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太子”在周代是对天子、诸侯权位继承人的称谓。该词在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和其他文献中绝少见到,而在春秋时期开始频繁出现。这一现象()A.反映社会尊卑有序 B.表明分封制逐渐瓦解C.体现权力过渡平稳 D.说明宗法制遭到破坏【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与东周(中国)。根据材料“‘太子’在周代是对天子、诸侯权位继承人的称谓。该词在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和其他文献中绝少见到,而在春秋时期开始频繁出现。”可知,“太子”这个词在西周时期几乎没有出现过,但是在春秋时期却频繁出现,说明西周时期的嫡长子继承制度遭到了破坏,D项正确;社会尊卑有序指的是礼乐制,而非宗法制,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继承制度宗法制,而非分封制,排除B项;宗法制的破坏与瓦解,与权力平稳过度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唐《杂令》规定,公私借贷可自行签订契约,官府不干涉,但利息总量不得超过本金一倍。唐敬宗发布敕文,对“出利过本两倍”的私债,官府不负责追讨超过法定利率的债务,由此可知()A.暂时放松重农抑商的政策 B.禁止民间的资本性借贷活动C.保障借贷主体和适当权益 D.通过法律手段调整人身关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材料中唐代政府对公私借贷的规定,体现了对借贷主体的保护,C项正确;材料中唐代政府对公私借贷的规定,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唐代政府并未禁止民间资本性借贷活动,排除B项;材料中唐代政府对公私借贷的规定,不属于法律手段,排除D项。故选C项。3.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舍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A.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C.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 D.四民社会地位相同【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是,宋代官府强调重农抑商,而苏辙则强调舍农工商贾而为士、郑至道则强调士农工商皆本业。从中可以看出宋代社会阶层流动较为增强,故C正确;这一情况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A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国家的国策,故B错误;“四民社会地位相同”的说法错误,故D错误。4.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耕渔之外,男妇并工……织布、织席、采石,造器营生”,妇女收入在家庭经济来源中占有很大比重。社会上追求财富、重视自我的风气颇为兴盛。与这些现象密切相关的是()A.经济社会多元发展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朝廷放松社会控制 D.宋明理学强化家庭伦理【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明朝中后期“耕渔之外,男妇并工”“妇女收入在家庭经济来源中占有很大比重”和“追求财富、重视自我的风气颇为兴盛”可知,此时江南地区商品经济有了较大程度发展,进而在社会风气上产生影响,故与之密切相关的是经济社会多元发展,A项正确;明朝中后期重农抑商政策并未出现明显松弛,排除B项;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与朝廷放松社会控制关系不大,排除C项;宋明理学强化家庭伦理反而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5.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洋纱输入最多的是产棉稀少的华南、西南地区,而江南地区输入洋纱要少得多,上海附近的松江地区土布店收购土布时声明“掺和洋纱,概不收买”。这说明当时A.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沿海超过内地B.上海尚未成为对外贸易中心C.洋纱排挤土纱进程受制于原料成本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答案】C【解析】洋纱(英国纱为主)所使用的原料“棉花”,多进口于印度、美国,经过长途贩运,原料成本较高,而江南地区就地取材,“土纱”虽然没有机器生产的优势,但得益于“地利”,对洋纱形成优势,C正确;材料显示,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在内地的某些地区并不输于沿海,A排除;材料没有反映“上海尚未成为对外贸易中心”,所以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D排除。6.中英《北京条约》的签订打破了清政府不与外国在京谈判和订约的惯例,且条约规定:"(清朝皇帝)允于即日降谕京外各省督抚大吏,将此原约及续约各条发抄给阅,并令刊刻,悬布通衢,咸使知悉。”而对布告条约谕令,部分地方官员持消极抵触心态。由此可知,当时()A.地方对中央离心力增强 B.统治集团试图挽救国家颓势C.英国在华势力范围扩大 D.清廷对外关系在阵痛中转变【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国。据材料“中英《北京条约》的签订打破了清政府不与外国在京谈判和订约的惯例”“对布告条约谕令,部分地方官员持消极抵触心态”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无论是清朝政府、皇帝还是部分地方官员,在对外关系中经历着来自西方列强的沉重打击,但是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下,晚清的对外关系又逐渐向近代外交转变,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对外关系,并非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统治集团试图挽救国家颓势在材料中体现不明显,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英国,更没有提到英国在华势力范围扩大,且《北京条约》也不只涉及到英国,排除C项。故选D项。7.“个人主义”是五四时期最重要的思潮之一、和“民主”“科学”构成三足鼎立的态势,但“个人主义”随后遇冷且慢慢销声匿迹。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青年追求个人幸福和个性解放 B.民主与科学思想影响深远C.传统伦理和国家危难双重作用 D.各思想流派呈现融合趋势【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个人主义’思潮盛极一时……随后却迅速被边缘化”,可得出,五四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一度出现“个人主义”思潮盛极一时的局面,但由于民族危机严重,加之受传统文化影响,中国人更强调集体意志,在“传统伦理和国家为难双重作用”的影响下,“个人主义”思潮迅速被边缘化,C项正确;“青年追求个人幸福和个性解放”是“个人主义”思潮出现的原因,不是被边缘化的原因,排除A项;“民主与科学思想影响深远”是影响不是原因,排除B项;“各思想流派呈现融合趋势”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8.1993年全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1050.9万公顷,比1978年减少1007.8万公顷。农村社会商品的零售总额达到6417亿元,比1978年增长6.9倍。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经营体制改革的推进C.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D.乡镇企业的大量出现【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3年(中国)。根据材料“1993年全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1050.9万公顷,比1978年减少1007.8万公顷。农村社会商品的零售总额达到6417亿元,比1978年增长6.9倍。”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的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农民生产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商品经济蓬勃发展,故出现材料所述现象,B项正确;21世纪初,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排除A项;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是材料所述现象的结果,并非原因,排除C项;乡镇企业的大量出现是材料所述现象的表现,并非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9.在中亚地区的尼萨古城曾出土了60余只公元前2世纪的象牙角杯,檐口通常雕满了各种希腊神话与生活主题的图案,杯口边缘饰有希腊式的波浪形葡萄纹和波斯式的直线连珠纹。这些角杯印证了()A.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西移 B.波斯帝国推行文化包容的政策C.罗马帝国内文化交流加强 D.希腊化时代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希腊化时代(亚欧)。据材料可知,在中亚地区的象牙角杯,表现出希腊文化,波斯文化等形式,说明这是东西方文化的结合,据此可判断,这些角杯体现了希腊化时代文化的交流与融合,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说明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而非西移,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东西方文化交融,没有描述波斯帝国的文化政策,也没有描述罗马帝国内文化的交流,排除BC项。故选D项。10.英王亨利一世(1100-1135年在位)的加冕宪章规定了国王对教会财产及诸侯领地所拥有的权利,特别是载明了国王所不能做或决意不去做的事,是一份明确规定封建关系的法律文件。该文件()A.明确了君主立宪制的原则 B.体现了王权有限的观念C.激化了王权与教会的矛盾 D.维护了市民阶层的利益【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世纪(英国)。根据材料“载明了国王所不能做或决意不去做的事,是一份明确规定封建关系的法律文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王签署了《加冕宪章》,规定了国王的权力,明确了很多贵族和人民的利益与权力,主张财产自由和人身婚姻自由,为英国民众和贵族阶级维护人权开了明文的先例,体现了王权有限的观念,B项正确;光荣革命奠定了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基础,《权利法案》明确了君主立宪制的原则,排除A项;宪章内容规定国王不得私自占有教会财产,不会激化王权与教会的矛盾,排除C项;宪章内容主要与国王有关,与市民阶层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11.1648年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承认了瑞士和荷兰独立,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国界;1815年形成的维也纳体系,恢复了拿破仑战争前的欧洲均势,创立和重建了一些国家。这反映了欧洲()A.国际协调机制更趋合理 B.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增强C.各国完成了向民族国家转变 D.大国主导的政治格局被打破【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19世纪(欧洲)。根据材料“1648年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1815年形成的维也纳体系”可知,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到维也纳体系,欧洲国家的主权意识不断增强,B项正确;在题干内容中虽然述及了国际协调,如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但是这仅是题干的表象所在,与题干设问“反映”不符,排除A项;题干虽然述及了瑞士、荷兰等国家,但是并不能据此扩大为“各国”都完成了向民族国家的转变,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由大国所主导的国际法是在20世纪,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B项。12.洛克认为,根据我们的自然原因,我们可以很明显地表明,我们都绝对服从于我们的主和创造者;但是,“所有的权力和管辖权都是相互的,没有谁拥有更多”。只要我们在自然法的约束下可以处理自己和我们的财产,我们也就自然地存在于一种自由的条件下。洛克的思想主张()A.影响了近代国家治理体制建设 B.渗透出否定君主制的理念C.代表了工业资产阶级社会诉求 D.催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可知,洛克认为“所有的权力和管辖权都是相互的,没有谁拥有更多”“只要我们在自然法的约束下可以处理自己和我们的财产,我们也就自然地存在于一种自由的条件下”,表明洛克主张自由、平等和限制权力等,这些思想主张影响了近代国家治理体制建设,A项正确;洛克的思想主张否定君主专制,而不是否定君主制,排除B项;此时还未开展工业革命,未出现工业资产阶级,排除C项;洛克的思想主张影响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催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法夸大,排除D项。故选A项。13.下图为1949~1985财政年度美国联邦政府研发投资中用于国防研究的占比(%)情况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国内经济的发展状况 B.对外战争的频度烈度C.国际科技竞争的压力 D.政府外交战略的调整【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1949~1985(美国)。据图可知,出于对抗苏联的实际需要,美国联邦政府研发投资中用于国防研究的占比不断调整,D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面临“滞涨”危机,但国防研究占比仍然较高,且1977年以后呈上升趋势,不符合逻辑,排除A项;1949年—1985年美国对外战争基本没有明显变化,且六七十年代正值越南战争期间,但70年代美国研发投资中用于国防研究占比下降,排除B项;自二战之后,美国的科技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未出现大的波动,排除C项。故选D项。14.如表是1967年前后坦桑尼亚中学历史试卷主要问题设计,这一变化()1967年前1967年后许多欧洲国家是非常成功的殖民势力。你对此如何解释?我们可以从古代非洲帝国学到什么?人们普遍认为古希腊文明为现代文明做出了伟大贡献,解释为什么这样?(1962年)讨论1957年加纳独立对其他非洲国家的影响。(1967年)简短描述如下各项在世界历史上重要性:雅典、游牧民族、新石器时代、神圣罗马帝国、伽利略。(1962年)“津巴布韦”是非洲人的成就,评价该说法。(1969年)A.有利于增强国民的民族自信心 B.否定了西方的文化和意识形态C.表明非洲大陆民族意识的觉醒 D.动员了民众支持非洲独立运动【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7年前后(坦桑尼亚)。根据表格1967年前后坦桑尼亚中学历史试卷主要问题设计,可知坦桑尼亚中学历史试卷的问题1967年前侧重考查欧洲文明,问题设计的视角以欧洲为主,1967年后侧重考查非洲文明,问题设计的视角以非洲为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非洲许多国家,包括坦桑尼亚独立后,努力发展经济,民族意识增强。历史试卷问题设计的视角变化表明坦桑尼亚国民的民族自信心增强了,A项正确;材料并未否定西方文化,只是减少了西方知识的考察,排除B项;一战后非洲大陆民族意识就已经逐步觉醒,排除C项;材料仅为坦桑尼亚中学历史试卷的问题设计,无法说明动员了民众支持非洲独立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15.下面是1960—1993年瑞典和英国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图。它反映出两国的共同之处是()A.通货膨胀严重 B.经济危机爆发C.宏观调控削弱 D.“福利国家”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0—1993年瑞典和英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此阶段瑞典和英国的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逐年增加,稳步增长,说明“福利国家”不断发展,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瑞典和英国的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逐年增加,不能反映通货膨胀严重,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瑞典和英国的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逐年增加,不能得出经济危机爆发,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瑞典和英国的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逐年增加,说明政府的宏观调控增强,排除C项。故选D项。二、材料分析题:共4题,其中第16题14分,第17题15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汉时期西南部族分布示意图(局部)——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材料二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加强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公路交通建设,修筑了川滇东路、川滇西路、川中公路、川康公路和从重庆到汉中的汉渝公路。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沦陷后,国民政府规划建设西南地区公路网,旨在联通湘、粤、桂、川、贵、滇各省,至1941年底,新修筑公路累计达5000余公里。国际交通方面,在西南修建桂越、滇越、滇缅、中印等交通线路。——摘编自步平、王建朗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等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把发展民族地区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运输业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譬如,在公路建设方面,经过几年艰苦的修筑,世界闻名的康(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于1954年12月同时通车,“所有这些,都是西藏破天荒的大好事”。——摘编自瞿晓琳《新中国成立以来领导的民族地区民生建设研究》(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秦汉时期加强西南地区治理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时期西南地区公路建设的特点及其作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加强西南地区公路建设的意义。结合材料一、二、三,说明交通建设与国家治理的关系。【答案】(1)措施:修建道路;设置郡县;划分不同的生产生活区;因地制宜,因俗而治。(2)特点:道路建设与长期抗战相结合(或道路建设服务于抗战);以重庆为中心,辐射西南地区;政府主导;打通国际国内交通线;覆盖面广,里程较长。作用:坚定了抗战胜利信心;利于战时物资流动;便于获得国际援助;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3)意义:形成了基本的交通网络;有利于加强民族交融;方便民众,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西南地区发展;加强边防,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汉时期的中国。根据图片“秦汉时期西南部族分布示意图(局部)”中,特别注意地图的图标,有汉代郡制,如益州郡等、古代交通道路、农业部落和畜牧业部落等,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修建道路,设置郡县,划分不同的生产生活区,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特点:根据材料“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加强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公路交通建设,修筑了川滇东路、川滇西路、川中公路、川康公路和从重庆到汉中的汉渝公路”“国际交通方面,在西南修建桂越、滇越、滇缅、中印等交通线路。”得出道路建设与长期抗战相结合(或道路建设服务于抗战),以重庆为中心,辐射西南地区打通国际国内交通线;根据材料“民政府规划建设西南地区公路网,旨在联通湘、粤、桂、川、贵、滇各省,至1941年底,新修筑公路累计达5000余公里。”得出政府主导,覆盖面广,里程较长。作用:围绕抗战时期的道路建设从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国际影响等方面概括即可,如坚定了抗战胜利的信心;利于战时物资流动;便于获得国际援助;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小问3】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意义: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从交通、民族、经济、政治等方面概括即可,如形成了基本的交通网络;有利于加强民族交融;方便民众,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西南地区发展;加强边防,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关系:根据材料可知,交通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交通建设的支持;交通能力的提升助推国家治理交通的提高。因此交通建设与国家治理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17.[大国对外政策的转变]材料一19世纪末,法国共和党领袖茹尔·费里曾直言不讳地宣称:“对于富强的国家来说,殖民地是最有利可图的投资对象之一。”戴高乐同样是一位竭力维护法兰西殖民利益的帝国派军人,一向视遍及全球的殖民地为法兰西辉煌业绩的一部分。他在首次执政期间(1944年9月至1946年1月),奉行老殖民主义政策。1946年8月17日,戴高乐在向报界讲话时强调:“同海外领地联结在一起,法国是一个大国;失去这些领地,法国将不再成为大国。”——摘编自陈永祥《戴高乐对第三世界国家外交政策的调整》材料二1958年,戴高乐重新上台后,着手调整对外政策。政策之一是建立一个新的法兰西共同体,以代替之前的法兰西联邦,给各成员国以内政方面的自治权,允许它们随时退出共同体。1964年9月至10月,戴高乐出访拉美十国。此次行程二万多公里,发表演说五十多篇,主旨是抨击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强调维护民族独立,并号召拉美国家“向法国看,向欧洲看”。他还呼吁美国“在适当的和确定的限期内从印度支那撤走,让其人民以自己的方式决定自己的命运”。——摘编自罗会钧《戴高乐与法国殖民主义的终结》(1)根据材料一,指出二战结束后法国政府坚持殖民主义政策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戴高乐1958年重新执政后法国政府对外政策的转变,并予以评述。【答案】(1)殖民主义传统的影响;法国政治人物戴高乐固守殖民帝国的政策;殖民地与法国大国的地位相结合。(2)转变:建立法兰西共同体,许可殖民地对内的自治权;抨击美国霸权主义;支持民族独立。评述:美苏两极对峙逐步形成,欧洲成为美国与苏联对峙的前沿阵地。二战后法国经历社会经济的逐渐恢复,戴高乐政府谋求法国重新建立大国地位,法国和联邦德国和解并组建欧洲共同体,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冲击两极格局。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不断地高涨,冲击战后西方殖民主义的统治。因此,综合以上因素,戴高乐政府调整了法国的对外政策。【解析】【小问1】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原因:根据材料一“19世纪末,法国共和党领袖茹尔·费里曾直言不讳地宣称‘对于富强的国家来说,殖民地是最有利可图的投资对象之一’”可知,殖民主义传统的影响;根据材料一“戴高乐同样是一位竭力维护法兰西殖民利益的帝国派军人,一向视遍及全球的殖民地为法兰西辉煌业绩的一部分”可知,法国政治人物戴高乐固守殖民帝国的政策;根据材料一“同海外领地联结在一起,法国是一个大国;失去这些领地,法国将不再成为大国”可知,殖民地与法国大国的地位相结合。【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评述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转变:根据材料二“政策之一是建立一个新的法兰西共同体,以代替之前的法兰西联邦,给各成员国以内政方面的自治权,允许它们随时退出共同体”可知,建立法兰西共同体,许可殖民地对内的自治权;根据材料二“主旨是抨击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可知,抨击美国霸权主义;根据材料二“强调维护民族独立”可知,支持民族独立。评述:结合所学从美苏两极对峙逐步形成、欧洲成为美国与苏联对峙的前沿阵地、二战后法国经历社会经济的逐渐恢复、戴高乐政府谋求法国重新建立大国地位、法国和联邦德国和解并组建欧洲共同体、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冲击两极格局、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不断地高涨等角度分析戴高乐政府对法国的对外政策的调整。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发展头绪纷杂,内容丰富,下表列出了相关片段。东汉末年否定君臣之义、父子之伦以及夫妻间不拘礼法的言论和行为,颇行于世东晋道教理论家葛洪宣称:“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陶渊明的诗、王羲之的字,充满了清丽柔美、空灵飘逸之气。前秦苻坚不但对西域诸胡要“示以中国之威,导以王化之法”,而且把东晋也称作“未宾王化”的一隅之地。南朝梁朝释僧顺更讲:“释氏之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备有六睦之美”。南方佛教则重视般若等阐述佛理的经典。北朝北方佛教流行的是以修福事功又简便易行的禅宗、律学和净土等宗派。乐府《折杨柳歌辞》:“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北方的诗豪放悲凉,魏碑质朴遒劲。北魏孝文帝和他弟弟元勰皆能七步赋诗,而且韵义俱佳。西魏北周时期,北方高门崔、卢、李、郑、杨、柳、裴等14家大姓中,尚武习战者人数远远超过专事文教者。不仅“河北文士率骁兵射”,而且妙龄女儿亦能上马骑射。从上述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结论明确。)【答案】示例1:材料中提到东汉末年出现了许多违背儒家礼法的行为。这反映出东汉末年分裂割据、社会混乱,导致传统的价值观出现了变异,儒学独尊的地位逐渐动摇材料中还展示了南北朝时期道教和佛教的信奉者认同儒家伦理的言论。这反映出该时期虽然儒家思想受到佛教和道教的挑战,但儒学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文化精神是它们所不具备的。佛、道两教也努力将儒学的某些理论与自身的教义进行调和。结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虽然式微,但仍能够生生不息。
示例2:材料中提到北朝乐府歌词中写:“我是虏家川、不解汉儿歌”。这反映出,魏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虽然与汉族有接触,但总体上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材料中还展示了部分北方少数民族帝王以华夏君主自居,具有较高汉文化素养。这反映出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们主动接受汉文化,促进了民族交融。材料中还提到北方社会呈现出尚武之人。这反映出北方汉人也受到了胡文化的熏陶,说明民族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结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不断交融。
示例3:材料中提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的佛教文化、诗歌、书法风格迥异。这反映出该时期政权长期分裂割据,少数民族人口大量内迁和众多汉族人口南迁,南北方文化的地域特征愈发明显。结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地域文化呈现南北分明的多元特征。【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据材料“否定君臣之义、父子之伦以及夫妻间不拘礼法的言论和行为,颇行于世”可知,东汉末年出现了许多违背儒家礼法的行为。其次,结合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阐述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出现的违背儒家礼法的行为。据材料“道教理论家葛洪宣称:‘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和“梁朝释僧顺更讲:‘释氏之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备有六睦之美’”可知,道教和道教为了更好的传播,吸收了儒家学说的部分思想。整体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虽然式微,但仍在社会上占据重要地位。也可从其他角度选择材料,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根据材料“乐府《折杨柳歌辞》:‘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可知,魏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虽然与汉族有接触,但总体上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其次,结合材料内容,阐述这时期少数民族统治阶级主动学习中原地区先进文化的现象。据材料“苻坚不但对西域诸胡要‘示以中国之威,导以王化之法’,而且把东晋也称作‘未宾王化’的一隅之地”可知部分北方少数民族帝王以华夏君主自居,具有较高汉文化素养。这反映出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们主动接受汉文化,促进了民族交融。整体分析可得出结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不断交融。通过材料材料中涉及到的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和北方不同的思想和文学方面得出结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地域文化呈现南北分明的多元特征,如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是个、书法、少数民族文化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受第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说课稿
- 红眼睛绿眼睛说课稿
- 肥胖症的预防及其治疗
- 电器厂采光井施工合同
- 宠物行业税务管理
- 企业品牌宣传租赁合同
- 电商推广违约承诺书
- 化工原料出口招投标实习报告
- 酒店会议室建设施工合同建筑膜
- 教育设施招投标流程在线检验
- 2024年光缆敷设及维护合同
-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达标训练含解析中图版必修1
- 化工厂设备安装施工方案
- JJF 2159-2024零气发生器校准规范
- 海底探测用自动潜航器相关项目实施方案
- 期中检测卷(试题)-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 2024年江苏省气象系统事业单位招聘61人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知识测试题库及答案
- Unit 2 Hobbies Welcome to the unit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牛津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开卷作业风险和隐患辨识、评估分级与控制措施一览表
- 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操作理论复习测试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