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2选择题巩固提升60题1.(2022上·福建莆田·九年级校考期末)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用“中国天眼”探索太空奥秘 B.研究杂交水稻,获取高产稻种C.寻找新材料制造高性能芯片 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答案】C【详解】A、用“中国天眼”探索太空奥秘属于物理学研究的范畴,故不符合题意;B、研究杂交水稻,提高产量,属于生物学研究的范畴,故不符合题意;C、寻找新材料制造高性能芯片,是新物质的研制,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符合题意;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属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的范畴,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2.(2023上·河南安阳·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各组现象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
汽油挥发 B.铁水铸锅
纸张燃烧C.粮食酿酒
干冰升华 D.食物霉变
光合作用【答案】B【详解】A、石蜡熔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汽油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B、铁水铸锅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符合题意;C、粮食酿酒有新的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干冰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食物霉变有菌类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氧气和有机物,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3.(2023上·河南郑州·九年级统考期末)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四航天员乘组成功进行在轨轮换。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点火升空 B.神舟十四返回舱着陆C.舰船分离 D.太阳帆板展开【答案】A【详解】A、点火升空过程中,涉及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B、神州十四返回舱着陆,过程中只是位置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舰船分离过程中只是位置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太阳板展开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4.(2023上·陕西渭南·九年级统考期末)某同学利用如图创新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过程进行探究。当蜡烛燃烧约1分钟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U型管内出现大量水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B.该实验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C.吹灭蜡烛时,观察到的白烟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D.该创新实验现象明显,便于观察【答案】C【详解】A、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CO2和H2O,属于化学变化,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会融化成液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变化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故A正确;B、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U型管内附着大量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故B正确;C、固体小颗粒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烟,小液滴悬浮于空气中形成雾,蜡烛熄灭时气化的石蜡蒸汽会凝结成固体小颗粒,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白烟,所以吹灭蜡烛产生白色烟,故C错误;D、该实验中容易观察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方便观察到U型管内有水雾,操作方便,故D正确;故选C。5.(2022上·广西南宁·八年级三美学校校考阶段练习)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小丽得出如下结论,错误的是A.燃烧时发光、放热 B.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C.蜡烛燃烧仅生成二氧化碳 D.燃烧时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答案】C【详解】A、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A正确;B、蜡烛燃烧时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B正确;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错误;D、蜡烛燃烧时蜡烛会熔化,此过程发生物理变化,燃烧过程发生化学变化,D正确。故选C。6.(2022上·广东广州·九年级校考期末)蜡烛足量在如图甲图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蜡烛熄灭后瓶内气体只剩二氧化碳 B.足量的蜡烛燃烧,完全消耗了瓶内氧气C.蜡烛燃烧前装置内氧气含量最多 D.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答案】D【详解】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蜡烛熄灭后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还应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水蒸气等,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为时,蜡烛熄灭,蜡烛熄灭时并没有消耗装置内所有的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含量最高的是氮气,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为时,蜡烛熄灭,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7.(2022上·河北保定·九年级统考期末)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高的证据是木条在空气中燃烧时间更长B.对着玻璃片哈气,玻璃片上出现水雾,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C.燃着的木条在呼出的气体中先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D.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的石灰水没变浑浊,说明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答案】A【详解】A、木条燃烧需要氧气,氧气越多燃烧时间就越长,故由木条在空气中燃烧时间更长证明空气比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多,选项正确;B、水蒸气遇冷能凝结成水雾,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形成水雾,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增多,选项错误;C、燃着的木条在呼出的气体中先熄灭说明氧气含量少,二氧化碳、氮气都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不能判断是二氧化碳含量高,选项错误;D、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的石灰水没变浑浊,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少,现象不明显,而不是没有二氧化碳,选项错误;答案为:A。8.(2022上·贵州黔南·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A. B.C. D.【答案】A【详解】A、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用酒精灯外焰加热。A实验操作符合规范;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B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C、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放在试管口。C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D、使用托盘天平称质量时:左托盘放称量物,取用砝码要用镊子。D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综上所述:选择A。9.(2023上·河北沧州·九年级校考期末)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固体 B.将橡胶塞塞进试管C.熄灭酒精灯 D.加热液体【答案】B【详解】A、取用固体时,瓶塞要倒放,故A错误;B、在容器口塞橡胶塞,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胶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故B正确;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故C错误;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向上倾斜45°,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D错误。故选B。10.(2023·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张同学欲用量筒量取20mL水,将量筒放平后,仰视读数为15mL,她又加入少许水后,平视读数恰好为20mL。则张同学实际加入的少许液体体积A.等于5mL B.小于5mL C.大于5mL D.无法确定【答案】B【详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偏大,该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仰视读数为15mL,实际体积大于15毫升,加入部分液体后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其读数与实际相同,那么实际体积应为20毫升,则该同学实际加入量筒中的液体体积小于5mL。故选B。11.(2023上·安徽芜湖·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两个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①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②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可观察到铜丝由红色变成黑色;③停止加热后即可读出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约为24mL;④实验取用铜丝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⑤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中约含体积1/5的氧气,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A.2个 B.3个 C.4个 D.5个【答案】C【详解】①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需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防止装置中的气体受热膨胀,导致结果偏小,说法正确;②铜丝加热会变为黑色的氧化铜,说法正确;③实验二中的氧气的体积为,则停止加热并冷却至室温后,可读出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约为30mL-6mL=24mL,说法不正确;④该实验中,铜丝需要过量,防止氧气未完全消耗而使结果偏小,说法不正确;⑤两个实验均能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说法正确。则说法正确的有4个,故选C。12.(2023上·甘肃兰州·九年级校考期末)为了更好的理解使用燃烧红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可以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图1实验装置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变化,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其中压强变化曲线已给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X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变化 B.Y曲线表示的是氧气的浓度变化C.图2中CD段对应的变化进程是水倒吸进广口瓶 D.图2中BD段对应的变化进程是红磷燃烧【答案】C【详解】A、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完全反应后温度逐渐降低至原温度,所以X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变化,叙述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其浓度逐渐降低,所以Y曲线表示的是氧气的浓度变化,叙述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DE段随着水的进入,瓶内气压增大,对应的变化进程是水倒吸进广口瓶,叙述不正确,故符合题意;D、红磷开始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变大,随着氧气浓度的降低,燃烧反应进行的比较缓慢,但仍在放热,此时温度还在升高,但压强开始减小,当温度开始降低后,说明反应不再进行,所以BD段表示红磷燃烧,叙述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13.(2022上·河南焦作·九年级统考期末)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t1s-t2s压强迅速升高到最高点,容器中温度保持不变B.t2s-t3s压强迅速下降,是瓶内氧气被消耗的过程C.根据t4s时瓶内的气压值,不能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D.t5s后的实验操作是打开弹簧夹使水进入瓶内的过程【答案】D【详解】A、t1s-t2s压强迅速增大到最高点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导致气体膨胀,压强增大,故A项不符合题意;B、t2s-t3s压强迅速下降,不只是因为瓶内氧气被消耗,还与温度下降有关,故B项不符合题意;C、t4s时压强为80kPa,开始是100kPa,可以得出减少的体积为原来体积的,因此可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故C项不符合题意;D、t5s后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打开弹簧夹使水进入瓶内,液体进入瓶内后,瓶内气体体积减小,导致气压显著增大。故D项符合题意。故选D。14.(2022·安徽安庆·九年级校考期末)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于铁粉的氧化。小涛同学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mL)中的水的体积为45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装置漏气,会使测量结果偏小B.本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9.6%C.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D.不必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后就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答案】D【详解】A、如果装置漏气,在冷却至室温的过程中,外界空气进入,占据了一定的体积,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不符合题意;B、铁粉氧化消耗氧气,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少,打开弹簧夹,量筒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故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不符合题意;C、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不能将装置内氧气耗尽,不符合题意;D、应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后,才能打开弹簧夹,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否则气体受热膨胀占据了一定的体积,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符合题意。故选D。15.(2022上·湖南永州·九年级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D.氧气不易溶于水【答案】B【详解】A、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A说法正确;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放出大量的热,故B说法不正确;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故C说法正确;D、氧气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约30mL氧气,故D说法正确;故选B。16.(2023上·山东济南·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B.很多物质在空气中可以燃烧,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可燃性C.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有色光,可以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D.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会造成结果偏小【答案】B【详解】A、分离液态空气法是氧气的工业制法,用空气中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A正确;B、很多物质都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氧气有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B错误;C、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点光源,C正确;D、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红磷燃烧后,需要将温度冷却至室温后读数,如未冷却至室温,气体体积偏大,进入瓶内的水就少,使读数偏小,会造成结果偏小,D正确。故选B。17.(2023下·山东烟台·九年级统考期末)“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需要使用呼吸机来为其提供氧气,下列关于氧气的描述正确的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小的气体C.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无色液体或固体 D.水中鱼能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答案】A【详解】A、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故A正确;B、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略大于空气,故氧气密度略大于空气密度,故B错误;C、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淡蓝色液体或固体,故C错误;D、氧气不易溶于水,故D错误。故选A。18.(2022上·辽宁抚顺·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对催化剂的描述正确的是A.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是催化剂 B.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应不能发生C.二氧化锰只能做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D.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不变【答案】D【详解】A、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故A错误;B、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但是不影响反应的发生或结束,没有催化剂时反应也可以进行,故B错误;C、氯酸钾分解反应中,可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也可以选择其他催化剂,故C错误;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质量和后化学性质不变,故D正确;故选D。19.(2023上·云南楚雄·九年级统考期末)A、B、C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A、B组成元素完全相同,则B可能是氧化物B.若B、C组成元素相同,则A可能为黑色固体单质C.若A、B、C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则C可能为水D.若A、B、C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为44【答案】D【详解】A、若A、B组成元素相同,A能转化为B、C,B能转化为C,则B可为水,是氧化物,A为过氧化氢溶液,C为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选项正确;B、若B、C组成元素相同,则A可为碳,是黑色固体单质,C是一氧化碳,B是二氧化碳,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选项正确;C、若A、B、C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为氧元素,则C可能为水,B为氧气,A为过氧化氢,选项正确;D、若A、B、C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为氧元素,则C可能水,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选项错误。故选D。20.(2022上·四川广安·九年级统考期末)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混合物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反应结束时一定能收集到(a-b)g氧气B.P点处固体成分是氯酸钾和氯化钾C.在0~t2时段,MnO2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D.在氯酸钾分解过程中氯元素质量始终不变【答案】D【详解】A、在理论上反应结束时能收集到(a-b)g的氧气,但可能有部分氧气留在试管中,因此实际上收集的氧气质量会偏小,故A错误;B、P点是氯酸钾部分分解,因此P点有未反应的氯酸钾和生成的氯化钾,还有作为催化剂的二氧化锰,故B错误;C、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100%,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因此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由图可知,在0~t1时段反应没有发生,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不变,所以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不变;在t1~t2时段,反应发生,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减小,所以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变大,故C错误;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发生改变,故D正确。故选D。21.(2023上·广西北海·九年级统考期末)小马同学将一定量的氯酸钾与高锰酸钾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至时间内,氯酸钾的质量在减少B.在至时间内,二氧化锰的质量增加C.时,试管中有4种固体物质D.曲线c代表加热过程中生成氧气质量的变化【答案】C【分析】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详解】A、高锰酸钾比氯酸钾更容易反应,故在t1至t2时间内,高锰酸钾的质量在减少,氯酸钾从t2开始反应,故A错误;B、综上分析,b表示高锰酸钾分解,a表示氯酸钾分解,到t4时,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则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再增加,在t3至t4时间内,二氧化锰催化氯酸钾分解,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故B错误;C、t3时,试管中有锰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氯酸钾4种固体物质,故C正确;D、氧气从t1时就开始生成了,曲线c代表加热过程中生成氯化钾质量的变化,故D错误。故选C。22.(2022上·湖北武汉·九年级武汉第三寄宿中学校考)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a、b两试管中分别装有相同质量5%的过氧化氢溶液,向a试管中加入催化剂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答案】C【详解】A、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装置中减少的为氧气的体积,则应减少五分之一的气体,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C、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会生成氧气,刚开始加热时高锰酸钾无法分解,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分解,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并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后固体中还有氯化钾和二氧化锰,则固体质量不可能变为零,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故选C。23.(2022·四川成都·统考期末)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对物质进行研究的基础自然学科。请你运用分子的性质判断,以下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A.新装修的房子中有异味--分子在不断运动B.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到原子和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C.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分子受热,体积变大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分子可以再分【答案】C【详解】A、由于装修材料的分子不断运动,所以新装修的房子中有异味。A正确;B、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所以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观测到。B正确;C、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是由于分子受热,分子间间隔变大。C错误;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D正确。综上所述:选择C。24.(2023上·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九年级统考期末)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C.该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种类均不变D.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答案】B【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可知,该反应为甲烷和水在催化剂催化作用和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详解】A、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由分析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看出,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不属于分解反应,故A错误;B、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故B正确;C、由分析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看出,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反应前是甲烷分子和水分子,反应后是一氧化碳分子和氢分子)、原子种类不变,故C错误;D、由分析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看出,该反应生成物中的一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个数比为1:3,故D错误。故选B。25.(2023下·广西南宁·九年级期末)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D.分子一定比原子大【答案】D【详解】A、构成物质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正确;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正确;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正确;D、分子、原子的种类都很多,有的分子比原子大,有的分子比原子小,可以说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错误。故选:D。26.(2023上·陕西渭南·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B.所有原子的原子核均由a、b、c三种粒子构成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a和c上【答案】D【分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量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所以a是质子、b是电子,c是中子。【详解】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a,故A错误;B、原子核由a质子、c中子两种粒子构成,故B错误;C、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不一定相同,故C错误;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集中在a和c上,故D正确。故选D。27.(2022上·黑龙江绥化·九年级校考期末)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A.Na+、Mg2+、C1-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均为离子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C.氢气、甲烷、一氧化碳都能燃烧,由此得出所有的气体都能燃烧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答案】D【详解】A、Na+、Mg2+、C1-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不一定为离子,例如氩原子,故A错误;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不同,故B错误;C、氢气、甲烷、一氧化碳都能燃烧,不能得出所有的气体都能燃烧,例如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故C错误;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故D正确。故选:D。28.(2023上·河南信阳·九年级统考期末)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可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离子,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m=n B.m=n-x C.m=x-n D.m=n+x【答案】D【详解】在原子中,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R的核外电子数为m,而Rn+是由R失去n个电子形成的,则x=m-n,即m=x+n,故选D。29.(2023上·河南信阳·九年级统考期末)中国劳动人民早在南宋时期就发明了照明弹,里面含有的可燃物之一是镁粉。根据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属于非金属元素B.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是2个,为第二周期元素C.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D.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答案】C【详解】A、镁带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说法不正确;B、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是2个,有三个电子层,所以是第三周期元素,故B说法不正确;C、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故C说法正确;D、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通过省略,故D说法不正确。故选C。30.(2023上·辽宁阜新·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铝元素和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族C.硅和碳原子序数相差8 D.铝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一定为13【答案】B【详解】A、碳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由铝元素和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单元格信息可知,铝元素和硅元素位于同一横行,所以铝元素和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不是同一族,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C、由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单元格信息可知,硅的原子序数为14,同理可知碳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所以硅和碳原子序数相差:14-6=8,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由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单元格信息可知,铝的原子序数为13,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13,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31.(2022上·广东东莞·九年级校联考期末)如图是两个微粒的结构模型示意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们属于同种元素 B.甲、乙原子的质量大致相等C.它们在化学反应中都易失去电子 D.它们所含中子数不相同【答案】B【详解】A、由图可知,甲乙两个微粒的质子数相同都是3,根据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故甲乙属于同种元素,故A说法正确;B、微粒的质量主要体现在原子核上,即与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和有关,其中,甲的微粒有3个质子和3个中子,乙的微粒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故乙原子的质量更大,故B说法不正确;C、由图可知,甲乙核外均有3个电子,可判断为金属元素,甲乙最外层均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C说法正确;D、由图可知,甲微粒的中子数为3个,乙微粒的中子数为4个,故它们所含中子数不相同,故D说法正确;故选B。32.(2022上·河南周口·九年级统考期末)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变成水蒸气后,水分子的体积变大了 B.水变成冰后,水分子是静止的C.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D.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有沉淀、过滤、电解等【答案】C【详解】A、水变成水蒸气后,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了。A不正确;B、水变成冰后,水分子仍是在不断运动的。B不正确;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正确;D、净化水的常见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电解不是净化水的常用方法。D综上所述:选择C。33.(2023上·黑龙江大庆·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几粒碎瓷片,再加入约体积的自来水,连接装置进行制取蒸馏水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操作时先加热,后通入冷却水B.实验时,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a进b出C.图中所示装置,温度计的位置不对,水银球应该插入液态水中D.加热蒸馏烧瓶必须垫陶土网【答案】D【详解】A、蒸馏需要先通冷却水,后加热烧瓶。若先加热烧瓶,蒸气不能得到充分冷凝,且冷凝器温度过高,通入冷却水时易发生炸裂事故。不符合题意;B、实验时,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b进a出,进水接触低温液体,出水接触高温蒸汽,能够保证冷凝管下端的水是温度最低的水,从而达到最佳的冷凝效果。不符合题意;C、温度计的作用是测量物质的沸点,故放在烧瓶的支管口处,这样可以测量蒸汽的温度。不符合题意;D、加热蒸馏烧瓶必须垫陶土网,以免受热不均炸裂。符合题意;故选D。34.(2022下·广西南宁·八年级南宁三中校考期末)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ABCD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探究呼出气体与空气中O2含量的差别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区分硬水和软水探究蜡烛的燃烧产物有二氧化碳A.A B.B C.C D.D【答案】D【详解】A、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正常燃烧,在呼出气体中很快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少,该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B、分别将等量的品红加入冷水和热水中,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更快,通过对比现象,可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该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C、将等量的肥皂水加入等量的水中,产生较多泡沫的为软水,产生较少泡沫的为硬水,该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D、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观察到水雾出现,则说明蜡烛燃烧有水出现,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35.(2023上·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步骤I可加入明矾除去可溶性杂质 B.试剂M可以是活性炭C.步骤III属于化学变化 D.净化后的水仍为混合物【答案】A【详解】A、明矾溶于水会形成胶状物,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但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颜色和异味,该选项说法正确;C、液氯的作用为杀菌消毒,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说法正确;D、该流程只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色素、颜色和微生物,得到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36.(2023上·重庆南川·九年级统考期末)完全电解9a克水,在正极上得到bmL气体,则在负极上得到的气体的质量和体积分别是A.9a克,bmL B.8a克,mL C.a克,2bmL D.9a克,2bmL【答案】C【分析】电解水,可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边产生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说明为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边产生较多的气体,该气体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罩在火焰上方冷而干燥的烧杯壁有水出现,可说明为氢气;两种气体体积比为1:2;水中氧、氢元素质量比=16:(1×2)=8:1,所以生成的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为8:1。完全电解9ag水,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ag;若正极得到的气体体积为bmL,则负极得到的气体体积为2bmL。【详解】A、9a克,bmL,A不正确;B、8a克,mL。B不正确;C、a克,2bmL。C正确;D、9a克,2bmL。D不正确。综上所述:选择C。37.(2022上·江苏宿迁·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有关X,Y表示的概念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包含”关系的是
选项ABCD概念X氧化物纯净物饱和溶液化合反应Y化合物单质不饱和溶液氧化反应A.A B.B C.C D.D【答案】A【详解】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则X氧化物属于Y化合物,与图示关系对应,A对,符合题意;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应该是Y属于X,B错,不符合题意;C、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则X饱和溶液与Y不饱和溶液相互独立,与图示关系不对应,C错,不符合题意;D、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的反应。如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为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乙醇与氧气燃烧生成水与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镁与氧气燃烧生成氧化镁,该反应既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则X化合反应与Y氧化反应属于有交集的关系,与图示关系不对应,D错,不符合题意。故选A。38.(2022上·江苏无锡·九年级校考)某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①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②液体药品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1~2毫升;③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④He原子与Mg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⑤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⑥书写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4个 B.3个 C.2个 D.1个【答案】C【详解】①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例如水分子和氖原子的质子数均为10,但不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故错误;②液体药品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1~2毫升,故正确;③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不是单质,故错误;④He原子与Mg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2,但是氦原子达到了稳定结构,而镁原子没有达到稳定结构,故化学性质不相同,故错误;⑤纯净物可能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也可能是由同种原子构成,故错误;⑥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碳素墨水的成分是碳,所以书写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故正确。其中正确的是②⑥,共2个,故选:C。39.(2023上·江苏南通·九年级统考期末)取24.90gCo(CH3COO)2∙nH2O样品置于氮气流中加热,残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加热过程中残留固体中钴元素(Co)质量保持不变;样品在300℃前失去结晶水;图中A、B、C、D各处固体均为纯净物,其中C、D均由Co、O两种元素组成:A→B产生的气体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30,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8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4,加热时氮气用作保护气 B.A→B产生的气体化学式为C2H6C.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D的小 D.D中钴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59:16【答案】C【详解】A、样品在300℃前失去结晶水,从图中可知,样品24.9g到A点减少了7.2g,说明样品中水的质量为7.2g,Co(CH3COO)2的质量为17.7g,Co(CH3CO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7,则两者的质量比为177:18n=17.7g:7.2g,n=4,故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A→B产生的气体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30,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80%,假设该气体的化学式为:CxHy,可得到计算碳的质量分数的方法:,将x=2带入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公式:,因此,该气体的化学式为:C2H6,故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C和D均由Co、O两种元素组成,C→D质量在减小,但钴元素的质量不变,说明C→D过程中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再减小,故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D中大,故C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过程中钴元素的质量不变,Co(CH3CO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7,A点Co(CH3COO)2中钴元素的质量为,D的质量为7.5g,D由Co、O两种元素组成,D中氧元素的质量为7.5g-5.9g=1.6g,钴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9g:1.6g=59:16;选项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40.(2022上·湖北十堰·九年级期末)“亮菌甲素”化学式为C12H10O5,是黄色或橙黄色结晶粉末,几乎不溶于水,辅料丙二醇(C3H8O2)溶成针剂用于临床.该药为利胆解痉药,适用于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等.以下关于“亮菌甲素”说法正确的是A.“亮菌甲素”属于氧化物B.1个“亮菌甲素”分子中含有234个电子C.23.4克“亮菌甲素”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8克D.“亮菌甲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5【答案】C【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此物质由三种元素组成,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B、由化学式可知,1个分子中有12个C原子、10个H原子、5个O原子,则电子数为12×6+10×1+5×8=122,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C、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化学式可知,23.4克C12H10O5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23.4×
100%=8g,故C正确符合题意;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亮菌甲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12):(1×10):(16×5)=72:5:40,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41.(2022上·广西贺州·九年级统考期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内270名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参加了瑞德西韦临床试验,瑞德西韦(化学式:C27H35N6O8P)新药或许会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的“特效药”。下列关于瑞德西韦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瑞德西韦属于氧化物②瑞德西韦分子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7:35③瑞德西韦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④1个瑞德西韦分子是由27个碳原子、35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和1个磷原子构成⑤瑞德西韦是由五种元素组成的⑥瑞德西韦完全氧化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A.②③④⑤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①④⑤【答案】C【详解】A、瑞德西伟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不是27:35,选项A中的②说法错误,故选项A错误。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瑞德西伟完全氧化后的产物除了二氧化碳和水,还应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的物质,选项B中的⑥说法错误,故选项B错误。C、分析可知:瑞德西韦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1个瑞德西韦分子是由27个碳原子、35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和1个磷原子构成;瑞德西韦是由五种元素组成的,选项C中的③④⑤说法正确,故选项C正确。D、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瑞德西韦是由五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选项D中的①说法错误,故选项D错误。故选:C。42.(2022上·山东烟台·八年级统考期末)由MgS、MgSO4组成的混合物中,已知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 B. C.1-a D.无法确定【答案】B【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相关的计算,注意要结合题目要求以及使用正确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和解答。【详解】根据等效原理在,可以将MgS、MgSO4视为两部分MgS和氧元素组成,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选:B。43.(2023上·江苏常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容器中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其中数据不正确的是物质阶段甲的质量/g乙的质量/g丙的质量/g丁的质量/g反应前4.84.84.84.8反应中m1m27.0m3反应后0m49.27.5A.m1=2.4 B.m2=3.65 C.m3=6.15 D.m4=2.3【答案】D【详解】A、由表中数据可知,根据反应甲的质量和丙的质量比为:,解得m1=2.4,该选项数据正确;B、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m4=4.8+4.8+4.8+4.8-9.2-7.5=2.5,则根据甲、乙的质量比为:,解得m2=3.65,该选项数据正确;C、反应过程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m3=4.8+4.8+4.8+4.8-2.4-3.65-7.0=6.15,该选项数据正确;D、结合前面分析可知,m4=2.5,该选项数据不正确。故选D。44.(2023上·云南昭通·九年级统考期末)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刻度纸所示(反应前:甲的质量为32g,丙的质量为10g),充分反应后,在同一张刻度纸上再次记录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刻度线I向左移动16格:刻度线II向左移动8格:刻度线Ⅲ向左移动8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一定是催化剂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C.反应后丁的质量为22g D.反应生成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10:11【答案】C【详解】根据题意,反应前甲的质量为32g,共16格,每一格的质量为2g,反应前甲的质量为32g,乙的质量为(18-16)×2g=4g,丙的质量为10g,丁的质量为(26-23)×2g=6g。刻度线I向左移动16格,甲物质质量减少16×2g=32g,甲完全反应,刻度线Ⅱ左移8格,刻度线Ⅰ向左移动16格,则乙物质质量增加了(18-8)×2g-4g=16g;刻度线Ⅲ左移8格,同时刻度线Ⅱ左移8格,则丙物质质量不变;丁物质的质量增加了[26-(23-8)]×2g-6g=16g,该反应可表示为甲→乙+丁。A、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错误;B、根据分析,该反应是甲反应生成乙和丁,即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错误;C、根据分析,反应后丁的质量=[26-(23-8)]×2g=22g,正确;D、根据分析,反应生成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16g:16g=1:1,错误。故选C。45.(2022上·江苏盐城·九年级统考期末)将一定量的丙醇(C3H8O)和氧气置于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判断不符合事实的是(注:氢元素全部转化生成水)物质丙醇氧气水二氧化碳X反应前质量/ga12.8000反应后质量/g007.28.8bA.a=3.2+b B.生成物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9:2C.X是一氧化碳 D.参加反应的丙醇与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2:9【答案】D【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ag+12.8g=7.2g+8.8g+bg,a=3.2+b,不符合题意;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故生成物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等于丙醇中C、H元素的质量比,则C、H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9:2,不符合题意;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氧元素的质量为:7.2g-0.8g=6.4g,则丙醇的质量为:,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丙醇中氧元素的质量为:6g-3.6g-0.8g=1.6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氧元素的质量为:8.8g-2.4g=6.4g,则X中碳元素的质量为:3.6g-2.4g=1.2g,氧元素的质量为:1.6g+12.8g-6.4g-6.4g=1.6g,则X分子中C、O原子的个数比为:,故X是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D、参加反应的丙醇与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符合题意。故选D。46.(2022上·江苏南通·九年级统考期末)18.30gCoC2O4•2H2O热分解的质量变化过程如图所示,其中600℃之前是隔绝空气加热,600℃之后是在空气中加热,三点的产物均为纯净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B过程中失去的是结晶水B.整个过程中,固体中钴元素的质量分数先增大后减小C.B→C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CoC2O4Co+2CO2↑D.D点的化学式为Co3O4【答案】D【详解】A、18.30gCoC2O4•2H2O中结晶水的质量=18.30g××100%=3.6g,18.30gCoC2O4•2H2O中钴的质量=18.30g××100%=5.9g,从图像看出,A→B过程减少的质量=18.30g﹣14.70g=3.6g,所以A→B过程失去的是结晶水,选项正确;B、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的质量先减小后增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钴元素的质量不变,因此整个过程中,固体中钴元素的质量分数先增大后减小,选项正确;C、从B→C点CoC2O4受热分解,根据其中600℃之前是隔绝空气加热,600℃之后是在空气中加热,三点的产物均为纯净物,因此C点时,固体的质量恰好为5.9g,说明CoC2O4受热分解生成了钴单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一个CoC2O4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因此生成气体为二氧化碳,其的质量为:14.70g﹣5.9g=8.8g,所以B→C的过程中CoC2O4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oC2O4Co+2CO2↑,选项正确;D、从C→D点,是在空气中加热,钴被氧化,增加的质量为参加反应氧气的质量,即生成物中氧元素的质量=8.30g﹣5.9g=2.4g,设D点物质的化学式为CoxOy,可得:59x:16y=5.9g:2.4g,x:y=2:3,即D点物质的化学式为Co2O3,选项错误;故选D。47.(2023上·安徽安庆·九年级安庆市石化第一中学校考期末)2021年9月24日,《Science》重磅发布:中国科学家把二氧化碳变成了淀粉!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其化学原理涉及到一个化学反应的部分物质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C.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图中还有一种生成物没有标出【答案】A【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详解】A.由分析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CO2、H2两种物质,生成物是CH3OH、H2O两种物质,不符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由题干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甲醇和水,属于化学变化,而一切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根据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发生分裂,分裂出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分子或原子直接构成新物质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分析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CO2、H2两种物质,生成物是CH3OH、H2O两种物质,因此,微观示意图中还有一种生成物没有标出,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48.(2023上·广东广州·九年级执信中学期末)已知H2S是一种生命体系信号分子,它在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H2S+3O22X+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为吸热反应 B.H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1C.该反应体现O2的可燃性 D.大量X进入空气会引起酸雨【答案】D【详解】A、由题意可知,H2S能在O2中燃烧,燃烧是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所以该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故A错误;B、在化合物中氢元素显+1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0,则x=-2,故B错误;C、氧气能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在该反应中,体现氧气的助燃性,故C错误;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该反应前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2、6,反应后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0、2,所以反应后还缺少2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即2X中应有2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SO2,大量二氧化硫进入空气会引起酸雨,故D正确。故选D。49.(2022上·四川成都·九年级统考期末)从图中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A.生成物都是氧化物B.参加反应的化合物与单质的质量比为7:8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D.生成物中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答案】B【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C2H4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详解】A、由图可知,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它们均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B、C2H4是由C、H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参加反应的化合物与单质的质量比为:,符合题意;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中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2=1:1,不符合题意。故选B。50.(2022上·江苏南通·九年级统考期末)肼(N2H4)可用作火箭燃料,燃烧时发生反应:。燃烧过程中,生成的N2与参与反应的N2H4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计量数a与c的比为2∶3B.NxOy中x与y的比为1∶2C.32gN2H4反应时,生成的H2O的质量为36gD.32gN2H4反应时,参加反应的NxOy的质量为92g【答案】D【分析】由图像可知,32g肼完全反应可生成氮气的质量为42g,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与的比值,从而确定出与的值。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由氢原子的个数确定出的值,再确定出、、的值,则该反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为:【详解】A、由分析可知,化学计量数与的比为2∶3,故A选项正确;B、由分析可知,氮氧化物分子中,氮、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故B选项正确;C、由分析可知,每64g肼完全反应可生成72g水,则32g肼完全反应生成36g水,故C选项正确;D、由分析可知,32gN2H4完全反应时,参加反应的的质量应为46g,故D选项错误;故选D。51.(2023上·江苏南通·九年级校考)肼,又称联氮,无色油状液体,是一种常见的燃料,它与二氧化氮反应的方程式为:。不同质量的二氧化氮与一定质量的肼反应,生成的N2质量随参加反应的NO2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计量数2b=dB.NxHy中x:y=1:2C.M点时消耗肼的质量为3.2gD.N点时生成水的质量为3.6g【答案】D【详解】A、由氧原子守恒,的化学计量数2b=d,正确;B、由氮原子守恒得,ax+b=2c,则;由氢原子守恒得ay=2d,则;故x:y=(2c-b):2d;由图知,92g二氧化氮反应时,生成8.4g氮气,则带入,则x:y=(2c-b):2d=2b:2d,由A知2b=d,则x:y=(2c-b):2d=2b:4b=1:2,正确;C、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和生成水的质量比=46b:18d=23:18;反应二氧化氮和生成氮气质量比为9.2g:8.4g=23:21,所以当消耗4.6g二氧化氮时,生成水的质量=,生成氮气的质量=,则M点时消耗肼的质量=3.6g+4.2g-4.6g=3.2g,正确;D、N点时消耗二氧化氮的质量为9.2g,则生成水的质量=,错误。故选D。52.(2023上·福建三明·九年级统考期末)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质量变化情况如下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M点对应的固体物质只有两种B.N点对应的固体中可能还含有黑色物质C.反应后产生气体的总质量为(a-b)gD.0~tmin内,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答案】A【详解】A、碳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的总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至N点恰好完全反应,则M点对应的固体物质有碳、氧化铜、铜三种,故选项说法错误;B、N点对应的固体为铜为红色,可能还含有黑色物质木炭,故选项说法正确;C、碳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产生气体的总质量为(a-b)g,故选项说法正确;D、反应前后铜元素的质量不变,但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0~tmin内,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53.(2022上·河南平顶山·九年级统考期末)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少量碳粉的最好方法是A.加入水并过滤 B.隔绝空气加热混合物C.加热并通入氢气 D.在氧气流中加热混合物【答案】D【详解】A、氧化铜和碳粉都难溶于水,所以加入水并过滤,并不能除去少量的碳粉,故不符合题意;B、隔绝空气加热混合物时,碳粉可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不仅将氧化铜除去一部分,还引入新的杂质铜,不能达到除去碳粉的目的,故不符合题意;C、加热并通入氢气时,氢气可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而不与碳粉反应,不但没有除去碳粉,还把氧化铜除去了,同时也引入了新的杂质铜,不能达到除去碳粉的目的,故不符合题意;D、在氧气流中加热混合物时,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氧化铜不反应,既能除去杂质,又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符合题意。故选D。54.(2023上·上海·九年级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校考期末)取10g碳酸钙高温灼烧,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生成了2g二氧化碳 B.生成了0.1mol氧化钙C.剩余固体中加足量盐酸,没有气泡产生 D.剩余固体的质量为5.6g【答案】A【详解】A、10g碳酸钙中含有,反应后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根据钙元素守恒,则剩余固体的质量为,根据质量守恒,则生成了10g-8g=2g,该选项判断正确;B、设生成的氧化钙的质量为x,则,,解得x≈2.5g,该选项判断不正确;C、由于剩余固体中含有碳酸钙,碳酸钙还能与盐酸反应,则会有气泡产生,该选项判断不正确;D、由前面分析可知,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g,该选项判断不正确。故选A。55.(2023上·山东淄博·九年级统考期末)CO2和CO是常见的碳的两种氧化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O2的分子质量比CO的分子质量大B.两种气体各100g,所含CO的分子数目多C.由CO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可能是1:2D.构成CO2分子和CO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所以两种气体都具有毒性【答案】D【详解】A、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2=44,一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28,所以二氧化碳分子质量大于一氧化碳分子质量,A选项正确;B、两种气体质量相等,一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小,所含的一氧化碳分子数目就多,B选项正确;C、一氧化碳中碳、氧质量比为12:16=3:4,二氧化碳中碳、氧质量比为12:(16×2)=3:8,则混合气体中碳、氧质量比可能为1:2,C选项正确;D、构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D选项错误。故选:D。56.(2023上·湖南益阳·九年级校联考期末)在密闭容器中,将一定质量的和混合气体引爆,测得反应后所得物质中有
和一定量的,若原混合气体中和的质量比为,则反应后所得物质中与质量比为A. B. C. D.【答案】B【详解】设生成22g二氧化碳时消耗的一氧化碳的质量为x,消耗的氧气的质量为y,则:、解得x=14g,y=8g当氧气质量为8g时,原混合物中一氧化碳的质量为,则剩余气体中一氧化碳的质量为28g-14g=14g,则反应后所得物质中CO2与CO质量比为22g:14g=11:7,故选B。57.(2023上·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ACO2CO点燃BCaCO3CaO高温煅烧CN2O2通过灼热的铜粉DCu粉C粉隔绝空气加强热A.A B.B C.C D.D【答案】C【详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B、除去碳酸钙中的氧化钙的方法可以加水溶解,加足量碳酸钠,过滤,而高温煅烧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