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历史文化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提升方案说明书xxx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总述 3一、项目概况 3二、窑湾街区历史沿革 3三、文物保护单位概况 4四、街区特色评价 6五、主要问题 6第二章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原则与措施 7一、规划依据 7二、规划指导思想 7三、规划原则 7四、规划措施 8第三章现状分析与评价 8一、街区用地现状分析 8二、风貌评价 9三、建筑年代现状分析 9四、建筑质量评价 10五、建筑高度现状分析 10六、建筑保护与整治分类 11七、文物古迹建筑现状 11八、历史环境要素分布 11第四章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保护规划 12一、历史文化核心保护区划定 12二、保护内容 12三、保护现状 12四、保护思路与原则 13五、保护措施 13第五章文物古迹保护规划 14一、文物古迹现状概况 14二、文物古迹保护存在问题 15三、文物古迹保护规划 15四、各类历史建筑的修缮与再利用 18第六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规划 19一、规划原则与目标 19二、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19第七章历史文化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21一、规划依据 21二、问题与挑战 21三、项目定位 21四、规划设计 22五、建筑整治设计 24六、环境整治设计 24第八章人口与社会生活规划 27一、人口现状分布 27二、人口规划 27三、生活环境规划 28四、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28第九章道路交通规划 29一、规划原则 29二、窑湾历史文化街区道路交通规划 29第十章保护更新与持续发展 30一、保护与更新模式 30二、保护与更新时序 30第十一章给排水工程规划 31一、给水工程规划 31二、排水工程规划 32第十二章电力电信规划 33一、电力工程规划 33二、通信工程规划 34第十三章其它市政工程 34一、天燃气工程规划 34二、消防专篇 35三、行蓄洪区防水专篇 35四、环境卫生工程规划 36五、园林绿化规划 36第十四章技术经济指标 37一、技术经济指标 37二、投资估算 38 第一章总述一、项目概况湘潭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曾因水陆交通方便而逐渐成为湖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以米、药等商品的转运贸易为基础,在明清十分繁盛,明朝时为“工商十万,商贾云集”的商埠,有“小南京”、“金湘潭”之称。清朝至鸦片战争之前,湘潭是广州进出口货物运输的重要中转站,也是连结上海、汉口和西南地区的商业枢纽,是湖南最重要的转口贸易城市。当时的湘潭发展为湖南最大的商业与经济中心。本次窑湾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范围以潭宝汽车站、唐兴桥为中心的周边一定范围。即东、北以新马路相邻的道路红线为边界,北部在泄洪渠水体处则以十万垄大堤为界,西至杨梅洲大桥,南至窑湾河街的南边缘,总用地面积41.53公顷,涉及到窑湾社区和唐兴桥社区,共有4277人。本规划在严格保护街巷传统风貌和历史建筑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存的历史遗产、人文资源、历史环境要素,发挥街区的优势,突出特色,将窑湾建设成为整体风貌格局保存较好,富含湘潭文化内涵、反映湘潭传统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二、窑湾街区历史沿革窑湾得名于清代,原名“石湾”、“锦湾”。是湘潭地区最古老的区域,位于湘潭市河西旧城的西端,东起石嘴垴,西至木材公司,与杨梅洲隔水相望,全长950多米,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晋时在今壶山建石头寺,便称石湾。晋建兴元年(313年),武昌太守、荆州刺史陶侃为攻打反晋武装盘距地长沙城,率五千兵马屯兵于此,在石湾期间,为保证军需,他逐步开发这里的商贸,使石湾初成江南小镇。相传他建有阅兵的望月亭(现建为望衡亭,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解决军粮而率先垂钓的钓鱼亭、沟通港汊的陶公桥(即后称通济桥),登壶山的八十三蹬等。唐永徽六年(655年)被贬宰相、潭州都督褚遂良曾到石头寺疾书“大唐兴寺”,隐喻匡扶大唐之意。后又名僧智俨在寺主持四十余年;期间,大思想家、文学家刘禹锡为该寺智俨题了两块碑文,并称赞湘潭:“无土山,无浊水,民禀是气。”这时湘潭已是青山水秀、人口稠密的湖南巨镇,此时,石头寺改称唐兴寺;唐代诗人杜荀鹤曾来唐兴四赋诗,题《霁后登唐兴寺水阁》。宋时,诗人刘攽(1023-1089)被贬监衡州盐仓时,曾到此赏景,写下了《次韵和望岳亭诗》;宋元符元年(1098年)湘潭县治从石湾上游的洛口移于石湾下游大的大埠桥,并重筑陶侃衣冠冢(今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于壶山;随后,求子桥与大埠桥依水列肆为商区,绵延十余里;此时,唐兴寺虽废,但在其地建有湘江亭一座,宋右文殿修撰、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张拭曾题《唐兴寺湘江亭》诗。元代,“石湾”改“锦湾”称谓,“锦”取锦石,即彩色石之意;元御史燮理博化也曾在此题《杨梅洲》、《望岳亭》诗,生动地描述了锦湾的景致。明代,“杨梅洲至小东门岸,帆樯舣集几十里,廛市日增,蔚为都会。”锦湾有了新的发展,始为大镇,此时湘潭有了“总”的划分:锦湾的大码头至唐兴寺为正十八总,唐兴寺至唐兴桥(即通济桥,又称陶公桥)为上十八总,唐兴桥至金凤庙为正十九总,再往西至沟子口为上十九总,过沟子口直到香铺巷为锦湾上街;总市只是其中的一条街道,即正街,其它靠江的叫河街,又叫前街,另一条为后街;明正统元年(1436年)唐兴寺也由僧宗洪等重建。明嘉靖三十二年(1533年)《湘潭县志》还记载:“通济桥(即陶公桥)在县治西,锦湾右,旧名唐兴桥,成化年间知县马琛改今名。”在正街与后街中的居仁巷(今朝阳街)和由义巷,便是明吉王三世徐妃的故里,相传雨湖的命名,便是依吉王偕徐妃游春于该地,途中遇雨,见雨滴荷叶,千万珠跳,感景而定;明末,湘潭百业兴旺,粮食交易日渐发展,锦湾又称“唐兴湾”,其沙湾成为谷米集散地。顺治六年(永历三年、1649年),明末抗清名将,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大保、太师、定兴候何腾蛟在湘潭抗清兵败,其就义后,曾一度葬唐兴湾陶侃家冠冢右侧后;康熙十五年(1676年),其堂侄将之迁回故里后,湘潭人民设其衣冠冢(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于原墓地;清初,邑人肖俊义重修了通济桥,又捐修了唐兴桥(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还有任江北知府、苏州知府,河道总督兼漕运总督的陈鹏年在壶山西北角置地约一万亩为陈家坟山,人称“金盆养鲤”之地;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中国籍传教士刘武阳在十八总后湖边的江南宾馆建天主教堂,时湘潭成为湖南天主教中心;咸丰三年(1853年)曾国藩在杨梅洲设船厂及水师营基地,并于咸丰四年在窑湾(时“唐兴湾”改称“窑湾”)等地与太平军激战,在此首次大胜太平军,军心大振,从而奠定了其后为两江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太傅等职的基础。近代窑湾,则主要成为诞生革命志士的活动基地。同治五年(1866年)五月二十七日,湘潭哥老会向萌知、彭四铁匠等千余人,因谋泄事急,在锦湾纵火发难,官方集兵勇团练围剿,向、彭战死;清光绪帝二十一年(1895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为创建共和国流血献身的女革命家、中国妇女解放的先驱秋瑾,经媒人说合,嫁给十八总由义巷“义源当铺”(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老板的次子,在此生活了八年,所生女儿王灿芝,后也求学于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女飞行员。宣统二年(1910年)6月,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曾试图安排他到正十八总河街“宽裕枯粮行”(今与唐兴街65号后门相接的房屋)当学徒;1925年春,毛泽东由广州回湘潭,落脚原“宽裕枯粮行”老板家。(时该行已倒闭老板家搬至上十八总狮子口左侧,现原屋已拆)。窑湾还曾成为潭城各行各业的领头雁,《湖南通志》“食物者六”载“光绪年间杨梅洲的茄子,负有盛名”;光绪十八年(1886年)正十八总石嘴垴下首合资开办的恒昌酒作坊所产“镜面酒”为湘潭名酒;光绪三十年(1904年)湘潭杨梅洲船厂制造的小火轮问世;宣统元年(1909年)湖北崔氏在杨梅洲开设锅炉修理厂,将冷作技术带入湘潭;民国六年(1917年)湘潭籍人士黄雁九筹建湘潭大明电灯公司于正十八总由义巷燕窝里,于民国八年发电,为湘潭发电之始;同年,毛泽东的朋友郭梓材在电灯公司就职,毛泽东利用郭梓材之便,在该公司设立一一个党支部,这是毛泽东在湘潭县城所设的唯一一个中共党组织;民国十一年(1922年)六月,以窑湾为起点站的潭宝公路正式开工;民国十二年(1923年)湘潭商民李梅初在十八总由义巷创办日新面厂,是为湘潭机器制面之始;民国十四年(1925年)潭宝公路湘潭至湘乡段竣工,并投入营运;同年,建窑湾汽车轮渡码头(2006年6月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为庆祝潭宝公路竣工,建“潭宝公路纪事碑亭”于汽车轮渡码头左侧(现重修于320国道旁,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民国十七年(1928年8月),全城拆屋让街,并于1932年建纪念亭—望衡亭(今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于原望岳亭处;1939年至1944年湖南会战期间,窑湾遭到日寇飞机几十余次的狂轰滥炸,千年古城,损毁严重,人员伤亡很大;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5月18日,日军在湘潭纵火,从窑湾福主祠至长衡宫,望衡亭至十二总大同街房屋全部烧毁,大火后,市面人口减少三分之二,同年9月2日,日军投降,窑湾光复。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中国现代著名语言学家、毛泽东的师友黎锦熙在中共地下党屈秉生的敬邀下,为望衡亭作《重九屈君招饮征诗步原韵》诗一首;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2月,窑湾至花石,全程110华里的潭花大道修成,同年8月,窑湾获得解放。三、文物保护单位概况表1-1文物分布情况表序号文物名称级别建造年代现状情况1窑湾汽车站省级1931结构完好,整体格局保留较好,仍作为仓储及办公使用,南侧、西侧被加建房屋和民居包围2陶何二墓市级清代墓园保留较好,周边民房过于密集3望衡亭市级清代1984年重修,保留了原有格局4唐兴桥市级清代整体保留较好,仍承担着进出窑湾的主要交通功能窑湾汽车站民国十一年(1922年)六月修建,原为潭(湘潭)宝(宝庆,即邵阳)公路湘潭起点车站。潭宝公路,即现在的320国道湘潭至邵阳段,是全国最早的公路之一。2006年6月窑湾汽车站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从雨湖区宝庆路与十万垅大堤的交汇口向江边走40米左右,有一座横跨沿江西路(即窑湾街)的水泥平桥,桥的另一端就是窑湾汽车站。青砖砌的圆形站房直径15米左右,中间有一个直径约5米的圆形天井,边上的扇形房间分为8间,其中有一间是楼梯。站房总高约15米,分三层,二、三层楼板及楼顶全部用青砖拱成,然后涂以混凝土。一楼窗外环绕站房还建了两米宽的廊檐,以方便乘客候车。窑湾汽车站设在十八总码头的旁边。由于窑湾一带地势较低,汛期常遭水淹,汽车站的建造者们用土方堆了一个直径45米左右、高达5米的台子,周围用麻石砌了护坡,碉堡式圆形站房就建在台子的中央。随着湘潭城区的发展壮大,旧城区窑湾街逐渐失去了核心地位。特别是湘江一大桥通车后,窑湾汽车站的繁华和喧闹不再,而长途汽车站兴建后,窑湾汽车站便被冷落了。上世纪80年代初,公司在圆形台子的边缘修了一圈房子,作为仓库、修配间等,并将原站房外的廊檐全部封闭。为方便职工居住,公司还将一二楼的木楼梯改造成了水泥梯,目前只剩通往楼顶的一截木梯,且已开始朽败。如今,因年久失修,遭风雨侵蚀的粉墙出现了大面积剥落,窗户损毁不少。陶公山、陶侃墓、何腾蛟墓陶公山原名壶山,位于今沿江西路,濒临湘江,晋时著名将领陶侃普驻兵于此,故改称“陶公山”。邑人纪念他,在他生前住过的壶山建衣冠墓。山下有石,踞江拥沙而起,据说是陶侃生前钓鱼的地方,名钓鱼台。石呈赤色,形似马蹄,故又名“锦石”或谓“马蹄石”。陶墓之侧还有何腾蛟衣冠墓。两墓现都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望衡亭望衡亭位于陶公山下,湘江岸边的石嘴垴上,1932年建成,全系麻石结构,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亭以石为基,不石磴以登至亭楼石栏周围,凭栏四顾,江干风景,掩映眼中,自楼亭左旋,循铁梯而上为亭之中层,再上则平台矗立,南望衡峰,朝阳碧色,隐约于烟云缥缈间。望衡亭现已改建。相传晋时陶侃曾在此建“望岳”、“钓鱼”二亭,以后还出现过“黄叶亭”、“观湘楼”等,但均已塌毁。唐兴桥唐兴桥位于沿江西路陶公山下,以邻近唐兴寺而得名,桥身系单孔石拱结构,净跨12米,宽6米,旧时为湘潭城通往湘乡,邵阳以及花石,衡山等地的必由之道,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唐兴桥是是湘潭市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始建于秦末。原名壶山桥,唐高宗时河西郡公褚绪良谪守潭州,后罢官。隐居石头寺,故更名“唐兴桥”,暗示武则天必败,唐朝必兴之意。相传建桥至今已越千年,经历代维修,至今保存以石雕小狮,小象、小鹿、小兔等,形态生动逼真。唐兴桥之上普有陶公桥(已毁),今建有水闸,汇先锋岭、高岭、砂子岭、十万垅一带的余水经唐兴桥注入湘江。表1-2古迹分布情况表序号古迹名称建造年代现状情况1江山胜迹民国字迹已部分风化,周边为民房所包围,排水等对遗迹侵蚀较为严重。2唐兴寺遗址唐代寺庙已毁,原址建为唐兴寺小学,仅存“唐兴寺”石额可考。3李柳染堂清代已改为住房,格局基本完整,外围加建了部分房间。4窑湾酒作坊清代格局较为完整,木柱略有倾斜,二层围护结构破损较多,电线拉结混乱。5杨振兴木行清代格局较为完整,一层已用砖砌加固,二层里面较为完好,雕花栏杆尚有局部保留。6湘真一药号民国结构完好,整体格局保留较好,里面修补痕迹明显,店名与浮雕已基本风化消失。7狮子口码头清代麻石台阶和一级平台尚存。8俞家巷码头清代仅存部分石阶。9交织口码头清代仅存部分石阶。10取水泵房清代保存基本完好,已停止使用。“江山胜迹”望衡亭位于陶公山下,湘江岸边的石嘴垴上,1932年建成,全系麻石结构,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亭以石为基,不石磴以登至亭楼石栏周围,凭栏四顾,江干风景,掩映眼中,自楼亭左旋,循铁梯而上为亭之中层,再上则平台矗立,南望衡峰,朝阳碧色,隐约于烟云缥缈间。望衡亭现已改建。相传晋时陶侃曾在此建“望岳”、“钓鱼”二亭,以后还出现过“黄叶亭”、“观湘楼”等,但均已塌毁。唐兴寺遗址唐兴寺座落在陶公山内。陶公山原名壶山,位于今沿江,晋时著名将领陶侃曾驻兵于此,故改称陶公山,邑人纪念他,在他生前住过的壶山建衣冠墓,唐兴寺座落在陶公山内,晋时名石头寺,唐时有名僧智俨居此,寺旁有智俨石塔,故又名石塔寺,它前临湘江,后依古木,暮霭如烟,听钟声与渔歌相应,刘禹锡曾作智俨大师石塔铭:……长沙潭西逾五里,陶侃故居石头寺,门前一带汀江水,吁嗟席之名兮,与湘流而不已。寺周旧有围墙,山门在寺东金鸡桥,入门有钟鼓楼,正门外有铁顶六角石塔,前殿供奉弥勒佛,后列四大天王和十八罗汉,殿后有一院落,原水阁凉,苍松翠柏,桐花海棠,十分可观寺右山坡有石级,旧名八十二磴,其侧为寺们埋骨建塔之所,寺额大唐兴寺为唐大臣,书法家褚遂良所题,于是更名为唐兴寺,今寺庙已毁,原址建为唐兴学校,仅存“大唐兴寺”石额可考。四、街区特色评价历史遗存丰富街区内外文物古迹分布密集,传统民居保存较完整,虽然经历了历史上自然与人工的损毁,至今旧貌犹存,留下宅地、墓冢、碑坊、亭台等许多纪念性建筑,构成了宝贵的人文资源。街区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还有若干文物点。街区局部虽因城市发展建设风貌有所改变,但主要街巷普遍较窄、成鱼骨状,仍保持晚清和民国初年格局旧城格局。窑湾历史文化街区保存着明、清、民国时期的商行、客栈、作坊等建筑,透露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明清、民国民居富有特点窑湾历史文化街区是现状保存较完整的以居住为主的传统街区,这些民居基本体现了从明到清及民国时期的建筑风貌特点,民居依附街巷呈紧密排列。民居建筑,其空间基本单元由间、厅、楼层、庭院、天井、门楼组成,平面布局形成了两进或三进的空间组合方式,装修与细部处理主要在门、窗、马头墙、柱础、挑坊等处。诞生革命志士的基地湘潭历史文化街区近代成为诞生革命志士的基地。同治元年(1862年)三月,湘潭考生在真道巷(今大力巷)焚毁了天主教堂;同治五年(1866年)湘潭哥老会在窑湾纵火发难,反清。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女革命家、中国妇女解放的先驱秋瑾开始在此生活了八年,所生女儿王灿芝,后也求学于美国,成为中国的第一位女飞行员;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为共产主义及新中国献身的革命烈士、中共湘东特委书记张同嗣在已废唐兴寺一贫居教师家出生;宣统二年(1910年)6月,毛泽东准备在正十八总河街“宽裕枯粮行”(今与唐兴街65号后门相接的房屋)当学徒。但毛泽东通过与母亲巧设“洒筵”计策,没有当这个学徒。民国三年(1914年),中共党员、湘潭县武工队队长、原湘、粤、赣人民抗日自卫队队长张鹏飞在窑湾“李春和”出租房内出生;民国十三年(1924年),东北联军松江军区司令员兼哈尔滨卫戍司令卢冬生在唐兴寺煤栈当挑夫,在此他参加了码头工会,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春,毛泽东落脚原“宽裕枯粮行”老板家;民国六年(1917年)毛泽东的好友郭梓材在电灯公司就职。民国十年(1921年)后,毛泽东利用郭梓材之便,在该公司设立了一个党支部,这是毛泽东在湘潭县城所设的唯一一个中共党组织。秀丽的山水风光街区沿湘江而建,西有壶山,旁有雨湖,山青水秀,近临湘江滔滔江水,远眺南岳巍巍雄姿,自然风光秀丽。五、主要问题土地使用问题:主要是工业、仓库与居住用地混杂。居住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传统建筑歪斜、老化、潮湿,基础设施严重不全,环卫设施欠缺等。绿化与环境保护问题:街区内部环境未达到保护与景观要求,且绿化体系不完善。道路交通问题:停车场缺乏,街区内部道路狭窄,防火有较大隐患。风貌及文物保护问题:部分文物古迹点管理不善,年久失修,未能加以妥善保护和合理利用,有些还遭受到一定破坏。现状部分新建筑风貌太差,有些层数过高及外装修与古城风貌不协调,严重破坏了古城风貌。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街区人口密度过大,且人口呈老龄化倾向。公共空间问题:街坊内缺少文化娱乐、交往等公共设施用地及绿化,活动场地不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历史文化街区发展问题:旅游业尚未起步,居住人口老年化且丧失部分活力,必须寻求有效的经济增长点,以保护街区的经济活动与生活吸引力。第二章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原则与措施一、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年)《湖南省文物保护条例》(2005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5)146号文《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4)建设部第119号文《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湘潭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湘潭市河西滨江风光带及棚户区改造规划》(2010年)二、规划指导思想在全面保护旧城风貌和历史建筑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存的历史遗产、人文资源、历史环境要素,发挥历史文化街区的优势,突出特色,将窑湾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成为整体风貌格局保存较好,富含湘潭文化内涵、反映湘潭传统特色的街区,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保持历史街区的社会经济活力,在整体保护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特色文化旅游的开发和经营。三、规划原则人文结合自然的整体性原则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是一个整体性的过程,规划不仅注重街区人工造就的物质形态遗产的保护,更要关注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同时也要关注作为非物质形态遗产源流的地方性历史文化传统的保护。完整体现传统商业、商贸古街的老街生活形态和风貌,保护原住民生活生产活动相关的重要历史场所和特色场所,整体延续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传统的发展脉络。地域特色保护的历史原真性原则规划注重保护历史文化街区肌理、空间结构布局、街巷道路尺度、文物与历史建筑等历史信息系统各要素的真实性;传统建筑的修复以及新建建筑的设计,应建立在对本地建筑文化严谨调查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真实而独特的魅力。保护发展互动的可持续性原则规划坚持历史文化街区的社会经济,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历史文化街区在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的同时,将保护规划置于社会经济基本发展战略的前提下,通过对遗产的正确保护与合理利用,赋予及调整其在时代变迁期必须的适当功能,以强化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历史地段的生命力及延续性、发展性。在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物质性历史文化景观遗产的同时,应充分研究历史文化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明清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和商贸文化的内涵,并积极进行文化产业的挖掘;对传统建筑进行积极有效的保护性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发掘历史遗产的社会经济价值,从而实现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保护规划管理的分类别原则依据历史建筑不同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现状不同的完好程度、街巷空间的不同类型和环境景观特征,采用分类保护的方法,制订相应的保护规定和整治措施,保持历史风貌的多样性并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四、规划措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应保护典型的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保护现有历史文化街区的山水外部环境,有计划地对传统街区进行维修与环境整治,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拆除不协调的现代建筑,并依靠旧城得天独厚临水环境适当发展旅游产业,结合湘潭市的整体发展,创造具有优良生活环境的集商业、文化、居住及旅游功能为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第三章现状分析与评价一、街区用地现状分析窑湾历史文化街区内用地有一处自来水厂,一处工厂,一所小学和以窑湾汽车站为主体的汽车零担货运站。绝大多数用地属居住用地,多为传统民居与新建低层住宅,还有少量多层联排式住宅楼,设施不够齐全,内部道路不够通畅。许多传统民居由于年久失修,居住条件较差。历史街区内部基本没有集中绿地,绿化较少,居民缺乏必要的休憩娱乐场所。整体绿化率相对比较低。表3-1窑湾历史文化街区现状用地平衡表序号用地代码用地名称面积(公顷)占总用地(%)1R居住用地7.187043.222A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89725.39其中行政办公用地0.53873.24医疗卫生用地0.02090.13文物古迹用地0.33762.033B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0.11520.69其中商业金融用地0.11520.694M工业用地2.039312.265W物流仓储用地0.000.006S交通设施用地3.958523.807U公用设施用地2.240513.478G绿地1.63379.829D特殊用地0.19231.1610E其他用地0.000.00合计城市建设用地16.63100窑湾历史文化街区用地情况存在以下问题和特征:1、部分文物古迹点没有得到及时修缮与保护,有些被单位和居民占用,损坏严重。2、一些文物周围环境没有得到保护,对整个建筑群影响较大。3、民居群内部缺乏维修与整理,乱搭乱建现象比较严重。影响消防安全。4、因建设时代原因,在街区中插入了一些行政办公、科教文卫、多层住宅等用地。占据了较多用地,建筑风貌与历史街区不够协调,布局零乱而不成体系,有些用地已经闲置,对居民生活与城镇环境也有一定影响。二、风貌评价风貌评价标准为了更好地体现规划的重点和内容,把历史文化街区所有建筑进行风貌分类评价。建筑风貌分三类:风貌较好传统建筑,风貌一般传统建筑,风貌较差现代建筑。风貌较好传统建筑:主要为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和按风貌要求重新修复过的文物建筑。风貌一般传统建筑:为原有传统建筑风貌基本保留,但门窗己经有所破损,墙体也有不同程度破坏的建筑。风貌较差建筑:为经过大的改造,已失去了原有的传统风貌特点,建筑质量较好而建筑风貌为现代形式;现代形式建筑;违章搭建的棚屋。现状评价窑湾历史街区保留较好风貌的传统建筑,高度均为2层左右,多为坡屋顶,门窗檐口等保留着浓郁的地方传统特色。街区内由于市政基础设施跟不上,电线乱接,天线林立,都是主要的景观影响点。通过大量的现场调查与综合对比、分析,对窑湾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建筑进行评价,得出如下结论:窑湾历史文化街区内风貌较好传统建筑有窑湾汽车站、望衡亭,均为民国时期建筑,结构简洁,富有韵律;风貌一般传统建筑主要为沿街坊成片分布的明清民居、商铺,多为砖木结构,绝大部分由于质量的问题进行局部的修改;风貌较差建筑多为层数6-7层左右、改革开放后修建的新建筑,多为小学、行政办公建筑和厂房等建筑,无论是在体量、色彩、材料等方面都不符合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协调的要求,对整个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破坏较大。这些建筑分布不多。三、建筑年代现状分析湘潭旧城历史悠久,窑湾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新老建筑较为混乱,呈现出不同的年代建筑特点与建筑风貌,从整体情况而言,建筑年代主要以五个时间段进行分类:明代及以前建筑、清代建筑、民国建筑、50--70年代建筑、80年代以后建筑。在窑湾历史文化街区内,明代及以前建筑较少,只有唐兴桥;清代建筑也较少,有杨振兴木行、喻家巷码头等。绝大多数的传统建筑建造于民国时期,大多为湘潭民居,集中成片,是城镇风貌的主导部分。解放后50--70年代的建筑约占十分之一,80年代以后建筑较多,多为居民自建低层住宅和单位建的多层住宅楼,特别是沿城正街近年修建的商业建筑,大多体量较大,与历史街区风貌不相协调。表3-2窑湾历史文化街区现状建筑年代分类统计表建设年代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面积比例(%)80年代以后267887143244.2850-70年代326755707235.38民国225203126219.38清代84213870.86明代及以前1571570.1总计82982161310100四、建筑质量评价质量评价标准一类:建筑质量完好a.80--90年代新建的砖混结构建筑,包括联排式或独立式住宅、公共建筑。b.已经过修整的文物点。c.沿街部分在转换功能中整修得较好的传统建筑。二类:建筑质量一般a.解放后八十年代兴建的砖混结构的建筑中维护得较好的建筑。b.部分日常维护得较好的传统木构建筑,大多建于民国初年,原有建筑风貌基本保留,但门窗已径破损,墙体也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三类:建筑质量尚可明清民国时期建造的木构建筑,由于缺乏日常的维护,虽然原有建筑形式保留,但门窗已严重破坏,墙体和屋顶也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四类:危房a.整体严重倾斜,屋顶破损严重。b.违章搭建的简棚。表3-3建筑质量分析表建筑类别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面积比例(%)一类建筑3571155839.66二类建筑47622293814.22三类建筑79213369720.89四类建筑667288909255.23总计82982161310100现状评价房屋的质量状态和风貌特征同它的建造年代基本吻合,表现出一个规律,80,90年代建造的房子大部分都质量较好,但在风貌上不符要求。在体量上,形体和构件都和传统建筑有一定冲突,如不加以及时控制,将对窑湾历史文化街区风貌造成极大的破坏。从现状来看,这类建筑体量较大,多位于历史街区核心部分外围。解放后至八十年代修建的房子至今已有一定历史,质量大多为二类、三类,这个时期的建筑多为砖混结构,体量尺度部分对景观风貌影响较大,是这次规划整治的重点,街区内还有少量四类质量的危房,需要尽快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修缮,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些价值很高的文物古迹建筑质量一般。五、建筑高度现状分析现状建筑高度研究分类三层以下建筑,四至六层建筑,七层以上建筑。现状评价窑湾历史文化街区内建筑高度现状原以一至二层的传统民居建筑为主。七十年代以来,尤其是八十、九十年代由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一定规模的拆旧建新情况,对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影响较大。街区内民居大多为两层,高度基本控制得较好,但有些地段,新建建筑层数在7层左右,因此,应进行降层改建工作,以维护沿街界面的连续与统一。表3-4建筑层数分析表层数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面积比例(%)1-3层7732813079081.084-6层47972527715.677层以上85752433.25总计82982161310100六、建筑保护与整治分类保护类: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详细研究后确定的优秀传统建筑,针对此类建筑根据文献资料以及文保单位的文物保护要求进行原物保护,以求真实反映历史遗存,同时对周边环境进行整饬。保留修缮类:现状保存较好的建筑;具有标志性和历史事件、风貌较好的建筑物。针对此类建筑根据文献资料或历史事件进行重点修复,在保持原形的基础上结合内部功能进行改造,立面重点修复屋顶、墙面、门窗、门牌等。拆除类:搭建、加建的违章建筑物、构筑物及外摆区;危房;风貌极不协调的建构筑物。七、文物古迹建筑现状本次规划现状调查较为主要的一个方面是对较广义范围内的“文物古迹”进行深入的挖掘,在大量古代建筑物和构筑物中,不仅充分地说明了湘潭旧城的发展轨迹与成长脉络,而且,也表现了其与众不同的风貌。从现状调查中发掘出的文物古迹主要有两大类:历史上曾经存在,但今已无存,称之为遗迹,此类遗迹虽己综影全无,但其影响力仍然感知得到,现实中依然触手可及,例如窑湾唐兴寺,至今虽己踪影杳杳,但城中百姓依然对此津津乐道,地方书籍中也多有记载,这些可择某些较为重要的加以恢复,以创造与延续古城传统风貌。至今还存在着的古迹,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通常所说的文物保护单位,另一类则是在现场踏勘中所发掘出具有地方特色,或保留了独有做法的建筑物与构筑物。第一类古迹一般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重视日常的维修和保护,所以大部分易于保存,如窑湾汽车站、望衡亭、唐兴桥、陶侃墓、何腾蛟墓等,对于第二类,由于是居民司空见惯的身边古迹,故较容易被忽略,如成片分布的传统民居群、门楼等,所以特别需要明确标识,以求在规划中提出保护与利用的方式与措施。八、历史环境要素分布窑湾街区内历史环境要素类型较多,包括码头、门楼、小巷、小桥、雕花栏杆、雕刻、拱门、壁刻、雕窗、古老的水系、大树等。第四章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保护规划一、历史文化核心保护区划定1.历史文化核心保护区划定的原则a.有较高价值的历史建筑或构筑物,有特殊保存价值的环境要素相对密集的街区。b.为了有利于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管理、保护和利用,划定的范围尽量成片。c.为了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文化的整体性,把各种类型的历史建筑和以历史街道为骨架的街巷结构肌理纳入到历史地段来。2.历史文化核心保护区范围的调整理由根据《湘潭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原窑湾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区范围:以窑湾汽车站为核心,沿窑湾街向两侧延伸所构成的带形区域,总面积5公顷。本次规划将对其进行调整,调整理由:(1)该范围并未将省级文保单位望衡亭和石嘴脑古巷划入进来。(2)该范围的划定应该尊重现状,实事求是,不能应付申报而划定。(3)该范围内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用地面积只达到保护区内建筑总用地的25.65%;加上保留建筑用地才达到37.76%;很难满足国家规范60%以上的要求。(4)忽略了其他传统街巷的保护。3.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调整依据根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第四条历史文化街区一般规定,历史文化街区应具备以下条件:
(1)有比较完整的历史风貌;
(2)构成历史风貌的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基本上是历史存留的原物;
(3)历史文化街区用地面积不小于1hm2;
(4)历史文化街区内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用地面积宜达到保护区内建筑总用地的60%以上。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两处历史文化街区即可。4、调整后历史文化核心保护区范围本次规划以《湘潭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基础,本次规划调整确定历史文化街区范围为:东起望衡亭,西至谭宝汽车站20米范围的,沿窑湾老街区域,向两侧延伸所构成的带形区域,面积约5.39公顷,具体范围详保护范围规划图。根据该保护范围,现状街区内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仅潭宝汽车站、唐兴桥、江山胜迹、望衡亭及陶何二墓五处,约占保护区内建筑总用地的45%左右。为了达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要求,只有将范围内现状保留建筑与以上五处历史建筑和古迹一并划入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用地面积内,方能达到保护区内建筑总用地的60%以上的要求。二、保护内容街道格局:窑湾河街、正街、后街以及狮子口巷、柳树巷、清洁巷、石嘴脑巷等城总格局和街坊肌理;窑湾汽车站、望衡亭、陶侃墓、江山胜迹(石刻)、十八总码头遗址等文物古迹商铺、民居的传统建筑;位于街巷、院落之中的香樟、枫杨大树古树壶山植被、泄洪渠水体岸线等。三、保护现状目前核心区内保护和建设较为混乱,市政基础设施落后,环境卫生条件差;建设混乱,文物古迹生存环境恶劣;民居、商铺等传统风貌建筑保留少,且大都年久失修;违章建筑现象严重,公共空间系统被破坏;瓷砖、混凝土、不锈钢等现代材料的民居建筑多,多层建筑在街区内有少量分布,严重影响整体历史风貌。但位于其内部的窑湾车站、望衡亭等省级、市级等文物单位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携带了大量真实历史信息核心景观资源保存较为完好。以街巷形式为主体的城市结构、街道布局等城市传统格局基本依旧,街道空间尺度、旧城天际线轮廓等总体的空间尺度和城市肌理尚在。聚居了大量的世居湘潭人在此繁衍生息,地方文脉、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一定传承。四、保护思路与原则对窑湾历史文化街区实施“抢救性”保护,全面、系统、原真的恢复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风貌,为湘潭市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创造条件。1、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不仅要保护历史建筑、街区空间形态和自然环境特色,保护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维护生活的延续性,还要注意保留它们赖以存在的文化内涵。2、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要遵循适应现代生活和工作环境需要的原则,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改善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3、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法,重在保护历史建筑的风貌,对非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建筑,内部可以而且应当整修,但切忌大拆大建,要采取逐步整治的方式,并进行连续定期维护。五、保护措施1.传统街坊格局的保护:按照湘潭传统的“城总”格局模式,整理和恢复窑湾河街、正街、后街的传统格局和街坊肌理,恢复传统城市肌理;2.文物古迹的绝对保护:按照文物古迹保护的有关规定保护好街区内部窑湾汽车站、望衡亭、陶侃墓、江山胜迹文物古迹;3.传统建筑风貌的恢复和保护:街巷两侧建筑功能应以传统民居和传统商业建筑为主,鼓励发展传统柜台商铺和产商结合的手工作坊,建筑的门、窗、墙体、屋顶等形式应符合风貌要求,色彩控制为黑、灰及黄褐色、原木色,墙体应为木板壁或花色清水砖墙。墙体线脚装饰以传统的蓝、黄、红、黑几何纹为主。4.不符合风貌要求的建筑应予以整修或拆除。街巷的地面铺装应逐渐恢复传统特色,采用青石板铺砌5.对本区内保留的传统风貌民居建筑应加强维修,修旧如旧。建筑功能主要为居住建筑或民居旅馆。6.窑湾历史文化街区历年来一直位于洪水淹没线内,每年均要淹没几天,但淹没时房屋不倒,街内居民每年此时均疏散到建筑的二楼,可平安无事。这已成为这一街区的常态,规划维持这种常态,只在恢复或整修建筑时,用于底层的建筑材料要坚固而耐水即可。7.市政设施的风貌保护:原有电线杆、有线电视天线等有碍观瞻之物应逐步转入地下或移位;街道小品(如果皮箱、公厕、标牌、广告、招牌、路灯等)应有地方传统特色,不宜采用现代城市做法。8.在窑湾历史文化街区的主要入口处设置历史文化街区标示牌。第五章文物古迹保护规划一、文物古迹现状概况窑湾历史文化街区内现状主要有潭宝(窑湾)汽车站、唐兴桥、望衡亭、陶侃墓、何腾蛟墓、江山胜迹、唐兴寺遗址、李柳染堂、窑湾酒作坊、杨振兴木行、喻家巷码头、交织口码头等文物古迹,其中潭宝(窑湾)汽车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唐兴桥、望衡亭、陶侃墓、何腾蛟墓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窑湾历史文化街区内现有文物古迹资源基本情况详见下表5-1。表5-1湘潭市窑湾历史文化街区现有文物保护单位基本情况一览历史街区级别文物名称建造年代结构材料建筑层数使用功能建筑面积(m2)用地面积(m2)地址窑湾史文化街区省级潭宝窑湾汽车站1931砖混3办公场所、商业用途5302006沿江西路134号市级唐兴桥清代花岗石交通、开放参观81陶公山湘江交汇处市级望衡亭民国十七年花岗岩3开放参观446沿江西路窑湾石嘴脑市级陶侃墓、晋三合土开放参观、教育场所140陶公山上市级何腾蛟墓南朝三合土开放参观、教育场所140陶公山上江山胜迹民国石刻开发参观53雨湖区窑湾街道办事处唐兴街社区沿江西路唐兴桥与望衡亭之间唐兴寺遗址唐古建筑遗址学校唐兴寺小学李柳染堂清砖木居住场所275.2雨湖区中山路街道办事处大码头社区沿江西路505号窑湾酒作坊清砖木居住场所300雨湖区窑湾街道办事处窑湾社区沿江西路426号杨振兴木行清梁木居住场所300雨湖区窑湾街道办事处窑湾社区沿江西路373号喻家巷码头清花岗岩现在作为走道还在使用。80雨湖区窑湾街道办事处窑湾社区沿江西岸112号交织口码头清花岗岩其它100窑湾街道办事处窑湾社区沿江西路510号二、文物古迹保护存在问题街区内文物保护单位基本上得到了较好的保护,而文物保护单位的周边环境和非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古迹的保护仍然存在一些主要问题。文物保护单位的周边环境没有得到系统性保护,特别是老城区的改造和开发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产生较大地冲击,致使文物保护单位存在的历史街区环境逐渐消失,文物保护单位比较“孤单”。还有部分文物保护单位本身没有得到较完整的修缮、维修、改善、整修,其它一些文物的原有构件破损和老化没有得到及时处理,部分文物在修缮和利用过程中搭配了不合理的现代简易粗糙的构件和广告牌等等,例如窑湾汽车站主要建筑体上张贴了巨幅广告。部分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界线不明确,影响了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效保护和环境景观协调。部分文物保护单位的卫生条件和日常维护没跟上,影响文物古迹的参观游赏。部分文物古迹使用功能不当,随意搭建、改造和使用,文物古迹处于无人管理和无法管理的状态,致使文物古迹破坏严重或辨认困难。三、文物古迹保护规划文物保护规划原则坚持保护文物原真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其历史信息及全部价值。通过技术和管理的措施,修缮自然力和人为造成的损伤,制止新的破坏。所有文物在保护、修缮、保养、迁移时都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注重保存原状、整旧如旧、修旧如旧。坚持系统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对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做重点保护,同时要系统的保护其存在的历史环境,文物保护要从点到线,再拓展到面,将城市的文物古迹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完整的保护体系。坚持文物古迹保护的正确价值取向原则。文物古迹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包含科学和艺术价值),要利用它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向人们传递一种精神或者知识,为人类服务,实现文物古迹保护的社会价值。坚持文物古迹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三者的结合统一。坚持文物古迹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保护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合理利用和永续利用。对文物古迹的合理利用可与旅游、展览、办公、居住等功能相结合,永续利用方面要注重保护和修缮。文物古迹等级规划根据《湘潭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对文物古迹的评价和等级规划,窑湾历史文化街区内规划1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1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文物古迹等级规划详见下表5-2。表5-2湘潭市窑湾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迹等级规划一览表序号规划等级和类型历史街区文物古迹名称数量1窑湾历史文化街区潭宝(窑湾)汽车站12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窑湾历史文化街区唐兴桥、陶侃墓、何腾蛟墓、望衡亭、“江山胜迹”53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窑湾历史文化街区唐兴寺遗址14保护建筑窑湾历史文化街区李柳染堂、窑湾酒作坊25历史建筑窑湾历史文化街区杨振兴木行、喻家巷码头、交织口码头3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规划表5-3湘潭市窑湾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迹建设控制地带表序号等级类型历史街区文物古迹名称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1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窑湾历史文化街区潭宝(窑湾)汽车站南至湘江,北至大堤,其它方向以汽车站(含立交部分)外侧外推30米。南至湘江,其它方向以汽车站(含立交部分)外侧外推50米范围2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窑湾历史文化街区望衡亭以望衡亭四周围墙为界。东以从新马路的防空洞口至水泵房直达湘江边,西与陶、何墓为邻。唐兴桥以护桥栏杆和引桥为界。东与陶、何墓相接,南至湘江、西以湘永汉巷为界,北距桥中心30米。陶侃墓以墓区四周围墙为界。东从新马路边线延伸至人防洞口,南至湘江边,西至唐兴桥,北距陶何墓30米。何腾蛟墓以墓区四周围墙为界。东从新马路边线延伸至人防洞口,南至湘江边,西至唐兴桥,北距陶何墓30米。“江山胜迹”整个石崖和石山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30米处。3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窑湾历史文化街区唐兴寺遗址唐兴寺遗址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20米处。4保护建筑窑湾历史文化街区李柳染堂主体建筑外缘线外延0-20米,根据具体条件确定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20米处。窑湾酒作坊主体建筑外缘线外延0-20米,根据具体条件确定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20米处。5历史建筑窑湾历史文化街区杨振兴木行主体建筑外缘线外延0-10米,根据具体条件确定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20米处。喻家巷码头主体建筑外缘线外延0-10米,根据具体条件确定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20米处。交织口码头主体建筑外缘线外延0-10米,根据具体条件确定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20米处。文物古迹保护内容与措施保护范围内文物古迹保护内容与措施保护内容主要对窑湾历史文化街区的12个文物古迹进行保护,其中包括规划的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保护建筑和3处历史建筑。文物古迹保护范围内主要保护内容为:文物体本身、原有附属设施、用地、格局、绿化、环境、古树名木等。其中建筑物(构筑物)文物体本身包括建构筑物主体结构及附着在其上的所有要素和属性(含式样、高度、体量、材料、颜色、平面布局、与周围建筑的关系等);环境包括地形、地貌、表面质地、水体、植被、原野等。保护措施对文物古迹保护范围内的所有保护内容均要按国家文物保护法和地方文物保护条例等的规定进行严格保护。必须严格保护文物的原真性,不允许改变文物原有状况、面貌及环境,严禁随意搞改、扩、新建工程和其它所有建设工程。如需要修缮或环境整治的,应在专家指导下按原样修复,做到“修旧如旧”,并严格按审核手续进行。保护范围内现有影响文物原有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市政管线、广告牌以及局部改装的现代简易粗糙构建等必须坚决拆除,且保证满足消防要求。不得在保护范围内进行下列活动:进行其他工程建设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射击、毁林开荒、葬坟等;存放易燃、易爆、放射性、腐蚀性物品;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其他危害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及其环境的行为。因特殊情况需要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其他工程建设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必须保证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并经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批准,在批准前应当征得上一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建设控制地带内控制内容与措施控制内容所有的改、扩、新建建筑工程,所有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电力通讯管线、宽带线路、燃气热力管道、路灯等新建及维修工程,所有建构筑物外装饰或广告牌设置工程,所有的地形地貌及环境整治工程等。控制措施在此范围以内的建筑和设施在内容、形式、体量、高度、色彩、材料上要与保护对象相协调,以取得合理的空间与景观过渡。保护城市的历史环境和风貌。该范围内各种修建性活动应在规划、文物管理部门指导并同意下进行,其建筑形式为坡屋顶,体量宜小不宜大,色彩以黑白灰为主色调,建筑层数控制为三层,对任何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新旧建筑必须整治或拆除,近期拆除有困难的都应改造其外观和色彩,以达到环境的统一,远期应搬迁和拆除。该区内凡保留的传统民居建筑应加强维修,新建建筑应采用湘潭地方民居特有的色彩、装饰、建筑形式,门、窗、墙体、屋顶及其它细部必须是旧城传统民居的做法。在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工程建设,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其工程设计方案应当按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事先征得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并报规划行政部门批准。对已有的危害文物保护单位安全或者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应当责令限期治理;对已有的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风貌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由政府组织整治或者搬迁。具体保护内容与措施潭宝(窑湾)汽车站:保护内容:主要保护汽车站圆形3层老站房和其东侧2层的弧形配套站房等建筑物;保护圆形站房周边圆形交通空间和其与北部十万垄大堤联系的道路和桥梁;保护站房与湘江码头连通的交通空间和建筑设施等;保护从湘江到十万垄大堤逐渐升高的台阶式的地形地貌。保护措施:拆除保护范围内的非保护建筑,特别是要拆除临江面的杂乱建构筑物,敞开临江面的视线通道空间;拆除保护建筑体上的广告牌;拆除保护范围内杂乱的架空电力线、电信线及其它各类非保护建筑附属管线(以上线路可做入地敷设处理);加强保护建筑的维护和修缮;对保护范围内拆除建筑的空间及整体空间做绿化景观设计和建设;对其周边建设控制地带的建构筑物做风貌和环境协调整治或改缮;保护和维修对应的湘江码头和临江观景平台。唐兴桥:保护内容:主要保护唐兴桥桥身、基础、桥防护栏(防护栏石柱的顶部动物造型要重点保护);保护其河道空间和堤岸。保护措施:唐兴桥桥体原样保留,并加强维护;拆除其桥头“紧密”的建筑,留出步行广场等缓冲空间;加强其河流两岸的绿化环境建设;对其周边建设控制地带的建构筑物做风貌和环境协调整治或改缮。望衡亭:保护内容:主要保护望衡亭及其基础部分;保护其入口广场、道路及防护设施;保护其地形地貌和绿化环境。保护措施:保护范围内的所有要素予以原样保留;加强湘江沿江风光带的建设;对其周边建设控制地带的建构筑物做风貌和环境协调整治或改缮。陶侃墓:保护内容:主要保护墓体及附属设施;保护其空间格局、道路和缓冲空间场地。保护措施:保护范围内的所有要素予以原样保留;加强其周边的绿化环境建设。何腾蛟墓:保护内容:主要保护墓体及附属设施;保护其空间格局、道路和缓冲空间场地。保护措施:保护范围内的所有要素予以原样保留;加强其周边的绿化环境建设。“江山胜迹”:保护内容:主要保护“江山胜迹”四个大字及附着体;保护其面临的道路和缓冲空间场地。保护措施:加强“江山胜迹”及附着体的保护;加强其周边的绿化环境建设。唐兴寺遗址:保护内容:主要保护唐兴寺遗址和石碑;保护其空间格局和周边环境。保护措施:搬迁拆除唐兴寺小学,保护好唐兴寺遗址和石碑;加强唐兴寺小学拆迁后的景观环境及其周边的绿化环境建设。表5-4窑湾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与利用规划一览表序号文物古迹名称有等级规划等级用地面积(m2)规划功能保护、修缮规划建议地址1省级国家级2006办公、参观修缮沿江西路134号2唐兴桥市级省级181交通、参观修缮陶公山湘江交汇处3陶侃墓市级省级140参观、教育保护陶公山上4何腾蛟墓市级省级140参观、教育保护陶公山上5望衡亭市级省级446参观保护沿江西路窑湾石嘴脑6“江山胜迹”无省级53参观保护7唐兴寺遗址无市级7453宗教、参观修建唐兴寺小学保护建筑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保护内容:李柳染堂、窑湾酒作坊、杨振兴木行、喻家巷码头、交织口码头。前三者主要保护木结构建筑、其内部空间格局和周围历史建筑环境;后两者主要保护码头遗存。保护措施:保护建构筑物主体的所有属性,不得损毁破坏,不得改变其使用性质,可延续使用,使用者有保护和修缮的义务,不得破坏其周边的历史建构筑物、绿化和水域环境。对区内的历史建筑要挂牌保护。四、各类历史建筑的修缮与再利用维护现有功能,合理利用项目:窑湾民居群。利用要求:维护现有使用功能,指定主管部门进行必要的维护,修缮时必须原样修复,注意开展文化活动与旅游事业。整顿环境,恢复原有功能项目:窑湾正街民俗一条街、青石板路面。利用要求:对现有部分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内不利于文物保护的居住、仓库等予以搬迁,并加以维修整理,恢复其原有祭祀或宗教功能,并对外开放。改变功能,开展文化活动项目:窑湾汽车站,作为湘潭“城总”文化展示中心。利用要求:改变原有不合适功能,进行保护性修缮,并予以合理利用,如开展湘潭城址变迁、“城总”历史布局与发展等文化展览等活动。恢复重建,开展文化及旅游活动项目:唐兴寺。由于唐兴寺年代久远,与窑湾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息息相关,并已根植于当地的传统文化之中,融于老人的生活话题内,成为了窑湾街区历史文化的源头与标志。故规划认为,在保护原有遗址的基础上选址恢复唐兴寺,重塑窑湾的历史文化标志,十分有必要。利用要求:原址保护,在一侧原样恢复旧貌,作为新的景点对外开放。第六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规划一、规划原则与目标规划原则本着在社会中确认、尊重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则,对享用这些遗产的特殊习俗做法予以尊重,努力确保和支持创造、保养和承传这些遗产的社会群体以及物质性的承载环境,保证这些遗产不仅作为历史资料得到静态的保存,还要使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得到应用与发展。本次规划在全面分析城市文化特色、梳理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确立:“保护为主,适度更新”“完善结构,聚合规模”“发展旅游,带动升级”“内外联动,协调发展”“以街兴城,推动复兴”的整体发展思路,以期将窑湾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中南地区及湘江流域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湘潭发展旅游服务业、展示城市历史文化的窗口。在此基础上,我们确定了此次规划设计的三大原则:原真性原则,作为盛行于特殊历史时期被特殊群体所珍视的文化遗产,因其独特的内涵而受到人们的关注和保护,只有保证其内涵包括与内涵统一的形式的历史真实性即原真性,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存在的依据。发展性原则,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社会性,在其保护过程中必须注重遗产随社会环境条件的变迁而进一步得到发展,从而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尊重性原则,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所依托群体的特殊性,在进行保护时,必须尊重享用这种遗产所必须遵从的习俗和仪式。共享性原则,保护是为了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必须加强遗产在社会中的宣传、教育和弘扬。规划目标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得到创新、发展,从而保持人类的文化多样性和促进人类的创造力。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中得到确认、尊重和弘扬,确保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享用,同时对享用这种遗产的特殊方面的习俗予以尊重。作为人类的共同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促进他们之间进行交流和了解,促进各社会阶层的人民更加接近以及确认其文化特性。二、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保护和传承措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必须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统一才能有效进行;湘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只有与历史文化名城的总体保护及旅游开发紧密结合才能具有生命力并得以持久。因此,湘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在尊重湘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与合理利用其文化特色与景观价值。规划选择适宜的游览欣赏、展示措施,也为湘潭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有效的传承措施。湘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措施主要包括4大类:构建完善的解说、展示系统,全面展示湘潭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挖掘伟人、名人在湘潭生活与开展活动的素材,整理成系统的材料,并将其相关活动场所恢复,做为参观、旅游的景点展示出来,突出伟人、名人文化;恢复、整理传统的商业街巷,突出繁华的商业文化;构建特色商品制作展示场所和传统文化娱乐活动参与平台,吸引社区居民与游客参与体验传统的生产生活习俗。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的保护利用湘潭历史文化名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主要由窑湾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空间来承载。规划对窑湾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空间提出保护利用要求,并提出引导性的布局方案。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保护利用要求: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的保护与利用,应遵循原真性、发展性、尊重性、共享性等原则,并围绕湘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题,塑造形象,营造氛围,形成有价值的、异质的、难以替代的旅游产品。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引导性布局方案:由于湘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结构复杂,所以作为湘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窑湾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空间,应在现状文化空间和景点的基础上,在布局、展示等方面进行功能分区和主题提炼。规划将窑湾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空间布局逐渐引导为重点展示悠久的城“总”文化、多彩的表演艺术、深厚的湖湘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引导性布局的具体方案见图纸。表7-1湘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规划一览表传承措施规划内容1、构建完善的解说、展示系统口头、书籍、画册、多媒体互动等多种形式的宣传、解说以口头、书籍、画册、说媒体互动等多种形式,全方位进行宣传、解说,全面展示湘潭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人回忆起湘潭作为“金湘潭”、“小南京”、“米市”、“药都”的繁华时代。标牌图文说明于老街、滨江风光带等处的工具、实物、文化场所等物质载体设置标志标牌,说明其蕴涵的历史文化信息特色文化陈列展示于窑湾历史文化街区中的茶楼、酒肆、旅馆及商铺中,设置湘潭历史名人、湘潭城“总”文化、湘潭“米市”、“药都”历史由来等特色文化的陈列展示。2、进一步挖掘伟人、名人素材挖掘伟人、名人与湘潭相关的素材,整理伟人、名人在湘潭活动的素材,成系统的材料,并将其相关活动场所恢复,做为参观、旅游的景点展示出来;制作相关影视材料,进一步扩大影响。3、恢复、整理传统的商业街巷规整传统商业街巷窑湾历史文化街区的街巷格整治要体现历史风貌,要保证恢复传统步行商业街区的整体氛围。恢复老商号于窑湾历史文化街区中恢复李柳染堂、杨振兴木行等老商号,以买卖展示湘潭酱油、酱瓣、酱菜、油琢伞、菲菲伞、湘莲等特色商品为主。恢复老地名恢复窑湾历史文化街区、滨江风光带以及周边地区的老地名,形成对湘潭城“总”文化演变的记忆。4、构建特色商品制作展示场所和传统文化娱乐活动参与平台特色商品制作展示场所于窑湾历史文化街区的商铺、街巷中,进行槟榔、酱油、油琢伞等特色商品现场加工制作,展示湘潭传统生产工艺,并鼓励游客参与。传统文化娱乐活动参与平台于窑湾历史文化街区的茶楼、酒肆及老街公共场所中定期进行木偶戏、戏曲、音乐、舞蹈等艺术表演,突出老街文化气息。于传统节假日开展龙舞、狮舞、花灯舞、赛龙舟等大型民间文化娱乐活动,鼓励游客与当地居民参与。第七章历史文化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一、规划依据1、2013年11月成都文旅资产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编制了窑湾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规划方案。2、规划将窑湾历史文化街区定位为集文化旅游、城市商业配套两大功能于一体,承载城市兴衰的“千年潭城之源”,汇集三湘风情的“百里湖湘画卷”。3、根据2014年3月17日召开的《窑湾历史文化街区商业定位策划方案》评审会的会议要求,,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进一步优化策划方案,做到有看、有游、有品、有吃、有景、有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保护,但不因噎废食;要改造,但不推倒重来;要统筹,但不设置前提;要商业,但不能过多过滥;要利用,但不搞一刀切;要平台,但不能没载体。二、问题与挑战挑战一:原真性历史风貌、环境要素、街道肌理与建筑尺度的保护与再现?挑战二:总体环境整治及生态建设:街道环境、滨江风光带、排渍口、湿地和水循环系统的处理?挑战三:保护与开发的标准选取,保护与开发“量比”?挑战四:传统街区与历史建筑的保护性利用,昔日场景的再现以及新技术的植入?挑战五:适宜业态、合理的产品以及开发模式的选择,如何与周边同类产品的差异化经营?挑战六:道路交通组织和高差竖向的利用及处理?挑战七:舒适的公共空间与景观兴奋点的营造?挑战八:区域防洪以及其他设施配套问题?三、项目定位1、功能定位窑湾历史文化街区功能定位为集文化旅游、城市商业配套、高尚居住三大功能为一。文化旅游功能:历史古迹、民风民俗、渔耕文化、交通文化、湖湘文化、传说故事休闲娱乐功能:亲水体验、互动演艺、水上观光、特色住宿、酒吧茶坊、特色零售餐饮美食功能:湖湘小吃、湖湘餐饮、土特产美食2、形象定位“体验湘潭悠久历史、民俗;适宜居住、经商、休闲”是湘潭城市历史文化旅游的首选项,窑湾历史文化街区形象定位为承载城市兴衰的“千年潭城之源”,汇集三湘风情的“百里湖湘画卷”。3、市场定位按照窑湾的阶段目标,其影响力将随着阶段目标的完成逐渐扩散,所以,我们将结合阶段目标来将市场细分为三个层级。省外及境外客群湖南省及全国各地客群市场是项目核心的基础市场,作为第一级市场,为项目搭建良好的宣传推广渠道,建立xxx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品牌。主要通过全国性的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对城市的旅游产品进行规划,吸引游客。周边城市客群以湘潭为中心的两小时生活圈内的周边城市为第二级市场,可于项目进行周末休闲旅游需求的释放,从而促进项目稳定发展。主要在节假日通过大型活动吸引游客,此外信息传播需加大力度。湘潭本地客群湘潭本地客群市场作为第三级市场,是项目周一至周四的人气保证,以保项目的长久生存。主要通过小型活动及商业促销吸引信息传播较易于到达。四、规划设计1、协同规划——资源整合,区域互动(1)区域特性:湘潭发祥之地;老湘潭记忆之所在;历史文化资源富集之地。(2)区域诉求:滨江风光带及历史文化街区西沿,文化体验、商业游憩、生态休闲、高尚居住等功能得以融合。城正街历史文化街区、窑湾历史文化街区、湘江风光带和杨梅洲一衣带水,资源富集互补,应该采取协同规划的手法区域互动,错位经营,集中体现老湘潭的城总、市井文化,再现清末民初及近代盛景,共同构筑湘潭滨江生态文化商业游憩区。(3)湘潭旅游——三足鼎立韶山:“伟人文化”旅游区。毛泽东故居,长株潭城市群的红色旅游服务基地。城市旅游区:构筑湘潭滨江生态文化旅游区,打造湘潭旅游名片。主要景点有窑湾、城正街历史文化街区、雨湖公园、白石公园、杨梅洲等,旅游资源丰富。昭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旧时“潇湘八景”中的“山市晴岚”,古寺、古迹、古道,景色优美、文韵深厚。2、土地利用规划——功能混置,机制提升土地价值积极开辟和利用历史文化街区新、老景点,发展商业、旅游事业,将商业用地、文化娱乐用地、居住用地、公园绿地与传统的文物古迹用地有机融合,营造窑湾的整体活力,提升土地价值。3、功能结构为了更好的适应基地的环境特点,对基地布局结构、入口、道路、建筑群的布局和景观规划等做出了精心的考虑,力求使建筑“自然生长”于环境之中。功能结构突出以下特点:(1)保护山、水、街三位一体的整体环境;(2)延续依山傍江的街巷布局结构;(3)强化古街特色,缓解环境压力;(4)拓展新区功能,发掘旅游潜力。功能结构:一心一轴四片一心:窑湾汽车站区域;一轴:窑湾老街;四大片区:历史文化区、商业民俗区、休闲娱乐、高档居住区和湿地公园片区。历史文化区:规划范围为望衡亭至唐兴桥处,主要规划有历史古迹、古玩字画、酒吧茶楼;商业民俗区:规划范围为唐兴桥至李柳染堂处。前段唐兴桥至潭宝汽车站功能以民俗、博展、餐饮美食、传统小吃、为主。潭宝汽车站至李柳染堂这段以再现传统百业为主要功能,采取前店后坊的建筑格局打造再现米市、木业、酒肆、豆酱、山货、布市、铁铺等传统业态。休闲娱乐及高档居住区:规划范围在李柳染堂至青石砖巷处,以酒店民宿、文化创意、高档居住为主要功能。并打造千年潭城文化娱乐中心,以商务休闲、互动演艺和高尚居住为主。湿地公园区:位于十万垄大堤与各功能区之间,利用现状水系及湿地景观打造一个与历史文化街区相互辉映、和谐共融的别具特色的湿地公园。4、建筑空间布局:规划采用“先生骨,再长肉”的设计理念,首先对文物及重点建筑进行保护性修复,同时对沿窑湾老街的传统历史街巷风貌进行恢复,以此形成规划的主骨络;而后,通过唐兴寺的复建、工业遗址创意园的引入,以及对传统建筑布局的补充,完成整个规划。历史街区部分,以现有建筑空间形态为基础,修旧如旧;新建部分,则以可考证的湘潭传统街区及建筑形态为依据,对窑湾缺失的元素进行补充和完善,以求打造一个相对完整的清末民初湘潭城市意向。5、绿化景观规划:(1)绿化结构——一轴两面多点一轴:窑湾主街作为绿化主轴两面:湘江滨水景观面与内部湿地至壶山的绿化景观面。多点:指古街内部打造的多个重要景观节点。有李柳染堂节点、酒坊木行节点、百姓戏台节点、潭宝汽车站节点、唐兴桥节点、江山胜迹节点以及望衡亭节点。(2)重要景观节点入口望衡亭节点:将望衡亭入口打开,以望衡亭为中心形成两条轴线,一条为唐兴寺轴线的延伸,一条为面向城市道路的开放式入口。入口设置较大的入口广场,入口牌坊标志着进入窑湾街区。江山胜迹节点:保留狮子口巷,将江山胜迹碑刻进行修复,壶山—陶何二墓遗址公园—江山胜迹遗迹碑刻—滨水绿地形成一条景观通道。滨水绿地与建筑功能结合设置古玩跳蚤市场、玩家讲坛、室外茶座等。唐兴桥节点:考虑到酒吧街整体景观效果,在唐兴桥下设置滚水坝提高水位至34米,设置拱桥减轻唐兴桥交通压力。对排渍口大坝进行立体绿化遮挡现状裸露的混凝土,对大坝桥进行立面装饰。在出水口处设置桥坝一体的滚水坝,使滨江形成完整游线。潭宝汽车站:首先尊重省级文保单位汽车站的历史,以汽车站的特殊历史、艺术、建筑价值展现为核心展开。其次,以历史上的布局场景为依托,尽可能的恢复三、四十年代的汽车站广场与水运码头。其中重点改造东侧兰田码头巷和湘潭渡所,恢复潭宝公路纪事碑亭,恢复交通商务码头和下河民船码头。再者,意向性恢复窑湾柳树巷(已毁),展现地域建筑和民俗风情。李柳染堂节点:李柳染堂结合周边建筑形成窑湾米市,重现清末民初金湘潭时的繁华场景。李柳染堂前厅为购买区,后期为农具展示区。堂前入口处设置米行旗号,买米主题雕塑,堂后从码头至李柳染堂设置雕塑表现米从水运而来,经人工搬至堂内的场景。(3)传统街巷景观规划a.恢复河街—正街—后街的景观格局:恢复河街—正街—后街的景观格局。主街严格保留原有的街道路面及街道宽度营造舒适的步行空间;河街滨水而建,与风光带和踏步码头紧密结合,景观层次丰富多变;后街与湿地结合,部分结合车行道布置人行道,生态景观较好。b.凸显码头、街巷的景观特色:结合建筑,保留原有青石板街巷,加强河街、正街、后街三者的竖向联系。对原有的狮子口码头、潭宝汽车站码头和交织口码头进行修复,合理串联水上交通游线。(4)三街铺装特色分析正街:潭宝汽车站以北滨江风光带腹地较大,铺装以板岩为主。李柳染堂以北铺装以最能体现窑湾特色的青石板为主。李柳染堂以南可采用板岩,或花岗岩拼接而成。河街:潭宝汽车站以北滨江风光带腹地较大,铺装以板岩为主。潭宝汽车站至李柳染堂采用卵石铺装。李柳染堂以南滨江为坡地,道路采用木栈道架空。后街:北入口以东与车行道结合,铺装采用仿石混凝土;邻水道路采用木栈道或透水片岩;南侧与车行道结合的人行道铺装采用透水砖。其他街巷和码头:李柳染堂以北街巷铺装保留原有的青石板铺地,以及临水的青石板台阶和码头,最能体现窑湾历史古韵。李柳染堂以南街巷为架空层,以透水砖和卵石为主。(5)在景观布置上充分考虑了景观的原生性,利用原有的自然景观要素,加以修正,并且结合地形布置小品、亲水平台等人工景观,使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充分融合,满足休闲度假的使用功能。在植物配置上,尽可能保护原有绿化品种,加以梳理,同时根据季节变化配载一些其他色彩的植物种类,形成物种多样的生态群落。五、建筑整治设计文物保护类建筑: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详细研究后确定的优秀传统建筑,针对此类建筑根据文献资料以及文保单位的文物保护要求进行原物保护,以求真实反映历史遗存,同时对周边环境进行整饬历史建筑类:现状保存完好的,具有标志性和历史事件、风貌较好的建筑物,针对此类建筑根据文献资料或历史事件进行重点修复,在保持原形的基础上结合内部功能进行改造,立面重点修复屋顶、墙面、门窗、门牌等;一般性建筑类:包括风貌较好传统建筑及风貌较差现代建筑两种。风貌较好的传统建筑,具有标志性,对构成历史街区的风貌和主要空间界面有不可替代作用,代表城市地域特色的或代表某种特点建筑类型的建筑物,构筑物,即建筑风貌比较好的建筑。结构类型包括砖木和木构。风貌较差的现代建筑,包括砖砌,砖混和钢混。墙面多为素混凝土或饰面,是立面或形态不符合历史风貌的现代风格建筑。针对传统风貌较好的建筑,质量较好的采用加固和修复的方法,质量较差的采用拆除重建的方法;而针对现代风貌的建筑则采用整饬的方法。临时违章建筑,为后期搭建加建的建筑,一律拆除。六、环境整治设计街区空间整治整理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的所有历史街巷空间,保留街道与巷弄的曲折、多变的线形,保护街道巷弄中的广场等节点,保持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景观风貌特色。街道与巷弄两侧建筑物必须全部为湘潭地方传统风貌,保护与修缮连续性历史界面,在细节的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银行抵押贷款协议书
- 项目整体转租协议书
- 兼职合伙人合同协议书
- 餐饮股权激励协议书
- 餐厅项目转包协议书
- 艺人宣传策划协议书
- 装修公司承包协议书
- 办公楼玻璃清洁协议书
- 管道护理查房
- 冷饮柜出租合同协议书
- 2024年代收居间费协议书模板下载
- 消除“艾梅乙”医疗歧视-从我做起
- DB34∕T 4433-2023 检测实验室公正性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 系统商用密码应用方案v5-2024(新模版)
- 杭州银行春招在线测评题
- DB42-T 2286-2024 地铁冷却塔卫生管理规范
- 门窗施工安全承诺书
- 安徽省2024年中考英语模拟试卷(含答案)4
- 2022年山东威海中考满分作文《竟然如此简单》
- 高度近视并发症
- 电力维修简单的协议书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