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地方标准《道路车辆类型鉴定规范》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标准起草工作组2024年月目录17416一、目的意义 目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在为群众出行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各种各样的道路交通事故。为查明交通事故发生的关键原因,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往往需要进行道路交通事故鉴定。其中,车辆类型鉴定是道路交通事故鉴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划分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重要依据,涉事车辆属于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往往涉及案件定性、责任划分、损失赔偿,是当事方争论的焦点。车辆类型鉴定是指鉴定人根据相关鉴定依据,通过对涉案车辆的特征、技术参数及其他相关技术条件进行检验、分析,从而作出该涉案车辆的类型是否符合某种车的定义、是否符合某种车相关技术标准或者不仅限于以上其中一种的判断。我省是电动车生产和使用的大省,电动车的广泛使用,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近几年,外卖和快递行业的快速兴起,新型交通工具(如老年代步车、平衡车等)的出现,其驾驶员的驾驶习惯、交通行为随意性较大,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交通秩序的混乱,涉及该类车辆交通事故的处理也越发棘手。如对涉案车辆类型认定稍有不慎,往往会造成极大的纠纷,从而带来不安定事端。(1)本标准的制定完善了部分“非标电动车”鉴定依据,使鉴定工作有据可依为准确判断车辆类型,国家和公安部发布了一系列的标准包括《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17)、《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GB38900-2020)、《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18)、《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检验鉴定》(GA/T642-2020)、《道路交通管理机动车类型》(GA802-2019)、《电动轮椅车》(GB/T12996-2012)等。虽然有上述标准,但部分电动车处于监管“盲区”,无法鉴定其类型。虽然《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18)的实施规范了电动自行车的标准,但考虑到规范发布前已经存在大量的超标电动自行车,为有序淘汰该类电动车存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公安厅等部门关于加强电动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意见》(苏政办发〔2019〕8号)“对领取临时信息牌的电动自行车和低速电动三、四轮车实行过渡期管理”。即不符合GB17761要求,但在GB17761正式实施前已经存在的电动自行车按照非机动车管理。这就存在一类不符合新国标要求,但又无法确定具体生产日期的车辆没法确定其具体类型。在实际鉴定过程中往往无法出具鉴定意见。因此,需要制定新标准完善了该类非标电动车鉴定依据,使鉴定工作有据可依。(2)统一鉴定标准,提高行业鉴定水平与车辆类型相关的标准有很多,但并未形成统一的鉴定方法标准。目前,由各机构基于自身对标准的理解,自行采用合适的方式来开展鉴定活动。当部分机构技术能力薄弱时,会造成理解偏差导致方法错误的问题,引发后续的纠纷,也影响了鉴定工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给整个行业带来负面的影响。同时,鉴定标准的缺失会造成部分鉴定机构在现场检测时遗漏部分数据,导致鉴定报告的失真。任务来源2023年8月,依据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省市场监管局关于下达2023年度江苏省地方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苏市监标〔2023〕173号),本标准是2023年度江苏省地方标准项目计划的第34号,标准名称为《道路车辆类型鉴定规范》,起草单位为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淮工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无锡高吉司法鉴定所、澳翰博(江苏)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南京康宁司法鉴定中心、苏州中旭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司法鉴定所,对口行政主管部门江苏省司法厅。图1标准立项通知编制过程本标准的制定工作过程简述如下:1、成立编制组(2023年7月--2023年8月)为确保该标准能满足全省道路车辆类型鉴定工作需求,编制组成员涵盖了全省主要从事道路车辆类型鉴定的单位,包括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司法鉴定所、南京东南司法鉴定中心、南京康宁司法鉴定中心、无锡中诚鉴证技术有限公司司法鉴定中心、苏州中旭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司法鉴定所、连云港正达司法鉴定中心、苏州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宿迁子渊司法鉴定所、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司法鉴定所、澳翰博(江苏)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司法鉴定所、无锡明慈心血管病医院有限公司司法鉴定所(原无锡高吉司法鉴定所)、苏州苏城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司法鉴定所、江苏淮工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司法鉴定所和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确保该标准的制定工作能顺利完成,编制组于2023年8月24日在南京召开了首次会议,对草案的内容进行了详细讨论,并明确了分工、编制原则、各章节结构和编制计划。2、前期调研(2023年9月--2023年10月)编制组对全省部分鉴定机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与地方司法局、行业协会、部分司法鉴定机构开展了交流研讨,根据当前全省道路车辆类型鉴定工作开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证,针对鉴定业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技术性问题进行研讨,形成基本共识。3、标准编制(2023年10月--2024年1月)基于调研情况,编制组在草案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修改。(1)针对8月份首次会议确定的内容,调研阶段发现的问题和形成的共识,编制组组织了对部分单位进行了补充调研,就道路车辆类型鉴定存在的问题、当前采用的方法和建议等进行了搜集,最终拟定了《道路车辆类型鉴定规范》的内部征求意见稿。(2)2023年12月,编制组在全省从事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的执业鉴定人、拟申请执业人员和鉴定助理等相关人员的培训会对《道路车辆类型鉴定规范》(内部征求意见稿)进行了汇报,并向与会单位征求意见。(3)2023年1月,对内部征求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在编制组内部进行小范围的征求意见,并修改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文件组成部分及其主要内容(1)主要内容本规范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分为八个章节和一个附录,主要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鉴定设备及工具、道路车辆类型鉴定、记录、鉴定意见、附录A(资料性)道路车辆类型鉴定原始记录表格、参考文献。(2)技术指标确定依据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道路车辆类型鉴定的一般要求、鉴定设备及工具、鉴定步骤、鉴定方法、记录和鉴定意见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相应执业资格的鉴定人进行道路车辆类型鉴定,其他情况下车辆类型鉴定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列出了本文件中应用的所有规范,包括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术语和定义规定了道路车辆、非道路车辆、车辆类型、机动车、非机动车、机动轮椅车、电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等定义。4、一般要求明确了鉴定受理程序、采用的方法、判定依据及意见书内容等要求,并规定了材料收集的原则和明确鉴定要求。5、鉴定设备及工具规定了道路车辆类型鉴定使用的设备和工具,且要求检测设备应进行检定或校准。6、道路车辆类型鉴定鉴定流程、外观检验、鉴定方法的相关要求。参考了国家标准GB12995《机动轮椅车》、GB17761《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38900《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GB/T12996-2012《电动轮椅车》,公安和司法行业标准GA802《道路交通管理机动车类型》、GA/T50《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照相》、GA/T642《道路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检验鉴定》、SF/T0072《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通用规范》,以及参考了标准编制组在日常鉴定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明确了鉴定流程、外观检验和鉴定方法。7、记录给出鉴定过程中记录的相关要求。8、鉴定意见给出鉴定意见可表述的类型。附录A(资料性)道路车辆类型鉴定原始记录表格。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过程和依据无。与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关系本文件与现行法律法规、国家标准无冲突并协调一致。在制定标准过程中,本标准课题组严格遵循以下标准化法律、法规、规范的规定,作为本标准起草的重要依据:GB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12995机动轮椅车GB17761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38900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GB/T12996-2012电动轮椅车GA802道路交通管理机动车类型GA/T50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照相GA/T642道路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检验鉴定SF/T0072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通用规范推广实施建议起草组建议将本标准定为推荐性江苏省地方标准。制定标准是标准化工作的基本前提,标准化工作的关键是标准的贯彻实施,起草组将在省司法厅的指导下,做好标准的宣贯、实施等全过程工作。标准发布后,起草组将及时开展本标准的宣贯活动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人员意识。为了促进标准的推广应用和推进标准的有效实施,起草组将通过各类渠道进一步扩大本标准的影响力,确保本标准的贯彻落实,进一步推动司法鉴定工作实现提质增效。(1)加大标准宣贯力度,扩大宣贯范围在本标准实施后,组织标准宣贯培训班,对相关各方单位的人员进行本标准的宣贯培训。标准的宣贯工作不仅包括标准文本本身,还应包括标准的编制说明,使得标准使用者不仅了解标准文本中规定的内容,还了解本标准编制说明中对于标准制定背景、制定依据等内容,以利于标准的贯彻执行。(2)加强标准应用,推进标准实施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组织省内的鉴定机构进行相关案例的研讨,并进行现场答疑、宣贯,确保本标准的落地实施。(3)做好信息反馈和适用性评价,提高标准实施效果标准宣贯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将标准的宣贯工作落实到实际中。在本标准宣贯后,要时刻跟踪本标准在适用范围内的各相关单位的实施情况,记录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效果,对于实用性不强、适用性差的条款要及时反馈到相关行业管理部门,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起草单位和起草人员信息及分工本标准起草单位为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司法鉴定所、江苏省司法鉴定协会、南京市司法鉴定协会、南京康宁司法鉴定中心、江苏淮工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司法鉴定所、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司法鉴定所、无锡中诚鉴证技术有限公司司法鉴定中心、无锡明慈心血管病医院有限公司司法鉴定所、苏州苏城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司法鉴定所、宿迁子渊司法鉴定所、连云港正达司法鉴定中心、南京东南司法鉴定中心、苏州中旭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司法鉴定所、苏州大学司法鉴定中心、澳翰博(江苏)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司法鉴定所、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为朱辉、沈晓林、李振健、张冯章、缪磊、黄闽羚、董晗、章鑫、高群钦、胡晓明、唐庆、刘仕远、刘长强、白杨春、王晓东、夏仕宽、何宏荣、胡晓光、施栋豪、钱金宝、盛茜茜、梅奥运、薛洋洋、崔东坡、黄孙俊。标准编制分工如表1所示。表2任务分工一级章节二级章节组长成员1范围-黄孙俊沈晓林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