含义。查《现代汉语词典》,“强”的主要义项有:①力量大;势力大。②感情或意志所要求达到的程度高;坚强。③使用强力;强迫。④使强大或强壮。根据词典释义及开场白内容,下列补写在横线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A.勇猛强壮,不畏挫折B.奋发进取,持之以恒C.力量强大,充满希望(3)阅读开场白,大家发现第二段中画线句子在语境中表达欠妥。请你作出修改。修改:2.(1分)【讲先贤故事,品自强精神】中华民族从未就不缺少自强不息的故事。东晋祖逖年轻时胸怀大志,夜半听到鸡鸣,便起床练剑。这就是家喻户晓的“闻鸡起舞”。作为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断齑画粥”的故事却鲜为人知。年少求学时,他每天把凝固的粥划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借以咸菜下饭。虽然生活如此艰苦,但他处心积虑,专心于自己的读书学习,孜孜不倦,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三年。故事组搜集了古代先贤故事。你检查后发现下列成语在文段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家喻户晓 B.鲜为人知 C.处心积虑 D.孜孜不倦3.(2分)【诵总结对联,抒自强之志】结束语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同学们,让我们心怀梦想、戒骄威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这段云端学习征程。最后,让我们一起诵读对联,结束今天的班会!循古,展今,开来;意兴方道,听传华夏。正心,立志,;风华正茂,看少年意气扬神州!班会总结发言阶段,主持人希望在结束语中以对联的形式提出倡议,总结收获,但对联中的个别词语还需斟酌。请你帮她选出最恰当的一项()A.伟大先贤梦想 B.先贤故事逐梦 C.伟大先贤逐梦 D.先贤故事梦想二、古诗文阅读(共22分)4.(8分)默写。(1)塞下秋来风景异,。(2),亲射虎,看孙郎。(3)马作的卢飞快,。(4)秋瑾以“?”表达了志同道合者难觅的悲痛,又含蓄抒发救国救民的热切情怀。(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通过色彩鲜明的场景和细节描写突出边塞奇寒的诗句是,。(6)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感慨国破家广世事变迁的句子是:,。(7)《鱼我所欲也》中用“,”来表明对待“万钟”的标准与态度。(8),久而乃和。(9)陛下亦宜自谋,,,深追先帝遗诏。(10)《曹刿论战》中曹刿向庄公解释可以追击齐军的原因的句子是:,。5.(7分)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完成问题。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有人评价“稼轩词极豪雄而意极郁愤”。本词上下阕均使用了“设问”来体现词人的郁愤之意。上阕问到“何处望神州”,此处的“神州”指①,这是辛弃疾一生都想收复的地方;面对眼前“②(原句)之景,词人发出千古兴亡的感慨:下阕词人自问自答,借“天下英雄谁敌手”的答案“曹刘”,烘托出孙权③的形象。(2)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志士。请你结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两首词,解读辛弃疾的爱国情怀。6.(7分)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下面小题。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计日而待斤斤计较千方百计国计民生B.不求闻达耳闻目睹骇人听闻充耳不闻C.三顾草庐奋不顾身顾此失彼义无反顾D.斟酌损益徒劳无益受益匪浅开卷有益(2)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翻译: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对于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理解:因为桓帝、灵帝亲近小人,远离贤臣,造成了东汉的衰败灭亡,所以刘备与诸葛亮每当谈到此事时都很后悔。B.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翻译: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接受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理解:因为刘备三顾茅庐,对诸葛亮有知遇之恩,所以诸葛亮感奋激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与先帝患难与共。C.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翻译:接受遗命以来,每到深夜都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理解:诸葛亮叙述了“受命以来”的工作,抒发了对陛下的感激之情,表达了誓死效忠的决心。(3)“忠诚、爱民、公正”是自古以来的为官之道,请你结合上文和下面两则【链接材料】,说说诸葛亮、苏轼和孔祯分别践行了哪一方面。【链接材料一】(苏轼)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①,易②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③常平米,多作饘粥④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链接材料二】(孔)祯,高宗时为苏州长史。曹王明为刺史,不循法度,祯每进谏。明曰:“寡人天子之弟,岂失于为王哉!”祯曰:“恩龙不可恃⑤,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⑥不见淮南之事乎?”明不悦,明左右有侵暴⑦下人者,祯捕而杖杀之。(节选自《旧唐书•文苑传》)注:①[牒dié]文书。②[易]交换。③[粜tiào]卖出。④[饘zhān粥]稀饭。⑤[恃]依赖;凭仗。⑥[独]岂,难道。⑦[侵暴]侵犯暴掠。三、名著阅读(5分)7.(5分)读书方法有很多。陶渊明提出“不求甚解”,主张读书不拘泥于咬文嚼字,而重在领会要旨,求真谛。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请结合一部名著,说说你在阅读过程中对读书方法的体会。(100字左右)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8.(7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40年间,中央连续出台了21个关于“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从1985年取消粮食统购政策,到2005年首次启动粮食最低收购价;从2006年全面取消了在中国存在2600年的农业税,到2004年国家对购置农机进行补贴……这些文件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指引,是党和国家推行重农、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生动体现,是粮食安全的有力保障。建设高标准农田,连续16年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这是中国实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被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材料二】建国七十年来,中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2013年﹣2020年,_____。中国人的饭碗里装满了中国粮。粮安天下,地为根基。面对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的国情,要保障粮食安全,先要保证土地的“安全”。从数量上坚守18亿亩耕地的红线,绝不突破已经划定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绝不能随便占用,做到建设占用多少基本农田就要补充多少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占补平衡。此外,还要不断提升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就是一个有效的途径。高标准农田是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通过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排沟渠和田间道路配套等综合措施,不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集中力量打造集中连片、水电路设施配套、方便集中作业、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完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中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及总产量情况(2013年—2020年)【材料三】保障粮食的安全还要从方式方法上来确定粮食生产路径,其中需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进而统筹解决“怎么种地”的问题。“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只有种业安全有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根基才能稳固。过去的30多年,我国已经有43.5万份种子,在国家种子库安家,保存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今天,全国水稻、小麦、大豆、油菜,全部为自主品种,做到了中国粮用中国种。此外,作为世界第一农机制造和使用大国,中国的小麦已经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了69%。农田里的新科技,助力农民增产增收。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结合。它不仅是土地、劳力资源等“硬件”的建设,也是科学技术等“软件”的集成。不仅是一项田间工程,即对水、路、渠、林的改造和配套,更是实施土地平整、土壤结构改良的一项全面工程,是一个系统完整地提升耕地持续生产能力的综合性措施。不远的将来,我国农业将形成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相融合与集成应用的新格局。(1)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和图表的信息,下列在文中横线处填入的内容,准确的一项是【甲】我国粮食总产量逐年稳步增长【乙】我国粮食总产量与播种面积成正比【丙】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6亿吨以上(2)下列对“高标准农田”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国家加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B.高标准农田抗风险的能力强C.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工程D.高标准农田适合一家一户分散经营(3)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我国为保证粮食安全采取的措施有:、、。(每空限10个字以内)9.(11分)阅读《寒梅》一文,回答问题。寒梅林旭华①淅淅沥沥的冷雨终于停息了,我决定到附近的花园走走。②天空依然阴郁着脸,寒风冷峭得刺骨。原来热闹的花园现在变得一片清寂,唯有我的脚步声在砖石铺就的路面上回响着。花园里的乔木绿叶早已褪尽,光秃秃地呆立着,一片萧索沉寂。③转过花园的弯角,蓦地,我的眼睛一亮,一大团鲜嫩的粉红色跃入眼帘,云蒸霞蔚般绚烂——原来是路边一树傲然绽放的寒梅。④梅在严寒中兀自独立,粗壮的虬枝布满绿苔,裸露着嶙峋的老茧,苍劲而挺拔。枝丫分叉,或直或横或斜,没有叶片,呈现出浅灰或嫩绿的本色,平滑而柔韧。⑤每条枝丫上,粉红色的花儿都挂着晶莹的雨珠。含苞的,娇羞颔首,豆蔻芳华;绽放的,红瓣灼灼,嫩蕊颤颤,犹如一大团粉红色的火焰,点燃了清寂的花园,点亮了阴郁的天空,驱散了寒意。太阳出来了,明媚的阳光下,粉红色的寒梅盛放着烂漫的激情,我似乎听到了源源不断的生命诞生的爆裂声。在满目萧索的严冬里,寒梅傲然绽放的激情与风采,让我震撼,并顿生深深的敬意。⑥倏地,吹来一阵寒风,“簌簌簌”,我听到一阵极其细微的飘落声,轻轻的,柔柔的。转瞬,悠悠飘来一阵淡淡的馨香,丝丝缕缕地在树下弥漫开来,如久酿的老窖,韵味悠长。张臂,清香盈怀;闻之,心旷神怡。抬头,但见一大片粉红色梅花瓣飘洒而下,在树下悠悠地旋转着,飞舞着,如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很快铺就了一地密集的落红。⑦哦,是寒梅洒落的花瓣雨!⑧寒梅无言,只是静静地看着自己粉红的花瓣从树上纷纷飘落,星星点点碎了一地。而那枝头上未落的花朵,依然在阳光下灿然绽放,全然没有丝毫的惊慌失措。因为它深知,生命的意义不只在于绽放时的激情与风采,更在于凋零时的坦然与达观,即使化作尘埃,也能以另一种形态绽放生命的精彩。⑨清代著名诗人龚自珍曾经有过这样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不为独香,只为护花,诗人将落红的深情,升华为奉献精神,这是何等的人生境界!⑩此刻,花瓣还在风中纷纷飘落着,它们在空中悠悠地打着旋儿,似乎在跟寒梅作最后一场深情的告别。在快要触地的一刹那,那带着雨珠的花瓣在阳光下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流星般飞速划过一道弧线,然后突然坠地。如此悲壮,如此凄美!ㅤㅤ⑪寒梅,落红时洒脱从容、宁静自信、恬淡安详的美之绝唱,从此在我心中永远定格成一道壮美的风景。ㅤㅤ⑫从盛开到落红,寒梅,让我的心灵经历了一场绝美的人生洗礼。(选自《青年文学家》,有删改)(1)文中不同生命阶段的梅花呈现了不同的特点,请结合⑤~⑥段内容填写如表。生命阶段含苞的梅花②④特点①③轻柔地飘落,散发淡淡馨香,悠悠地旋转飞舞(2)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表达作用。但见一大片粉红色梅花瓣飘洒而下,在树下悠悠地旋转着,飞舞着,如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很快铺就了一地密集的落红。(3)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说“寒梅,让我的心灵经历了一场绝美的人生洗礼”。(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第②段写花园萧索沉寂的环境,为下文寒梅的傲然绽放做铺垫。B.第⑤段“我似乎听到了源源不断的生命诞生的爆裂声”一句是实写,写出了寒梅盛放的声音。C.第⑦段是过渡段,承接上文对花瓣飘落的描写,引出下文作者的抒情议论。D.第⑨段引用龚自珍的诗句,意在表明生命无论如何精彩,最终都将逝去,表达了作者的惆怅与惋惜之情。E.文中作者将所见、所思、所感巧妙融合,表达了细腻丰富的情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10.(7分)阅读《眼光》,完成问题。眼光①同样的景物,有人觉得美丽,有人却觉得平淡;同样的事物,有人看到了机遇,有人却熟视无睹;同样的生活,有人活得坦然,有人却活得凄然。应对同一世界,为什么每个人的收获与感受如此不相同?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眼光不一样。你用什么样的眼光打量世界,世界就回馈什么样的东西给你。因此,____。②用智慧的眼光看世界,就是用欣赏的眼光发现美丽。罗丹曾说过:“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可是,我们忙于世务,匆忙地赶路,匆忙的眼光无法看到美景。一切都变得理所当然,花就应当那样鲜艳,草就应当那样嫩绿,人性就应当那样善良。于是,心中的那份触动和敏感随着匆忙的眼光悄悄丢失了。海伦•凯勒尽管双目失明,但她并不缺少欣赏的眼光,发现四季的盛景如一场极其动人并且演不完的戏剧,这是因为她内心深爱着这个世界。让我们用欣赏美的眼光看待世界,为发现一朵花开放而欣喜,看到清晨第一缕阳光而欢乐,目睹一个小小的善举而感动,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世界那么美丽,心里就会充满阳光。③用智慧的眼光看世界,就是用发展的眼光抓住机遇。冷战结束后,东德和西德之间的那道柏林墙也随即被推倒。那些被推倒后剩下的断壁残垣、碎石瓦砾,在旁人看来就是一堆废物,毫无用途。可是有一个年轻人却看到了它的价值,因为这些遗迹遗物是历史的见证,将来的价值肯定不寻常。年轻人买下了它们,经过加工,这些废料摇身一变,变成了柏林墙推倒后的纪念品。人们为了记住这段历史,纷纷购买纪念品,那些原本无用的东西使年轻人获得了大笔财富。正是因为那个青年有着敏锐独特的发展眼光,才发现并抓住了别人都抓不住的机遇。让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周围的生活,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事物的价值,抓住人生的机遇,创造人生的辉煌。④用智慧的眼光看世界,就是用坦然的眼光对待生活。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碰到困难,遭受挫折。有些人常常抱怨命运不公,有些人则容易绝望轻生,更有甚者想报复社会,就是因为这些人缺乏坦然的眼光,看不到生活的光明和精彩。体操运动员桑兰,祸从天降,一夜之间由一个灵活好动的女孩变成无法动弹的病人。面对灾难她没有退却,反而活得更加精彩,这是因为她能用坦然的眼光看待生活。让我们用坦然的眼光看待人生旅途中的困难与挫折,这样,我们就会发现生活的精彩,感受人生的美好。⑤总之,当你用什么眼光看世界时,世界也会还给你什么。如果你想拥有欢乐、健康和成功,拥有丰富精彩的生活,那么就用智慧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吧。(1)根据你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在第①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表达本文观点。(2)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②段分别列举罗丹和海伦•凯勒的例子,来充分论证本段的观点。B.第③段论述的重点是:要用发展的眼光抓住机遇。C.第④段运用对比论证,告诉我们应该以坦然的眼光看待人生中的困难与挫折。(3)阅读文章和链接材料,分析链接材料可以证明文中哪个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链接材料】世界酒店大王希尔顿,早年曾到丹麦掘金。他并不幸运,没有掘出一块金子。当他失望地准备回家时,看到了许多露宿街头的掘金人。他抓住了这一商机,在别人都忙于掘金之时,开始建造旅店,并依此掘到他事业的第一桶金,为日后在酒店业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五、作文(40分)11.(40分)题目:_____,让我心生敬意要求:(1)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在答题卡上;(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体自选(除诗歌和戏剧外);(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5)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12.二十年后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呢?你有什么变化呢?请以“就这样,我来到了二十年之后”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校名和师生姓名。

2023年北京十四中中考语文段考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基础•运用(共8分)1.(5分)为了进一步丰富同学们的线上学习生活,班级拟将开展“少年当自强”云端微班会。活动准备过程中,老师邀请你组建审核组,对各小组上交的内容进行初步检查和修改。【话“自强不息”,晓班会主题】开场白(初稿)“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周易》,意思是天道运行钢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世,也应该尊循天道,。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正是有了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才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绵延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奋进的征程中充满希望,也充满了挑战。面对困难自强不息,将是我们实现价值成就未来的动力。现在,让我们一起开启今天的主题班会——“少年当自强”。(1)阅读主持人交上来的开场白(初稿),大家对文稿中的字形和主持人标注的读音产生了争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DA.因为表达的是“坚强有力”的意思,所以“钢健”应当写作“刚健”。B.因为表达的是“依照、按照”的意思,所以“尊循”应当写作“遵循”。C.“精髓”说明自强不息是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但“髓”的读音应该是suǐ。D.“万国衣冠会长安”意思是各个国家的使臣都来朝拜,所以“冠”应读作guàn。(2)主持人希望大家帮助她在开场白第一段的横线处补充一句话,来点明“自强不息”的含义。查《现代汉语词典》,“强”的主要义项有:①力量大;势力大。②感情或意志所要求达到的程度高;坚强。③使用强力;强迫。④使强大或强壮。根据词典释义及开场白内容,下列补写在横线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BA.勇猛强壮,不畏挫折B.奋发进取,持之以恒C.力量强大,充满希望(3)阅读开场白,大家发现第二段中画线句子在语境中表达欠妥。请你作出修改。修改:“成为”前面加上“中华文明”。【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字音。解答此题,要有一定的字词积累。ABC.正确;D.有误,“万国衣冠会长安”中的“冠”应读作“guān”。故选:D。(2)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自强不息”指自己努力向上,永不停息。“强”应指“感情或意志所要求达到的程度高”。A.“勇猛强壮,不畏挫折”中“强”强调的是“强壮”;B.“奋发进取,持之以恒”中“强”强调“意志坚定,不断努力”;C.“力量强大,充满希望”中“强”强调“力量大”。故选:B。(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第二段中画线句子成分残缺,应在“成为”前面加上“中华文明”。【解答】答案:(1)D(2)B(3)中华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绵延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2.(1分)【讲先贤故事,品自强精神】中华民族从未就不缺少自强不息的故事。东晋祖逖年轻时胸怀大志,夜半听到鸡鸣,便起床练剑。这就是家喻户晓的“闻鸡起舞”。作为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断齑画粥”的故事却鲜为人知。年少求学时,他每天把凝固的粥划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借以咸菜下饭。虽然生活如此艰苦,但他处心积虑,专心于自己的读书学习,孜孜不倦,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三年。故事组搜集了古代先贤故事。你检查后发现下列成语在文段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家喻户晓 B.鲜为人知 C.处心积虑 D.孜孜不倦【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ABD.正确;C.有误,褒贬不当,处心积虑:长期谋划要干某件事(多含贬义)。故选:C。3.(2分)【诵总结对联,抒自强之志】结束语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同学们,让我们心怀梦想、戒骄威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这段云端学习征程。最后,让我们一起诵读对联,结束今天的班会!循古,展今,开来;意兴方道,听传华夏。正心,立志,;风华正茂,看少年意气扬神州!班会总结发言阶段,主持人希望在结束语中以对联的形式提出倡议,总结收获,但对联中的个别词语还需斟酌。请你帮她选出最恰当的一项()A.伟大先贤梦想 B.先贤故事逐梦 C.伟大先贤逐梦 D.先贤故事梦想【分析】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解答】结合下联“少年意气”可知上联对“先贤故事”;“正心”“立志”都是动词,所以后一个词语也应该是动词“逐梦”。故选:B。二、古诗文阅读(共22分)4.(8分)默写。(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2)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4)秋瑾以“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表达了志同道合者难觅的悲痛,又含蓄抒发救国救民的热切情怀。(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通过色彩鲜明的场景和细节描写突出边塞奇寒的诗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6)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感慨国破家广世事变迁的句子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7)《鱼我所欲也》中用“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来表明对待“万钟”的标准与态度。(8)以衾拥覆,久而乃和。(9)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10)《曹刿论战》中曹刿向庄公解释可以追击齐军的原因的句子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1)衡阳雁去无留意(重点字:衡)(2)为报倾城随太守(3)弓如霹雳弦惊(重点字:霹雳)(4)何处觅知音青衫湿(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6)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重点字:辩)(8)以衾拥覆(9)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10)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5.(7分)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完成问题。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有人评价“稼轩词极豪雄而意极郁愤”。本词上下阕均使用了“设问”来体现词人的郁愤之意。上阕问到“何处望神州”,此处的“神州”指①中原地区,这是辛弃疾一生都想收复的地方;面对眼前“②不尽长江滚滚流(原句)之景,词人发出千古兴亡的感慨:下阕词人自问自答,借“天下英雄谁敌手”的答案“曹刘”,烘托出孙权③少年英雄的形象。(2)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志士。请你结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两首词,解读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分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何处望神州”句意: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可以知道①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第②小问,需要正确定位文本,设问“千古兴亡多少事?”,随后才说出自己为何发出感叹,“长江滚滚流”。第③小问结合文本,“年少万兜鍪”,作者通过比较,可知孙权是“少年英雄”的形象。(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诗句“可怜白发生”可惜已成了白发人,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想到自己徒有凌云壮志,而“报国欲死无战场”,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热情歌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的精神,讽刺当朝统治者的懦弱无能,苟且偷安。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祖国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作者通过赞美年轻的孙权雄踞江东,与曹操、刘备抗衡,意在表达渴望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壮志,同时也暗含年华老去、报国无门的愤懑,以及对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复国的慨叹。总结两首诗的情感,得出辛弃疾的爱国情怀。答案:(1)①中原地区;②不尽长江滚滚流;③少年英雄。(2)示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通过对古代英雄的歌颂,表达了词人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通过对早年抗金部队的豪壮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词人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饱含着深沉的爱国情怀。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久了。看着永远也流不尽的长江水滚滚东流。想着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6.(7分)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下面小题。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DA.计日而待斤斤计较千方百计国计民生B.不求闻达耳闻目睹骇人听闻充耳不闻C.三顾草庐奋不顾身顾此失彼义无反顾D.斟酌损益徒劳无益受益匪浅开卷有益(2)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A.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翻译: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对于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理解:因为桓帝、灵帝亲近小人,远离贤臣,造成了东汉的衰败灭亡,所以刘备与诸葛亮每当谈到此事时都很后悔。B.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翻译: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接受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理解:因为刘备三顾茅庐,对诸葛亮有知遇之恩,所以诸葛亮感奋激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与先帝患难与共。C.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翻译:接受遗命以来,每到深夜都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理解:诸葛亮叙述了“受命以来”的工作,抒发了对陛下的感激之情,表达了誓死效忠的决心。(3)“忠诚、爱民、公正”是自古以来的为官之道,请你结合上文和下面两则【链接材料】,说说诸葛亮、苏轼和孔祯分别践行了哪一方面。【链接材料一】(苏轼)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①,易②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③常平米,多作饘粥④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链接材料二】(孔)祯,高宗时为苏州长史。曹王明为刺史,不循法度,祯每进谏。明曰:“寡人天子之弟,岂失于为王哉!”祯曰:“恩龙不可恃⑤,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⑥不见淮南之事乎?”明不悦,明左右有侵暴⑦下人者,祯捕而杖杀之。(节选自《旧唐书•文苑传》)注:①[牒dié]文书。②[易]交换。③[粜tiào]卖出。④[饘zhān粥]稀饭。⑤[恃]依赖;凭仗。⑥[独]岂,难道。⑦[侵暴]侵犯暴掠。【分析】参考译文:①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对于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②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十一年了。③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链接材料一]: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换取米来救济饥饿的人。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链接材料二]:孔祯,唐高宗时任苏州长史。曹王李明为刺史,不照法令,孔祯常常进谏。李明说:“寡人是皇上的弟弟,难道还怕丢失王位吗!”孔祯说:“恩宠不可倚仗,大王如果不奉行国家法令,恐怕今天的荣位,不是大王所能保住的,难道没看到汉代淮南王的事吗?”李明听后不高兴。李明身边的人欺凌老百姓,孔祯逮捕并用杖刑处死了他。【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计算\计算\计谋,计策\计划;B.闻名\听说\听到\听到;C.拜访\顾念,关心\顾念,关心\回头看;D.都是“好处”。故选:D。(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辨析。A.理解有误,“所以刘备与诸葛亮每当谈到此事时都很后悔”有误,应为:所以刘备与诸葛亮每当谈到此事时都很痛心遗憾;B.正确;C.翻译、理解都有误,“夙夜”翻译为“每到深夜”错误,应为:早晚,日日夜夜。“抒发了对陛下的感激之情”错误,应为: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故选:B。(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出师表》第①段,作者向后主提出了亲贤远佞的建议,希望他亲近贤臣,疏远小人。并向他推荐了几位贤臣。第②段中作者回顾自己二十一年来的经历,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第③段作者提出希望,希望后主命令他出师北伐。其中的“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直接表现他对刘氏父子的忠诚。根据链接材料一中的“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鱣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可知,苏轼到了杭州以后,遇到了大旱。他请求朝廷减少供米,用僧牒换米,减价卖米,熬粥煎药,派人带医生到各处救治。这些举措表现了他的爱民。根据链接材料二中的“曹王明为刺史,不循法度,祯每进谏”和“明左右有侵暴下人者,祯捕而杖杀之”可知,孔祯多次劝谏明王,明王身边的人犯法,他依法处置。这些表现了他的公正。答案:(1)D(2)B(3)诸葛亮:“忠诚”——积极献言;举荐贤臣;出师北伐;临危受命。苏轼:“爱民”——请命减少供米;以文书换米;熬粥煎药,派人带医生到各处救治。孔祯:“公正”——多次劝谏;杖杀李明身边欺凌百姓的人。三、名著阅读(5分)7.(5分)读书方法有很多。陶渊明提出“不求甚解”,主张读书不拘泥于咬文嚼字,而重在领会要旨,求真谛。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请结合一部名著,说说你在阅读过程中对读书方法的体会。(100字左右)【分析】本题考查阅读名著时的方法。此题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作答,答案不唯一。【解答】解答时,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名著选择“不求甚解(读书不拘泥于咬文嚼字,而重在领会要旨,求真谛)”的读书方法,或是“精读(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读书方法,意对即可。答案:示例一:我在大略读完《海底两万里》后,还会运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我用这样的阅读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提高阅读质量。因为我想深入探究尼摩船长的人物形象,于是选择了海葬船员、与章鱼展开搏斗、搜集珠宝支援陆地上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等相关的情节来读,从而理解尼摩船长的正义之心和博爱之心。示例二: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我会采用精读与跳读相结合的方法。精读了表现保尔百折不挠精神的情节,比如,保尔在战斗中受伤,修路时感染伤寒,双腿瘫痪等,理解了他对革命理想的坚持。而对与之无关的内容就会跳读。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8.(7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40年间,中央连续出台了21个关于“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从1985年取消粮食统购政策,到2005年首次启动粮食最低收购价;从2006年全面取消了在中国存在2600年的农业税,到2004年国家对购置农机进行补贴……这些文件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指引,是党和国家推行重农、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生动体现,是粮食安全的有力保障。建设高标准农田,连续16年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这是中国实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被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材料二】建国七十年来,中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2013年﹣2020年,_____。中国人的饭碗里装满了中国粮。粮安天下,地为根基。面对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的国情,要保障粮食安全,先要保证土地的“安全”。从数量上坚守18亿亩耕地的红线,绝不突破已经划定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绝不能随便占用,做到建设占用多少基本农田就要补充多少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占补平衡。此外,还要不断提升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就是一个有效的途径。高标准农田是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通过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排沟渠和田间道路配套等综合措施,不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集中力量打造集中连片、水电路设施配套、方便集中作业、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完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中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及总产量情况(2013年—2020年)【材料三】保障粮食的安全还要从方式方法上来确定粮食生产路径,其中需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进而统筹解决“怎么种地”的问题。“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只有种业安全有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根基才能稳固。过去的30多年,我国已经有43.5万份种子,在国家种子库安家,保存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今天,全国水稻、小麦、大豆、油菜,全部为自主品种,做到了中国粮用中国种。此外,作为世界第一农机制造和使用大国,中国的小麦已经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了69%。农田里的新科技,助力农民增产增收。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结合。它不仅是土地、劳力资源等“硬件”的建设,也是科学技术等“软件”的集成。不仅是一项田间工程,即对水、路、渠、林的改造和配套,更是实施土地平整、土壤结构改良的一项全面工程,是一个系统完整地提升耕地持续生产能力的综合性措施。不远的将来,我国农业将形成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相融合与集成应用的新格局。(1)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和图表的信息,下列在文中横线处填入的内容,准确的一项是【丙】【甲】我国粮食总产量逐年稳步增长【乙】我国粮食总产量与播种面积成正比【丙】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6亿吨以上(2)下列对“高标准农田”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DA.国家加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B.高标准农田抗风险的能力强C.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工程D.高标准农田适合一家一户分散经营(3)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我国为保证粮食安全采取的措施有:国家政策支持、保障土地数量和质量、科学技术的应用。(每空限10个字以内)【分析】本题是关于粮食安全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信息筛选与辨识,第二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第三题考查材料提炼与概括。【解答】(1)根据[材料二]的图表显示从2013年到2020年,我国粮食产量最少的年份是6.10亿吨,最高的年份是6.80亿吨,可见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6亿吨以上。故选:[丙]。(2)ABC.正确。D.不符合文意。根据[材料三]“高标准……不仅是一项田间工程,即对水、路、渠、林的改造和配套,更是实施土地平整、土壤结构改良的一项全面工程,是一个系统完整地提升耕地持续生产能力的综合性措施”可知,高标准农田“不适合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故选:D。(3)根据[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40年间,中央连续出台了21个关于‘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可概括为:国家政策支持;根据[材料二]“从数量上坚守18亿亩耕地的红线,绝不突破已经划定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绝不能随便占用,做到建设占用多少基本农田就要补充多少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占补平衡”,可概括为:保障土地数量和质量;根据[材料三]“需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进而统筹解决‘怎么种地’的问题”,可概括为:科学技术的应用。答案:(1)[丙](2)D(3)国家政策支持;保障土地数量和质量;科学技术的应用。9.(11分)阅读《寒梅》一文,回答问题。寒梅林旭华①淅淅沥沥的冷雨终于停息了,我决定到附近的花园走走。②天空依然阴郁着脸,寒风冷峭得刺骨。原来热闹的花园现在变得一片清寂,唯有我的脚步声在砖石铺就的路面上回响着。花园里的乔木绿叶早已褪尽,光秃秃地呆立着,一片萧索沉寂。③转过花园的弯角,蓦地,我的眼睛一亮,一大团鲜嫩的粉红色跃入眼帘,云蒸霞蔚般绚烂——原来是路边一树傲然绽放的寒梅。④梅在严寒中兀自独立,粗壮的虬枝布满绿苔,裸露着嶙峋的老茧,苍劲而挺拔。枝丫分叉,或直或横或斜,没有叶片,呈现出浅灰或嫩绿的本色,平滑而柔韧。⑤每条枝丫上,粉红色的花儿都挂着晶莹的雨珠。含苞的,娇羞颔首,豆蔻芳华;绽放的,红瓣灼灼,嫩蕊颤颤,犹如一大团粉红色的火焰,点燃了清寂的花园,点亮了阴郁的天空,驱散了寒意。太阳出来了,明媚的阳光下,粉红色的寒梅盛放着烂漫的激情,我似乎听到了源源不断的生命诞生的爆裂声。在满目萧索的严冬里,寒梅傲然绽放的激情与风采,让我震撼,并顿生深深的敬意。⑥倏地,吹来一阵寒风,“簌簌簌”,我听到一阵极其细微的飘落声,轻轻的,柔柔的。转瞬,悠悠飘来一阵淡淡的馨香,丝丝缕缕地在树下弥漫开来,如久酿的老窖,韵味悠长。张臂,清香盈怀;闻之,心旷神怡。抬头,但见一大片粉红色梅花瓣飘洒而下,在树下悠悠地旋转着,飞舞着,如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很快铺就了一地密集的落红。⑦哦,是寒梅洒落的花瓣雨!⑧寒梅无言,只是静静地看着自己粉红的花瓣从树上纷纷飘落,星星点点碎了一地。而那枝头上未落的花朵,依然在阳光下灿然绽放,全然没有丝毫的惊慌失措。因为它深知,生命的意义不只在于绽放时的激情与风采,更在于凋零时的坦然与达观,即使化作尘埃,也能以另一种形态绽放生命的精彩。⑨清代著名诗人龚自珍曾经有过这样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不为独香,只为护花,诗人将落红的深情,升华为奉献精神,这是何等的人生境界!⑩此刻,花瓣还在风中纷纷飘落着,它们在空中悠悠地打着旋儿,似乎在跟寒梅作最后一场深情的告别。在快要触地的一刹那,那带着雨珠的花瓣在阳光下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流星般飞速划过一道弧线,然后突然坠地。如此悲壮,如此凄美!ㅤㅤ⑪寒梅,落红时洒脱从容、宁静自信、恬淡安详的美之绝唱,从此在我心中永远定格成一道壮美的风景。ㅤㅤ⑫从盛开到落红,寒梅,让我的心灵经历了一场绝美的人生洗礼。(选自《青年文学家》,有删改)(1)文中不同生命阶段的梅花呈现了不同的特点,请结合⑤~⑥段内容填写如表。生命阶段含苞的梅花②绽放的梅花④飘落的梅花特点①娇羞颔首,豆蔻芳华③红瓣灼灼,嫩蕊颤颤轻柔地飘落,散发淡淡馨香,悠悠地旋转飞舞(2)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表达作用。但见一大片粉红色梅花瓣飘洒而下,在树下悠悠地旋转着,飞舞着,如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很快铺就了一地密集的落红。(3)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说“寒梅,让我的心灵经历了一场绝美的人生洗礼”。(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DA.第②段写花园萧索沉寂的环境,为下文寒梅的傲然绽放做铺垫。B.第⑤段“我似乎听到了源源不断的生命诞生的爆裂声”一句是实写,写出了寒梅盛放的声音。C.第⑦段是过渡段,承接上文对花瓣飘落的描写,引出下文作者的抒情议论。D.第⑨段引用龚自珍的诗句,意在表明生命无论如何精彩,最终都将逝去,表达了作者的惆怅与惋惜之情。E.文中作者将所见、所思、所感巧妙融合,表达了细腻丰富的情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分析】本文记叙了含苞的梅花,娇羞颔首,豆蔻芳华;绽放的梅花,红瓣灼灼,嫩蕊颤颤;飘落的梅花,轻柔地飘落,散发淡淡馨香,悠悠地旋转飞舞。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含苞的,娇羞颔首,豆蔻芳华”,①概括为:娇羞颔首,豆蔻芳华;结合“绽放的,红瓣灼灼,嫩蕊颤颤,犹如一大团粉红色的火焰,点燃了清寂的花园,点亮了阴郁的天空,驱散了寒意”,②概括为:绽放的梅花;③概括为:红瓣灼灼,嫩蕊颤颤;结合“此刻,花瓣还在风中纷纷飘落着,它们在空中悠悠地打着旋儿,似乎在跟寒梅作最后一场深情的告别”,④概括为:飘落的梅花。(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如雪花”运用比喻修辞,“但见一大片粉红色梅花瓣飘洒而下,在树下悠悠地旋转着,飞舞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梅花飘落时的优美姿态,富有动态美和画面感,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在满目萧索的严冬里,寒梅傲然绽放的激情与风采,让我震撼,并顿生深深的敬意”分析,寒梅在严冬里傲然绽放的激情与风采,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令作者震撼并产生敬意;结合“而那枝头上未落的花朵,依然在阳光下灿然绽放,全然没有丝毫的惊慌失措。因为它深知,生命的意义不只在于绽放时的激情与风采,更在于凋零时的坦然与达观,即使化作尘埃,也能以另一种形态绽放生命的精彩”分析,梅花凋零时,即使化作尘埃也能以另种形态绽放生命精彩的坦然与达观,引发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落红默默奉献的精神,令作者赞叹。结合“寒梅,落红时洒脱从容、宁静自信、恬淡安详的美之绝唱,从此在我心中永远定格成一道壮美的风景”“从盛开到落红,寒梅,让我的心灵经历了一场绝美的人生洗礼”分析,给作者人生启迪;寒梅落红时洒脱从容、宁静自信、恬淡安详的形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升了作者的人生境界。(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ACE.正确;B.有误,第⑤段“我似乎听到了源源不断的生命诞生的爆裂声”一句是虚写;D.有误,结合“不为独香,只为护花,诗人将落红的深情,升华为奉献精神,这是何等的人生境界”分析,表达了作者对落红奉献精神的赞美。故选:BD。答案:(1)①娇羞颔首,豆蔻芳华;②绽放的梅花;③红瓣灼灼,嫩蕊颤颤;④飘落的梅花(2)比喻、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梅花飘落时的优美姿态,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3)寒梅在严冬里傲然绽放的激情与风采,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令作者震撼并产生敬意;梅花凋零时,即使化作尘埃也能以另种形态绽放生命精彩的坦然与达观,引发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落红默默奉献的精神,令作者赞叹,给作者人生启迪;寒梅落红时洒脱从容、宁静自信、恬淡安详的形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升了作者的人生境界。(4)BD10.(7分)阅读《眼光》,完成问题。眼光①同样的景物,有人觉得美丽,有人却觉得平淡;同样的事物,有人看到了机遇,有人却熟视无睹;同样的生活,有人活得坦然,有人却活得凄然。应对同一世界,为什么每个人的收获与感受如此不相同?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眼光不一样。你用什么样的眼光打量世界,世界就回馈什么样的东西给你。因此,____。②用智慧的眼光看世界,就是用欣赏的眼光发现美丽。罗丹曾说过:“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可是,我们忙于世务,匆忙地赶路,匆忙的眼光无法看到美景。一切都变得理所当然,花就应当那样鲜艳,草就应当那样嫩绿,人性就应当那样善良。于是,心中的那份触动和敏感随着匆忙的眼光悄悄丢失了。海伦•凯勒尽管双目失明,但她并不缺少欣赏的眼光,发现四季的盛景如一场极其动人并且演不完的戏剧,这是因为她内心深爱着这个世界。让我们用欣赏美的眼光看待世界,为发现一朵花开放而欣喜,看到清晨第一缕阳光而欢乐,目睹一个小小的善举而感动,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世界那么美丽,心里就会充满阳光。③用智慧的眼光看世界,就是用发展的眼光抓住机遇。冷战结束后,东德和西德之间的那道柏林墙也随即被推倒。那些被推倒后剩下的断壁残垣、碎石瓦砾,在旁人看来就是一堆废物,毫无用途。可是有一个年轻人却看到了它的价值,因为这些遗迹遗物是历史的见证,将来的价值肯定不寻常。年轻人买下了它们,经过加工,这些废料摇身一变,变成了柏林墙推倒后的纪念品。人们为了记住这段历史,纷纷购买纪念品,那些原本无用的东西使年轻人获得了大笔财富。正是因为那个青年有着敏锐独特的发展眼光,才发现并抓住了别人都抓不住的机遇。让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周围的生活,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事物的价值,抓住人生的机遇,创造人生的辉煌。④用智慧的眼光看世界,就是用坦然的眼光对待生活。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碰到困难,遭受挫折。有些人常常抱怨命运不公,有些人则容易绝望轻生,更有甚者想报复社会,就是因为这些人缺乏坦然的眼光,看不到生活的光明和精彩。体操运动员桑兰,祸从天降,一夜之间由一个灵活好动的女孩变成无法动弹的病人。面对灾难她没有退却,反而活得更加精彩,这是因为她能用坦然的眼光看待生活。让我们用坦然的眼光看待人生旅途中的困难与挫折,这样,我们就会发现生活的精彩,感受人生的美好。⑤总之,当你用什么眼光看世界时,世界也会还给你什么。如果你想拥有欢乐、健康和成功,拥有丰富精彩的生活,那么就用智慧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吧。(1)根据你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在第①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表达本文观点。(2)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A.第②段分别列举罗丹和海伦•凯勒的例子,来充分论证本段的观点。B.第③段论述的重点是:要用发展的眼光抓住机遇。C.第④段运用对比论证,告诉我们应该以坦然的眼光看待人生中的困难与挫折。(3)阅读文章和链接材料,分析链接材料可以证明文中哪个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链接材料】世界酒店大王希尔顿,早年曾到丹麦掘金。他并不幸运,没有掘出一块金子。当他失望地准备回家时,看到了许多露宿街头的掘金人。他抓住了这一商机,在别人都忙于掘金之时,开始建造旅店,并依此掘到他事业的第一桶金,为日后在酒店业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分析】本文开头列举生活现象,引出本文的论题:接着从反面阐述缺少“智慧的眼光”,就会感到生活枯燥乏味;然后从“用智慧的眼光看世界,就能发现美丽,就能抓住机遇,就能战胜磨难”这三个方面正面阐述中心论点;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我们要用智慧的眼光看待世界。【解答】(1)本题考查对论点的补充,结合文中“当你用什么眼光看世界时,世界也会还给你什么。如果你想拥有欢乐、健康和成功,拥有丰富精彩的生活,那么就用智慧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吧”,可知本文的观点是:要想拥有丰富精彩的生活,就得用智慧的眼光看待世界。(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A.有误,第②段没有列举罗丹的例子,而是引用他的话来充分论证本段的观点;BCD.正确。故选:A。(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材料“他抓住了这一商机,在别人都忙于掘金之时,开始建造旅店,并依此掘到他事业的第一桶金,为日后在酒店业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写出没有掘出一块金子的希尔顿,看到露宿街头的掘金人,用发展的眼光抓住了为掘金人提供旅店这个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