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语文高二年级上册册期末训练复习12_第1页
2024学年语文高二年级上册册期末训练复习12_第2页
2024学年语文高二年级上册册期末训练复习12_第3页
2024学年语文高二年级上册册期末训练复习12_第4页
2024学年语文高二年级上册册期末训练复习1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学年语文高二上册期末训练复习12

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科学,是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

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医古籍是中医药传承精华的源头活水,也是中医药守正创新的核

心资源。目前,我国中医与籍“家底”尚不明晰,有的保存不善,有的散落民间,有的流失

海外。这些稀世珍品若有损毁,不仅是祖国医学的损失,也是中华文化的损失。因此,推进

中医古籍工作,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对于康续中华文脉、弘扬

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古籍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基因,流淌着中华文化的血液,蕴藏着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

和生存智慧。我国现存中去古籍在全部古籍中占有很大比重,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例如,中医药学不仅在理论上继承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而且在实践中发展了“天人合一”

的思想,将顺应自然、和合共生等理念运用到具体诊疗中,提倡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

制宜,坚持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同时,中医药学提出“医乃仁术”“大医精诚”“人命至重”

等观念,体现了中华民族厚德载物、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因此,加强中医古籍保护和利用,

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利于坚定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中医古籍是中医学术体系和原创思维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防病治病经验的宝库,也

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根基。例如,青蒿素的问世,就是从中医古籍中得到的启示。屠呦

呦在翻阅古籍《肘后备急方》时,看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述

获得灵感,成功提取出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又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

《温病论》等古籍中,蕴藏着大量防治疫病的经典方剂。在新时代防治疫病过程中,我国通

过临床筛选出的“三药三方”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

方三个方剂,都是由古代经典名方化裁而来。因此,加强中医古籍保护和利用,有利于充分

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也有利于推动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更好结合。

中医药学包含着丰富的健康养生理念和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

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我们要坚持占为今用,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让中

医古籍“活”起来,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更好地护佑人民健康,为建设健康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摘编自白剑峰《让中医古籍焕发新光彩》)

材料二:

今年是青蒿素问世50周年。青蒿素是重要的抗疟药物,曾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为

全球抗疟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屠呦呦,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在抗疟药物研发的道路上,默默耕耘了半个多世

纪,为人类健康和中医药科技创新作出重大贡献。

“青蒿素是人类征服疟疾进程中的一小步,是中国传统医药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屠

呦呦这样说。

20世纪60年代,由于疟原虫对奎宁类药物产生抗药性,全世界面临着一道难题:必须

寻找有效的抗疟新药。1969年,屠呦呦接受了国家疟疾防治研究项目“523”办公室的研究

任务,被任命为中医研究院中药抗疟研究组组长。

广步收集整理历代医籍,先后讲行了300余次筛诜室验,课题组确定了以中药青蒿为主

的研究方向。但实验结果显示,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只有12%-4()%。

屠呦呦最终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醛进行实验,用乙雁堤取青蒿素。经历多次失败后,屠呦

呦团队最终于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

青蒿素的提取,只是第一步。屠呦呦团队先后与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协作,用X——衍射

方法确定了青蒿素的立体结构。1992年,屠呦呦团队又发明出抗疟疗效更好的双氢青蒿素。

那时,我国科研条件比较落后"面对艰巨的科研任务,屠呦呦坚定地说“没有行不行,

只有肯不肯坚持”。

翻阅古籍,寻找方药,拜访老中医,屠呦呦汇集编写了640余种治疗疟疾的中药单秘验

方集。380多次实验、190多个样品、2000多张卡片,凝聚了她和团队的心血……

进行临床试验,需要大量的青蒿乙酸提取物。实验室和楼道里到处弥漫着刺鼻的乙醛味

道,一些人出现头晕眼胀等症状,但大家都顾不上太多。

片丹心,报效祖国.“当初接受任务,屠呦呦始丁责任和担当“,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

研究所研究员廖福龙说。

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7年,她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9

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二

2021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通过消除疟疾认证。

“得知这一消息后,屠老师先是特别高兴,紧接着就问,还有哪些国家没有消除疟疾?

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回忆起这一细节,同事对屠呦呦非常钦佩。

(摘自杨彦帆《让青蒿素更好地造福人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夏民族发明创造的医学科学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兴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守

正创新的核心资源是中医古籍。

B.当前相关工作者没有保护、传承和发展好中医占籍,导致中医占籍有的散落民间、有

的流失海外,甚至连“家底”都不清楚。

C.屠呦呦及其团队提取青蒿素后乂发明出双氢青蒿素,为人类的健康和中医药科技创新

作出了重大贡献。

D.虽然科研条件差,科研任务艰巨,但基于责任和担当,屠呦呦用坚持不懈的科研精神,

和团队•起创造了奇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继承了“天人合一”思想的中医药学,还将顺应自然、和合共牛等珅念运用到实践中,

这体现出人文精神。

B.中医古籍是中华民族防病治病经验的宝库,承载着中医学术体系和原创思维,青蒿素

的提取就与中医古籍有关。

C.保护和利用中医古籍,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优势和作用,还有利于

坚定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D.中药抗疫课题组在广泛收集整理历代医籍、进行300多次筛选实验后,确定了以中药

青蒿为主的研究方向,其过程并不容易。

(3)下列选项,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A.屠呦呦带领组员从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中精选方药,并逐一排查实验。

B.近代以来,“中医科学化”被认为是中医合理化发展的一条路径。

C.《伤寒论》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承先启后的作用。

D.《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防病观,体现出传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

(4)“青篙素的提取,只是第一步”,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如何让中医古籍“活”起来?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铁圈

[俄]索洛杜布

一天清晨,一位妇人带着一个4岁的小男孩在郊区的街道上散步。那孩子天真活泼,面

色绯红。那妇人年龄不大,穿着考究。她一边幸福地微笑着,一边细心地照看着自己的儿子。

孩子正在滚着一个黄色的大铁圈,他穿着短裤,挥动着棍棒欢快地笑着,跟在铁圈后面跑。

他把棒子举得高高的,本来没有那种必要,可他就是那么做的。

真开心!方才他还没有铁圈,可是现在有了,真叫人高兴!一个双手粗糙、衣衫褴褛的

老头,身体紧靠栅栏站在十字路口,好让那妇人和小孩走过去。①老头用他那昏花的两眼凝

视着孩子,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

“一个富户人家的公子,”老头心里思忖道,”是个好孩子,你看他多么天真可爱,毕竟

是阔人家的孩子!”

当他■■这个老头儿--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过的是苦难的日子。即使现在,他虽然

不再挨打受饿了,但生活还谈不上美好。孩提时代,他过的是挨打受骂、饥寒交迫的生活。

那时,仙没有铁圈,也没有其他玩具。仙整个一牛都是•在艰辛困苦中度过的。他.没有什么俏

得回忆的事,也没有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他咧开没有牙齿的嘴朝那小孩微笑看,心里不禁产生了嫉妒。他心想:“这种玩意儿没

有意思。”嫉妒又转而变成了烦恼。于是他回到工作的地方--一家他从幼年起一直工作到

现在的工厂。

那小孩边跑边笑追逐铁圈的情景萦绕在他的脑际,不管机器声多么嘈杂,他都忘不了那

个孩子和铁圈,晚上也总梦见他们。

第二天早晨,他又做起白日梦来。机器隆隆地响,工作机械单调,没有必要过多操心,

再说他已干惯了这种活。厂房里的空气充满了灰尘,传送带平稳地运转着,远处各个角落声

音嘈杂,光线晦暗。人们像鬼魂一样走来走去,人的说话声淹没在机器声里。

这个老头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也是一位货妇人,他也有一个铁

圈和滚铁圈的棒子,他也在穿着短裤滚着铁圈玩耍。

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

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时,老头在街上看见一个从旧木桶上掉下来的又大又脏的铁箍。老头

高兴得发抖,昏花的老眼流下了泪水。一种意外的、几乎没有想过的愿望进入了他的心灵。

他小心地四面张望了一下,然后弯下腰哆哆嗦嗦地捡起那个铁箍,虽然他面带笑容,但还是

不大好意思地把它拿回家去了。

没人看见他,也没有人问他。这与别人有什么相干?一个穷老头捡了一个无论对谁都没

有用处的旧铁抽,谁会管呢?可他还是提心吊胆地偷偷把它拿走了。他为什么要捡,为什么

要把它拿回家,他自己也说不清。也许只是由于它像那个男孩的玩具,所以他才把它带I可家

来。

铁箍在老头家破旧的房子里放了几天,闲着没事的时候,他就把它拿出来看看,因为这

个肮雎的铁箍对他是个安慰,使那个经常出现在他梦境中的幸福的小男孩,终于变得更加真

实了。

一个晴朗、温暖的早晨,当城里树上的鸟正叫得比往常更加欢快的时候,老头早早起了

床,洗漱完毕,便拿着他捡来的铁箍出了城。

他一路咳嗽着,穿过了枝叶茂密的树林。他不明白这些阴暗的树木为何这样寂静,还敢

发着奇特的香气,那些昆虫也令他惊奇。露水正像童话中描述的那样。那里既没有嘈杂声,

也没有灰尘,树林后面是•片柔和、奇妙而暗淡的景色。

老头折下一根干树枝穿上铁箍。

他眼前展现出一片明亮寂静的田野,青草叶上的露珠闪闪发光。老头突然用那根树枝做

成的木棒滚起铁箍来,铁箍轻松地在田野里滚动,老头跟在后面跑,他笑逐颜开,像那个跟

着铁圈跑的小男孩一样,有时也将木棒高高地举过头顶。

他仿佛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有教养的幸福的小孩,并且好像感到母亲慈祥地微笑着跟在

后面。

灰白的胡须在憔悴的脸庞上颤抖着,不住的笑声和咳嗽声同时从他那没有牙齿的嘴里迸

发出来.

老头喜欢早晨到树林里来滚铁箍,有时他也怕人看见笑话他,一想到这里,他便感到一

种难堪的羞愧。羞愧又进而发展为恐惧,致使他双腿开始发软,他一面滚铁箍,一面警惕地

看着四周。

可是没人看见他,也没人听见他。②尽情地玩了之后,他平安无事地走回城去,嘴角流

露出轻松愉快的笑容。

由于没出什么事,他太太平平地连玩了好几天。可是有天早晨他着了凉,好K时间

竞卧病不起。③在工厂的医院里,当他在陌生的人们中间咽下最后一II气的时候,脸上还是

堆着宁静的微笑。

他感到欣慰,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自己一度做了小孩,由亲爱的妈妈照看着,在树荫下

的青草地上嬉戏笑闹。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一句中的两个“同样”的表达作用不同。第一

个“同样”突出老人生活的单调和机械,第二个“同样”突出小孩滚铁圈的情景对他内

心造成的持久影响和他对像小孩那样尽情玩耍的强烈渴望,为下文做铺垫。

B.看到孩子快乐游戏的情景,老人有着复杂的心情。既有被天真感染的快乐,也有联想

自己身世而产生的辛酸和嫉妒,还有对当时社会制度的痛恨。

C.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善良、勤劳而不安于现状,胆怯、谨慎而勇于追求精神幸福,衰

老、孱弱而浑身充满朝气的具有矛盾意义的典型形象。

D.写老人去滚铁圈时,多次描写环境,有力地衬托了人物内心的欣喜之情,同时与上文

的环境描写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人物心理的变化。

E.小说结尾•段富有深意,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对温暖亲情的渴望,表现了下层劳

动者对和谐温馨的社会生活的憧憬,暗示了老人即将摆脱人生苦难的轻松。

(2)小说中多次描写老人的笑容来表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请分别分析文中画线句的竟

思。

(3)小说第7自然段在写老人做“白日梦”时,比较详细地描写了工厂里的环境,这样

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4)作者用“铁圈”作为小说的标题,自有妙处。请分别从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

塑造三个方面,陈述你的观点并做出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平山在丰陵之北三里,今杭郡守杨君温甫蚤岁尝读书其下。丰人之举进士者,自温事之

父佥宪公始,而温甫承之。温甫既觉,建以为书院。曰:“使吾乡之秀与吾杨氐之子弟通读

其间翘翘焉相继而兴以无亡吾先君之泽”于是其乡多文士,而温甫之子晋,复学成有器识,

将绍温甫而起,盖书院为有力焉。

温甫始为秋官郎,予时实为僚佐,相怀甚得也。温甫时时为了言:“平山之胜,耸秀奇

特,比于峨嵋。望•之严厉壁削,若无所容,而其上乃宽衍平博,有老氏宫焉。殿阁魁桀伟丽,

闻于天下;俯览大江,烟云杏霭;暇辄从朋侪往游,其间鸣湍绝壑,拂云千仞之木,阴翳亏

蔽。书院当其麓,其高可以眺,其邃可以隐,其芳可以采,其清可以濯,其幽可以栖。吾因

而望之以‘含远'之楼,蛰之以‘寒香'之坞,揭之以‘秋芳'之亭,澄之以'洗月’之池,

息之以‘栖云’之窝。四时交变,风雪胆暝之朝,花月澄芬之夕,光景超忽,千态万状。而

吾诵读于具间,盖冥然与世相忘;若将终身焉,而不知其他也。今吾汩没于簿书案牍,思平

山之胜,而庶几梦寐焉,何可得耶!”

既而某以病告归阳明,温甫寻亦出守杭郡。钱塘波涛之汹怪,西湖山水之秀丽,天下之

言名胜者无过焉。噫!温甫之居是地,当无憾于平山耳矣。今年与温甫相见于杭,而直售闽

于平山者犹昔也。吁,亦异矣!岂其沉溺于兹山,果有不能忘情也哉?温甫好学不倦,其为

文章,追占人而并之。方其读书于平山也,优游自得,国将发为事业以显于世。及其施诸政

事,沛然有余矣,则又益思致力于问学,而其间又自有不暇者,则其眷恋于兹山也,有以哉!

温甫既已成己,则不能忘于成物,而建为书院以倡其乡人。处行义之时,则不能忘其隐居之

地,而拳拳于求其志者无穷已也。古人有言:“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温甫其仁且知者

软!又曰“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温甫殆其人也,非

欤?

温甫属予记,予未尝•至平山,而平山岩岩之气象,斩然壁立而不可犯者,固可想而知。

其不异于温甫之为人也。以温甫之语予者记之。

(节选自王守仁《平山书院记》)

[注]亶(wdi)亶:谈论动人,不知疲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吾乡之秀/与吾杨氏之子弟诵读其间/翘翘焉/相继而兴以无亡吾/先君之泽/

B.使吾乡之秀与吾杨氏之子弟诵读其间/翘翘焉相继而兴/以无亡吾先君之泽/

C.使吾乡之秀与吾/杨氏之子弟诵读其间/翘翘焉相继而兴/以无亡吾/先君之泽/

D.使吾乡之秀/马吾杨氏之子弟诵读/其间翘翘焉/相继而兴/以无亡吾先君之泽/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甫”的“甫”,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与成语“惊魂甫定”的“甫”意思不同。

B.“温甫既贵”的“贵”,意即“显贵”,与《孔雀东南飞》“卿当日胜贵”的“贵"意、

思相同。

C.“望之严厉壁削”与“口夜望将军至”(《鸿门宴》)两句中的“望”字意思不同。

D.“风雪晦暝”的“晦”,在古代指农历月末,意思与《登泰山记》中“戊申晦”的“晦”

相同。

(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家三代人读书成名,他们的成功都有赖于平山书院的防庇。

B.平山自然人文之美兼具,在此间读书可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

C.在作者看来,钱塘和西湖之美当可慰藉杨温甫对平山的思念。

D.作者在文末借写平山巍峨的气象,表达对杨温甫为人的赞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吾汩没于簿书案牍,思平山之胜,而庶几梦寐焉,何可得耶!

②予未尝•至平山,而平山岩岩之气象,斩然壁立而不可犯者,固可想而知。

(5)第三段画线句“温甫其仁且知者欤”是作者对杨温甫的评价。请用自己的话具体说

明作者这样评价的依据。

三.诗歌阅读(共1小题)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虞美人

张元干①

菊坡九口登高路.往事知何处。陵迁谷变总成空。回首十年秋思、吹台东。

此窗一夜萧萧雨"梦绕中原去.觉来依旧画楼钟.不道木犀②香撼、海山风c

[注]①张元干,南宋著名爱国词人。此词作于靖康之难的第十年。②木犀,桂花.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在重阳节走过开满菊花的山坡,登高望远,回忆往事,思绪难平。

B.“陵迁谷变”语自《诗经•小雅》,用典故写出世事难料、山河巨变。

C.窗外秋雨潇潇,彻夜不歇,以哀景衬哀情,营造出萧瑟、凄冷的氛围.

D.下阕末句,木犀是词人自比,刻画出不被当世所容、清高孤傲的形象。

(2)下闵中“觉来依旧画楼钟”意蕴深刻,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四.默写(共1小题)

5.名篇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次北固山下》中,运用“鸿雁传书”的典故表现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的句子

是:“?°”

(2)《劝学》中荀子指出君子资质与常人没有什么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客观条件的句子

7旦C:“,。”

(3)《蜀道难》"二以夸张的手法描写人行蜀道,手可触摸星辰的情景,

表现了疏导高入云天的特点。

五.作文(共1小题)

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著名学者顾颉刚大学毕业后花几年工夫,写了许多文章,来做孟姜女故事研究。“有人

问我:'你做的这种研究到底有什么用处?'我对于这个问题只有一句话回答:'没有什么用

处,只是我高兴!他1924年写的论文《孟姜女故事研究》被刘半农誉为“二千五百年来

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

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六.语言文字应用(共2小题)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现阶段,②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依然居高不下,③眼健康不容乐观。④根据国家卫生健

康委公布的数据显示,⑤目前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50%以上,⑥且年龄随着增长,

⑦近视率也在增高。⑧儿童青少年近视仟务还很艰巨,⑨需要持续做好相关工作,⑩呵护好

孩子们的眼睛。

一些中小学生户外活动时间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A。我们应落实“双减”

等政策要求,让中小学生有更多时间亲近自然,在全社会营造爱眼护眼的良好环境。

短视频、电子游戏等具有一定的成瘾性,自控力差的孩子容易沉迷其中。家长是孩子眼

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有责任为孩子普及科学用眼知识,严格控制Bo

眼健康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保护孩子眼健康,C"近年来,我

国医疗机构眼科发展迅速,不少县级医院设置了眼科,具备了一定的眼科手术能力,但与发

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眼科英师数量较少,还难以完全满足儿童青少年就诊需求。

儿童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保护好儿童青少年的视力,我们应凝聚合力、共同努

力。

(1)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

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发明了细胞大小的‘无人工厂’,光一照就‘开工',能让肿瘤切除手术后

的复发可能性大大降低。”华东师范大学医学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叶海峰说。

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实体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再精准的手术也不可能把肿倒细

胞清理得“一个不留:切除后,①_________,不断潜逃诱发新癌变。

切除肿瘤的同时,②,用于增强身体自然免疫系统,正在成为肿瘤治疗的

新方案。“在人体内实现免疫增强目前来说还是存在风险的,因为难以解决控制的问题,

就有过度激活的可能,从而危及生命。”叶海峰表示,信号因子的释放、递送等过程都要

解决“可控”的问题。

通过程序的设计实现生物学因子精准释放,是合成生物学的技术优势。但是,

③_________?在设计“无人工厂”之初,叶海峰曾考虑物理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等

作为“指令”的传递载体,光遗传学手段发展起来后,光作为“指令”载体的绝对优势

让叶海峰果断放弃了其他手段,光信号的非侵入性方式在临床安全性方面非常可贵,且

能够对细胞活动进行明确的调节。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无人工厂”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还有人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B.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

就够了。

C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D.由“文法”和“词汇”组织而成的中国建筑的这种形式,己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声欢。

2024学年语文高二上册期末训练复习12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科学,是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

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医古籍是中医药传承精华的源头活水,也是中医药守正创新的核

心资源。目前,我国中医古籍“家底”尚不明晰,有的保存不善,有的散落民间,有的流失

海外。这些稀世珍品若有损毁,不仅是祖国医学的损失,也是中华文化的损失。因此,推进

中医古籍工作,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对于康续中华文脉、弘扬

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古籍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基因,流淌着中华文化的血液,蕴臧着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

和生存智慧。我国现存中关占籍在全部占籍中占有很大比重,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例如,中医药学不仅在理论上继承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而且在实践中发展了“天人合一”

的思想,将顺应自然、和合共生等理念运用到具体诊疗中,提倡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

制宜,坚持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同时,中医药学提出“医乃仁术”“大医精诚”“人命至重”

等观念,体现了中华民族厚德载物、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因此,加强中医古籍保护和利用,

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利于坚定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中医古籍是中医学术体系和原创思维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防病治病经验的宝库,也

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根基。例如,青蒿素的问世,就是从中医古籍中得到的启示。屠呦

呦在翻阅古籍《肘后备急方》时,看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述

获得灵感,成功提取出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乂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

《温病论》等古籍中,蕴藏着大量防治疫病的经典方剂。在新时代防治疫病过程中,我国通

过临床筛选出的“三药三方”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

方三个方剂,都是由古代经典名方化裁而来。因此,加强中医古籍保护和利用,有利于充分

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也有利于推动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更好结合。

中医药学包含着丰富的健康养生理念和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

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让中

医古籍“活”起来,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更好地护佑人民健康,为建设健康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摘编自白剑峰《让中医古籍焕发新光彩》)

材料二:

今年是青蒿素问世50周年。青蒿素是重要的抗疟药物,曾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为

全球抗疟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屠呦呦,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在抗疟药物研发的道路上,默默耕耘了半个多世

纪,为人类健康和中医药科技创新作出重大贡献。

“青蒿素是人类征服疟疾进程中的一小步,是中国传统医药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屠

呦呦这样说。

20世纪60年代,由于疟原虫对奎宁类药物产生抗囱性,全世界面临着•道难题:必须

寻找有效的抗疟新药。1969年,屠呦呦接受了国家疟疾防治研究项目“523”办公室的研究

仟务,被仟命为中医研究院中药抗疟研究组组长。

广泛收集整理历代医籍,先后进行了300余次筛选实验,课题组确定了以中药青蒿为主

的研究方向。但实验结果显示,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只有12%-40%。

屠呦呦最终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醛进行实验,用乙醛堤取青蒿素。经历多次失败后,屠呦

呦团队最终于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

青蒿素的提取,只是第•步。屠呦呦团队先后与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协作,用X——衍射

方法确定了青蒿素的立体结构.1992年,屠呦呦团队又发明出抗疟疗效更好的双氢青蒿素。

那时,我国科研条件比较落后。面对•艰巨的科研任务,屠呦呦坚定地说“没有行不行,

只有肯不肯坚持”。

翻阅古籍,寻找方药,拜访老中医,屠呦呦汇集编写了640余种治疗疟疾的中药单秘验

方集。380多次实验、190多个样品、2000多张卡片,凝聚了她和团队的心血……

进行临床试验,需要大量的青蒿乙醛提取物。实验室和楼道里到处弥漫着刺鼻的乙醛味

道,些人出现头晕眼胀等症状,但大家都顾不上太多。

一片丹心,报效祖国。“当初接受任务,屠呦呦始于贲任和担当“,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

研究所研究员廖福龙说。

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7年,她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9

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二

2021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通过消除疟疾认证。

,'得知这一消息后,屠老师先是特别高兴,紧接着就问,还的哪些国家没杓消除矩疾?

我们乂能做些什么?”【可忆起这一细节,同事对屠呦呦非常钦佩。

(摘自杨彦帆《让青蒿素更好地造福人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华夏民族发明创造的医学科学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兴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守

正创新的核心资源是中医占籍。

B.当前相关工作者没有保护、传承和发展好中医古籍,导致中医古籍有的散落民间、有

的流失海外,甚至连“家底”都不清楚。

C.屠呦呦及其团队提取青蒿素后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为人类的健康和中医药科技创新

作出了重大贡献。

D.虽然科研条件差,科研任务艰巨,但基于责任和担当,屠呦呦用坚持不懈的科研精神,

和团队一起创造了奇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A.继承了“天人合一”思想的中医药学,还将顺应自然、和合共生等理念运用到实践中,

这体现出人文精神。

B.中医古籍是中华民族防病治病经验的宝库,承载着中医学术体系和原创思维,青蒿素

的提取就与中医古籍有关。

C.保护和利用中医古籍,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优势和作用,还有利于

坚定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D.中药抗疫课题组在广泛收集整理历代医籍、进行300多次筛选实验后,确定了以中药

青蒿为主的研究方向,其过程并不容易。

(3)下列选项,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D

A.屠呦呦带领组员从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中精选方药,并逐一排查实验。

B.近代以来,“中医科学化”被认为是中医合理化发展的一条路径。

C.《伤寒论》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承先启后的作用。

D.《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防病观,体现出传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

(4)“青蒿素的提取,只是第一步”,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如何让中医古籍“活”起来?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考点】非连续性文本;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筛选信息,归纳要点;分析论点、论

据、论证方法.

【答案】(1)B

(2)A

(3)D

(4)①20世纪60年代缺乏抗疟新药,屠呦呦团队最终于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青蒿素

的提取是抗疟的第一步。②"第一步”之后,屠呦呦团队继续前进,用X——衍射方

法确定了青蒿素的立体结构。③1992年,屠呦呦团队又发明出抗疟疗效更好的双氢青

蒿素。©2021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通过消除疟疾认证。

(5)①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②古为今用,使中医古籍与现代健康理念相

融相通;③理论联系实际,把中医古籍中的理论经验运用于临床实践,推陈出新,

【分析】(1)本题考查学牛.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

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

个诜项的说法,作出IF确的判断和诜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据和相应观点的关系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观点,

仔细比对各个选项,正确选择。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中相关句子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相关内容,结合语境进

行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

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解答】(I)B.“当前相关工作者没有保护、传承和发展好中医古籍”无中生有,原文

为“目前,我国中医古籍'家底'尚不明晰,有的保存不善,有的散落民间,有的流失

海外”,没有谈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选项“导致”前后两部分无因果关系。

故选B。

(2)A.“这体现出人文精神”张冠李戴,根据原文“同时,中医药学提出‘医乃仁术’

‘大医精诚''人命至重’等观念,体现了中华民族厚德载物、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应是“中医药学提出“医乃仁术”“大医精诚”“人命至重”等观念,体现了中华民族厚

德载物、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故选Ao

(3)材料一第二段主要讲述的是中医古籍中体现的口华文化。

D.《黄帝内经》中“体现出传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此观点。

故选Do

(4)结合材料二第四段“20世纪60年代,由于疟原虫对奎宁类药物产生抗药性,全世

界面临着一道难题:必须寻找有效的抗疟新药”笫六段“经历多次失败后,屠呦呦团队

最终于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第七段“青蒿素的提取,只是第一步”可知20世纪60年

代缺乏抗疟新药,屠呦呦团队最终于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青蒿素的提取是抗疟的第•

步。

结合材料二第七段“青蒿索的提取,只是第一步。屠呦呦团队先后与中国科学院等单位

协作,用X一—衍射方法确定了青蒿素的立体结构。1992年,屠呦呦团队乂发明出抗疟

疗效更好的双氢青蒿素”可知“第一步”之后,屠呦呦团队继续前进,用X——衍射方

法确定了青蒿素的立体结构。

结合材料二第七段“1992年,屠呦呦团队又发明出抗疟疗效更好的双氢青蒿素”可知1992

年,屠呦呦团队又发明出抗疟疗效更好的双氢青蒿素。

结合材料二倒数第二段“2021年6月,世界卫牛组织宣布中国通过消除疟疾认证”可知

2021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通过消除疟疾认证。

(5)结合材料一最后一段“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可

知应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

结合材料一最后一段“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让中医古籍'活'起来,使之与现代健

康理念相融相通,更好地护佑人民健康,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

国梦贡献力量”可知应占为今用,使中医占籍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

结合材料一第三段“中医古籍是中医学术体系和原创思维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防病

治病经验的宝库,也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根基”“又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温

病论》等古籍中,蕴藏着大量防治疫病的经典方剂。在新时代防治疫病过程中,我国通

过临床筛选出的‘三药三方’发挥了重要作用”可知应理论联系实际,把中医古籍中的

理论经验运用于临床实践,推陈出新。

答案:

(1)B

(2)A

(3)D

(4)①20世纪60年代缺乏抗疟新药,屠呦呦团队最终于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青蒿素

的提取是抗疟的第一步。②“第一步”之后,屠呦呦团队继续前进,用X——衍射方

法确定了青蒿素的立体结构。③1992年,屠呦呦团队乂发明出抗疟疗效更好的双氢青

蒿素。④2021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通过消除疟疾认证。

(5)①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②古为今用,使中医古籍与现代健康理念相

融相通:③理论联系实际,把中医古籍中的理论经验运用于临床实践,推陈出新。

【点评】选择题干扰项设置常见错误类型:

1.扩大范围。2.偷换概念。3.无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为一谈。5.强加因果。6.答非所问。

7.相互矛盾。8.张冠李戴。9.过于绝对。10.断章取义。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铁圈

[俄]索洛杜布

一天清晨,一位妇人带着一个4岁的小男孩在郊区的街道上散步。那孩子天真活泼,面

色绯红。那妇人年龄不大,穿着考究。她一边幸福地微笑着,一边细心地照看着自己的儿子。

孩子正在滚着一个黄色的大铁圈,他穿着短裤,挥动着棍棒欢快地笑着,跟在铁圈后面跑。

他把棒子举得高高的,本来没有那种必要,可他就是那么做的。

真开心!方才他还没有铁圈,可是现在有了,真叫人高兴!一个双手粗糙、衣衫褴褛的

老头,身体紧靠栅栏站在十字路口,好让那妇人和小孩走过去。①老头用他那昏花的两眼凝

视着孩子,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

“一个富户人家的公子,”老头心里思忖道,”是个好孩子,你看他多么天真可爱,毕竟

是阔人家的孩子!”

当他--这个老头儿--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过的是苦难的日子。即使现在,他虽然

不再挨打受饿了,但生活还谈不上美好。孩提时代,他过的是挨打受骂、饥寒交迫的生活。

那时,他没有铁圈,也没有其他玩具。他整个一生都是在艰辛困苦中度过的。他没有什么值

得回忆的事,也没有件让人高兴的事。

他咧开没有牙齿的嘴朝那小孩微笑着,心里不禁产生了嫉妒。他心想:“这种玩意儿没

有意思。”嫉妒又转而变成了烦恼。于是他回到工作的地方--一家他从幼年起一直工作到

现在的工厂。

那小孩边跑边笑追逐铁圈的情景萦绕在他的脑际,不管机器声多么嘈杂,他都忘不了那

个孩子和铁圈,晚上也总梦见他们。

第二天早晨,他又做起白FI梦来。机器隆隆地响,工作机械单调,没有必要过多操心,

再说他已干惯了这种活。厂房里的空气充满了灰尘,传送带平稳地运转着,远处各个角落声

音噌杂,光线晦暗。人们像鬼魂一样走来走去,人的说话声淹没在机器声里。

这个老头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也是一位贵妇人,他也有一个铁

圈和滚铁圈的棒子,他也在穿着短裤滚着铁圈玩耍。

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

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时,老头在街上看见一个从旧木桶上掉下来的又大又脏的铁箍0老头

高兴得发抖,昏花的老眼流下了泪水。一种意外的、几乎没有想过的愿望进入了他的心灵。

他小心地四面张望了一下,然后弯下腰哆哆嗦嗦地捡起那个铁箍,虽然他面带笑容,但还是

不大好意思地把它拿回家去了。

没人看见他,也没有人问他。这与别人有什么相干?一个穷老头捡了一个无论对谁都没

有用处的旧铁箍,谁会管呢?可他还是提心吊胆地偷偷把它拿走了。他为什么要捡,为什么

要杷它拿回家,他自己也说不清。也许只是由于它像那个男孩的玩具,所以他才杷它带回家

来。

铁箍在老头家破旧的房子里放了几天,闲着没事的时候,他就把它拿出来看看,因为这

个肮脏的铁箍对他是个安慰,使那个经常出现在他梦境中的幸福的小男孩,终于变得更加真

实了。

i个晴朗、温暖的早晨,当城里树上的鸟正叫得比往常更加欢快的时候,老头早早起了

床,洗漱完中,便拿着他捡来的铁簸出了城°

他一路咳嗽着,穿过了枝叶茂密的树林。他不明白这些阴暗的树木为何这样寂静,还散

发着奇特的香气,那些昆虫也令他惊奇。露水正像童话中描述的那样。那里既没有嘈杂声,

也没有灰尘,树林后面是一片柔和、奇妙而暗淡的景色。

老头折下一根干树枝穿上铁箍。

他眼前展现出一片明亮寂静的田野,青草叶上的露珠闪闪发光。老头突然用那根树枝做

成的木棒滚起铁箍米,铁捶轻松地在田野里滚动,老头跟在后面跑,他笑逐颜开,像那个跟

着铁圈跑的小男孩一样,有时也将木棒高高地举过头顶。

他仿佛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有教养的幸福的小孩,并且好像感到母亲慈祥地微笑着跟在

后面。

灰白的胡须在憔悴的捡庞上颤抖着,不住的笑声和咳嗽声同时从他那没有牙齿的嘴里迸

发出来。

老头喜欢早晨到树林里米滚铁箍,杓时他也怕人看见笑话他,一想到这里,他便感到一

种难堪的羞愧。羞愧乂进而发展为恐惧,致使他双腿开始发软,他一面滚铁箍,一面警惕地

看着四周。

可是没人看见他,也没人听见他。②尽情地玩了之后,他平安无事地走回城去,嘴角流

露出轻松愉快的笑容。

由于没出什么事,他太太平平地一连玩了好几天。可是有一天早晨他着了凉,好长时间

竟卧病不起。③在工厂的医院里,当他在陌生的人们中间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脸上还是

堆着宁静的微笑。

他感到欣慰,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自己一度做了小孩,由亲爱的妈妈照看着,在树荫下

的青草地上嬉戏笑闹。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一AD

A.“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一句中的两个“同样”的表次作用不同。第一

个“同样”突出老人生活的单调和机械,第二个“同样”突出小孩滚铁圈的情景对他内

心造成的持久影响和他对像小孩那样尽情玩耍的强烈渴望,为下文做铺垫。

B.看到孩子快乐游戏(1勺情景,老人有着复杂的心情。既有被天真感染的快乐,也有联想

自己身世而产生的辛酸和嫉妒,还有对当时社会制度的痛恨。

C.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善良、勤劳而不安于现状,胆怯、谨慎而勇于追求精神幸福,衰

老、孱弱而浑身充满朝气的具有矛盾意义的典型形象。

D.写老人去滚铁圈时,多次描写环境,有力地衬托了人物内心的欣喜之情,同时与上文

的环境描写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人物心理的变化。

E.小说结尾一段富有深意,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对温暖亲情的渴望,表现了下层劳

动者对和谐温馨的社会生活的憧憬,暗示了老人即将摆脱人生苦难的轻松。

(2)小说中多次描写名人的笑容来表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请分别分析文中画线句的意

思。

(3)小说第7自然段在写老人做“白日梦”时,比较详细地描写了工厂里的环境,这样

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4)作者用“铁圈”作为小说的标题,自有妙处。请分别从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

塑造三个方面,陈述你的观点并做出分析。

【考点】小说;内容理解与概括.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2)本题考查鉴赏文章中描写人物形象和分析句子含义的能力.

(3)本题考查鉴赏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

(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探究能力.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对社会制度的

痛恨”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C项“不安现状、胆怯”在文中找不到依据.E项“暗示

了老人即将摆脱人生苦难的轻松”不当,并不是为了暗示即将摆脱苦难的轻松,这是老

人的一种积极地生活方式的具体体现.

(2)本题考查鉴赏文章中描写人物形象和分析句子含义的能力.回答某一细节在句子中

的含义,首先要仔细阅读揣摩此处细节内容,根据内容确定赏析的中心应在哪个方面,

然后结合具体的词句分析其表达效果.①句中“呆痴的笑容”是在看到小男孩后展现的,

这是麻木的他受到了穆干感染所致:②“轻松愉快的笑容”是在仙偷偷地玩铁箍后的快

乐,是作为一个老人渴望拥有一个孩子正常的童年后的愿望满足后的快乐;③“宁静的

微笑”展现了老人临终前是满足的,是欣慰的.

(3)本题考查鉴赏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景物描写类题FI,应先了解这些景物

和全文有什么关系,一般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交代时间、人物、地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

展,洎染气氛,烘托人物或进行对比,暗示主题等机器隆隆的响,工作机械单调”“厂

房里的空气充满了灰尘,传送带平稳地运转着,远处各个角落声音嘈杂,光线晦喑.人

们像鬼魂一样地走来走去,人的说话声淹没在机器声里”,这些工厂的环境是脏乱而且嘈

杂的,这恰和老人前面麻木的心理相吻合.但同时也反衬出老人心理的变化,文章后面

又写了树林的宁静的环境,这样在环境上就构成了对比,更加反衬出老人精神上的追求.

(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探究能力.合题目对文本探究,要注意题目中关键词在文中的作

用,注意分析的多角度,观点鲜明,不能脱离文本.主题思想可从“铁圈”的象征意义

如快乐、梦想、亲情、幸福等回答;情节结构可从“铁圈”的作用如铁圈是行文线索回

答;人物塑造可从“铁圈”对老人的影响如激起了老人心理变化回答.

答案:

(1)AD

(2)①一直生活在艰难困苦之中,从未拥有过快乐的老人,受到那孩子的天真快乐的感

染,目光久久不愿离开.反映了他羡恭、高兴、沉醉具中(或者陷入回忆)的内心活动.

②老人由原来的心有顾忌到不再恐惧,内心的愿望得以实现,因此他感到轻松愉快.

③反映了老人临终时内心的欣慰,因为他终于尽情地玩「一次幸福的孩子才玩的游戏,

又为自己想象了一个幸福的童年.一个“堆”字,形象地表现了他内心的极大满足.

(3)①反映了老人嘈杂、晦暗的现实生活环境,和邑调、麻木的生活状态.

②反衬出铁圈给老人的精神生活带来了变化,使他有了自己的快乐和精神追求.

③与下文老人滚铁圈时轻松明快的环境描写构成鲜明对比,进而突出主题.

(4)(示例)①主题思想方面,铁圈是老人快乐梦想的象征,是童.年的幸福,是亲情的

温暖,是富贵的愉悦.②情节结构方面,铁圈是贯串全文的线索:看小孩玩铁圈--想

玩铁圈--捡旧铁箍--自玩铁箍.③人物塑造方面,铁圈是老人的行为和心理变化的

动因,激起了长期生活在单调、麻木的状态下的老人内心对幸福的渴望,并促使他摆脱

了胆怯和恐惧,实现了内心的愿望.

【点评】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颍,抓住了审撅这个关键,就找到了

答题的诀窍.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

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题下一般由两

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

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

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

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

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

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二.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平山在丰陵之北三里,今杭郡守杨君温甫蚤岁尝读书其下。丰人之举进士者,自温市之

父佥宪公始,而温甫承之.温甫既裳,建以为书院.F1:“便餐乡之秀与看杨氐之子弟诵读

其回翘翘焉相继而兴以无亡吾先君之泽”于是其乡多文士,而温甫之子晋,复学成有器识,

将绍温甫而起,盖书院为有力焉。

温甫始为秋官郎,予时实为僚佐,相怀甚得也。温甫时时为予言:“平山之胜,耸秀奇

特,比于峨嵋。军之严厉壁削,若无所容,而其上乃宽衍平博,有老氏宫焉。殿阁魁桀伟丽,

闻于天下;俯览大江,烟云杳霭;暇辄从朋侪往游,其间鸣湍绝壑,拂云千仞之木,阴翳亏

敲。书院当具麓,具高可以眺,具遽可以隐,具芳可以采,具清可以濯,具幽可以栖。吾因

而望之以‘含远'之楼,蛰之以‘寒香'之坞,揭之以‘秋芳'之亭,澄之以‘洗月’之池,

息之以‘栖云’之窝。四时交变,风雪咆暝之朝,花月澄芬之夕,光景超忽,千态万状。而

吾诵读于其间,盖冥然与世相忘;若将终身焉,而不知其他也。今吾汩没于簿书案牍,思平

山之胜,而庶几梦寐焉,何可得耶!”

既而某以病告归阳明,温甫寻亦出守杭郡。钱塘波涛之汹怪,西湖山水之秀丽,天下之

言名胜者无过焉。噫!温甫之居是地,当无憾于平山耳矣。今年与温甫相见于杭,而鹿亶㈣

于平山者犹昔也。吁,亦异矣!岂其沉溺于兹山,果有不能忘情也哉?温甫好学不倦,其为

文章,追古人而并之。方其读书于平山也,优游自得,固将发为事业以显于世。及其施诸政

事,沛然有余矣,则又益思致力于问学,而其间又自有不暇者,则其眷恋于兹山也,有以哉!

温甫既已成己,则不能忘于成物,而建为书院以倡其乡人。处行义之时,则不能忘其隐居之

地,而拳拳于求其志者无穷己也。古人有言:“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温甫其仁月知者

欤!又曰“隙居以求其志,行义以次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温甫殆其人也,非

欤?

温甫属予记,子未尝一至平山,而平山岩岩之气象,斩然壁立而不可犯者,固可想而知“

其不异于温甫之为人也。以温甫之语予者记之。

(节选自王守仁《平山书院记》)

[注僧(wei)亶:谈论动人,不知疲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

A.使吾乡之秀/马吾杨氏之子弟诵读其间/翘翘焉/相继而兴以无亡吾/先君之泽/

B.使吾乡之秀与吾杨氏之子弟诵读其间/翘翘焉相继而兴/以无亡吾先君之泽/

C.使吾乡之秀与吾/杨氏之子弟诵读其间/翘翘焉相继而兴/以无亡吾/先君之泽/

D.使吾乡之秀/与吾杨氏之子弟诵读/其间翘翘焉/相继而兴/以无亡吾先君之泽/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温甫”的“甫”,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与成语“惊魂甫定”的“甫”意思不同。

B.“温甫既贵”的“贵”,意即“显贵”,与《孔雀东南飞》“卿当日胜贵”的“贵”,意

思相同。

C.“望之严厉壁削”与“日夜望将军至”(《鸿门宴》)两句中的“望”字意思不同。

D.“风雪晦暝”的“晦”,在古代指农历月末,意思与《登泰山记》中“戊申晦”的“晦”

相同。

(3)根据文意,下列埋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杨家三代人读书成名,他们的成功都有赖于平山书院的荫庇。

B.平山自然人文之美兼具,在此间读书可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

C.在作者看来,钱塘和西湖之美当可慰藉杨温甫对平山的思念。

D.作者在文末借写平山巍峨的气象,表达对杨温甫为人的赞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吾汩没于簿书案牍,思平山之胜,而庶几梦寐焉,何可得耶!

②予未尝一至平山,而平山岩岩之气象,斩然壁立而不可犯者,固可想而知。

(5)第三段画线句“温甫其仁且知者欤”是作者对杨温甫的评价。请用自己的话具体说

明作者这样评价的依据。

【考点】散文;一词多义;文言断句;文言翻译;内容理解.

【答案】(1)B

(2)D

(3)A

(4)①现在我淹没在案卷公文里(被案卷公文所淹没),思念平山的美景,大概只能在

梦中见到了,怎么能实现呢?

②可我从未去过平山,可是平山那种巍峨的气象,悬崖峭壁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我可

以凭想象知道的。

(5)作者认为杨温甫既“仁”且“知”,是因为他能“成己”“成物,成己,即成就自

己。杨温甫通过读书考取功名,施展抱负,有所作为;杨温甫为官后,依然向往在学问

方面提升自己。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