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教学质量检测学试题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2第5章~第6章+选择性必修1第1章~第2章第3节。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新型冠状病毒BA.4和BA.5变异株(RNA病毒)的传播力明显高于德尔塔毒株,也高于此前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变异株的突变位点主要集中在S蛋白基因的高变异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BA.4和BA.5变异株的出现是由于其DNA片段发生了碱基的增添、替换或缺失B.新冠病毒变异株遗传物质的高变异片段与稳定片段的区别在于核苷酸序列不同C.BA.4和BA.5变异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基因重组导致其后代感染力增强D.可以直接在不含活细胞的培养基中培养BA.4和BA.5变异株以扩增病毒数量【答案】B【分析】分析题文描述可知: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营寄生生活,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详解】A、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基因是RNA片段,变异株的出现是由于其RNA片段发生了碱基的增添、替换或缺失,A错误;B、新冠病毒变异株RNA的高变异片段发生了碱基的增添、替换或缺失等,从而导致相应片段的核糖核苷酸序列与稳定片段不同,B正确;C、减数分裂是真核细胞的一种分裂方式,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发生减数分裂,故其不会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营寄生生活,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故培养新冠病毒不能直接使用培养基培养,应使用活细胞培养病毒,D错误。故选B。2.某同学总结了关于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点并制作成如下表格:变异类型举例或图示染色体数目变异猫叫综合征(Ⅰ)、三倍体无子西瓜(Ⅱ)染色体结构变异根据该表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表格中Ⅰ实例与相应的变异类型不能正确对应B.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变异类型属于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C.从表格中Ⅳ处的图例可看出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可能会减少D.Ⅲ、Ⅴ变异类型必然会导致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答案】B【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的改变。【详解】A、猫叫综合征是由于人的5号染色体丢失了部分片段引起的,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而不是数目变异,A正确;B、三倍体无子西瓜属于染色体数目以一套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为基数成倍增减导致的染色体数目变异,B错误;C、Ⅳ处对应的是染色体丢失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数量减少,C正确;D、Ⅲ为倒位、Ⅴ为易位,这两种变异均会导致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B。3.番茄(2n=24)中有一种三体(三体的形成对细胞的正常生长无影响),它的6号染色体有3条,在减数分裂联会时,3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2条随意配对,另1条不能配对。在减数分裂Ⅰ后期,配对的2条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不能配对的一条染色体随机地移向细胞的任一极,其他对同源染色体正常配对、分离。欲判断控制叶形的基因是否位于6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用马铃薯叶(aa)的二倍体番茄做父本、正常叶(AA或AAA)的三体番茄做母本,进行杂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仅根据杂交得到的F1不能判断叶形基因是否在6号染色体上B.该三体番茄进行有丝分裂时,中期细胞中核DNA分子数为50C.若叶形基因不在6号染色体上,用F1正常叶三体植株与二倍体马铃薯叶植株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正常叶:马铃薯叶=1:2D.若叶形基因在6号染色体上,F1正常叶三体植株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2:1【答案】C【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用马铃薯叶(aa)的二倍体番茄做父本、正常叶(AA或AAA)的三倍体番茄做母本,杂交得到的基因型为Aa或AAa,都表现为正常叶,通过不能判断叶形基因是否在6号染色体上,A正确;B、由题干可知,该三体番茄含有25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因此细胞中核DNA分子数为50,B正确;C、若叶形基因不在6号染色体上,则父本马铃薯叶形的基因型是aa,母本正常叶的基因型是AA,二者杂交得到F1的基因型为Aa,F1与aa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1,即正常叶:马铃薯叶=1:1,C错误;D、若A基因在6号染色体上,则父本二倍体马铃薯叶形的基因型是aa、母本正常叶三体的基因型是AAA,二者杂交所得的基因型是Aa、AAa,F1中正常三体植株AAa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2:1,D正确。故选C。4.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99%的患者为女性,包括散发性与遗传性两大类。研究表明,遗传性乳腺癌与乳腺癌易感基因突变有直接的关系,抑癌基因BRCA1和BRCA2是最主要的两种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突变基因携带者患遗传性乳腺癌风险较普通人群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某医学研究小组选择200位乳腺癌高危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共获得了611位女性一级亲属的相关信息,具体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RCA1/2突变携带者与非携带者的家族乳腺癌发病率比较突变携带情况女性一级亲属例数女性一级亲属患乳腺癌例数发病率(%)携带者BRCA1突变携带者BRCA2突变携带者非携带者48405235513①②③A.BRCA1和BRCA2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B.通过基因检测技术检测父母是否携带BRCA1/2突变基因可预测后代患乳腺癌的风险C.上表中发病率①②③对应的数值分别为12.50%、10.42%和2.49%D.BRCA1或BRCA2突变基因的携带者应该增强自检与乳房体检意识【答案】C【分析】引起细胞癌变的外因是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这类基因一旦突变或过量表达而导致相应的蛋白质活性过强,就可能引起细胞癌变;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这类基因一旦突变而导致相应的蛋白质活性减弱或失去活性。癌细胞的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显著变化、细胞表面发生改变。【详解】A、BRCA1和BRCA2是抑癌基因,抑癌基因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繁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A正确;B、基因检测可以精确地诊断病因,找到突变基因,通过检测父母是否携带BRCA1/2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预测后代患遗传性乳腺癌的风险,B正确;C、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的患者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由表中数据可知,上表中发病率①②③对应的数值分别为10.42%(5÷48×100%)、12.50%(5÷40×100%)和2.49%(13÷523×100%),C错误;D、BRCA1和BRCA2突变基因携带者的发病率(12.50%)明显高于非携带者的发病率(2.49%),故BRCA1和BRCA2突变基因的携带者应该增强自检与乳房体检意识,D正确。故选C。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斯万特·帕博完成了尼安德特人基因组的测序。该团队通过进一步分析比较现代人和已经灭绝的人类之间的线粒体DNA差异,为探索人类的进化历史奠定了科学基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生物学证据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B.尼安德特人线粒体DNA的基因序列与现代人类完全不同C.尼安德特人的灭绝与其在进化的过程中不能适应环境而被淘汰无关D.线粒体DNA的提取和分析是从分子水平对人类的进化进行研究的过程【答案】D【分析】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2)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3)胚胎学证据:①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②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4)细胞水平的证据:①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②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5)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详解】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A错误;B、尼安德特人线粒体DNA的基因序列与现代人类有一定相似性,B错误;C、尼安德特人的灭绝与其在进化的过程中不能适应环境而被淘汰有关,C错误;D、线粒体DNA属于生物大分子,线粒体DNA
的提取和分析是从分子水平对人类的进化进行研究的过程,D正确。故选D。6.碳青霉烯类是一类作用效果稳定、毒性低的抗生素,已经成为治疗细菌感染最主要的抗菌药物之一。随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发生改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耐药菌的产生是由于使用抗菌药后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B.耐药菌的产生对其生存和人类健康来说,均属于有害变异C.耐药菌的进化过程中不存在与其他生物和无机环境间的协同进化D.细菌的变异能增加其遗传的多样性和基因库的多样性【答案】D【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详解】A、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不是由于环境的选择导致的,A错误;B、耐药菌的产生对于其生存来说属于有利变异,但对于人类健康属于有害变异,即变异的有利和有害性是相对的,B错误;C、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就是协同进化,耐药菌的进化过程中存在与其他生物和无机环境间的协同进化,C错误;D、细菌的变异变异可以产生新的基因组合和特征,能增加其遗传的多样性和基因库的多样性,D正确。故选D。7.下列关于内环境这一概念的理解错误的是()A.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不一定都具有内环境B.细胞呼吸过程可以发生在内环境中C.严重营养不良会导致出现组织水肿D.内环境中的淋巴液不能直接进入组织液【答案】B【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详解】A、单细胞生物没有内环境,A正确;B、细胞呼吸过程发生在细胞内,B错误;C、严重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降低,从而出现组织水肿,C正确;D、淋巴液是由组织液经过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而形成的,只在淋巴管中流动,经过淋巴结等淋巴器官,并最终重新汇入血浆,淋巴液不能直接进入组织液,D正确。故选B。8.如图为人体内环境的局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端为静脉端,B端为动脉端B.若图中⑦表示脑细胞,则A端CO2浓度大于B端C.③中的O2进入⑦细胞内并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6层磷脂双分子层D.血浆的渗透压大小只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的含量【答案】C【分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组成,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生活在组织液中的细胞与组织液之间直接进行物质交换。分析题图可知,图中①是淋巴,②是淋巴管壁细胞,③是红细胞,④是血浆,⑤是毛细血管壁细胞,⑥是组织液,⑦是细胞内液。【详解】A、据图可知,图中①、②、③、④、⑤、⑥、⑦分别是淋巴液、毛细淋巴管壁、血细胞、血浆、毛细血管壁、组织液、细胞内液,根据图中箭头,A端为动脉端,B端为静脉端,A错误;B、若图中⑦表示脑细胞,会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A端为动脉端,B端为静脉端,则CO2浓度是A端小于B端,B错误;C、③是红细胞,⑦是细胞内液,红细胞所携带的O2进入组织细胞内在线粒体内膜上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6层生物膜结构,它们依次是1层红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膜、2层线粒体的膜,1层生物膜包含1层磷脂双分子层,故③中的O2进入⑦细胞内被利用场所至少需要穿过6层磷脂双分子层,C正确;D、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其渗透压除了和无机盐有关外,还和蛋白质有密切关系,D错误。故选C。9.人如果没有吃过葡萄,看到葡萄时不会分泌唾液;但如果吃过,则看到甚至听到人们说起葡萄时就会分泌唾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听到别人讲葡萄时分泌唾液是人类特有的反射B.人大脑皮层受损后吃葡萄分泌唾液的反射不会消失C.条件反射是通过后天学习得来,其遗忘消退与大脑密切相关D.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还需要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来维持【答案】D【分析】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A、听到别人讲葡萄时分泌唾液是对语言文字特有的反射,有语言中枢的参与,是人类特有的,A正确;B、吃葡萄引起的唾液分泌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脑干的延髓上,成人大脑皮层受损后吃葡萄分泌唾液反射不会消失,B正确;C、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与大脑密切相关,C正确;D、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否则会消退,D错误。故选D。10.阈电位是指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用同种强度的阈下刺激分别以单次和连续的方式刺激上一神经元,测得下一神经元的膜电位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上一神经元受到刺激后释放的神经递质是抑制性神经递质B.神经细胞兴奋部位的Na⁺内流需要转运蛋白协助,需消耗能量C.连续多个阈下刺激可以增加下一神经元膜外Na⁺的浓度,改变其Na⁺的浓度差D.降低细胞外液K⁺浓度,阈电位的绝对值升高,神经元更不容易兴奋【答案】D【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单次刺激时,膜电位发生了变化,静息电位差值变小,但没有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说明刺激强度在阈值之下;连续刺激时,形成了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说明连续的阀下刺激可在突触后膜叠加。【详解】A、由图可知,在连续刺激上一神经元情况下,下一神经元产生了兴奋,说明上一神经元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A错误;B、细胞外Na+浓度大于细胞内,神经细胞兴奋部位的Na+内流为协助扩散,Na+内流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B错误;C、连续刺激时,形成了动作电位,说明该过程存在Na+内流,神经元膜内Na+浓度增加,C错误;D、降低细胞外液K+浓度,细胞膜上的静息电位增大,细胞不容易兴奋,D正确。故选D。11.神经系统对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胶质细胞数量远多于神经元,并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由完整的反射弧构成C.大脑、小脑和脊髓共同组成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小脑能够维持身体平衡D.副交感神经兴奋,消化腺分泌活动减弱,抑制胃肠蠕动,不利于食物消化【答案】A【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详解】A、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可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其数量多于神经元,A正确;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B错误;C、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等,C错误;D、副交感神经兴奋,消化腺分泌活动增强,有利于食物消化,D错误。故选A。12.如图是用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电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部位兴奋产生、传导及传递的示意图,a、b表示刺激位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静息状态下,甲电表的指针指向下方,乙电表的指针指向右侧B.刺激b处时,甲电表指针发生一次偏转,乙电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分别刺激a处和b处观察乙电表指针偏转的情况不能探究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方向D.完全抑制c处神经递质的释放,再刺激a处时,甲、乙电表的指针偏转次数不同【答案】A【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A、据图可知,甲、乙电流表两端一个在膜外一个在膜内,静息状态下,呈现外正内负,甲电表的指针指向下方,乙电表的指针指向右侧,A正确;B、刺激b处时,由于兴奋在细胞间传递的单向性,兴奋不能传到甲电表,甲不发生偏转,乙电表右侧电极能接收到信号,乙指针偏转1次,B错误;C、刺激a处,兴奋先后传到乙电流表的左端和右端,乙电表发生两次偏转;刺激b处,乙电表只发生一次偏转,说明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方向是从左向右,C错误;D、完全抑制c处的神经递质的释放,再刺激a处时,兴奋无法传到右边神经元,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一次,D错误。故选A。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选不全得2分,有选错得0分。13.某科研人员对野生纯合果蝇进行γ射线诱变处理得到一只雄性突变型果蝇。研究表明该突变性状是由一个基因突变引起的。科研人员让该突变型雄果蝇与多只野生型纯合雌果蝇杂交,根据子代的表型确定了该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及基因的位置。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预测结果正确的是()A.若子代雄果蝇全为突变型,雌果蝇全为野生型,则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B.若子代雌雄果蝇中野生型:突变型均为1:1,则突变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突变基因为隐性基因C.若子代雌果蝇都为突变型,雄果蝇都为野生型,则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突变基因为显性基因D.若子代雌雄果蝇都为野生型,则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突变基因为隐性基因【答案】ACD【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设这对基因用A、a表示,假定突变基因在Y染色体上,则突变型雄果蝇(XY)与多只野生型纯合雌果蝇(XX)杂交,子代中雄性个体都会有突变基因而表现为突变性状,而雌性个体没有突变基因,表现为野生性状,A正确;B、若突变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且为隐性突变,则雄果蝇需要两个基因都突变才能变为突变型,与题干不符,故突变基因为显性基因,突变型雄果蝇与野生型雌果蝇杂交,子代中雌、雄果蝇都是野生型∶突变型为1∶1,B错误;C、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突变基因为显性基因,则该突变型雄果蝇基因型为XAY,它与野生型雌果蝇(XaXa)杂交,子代中雌性(XAXa)表现为突变性状,子代中雄性(XaY)表现为野生型性状,C正确;D、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突变基因为隐性基因,则突变型雄果蝇(XaY)与野生型雌果蝇(XAXA)杂交,子代中雌性(XAXa)和雄性(XAY)都表现为野生性状,D正确。故选ACD。14.某种螳螂褐体色(A)对绿体色(a)为显性,在某地区释放一群人工饲养的螳螂,这群螳螂中褐体色约占90%,褐体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60%;第二年在该地区发现褐体色下降至76%;第三、四年褐体色比例均有一定程度下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螳螂种群中全部的A基因和a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B.刚释放时该种群中的纯合褐体色螳螂所占的比例为54%C.刚释放时控制褐体色和绿体色的基因频率分别为63%和37%D.在第二年时,aa基因型频率为24%,但无法计算出a的基因频率【答案】CD【分析】种群中某基因频率=该基因控制的性状纯合体频率+1/2×杂合体频率。【详解】A、螳螂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仅有基因A和a不构成基因库,A错误;BC、在刚释放时,褐体色(A)约占90%,其中杂合子比例为60%,则杂合子在整个种群中的比例为90%×60%=54%,AA的基因型频率为90%×40%=36%,aa基因型频率为10%,因此褐体色(A)基因频率为36%+54%×1/2=63%,绿体色(a)基因频率为10%+54%×1/2=37%,B错误,C正确;D、第二年褐体色的比例为76%,则绿体色占24%,但由于褐体色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不明确,故无法计算出基因频率,D正确。故选CD。15.图中a、b、c分别表示人体的3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3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1主要存在于血浆中,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B.剧烈运动时细胞3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不会使血浆的pH发生较大的变化C.细胞2中的血红蛋白与O2结合只能发生在红细胞的细胞内液中D.人手掌上磨出的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b【答案】BC【分析】根据题图信息,a为淋巴液,细胞1为淋巴细胞,淋巴液中有大量的淋巴细胞等,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对这些细胞来说,淋巴液就是它们直接生活的环境;b为血浆,细胞2为血细胞,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为组织液,细胞3为组织细胞,组织液主要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大部分物质能够被重新吸收回血浆,组织液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细胞的代谢产物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绝大多数细胞都浸浴在组织液中,因此,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详解】A、b和c之间双箭头,c与a,a与b之间是单箭头,说明a是淋巴液,c是组织液,b是血浆,细胞1为淋巴细胞,细胞1主要存在于淋巴液中,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对这些细胞来说,淋巴液就是它们直接生活的环境,A错误;B、剧烈运动时细胞3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将乳酸缓冲掉,故不会使血浆的pH发生较大的变化,B正确;C、红细胞内含有血红蛋白,因此血红蛋白与O2结合发生在红细胞内部,C正确;D、人手掌上磨出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c,D错误。故选BC。16.河豚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为探究河豚毒素作用机理,研究人员选用某种哺乳动物的神经组织(部分结构如图甲所示)为材料分成相同的三组,分别进行以下处理:Ⅰ组未处理;Ⅱ组浸润在河豚毒素中5min;Ⅲ组浸润在相同浓度河豚毒素中10min。处理后的实验材料都置于适宜环境中,再分别用同等强度的适宜刺激刺激各组的神经元A,并分别测量各组的神经元A与神经元B的动作电位,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河豚毒素对神经元A、B的作用机理可能不同B.神经递质作用于神经元B后,使神经元B面积增大C.可以用河豚毒素来治疗与神经元兴奋性增强有关的疾病D.若增加对神经元A的刺激强度,则Ⅰ组动作电位的峰值一定变大【答案】BD【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详解】A、从图乙I、II、III组实验结果推断,神经元A的动作电位逐渐减弱,很可能是河豚毒素阻遏了Na+内流,神经元B的动作电位减弱直至为零,有可能是河豚毒素影响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受体)所致,A正确;B、神经递质与神经元B上的受体结合不会改变神经元B的膜面积,B错误;C、由图示结果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作用,可以用来治疗与神经元兴奋性增强有关的疾病,C正确;D、一定刺激强度内,神经纤维膜上动作电位的峰值会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超过阈值则不再增加,D错误。故选B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7.某植物正常花色为白色,现有一株花色为红色的该植株,研究人员对其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部分氨基酸对应密码子为:甲硫氨酸(Met)—AUG;亮氨酸(Leu)—CUG,CUA;谷氨酰胺(Gln)—CAA,CAG;异亮氨酸(Ile)—AUU,AUC;终止密码子—UAA。回答下列问题:(1)异常基因是由于碱基对的__________导致的,图中“?”对应的是______________。(2)该工作人员在检测其他白花基因时发现图示正常基因中的第12个碱基突变为“A”,该白花性状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已知该植株高茎(E)对矮茎(e)为显性,现有纯合的白花高茎与红花矮茎杂交得F1,F1测交后代表型为白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红花高茎=49∶1∶49∶1,则两对基因位于_________;出现该比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变异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_。(4)若让白花植株互相授粉,F1中有白花∶红花=3∶1,则F1中含有红花基因的植株占________,让F1中白花植株自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替换②.终止密码子(2)该基因突变后,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使氨基酸序列未发生改变,故性状无变化(3)①.同一对染色体上②.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发生互换,产生基因型为dE和De的配子③.基因重组(4)①.3/4②.白花∶红花=5∶1【分析】由正常基因和异常基因的基因序列对比,可以看出,异常基因是由于碱基对的替换导致的。【小问1详解】由正常基因和异常基因的基因序列对比,可以看出,异常基因是由于碱基对的替换导致的,图中“?”对应的密码子是UAA,即终止密码子。【小问2详解】正常基因中的第12个碱基G突变为“A”,该碱基所在的密码子原来是CUG,现在是CUA,决定的氨基酸都是亮氨酸,该白花性状没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密码子的简并性,即一种氨基酸对应多种密码子。【小问3详解】已知该植株高茎(E)对矮茎(e)为显性,白花(D)对红花(d)为显性,现有纯合的白花高茎(DDEE)与红花矮茎(ddee)杂交得F1(DdEe),F1测交后代表型为白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红花高茎=49∶1∶49∶1,则两对基因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出现该比例的原因是F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产生基因型为dE和De的配子,该变异方式属于基因重组。【小问4详解】若让白花植株互相授粉,F1中有白花∶红花=3∶1,白花为显性(D-),红花(dd)为隐性,且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F1中有白花(1DD,2Dd)∶红花(1dd)=3:1,则F1中含有d基因的是Dd和dd,占3/4;让F1中白花植株自交,即1/3DD和2/3Dd分别自交,则2/3Dd自交产生2/3(3/4D-(白花)和1/4dd(红花))=1/2白花和1/6红花,1/3DD自交后代全是白花,所以白花=1/2+1/3=5/6,红花=1/6,所以白花:红花=5:1。18.普通小麦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某科研小组利用具有抗虫基因的长穗偃麦草和普通小麦培育抗病新品种的育种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C、D代表不同的染色体组,每组有7条染色体。回答下列问题:
(1)长穗偃麦草和普通小麦的杂交后代是高度不育的,原因是_________。杂交后代甲的形成原理是_________,体细胞中含有_________条染色体。(2)杂交后代乙与普通小麦杂交所得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_________条。(3)图中①过程采用_________的方法获得单倍体植株进而培育出抗虫新品种的育种方式为_________育种,该育种方法的优势体现在_________。【答案】(1)①.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②.染色体(数目)变异③.56(2)98(3)①.花药离体培养②.单倍体③.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且后代都是纯合子【分析】杂交育种:杂交→自交→选优;诱变育种: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生物,诱导突变;单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加倍;多倍体育种: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基因工程育种:将一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小问1详解】由于长穗偃麦草和普通小麦的杂交后代为ABCD,即其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导致其高度不育;杂交后代甲是由ABCD加倍得到的,其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甲体细胞含有8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为7条染色体,故其体细胞中不分裂时含有56条染色体。【小问2详解】杂交后代乙ABBCCDD与普通小麦BBCCDD杂交所得所有后代中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的个体为ABBCCDD,其体细胞含7个染色体组,共49条染色体,当其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是染色体数加倍,为98条染色体。【小问3详解】由图可知,图中①表示花药离体培养,随后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其幼苗使其加倍,该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其优势在于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且后代全为纯合子。19.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I~V表示直接参与的几种系统或器官,①~⑤表示相关物质,甲、乙、丙表示三种液体,A、B表示相关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乙、丙三种液体共同组成了人体细胞生活的_____,其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_____(从“甲”、“乙”、“丙”中选填)。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从“甲”、“乙”、“丙”中选填)。(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_____和_____保持动态平衡,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3)③是某种气体,则③主要是_____,人体肝脏组织内其浓度最高的场所是____(填图中的信息)。(4)Ⅱ表示______系统,B表示____。若图中的_____(填“I”“Ⅱ”“Ⅲ”或“IV”)功能衰竭时,就会出现尿毒症。【答案】(1)①.内环境②.乙③.甲和丙(2)①.成分②.理化性质③.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3)①.二氧化碳②.细胞内液(4)①.消化系统②.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③.IV【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Ⅴ分别表示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肾脏)和皮肤,①~⑤表示的依次是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尿液、汗液;丙为组织液,乙为血浆,甲为淋巴液,三者共同构成内环境,内环境是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小问1详解】丙为组织液,乙为血浆,甲为淋巴液,三种液体共同组成了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其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乙(血浆)。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内侧是淋巴液,外侧是组织液,故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甲(淋巴液)和丙(组织液)。【小问2详解】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保持动态平衡的状态,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小问3详解】图中Ⅰ、Ⅱ、Ⅲ、Ⅳ、Ⅴ分别表示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肾脏)和皮肤,①~⑤表示的依次是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尿液、汗液。③是某种气体,则③主要是二氧化碳,人体肝脏组织内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内液,故其浓度最高的场所是其的产生部位—细胞内液。【小问4详解】Ⅱ表示消化系统,B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图中系统或器官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稳态的基础,否则将会引起稳态失调,若图中的Ⅳ肾脏功能衰竭时,代谢废物(如尿素)不能随时排出,就会出现尿毒症。20.痒觉感受器能将组胺刺激引发的信号经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中枢后产生痒觉,引起抓挠反射,反射弧结构如图1所示,①~⑤表示相关结构。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属于痒觉感受器的是________(填数字),该反射弧中神经中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2)若阻断神经元④并刺激感受器,则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产生痒觉,原因是__________。产生痒觉的过程不属于反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已知机体内PTEN蛋白和TRPV1蛋白在抓挠反射中都能发挥作用,科研人员用组胺分别刺激正常小鼠、PTEN基因敲除小鼠和PTEN+TRPV1基因双敲除小鼠的皮肤,结果如图2所示。据图推测PTEN蛋白在抓挠反射中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___________(填“PTEN蛋白”或“TRPV1蛋白”)抑制剂可舒缓过敏导致的瘙痒。【答案】(1)①.①②.对传入神经所传递的兴奋信息进行接收处理、发出指令(2)①.能②.结构④是连接效应器的传出神经,并非连接大脑皮层的神经(传入神经),故阻断④能产生痒觉③.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3)①.降低机体对组胺的敏感性(或减少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抽烟检讨书600字范文(3篇)
- 幼儿园毕业主题主持稿怎么写(8篇)
- 财务部做好标准化工作总结汇报5篇
- 沙发销售合同文档模板
- 行政前台述职报告7篇
- 古建筑彩绘修复改造合同
- 国土资源安全员招聘协议
- 电力工程招投标案例新技巧
- 文化场馆招投标法律制度详解
- 电力设施防水堵漏协议
- 阿基米德-人物介绍-最终最牛版
- 2022年全国高考体育单招考试语文押题卷模拟试题一(含答案解析)
- 大连理工大学《877经济学原理》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合集
-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第10课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知识精研】 《中国历史》 中职中专 高效课堂课件
- 10人小公司规章制度
- 防腐木地板施工技术
- 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体会四篇
- 广东省佛山市2023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附答案)
- 《创新创业基础-理论、案例与训练》教案 第8课 市场调查与分析目标市场
- 23J916-1:住宅排气道(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