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选择题60道)(原卷版)_第1页
专题05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选择题60道)(原卷版)_第2页
专题05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选择题60道)(原卷版)_第3页
专题05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选择题60道)(原卷版)_第4页
专题05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选择题60道)(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5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选择题60道)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没有外界诱发因素,生物体就不会发生基因突变B.若发生基因突变,也不一定会引起生物体性状的改变C.基因重组是产生新基因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D.AaBB个体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根本原因是基因重组2.白化病和黑尿病都是因为酶缺陷引起的分子遗传病,前者不能由酪氨酸合成黑色素,后者不能将尿黑酸转变为乙酰乙酸,排出的尿液中因含有尿黑酸,遇空气后氧化变黑。下图表示人体内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生化过程,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若一个皮肤角质层细胞控制酶B合成的基因异常,不会导致白化病B.若一个胚胎干细胞控制酶D合成的基因异常,可能会导致黑尿病C.白化病和黑尿病说明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的D.图中代谢过程可说明一个基因可影响多个性状,一个性状也可受多个基因控制3.地中海贫血病因有多种。某地区的地中海贫血患者患该病的原因是编码血红蛋白β链的基因中第39位氨基酸的碱基发生了替换(C→T),导致mRNA第39位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突变后的血红蛋白基因中的嘌呤和嘧啶的比例不变B.患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与正常人不同C.该碱基对的替换可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D.患者的血红蛋白β链的翻译会提前终止4.天宫实验室首次完成了水稻全生命周期的空间培养实验,此过程可利用太空中的特殊环境诱导基因发生突变。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下列属于物理因素的是(

)A.亚硝酸盐 B.X射线C.黄曲霉素 D.Rous肉瘤病毒5.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A.个体的性状和细胞的分化都与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有关B.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可能会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生物的性状C.大多数情况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是一一对应的D.镰状细胞贫血症表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6.癌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每年2月4日是“世界抗癌日”,关于细胞癌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不健康生活方式是潜在的致癌因素B.原癌基因突变易诱发细胞癌变C.亚硝酸盐和烟碱等常见的致癌物D.抑癌基因突变可抑制细胞癌变7.研究人员利用60Coγ射线处理某品种花生,获得了高油酸花生突变体。研究发现,该突变与花生细胞中的M基因有关,含有MA基因的花生油酸含量与原花生品种无显著差异,含有MB基因的花生油酸含量较高,从而获得了高油酸型突变体(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利用60Coγ射线处理花生的方法属于人工诱变,具有可在短时间内提高突变率等优点B.MA基因和MB基因都是通过基因突变形成的,两基因中的嘧啶碱基所占比例相同C.MB基因中“A—T”碱基对的插入使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可能导致具有活性的某种蛋白质无法合成D.若直接在M基因的第442位插入一个“A—T”碱基对,则也可获得高油酸型突变体8.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随细胞不断增殖,端粒逐渐缩短。端粒酶能延长缩短的端粒,从而增强细胞的增殖能力。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端粒的化学成分主要是DNA和蛋白质B.在正常人体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被抑制,在癌细胞中被重新激活C.恶性肿瘤细胞中端粒酶能促进DNA合成,端粒不随细胞分裂而变短D.端粒DNA序列缩短最终会引起内侧的DNA序列受损,导致细胞坏死9.癌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不良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均会增加癌症的发生率。研究表明,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等有害成分会引起正常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程度过高或过低,从而引发癌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烟草中的有害成分通过改变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程度引发癌症的过程属于基因突变B.癌细胞的产生涉及多个基因的累积效应C.人体正常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表达D.癌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10.某二倍体生物(2n)的一个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其染色体数、同源染色体对数以及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细胞种类甲乙丙同源染色体对数24120四分体个数0120姐妹染色单体数0480A.甲细胞可能发生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B.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二倍C.乙细胞中的DNA含量是丙细胞中DNA含量的两倍或四倍D.若丙细胞中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则丙细胞中不存在等位基因11.为探究青蒿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科研人员将乳腺癌细胞平均分成四组,分别置于培养液、含全转铁蛋白培养液、含青蒿素培养液、含全转铁蛋白+青蒿素培养液中培养16h后,检测各组乳腺癌细胞数量与培养前的比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注:全转铁蛋白是Fe2+与转铁蛋白的复合物,与膜上受体结合后引起胞内Fe2+升高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青蒿素、全转铁蛋白、青蒿素和全转铁蛋白B.由1、2组结果可知,乳腺癌细胞内Fe2+浓度升高会促进癌细胞增殖C.由3、4组结果可知,胞内高浓度Fe2+抑制青蒿素对癌细胞的作用效果D.青蒿素治疗乳腺癌可能是通过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实现的1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可导致配子种类多样化B.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C.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D.纯合子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性状分离13.一般认为,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对等位基因不存在基因重组,一对同源染色体也不存在基因重组B.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基因型和重组性状,不能产生新基因和新性状C.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D.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14.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A.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基因不同,可能是基因突变或染色体互换引起B.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达为新的表现型C.染色体上DNA中碱基对的替换、缺失、增添不一定引起基因突变D.基因重组导致杂合子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15.下列有关基因重组叙述正确的是(

)A.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B.Aa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后代出现隐性个体C.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D.生物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16.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可遗传的变异,但突变的基因不一定遗传给子代B.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一个基因可突变为多个等位基因C.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D.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但可通过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等产生新的基因型17.果蝇的眼形有正常眼和棒状眼。棒状眼的形成是由于一条染色体中增加了部分片段,这种变异属于(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结构变异C.基因重组 D.染色体数目变异18.早在殷商时期我国就开始了人工养蜂,蜜蜂的生殖方式独特:为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成雄蜂,受精卵孵化后进食蜂王浆时间长就发育成蜂王(雌蜂)。下图为雄蜂(甲)和蜂王(乙)正常体细胞,及其部分染色体和基因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个体产生生殖细胞时遵循基因分离定律B.乙个体产生生殖细胞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甲个体与乙个体之间可能存在亲子关系D.乙个体的体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19.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导致杂合子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B.三倍体西瓜、四倍体西瓜的培育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它们均可以产生后代C.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可能引起DNA碱基序列的改变D.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20.黄花菜又名忘忧草,耐瘠、耐旱、易活,兼具食用、加工、观赏等功能,已经成为大同市云州区有机黄花菜标准化种植基地农民脱贫的“当家花旦”。科研人员研究二倍体和四倍体黄花菜,得到下表中的数据:黄花菜同源四倍体与二倍体叶片结构以及花茎结构的比较材料倍性叶长(cm)叶宽(cm)叶厚(mm)叶肉细胞直径(µm)花茎直径(cm)HAC大花长嘴子花4x92.52.140.8329.480.52长嘴子花2x64.51.530.7218.860.42注:表中测得的具体数据均为平均值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二倍体黄花菜相比,四倍体黄花菜叶肉细胞体积大,叶片大,茎秆粗壮B.自然条件下四倍体黄花菜的形成最可能是因为二倍体黄花菜经历了骤然低温C.利用四倍体和二倍体培育出的三倍体黄花菜是一个新物种D.可以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三倍体黄花菜21.下图为五倍体异源杂种栽培棉的培育过程,字母A、D、E均代表一个染色体组,每组有13条染色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栽培棉的育种方式属于多倍体育种B.F1含有3个染色体组,是三倍体植株C.秋水仙素处理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D.栽培棉细胞中最多含有65条染色体22.科学家用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药进行组织培养获得单倍体,再经秋水仙素处理和选育获得了新品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育种方法能缩短育种年限B.该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C.该品种自交后代会性状分离D.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23.下图是野生祖先种和栽培品种香蕉的染色体核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栽培品种香蕉因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而导致不育B.栽培品种体细胞中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数目比野生祖先种多11条C.三倍体香蕉与野生祖先种相比,茎秆粗壮,营养物质含量丰富D.若用秋水仙素处理野生祖先种幼苗的芽尖,则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最多含有4个染色体组24.蜜蜂种群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组成,下图显示了蜜蜂的性别决定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蜜蜂的性别决定取决于性染色体的组成 B.雄蜂为单倍体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C.工蜂无法与雄蜂交尾,不能形成受精卵 D.雄蜂产生精子的过程中染色体不加倍25.下图表示的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是()A.染色体片段位置颠倒 B.染色体片段增加C.染色体片段移接 D.染色体片段缺失26.下图为二倍体生物的几种变异方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①②③所示变异类型均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图④中,B基因可能发生了碱基的缺失导致DNA上基因数目减少C.发生图③所示变异的个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易位染色体不能形成正常四分体D.图①变异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其中B和b基因的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27.果蝇的一条X染色体正常的片段排列顺序为abc·defgh,“·”代表着丝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异常染色体结构为abc·dfgh,则该变异可能是基因中的碱基对缺失引起的B.若异常染色体结构为abc·deffgh,则果蝇的复眼由正常眼变成棒眼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C.若异常染色体结构为abc·fghde,则基因数量未改变不会影响生物性状D.若异常染色体结构为abc·defpq,则该变异是由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造成的28.下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l变异而来。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①表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互换,图②表示易位,都是在减数分裂中发生B.图③一定导致基因结构和生物性状发生改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C.图中4种变异均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D.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29.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西瓜植株经不同育种途径可获得植株甲、乙和丙。植林甲是三倍体,植株乙是二倍体,植株丙是单倍体,①⑦表示不同处理或某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植株甲、乙、丙均存在两种基因型B.过程④需用花粉刺激,产生无子果实C.过程①⑦可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D.利用⑤⑦过程培育的新品种可使子代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30.在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中,发现甲、乙两类矮生突变体(如图所示),矮化植株无A基因,矮化程度与a基因的数量呈正相关。丙为花粉不育突变体,含b基因的花粉败育。甲、乙、丙均为纯合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类变异属于基因突变,乙类变异是在甲类变异的基础上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B.乙减数分裂产生2种花粉,在分裂中期,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最多带有4个a基因C.乙的自交后代中,F1有3种矮化类型,植株矮化程度由低到高,数量比为1:2:1D.若a与b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丙(♀)×甲(♂)得F1,F1自交后代中只有矮生类型31.下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基因a、a'仅有图③所示片段的差异。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4种变异中能够遗传的变异是①②④B.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④中的变异可能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D.①②分别表示基因重组的两种方式32.下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过程产生的一个细胞示意图。据图分析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内含8条染色单体B.此精原细胞可能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非等位基因之间的互换,此变异属于基因重组C.此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细胞一极的基因可能是A、A、b、bD.此图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和两套遗传信息33.在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染色体会发生结构变异。图中,与正常染色体相比,异常染色体发生了哪种类型的结构变异(

题35图A.染色体片段缺失 B.染色体片段增加C.染色体片段移接 D.染色体片段位置颠倒34.如图为无籽西瓜的繁育过程,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秋水仙素的作用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B.无籽西瓜没有种子,意味着生殖隔离的出现,即无籽西瓜形成了新的物种C.四倍体西瓜意味着其生殖细胞内存在着2个染色体组D.低温处理也可以达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效果,只不过两者的实验原理不同35.欲调查某地区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保证结果准确,调查的人群数量应该足够多B.发病率为红绿色盲患者数与被调查人数的比值C.在该地区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D.在红绿色盲患者家族中进行调查36.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会患遗传病B.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C.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D.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需要在患者家系中调查37.唐氏综合征又称21三体综合征,患者智力低于常人,身体发育缓慢,并且表现出特殊面容。对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发现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据此得出唐氏综合征属于(

)A.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B.单基因遗传病C.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D.多基因遗传病38.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优生”已成为众多家庭关注的话题。下列做法不利于“优生”的是(

)A.禁止近亲结婚 B.取消婚前检查C.鼓励遗传咨询 D.建议产前诊断39.调查发现,人类的外耳道多毛症总是由父亲传给儿子,女性无此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症属于伴X染色体遗传B.外耳道多毛症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C.患者的体细胞都有成对的外耳道多毛症基因D.患者产生的精子中有外耳道多毛症基因的占1/240.我国有20%~25%的人患有遗传病,仅唐氏综合征患者总数就有60万人以上。唐氏综合征又称21三体综合征,患者智力低于常人,身体发育缓慢,并且表现出特殊面容。对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发现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上述实例说明唐氏综合征属于(

)A.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 B.单基因遗传病C.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 D.多基因遗传病二、多选题41.科研人员人工诱导获得了果蝇突变体个体,对比突变体个体与野生型个体的某基因片段,发现正常碱基序列中只有一个位点发生了改变,即图中“↓”处的碱基对由G—C变成了A—T。已知UAG,UAA,UGA为终止密码子。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人工诱导获得果蝇突变体的原理是基因突变B.图中模板链上每三个相连的碱基为一个密码子C.突变之后该基因片段对应的mRNA序列发生改变D.突变之后该基因片段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能减小42.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I、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B.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I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病概率大于女性C.若A、a基因位于I区段,则一个自然种群中相关的基因型有5种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I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43.基因通过复制在亲子代间传递,通过指导蛋白质合成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研究小组检测出某基因首端的部分序列如下图甲所示,该序列可指导编码4个氨基酸;表乙表示部分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研究发现图甲所示序列的模板链中有3个碱基同时发生改变,导致mRNA上有3个密码子各自改变了1个碱基,但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没有改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表乙:氨基酸密码子氨基酸密码子甲硫氨酸AUG(起始)苏氨酸ACU、ACC、ACA、ACG色氨酸UGG脯氨酸CCU、CCC、CCA、CCG谷氨酸GAA、GAG接氨酸GUU、GUC、GUA、GUG酪氨酸UAG、UAU组氨酸CAU、CACA.基因复制和指导蛋白质合成时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是DNA和RNAB.图甲中的α链是转录的模板链C.该基因编码的多肽链首端4个氨基酸是甲硫氨酸—酪氨酸—苏氨酸—谷氨酸D.碱基改变后产生的mRNA序列有4种可能44.p53基因编码p53蛋白质,p53蛋白能与DNA特异性结合,它好似“基因组卫士”,在G1期检查DNA损伤点,监视基因组的完整性,如有损伤,p53蛋白会阻止DNA复制,以提供足够的时间使损伤DNA修复;如果修复失败,p53蛋白则引发细胞程序性死亡,阻止带有基因损伤、有癌变倾向细胞的产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p53基因发挥作用时会抑制细胞异常增殖B.DNA损伤后,活化的p53蛋白可激活p21基因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C.若细胞受到遗传损伤,p53蛋白会阻止DNA复制,导致细胞周期缩短D.若p53基因不能正常编码p53蛋白,细胞的增殖可能失去控制45.已知基因H指导蛋白N的合成,基因H发生了三种类型的突变。基因H和突变后的基因所转录的mRNA序列以及相关密码子如下表所示(表中未显示的序列均没有发生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基因HAUG…AAC…ACU…UUA…UAGAUG:甲疏氨酸(起始密码子)UUA:亮氨酸

AAA:赖氨酸ACU、ACC:苏氨酸

AAC:天冬酰胺UAG、UGA:终止密码子突变①AUG…AAC…ACC…UUA…UAG突变②AUG…AAA…ACU…UUA…UAG突变③AUG…AAC…ACU…UGA…UAGA.突变①不会改变基因H编码的氨基酸序列 B.基因H发生突变②前后会发生氨基酸替换C.突变③可能使编码的氨基酸数量减少 D.表中只有突变③会造成蛋白N的功能异常46.心源性猝死是一种影响35岁以下年轻人的遗传性疾病,一旦发病会心跳骤停,猝死率很高,近年研究发现此病与CDH2基因突变有关。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分子上的任何碱基改变都属于基因突变B.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表达的蛋白质发生改变C.基因突变是可遗传变异,都能遗传给后代D.基因可突变出多个等位基因,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47.新冠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从原始毒株至今已产生多种变种病毒。在印度出现的“双重变异”病毒给人类造成巨大的危害,该变种病毒共有13处突变,其中E484Q和L452R两处突变使病毒的感染能力更强,且能够避开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新冠病毒的易变异与其遗传物质的结构密切相关B.该病毒RNA复制时,碱基错误配对是随机、不定向的C.E484Q和L452R两处突变包含碱基对的替换和增添D.突变位点可能改变蛋白质空间结构导致病毒毒力增强48.某膜蛋白基因在其编码区的5'端含有重复序列CTCTTCTCTTCTCTT,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CTCTT重复次数改变不会引起基因突变B.CTCTT重复次数增加提高了该基因中嘧啶碱基的比例C.若CTCTT重复3次,则对重复序列之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基本没有影响D.CTCTT重复次数越多,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49.异附加系植株是指除了含有本物种染色体外,另外含有一条或几条外源染色体的植株,外源染色体上可能含有一些与抗病性、抗逆性等有关的优良基因。下图为利用普通小麦和华山新麦草培育某异附加系小麦的流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获得异附加系小麦的过程中利用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B.F1减数分裂时会发生联会紊乱,需用生长激素处理才能得到七倍体杂种C.七倍体杂种与普通小麦杂交获得异附加系小麦的过程中部分染色体丢失D.筛选出来的七倍体杂种在减数分裂Ⅰ可以出现21个四分体50.人类完全性单亲二体(UPD)的主要类型是体细胞中某对染色体全部来源于父母中的一方。该类型UPD的发生机制是父母一方产生了两条同型染色体的配子,与另一方正常配子受精后形成的三体合子卵裂时随机丢失其中一条发育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理论上三体合子发生卵裂形成该类型UPD的概率是1/3B.该类型UPD的形成是由于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而随机丢失正常配子中一条染色体所致C.该类型UPD的发生机制可以大大降低性三体(性染色体3条)不育人群的概率D.红绿色盲男性患者与女性携带者生育了一色盲UPD男孩,则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I异常51.下图为桉树叶挥发油处理后的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图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有()

A.实验过程中应先用95%的酒精冲洗,再用卡诺氏液固定,后再制作装片B.先使用高倍物镜找到分生区,再找染色体形态较好的分裂相观察C.培养期若用适量的秋水仙素处理,能看到更多如图所示时期的细胞D.桉树叶挥发油处理后的根尖细胞,分裂产生的子代细胞染色体数量可能不变52.某男子表型正常,但其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的变异使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B.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6种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出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53.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①中的片段是基因,则过程①中发生了基因突变,但生物体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B.②过程属于基因重组C.③过程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其结果往往对生物体有害D.①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③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54.如图是某哺乳动物细胞减数分裂的相关示意图(图中只显示一对同源染色体,图1中其他染色体正常分离)。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1产生异常配子的原因可能是减数分裂Ⅰ或减数分裂Ⅱ异常B.图1中的②与正常配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含有的染色体数是正常配子染色体数的3倍C.图2中甲→乙的变化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同一着丝粒连接的染色单体基因型相同D.若图2甲细胞经分裂产生了基因型为AB的精细胞,则另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aB55.在一基因型为AaBb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