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回顾训练
诗歌题型回顾训练7•诗句含意类
【方法梳理】
分清答题区域,阐释诗意。指出蕴含的思想感情。如果有比喻、
象征意义,要指出来。
【强化训练】
温汤客舍①
刘长卿
冬狩②温泉岁欲阑,宫城佳气晚宜看。
汤熏仗里千旗暖,雪照山边万井寒。
君门献赋③谁相达,客舍无钱辄自安。
且喜礼闱秦镜④在,还将妍丑付春官⑤。
【注】①温汤:温泉。骊山西北布温县,唐玄宗开元十年置温泉
宫于骊山。②冬狩:天子冬季出巡。③君门献赋:汉武帝读《子虚赋》,
极为赞赏,主管皇帝猎犬的狗监杨得意说文章是同乡司马相如所写,
汉武帝遂召见司马相如。④礼闱:指会试c秦镜:明镜。据《西京杂
记》载,咸阳宫有方镜,能洞人表里。⑤春官:唐代曾改礼部为春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朕写皇帝在一年即将结束时来到温泉宫,晚上温泉宫的景
象依然美好。
B.颔联两句分别描写温泉宫和边塞的情形,一“暖”一“寒”,
对比鲜明。
C.诗人借司马相如的典故,暗示自己无人引荐,寄托了怀才不
遇的无奈。
D.这首诗前两联侧重于叙述、描写,后两联侧重于抒情,全诗
脉络清晰。
2.
这首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越王台①
文天祥
登临我向乱离来,落落千年一越台。
春事暗随流水去,潮声空逐暮天回。
烟横古道人行少,月堕荒村鬼哭哀。
莫作楚囚愁绝看,旧家歌舞此衔杯。
【注】①越王台:在今广州市越秀山上。越王,指南越王赵佗。
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作者被俘押送北上途中。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越王台已逾千年,“落落”既写冷落、荒疏的越王台,也映照
作者此时的心境。
B.颈联营造了凄凉而壮阔的意境,寓情于景,和“山河破碎风飘
絮”异曲同工。
C.虽已沦为“楚囚”,但作者以酌酒自我宽慰,悲伤之中透露出
一丝自信的心绪。
D.这首怀古诗并非歌咏胜景,而是吊古伤今,寄寓了作者深深的
身世之感和家国之叹。
2.
“春事暗随流水去”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1.B
“边塞的情形”理解错误,万井寒”是写百姓居所寒冷。
2.①尾联写令人高兴的是会试是公平的,自己会将才华展示给
考官,让他们评判优劣。②表明诗人对考试的公正性充满信任,对自
身才华充满信心,对自己的美好前途充满期待。
1.C
不是梅花飘落,是比喻梅花白得像月光落在地上;不是白雪衬托
梅花,是比喻梅花的花瓣像雪一样洁白。
2.①意为松树林间竹从之外谁是知己,只有地老天荒那一丛像玉
一样的梅花。②借梅花表达了诗人知己无党的孤独落寞的情怀,以及
坚守冰清玉洁的坚贞情操的意志。
1诗歌题型回顾训练12•前人评价类
【方法梳理】(1)有时需要解释前人评价。(2)结合相关诗句,
具体证明。
【强化训练】
双调•驻马听
白朴
隐隐天涯,剩水残山五六搭;萧萧林下,坏垣破屋两三家。秦川
远树雾昏花,满桥衰柳风潇洒。煞不如碧窗纱,晨光闪烁鸳鸯瓦。
【注】此曲是白朴杂剧代表作《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第三折中的
一支曲子,是唐明皇因安史之乱从长安仓皇出逃途中的唱词。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双调”是宫调名,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
为主的称“调”“双调”,
是元曲常用的十二宫调之一,“驻马听”是曲牌名。
B.前四句“隐隐”与“萧萧”写出了风景的缥缈迷茫;从“天
涯”远望到“林下”近
观,画面转换自如;“五六搭”与“两三家”以数字勾勒,白描
写意。
C.曲中唐明皇远眺秦川,看雾中"远树”,感慨昔日之兴盛;想
到满桥处离别故国的情
景,念及“衰柳”在风中萧瑟飘拂,感慨如今物是人非,勾起无
限离恨。
D.“碧窗纱,,,,鸳鸯瓦,,是皇宫生活的缩影,此处以华美事物反
衬伤感的情怀,和李商
隐“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之句异曲同工。
2.《长安吟咏》中评此曲说:“作者将复杂的情绪寓于工稳的对
句之中,使全篇既具形式
之美,又感人至深J请结合曲子内容进行简要分析。(6分)
念奴娇
蔡松年①
还都后,诸公见追和赤壁词②,用韵者凡六人,亦复重赋。
离骚饮,笑人生佳处,能消何物。夷甫当年成底事,空想岩岩玉
壁。五亩苍烟,一丘寒碧,岁晚忧风雪。西州扶病,至今悲感前杰。
我梦卜筑萧闲,觉来岩桂,十里幽香发。嵬隗胸中冰与炭,一酌
春风都灭。胜日神交,悠然得意,遗恨无毫发。古今同致,永和徒记
年月。
【注】①蔡松年U107-1159),字伯坚,号萧闲老人。北宋宣和
末年跟随父亲镇守燕山,宋军败绩后随父亲降金,仕金官至尚书右丞
相,封卫国公。②追和赤壁词:步韵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
③岩岩玉壁:西晋名士王衍,字夷甫,人赞其形容“岩岩清峙,壁立
千仞王衍虽位居宰辅却不问国事,崇尚清谈,不思国事。④西州
扶病:东晋名臣谢安,因位高风大招人忌,被出镇广陵,不问朝政。
太元十年(385),扶病舆入西州,不久病逝。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三句,说人生最得意之事,无如饮酒读《离骚》。“痛”
“笑”二字,奠定了这首词激越旷放的感情基调。
B.“至今悲感前杰”一句不仅是对谢安赍志而殁表示痛惜,更有
古今同愁的悲慨,直接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
C.下片勾画了一幅暮年行乐图。词人回到萧闲别墅,桂花飘香,
酒浇块垒,知己相聚,清谈赋诗,人生如比,可谓毫无遗恨。
D.结尾回到诸公相聚唱和的背景上来。胜日神交,古今同致,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又何必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呢。
2.
厦门大学教授黄拔荆在《词史》中认为,本词用苏东坡《赤壁怀
古》韵,抒写怀抱,很明显是受到了苏词的影响。请结合全词谈谈你
的理解。(6分)
1.C曲中唐明皇的思昔怅今之意重在以昔叹今,感慨“今日之
衰败”,而非“昔日之兴盛
2.①全曲多用意象对举形成对偶,如用“剩水残山”对“坏垣
破屋”等,句式工稳,音韵和谐,用节奏感强化了情感力量,体现了
“形式之美”。②对偶句表现了唐明皇在仓皇出逃途中面对渺茫的前
途、残破的山河、民生的凋敝产生的伤感之情和对昔日美好的宫廷生
活的眷念。尤其是今昔对比,更显悲凉,如“秦川远树”“满桥衰柳”
和“碧窗纱”“鸳鸯瓦”等意象的运用,展现了特定人物在特定情境
中的复杂情感,体现了此曲的“感人至深”。(每点3分,意思相近即
可)
1.B
“直接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说法错误。词人借古伤今,借
对谢安的痛惜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并不是直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2.①情感上,两首词都有对现实的不满,同时又都抒发了旷达
自适的情感。(3分)②手法上,两首词都借古抒怀,同时又有直接抒
情。(3分)
1.
B
“作者站在丛台上“理解错误。诗中所写景象,都是作者通过友
人的描述,想象出来的景象,而不是“作者站在丛台上”所看到的景
象。
2.
①“变成”“留作”都是平常字眼,通俗易懂。但是在诗中收到
了良好的艺术效果。②运用比喻手法,把丛台由盛转衰缓慢的过程,
形象地加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③使昔日的弦歌齐鸣、舞袖翩翩的繁
华热闹场面与今日山鸟乱啼、野花丛开的荒芜败落的画面,对比更加
鲜明,把丛台之荒凉,写得有声有色。
1.D
“尾联直抒胸臆……”错误,尾联以景结情,“西楼望月”,借月
光来传递互相关照之情,盼望对方来访;“几回圆”,寄托盼望朋友团
圆的拳拳之心。
2.①这些评论都是从思想性着眼的,赞美的是韦应物的思想品
格。②多病的身躯让诗人想归隐田园,但想到辖境内还有流亡的灾民,
又充满了对朝廷的愧疚之情,触动了他匡世济民之心,流露出进退两
难的苦闷。③颈联通过心理描写,具体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真实地再现了一个清廉正直、忠于职守、吮国忧民的官员形象。
1.A,“实写”错,“望尽黄茅是海边”句是虚写,是想象。
2.①首联写远入云烟、充满瘴气的江水,极目远跳,长满黄茅的
大地尽头应该就是大海了,暗指贬谪之地偏借荒凉。②中间两联用象
迹、蛟涎、射工、飓母四种可怕的事物,曲折反映出当地的荒凉落后
和自己处境的险恶,含蓄表达了诗人贬谪南来充满忧惧的复杂心情。
③尾联写虽因谗被贬忧虑之事很多,但不想虚度光阴,想在被贬之地
有所建树。诗歌题型回顾训练10•诗句赏析类
【方法梳理】
赏析某一句或某一联,要注意多角度思考。(1)优先考虑修辞。
(2)然后考虑修辞之外的写作手法。(3)除此之外,再考虑赏析炼
字、意境、风格。(4)有时要考虑这句诗在结构位置上的作用。(5)
如是写景的诗句,要考虑景物描写的角度和技巧。
答题过程要完整:明确手法+结合诗句阐释+效果或情感。
【强化训练】
江南弄
李贺
江中绿雾起凉波,天上叠燃(yon)红嵯(cu6)峨。
水风浦云生老竹,渚暝蒲帆如一幅。
纳鱼千头酒百斛,酒中倒卧南山绿。
吴歙①越吟未终曲,江上团团贴寒玉。
【注】①吴欷(yu):吴歌。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天上叠燃红嵯峨”一句以“城”比喻云霞,“叠红”、
“嵯峨”三个词从数量、色彩和形状方面对“端”作了描绘。
B.颔联写水上的微风、岸边的云霭等仿佛从竹林中“生”出,既
体现了作者的主观感受,又表现了自然景物的变化。
C.颈联的前一句化用晋朝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蔬羹、妒
鱼脍”的典故,表达了诗人也想弃官归隐的念头。
D.全诗以时间为序,描绘了江边的诸多景物,暗示气温下降、光
线变弱的过程,表现了大自然昼夜转换之际的奇妙景观。
2.
赏析诗歌尾联的表现手法及诗人的思想感情。(6
分)
早发剥中石城寺
赵嘏
暂息劳生树色间,平明机虑又相关。
吟辞宿处烟霞去,心负秋来水石闲。
竹户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鹤初还。
明朝一倍堪惆怅,回首尘中见此山。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首联写诗人宿于石城寺中暂息尘世奔忙,而次日黎明因要离去
内心又为尘世思虑所扰。
B.颔联写诗人辞别山中宿处时烟霞散去,他为辜负这水石静美的
秋景而深感遗憾。
C.尾联写诗人辞别之际想象明朝会为离别此地倍加惆怅,只能回
望此山以慰藉情怀C
D.作品以时间为序结构全篇,熔叙事、描写、抒情于一炉,情意自
远,饶有韵味。
2.
请结合全诗,赏析这首诗的颈联。(6分)
1.C
(没有“想弃官归隐的念头”)
2.①
以景结情和比喻。②写诗人趁着酒兴不禁唱起了吴越的歌曲,吟
唱未终,像玉一样皎洁的月亮已从江面升起。贴寒玉,喻初升之月映
在江面上。③含蓄地表达作者对江南美景的喜爱之情。
1.
D
错在“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这个地方。从首联“白发
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颈联“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
疾风雷”等诗句看出,作者对西京的收复是快慰的,并无自己功业无
成的伤感。
2.
①尾联运用了想象和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②诗人想
象收复西京后,在来年的寒食节朝廷派出的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
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
③“驿路梨花处处开”画面优美,充满诗意,形象而细腻地表达
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令人回味无穷。
1.B
辞别山中宿处时烟霞散去”错误,“烟霞”,泛指山水、山林;“去”,
离开;该句意为诗人辞别宿处的山水胜景离开。
2.①写景上视听结合。竹编的门半开半掩,寺院晨钟声隐隐在回
荡,松枝在雨后苍翠而宁静,白鹤刚刚飞回停歇,描绘了一幅山林清晨
图景,营造出幽深、静谧、出尘的氛围。
②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通过描绘竹门半掩、寺院晨钟隐
隐回荡、雨后松林苍翠宁静、白鹤刚刚飞回的清幽静谧的景象,寄托
了诗人对山中世界的喜爱。
③反衬(或“对比”“衬托”)。“松”“竹”象征高洁,“鹤”象征
闲适,与俗世中奔忙忧劳的自己形成对比,呼应尾联末句,表达自己在
世俗中奔走时内心的无奈、凄苦。
④巧妙扣题。“竹户半开”,可见更有早起之人;“钟未绝”,表明
时间尚早,都照应了题目“早发”二字,用笔绵密严谨。
⑤前后呼应(或“与尾句呼应”“结构缜密”)。颈联描写了山中
优美宁静的景象,与末句在尘世中回首遥望“此山”相呼应,表达了对
山中闲适生活的喜爱和留恋。
⑥用词精当(或“精于炼字“静”字表现了松间的宁静,“霁”
字写出了雨后的清新,渲染出了静谧、出尘的氛围。
1诗歌题型回顾训练11•语言风格类
【方法梳理】
一种是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特色。一种是告诉考生语言风格,让
考生分析。常见的提问方式有: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色?本诗的X
X风格体现在哪些方面?
对于第一种,要有一些相关的词语积累,结合诗歌具体判断。例
如质朴淡雅、欢快风趣、清新自然、平白如话、不事雕饰、通俗流畅、
形象生动、典雅绮丽、含蓄隽永、简洁洗练、活泼明快、辛辣讽刺等。
浪漫飘逸、沉郁顿挫、豪放、婉约等。
对于第二种,要能从意境、内容、情感、手法等角度去分析一种
语言风格。因为,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
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包括意境、思想为容、艺术手法等。
临江仙-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
空负曲江花。
闻说间山通间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
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间
州(今四川间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
“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间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前人评此词,鲁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间山通间苑,楼高不
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答案】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
间州点化为神仙间苑,赋予间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
浪漫色彩。
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间山”通“间苑”,“滁州”
望“间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
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强化训练】
咏雪
元•吴澄
腊转鸿钧①岁已残,东风剪水下天坛。
剩添吴楚千江水,压倒秦淮万里山。
风竹婆娑银凤舞,云松偃蹇②玉龙寒。
不知天上谁横笛,吹落琼花满世间。
【注】①鸿钧:大自然的变化。②偃蹇:屈曲盘绕的状态。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时到腊月,一年将要结束了,东风却把水剪成片片雪花,
降落天坛,把东风拟人化,生动鲜活。
B.颔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大雪纷纷,铺天盖地,不但增添了吴楚
一带的千江水量,更要压倒秦淮的万里群山。
C.颈联想象新奇,写雪压竹枝,在阵风吹拂下,招来银凤飞;云
松周围有玉龙盘旋,令人望而生寒。
D.尾联用浪漫的笔触勾画缥缈之境,写不知哪位仙子在天上吹奏
横笛,让这琼瑶碎玉般的雪花撒满人间。
2.
有人称赞吴澄这首诗既“含蓄蕴藉”又“气魄雄奇”,请结合诗
句简要分析。(6分)
1.C
2.①“含蓄蕴藉”主要体现在这首诗虽是咏雪,但通篇没有出现
一个“雪,,字,读起来却是句句写雪,且诗人借雪景暗含了自已对高
洁人格的期许。②“气魄雄奇”主要体现在“真”与合“幻”的巧妙
衔接上。“真”指诗人用形象的语言描写现实之景,“幻”指诗人用奇
特的想象勾画缥缈之境,虚实结合,构成了木诗雄奇壮阔的意境。(每
点3分,意思相近即可)
1诗歌题型回顾训练3♦画面概括类
【方法梳理】
这类题近年不多见,不作重点。2016年全国卷I考了一次。李
白《金陵望汉江》: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
迅湍。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
公子,沧浪罢钓竿。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
用意?诗歌的前四句写:长江延绵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
同九条巨龙盘踞。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国大地,波涛汹涌迅疾奔流。
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
画面类。(1)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一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
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3)指出感情或用
意0
意境类:意境包括景、情、境三者。11)指出诗人选用的意象。
(2)用一两个词概括意境特点。(3)指出情感。
总结:何时+何地+特点。
【强化训练】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即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
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
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戌如
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
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2.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6分)
病后登快哉亭①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程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释】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任职于徐州,
病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②黄华:菊花。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以蝉反衬自己,暗示诗歌的主旨。“得意”二字,既写出
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欣羡之情。
B.颔联言近旨远,字面上只写了病后,却透露出病前和病中的消
息;字面上只写了梦后,实则暗示出曾有数次的思乡梦。
C.颈联虚写,乌鸦带引斜阳光芒投进古寺,小草带引野外景色进
入荒城,一“带”一“将”,将景色融合自然。
D.尾联“秋风发上生”几字,用语新颖,不落陈腐,不仅意指鬓
发的斑白,而且秋风萧萧,又给人以冷的感觉。
2.
同是登高望远,本诗与杜甫《登高》相比,在意境营造上有何不
同?请简要分析。(6分)
1.
A
2.描写了初春田野生机勃勃的景象。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
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
1.C
“颈联虚写''错。
颈联从上文的忆想回到现实,是实写C鸦投古刹,是黄昏时万物
栖息的典型景象;而落日斜晖,也是作者的所见之景。
2.
①本诗以清蝉、斜阳、暮鸦、衰草、秋风为主要意象,营造出凄
清萧瑟的意境;②杜诗以急风、高天、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为主要意
象,营造出雄阔苍凉的意境。诗歌题型回顾训练5•诗眼类
【方法梳理】
一般考查“诗眼”体现在哪些方面,或者诗歌是如何围绕诗眼来
写的。需要逐联分析、归纳。诗眼可在诗中,也可在题目中。如陆游
《幽居初夏》: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
不鸣蛙。箱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
谁共午瓯茶。【注】薛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
夏常见之物。
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
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
鹭”)o③以声衬“幽”(“鸣蛙”)。
【强化训练】
竹
李贺①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喜。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
裁堪钓锦鳞。三梁②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注】①李贺是唐代诗人,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属“王孙”,
但系远支,与皇族关系已很疏远,而且一生郁郁不得志,英年早逝。
②三梁:古人帽中横的硬村,用竹制成。汉唐冠帽有五梁、三梁、两
梁的制度。天子戴五梁进贤冠,太子诸王戴三梁进贤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第一、二句,俯看竹子倒映水中、水波荡漾,仰观竹影凌
空而上,一片生机C
B.三、四句写竹林小径所见,笋尖上挂着露珠,竹根快被青苔遮
住,环境十分幽雅,
C.诗的前四句写竹子潇洒的风度、劲直的气节,为后面诗人直抒
其志作了充分铺垫C
D.后四句转换笔法,描写竹子的功用,寄寓作者的感慨,抒发了
作者的怀抱与希望C
2.有人评价这首诗以一“喜”字贯穿全诗,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
析。(6分)
霁夜①
孔平仲②
寂历③帘拢④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
笼云犹未醒。
早有秋声随堕叶,
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准拟南轩望,
洗出庐山万丈青。
【注】①霁:雨后或雪后转晴。②孔平仲:宋代诗人,诗歌以“流
丽清整,通畅明快”见长。③寂历:寂静冷清。④帘板:窗帘和窗牖。
1.
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一项(3分)
()
A.古人有悲秋之传统,但也有反其意而用之的,李白之称“秋兴
逸”,这首诗在意境塑造和情感传达上也有“秋兴逸”的意味。
B.
诗篇以“秋兴”为主题,但不作空泛议论,诗人匠心独运,将过
去现在,室内室外的诸种景物融为一体。尤其注意捕捉具体景物,以
表现诗人的感受。
C.
最先触发作者诗情的,是闯入梦境的墙上响铃。然而诗人先写从
帘板透入室内的月色。即先写醒后所见,次句再写梦醒,这是一种倒
叙。
D.
作者描写选取了秋月、秋声、秋叶和秋萤等典型意象表现“秋兴二
整首诗景物安排由明朗转向幽暗,明暗的起伏变化成为本诗的诗脉。
2.
有学者认为这首诗的核心在于一个“清”字,请结合全诗分析作
者是如何表现“清”的?(6分)
LC(“直抒其志”错,这首诗是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
2.①首先,在诗人的眼中,无论是竹子水中倒影的姿态,还是挺
拔向上的状态,都充满了生机,可爱的翠竹,幽雅的环境,给诗人情
不自禁的喜悦之感。②其次,诗人写竹,意在寄兴。诗人怀不世之才,
自信中充满期许,渴望能像竹子一样被重用,济世报国,其情其志,
于诗中时时可见,所以“喜”溢于诗中。
LD”景物安排由明朗转向幽暗”错误,景物安排应该是由幽暗
转向明朗。
2.①对比,作者以清晨秋叶的坠落声,成墙上的铃声之清泠,与
昨夜狂风暴雨对比映衬,突出一夜暴风雨之后,夜雨初霁的清静。②
调动多种感官,视觉角度,写“淡月笼云”,触觉角度,写“凉意”,
听觉角度写“秋声随堕叶”,营造出一种清净、清新之感。③想象,
诗歌尾联作者想象经过暴雨洗过的庐山,必然是一片青翠,给人清爽
之感。诗歌题型回顾训练1•表达手法(技巧)类
【方法梳理】
回答手法题,要明确手法,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最后点明诗
人的情感或者表达效果。
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1)表
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描写(描写技巧,包括写人技巧和写物技巧)
和抒情(抒情技巧)。(2)表现手法包括想象(虚写)、对比、衬托(正
衬和反衬,反衬最典型的是以声衬静、以乐写哀)、象征、用典、抑
扬、赋比兴等。(3)修辞包括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比拟
(拟人和拟物)、夸张、双关等。(4)有时还会涉及结构技巧,如开
门见山、总领全诗、承上启下、过渡转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
【强化训练】
李处士故居
王建
露浓烟重草萋萋,树映阑干柳拂堤。
一院落花无客醉,半窗残月有莺啼。
芳筵想像情难尽,故榭荒凉路欲迷。
风景宛然人自改,却经门外马频嘶。
【注】王建(约767〜约830年),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
河南许昌)人。家贫,”从军走马十三年”,居乡则“终日忧衣食”,四
十岁以后“白发初为吏”,沉沧于下僚,世称王司马。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通过写露浓烟重杂草繁茂的景象,表现出李处土故居的衰
败,烘托出一种冷清的氛围,奠定了感伤的情感基调。
B.颔联赋予花月以人的情态,写院中的花儿凋落,月也是残缺的,
暗示李处士故居这里已人迹罕至,表现一种落寞的情怀。
C.尾联中作者写李处士故居虽“风景宛然”,可宾、主已不在,
最后一句写马的嘶鸣来抒情,表现出自己的感慨和伤怀。
D.这首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通过烟露、草树、柳堤、花月、
榭、马等多种意象来表现李处士故居夜晚的阴冷凄清。
2.
颈联是如何来表现作者情感的?请简要分析。(6分)
元日陈与义①
五年元日只流离,楚俗今年事事非。
后饮屠苏②惊已老,长乘蚱脑竟安归。
携家作客真无策,学道砌心③却自违。
汀草岸花知节序,一身千恨独沾衣④。
【注】①诗人曾在朝廷任职。南宋建炎四年,金兵大举南侵,诗人
避难湖湘间。此诗作于建炎四年。②屠苏:屠苏酒。③夸Mku)心:
道教语,谓摒弃杂念。④独沾衣:传说战国时齐景公在牛山落泪,感慨
人世无常。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扣题,回忆自昔至今五年来的辗转奔波的生活,每逢“元
日”,只有“流离”,可见诗人的生活境况。
B.“惊”字写诗人饮屠苏酒时蓦然发觉自己垂老的惊惶之态,“竟
安归”表达了对最终竟然安然归乡的欣喜。
C.”携家作客真无策”呼应首联上句,是说自己五年来漂泊辗转,
客居他乡。“真无策”透露出诗人的内心感受。
D.颈联第二句,写诗人原本决心学道以清除内心杂念,后来却违
背了自己原本的意愿,步入仕途,自感追悔莫及。
2.
本诗尾联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6分)
谴疟鬼
韩愈
屑屑水帝魂,谢谢无馀辉。
如何不肖子,尚奋疟鬼威。
乘秋作寒热,翁妪所骂讥。
求食欧泄间,不知臭秽非。
岂不忝厥祖,睨然不知归。
湛湛江水清,归居安汝妃。
降集随九歌,饮芳而食菲。
赠汝以好辞,咄汝去莫违。
【注】屑屑:劳碌不安的样子;水帝:指古帝颛顼;谢谢:远去;
百兄(midn):面红c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诗气盛言宜,把疟疾比作疟鬼,斥其辱没家门,表达誓要
斩草除根的决心。
B.疟鬼是水帝不肖之子,喜欢耀武扬威,趁秋季到来,为害人
间,被百姓咒骂。
C.写疟鬼恬不知耻,在病人呕吐物中求食,不避污秽,侧面描
写疟疾病症之重。
D.诗人劝疟鬼回家陪伴家人,在想象神明之境的时候借鉴了楚
辞中的丰富意象。
2.请从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的标题。(6分)
1.B
“赋予花月以人的情态''说法不当,颔联“一院落花无客醉,半
窗残月有莺啼”并没有比拟的手法,该句只是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用“落花残月”的意象来暗示李处士故居这里已人迹罕至,表现诗人
落寞的情怀。
2.①颈联使用了虚实结合(想象)、对比(反衬)的手法。②作
者来到李处士故居,不禁想起往昔李处士在这里大张筵席、宾主畅饮
的情形。而如今眼前“风景宛然”,李处士却已不在,只剩故榭荒路
的凄凉,诗人见此情此景一股凄凉落寞的伤感便油然而生。③表达了
作者对李处士故居物是人非的慨叹伤感。
1.B
“表达了对最终竟然安然归乡的欣喜”错,应是到底能到哪里去,
是辗转奔波的痛苦C
2.①拟人,“花草知节序”,花草尚且知道季节转换而百倍珍惜,
更何况是人,面对草长花开,诗人只有独自怅恨;②用典,化用齐景
公“牛山霆衣”的典故,抒发自己身逢动荡乱世,漂泊流离、不知何
处可归的愁苦。③“一身千恨”,通过夸张,表达了诗人长期漂泊他
乡,人已年老却仕途无望的愁苦。
1.A
“表达誓要斩草除根的决心”错,韩愈并没有表达将疟鬼消灭殆
尽的意图,只是将其遣送归家,让其过上正常的神的生活,不要来祸
害人问,表达了人神和谐共处的意愿。
2.①直接点明诗歌内容,开门见山,概括性强;②直抒胸臆,表
达对病疾的强烈情感;③“谴”字一语双关,既包含对疟鬼的严厉谴
责,又有要将其遣送回家的意思,含蓄蕴藉。
3诗歌题型回顾训练8•情感概括类
【方法梳理】
对于情感的把握,(1)可以从题材入手,同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
类似的情感;(2)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或关键词语入手,这些句子
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3)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
知人论世;(4)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
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5)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
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6)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
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总之,
要充分利用诗歌信息,全面、准确把握情感。
【强化训练】
曲江春感
罗隐
江头日暖花又开,江东行客心悠哉。
高阳酒徒半凋落,终南山色空崔嵬。
圣代也知无弃物,侯门未必用非才。
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归去来。
[注]罗隐,唐代诗人。这首诗作于作者困居长安、久试不第之时。
高阳酒徒,指那些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点明春暖花开时节,行客心情悠然,格调明快,奠定全
诗的感情基调。
B.联“终南山色空崔嵬”中的“空”字,表现出终南山虽高峻
却无人欣赏。
C.颈联说自己知道在圣明的时代没有被遗弃的人才,以反语相
讽,似扬实抑。
D.尾联中的“一船”,另有版本作“满船”,虽各有意境,但“一”
似更有韵味。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详定①试卷二首(其一)
王安石
帘垂咫尺断经过,把卷空闻笑语多。
论众势难专可否,法严人更谨谁何。
文章直使看无薮②,勋业安能保不磨③。
疑有高鸿在寥廓,未应回首顾张罗。
注释]①详定:复核审定。王安石为诺定官,负责在科举考试中
审定考官评阅的试卷等级。②数(」ei):丝线疙瘩,引申为毛病。
③磨:磨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的首联既渲染了阅卷之地戒备森严的环境,也描写了考官
们阅卷的轻松氛围C
B.颔联中写作者审定试卷的态度极为谨慎坚决,即使同僚人多
势众也无法影响他C
C.颈联中作者由考试评卷的相关问题展开联想,以议论入诗,
表达自己的观点。
D.尾联用“高鸿”做比喻,出语警策,显示出作者作为政治家
的真知灼见。
2.通过详定试卷,王安石对宋朝的考试制度有何认识?请简要
分析。(6分)
1.A(诗人用“高阳酒徒”以自喻,“半雕落”是写诗人自己仕
途失意、生活困顿的形貌和心态)
2.(1)对江春美景的喜爱;(2)对仁途的灰心失望;(3)对归
隐生活的向往;(4)对官场科举虚伪腐败的讽刺。
(6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1.B
【解题思路】“即使同僚人多势众也无法影响他”曲解诗意。颔
联是说详定一事法规严密周详,考官们议论纷纭,十分谨慎,不冬个
人专断。
2.①作者认为宋朝的考试法度谨严,不受个人喜好影响,考官
们评定等级也十分慎重;②作者更认识到仅凭文章优劣选拔人才的考
试制度,不能保证选拔出可以建功立业的真人才。
(每点3分,意思相近即可)
诗歌翻译:
阅卷之地戒备森严,考官们谈笑风生。但是各有所见,议论纷纷。
考试法规制度严密周详,考官们录取选拔也十分谨慎。文章即使毫无
瑕疵,又怎么能保证录取的人就一定能建立不朽的功业呢?我疑心有
更大的濡鹄在广的天空飞翔,却不愿落在这张科举考试的网中。
1诗歌题型回顾训练13•比较类
【方法梳理】
往往比较手法、情感、抒情方式、意象内涵等的异同。
【强化训练】
晓行巴峡①
王维
际晓②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水国舟
中市,山桥树杪③行。
登高万井出,
眺迥二流明。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
情。
(注)①巴峡:长江自巴县(重庆)至涪州(涪陵)的一段,因
皆在古巴县或巴郡境内,故称巴峡。②际晓:犹黎明。③树杪:杪音
mi6o,树梢。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2.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
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相比,在意境特点、抒发情感方面
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秋夜曲
王维
桂魄①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①桂魄:即月亮。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诗的首句写景,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烘托出女主人公清冷
孤寂的心情。
B.王诗的三、四句抒情,主人公殷勤弄筝,沉浸于所弹乐曲之中
而忘记归房。
C.杜诗中的一、三句写景,把深宫秋夜的景物十分形象地呈现在
读者的眼前。
D.杜诗中二、四句写宫女,虽没有一句直接抒情的话,但情蕴其
中,耐人寻味。
2.
简析两首诗的尾句表达的感情有何共同之处?在表达感情上分
别运用了怎样的手法?(6分)
1.C
“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
错误,井:即市井,村落,指山城住户。万井:千家万户。
2.王诗:运用“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等意象,
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
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杜诗:运用“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
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1.
B
“沉浸于所弹乐曲之中而忘记归房”错误,应为“似迷恋乐曲,
实际上以乐曲寄情”,“忘记归房”应为害怕空闺冷寂不敢(愿)归房。
2.
思想感情:都抒发了女子独守空房的孤独寂寞之情。手法:王诗
是直抒胸臆,直言“心怯空房不忍归”(或王诗运用心理描写,来展
示女主人公独守空房的孤独与悲苦);杜诗是通过动作描写婉曲达意,
以女子卧看牛女,委婉曲折地表达渴望夫妻团圆的愿望。诗歌题型回
顾训练9•情感变化类
【方法梳理】
对这类题目,往往要结合全诗,逐联分析。组织答案时,要用能
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
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
【强化训练】
晚泊济阳望庐山①
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济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②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③近,日暮空闻钟。
【注】①本诗是孟浩然出仕不第,漫游东南时所作。同阳,现在
江西九江。香炉峰,庐山的主峰。②远公:东晋时的高僧惠远。③东
林精舍:东林,即东林寺,在庐山峪岭以北。精舍,僧人所居。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颔联中的“始”字呼应首联中的“名山都未逢“,也侧面写出
了诗人漫游之久。
B.颈联诗人借高僧惠远点明庐山绝弃尘俗,令人始终心怀向往。
C.尾朕诗人从视觉与听觉的角度展现自己泊船济阳的所见所闻,
照应题目晚泊。
D.本诗前两联重在抒情,稍带叙事,落笔空灵;后两联以情带景,
可谓寓情于景。
2.
后人评价此诗说“诗人的感情一波三折”,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6分)
暮春
王禹倜①
寂寞红芳又一年,老郎空解惜春残。
才闻莺噬夸杨柳,已被蝉声哭牡丹。
壮志休磨三尺剑,白头谁藉两梁冠②。
酒蹲何必劳人劝,且折余花更尽欢。
[注]①王禹便:北宋诗人、散文家,因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
贬调。②梁冠:有横脊的礼冠,古代帝王大臣所用的冠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题目看,本诗描写晚春景物,既有惜春之意,又蕴含着作
者的情感。
B.赏花、磨佥1、喝酒等一系列动作,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外在体
现。
C.作者着一“老”字,表明自己年事已高,对比青年时代,感
叹青春易逝。
D.作者借景抒情,抓住了景物跟独特感受的契合点,具有很高的
艺术水平。
2.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发展变化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1.
D
“前两联重在抒情”错,本诗前两联重在叙事,稍带抒情。
2.
①首联写诗人在东南一带漫游了很长时间,想寻访名山大川,寄
情山水,却始终不遇,此时诗人的心情带有一种失落感。②颔联一个
“始”字流露出诗人对庐山向往已久终得见到的喜悦之情;颈朕借对
山中高士的仰慕与怀念,流露出浓厚的隐逸思想。③尾联写诗人虽已
快到远公的栖息之所,但物是人非,先前的喜悦又被淡淡的惆怅笼罩,
何去何从,诗人感到矛盾和迷茫。
1.C
“对比青年时代”理解错误,作者并没有与青年时代对比,只是
感叹青春已逝。
2.①作者看到满地的落花,感叹时光易逝,而自己年事已高,
黄莺的啼叫声,被蝉凄厉的声音取代,更增添了这种悲伤;②自己虽
有报国壮志,无奈年事已高,屡次被贬,无人赏识,只能白头空叹;
③作者壮志难酬,只好借酒浇愁,聊以自慰。
【解析】首联:“寂寞红芳又一年,老郎空解惜春残”意为:寂
寞萧索的红花又度过一年,衰老如我,看着满地残花意识到春光已逝,
年华易老。可以概括出第一点:作者看到满地的落花,感叹时光易逝,
而自己年事已高,黄莺的啼叫声,被蝉凄厉的声音取代,更增添了这
种悲伤;颔联、颈联:“才闻莺噬夸杨柳,已被蝉声哭牡丹。壮志休
磨三尺剑,白头谁藉两梁冠”意为:仿佛刚刚才听到莺啼婉转,还在
夸赞杨柳依依,可转眼间,入耳的已是在惜叹牡丹凋谢的悲戚蝉鸣了,
虽有报国之志,但年事已高,想到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可以概括出
第二点:自己虽有报国壮志,无奈年事已高,屡次被贬,无人赏识,
只能白头空叹;尾联:“酒蹲何必劳人劝,且折余花更尽欢”意为:
只能借酒消愁,再赏满地残花或许更可尽暮春之欢。可以概括出第三
点:作者壮志难酬,只好借酒浇愁,聊以自慰。诗歌题型回顾训练6•结
构作用类
【方法梳理】
考查某句诗在诗歌中的作用,要阐释诗意,然后结合诗句的位置,
指出在情感或者结构上的作用。例如总领全诗、铺垫蓄势、承上启下、
转折过渡、照应题目(前后照应)、卒章显志等。
考查诗歌全篇的结构特点(层层深入、起承转合)或者前后部分
的关系(对比)等C
【强化训练】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
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兴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期间。
怀嵩楼为唐代名相李德裕贬为滁州刺史时所建。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以“感”入题,写景洗练生动,描写角度或仰或俯,时远时
近,视觉听觉巧妙结合。
B.首联写滁州城云遮雾绕,烟影重重,诗人登临送目不禁遥想历
史,怀人追往,感概万端。
C.颔联远观秋风瑟瑟,叶落山凸,楼前野菊丛生,迎霜竞放,正好
杯酒对赏,慰此幽独。
D.颈联以凛冽西风,清哀画角,斜照落日,肃穆青松表达了诗人年
华迟暮的悲凉。
2.
诗歌的尾联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上有什么作用?(6分)
青玉案•用辛稼轩元夕韵
刘辰翁
雪销未尽残梅树。又风送、黄昏雨。长记小红楼畔路。杵歌串串,
鼓声叠叠,预赏元宵舞。
天涯客鬓愁成缕。海上传柑梦中去。今夜上元何处度。乱山茅屋,
寒炉败壁,渔火青荧处。
【注】临安被占,宋幼主赵曷遁湖广,后至厘山,厘山临海,故
称“海上二宋朝正月十五有贵戚宫人赠黄柑的习俗。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二句从眼前的景象着笔,残雪未尽,梅花凋残,黄昏风雨,
春寒料峭,尽显凄凉。
B.
“杵歌串串,鼓声叠叠”是对偶句,极写昔日元宵节歌舞不绝,
热闹喧腾的景象
C.下片首句宕开一笔,描写自己漂泊天涯的境遇,抒发国破家亡、
无以寄身的凄惨愁绪。
D.词的末尾运用设问,再以景作答,直抒胸臆,强化了词人的凄
凉与孤独之感。
2.
请结合全词分析下片中“梦中去”在结构与情感上的作用。(6
分)
1.D
颈联的西风、画角带有萧瑟悲凉之意,但是诗人“解带”迎之,
落日照青松显示了不可凌迫的气概,并无年华迟暮之悲。
2.①尾联虚写(想象)终有一天在冬日乘兴与友人一起踏雪,欣赏
玉洁冰清之景。②情感表达:诗人以景结情,表达了诗人酒兴诗兴高
昂,虽然被贬仍旷达乐观。③结构安排:“乘兴携嘉客”照应诗题,“群
玉峰”照应颔联“山争出”,使结构更加完整,诗情更为激越。
1.D
“直抒胸臆”分析错误,词的未尾是以景作答,因此是寄情于景,
情景交融,而不是直抒胸臆。
2.①结构上,承上启下。“梦中去”三字承接上面所写过去都城
临安元宵节的热闹与繁华,启示下文对如今元宵节境况的描写,由昔
而今、由梦境到现实。②情感上,反衬对比。过去元宵节的盛大场面
只成回忆,宛如梦境,而现在国破家亡,目己漂泊天涯,反衬出今年
元宵节的凄凉,既写出了词人对往日元宵节的眷恋和对故国的缅怀与
痛悼,也表达了丧乱之苦和亡国之痛。诗歌题型回顾训练2•物人形
象类
【方法梳理】
(一)人物形象:概括人物形象特点(有时要注意身份定位)。
分析人物刻画方法(正面描写;对比衬托;环境烘托;修辞手法)。
分析人物形象作用C
分析人物形象时:1.
抓住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主张。2.
抓住注解,把握诗词内容,了解背景。3.联系诗词中的意象、典
故等。
(二)事物形象:概括事物特点。分析刻画方法(正面描写;对
比衬托;环境烘托;修辞手法)。揭示物象象征意义(抓住“物”和
“人”的相似点,由物及人,托物言志)。
分析事物形象时:注意同一形象,不同作者,不同时代,赋予不
同的情感。
【强化训练】
留别武陵①袁丞
王昌龄
皇恩暂迁谪,待罪②逢知己。
从此武陵溪,孤舟二千里。
桃花遗古岸,金涧流春水。
谁识马将军③,忠贞抱生死。
【注】①武陵:今湖南常德市。②待罪:官吏常怕因失职获罪,
故以待罪为供职之谦辞。时昌龄再贬龙标尉,诗即作于赴任途中。③
马将军:东汉马援曾击湘地“五溪蛮”,故诗人临其地而思其人。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迁谪”“待罪”之词既点明了诗人的遭遇,又写出了与
朋友相逢时的背景C
B.颔联首句借武陵溪事,表惜别之意,也抒发了诗人留恋风景忘
却被贬烦恼的心情C
C.颈联用《桃花源记》中典故,描绘了武陵溪口“古岸桃花”“春
水流涧”的美好景象。
D.尾联以马援自喻,既表达自己的愤懑不平,也表明自己对忠贞
操守的无比珍视。
2.
诗中“孤舟”一词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柜鹿赠李少府
高适
李侯虽薄宦,时誉何籍籍。
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
投壶①华馆静,纵酒凉风夕。
即此遇神仙,吾欣知损益②。
【注】①投壶:古代饮宴时的一种游戏。设投壶一个,宾主依次
向壶中投矢,胜者罚负者饮酒。②损益:《论语•季氏》:“益者三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月招商引资工作计划范文
- 初中七年级班主任计划
- 高一数学函数应用教学计划模板
- 2025医院护士长下半年工作计划
- 石幢社区二〇一一年退管工作计划
- 企业文化工作计划
- 2025秋季农村小学德育工作计划
- 六年级教师教学计划
- 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范文
- 《行政立法行为》课件
- 维修电工题库(300道)
- 地球历史及其生命的奥秘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教你成为歌唱高手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电气火灾综合治理自查检查表
- 结算资料目录
- 新产品导入量产作业流程(NPI)
- 土壤分析技术规范(第二版)
- 大学生个人求职简历封面 (82)应聘投稿找工作履历表封面
- T∕CAME 1-2019 家庭式产房建设标准
- 江淮4DC1发动机检测报告
- 伤情评估和战场伤员分类(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