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辽宁省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二)_第1页
2024年辽宁省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二)_第2页
2024年辽宁省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二)_第3页
2024年辽宁省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二)_第4页
2024年辽宁省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二)

化学试卷

(本试卷共14道题满分50分化学和物理考试时间共150分钟)

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可能用到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H-1C—12-16Cu-64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0分)

(本部分共包括10道小题,每小题1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新课标・传统工艺)下列传统民间工艺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刺绣B.核雕C.烧制瓷器D.剪纸

2微财意图有助于我们认识物质和理解化学反应。“Q^O”可能表示

A.2HB.C02C.H2D.

3.下列文具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中,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晴纶笔袋B.塑料三角尺

C橡皮擦D.不锈钢圆规

4.为纪念门捷列夫在发现元素周期表方面的贡献,101号元素被命名为“钉”,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

信息如图所示,有关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伯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钳的元素符号是Md

C.柏原子的质子数是101

第题图

D.们原子的质量是258g4

5.水沸腾时可掀起壶盖,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合理的是

A.分子质量增大B,分子个数增多

C.分子体积变大D.分子间间隔变大

6.(新考向创设情境)手机芯片是智能手机终端的核心零部件。芯片的主要成分是硅,制取硅的一种方

法可表示为ZHf+SiCLMS+4X。X的化学式为

A.CI2B.H2OC.HC1D.SO2

7.(新课标:核心素养)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移走蒸发皿B.回收二氧化镒C.氧气验满D.配制溶液

8.动物肝脏可治疗夜盲"症,是因为其中含有维生素A(QH\O),下列关于维生素A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A由三种元素组成

B.维生素A中含有1个氧分子

C.维生素A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维生素A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3

9.2024省模新变化卜.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分离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或方法

A检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加入少量稀硫酸,观察现象

B鉴别氯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加水,摸烧杯外壁

C除去CO?中的HC1通入NaOH溶液中

1)分离氯化钾固体与二氧化钵溶解、过滤

10.如图是NH4H2Po4和MgSCM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度

3/g

A.搅拌可以增大两种物质的溶解度3.7

B.20℃时,50g水中加入17gMgSOi可形成不饱和溶液

C.40℃时,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MgSOQNH4H2P。4

020板曼80100

D.降温时MgSCb溶液一定有晶体析出第10题图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

(本部分共包括4道小题)

11.(新考向:科普阅读)(8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十四五”可再当能源发屐规划》中提到:要大力提高太阳能热利用、地热能供暖、4物质供热

生物质燃料等非电能源发展规模O

第11题图

生物质,是指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包括所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生物质能则是

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储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之一,是仅次于化石

能源的重要可再生能源。

传统的生物质燃料,一般指农林废弃物(如秸秆、锯末、甘蔗渣、稻糠等)的直接燃烧。近些年来,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生物质气体燃料逐渐走进大众视线走至是家庭生活。

生物质气体燃料是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的,含有甲烷、氯气、一氧化碳等成分的可燃性气体。

(一)生物天然气。以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城镇有机生活垃圾、工业有机废弃物等为原料,通

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经净化提纯后与常规天然气成分完全一致的绿色低碳清洁可再生燃气。

(二)生物质热解气。通过热化学反应,将秸秆、果木剪枝和有机垃圾等生物质转换成可燃气体。净化

后热解气的有效成分主要为甲烷、氢气、一氧化碳,可用于炊事、供暖、发电或生产甲醇等化工产品。

(三)生物质氢气。生物质制氢具体可分为生物质热解气化重整制氢、生物质高温直接气化制

氢,以及生物质在超临界水中气化制氢等。

⑴化石能源包括煤、①、天然气等。生物质气体燃料属于(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

源。生物质气体燃料与化石燃料相比,其突出优点是可减少等环境问题的产生。

⑵甲烷(CHQ中,氢的化合价为+1,则碳的化合价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②。

(3)氢能源被认为是最理想的能源,实验室中可以通过甩解制取。

(4)工业上利用大气中的CO2与一种生物质热解气的有效成分通过特定条件得到甲醉(CH3OH),

该热解气的成分可能是

(5)目前生物质气体燃料还没有普及,可能的原因是(写一条即可)。

12.(新考向•主题式探究)(11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某化学小组同学在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

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准备】将固体物质配制成溶液再进行反应的目的是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必须密封保

存,其原因是②。

【充分燃烧的条件】

(3;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用高锌酸钾制取氧气,反应原理是,并利用收集的氧气进行

铁丝燃烧实验。记录数据及信息如下表:

实验编号①②③④⑤

氧气浓度(体积分数)34%47%60%73%86%

直径0.2mm铁丝不燃烧稍有燃烧剧烈燃烧剧烈燃烧剧烈燃烧

直径0.5mm铁丝不燃烧不燃烧天燃烧稍有燃烧剧烈燃烧

⑷分析实验现象可以得出:

①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请再举出符合这一结论的

其他实验事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有关,

【燃烧的应用】

如图2是小组同学设计的可燃性粉尘爆炸实验。

(5)密闭容器中固定一支点燃的蜡烛,其作用是①.下列物质的

粉尘不适合用于此实验的是。(填字母序号)。

A.煤尘B.泥土

C.面粉D.镁粉

用燃性粉尘

⑹小组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过于用力挤压打气筒时,爆炸效果反而

第13题图2

一般,猜测原因可能是因为粉尘浓度太大,使减小。

⑺空气里含有可燃性粉尘的施工车间中,为防止发生爆炸事故,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禁止烟火;

②_______________

14.(新考向-项且式学习)(11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共同

探究如何对“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进行改进。

任务一按照教材中方法实验,探讨实验存在的不足

如图1所示组装仪器,加热5nlin后,试管内开始有少量砖红色固体

出现。

经查阅资料,若氧化铜未完全被木炭还原,会生成氧化亚铜(红色固

第14题图1

体,能与稀硫酸反应:

CU2O+H2SO4=CUSO4±H2O-|-CU)O

(1)木炭粉和氧化铜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①O金属网罩的作用是②。

(2)取3次上述实验得到的红色固体,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均观察到

现象,说明实验中均生成了氧化亚铜。

任务二探究影响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效果的因素

【实验I】如图2所示,将试管竖直放置,放入1.2g木炭及足量氧化铜进行

实验,加热2min后,试管内固体开始持续红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数秒

后有坨亮的红色块状金属生成。

(3)理论上,1.2R木炭最多可还原氧化铜的质量为①。相比较试管略

倾斜横放的方式,竖直放置试管用时较短,现象明显,原因可能是

鱼__

第14题图2

【实验H】用不同质量配比的木炭粉与氧化铜的混合物进行实验,实验现象

如下表:

实验木炭粉与氧出现大量红

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序号化铜的质量比色固体的时间

1:82'26混有砖红色和黑色物质

21:92'05铜块较小,有少量黑色物质

产生红色固体,

31:101'44铜块较小,有极少量黑色物质

有金属光泽

41:11lz50铜块较大,有极少量黑色物质

51:12fbb铜块较大,几乎无黑色物质

61:131'53铜块较小,有较多黑色物质

(4)实验n中效果最理想的一组实验是(填实验序号),

(5)根据上述实验小组同学一致认为没有必要进行质量比为1:14的实验,理由是①。笫5次

实验中几乎没有黑色物质剩余,其原因可能是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填“能”或“不

能”)作为木炭跟氧化铜开始反应的充分证据。

【实验III】探究药品总量及试管人小对反应现象的影响。

实验序号药品的总质量/g试管的尺寸/mm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11.118X180有少量黑色物质

21.120X200均有红有少量黑色物质

32.218X180色块状有较多黑色物质

42.220X200有较多黑色物质

(6)实验m可得出的结论是:药品总量对反应现象有影响;通过对照两组实验,说

明试管大小对实验现象无明显影响。

2024年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模拟卷二)

第一部分选择题

题号12345

答案CBDDD

题号678910

答案CCAB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