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酬和类(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酬和类(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酬和类(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酬和类(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酬和类(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酬和类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也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口③。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

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2.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

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①仲蒙夜坐

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注】①题中“和”,读避,指唱和,和答。仲蒙是•寺人的友人。

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断雁”“尘劳”等词写出孤雁哀号、尘世烦劳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孤寂困苦的沉重

心情。

B.颔联对仗工整,视听结合,描写了窗外北风呼啸,霜气肃杀,阴云密布,大雪将至

的景象。

C.“灯花”指灯芯燃烬所结成的花状物,“砚冰已合灯花老”说明诗人夜深难眠,读书时间

之长。

D.这首酬和诗结构严谨,前两联侧重写景,后两联侧重抒情,前后内容紧密关联,脉

络清晰。

4.黎靖在《人生之贵》中提到“人以正为贵,心以静为贵,欲以寡为贵,学以精为贵,情以

挚为贵……”,在这首诗中,能看到哪些可贵之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工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而小撅.

春词

白居易

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斜倚栏干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

和乐天春词

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教花朵,靖蜒飞上玉搔头。

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诗开头写地点“妆楼”,暗示是青年女子,第二句点出女子神态,正面写出其愁绪。

B.“思量何事不回头”一句给全诗带来神秘感,“思量何事”“为何不回头”,令人回味无穷。

c.文U诗“宜面”意为脂粉涂抹得与容颜相宜,有匀称和谐之美,说明女子装扮认真、讲究。

D.刘诗后两句尤为生动,女子开心地数着花朵,沉醉于春光,连蜻蜓飞上头也没有察

觉。

6.有人认为刘诗比白诗“更为婉曲动人,别出蹊径”。对此你是否赞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登建廉'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盘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

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谯喷霜竹③?却忆安石④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

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⑤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

浪翻屋。

【注】①建康:今南京。②致道:史正志,字致道,时为建康府兼建康行官留守。③喷

霜竹:指吹箫,④安石:却谢安,字安石,早寓居会稽,晋孝武帝时任宰相,“肥水之战”

大败前秦苻坚,晚年位高遭忌被疏。⑤宝镜:《松窗杂录》载秦淮河有渔人网得宝镜,能照

见五脏六腑,渔人大惊失手,宝镜落水,遂不能再得。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主题。词人登上高楼,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感慨,“闲

愁千解”是形容愁苦极多,所谓“闲愁”星作者故作轻松,类似戏谑之笔。

B.上阕四、五两句,通过反问,把“吊古伤今”落到实处,感叹曾经的虎踞龙盘之地,而

今却缺少如龙似虎的人才,只留下让人不禁悲凉的景象。

C.上阕“柳外”五句,写形写声,层次井然,以悲景衬悲情;下阕最后两句,都是虚笔,

遥想明朝长江卷浪,会把岸上的房屋推翻,似在暗指南宋危机重重。

D.辛氏此词乃吊古伤今的典型之作。写景时,感情极其饱满浓郁:抒情时,笔调极为

深沉悲凉、仝诗设置了三个问句,强化了情感,也深化了主旨。

8.辛弃疾好用典故,此词可为明证,诗中典故有哪些?如何借此表现主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再次韵寄子由

黄庭坚

想见苏耽①携手仙,青山桑柘冒寒烟。

骐务铲堕地思千里,虎豹憎人上九天③。

风雨极知鸡自晓④,雪霜宁与菌争年久

何时确论倾樽酒,医得儒生自圣颠。

【注】①苏耽:汉代末期人,据传在马岭山得道成仙。②骐麟(lin):良马、千里马,

比喻贤人志士。③出自《楚辞・招魂》“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④出自《诗经・郑风・风雨》

“风雨如峋,鸡鸣不己”。⑤出自《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耽指苏辙,诗人通过想象将其品性与生活,形象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B.骐麟、雄鸡与虎豹、朝菌,既是典故,又是两组品格、志趣不同的比喻意象。

C.尾联“何时”转入回忆,二人曾一同学医以救治读书人的“自圣”的颠狂症。

D.诗人“无一字无出处”“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诗歌主张在本诗有所体现

10.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丰富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①

杜甫

拾遗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

奉引滥骑沙苑马②.幽栖真钓绵江鱼。

谢安不倦登临费,阮籍海知礼法疏。

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③。

【注】①安史之乱爆发两年后,杜甫任左拾遗,因上疏救房维,触怒肃宗,谪居成都。

严武驻守四川时与杜甫经常来往,也给予其很大的照顾,曾写下《寄题杜拾遗锦江野亭》“漫

向江头把钓竿,懒眠沙草爱风湍。莫倚善题鹦鹉赋,何须不著殷雕冠”规劝杜甫再仕为官。

于是杜甫写此诗以作答。②沙苑马,皇家用马“③屈原《卜居》:“宁诛锄草茅以力耕平?将

游大人以成名乎?”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是诗人对严武的劝进做出的回应,用“懒性”来表达委婉的拒绝。

B.颔联紧承首联,上句阿I忆在朝为官时的情景,下句描述如今垂钓江边的生活。

C.颈联运用典故,以谢安自比,以阮籍比严武,解释自己不想出仕为官的原因。

D.尾联表面写除草开路,欢迎严武到访,实则说自己甘愿过锄草力耕的生活。

12.这首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惠守詹君见和,复次韵①

苏轼

已破眼能惜版盆,颓然醉里仔全浑。

欲求公理一国米②,试满庄生五石樽。

三杯卯困忘家事,万户春浓感国恩。

刺史不须邀半道,篮舆未暇走山村。

[注]①本诗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期间。当时的惠州太守詹范,敬仰苏轼,读到苏轼的诗,

当即和了一首,大约表示他要来叨扰一杯桂酒,于是苏就又和了这一首诗。②一困米:困,

储粮圆仓。周瑜曾向鲁肃喑米,鲁肃“指困相赠”。当时的循州太守周文之也很崇拜苏轼,常

常以米相赠。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甑盆已破,点明诗人生活贫困,故诗人情愿酒醉颓然。

B.诗人反用周瑜向鲁肃借得一闲米的典故,写自己意欲借米酿酒。

C."三杯卯困忘家事”凸显饮酒妙处,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D.尾联中诗人表示忠州太守公事繁忙,无暇前来山村,无须特意邀请。

14.有人说苏轼在惠州所作的诗中,可窥见其凄婉与旷达交加的心境。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李傀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义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李脩、元锡:当时官员,二人与诗人多

有唱酬往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A.开首二句即景生情,花开花落,引起诗人对茫茫世事的感叹。也表明时光流逝,再

度春光,诗人对过往更多的怀念。

B.颔联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及个人的前途,前景渺茫。虽是美好的春天,但他感到

忧愁苦闷,心事沉重,无法自解。

C.尾联写诗人有感于时局黯淡、身世艰难,不免心灰意冷、意志消沉,却只能通过探

访友人、寄怀明月的方式来排遣。

D.这是一首寄给好友的抒情诗,语语出自肺腑,句句不假雕饰,而感情细腻,真挚感

人。同时章法严密,堪为七律名篇。

16.这首诗的颈联写出「诗人怎样的思想矛盾?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又是为什么?请简

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鹅湖示同志①

宋•陆九龄

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

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可成岑。

留情传注翻榛寒②,着意精微转陆沉③。

珍重无朋勤切琢.须知至乐在於今。

鹅湖寺和陆子寿

宋・朱提

德义风流夙所钦,别离三载更关心。

偶扶藜杖出寒谷,又枉篮舆④度远岑。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

【注】①公元1175年六月,应吕祖谦之邀,陆九龄(字子寿)、陆九渊兄弟与朱熹在鹅

湖寺会面,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辩论,双方也和诗明志。②榛塞:阻塞。③陆沉:迂腐固

执,不合时宜。④篮舆:"轿。

1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诗认为“爱川钦”是人的本心,若将精力花在注解古代经典、探求精微上,会令人

迷惘。

B.朱诗开头盛赞陆九龄人品风度,接着诗人扶藜杖出谷、乘竹轿远行,以此表达对陆

九龄的思念。

C.朱诗是陆诗的酬和之作,它以“次韵”的格式,严格按陆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创作,

别具魅力。

D.两首宋诗包蕴的情感态度丰富,有珍重友情的真诚,有坚持己见的决心,也有绵里

藏针的批评。

18.两首诗均写到J'学习之道,但表达的观点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九日整望仙台呈刘明府容㈤

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注】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望仙台:据说汉河上公授汉文帝《老子章句》四

篇而去,后来文帝筑台以望河上公,台即望仙台,在今河南陕县函谷关附近。刘明府容:名

容.生平不详。明府.唐代对县令的尊称。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言事。作者登台凭高望远,看到朝日初出、阳光四照的样子,心情顿觉开朗。

B.前面写登台所见,结尾表达酬赠之意,将一首应酬诗写得有声有色、不落俗套。

C.这首诗写景气势雄浑,酣畅淋漓,转承流畅自然,抒情袒露直接,感染力强。

D.尾联言志。诗人认为既然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那么也就不必再汲汲于仕途了。

20.本诗与《登高》都是登高抒怀之作,但诗人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梁先辈①

齐己②

慈恩塔下曲江边,别后多应梦到仙。

时去与谁论此事,乱来何处觅同年。

陈琳③笔(砚甘前席,角里烟霞待共眠。

爱惜麻衣好颜色,未教朱紫溶天然。

【注】①梁先辈,即梁震,唐末进士,始终不接受官职,自号荆台隐士。②齐己,晚唐

诗僧。③陈琳,东汉文学家。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慈恩塔下”“曲江边”点明两人交往的地点,"分则突出了他们深厚的情谊。

B.颔联中“与谁论此事”“何处觅同年”以“反问”的语气表达对知音难觅的遗憾与失落。

C.颈联化用东汉文学家陈琳文采斐然而“甘前席”的典故,高度称赞梁震的文学才能。

D.本诗是一首送别诗,审视现实冷峻平和,抒怀兴感情意真挚,诗味与禅味相互渗透。

22.孙光宪在《白莲集序》中认为齐己的诗歌具有“平淡而意远”的特点,请结合本诗尾联谈

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同父①见和再用韵答之

辛弃疾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②。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

贵千钧如发。破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如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

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③。

注:①同父:陈亮字,一作同甫。作者好友。②元龙臭味,孟公瓜葛:陈登(字元龙),陈

遵(字孟公)都豪放高迈,不拘礼仪,热情待友。③补天裂:女婿氏补天。

2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年砸的一项是()

A.“元龙”“孟公”,皆姓陈,以之比陈亮:“臭味”谓气味相投,“瓜葛”谓关系相连(陈

姓)。

B.两人高歌畅饮,惊散了楼头积雪,用夸张手法写出了两人的英雄气概与狂放精神。

C.汗血宝马拉盐车而无人问及,暗示主战派受朝中当政者打击排斥

D.作者怜惜陈亮空有祖逖闻鸡起舞“男儿到死心如铁”之志,情感趋于哀伤。

24.“老大那堪说”意思是作者壮志难酬,光阴虚度,还有什么可以说的。但作者还是说了,

“他说了什么“,联系全词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卜.面小题。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注】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

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方,落红难缀。晚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峰。春色三分,二分

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次韵:用原作之韵,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章质夫作《水龙吟》咏杨花,苏

轼和之。

2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两句既交代杨花似花非花的特点,又表明天

下没有怜惜杨花之人,只能任其飘落。

B.上月•“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三句咏物而不滞于物,想象大胆,将上文中“有

思”的杨花化作具体的春日思妇形象。

C.下片愈出愈奇,紧承上片“惜”字意脉,借追杨花遗踪,缘物生情,由惜而恨,情物

交融而至浑化无迹之境。

D.下片“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想象奇妙、兼以夸张的手法,抒惜春之情,

体现出苏轼词一贯的旷i大豪放风。

26.“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一句借助比喻写出在词人眼中,眼前的杨花不再是

杨花,全是分离人的泪,可谓虚实结合,妙趣横生。下列诗句的艺术手法与这一句不完全相

同的一项是()

A.过春风十里,尽养麦青青。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7.苏东坡的这首词原本是次韵章质夫的杨花词,但词史上,人们多赞赏东坡的和杨花词,

反而对原作颇多微词。同样是咏写杨花,你如何看待这两首词的高下?请结合两首词的审美

情趣加以分析。

水龙吟E•杨花

章质夫

燕忙莺福芳残,正堤上柳花⑵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⑶。闲趁游丝静

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⑸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⑹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⑺,绣床⑻渐满,杳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

粘轻粉,鱼吞池水”望幸台路杳叫,金鞍游荡,有盈盈渴。

【注释】(D水龙吟:词牌名,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等。双调一百零二字,

前后片各四仄韵。⑵柳花:柳絮,就是指词中的杨化。⑶全无才思:指没有争奇斗艳之心,

任性乱飞。⑷游丝:柳条随风舞动,像游动的丝线。(5)依前:依旧。(6)兰帐:燕香的帷帐。

玉人:美人。⑺雪沾琼缀:落满了柳絮。雪、琼,均指白色的柳花。⑻绣床:绣花床。(9)鱼

吞池水:鱼儿在水中打闹c⑩章台路杏:汉代长安有章台街。后世以“章台走马”指冶游之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上湖南崔中丞①

戎昱

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

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

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

英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

【注】崔中尿,即崔擢。崔曜时仟湖南军政长官,戎导此时来到湖南,做崔瑾的幕僚。

2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泥岂合得相亲”以反问的语气表明了自己和崔中丞地位悬殊。

B.颔联“举世尽嫌”和“唯君不弃''形成对比,重在讽刺世人不识贤才。

C.颈联化用季布”一:若千金”的典故,委婉含蓄,为尾联直抒胸臆张本。

D.本诗前两联侧重写崔,后两联多写己,前后映照,使整首诗结构浑成。

2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赠维扬夏中玉①

杨冠卿

形胜访淮楚,骑鹤到扬州。春风十里帘幕,杳霭小红楼。楼外长江今古,谁是济川务楫,

烟浪拍天浮。喜见紫芝字%儒雅史风流。

气吞虹,才倚马③,烂银钩④。功名年少馀事,雕科⑤几横秋。行演丝纶⑥天上,环倚玉皇

香案,仙秧揖浮丘⑦。落笔惊风雨,润色焕皇献支

【注】①本词又名《赠维扬夏中玉》。②紫芝宇,即紫芝眉宇。紫芝,唐人元德秀的字。房

第感叹,每次见到元德秀用字溢出的灵气时,名利之心尽去。后即用“紫芝眉宇”称赞他人德

行高洁。③倚马,典出《世说新语・文学》。用以比喻文思敏捷,下笔成章。④银钩,比喻遒

媚刚劲的书法。⑤雕鹘,比喻才望超群者。⑥丝纶,用以称帝士•的诏行。⑦浮丘是中国古代

传说中的仙人。⑧皇猷,帝王的谋略或教化。

3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叙事写景相结合,叙述自己到访扬州,描写扬州城里歌楼繁华。

B.词人用“紫芝宇”“儒雅”等词塑造了夏中玉德行高洁、风流儒雅的形象。

C.“落笔惊风雨”出自杜甫的《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以此展现夏中玉的文采。

D.全词以扬州为背景,极写夏中玉的气质风度,诗人赞赏与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31.姜夔的《扬州慢》中芍“过春风十里”的诗句,试分析其与本词中的“春风十里帘幕”的表

达作用有何不同。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次韵和吴仲庶池州齐山画图

王安石

省①中何忽有崔嵬,六幅生绡坐上开。

指点便知岩石处,鳌临新作使君来。

雅怀重向丹青得,胜势兼随翰墨回。

更想杜郎诗②在眼,一江春雪下离堆咒

注:①省:唐宋时中央高级机关名,约相当于今F1中央的部。②杜郎诗:指杜牧登临、游览

齐山后写有《九日齐山登高》•诗。③离堆:在四川南充县东南,诗中借指齐山。

3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写作这首诗前,吴仲庶写了一首斋山画图诗,本诗依照吴仲庶原诗的韵而创

作的。

B.王安石写自己在座上欣赏画卷,图中生动、形象、别致的齐山美景随之呈现在读者面

前。

C.“雅怀”赞美了吴仲庶高雅的情怀,体现了诗人欣货到齐山美景图时的喜悦与赞叹之

情。

D.王安石的诗“学杜得其瘦硬”,他晚年诗风深沉,寓理于景,本诗集中体现了这一特

点。

33.诗的最后两联是如何巧妙赞扬这幅画作的,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雅川约晚过进叔,次前韵,赠稚川,并呈进叔

黄庭坚

人骑一马钝如蛙,行向城东小隐家。

道上风埃迷皂白Q堂前水竹港清华气

我归河曲定寒食,公到江南应削瓜支

樽酒光阴俱可惜,端须连夜发园花④。

[注]①皂白:出自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不能明辨臧否,使皂白区分②湛清华:出自

谢混《游西池》“景庆鸣禽集,水木湛清华”。③削瓜:削瓜而食,指夏天。④连夜发园花:

《唐诗纪事》记载:武则天将去上苑赏花,去前作催花诗一首:“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3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与稚川约定晚卜.拜访讲叔,写了一首诗赠送给稚川,井送给讲叔欣赏。

B.诗人骑着一匹马,那匹马号钝得好像一只蛙,悠悠地走向城东的进叔的家。

C.颈联“归”“到”两字表明诗人将与友人分别,表达了诗人强烈的伤感之情。

D.“寒食”“削瓜"花”等表示时间节令的词语表明诗人与友人相会在春天。

35.诗人主张写诗要“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请结合本诗,简

要分析诗人的观点。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稹①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梦微之

白居易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妆。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②,夜台茫昧得■知不?

【注】①元稹:唐朝诗人,字微之,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②阿卫:微之的

小儿子。韩郎:微之的爱婿。

3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酬和诗是古代文人间相互应答、酬谢所做的诗,元诗不是对白诗“梦同游”的酬和之

作。

B.元诗开篇点明二人相隔数千里,音信难通,诗人牵挂好友,在梦中也关心着他的境

遇。

C.元诗中“因病”一语双关,表面指诗人患病的苦闷,实则饱含了精神上的无限凄凉。

D.白诗提到两位晚辈相继离世,由此感慨人事无常,生命短暂,以问句结情意味深长。

37.同样是写梦,两首诗中梦境的内容以及因梦而起的情感各有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杜甫

力疾坐清晓,来时悲早春。

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

红【】桃花嫩,青【】柳叶新。

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

38.根据诗歌的题目判断,本诗可以归类于()

A.送别诗B.咏物诗C.酬和诗D.拜谒诗

39.请选择你认为最恰当、最精彩的一组词语填入诗歌的空白处,并说明理由。

A.映、照B.愁、怨C.走、过D.入、归

(1)我的选择是()o

(2)我的理由是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青玉案・用辛稼轩元夕韵

刘辰翁①

雪销未尽残梅树。又风送、黄昏雨。长记小红楼②畔路。杵歌③串串,鼓声费费,预赏元宵舞。

天涯客鬓愁成缕。海上传柑④梦中去。今夜上元何处度?乱山茅屋,寒炉败壁,渔火青荧处。

【注】①刘辰翁:南宋著名爱国词人。本词创作时间不详,从“海上传柑梦中去”推别,当作

于元陷临安后,南宋行朝漂泊于福建、广东沿海之际。②红楼:泛指华丽的楼房。③杵歌:

宋元时杂曲之一。④传柑:宋代上元夜宫中侍宴,贵戚以黄柑分送近臣。南宋临安被占;赵

曷通湖广,后至崖山,崖山临海。赵曷立朝二年,正月十五亦当传柑,“海上传柑”即此。

4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标题“用辛稼轩元夕韵”,表明这首词是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的韵脚而写作

的一首应和之词。

B.开篇两句从眼前节候、节物着笔,描写元宵节雪残梅凋、晚来风雨的景象;奠定压

抑、沉闷的情感基调C

C.“杵歌”两句使用叠词,极写昔日元宵观灯歌舞不绝、热闹喧腾的景象;与眼前的元

宵节形成鲜明对比。

D.这首词语意凄婉,情调深沉,语言绮丽,艺术感染力很强,如结尾四句,巧用设问,

寄慨遥深,回味无穷C

41.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丰富,请结合相关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

1.A2.①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然也缤纷绚烂,但活力已经不再。②唯有回归本原,方

能获得学问真谛,就如同在树头枝底欣赏桃李,方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手法的能力。

A.“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错误,“学转难”表明用“逐字笺”的学习方法难

以理解经典真谛•,且“逢人个个说曾颜”也并非指努力学习圣人之道,而是讽刺当下人们对圣

人之道的学习流于表面。

故选Ao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涵,把握诗歌主题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首先要把握魏了翁名言的意思。“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

精神也”是说在树头枝底观赏桃李才能体会到其活泼泼的精神状态。

接着把握本诗尾联的内容并结合诗歌的主题来谈自己的理解。“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

忆鹤山”是说大家在肩挑的担子上观看鲜花,在喧闹的酒楼上欣赏音乐,根本想象不到桃李

绽放的盛况,也不可能体会到丝竹管弦的精妙。结合诗歌的标题“答友人论学”可知,此处用

“看桃李”来喻指做学问,以“树头枝底”来喻指学问的本源,诗人以此说明要想获得学问的真

谛需要回归本源,这就如同观赏桃李,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美,但离开“树头枝底”,没有了活

力,唯有到树头枝底才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状态。

3.A4.①心境淡泊宁静。诗人虽倦于尘劳,却能淡泊超然,内心宁静,悠然自得。

②性情豪迈洒脱。“霜威重”“雪意高”“造酒争豪”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③为学勤奋精进。墨水已结冰,灯花也即将燃尽,诗人却仍然裹紧破旧的棉袄勤奋苦读。

④对友感情真挚。诗人将自己在大寒之夜的感受与远方的友人分享,寄托深深的思念之情。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A.”表现出诗人孤寂困苦的沉重心情”理解有误。首联是说,归巢栖息的鸟儿惊动飞起,孤雁

发出声声哀号。“我”独自凭着幽雅的茶几而坐,一洗白天的尘劳,表现出诗人超然的心境.

故选Ao

4.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和鉴赏表达能力。

首联“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写诗人在大寒之夜“独凭幽几”,虽倦于尘劳,却能

淡泊超然,“静尘劳”写出作者获得内心的宁静,悠然自得。

颔联“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写在寒冷的书斋中,诗人心中仍然气象万千,有

吞吐入地之气势。“霜威重”“雪意高”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颈联“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

须遣酒争豪”则是写作者深夜难眠,须要遣送美酒来助豪气干云,也表现其“性格之豪迈”。

尾联”砚冰L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则是写砚台里的墨水已经结冰,灯花也即将燃尽,

诗人却仍然裹紧破旧的棉袄勤奋苦读,表现了诗人为学勤奋精进的品质。

作为一首酬和诗,诗人将自己在大寒之夜的感受与远方的友人分享,寄托深深的思念之情,

表现出两人的真挚感情。

5.D6.示例一:刘诗“史为婉曲动人,别出蹊径”。第二句直接点出“愁",结尾'嘴蜓飞

上玉搔头”暗示了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靖蜓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头:

暗示主人公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突深锁,无人赏识,表达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

题,婉曲动人,别出蹊径,

示例二:白诗”更为婉曲动人,别出蹊径”。第一句暗示主人公女子身份,第二句直接点出行愁”,

之所以背向鹦鹉,怕的是鸟儿学舌,勾起伤心之事,伤春伤别。“思量何事不回头”,没有明

说其"愁''因,引发读者自去联想想象,更加含蓄有味。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D.”女子开心地数着花朵,沉醉于春光,连蜻蜓飞上头也没有察觉”理解错误,”蜻蜓飞上玉

搔头”一句含蓄地刻画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情态;它还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有

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头;而且也意

味着她的处境亦如坡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寞深锁,无人常识,只能引来这无知的蜻蚯。

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

示例一:文I]诗”更为婉曲动人,别出蹊径”。开篇一句“新妆宜面下朱楼”写出诗中女主人公梳

妆一新,急忙下楼。“宜面”二字,说明她妆扮得相当认真、讲究。看上去,不仅没有愁,倒

似乎还有几分暮色。艳艳春光使她暂时忘却了心中苦恼,这良辰美景,使她心底萌发了一丝

朦胧的希望。而诗的第二句“深锁春光一院愁”是说下得楼来,确是莺歌蝶舞,柳绿花红。然

而庭院深深,院门紧锁,独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满目生愁。这一句直接点出了“愁”,结

尾”蜻蜓飞上玉搔头”一句含蓄地刻画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情态;它还暗示了这

位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

头;而且也意味着她的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只能引来这无

知的靖蜓。表达了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题,婉曲动人,别出蹊径。

示例二:白诗“更为婉曲动人,别出蹊径”。第一句“低花树映小妆楼”暗示主人公女子身份,

暗示是青年女子,并且交代了地点小楼,第二句“春入眉心两点愁”直接点出“愁”,低低的花

和绿树掩映下的小楼,将愁带入了少女的眉心,点点的愁一下就进入了主题的表达层面,写

出了这个女子心中的不快和幽怨。第三句之所以背向鹦鹉,怕的是鸟儿学舌,勾起伤心之事,

伤春伤别。结尾“思量何事不回头”这句,给全诗带来了重重叠叠的神秘感。没有说明其“愁”

的原因,只是点出一句“思量何事”,引得读者自去联想“思量何事不回头”,没有明说具“愁”

因,引发读者自去联想想象,更加含蓄有味。

7.C8.①借谢安之典,说自身之悲,自己和谢安一样,曾经建功立业,如今却都被闲

置,不能博取功名,只能蹉鸵于棋局之中,只能将功名都付与儿辈,不过是无奈之举和激愤

之言。

②宝镜难寻,虽愿意披肝沥胆,坦诚相见,但苦于宝镜已丢,忠心难鉴。借此典暗示了知音

难觅、明主难遇之意。

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综合赏析的能力。

C“都是虚笔”表述有误,“江头风怒”是写实,“朝来波浪翻屋”才是写虚。

故选C。

8.本题考杳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及主旨的能力。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意思是:回想当年那功业显赫的谢安,晚年被迫在

东山闲居,也被悲哀的筝声引起伤恸。用谢安被疏远的典故,表明自己曾经建功立业,如今

却都被闲置,不能博取功名,表达不被重用、志不得伸的情怀。

“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意思是:表明心迹的宝镜已难于寻觅,岁月又将无情

她逝去,谁能安慰我的情怀共饮酒一盅?“谁劝杯中绿",反问手法,表达诗人自己壮志难酬

的苦闷之情。借用“宝镜”典故,借“宝镜”寻觅不到意在说明自己的报国忠心之才无人鉴察,

喑示了知音难觅、明主难遇之意。

9.C10.①首联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赞美之情。诗人思念着与自己携手交好,有高

洁品行,却生活清寒的友人苏撤。

②颔联为友人抱不平:苏澈飘逸高洁,有骐麟之才,却因朝廷有人排挤而不得其用。

③颈联表达对友人的关心和勉励。虽然身处逆境,但仍然要坚持操守,不必跟那些小人们去

较短论长。

9.本题考杳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何时”并非转向回忆,而是对未来的展望,尾联意思:“什么时候能摆酒相聚,探讨一下

如何医治咱们这些读书人'自圣’的狂病呢?”为诗人的自嘲,由正而反,由庄转谐,并非早

年行医治人。

故选C。

10.本题考直学生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首联从对方写起,把苏辙比作汉末在马岭山得道成仙的苏耽,并由此想象,他隐居之处,青

山环抱,桑柘成林,远远望去,有似冒出阵阵寒烟。句中的“携手”,表示作者与苏辙关系的

亲切;以苏耽作比,赞誉苏辙品行的高洁;“桑柘”“寒烟”,暗寓苏辙生活的清寒。表达了对

友人的思念与赞美之情。

颔联说麒麟一生下来,就想着要驰驱千里;而虎豹却把守着天门,害怕人登到九重天上。骐

麟与雄鸡,喻指贤人志士,称许苏辙胸怀大志,壮心不己;朝菌和虎豹,共比奸邪小人。为

苏辙受“虎豹”迫害,不能施展抱负而惋惜:苏辙飘逸高洁,有骐麟之才,却因朝廷有人排挤

而不得其川。

颈联说尽管风雨凄凄,我很相信雄鸡还是要守时报晓的;在严冬的霜雪中,岁寒的松柏又何

必跟那些菌子去争年寿短长呢?诗句向苏辙表示:尽管风雨凄凄,我们还是要向守时报晓的

雄鸡学习,去努力布斗,完成自己的使命,而不屑与那些像朝菌一样的暂时得势之徒去计得

失,较短长。坡;是对友人的信仟、鼓励,表达对友人的关心和勉励。虽然身处逆境,但仍然

要坚持操守,不必跟那些小人们去较短论长。

11.C12.①对好友严武劝说自己为官的谢绝之意;

②在草堂过隐逸生活的自得之意;

③对友人屈尊枉驾看望自己的谢意:

④对自己疏于礼法,可能招待不周的歉意。

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以谢安自比,以阮籍比严武”错,颈联出句以谢安比严武,言其屈尊枉驾来草堂看作者,

对句以阮籍自比,述其疏于礼节。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拾遗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中拾遗,自称,因诗人曾官至左拾遗。意思是我担任左

拾遗期间曾上奏过几次,但生性懒散更适合在水竹旁居住。作者以此对好友严武劝说自己为

官的谢绝之意;

“懒性从来水竹居。奉引滥骑沙苑马,幽栖真钓锦江他”意思是当年我作为“奉引”随意骑着皇

家的马,现如今幽居在锦江边,是真心钓鱼。这两联诗人针对严武出仕的邀请,明确地表达

真心归隐的想法,表达在草堂过隐逸牛.活的自得之意;

“谢安不倦登临贽'中以谢安比严武,言具屈尊枉驾米草堂看作者,表达了对友人屈尊枉驾看

望自己的谢意;

“阮籍焉知礼法疏”中以阮籍自比,表达对自己疏于礼法,可能招待不周的歉意。

13.A14.①诗人欲佶米酿酒,借酒消愁,流露出被贬荒远之地的凄婉之情。②诗人在

酒醉中忘却个人命运的坎坷,又因百姓太平安乐感念国恩,展现了不沉溺于个人失意、心怀

百姓的旷达胸襟。③当地官员朋友的热情相待与帮助,也使诗人心境澄明开阔,尾联谢绝惠

州太守詹范的邀约,体现出诗人的安然自适。

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A.“点明诗人生活贫困”错误。首句化用了“破甑不顾”的典故,“破甑不顾”:甑落地已破,不

再看它;比喻既成事实,不再追悔。此处诗人借甑盆已破无人惜,表达现实已然如此,故诗

人情愿酒醉颓然。

故选Ao

1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结合”欲求公建一困米,试满庄生五石樽”和注释②“周瑜曾向鲁肃借米,鲁肃,指困相赠二当

时的循州太守周文之也很崇拜苏轼,常常以米相赠“可知,诗人反用了周瑜向鲁肃借得一困

米的典故,写自己意欲借米酿酒,借酒消愁,流露出被贬荒远之地的凄婉之情。

结合“已破谁能惜甑盆,颓然醉里得全浑”可知,诗人在酒醉中忘却个人命运的坎坷,情愿酒

醉颓然;结合“三杯卯困忘家事,万户春浓感国恩”可知,诗人因百姓太平安乐感念国恩,展

现了不沉溺于个人失意、心怀百姓的旷达胸襟。

结合“欲求公理一困米,试满庄生五石樽”和注释②“当时的循州太守周文之也很崇拜苏轼,

常常以米相赠”可知,诗人得到了当地官员朋友的热情相待与帮助,使诗人心境澄明开阔;

尾联“刺史不须邀半道,篮舆未暇走山村”,借用陶渊明隐居生活的闲适,表现诗人谢绝了惠

州太守詹范的邀约,体现出诗人的安然自适的生活态度。

15.C16.①颈联写因多病而想辞官归田,又自叹未能尽责,也流露进退两难的苫闷。

②“邑有流亡愧俸钱”意思是说,诗人为自己所辖之地仍有流离失所的百姓而感到惭愧。可见

他虽然不满时局黯淡,有归田的想法,但却放不下受苦的百姓。范仲淹认为这是仁政爱民的

好官才能拥有的情怀境界,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探访友人”错误。在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处境下,诗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所以亟盼友

人来访,不是“探访友人”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颈联“身多疾病思田里”是说“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隘田园间”,而“邑有流亡愧俸钱”是说,看

着流亡的百姓愧对国家的俸禄”。联系前文“世事茫茫难自料”,诗人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

及个人的前途,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但诗人虽然不满时局

黯淡,有归田的想法,但却放不下受苦的百姓,自叹未能尽责,流露进退两难的苦闷,故颈

联具体写了作者的思想矛盾。而范仲淹所谓“仁者之言”意思是这是仁德之人的情怀,从这一

评论中,足以看出范仲淹认为柳宗元是仁政爱民的好官,表达了范仲淹对韦应物思想品德的

颂扬。

17.B18.同:都主张尊重对方,并通过交流讨论来探求学问,获得真知。陆诗认为做

学问耍与忐同道合的友朋“勒切琢”,并以此为乐:朱诗也认为学问只有通过研讨才能不断严

密和深化。

异:

①陆诗认为基础牢固,学问才能稳固而精深。陆诗还反对把精力浪费在“传注皿精微”等细枝

末节上,认为这些会妨碍学习的进步,令人迷惘。

②朱诗认为新知识要涵养培育,才能逐步深入,日益深沉。同时,也认为做学问要认真体会

难以言传的精妙之处,这样才能融通古今,达到化境”

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B“接着诗人扶藜杖出谷、乘竹轿远行”说法错误,“偶扶藜杖出寒谷,又枉篮舆度远岑”的意

思是我偶然扶着手杖走出冷落的山谷,你却屈尊乘竹轿远道前来翻山越岭,所以乘竹轿的是

陆子寿,而不是诗人。

故选Bo

18.本题考杳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相同点:

陆诗尾联“珍重友朋勤切琢,须知至乐在於今''指出要珍视友情,希望与志同道合的友朋交流

研讨,聚首畅谈;朱诗颈联“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中说旧学问相互商量更加精

密,新知识经过切磋培养愈益深沉,也认为学问只有通过研讨才能不断严密和深化。所以他

们观点的相同之处是:主张尊重对方,并通过交流讨论来探求学问,获得真知。

不同点:

陆诗:颔联”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可成岑”中强调学习要重视基础,基础牢固,学问才

能稳固而精深:颈联”留情传注翻榛塞,着意精微转陆沉”是说把精力放在占人的传注之学.匕

就会荆棘丛生阻塞正道,刻意追求精微,是迂腐固执、不合时宜之举,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说明他反对把精力浪费在“传注”“精微”等细枝末节上,认为这些会妨碍学习的进步,令人迷

惘。

朱诗:“新知培养转深沉”是说新知识经过切磋培养才会愈益深沉,他认为认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