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5届高三年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5届高三年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5届高三年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5届高三年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5届高三年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有人说:每位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位苏东坡,一生坎坷,却处事豁达,将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独有的潇洒。四川省作协副主席、著名文化学者蒋蓝在新作《苏东坡辞典》中,创新地以近百个词条完成了对苏东坡重大地缘、人生事件、性格嬗变、写作突变的描摹。用蒋蓝的话来说,这既是“文体方面一场小小的‘革命’”,也是“一次深度照亮”。不过,颇为遗憾的是,在今天的华语写作领域中,辞典式写作是极其鲜见的。《读者报》记者就此对蒋蓝进行了访谈。读者报:您的开篇自序题目是《百味人生一东坡》,能否简单介绍下苏东坡的百味人生?蒋蓝:苏东坡未离仕途,在宦海升降浮沉,浊浪几乎没顶。仕宦生涯,在朝廷不过七八年,而长达二十七年都处于漂荡流徙的状态。弟弟苏辙以随风飘游的鸿雁概指哥哥流寓不定的一生。苏东坡对苏辙也说“我生如飞蓬”,林语堂认为“飞蓬”一词足以象征苏东坡的一生。他的足迹遍及天南海北,走过了北宋三十多个州县,得以广开寓目,通瞻中国山水之胜。在无意之中,实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人理想。如今在四川眉山、湖北黄冈、浙江杭州、广东惠州、山东诸城、海南儋州等十八个城市留下了五百多个纪念性景点,可以意识到其无出其右的影响力。读者报:您认为,苏东坡的人生坎坷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蒋蓝:正直之人,心直口快,加之木秀于林,多半会陷入“举步得狼狈”的处境。读者报:在《遍地都是苏东坡》这一章节里,您说自己把东坡的这一段话,视作“文箴”:“轼少时好议论古人,既老,涉世更变,往往悔其言之过,故乐以此告君也。儒者之病,多空文而少实用。”这段话应该作何解?蒋蓝:这里提到的“儒者之病,多空文而少实用”的观点,是苏东坡的美学思想和现实主义创作主张的重要组成部分,足使其诗文生辉,传诸千古。读者报:新书后记的最后一句话“人间无正味,美好出艰难”出自苏东坡的诗《和陶西田获早稻》,您是怎么理解这句话所蕴含的苏东坡的人生思想呢?蒋蓝:苏东坡人生思想的特点是“广、博、细、杂”:儒、释、道思想先后贯穿于他的一生。这三种思想在境遇里又经常左右互搏、三足鼎立。儒家入世,佛家超世,道家避世,三者出发点、着力处、归宿地均不相同,宛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以为,儒家思想对于苏东坡伐骨洗髓,一直就是他的本体论,其余均是阶段性的避风港,是方法论。读者报:您在自序中评价说,苏东坡是宋代以来散文标准的制定者,也是汉语有史以来第一个在随笔领域取得最高成就的作家。我们都知道,您恰恰也在这两个写作领域建树颇丰,那么在您看来苏东坡的散文、随笔有什么特点呢?蒋蓝:东坡尤其喜欢写小品,大都作于贬谪时期,其简洁的文字凸显一个历经磨难而又豁达旷阔的心灵。铅华褪尽的小品,犹如竹梢聚集的露水,露水里甚至沉浮着事物的碎屑,唯有这样的竹露才能指心见性,展示他率真而无饰的人品。而他的这种启示录写作,无疑是其儒、释、道思想的默化之影,尤其是汇通了儒家与道家精神,将“乐”与道家精神尤其是庄子“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融为一体。黄州的山水风物,承载了东坡生命的价值旨归。在黄州期间,他相继完成《书临皋亭》《记游松江》《记游定慧寺》等佳作,其中,峭拔而起的无疑是仅有八十五字的《记承天寺夜游》。东坡高妙,一点不写自己深处的情感,似乎只是画了一幅月光与树的文字素描,但藏匿其间的智慧,昭示了他一尘不染的情怀,并使无形的、静态的月色有了空间感与动态感。由此可见,世界上最美的良宵与最美的景致,却是为“闲人”准备的;而最美的景致,竟然是因为两个“闲人”的闲庭信步而创造出来的。更为关键的还在于,“闲人”未必没有“闲事”。慧开禅师所言“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唯有心中无“闲事”,了无牵挂,方能真正做一回拥有天地大美的“闲人”。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东坡心念一动,心有大美者,方能“闲笔”录之。所谓“闲”,在东坡的语境里是具有反讽意味的——他与张怀民,不再是忙碌的公事人而已。所以“闲”不是身份,更多的是内在的一种惬意舒朗和宁静闲淡。真正的“闲”不仅仅是避开觥筹交错的应酬,更重要的是在心中,一派明月朗照,竹影婆娑。仔细看,似乎文中并无玄奥的生命之论与境遇之叹,但东坡的文字素描,已经撷取了生命游弋在地面的投影与纹理。刘勰所谓“句有可删,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东坡的这等笔法,在明清小品文乃至日本清少纳言随笔《枕草子》的“物尽”笔法里,呈现出别样的传承韵致。(摘编自《何建:深度访谈|蒋蓝——我与苏东坡的思想对撞》)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儒家入世,佛家超世,道家避世,三者先后贯穿于苏轼的一生,但它们的出发点、着力处、归宿地均不相同。B.“飞蓬”的比喻形象概括了苏东坡宦海浮沉、流寓不定的一生,苏辙的相关言论也表述了类似的看法。C.苏轼的小品,犹如竹梢聚集的露水,其间甚至沉浮着事物的碎屑,欣赏者可以在竹露之中窥见其心性和人品。D.苏轼视作“文箴”中的“儒者之病,多空文而少实用”这一观点符合他现实主义的创作主张,足使其诗文生辉,传诸千古。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州对苏轼来说,有着独特的文化意义,黄州的山水风物,承载了他生命的价值旨归,在黄州,他的随笔成就最高。B.苏轼在无意中践行了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生理想,他走遍了中国多个城市,有着无出其右的影响力。C.《记承天寺夜游》不直接抒写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月光与树的文字素描中,这种笔法影响深远。D.蒋蓝认为《苏东坡辞典》是“文体方面一场小小的‘革命’”,是因为他创新地采用了当下鲜见的辞典式写作来描摹苏东坡。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中画线句观点的一项是()(3分)A.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B.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C.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D.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4.请结合文本内容,对《赤壁赋》中所体现的苏轼哲学思想进行分析。(4分)5.好的访谈应该是一次提问者与专家的共创之旅。请你对文中《读者报》记者的提问作简要评价。(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大红花李娟大红花五十多岁的光景。花白头发,大嗓门,高鼻梁,身高一米八。粗胳膊粗腿虎背熊腰,往那儿一站,中流砥柱般稳稳当当,雷霆不能撼之。可惜这样一副气派的身材,平日里却衣装破陋滑稽。我们通常看到的情景:上面一件小了三码的短背心,亮堂堂地露出肚脐眼,下面一条抹布似的长裙拖在脚背上。此外,她还从不穿袜子,光脚趿一双男式破拖鞋。脚趾头脏得何其狰狞,獠牙般凶狠。不过劳动人民嘛,整天辛苦奔忙,不甚讲究也是无可厚非。但是,大红花就“不讲究”得有些过分了。在我们的蒙古包迁移此处之前,我叔叔独自在大红花所在的村庄住了很长时间。本地礼俗是单身汉不用自己开伙,可随意上门混饭。于是他就挨家挨户轮流混。但是大红花家,只去过一次,从此再也不敢去了。不说别的,她家的黄油就能吓跑一切客人——颜色黄得快要发红,跟放了十个夏天似的。我叔叔说,那油又稀又软,上面陷满了苍蝇,死了的已经一动不动,活着的还在拼命挣扎。单身汉四处混饭也就罢了,大红花全家上下好几口人,照样也靠混饭过日子。一到吃饭的点儿,她出门远眺一番,谁家的烟囱最先冒烟,就率领老公儿子儿媳孙子一群人直奔而去。别人家有啥吃啥,倒也不挑剔。但若是有啥不吃啥,她就会发怒。比如灶台上明明挂了风干肉,锅里还煮着素面条。她定会上前帮忙把肉摘下来,亲自“啪啪啪”剁成块,统统扔进面条锅。她走进我家蒙古包,环顾一周,立刻锁定目标。往床下一指:“西红柿!一个!”我连忙跑过去,拾一个递给她。她拒绝:“大的!”我又跑回去,换个大的。她接过来,往床板上四平八稳一坐,大口大口咬着吃起来……然而,劳动时的大红花那是相当值得称赞的。砍葵花盘时,她一个人砍四排埂子,呼呼啦啦,所向无敌。而我只砍两排埂子才能勉强追上她。况且她还边砍边嗑瓜子吃。到了农忙季节雇短工时,这一带种地的老板都愿意雇用大红花。而农忙季节,似乎也是大红花一家一年之中为数不多的进账时节。尽管如此,这一家人也没见比平时积极到哪儿去。晚上工,早回家,中午还要午休俩小时,和平时一样闲适又悠哉。我家雇大红花做短工,苦的却是我们的邻居,水电站的职工们。我家是汉族,不太方便管穆斯林工人们吃饭。而我家葵花地位置又太偏,方圆数里再无其他人家,没处打尖。于是来打工的短工大都自带午饭。大红花一家却是自带碗筷。因为我们隔壁水电站的职工食堂是清真餐食……我不知大红花一家具体是怎么蹭上饭的,总之他们每天准时和职工们一起进餐。才开始,只听到食堂负责人莎娜每天都站在食堂门口大喊:“别吃了!已经不够了!还有三个值班的没来!”后来,又多了水电站站长和她站在一起大喊:“大红花!明天别来了!以后再也不要来了!预算超支了!超支了!”而大红花一家悄无声息,围着餐桌继续埋头苦干。说实话,我最感慨的并不是大红花的厚脸皮,而是大家的容忍度。接着说大红花。嗯,再困苦再窝囊的人生,也是需要精神享受的。于是,在农忙时节最紧张的那两天,大红花一家辞工不干了。理由是第二天在一百公里以外的某地要举办一场盛大的阿肯弹唱会(本地一种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除了歌手对唱,还会有体育竞技和歌舞表演)。这种临时撤工的行为令人大为恼火——一时半会儿的叫我们到哪儿找人顶上当前繁重的活计?!况且时间紧迫,南下的游牧大军已经驻扎在乌伦古北岸了。得赶在牲畜过河之前砍完花盘、晒完葵花,否则,辛苦一夏天,到头来全都做了慈善。我们一家简直急火攻心!我妈上蹿下跳地咒骂,也没用。提高工资,还是没用。我妈恨得咬牙:“活该穷死!有钱不赚,真是变态。”我劝道:“别和她计较了。人家都已经这么穷了,若是连个弹唱会都看不成,岂不是活得更没意思?”毫无办法,我们只好全家上阵。连着两天,从天刚亮一直干到伸手不见五指,累得跟猴儿似的。总算抢在牛群过河之前赶完了全部的活儿。再想想大红花干活时从容不迫的架势,虽然依旧埋怨,却更加钦佩了。看弹唱会时的大红花想必远远抛弃了葵花地里的劳动形象,已经全身上下耳目一新。我曾在阿克哈拉的集市街头见过她打扮起来的样子——金丝绒的花裙子上缀了一层又一层亮锃锃沉甸甸的装饰物。脖子上的珠串子粒粒都有鹌鹑蛋大。蕾丝边的紫头巾,银晃晃的粗簪子。脸雪白,眉乌黑。还有靴子,擦得那个亮!说实在的,一般人打扮得如此招摇肯定会显得特俗气。可大红花不,哪怕浑身插满了花,她也有压得住的那种气派。她本来就是丰壮体面的大架子身材嘛,稍一打扮就格外神气。兼之左右手各拽着一长串花花绿绿的孩子,大踏步前进,目不斜视。所到之处,格外引人注目。虽然一直都没搞清楚大红花为什么要叫“大红花”,但实在觉得这名字太符合她了!也说不清哪儿符合。反正吧:“大红花”——呃,好名字,“大红花”!(节选自李娟《遥远的向日葵地》,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从肖像、身材、穿着等角度对大红花进行了细致刻画,说明一开始大红花就给我们一种看似邋遢狰狞的负面印象,实际上是为后文展现一个更为立体的人物形象服务的。B.大红花一家在食堂混饭,食堂负责人和水电站站长尽管口头阻止,却依然容忍他们“埋头苦干”,折射出当地人情的温暖。C.“我”对大红花临时撤工的行为虽然有所埋怨,但内心却对她充满了钦佩,因为“这一带种地的老板都愿意雇用大红花”。D.文中加点词“也”“还是”的使用,侧面体现大红花看弹唱会的坚定执着,反映了她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强化了表达效果。7.关于大红花“不讲究”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按当地礼俗单身汉可随意上门混饭,但唯有大红花率全家到处混饭度日,且有啥吃啥,说明她家境不好,对日常饮食不讲究。B.文中关于大红花家中肮脏变质的黄油的描写,说明大红花生活懒散随意,对卫生习惯不讲究。C.大红花走进别人家中,主动寻找索要食物,并且素中加荤,弃小挑大,行为恣情放任,说明她对人情礼仪不讲究。D.大红花在一年之中为数不多的进账时节并不积极,即使提高工资,也不放弃听弹唱会,说明她对金钱不讲究。8.作者在结尾处写道:“呃,好名字,‘大红花’!”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4分)9.大红花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的形象与后文精心打扮去看弹唱会的行为是否矛盾?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节选自班固《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商鞅用于秦,变法定令,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秦人富强,天子致胙于孝公,诸侯毕贺。苏子曰:此皆战国之游士邪说诡论,而司马迁暗于大道,取以为史。自汉以来,学者耻言商鞅,而世主独甘心焉,皆阳讳其名而阴用其实,甚者则名实皆宗之,庶几其成功,此司马迁之罪也。秦固天下之强国,而孝公亦有志之君也,修其政刑十年,不为声色畋游之所败。虽微商鞅,有不富强乎?秦之所以富强者,孝公务本力穑之效,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而秦之所以见疾于民,如豺虎毒药,一夫作难而子孙无遗种,则鞅实使之。夫尧、舜、禹、汤,世主之父师也;谏臣拂士,世主之药石也;恭敬慈俭,勤劳忧畏,世主之绳约也。今使世主日临父师而亲药石、履绳约,非其所乐也。故为商鞅之术者,必先鄙尧笑舜而陋禹也,曰:“所谓贤主,专以天下适己而已。”此世主所以人人甘心而不悟也。用商鞅之术破国亡宗者,皆是也。然而终不悟者,乐其言之美便,而忘其祸之惨烈也。(节选自苏轼《东坡志林》)材料三: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而众怒之不可犯,众怨之不可任,亦易喻矣。商鞅之言,何为至今而不绝邪?无他,商鞅者,乍劳长逸之术也。用此而谏争绝,桎梏脱,则虽目劳于刑名文籍之中,而耽酒嗜色、佚游骄乐,可晏享而不辍。苟未忘逸豫之情者,恶能不以此为两得之术哉!孰谓秦之法密,能胜天下也?法愈密,吏权愈重;死刑愈繁,贿赂愈章。涂饰以免罪罟,而天子之权,倒持于掾史。设大辟于此,设薄刑于彼,细极于牛毛,而东西可以相窜。见知故纵,蔓延相逮,而上下相倚以匿奸。闰位之主,窃非分而寐寝不安,籍是以箝天下,而为天下之所箝,固其宜也。受天命,正万邦,德足以威而无疚媿者,勿效尔为也。宽斯严,简斯定。吞舟漏网而不敢再触梁笱何也法定于一王狱吏无能移也。(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10.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吞舟漏网A而不敢B再触C梁笱D何也E法定于一F王G狱吏无能H移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耻”,以……为耻,与《师说》“吾从而师之”中的“师”用法相同。B.“微”,没有,与《烛之武退秦师》“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中的“微”意思相同。C.“见疾于民”与《陈情表》“慈父见背”中的“见”意思和用法相同。D.“喻”,明白,与《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中的“喻”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班固认为,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改变土地制度,以耕田和作战的赏赐作为急迫之事,国家实力得以增强。B.苏轼指出,圣君明主应师法尧、舜、禹、汤,察纳谏言,做到恭敬慈爱、节俭勤恳、忧心国事、懂得敬畏。C.苏轼认为,秦国富强得益于商鞅变法是策士们的邪说诡论,并不可信。D.王夫之相信人性本善,众怒难犯,反对法律条文巨细靡遗,认为在法律执行过程中要宽严相济。13.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4分)(2)法愈密,吏权愈重;死刑愈繁,贿赂愈章。(4分)14.苏轼认为“自汉以来,学者耻言商鞅,而世主独甘心焉”。“学者耻言商鞅”和“世主独甘心焉”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简要概括。(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光”两句从视觉方面勾勒了夏日傍晚远处的概貌。“忽”“渐”两字用词精练,把傍晚来临之景象准确捕捉到了。B.“散发”两句通过“散发”和“开轩”两个动作特写,使得一个怡然自得闲躺着乘凉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情态毕现。C.“欲取”两句转入抒情,以“高山流水”的典故发出知音难觅的感慨,也从侧面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高尚节操。D.“感此”两句自然而然过渡到怀人,用对写的手法说劳驾友人在梦中思念自己,使情感表达更加委婉深挚。16.“荷风”两句被后世称道,清代沈德潜更是“一时叹为清绝”,请你结合诗句谈谈对此的理解。(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苏轼作品中多有跟曹操的战船有关的句子,如《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写出了曹军压境的壮阔气势,《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则形象地描绘出曹军败于赤壁的战争画面。(3)古诗词中有诸多描写无言、无声却情韵悠长的情景的句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有这样一种动物,咬合力仅次于北极熊,和棕熊齐平;在海拔2000米的山地里,奔跑速度能超过刘翔平地最快速度;能把20多米的树当杆子爬;能把三四头狼当垫子坐……如果依照常理推断,这种动物多半会是令人

A

的食肉猛兽。(甲),这种动物实际上仅靠竹子为生,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也是我们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的,这种动物正是

B

的国宝熊猫。很难想象这些身体胖软、头圆颈粗、耳小尾短的萌物,属于食肉目,拥有作为猎手的一切装备。800多万年前,熊猫之祖禄丰始熊猫住在潮湿的雨林里。①那时气候非常暖和,降水非常丰沛,食物来源非常丰富,②基本上能够致使禄丰始熊猫餐餐有肉。③禄丰始熊猫万万不会想到,④对自己构成威胁最大的敌人竟会是捉摸不定的气候。冰河世纪的来临,导致全球气温骤降。不少动物迫于严寒,纷纷大举南迁,禄丰始熊猫不得不面临极大的生存挑战:环境骤变、食物被夺、病菌入侵……看起来,禄丰始熊猫几乎被推入了绝境。既然自身难保,又没有跟彪悍的北方食肉动物竞争的胜算,禄丰始熊猫为了求得一丝生机,只能无可奈何地把原先视作零食的素食当作主食。但即便是素食,也被北来的食草动物瓜分殆尽,禄丰始熊猫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历尽尝试,禄丰始熊猫终于找到了一种小众食物——竹子。那时的竹子广泛分布在今秦岭地区及四川地区,存活率高、储藏量丰富且稳定,是禄丰始熊猫极易找到的食物。更为重要的是,竹子营养价值极低,连食草动物都

C

,所以根本用不着抢。于是,禄丰始熊猫就这样硬着头皮开始啃起了竹子,(乙)。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文中加点词语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总之,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鲁迅《拿来主义》)B.阿Q照例的发了怒,他怒目而视了。“原来有保险灯在这里!”他们并不怕。(鲁迅《阿Q正传》)C.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的呢,这岂不冤枉!(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D.鲁侍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曹禺《雷雨》)20.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22.文中第三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人认为既然说“竹子营养价值极低”,就不能说“更为重要的是”。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目标是指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无限的目标可以激发人自我挑战的欲望,有限的目标可以让人生变得简洁。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1.D【解析】D项,“苏轼视作‘文箴’中的‘儒者之病,多空文而少实用’这一观点”理解有误,原文为蒋蓝“把东坡的这一段话,视作‘文箴’”,表述的主体不同。2.A【解析】A项,“在黄州,他的随笔成就最高”推理不当,由原文苏轼是“第一个在随笔领域取得最高成就的作家”,不能推出苏轼在黄州时的随笔成就最高。3.B【解析】A项,等待时的无聊与烦躁;C项,无事可做的郁闷和惆怅;D项,对青春消逝的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4.①苏轼哲学思想“广、博、细、杂”,《赤壁赋》中“望美人”及对曹操的仰慕表明了儒家入世思想;“渔樵江渚”体现了回归自然本真的道家出世思想;以水月为喻,阐述事物的瞬息变化中寓含永恒,符合佛家超世思想。②儒家思想是苏轼的本体论,其余均是阶段性的避风港,是方法论。《赤壁赋》所传达的历经磨难后的豁达旷阔,是佛家与道家思想对儒家入世思想遭遇挫折时的补充和完善。(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5.①记者由《苏东坡辞典》的开篇自序入手提问,直接切入访谈话题,访谈对象明确,设问开门见山。②访谈紧扣主题,记者围绕新书内容对苏东坡人生、思想及成就来设问,话题集中,问题不蔓不枝。③记者由“苏东坡人生坎坷的原因”出发,到“他的创作主张”,再到“他的散文成就”,问题设置从人到文,从浅到深。④对受访对象,记者在其熟悉的散文、随笔领域进行设问,既让设问具有针对性,又营造了良好的谈话氛围。(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C【解析】C项,“因为‘这一带种地的老板都愿意雇用大红花’”错误。选项中提到的“这一带种地的老板都愿意雇用大红花”这一事实,更多地说明了大红花的劳动价值和能力,而不是“我”对她钦佩的原因。选项强加因果。7.A【解析】A项,“且有啥吃啥,说明她家境不好”错误。文中确实提到大红花率全家到处混饭度日,但这并不直接等同于说明她家境不好,而是更多地反映了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此外,文中提到的“有啥吃啥”是在别人家的场合下,而并非她自己家的日常饮食情况。8.①从外在形象看,“大红花”丰壮体面,身材高大;打扮起来浑身插满了花且有压得住的气派,光鲜亮丽,宛如群花之中的一朵“大红花”。②从内在气质看,“大红花”率性洒脱,自信昂扬,充满生命活力,在生活中与众不同,引人注目,符合“大红花”生机勃勃、耀眼夺目的特征。(每点2分)【解析】从外在形象看:“大红花”这个称呼与大红花的外在形象高度契合。她拥有丰壮体面的身材,高大的体态给人一种稳固和力量感,这与大红花在文中所展现的中流砥柱般的形象相呼应。当她打扮起来时,浑身插满装饰物,如同一朵盛开的、色彩鲜艳的“大红花”,不仅光鲜亮丽,而且气派十足。这种外在的华丽与大红花的个性形成强烈对比,她平日里不修边幅,衣着破旧,但在特殊场合下,她却能展现出令人惊艳的另一面,这使得“大红花”这个名字在视觉上与她本人形成了鲜明的关联。从内在气质看:大红花的内在气质同样与“大红花”这个名字相契合。她率性洒脱,不拘小节,甚至在某些方面显得“不讲究”,这种性格使她在周围人中显得独特而鲜明。她自信昂扬,充满生命力和活力,无论是在劳动时的所向无敌,还是在面对生活困难时的乐观态度,都体现了她如“大红花”般生机勃勃、耀眼夺目的特质。大红花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让她在人群中显得与众不同,引人注目,正如一朵在群花中最为耀眼的大红花,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也能够绽放出独特的光彩。9.不矛盾。①大红花“精致光鲜”看表演的行为与前文的日常生活和劳动是两种不同的生命状态,这一情节从另一角度丰富了大红花的形象,全方位展现了一个真实而丰满的人物形象。②尽管日常生活中的大红花困窘、不修边幅,但她宁愿辞工也要精心打扮参加弹唱会,表现了一个普通人对精神生活的热烈追求和乐意享受。③前文写大红花在劳动和生活中愿意按自己的习惯和节奏行事,说明她对生活有自己的理解和意愿,这就为后文她舍下高额报酬精心打扮去看弹唱会的行为做了铺垫,使这一行为自然合理,并不突兀。(每点2分,如答矛盾,言之有理也可得分)10.DEG(每处1分,涂黑超过三处,整题不给分)【解析】原文标点:吞舟漏网而不敢再触梁筍,何也?法定于一王,狱吏无能移也。“何也”是一个问句,其前其后都需要停顿。“法定于一王”是一个完整的表述,表示法律是由统一的王权制定的,其后需要断句。11.C【解析】A项,“耻”和“师”的用法相同,都是意动用法。B项,两个“微”都意为“没有”。C项,第一个“见”表被动,第二个“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意义和用法不同。D项,三个“喻”都意为“明白,知晓”。12.D【解析】材料三最后一段中的“宽斯严”不能理解为“宽严相济”,应为“法令宽缓就便于严格执行”。13.(1)即使不是古代的方法,但仍因致力于农业根本的缘故,使邻国倾覆而雄霸诸侯。(“以”1分,因为;“务本”1分,致力于农业根本;“倾”1分,使……倾覆;句意1分)(2)法令越严密,官吏的权力就越大;被法令处死的人越多,贿赂就越发畅行。(“密”1分,严密;“死刑”1分,被法令处死的人;“章”1分,通“彰”,显著、明显,意译为畅行;句意1分)14.(1)“学者耻言商鞅”的原因:①商鞅法令的施行破坏了旧有的制度,致使社会秩序失范,贫富悬殊;②商鞅法令的施行致使王权旁落,贿赂风行,官吏相互勾结,贪赃枉法。(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2)“世主独甘心焉”的原因:国君可以借此一劳永逸,消除歧见,挣脱束缚,专事享乐。(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解析】(1)①由材料一“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概括得出;②由材料三第二段“法愈密,吏权愈重;死刑愈繁,贿赂愈章。涂饰以免罪罟,而天子之权,倒持于掾史”和材料三第三段“设大辟于此,设薄刑于彼,细极于牛毛,而东西可以相窜。见知故纵,蔓延相逮,而上下相倚以匿奸”概括得出。(2)由材料三第一段“无他,商鞅者,乍劳长逸之术也。用此而谏争绝,桎梏脱,则虽目劳于刑名文籍之中,而耽酒嗜色、佚游骄乐,可晏享而不辍。苟未忘逸豫之情者,恶能不以此为两得之术哉”概括得出。【参考译文】材料一:等到秦孝公任用商鞅,破坏井田,开辟田间的通道,以耕田和作战的赏赐作为急迫的事情,即使不是古代的方法,但仍因致力于农业根本的缘故,使邻国倾覆而雄霸诸侯。但周王朝的制度便不复存在,诸侯国超越等级没有了节制。百姓中富有的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而贫苦的人却以糟糠为食;强大的国家兼吞州县,而弱小的国家丧失了社稷。材料二:商鞅被秦国重用,变更旧法,制定新令,推行了十年,秦国的百姓非常喜悦,路上掉的东西没有人捡,山林中没有盗贼,百姓富足,勇于为国家作战,怯于为个人争斗。秦国富强,周天子把祭肉赐给秦孝公,诸侯都来祝贺。苏子说:这都是战国时期到处游说的策士们的邪说诡论,而司马迁不明大道,拿过来作为史实。从汉代以来,学者都以谈论商鞅为耻,而唯独当国君的人觉得称心如意,他们都表面回避提及他的名号,而暗地里采纳他的做法,严重的则表面和实质都尊崇效法,希望能够成功,这是司马迁的罪过。秦国本来就是天下的强国,而且秦孝公也是有远大志向的君主,修治他的政教刑律十年,不被音乐、美女、田猎、游乐一类的事情败坏。即使没有商鞅,有不富强的道理吗?秦国富强的原因,是秦孝公注重农业生产、尽力耕作的结果,而不是商鞅严刑峻法的功效。秦国后来被百姓痛恨,像看待豺虎毒药一样,最后一个人带头造反,而子孙荡灭无遗的原因,其实是商鞅使它那样的。尧、舜、禹、汤,好比是当国君之人的前辈老师;直言规劝以匡正国君过失的臣下,好比是国君的医药和石针;恭敬慈爱节俭,勤恳劳苦,忧心国事,懂得敬畏,是国君的行为规范。现在让国君每天面对老师、亲近医药和石针、行动遵守规范,不是他们所喜欢的事。所以推行商鞅法术的人,一定先鄙视尧,嘲笑舜,认为禹浅陋,说:“所说的贤明君主,只不过专门让天下适合自己罢了。”这是世上当国君的人称心快意而不觉悟的原因。用商鞅的法术使国家破败、家族灭亡的人,都是这样。这样却始终不觉悟(的原因),是喜欢他们的话好听并对自己有利,却忘了祸殃的残酷猛烈啊。材料三: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他人的善良心地,而众怒不能违犯,众怨不能听之任之,也是容易明白的了。商鞅的言论,为什么到今天仍然没有销声匿迹呢?没有别的,商鞅的法术,是一种一劳永逸的方法。因此君王就可以消除不同的意见建议,摆脱束缚,那么即使眼睛会因阅览法律条文、典章制度而受累,但沉溺于酒色、纵情玩乐,可以长久安享而不断绝。如果是一个没有忘记安逸享乐之情的人,怎能不把这(商鞅的法术)当作两全其美的方法呢!谁说秦的严密法令,能够宰制天下呢?法令越严密,官吏的权力就越大;被法令处死的人越多,贿赂就越发畅行。人们想方设法来掩饰罪行以避免落入法网,而天子的权力,就旁落到属官手中了。在这方面设置死刑,在那方面设置轻刑,法令比牛毛还要细密而繁多,并且不同地方、不同类别的法令还可以相互衔接补充。罪行被察觉却网开一面,渐成风气,以致上下相互倚仗勾结来隐瞒奸情。非正统的国君,由于窃取了不应得的地位而睡卧不安,借这来控制天下,结果被天下人控制,本来应该这样啊。承受天的旨意,正大光明地治理天下,品德足够立威天下而心无愧疚的君王,不要效仿这样的作为啊。法令宽缓就便于严格执行,法令简便就能安定天下。人们如同吞舟漏网的鱼不敢再触碰捕鱼的工具,为什么呢?是因为法令由君王一人制定,而司法官吏不能改变。15.D【解析】最后一句的意思是“我一整夜都在梦中思念友人”,劳:苦于,不是对写手法。16.①意象、意境之清:荷香清新可嗅,滴露清脆可闻;诗境清淡静谧。②心情之清: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夏夜南亭纳凉之时的清爽闲适。(一点3分)17.(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舳舻千里;樯橹灰飞烟灭(3)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或: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并序》)或: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行并序》)或: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雨霖铃》)(每空1分)18.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