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安陆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历史试题_第1页
湖北省安陆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历史试题_第2页
湖北省安陆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历史试题_第3页
湖北省安陆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历史试题_第4页
湖北省安陆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历史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陆市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八年级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答案字母填入题后的答题栏内。)1.鸦片战争后,英国人本以为“倾全国工厂的生产,也不够供应中国一省的衣料”,而现实却是“和中国开放贸易十年后,其消费能力竟不及荷兰的一半”“甚至落在巴西和土耳其之后”。材料中的这一现象()A.表明传统自然经济未发生变化B.说明闭关锁国政策依旧在实施C.成为列强再次扩大侵华的原因D.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良好2.学者章开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对封建制度来了一次大扫荡,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加速了封建统治的崩溃。同时也抗击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该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A.结束了清朝专制统治B.成为开眼看世界的先锋队C.开启了近代化的历程D.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性质3.1890年,张之洞在创办汉阳铁厂时,为了解决铁厂的原料、燃料问题,他推动建立了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等一批近代工矿企业。此外,他还大量选派留学生、创办新式学堂,以培养铁厂所需人才。由此可知,汉阳铁厂的创办()A.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B.利于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C.有效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D.巩固了封建经济的统治地位4.以下李鸿章和严复所理解的“富强”的区别在于()今日当务之急,莫若借法以富强。强以练兵为先,富以裕商为本。——《李鸿章全集》吾欲富强,西洋富强之政有在也,何不踵而用之。——严复《原强》A.是否涉及政治制度B.是否关注学习西方C.对救中国的渴望度D.对经济的重视程度5.1895年,康有为上书痛陈,值此千年变局,“病症已变而犹用旧方”,未有不危者。为此,康有为开出的“新方”是()A.师夷长技B.民主科学C.变法图强D.实业救国6.下图漫画反映的是()“注意,伙计们,一起拉,但是不要比其他人用力。”——《电讯报(副刊)》A.八国联军侵华前各国列强的友好合作B.由清政府主动发起的对外战争C.中国人民对列强侵略的团结一致抵抗D.各侵华列强之间的合作与矛盾7.下表内容反映近代中国()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规定内容(部分)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允许开办工厂;增辟通商口岸不准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允许驻兵;划定使馆界A.国资本活跃B.主权丧失加剧C.内忧外患严重D.民主革命兴起8.孙中山指出:“(中国)富者极少,贫者极多”,应实行“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为此孙中山提出了()A.民生主义B.民权主义C.民族主义D.民主主义9.辛亥革命后,随着人们政治、社会地位的提高,更多的人对国事政事发生了兴趣,开始将集会、结社、选举等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出现了关心政治,追求民主、平等的社会心态。这说明辛亥革命()A.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B.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C.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10.鲁迅曾深有感触地说:“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他的感触源于()A.五四运动推动社会发展B.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D.军阀割据导致政局动乱11.1920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入学旁听,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这打破了当时“男尊女卑”以及“女子无才便是德”等陋俗,这一社会进步现象的出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A.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B.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盘否定C.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思想基础D.推动白话文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12.1921年8月,毛泽东开始担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10月,他深入了解粤汉铁路工人的生活情况;11月,他发表了《所希望于劳工会的》一文。毛泽东的上述活动()A.指导了五四运动的开展B.受到了中共一大的影响C.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D.推动了黄埔军校的建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6分)13.【两次鸦片战争】(8分)材料一随着第一组条约的签订,中国社会先后出现了可见的变化。第一,外国领事和中国官吏的平等权,对清政府所代表的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制度造成很大的压力,第二,英国割去香港(岛),意味着获得了经营中国的基地。第三,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第一组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4分)(2)比较材料二中的图1与图2,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分布变化,结合所学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4分)14.【近代上海】(10分)材料一:上海港一开放,西方列强纷至沓来,争先恐后进行殖民贸易。1853年,英国对华贸易50%以上在上海进行,标志着上海取代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首要港口。上海开埠后,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大的京货店、广货店,专门经营北京和广州的商品。帝国主义先后在上海投资建立了最早一批外资工业一一船舶修造业、打包业、加工工业、轮船业、码头仓栈业等,上海逐渐发展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中心城市。——摘编自黄婷《开埠初期的上海港与上海城市发展(1843-1914)》材料二: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社会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宣传。1920年7—8月,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并积极推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的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为正式建党作准备。早期的上海党组织发挥了“临时中央”的作用。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座城市从此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舞台。——熊月之等《历史记忆: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材料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习近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上海“开埠”的背景。(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和意义。(4分)15.【近代化的探索】(8分)材料一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使部分国人目睹和感受到了科技的优越性,人们对西学的态度由抵触排斥转向批判性地吸取,同时,洋务运动中科学技术的引进也为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出现创造了适宜的土壤。随着对西方先进技术的认识不断深化,洋务派中出现了要求政治改革,提出君主立宪的进步人士。——摘编自徐国琦《中国与大战》材料二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俄的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摘编自徐国琦《中国与大战》(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时期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中国人对国家模式的认同有何变化,并谈谈你对早期近代化探索的认识。(4分)16.【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10分)以下是中国近代史大事记(部分)注: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注:武昌起义推动各省独立,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注: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根据高中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编制根据以上材料,任意选择图1至图4中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围绕中国近代的救亡图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质量检测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24分)123456789101112CDBACDBACDA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36分。13.【两次鸦片战争】(8分)(1)变化:破坏了中国的主权独立;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自然经济遭到破坏。(4分,任答两点即可)。(2)变化:从东南沿海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从沿海扩展到沿江)及北方沿海。(2分)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分)14.【近代上海】(10分)(1)背景: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签定《南京条约》,上海成为通商口岸。(2分)(2)原因:上海工人阶级队伍壮大,成为工人运动中心;《新青年》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4分,任答两点即可)(3)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2分)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2分,任答一点即可)15.【早期近代化的探索】(8分)(1)影响:改变了人们对西学的态度;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政治改革要求的出现。(4分,任答两点即可)(2)变化:由西方模式到苏俄模式。(2分)认识: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要符合中国国情,实事求是;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要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相结合;近代化的探索经历了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政治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的过程;近代化的探索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探索历程。(2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16.【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10分)选择:图1义和团运动,图4五四运动。观点:中华民族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选择:图2武昌起义,图3新文化运动观点:近代中国人民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图3涉及新文化运动,图4涉及五四运动观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其它言之有理,皆可同等给分)示例一选择:图1义和团运动,图4五四运动。(2分)观点:中华民族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