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美发行业卫生行政处罚决定书_第1页
美容美发行业卫生行政处罚决定书_第2页
美容美发行业卫生行政处罚决定书_第3页
美容美发行业卫生行政处罚决定书_第4页
美容美发行业卫生行政处罚决定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容美发行业卫生行政处罚决定书TOC\o"1-2"\h\u28686第一章:总则 3142771.1法律依据 3174051.1.1本决定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美容美发行业卫生管理实际情况,制定本处罚决定。 338851.1.2美容美发行业卫生行政处罚的具体实施,应遵循以下法律依据: 3205521.1.3美容美发行业卫生行政处罚遵循以下原则: 336831.1.4在实施美容美发行业卫生行政处罚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421370第二章:案件受理与立案 4150851.1.5接收案件材料 44151.1.6初步审查 448221.1.7登记备案 4230391.1.8通知投诉人或举报人 4215111.1.9案件调查 4306141.1.10涉嫌违法行为 459821.1.11违法行为主体明确 567441.1.12案件管辖权 595731.1.13案件材料齐全 5224001.1.14具备处罚依据 523000第三章:调查取证 544811.1.15立案 5216061.1.16现场检查 572461.1.17调查取证 5266881.1.18调查报告 6228061.1.19书证 624341.1.20物证 6114301.1.21证人证言 6118921.1.22鉴定意见 63595第四章:行政处罚决定 631201.1.23警告 659411.1.24罚款 744111.1.25没收违法所得 739971.1.26吊销许可证 7220231.1.27责令停业整顿 7269491.1.28立案 7149811.1.29调查取证 7108881.1.30听取陈述和申辩 7248681.1.31处罚决定 7213941.1.32送达处罚决定书 7314771.1.33执行处罚决定 811471.1.34监督整改 8137731.1.35结案 84441第五章:处罚执行 8257561.1.36执法部门 8234971.1.37协助执行部门 8315711.1.38送达处罚决定书 8178431.1.39执行处罚决定 87761.1.40执行期限 9285131.1.41执行监督 941571.1.42执行结果报告 917185第六章:听证会程序 9216291.1.43申请条件 989601.1.44申请材料 9280661.1.45申请程序 10290321.1.46听证会组成 10267541.1.47听证会程序 10132211.1.48听证会结果 1122999第七章:行政复议与诉讼 11178231.1.49申请条件 11183351.1.50申请方式 1141661.1.51受理与审查 11118511.1.52审理与决定 111341.1.53起诉条件 1221501.1.54起诉方式 12109451.1.55受理与审理 12134861.1.56判决与执行 1210009第八章:处罚结果公示 12137441.1.57网络公示 13217811.1.58书面公示 13244091.1.59媒体公示 13269811.1.60公告公示 13271771.1.61网络公示期限 13324661.1.62书面公示期限 13248101.1.63媒体公示期限 13275471.1.64公告公示期限 1317679第九章:处罚档案管理 13263181.1.65档案建立原则 13264141.1.66档案建立内容 1395711.1.67档案建立程序 1472221.1.68档案保管原则 1454021.1.69档案保管措施 14320691.1.70档案保管期限 1519314第十章:法律责任与监督 1539201.1.71违反卫生规定的行为 15125961.1.72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行为 15227841.1.73监管 16305591.1.74行业协会自律 16246831.1.75社会监督 16第一章:总则1.1法律依据1.1.1本决定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美容美发行业卫生管理实际情况,制定本处罚决定。1.1.2美容美发行业卫生行政处罚的具体实施,应遵循以下法律依据:(1)《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十二条: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加强卫生管理,保持公共场所卫生状况良好,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2)《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十六条:化妆品经营者应当遵守化妆品卫生管理规定,保证化妆品的卫生质量。(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七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条:行政处罚的决定机关应当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并保证行政处罚决定的合法性、适当性和及时性。第二节处罚原则1.1.3美容美发行业卫生行政处罚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原则:行政处罚决定应当依法作出,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2)公正原则: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公正、公平,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3)严格原则:对违反美容美发行业卫生管理规定的行为,应当严格依法查处。(4)及时原则:对违反美容美发行业卫生管理规定的行为,应当及时查处,防止危害后果扩大。(5)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在查处违反美容美发行业卫生管理规定的行为时,应当注重教育引导,促使当事人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同时依法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1.1.4在实施美容美发行业卫生行政处罚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以下因素:(1)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危害程度。(2)当事人的过错程度和改正态度。(3)当事人的经济状况和承受能力。(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相关因素。第二章:案件受理与立案第一节受理程序1.1.5接收案件材料在美容美发行业卫生行政处罚案件中,相关执法部门首先接收投诉人或举报人提交的案件材料。案件材料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投诉或举报信、相关证据材料、被投诉或举报单位的营业执照副本等。1.1.6初步审查执法部门在接收案件材料后,应进行初步审查,对案件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包括案件涉及的美容美发场所的基本信息、涉嫌违法行为的具体情况等。初步审查的目的是判断案件是否属于本部门的管辖范围,以及是否具备立案条件。1.1.7登记备案对于符合管辖范围且具备立案条件的案件,执法部门应进行登记备案,将案件基本情况、投诉或举报人信息、被投诉或举报单位信息等录入案件管理系统。1.1.8通知投诉人或举报人执法部门在完成登记备案后,应及时通知投诉人或举报人,告知案件受理情况及后续处理流程。1.1.9案件调查执法部门在受理案件后,应启动案件调查程序,对涉嫌违法的美容美发场所进行现场检查,收集相关证据材料,了解案件具体情况。第二节立案条件1.1.10涉嫌违法行为美容美发行业卫生行政处罚案件的立案条件之一是涉嫌违法行为。具体包括:违反《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美容美发场所卫生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存在可能导致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的行为。1.1.11违法行为主体明确立案条件之二为违法行为主体明确。执法部门应当能够明确指出涉嫌违法的美容美发场所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1.1.12案件管辖权立案条件之三为案件管辖权。执法部门应保证案件属于本部门管辖范围,对于跨区域案件,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协调处理。1.1.13案件材料齐全立案条件之四为案件材料齐全。投诉或举报人提交的案件材料应具备完整性、真实性,能够为执法部门调查提供有效依据。1.1.14具备处罚依据立案条件之五为具备处罚依据。执法部门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涉嫌违法的美容美发场所进行处罚,保证案件处理合法合规。第三章:调查取证第一节调查程序1.1.15立案根据举报线索或者其他相关信息,美容美发行业卫生监管部门应对涉嫌违反卫生法规的行为进行立案。立案前,应当对举报内容进行初步核实,确认举报事项的属实性。1.1.16现场检查立案后,卫生监管部门应当组织执法人员进行现场检查。现场检查时,执法人员应不少于2人,出示执法证件,告知被检查单位执法人员身份、检查目的和检查依据。1.1.17调查取证(1)询问笔录执法人员应当对美容美发场所的相关负责人、员工进行询问,制作询问笔录。询问笔录应当载明询问时间、地点、被询问人基本信息、询问内容等。(2)现场勘验执法人员应当对美容美发场所进行现场勘验,拍摄照片、视频等资料,详细记录场所卫生状况、设施设备情况、卫生制度落实情况等。(3)抽样检测执法人员可根据需要对美容美发场所的卫生设施、用品进行抽样检测,检测项目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卫生设施洁净度等。1.1.18调查报告调查结束后,执法人员应撰写调查报告,内容包括案件来源、调查过程、现场检查情况、抽样检测情况、询问笔录摘要等。调查报告应当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案件情况。第二节证据收集1.1.19书证(1)美容美发场所的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等相关证件;(2)卫生管理制度、卫生操作规程等相关文件;(3)员工健康证明、培训记录等相关资料。1.1.20物证(1)现场抽样检测的样品;(2)现场拍摄的照片、视频等资料。1.1.21证人证言(1)美容美发场所负责人、员工的陈述;(2)消费者的陈述;(3)其他知情人的证言。1.1.22鉴定意见如需对案件中的专业问题进行鉴定,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鉴定意见作为证据使用。证据收集过程中,执法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完整性。证据应当在法定时限内提交,以备后续案件处理使用。第四章:行政处罚决定第一节处罚种类1.1.23警告针对违反卫生规定的美容美发行业从业者,首先予以警告,要求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以达到卫生标准。1.1.24罚款对于违反卫生规定且未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的从业者,依据违法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数额的罚款。1.1.25没收违法所得对于违反卫生规定且存在违法所得的从业者,依法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相应罚款。1.1.26吊销许可证对于严重违反卫生规定,且情节恶劣、影响较大的从业者,依法吊销其美容美发行业许可证。1.1.27责令停业整顿对于卫生状况严重不符合规定,存在安全隐患的从业者,责令其停业整顿,直至达到卫生要求。第二节处罚程序1.1.28立案对涉嫌违反卫生规定的美容美发行业从业者,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立案调查。1.1.29调查取证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涉嫌违法的从业者进行调查取证,收集相关证据,保证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1.1.30听取陈述和申辩在调查过程中,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充分听取涉嫌违法从业者的陈述和申辩,保证程序公正。1.1.31处罚决定根据调查取证情况,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法作出处罚决定,明确处罚种类和幅度。1.1.32送达处罚决定书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将处罚决定书送达涉嫌违法从业者,告知其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1.1.33执行处罚决定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已生效的处罚决定进行执行,保证违法从业者按照要求完成整改。1.1.34监督整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整改情况进行监督,保证从业者达到卫生要求。1.1.35结案在整改完成后,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案件进行结案,并将案件材料归档保存。第五章:处罚执行第一节执行主体1.1.36执法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美容美发行业卫生行政处罚决定由具有执法权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及其委托的执法机构执行。执法部门应当具备完善的组织机构、专业执法人员和必要的执法设备,保证处罚决定的依法执行。1.1.37协助执行部门在处罚执行过程中,执法部门可根据需要,邀请公安、市场监管、税务等相关部门协助执行,共同维护美容美发行业卫生秩序。第二节执行程序1.1.38送达处罚决定书执法部门应当在处罚决定书生效后五日内,将处罚决定书送达被处罚单位或者个人。送达方式包括直接送达、邮寄送达、留置送达等,保证处罚决定书能够及时、准确送达。1.1.39执行处罚决定(一)罚款处罚(1)被处罚单位或者个人应在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按照处罚决定书确定的金额,将罚款缴纳至指定的银行账户。(2)执法部门应当对罚款缴纳情况进行监督,对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罚款的,可以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二)没收违法所得(1)执法部门应当将被处罚单位或者个人的违法所得予以没收,并上缴国库。(2)执法部门应当对没收的物品进行妥善保管,防止损失或者损坏。(三)责令改正(1)被处罚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按照执法部门的要求进行改正。(2)执法部门应当对改正情况进行复查,对未按照要求改正的,可以依法采取强制措施。1.1.40执行期限处罚决定的执行期限为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六十日内。如遇特殊情况,执法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延长执行期限,并书面通知被处罚单位或者个人。1.1.41执行监督执法部门应当对处罚决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保证处罚决定的依法执行。对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及时纠正。1.1.42执行结果报告执法部门应当在处罚决定执行完毕后,向上一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执行结果,并抄送相关协助执行部门。第六章:听证会程序第一节听证会申请1.1.43申请条件在美容美发行业卫生行政处罚案件中,若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可以在接到处罚告知书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听证会申请。1.1.44申请材料当事人申请听证会,应当提交以下材料:(1)听证会申请书;(2)当事人身份证明材料;(3)与案件相关的证据材料;(4)听证会申请理由。1.1.45申请程序(1)当事人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将听证会申请书及相关材料提交至卫生行政部门;(2)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3)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组织听证会;(4)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第二节听证会举行1.1.46听证会组成听证会由以下人员组成:(1)听证主持人: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2)听证记录人:由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担任;(3)当事人及其代理人;(4)卫生行政部门执法人员;(5)邀请的其他相关人员:如专家、学者等。1.1.47听证会程序(1)听证会在听证主持人主持下进行;(2)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会纪律和程序;(3)听证记录人记录听证会过程;(4)当事人及其代理人陈述事实、理由和证据;(5)卫生行政部门执法人员陈述案件调查情况及处罚依据;(6)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可以针对卫生行政部门执法人员陈述的内容进行质证;(7)听证主持人根据听证情况,可以询问当事人、执法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8)听证会结束后,听证主持人应当制作听证会报告书,并报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人审批。1.1.48听证会结果(1)听证会报告书应当包括听证会的基本情况、当事人陈述、质证情况、听证主持人意见等内容;(2)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听证会报告书,对案件进行审查,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3)听证会结果不影响卫生行政部门依法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的效力。第七章:行政复议与诉讼第一节复议程序1.1.49申请条件申请行政复议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申请人应当是具体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2)有具体的行政复议请求和事实根据;(3)复议申请应当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4)行政复议机关已经受理或者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的,不得申请行政复议。1.1.50申请方式申请人可以选择以下方式提出行政复议申请:(1)书面申请:申请人应当提交申请书,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行政复议请求、事实和理由等;(2)口头申请:申请人可以口头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记录相关信息,并由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1.1.51受理与审查(1)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对申请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2)行政复议机关决定受理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七日内将申请书副本发送被申请人;(3)被申请人应当在收到申请书副本之日起十日内,向行政复议机关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材料。1.1.52审理与决定(1)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2)行政复议决定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3)行政复议决定书应当载明行政复议请求、事实、理由、决定结果和依据等。第二节诉讼程序1.1.53起诉条件起诉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原告是与具体行政行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4)诉讼请求应当在法定起诉期限内提出。1.1.54起诉方式原告可以选择以下方式提起诉讼:(1)书面起诉:原告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起诉状应当载明原告的基本情况、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等;(2)口头起诉:原告可以口头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记录相关信息,并由原告签字或者盖章。1.1.55受理与审理(1)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七日内,决定是否受理;(2)人民法院决定受理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3)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答辩状和有关证据材料;(4)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案件。1.1.56判决与执行(1)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2)判决书应当载明判决结果、事实和理由,并送达原告和被告;(3)判决生效后,被告应当履行判决结果;(4)如有需要,原告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第八章:处罚结果公示第一节公示方式1.1.57网络公示处罚结果将通过官方网站、公众号等网络平台进行公示,保证信息的实时更新与公众的广泛知晓。1.1.58书面公示同时处罚决定书将在被处罚单位所在地及相关部门进行书面公示,以便于公众查阅。1.1.59媒体公示处罚结果将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进行公示,扩大公示范围,提高公示效果。1.1.60公告公示在公共场所设置公告栏,将处罚决定书进行公示,方便公众了解相关信息。第二节公示期限1.1.61网络公示期限处罚结果在网络平台上的公示期限为30天,自公示之日起计算。1.1.62书面公示期限处罚决定书在书面公示的期限为30天,自公示之日起计算。1.1.63媒体公示期限处罚结果在媒体的公示期限为30天,自公示之日起计算。1.1.64公告公示期限处罚决定书在公共场所的公告栏公示期限为30天,自公示之日起计算。第九章:处罚档案管理第一节档案建立1.1.65档案建立原则处罚档案的建立应遵循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原则,保证档案材料的规范性和有效性。1.1.66档案建立内容(1)案件基本信息:包括案件名称、案件编号、处罚对象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等。(2)案件调查材料:包括现场检查记录、询问笔录、证据材料、听证会记录等。(3)处罚决定材料:包括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书、处罚决定书送达回证等。(4)执行情况材料:包括处罚款缴纳凭证、没收物品清单、强制措施解除材料等。(5)案件处理过程中的法律文书:包括起诉状、答辩状、上诉状、判决书、裁定书等。(6)案件处理终结材料:包括结案报告、案件处理情况汇总表等。1.1.67档案建立程序(1)案件办理结束后,承办人员应及时将案件材料整理归档。(2)档案管理员负责对归档材料进行审核、分类、编号,保证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3)档案管理员应按照档案管理规定,将归档材料录入档案管理系统,便于查询和管理。第二节档案保管1.1.68档案保管原则档案保管应遵循安全、保密、规范、便捷的原则,保证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1.1.69档案保管措施(1)档案室应设置防火、防盗、防潮、防虫、防鼠等设施,保证档案的安全。(2)档案室应配备专业的档案管理员,负责档案的保管和维护工作。(3)档案管理员应定期对档案进行清理、整理、核对,保证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4)档案室应建立健全档案查阅制度,明确查阅范围、程序和责任,保证档案的合理使用。(5)档案管理员应定期对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备份至安全存储设备,保证档案的长期保存。(6)档案管理员应做好档案保密工作,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档案材料,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1.1.70档案保管期限(1)案件处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