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年新高考考向追踪40-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检测_第1页
备战2023年新高考考向追踪40-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检测_第2页
备战2023年新高考考向追踪40-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检测_第3页
备战2023年新高考考向追踪40-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检测_第4页
备战2023年新高考考向追踪40-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40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一、选择题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甲、乙、丙的自然带依次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 D.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叶林带2.有关图中甲、乙、丙三地陆地自然带地域分异的正确说法是①产生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差异②产生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热量差异③三个自然带由沿海向内陆更替④三个自然带由低纬向高纬更替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北京香山红叶全国知名,每年观赏红叶的季节(最佳观赏时间是10月中旬之后)这里都是人山人海。下左图是我国部分能观赏红叶的地区以及10月份红叶的最佳观赏区分布图,右图为红叶景观图,读图,据此3-4题。3.北京香山的森林植被是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4.江西庐山最佳观赏红叶的时期一般在11月上旬,导致庐山和香山红叶最佳观赏期不同的因素最可能是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土壤读从太行山至滨海平原土壤分布断面图,完成5-6题。5.该区域土壤类型分布的差异体现了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6.导致该区域土壤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地方地形 B.地方气候 C.地表水系 D.地面组成物质保和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深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森林茂密。但岛上多座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因此它们被当地人称为“巧克力山”。下图为保和岛“巧克力山”景观图。据此完成7-8题。7.从分布位置考虑,保和岛的植被类型为A.亚寒带针叶林 B.热带季雨林 C.常绿阔叶林 D.常绿硬叶林8.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太少 B.气温太低 C.积雪太厚 D.土层太薄读“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完成9-10题。9.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X方向热量增加 B.沿X方向降水增加C.沿Y方向热量增加 D.沿Y方向降水增加10.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为A.热带草原落叶阔叶林 B.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C.热带荒漠温带草原 D.温带荒漠亚寒带每年到了某季节,某市主要行道树老叶一边掉落,新叶一边抽出,为该市增添亮丽风景的同时也给环卫工作带来压力。下图为某市该季节落叶景观图,读图完成11-12题。11.推测该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2.该景观图可能拍摄于A.乌鲁木齐 B.南京 C.北京 D.哈尔滨读植被与温度、湿度的关系模式图,完成13-14题。13.模式图中沿丙方向体现的主要是什么的变化A.热量 B.水分 C.海拔 D.土壤14.图中甲最可能是A.温带草原 B.热带草原 C.亚寒带针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读主要植被分布与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完成15-16题。15.图中④表示的植被类型是A.草原 B.针叶林 C.季雨林 D.热带雨林16.影响从①到③植被演变的因素是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光照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回答17-18题。17.图中②为A.草原B.荒漠 C.针叶林D.针阔混交林18.造成①、②、③三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土壤下图示意日本植被水平和垂直分布状况。据此完成19-20题。19.图中①植被类型是A.常绿硬叶林 B.热带雨林 C.常绿阔叶林 D.亚热带草原20.从①到③山麓基带的变化反映了A.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C.山地垂直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下图为美国本土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21-22题。21.甲→乙→丙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22.影响①→②→③自然带变化的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土壤读“亚洲东部某区域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23-24题。23.P自然带在大陆东岸比大陆西岸分布的纬度低,其主要影响因素为A.大气环流和地形 B.大气环流和洋流 C.太阳辐射和洋流 D.太阳辐射和地形24.下列有关图示自然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然带由F一P一H的更替反映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形成自然带由F一P一H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水分C.南半球缺失P自然带是自然带地方性分异规律的表现D.F自然带在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不同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读“某区域图”,完成25-26题。25.A、B两地年降水量的差异A.与地形阻挡有关 B.与沿岸洋流的性质有关C.与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有关 D.与信风影响的程度有关26.B地自然带的分布属于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读我国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完成27-28题。27.图中所示山地A.雪线高度终年稳定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少而较低 D.海拔是形成南北坡基带差异的重要因素28.该山地位于 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 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和M地区气候资料图,山地M一侧的山坡为西侧。完成29-30题。29.M一侧同一自然带的高度比另一侧高,原因最有可能是 A.M侧是阳坡,热量条件好 B.M侧是阴坡,热量相对较低 C.M侧是背风坡,降水较少 D.M侧是迎风坡,降水丰富30.图中非地带性沙漠的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海陆分布 D.降水二、综合题31.阅读下面四幅世界部分地区自然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按照由低纬到高纬的顺序,将图中的自然景观排序。判断自然景观从①到④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说出亚寒带针叶林带的主要分布地区。32.读非洲和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甲图中a、b、c、d代表的自然带的名称,判断自a到d自然带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2)分析甲图中a自然带在丁处形成的原因。(3)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完整,其森林带和草原带南坡高于北坡,而雪线高度却是南坡低于北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考点40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A甲主要位于我国北方东部季风区,其自然带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相比于甲而言,乙位置相对靠内陆,水汽含量减少,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丙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2.C自甲到乙到丙,距海越来越远,水汽含量越来越少,自然带呈现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过渡特点,体现了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产生这种分异规律的主要原因是水分差异。3.C北京位于温带季风气候,森林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林。4.A北京香山观红叶是10月中旬之后,庐山观赏红叶在11月上旬,导致二地最佳观赏期不同的因素最可能是气温,北京纬度高,气温低,入秋时间早;庐山纬度低,气温较高,入秋时间晚。5.B该区域土壤类型的差异的形成是由于地形地势条件下的地下水资源条件不同而引起的分异,属于地方性因素引起的地方性分异规律.6.A读图可知,导致该区域土壤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方地形的变化,由冲积扇到冲积平原到滨海平原,地形发生变化,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发生变化,因此发育的土壤不同。7.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保和岛菲律宾中部,深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因此从分布位置考虑,保和岛的植被类型为热带季雨林。8.D由材料“岛上多座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可知,巧克力山是石灰岩岩层,土层浅薄,因此只长草不长树。9.D依据图示自然植被的分异状况可以判断:沿X方向的变化为,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林-温带草原、荒漠-(亚寒带)针叶林,表明热量减少;沿Y方向的变化为热带/温带荒漠-温带草原-常绿林/针叶林,表明降水增加。所以沿X方向热量减少,沿Y方向降水增加。10.A结合图示已知的自然植被分布状况,沿Y方向降水增加,甲位于热带荒漠的降水增加方向,则可推断出甲为热带草原,乙位于温带草原的降水增加方向,即为温带落叶阔叶林。11.A依据题中材料可知,每年到了某季节,行道树老叶一边掉落,新叶一边抽出的景观,新芽大量长出,长新叶,应发生在每年春季气温回暖时,降水增多,树开始新芽换树叶,老叶生长周期结束进而脱落,凋落量大。A正确;夏季、秋季、冬季都不会出现大量新叶集中长出的现象,BCD错误。故选A。12.B每年春季气温回暖,会集中出现落老叶、出嫩芽、长新叶同时进行的现象。这些树种在秋冬季可不通过落叶等凋落形式减少水热损耗。当春季气温回升,降水增多,树开始新芽换树叶,老叶生长周期结束进而脱落,凋落量大,此树种在我国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京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生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正确;乌鲁木齐、北京、哈尔滨三个城市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生长温带落叶阔叶林,不会出现此现象,ACD错误。故选B。13.A读图分析,模式图中沿丙方向自然景观由雨林向阔叶林、针叶林和冰原苔原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受热量条件由低纬向高纬减少的影响。故选A。14.B结合上题分析,丙方向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变化,乙方向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变化。甲位于低纬地区,且位于雨林和荒漠之间,因此最可能是热带草原。故选B。15.B据图可知,④自然带位于苔原和温带落叶阔叶林之间,结合世界自然带的分布规律,④应该是亚寒带针叶林,故B正确,自然排除ACD。故选B。16.B据图可知,从①到③年平均降水量逐渐递减,自然带的变化从森林-草原-荒漠,所以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是水分,故B正确。故选B。17.A从图中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来看,从③到②再到①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受降水逐渐减少的影响,形成了从森林到草原再到荒漠的景观特征,故为草原。故选A。18.B读图可知,③、②、①三地景观随着离海越来越远,植被为森林到草原再到荒漠变化,从③到②再到①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因素为水分,故选B。19.C从图中可以看出,①自然带位于30°N—35°N。再向北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日本又位于大陆东岸,所以①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选C。20.A从①到③山麓基带的变化,即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或针叶林。体现了热量的变化引起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故选A。21.B结合图例读图可知,丙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乙是温带草原带、甲是荒漠带,甲→乙→丙自然带呈东西更替,大致由沿海的森林带过渡到内陆的荒漠,主要由于水分条件的不同而造成,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符合题意;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非地带性规律中的自然带变化特征与图中甲→乙→丙自然带的变化特征不同,排除ACD。故选B。22.A结合图例读图可知,图中①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②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③是亚寒带针叶林带,①→②→③自然带呈南北方向更替,纬度不同自然带不同,因此应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导致这一规律的主要因素是热量(纬度不同而导致),A符合题意;①、②、③自然带均为森林自然带,水分条件相似,①、②、③自然带地形差异小,因此水分和地形不是影响①→②→③自然带变化的因素,排除BC;土壤差异往往是①、②、③自然带变化的表现,而不是影响因素,排除D。故选A。23.B观察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地形、太阳辐射不是影响其在大陆东岸比西岸分布的纬度低的主要因素,故ACD错误;E、F、P、H自然带分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及苔原带。P自然带在大陆东岸受冬季风和千岛寒流影响,在大陆西岸受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导致分布位置不同,所以影响其在大陆东岸比西岸分布的纬度低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大气环流和洋流,B正确。所以选B。24.B根据所学知识,结合题1结论,自然带F一P一H的分布反映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形成自然带F一P一H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热量,故B错误,符合题意;南半球缺失P自然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是自然带非地带性规律的表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F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在大陆东西岸的气候类型不同,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25.A根据图中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知,A、B位于南半球的西风带,但两地之间有高大的山脉阻挡,A地位于迎风坡,降水量丰富,而B地位于雨影地带,降水量少,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A项正确;A地西侧沿岸有秘鲁寒流经过,不利于形成降水,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范围为南北纬20°~40°附近,南美洲的东南信风带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之间,对两地降水差异的形成影响不大,BCD项错误。故选A。26.DB地位于温带大陆的东岸,理论上应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但根据B地的降水资料可知,该地实际上形成了温带荒漠带,这是受地形影响而形成的非地带性现象,D项正确;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为南北方向上的规律性变化,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是东西方向上的规律性变化,从山麓到山顶为垂直方向上的植被分异变化,ABC项错误。27.D读图可知,该山地海拔大于7000m,且山地南坡基带为雨林季雨林带,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该山地最有可能位于喜马拉雅山脉附近,南坡雪线受气温及降水等因素的影响,高度并非终年稳定,A错;读图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