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讳”:隐讳,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讳名,是古人对身份
显赫的人或自己的尊长不能直称其名,避称其名。
B.“《春秋》”是由孔子修订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后来有补充注释《春秋》的书,
称为春秋三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C.中国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一甲若干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
二甲、三甲分别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
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旧指男子冠礼女子及笄时取与本名意义无关的别名,自称称名,称人
用字。
B.“天宝末”,指用天宝年号纪年的最后一年,天宝是区别于开元的唐玄宗晚期
年号。
C.“牢醴”,指祭祀用的牲品和甜酒,牢又分为太牢与少牢两种,牛羊猪各一叫
太牢。
D.“赠司空”,指死后被追封为司空,古代朝廷对功臣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
官职。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匈奴”、月氏、大宛、康居、大夏、安息、乌孙等古代国家政权,都是张骞
出使西域过程中所到、所闻之处,处于古代丝绸之路上。
B.“堂邑氏奴甘父”:堂邑为姓氏,甘父为名,奴,是其做家奴的身份。后文提
到被封为“奉使君”的堂邑父,就是指他。
C.“汉节”:汉代朝廷派出使臣或传达皇帝命令时,凭节为信,中央设有专门掌
管符工的官员,名叫“符节令”。苏武就曾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历尽艰辛,
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D.“匈奴”:中国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汉初称雄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史
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居于南夷,随畜牧而转
移。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家:起之于家而任官职。古代指由平民出身而晋升为官员。
B.仪同三司:官名,始于东汉,本意指非三公1司马、司徒、司空)而给以三
公同等的待遇。
C.上柱国:原为保卫都城安全的军将,后为中央最高武官或为功勋的荣誉称号。
D.赠:古代指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亲属则不属于加封之列。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忧指遭逢父亲丧事,古代官员的父母如若去世,必须回到祖籍守丧三年。
B.兵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
C.“婚姻”释义复杂,有时候把新郎的父亲称为“姻工把新娘的父亲称为“婚
D.“布衣”顾名思义就是布做的衣服,古人常常借“布衣”来指普通的平民。
6.下列对又文中加点词语含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科:古代考试科目名,如唐宋进士就分甲乙科。“拟登进士甲科”即洪拟被
进士甲科录取。
B.国子博士:古代学官名,始置于晋朝,除教授国子学生学业外,还为政府作
政治咨询及祭典顾问。
C.丁税:又叫身丁税,指封建时代政府按人头征税的赋税制度,家中有多少人
就按多少人交税。
D.移辟:辟的本意指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引申指帝王出行的
车驾。牌即“移驾”。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帝王庙号,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
B.别驾,汉朝设置的州刺史佐吏。刺史出巡辖境时,别乘一车随行,因而得名。
C.干戈,本来是类似矛的武器,因此以“干戈”作兵器的通称,后引申为战争。
D.露板,亦作“露版”,这里指不缄封的奏章。文中意在说明崔琰的公正无私。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试又称“秋闱”,是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会
元”。
B.织造是明清于苏杭等地设立的负责织造衣料、制帛以供皇帝及宫廷之用的专
局。
C.缙绅原本是指古代朝会时官宦将记事的手板插于腰带,后来成为官宦的代称。
D.谥是帝王或官员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海瑞谥
为“忠介”,表扬他忠诚耿直。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元,属于古时皇帝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
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B.卯、辰,属于十二地支。地支和天干组合在一起可以用来纪年,十二地支又
可以用来表示一天的时间。
C.觐谒,即入觐,古代政治礼节,指地方官员入朝朝见帝王。后引申为下级拜
见上级或朋友间的礼节。
D.谥,即谥号,官员的谥号一般由朝廷赐予。朝廷赐谥,很多时候都是有褒有
贬,有的谥号既扬善又不讳恶。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壬确的一项是()(3分)
A.冠即“弱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制举,历代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常见的有货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等。
C.工部,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是主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
D.致仕,是封建社会官员退休后被朝廷重新征召做官的一种专有称谓。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讳:指史官给历史人物写传记的一种写法,符合古时候对历史人物的名字避
开不直接称谓的习惯。
B.孝廉:根据儒家的思想,汉代察举孝廉被确定为选拔人才的最重要的科目,
孝廉即“孝顺亲长、廉能正直”。
C.节钺:符节与斧钺。古代朝廷授与官员或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授予
符节、节钺的过程仪式常被称为“假节”,被授予符节的大臣被称为“持节”。
D.三公: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西汉时一般指司马、司徒、司
空。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壬确的一项是()(3分)
A.辟,表示征召并授予官职。与“除”“拜”都含有任职的意思。
B.翰林,唐初设翰林院,作为文人和卜医技术待诏的处所,并非中央机关,后
来另建学士院,入院的称为翰林学士,专掌皇帝的机密诏令。宋朝后翰林学士成
为正式官职。
C.公,文中指爵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春秋时期有五等爵位,分
别是公、侯、伯、子、男。
D.出,调出京城,表示贬官,古代表示贬官的还有“夺”“谪”“左迁”“黜”等。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河内,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这地方因位于黄河凹处北岸以东,且位于殷
商畿内,故称“河内”。
B.光禄大夫,指汉代掌管宫廷宿卫及侍从的长官。魏、晋以后有其名而无其职。
唐、宋以后成为官阶的称号。
C.食邑,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又称采邑、采地。
D.诏狱,就是由皇帝直接掌管的高官案件,意为此监狱的罪犯都由皇帝亲自下诏
书定罪。如唐代的刑部、明代的锦衣卫。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均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
监生,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B.庶长子,是古代对非正妻所生且年龄最大之子的称呼,但地位远低于嫡长子,
没有资格继承父亲的爵位、封邑、官职、财产等。
C.万历三十五年,中的“万历”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来纪年的名
号。汉武帝以后,新君即位就会改年号,称为“改元”。
D.礼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礼部的最高级长官,掌管户籍财经、典礼、
科举、学校、外事活动等,相当于今日的教育部长、外交部长。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漕运”是指利用水道调动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运送粮食的目
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
B.“隆庆”属于年号,“隆庆元年”指该帝王即位第一年。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
年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致仕”是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一般
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广诸侯王死叫薨,古
代所有人之死亡均可称“死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乡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考试,因考期
在八月,故又称为秋试、秋闱。
B.侍班,指古代臣下轮流在宫内或行在所随侍君主、记事、记住起居,或处理
其他事宜,即“入直”
C.三木,桎、梏、拳合称“三木”,可以枷在犯人颈、手、足三处的刑具,因为
是木制的所以称为三木,一般借指较轻的罪行。
D.对簿,指受审问。簿,狱辞的文书,相当于现在的诉状。在古代审讯时,依
据状文核对事实,故称对簿。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者,称之为进士。殿试时第一名称为
解元。
B.河朔,地区名,古弋泛指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大体包括今山西、河北和山
东部分地区。
C.行在,也称行在所。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如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
“大驾幸建康,六宫留临安,则建康为行了在,临安为行宫J
D.正书,亦称“楷书”“正楷”“真中”,字体名。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
渐成为主要的字体。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里巷”有乡邻之意。“里”是古代居民区名,一里所含居民家数,说法不一,
历代也有变化。《周礼》有“五家为邻,五邻为里”的记载。
B."畿二指古代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后来多指京城管辖的地区,“京
畿”“畿辅”都指京城附近地区。
C.“忧归”是指因父母丧事,回乡守丧。在古代父母去世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
年,任官者必须离职,表达当事人对已故父母的崇敬和不舍。
D.“祟祯”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年号纪年从汉武帝开
始,此后,新皇帝即位,都要确定自己的年号。如汉武帝、崇祯帝等都是年号。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宰相,文中指我国古代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与“丞相”并非同一
概念。
B.科举时代,通过最高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进士为三甲,一甲三个人全部称
为状元。
C.讳,文中指对君主或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接称呼,“犯……讳”意思是违犯了
这个规定。
D.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
离职。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壬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父,指祖父亲兄弟的儿子,长于父者为从伯,幼于父者为从叔;又指父亲
的兄弟,即伯父或叔父。
B.阙,多义词,此指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常左右各一,台上起楼
观,用于装饰、瞭望。
C.闾里,“闾”原指里巷的大门,后指人群聚居处;“里”指居住的地方,如“故
里”;“闾里”指乡里。
D.秩满,官吏任期届满。文中写王瞻出京担任番邵日内史,任期届满以后,被朝
廷授任为太子中舍人。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节钺,指符节和斧绒,因古代授予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文中可理解
ZJ双节O
B.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等同“江州司马”中的
“司马
C.储贰,也叫储副、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需专门册封。
D.谥,古代大臣死后,朝廷往往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给予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
称号。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兄”,指父亲的侄子中比自己年长的人,也泛指本族平辈中年龄与己相当
者。
B.“曹掾”,东汉太尉或相国等分曹治事,正职为“掾二后来泛指各部门治事的
属吏。
C.“季弟”,指最小的弟弟。一般而言,古人兄弟排行,伯为大,仲次之,叔第
三,季最小。
D.“改秩”,秩,官吏的俸禄、职位或品级,“改秩”即改变官吏的俸禄、职位或
品级。
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诏:一般指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或文书等,常见的有诏令、
诏书、诏谕等。
B.“祠”指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文中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
加以奉祀。
C.“内官”是多义词,古代既可指君王左右的亲近臣僚,也可指宫中的女官属、
宦官太监等,文中指宦官。
D.“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得名,
亦称作抚台。
24.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从四德。“三从”指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
B.谥号。帝王与大臣的谥号都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
C.宗法。古代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嫡庶来组织,统治社会的法则。
D.庙号。唐以前,对已死皇帝多称谥号;唐以后,对已死皇帝多称庙号。
25.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B,太子。皇帝所有的儿子都被称为太子。
C.年号。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三从四德。遵循“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
26.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法制。核心为嫡长子继承制,即众妻所生的最年长的儿子为法定继承人。
B.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习惯把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
C.年号。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证外忧”,大事等都要改年号。
D.谥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
的称号。
27.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封建社会的太子地位仅次于皇帝,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B.宗法制。目的在于保持奴隶主贵族的统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
受到削弱。
C.五常。仁,义,礼,智,信。
D.七庙。用来供奉祖先,从右至左依次有太祖,二,三,四,五,六,七世
庙排列。
28.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秦朝时始设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错
事。
B.“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后逐渐成为虚职。
C里正。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D.判,守,意为兼任官职。判,为高阶兼任低阶,守,为较低官职者兼任高阶
官职。
29.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仕,告老,下车,乞身都指古代官员请求退职,退休养老。
B.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三省的长官为宰相。
C.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D.节度使。唐代时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后造成割据局面,世称“藩镇”。
30.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部。隋代始设,唐代确定为吏,户,礼,兵,开IJ,工,各部以尚书,侍中
为正副长官。
B.解褐。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任为官,另有仕宦,起用,拜官也意为入任官职。
C.司马,各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隋唐时是州郡刺史的长官。
D.爵。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后代往往因时而
异。
31.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夺情。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
B.刑部。掌管全国的司法刑狱,刑罚政会,审核刑名及刑部官员任免。
C.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谪,指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D.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
32.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八股文。明清科考的一种文体。
B.征辟。辟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C.庠序。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D.国子监,太学。封建时代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
33.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又称秋闱,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B.考中进士又称“折桂”,“披官锦”,“及第”等。
C.博士是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
D.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为殿试。
34.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院。明清出现的独立教育机构,为私人或官府所设。
B.司业。国子监或太学的副长官。
C.察举。有推举之意,由地方长官推荐给上级或中央。
D.进士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探花,第三名为榜眼。
35.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生。国子监学生,由学证考取或地方保送,皇帝特许,后成为虚名。
B.考中进士者即授官。
C.院试合格后可取得秀才资格,才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
D.教授。原指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
36.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食。清明之后的一二日,节日里禁止烟火,只能吃寒食。
B.斋戒。古代重大事件前要实现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
C.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
D.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
37.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秋。主要习俗有赏月,吃月饼等。
B.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
C.再拜。先后拜三次。
D.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女子十五岁行笈礼后即可成婚。
38.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文会友。古代文人相交轻财而重情谊,才学,多以诗文相赠答。
B.古代建筑为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礼节活动室北向为尊。
C.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
D.折腰。即拜揖。鞠躬下拜,表屈辱之意。
39.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稽首。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
B.重阳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插梅花和茱萸等习俗。
C朝聘。古代宾礼之一,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有小聘,大聘,朝三种
形式。
D.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
晋之好”。
40.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B.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C.江左,即江东,古人以西为左,以东为右。
D.四海,六合,八荒泛指天下。
41.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县。
B.江河。在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C.西域。我国新强及其以西地区。
D.三辅。指管理京畿地区三位官员,后指其管辖地区。
42.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正确的一项是()
A.遭内艰。父亲或母亲去世,古人要守丧三年不得做官。
B.金兰之交。指文人间深厚的情谊。
C.三尺。古代私塾老师的讲课之地。
D.古人幼时命名,同时父母为其取字,如屈原字平。
43.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世寇莱公豪修冠一时”,其中,寇准爵号莱公,莱公是自称。
B.号。又叫别号,表号。一般用于他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
C.总角。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一个结,称为总角。
D.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
44.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尊长者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
B.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死后被追加谥号,如陶渊明为陶靖节。
C.男子四十知天命,五十称为“不惑”。
D.直称姓名可能为自称及介绍自己,或者称呼厌恶,轻视之人。
45.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望。“既望”使用的是干支纪日法。
B.天干。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C.二十八星宿。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D.云气。古代封建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
46.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月流火。指暑气已退,天气转凉。
B.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个时辰变化。
C.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D.北斗丛星中有七十二个天罡星,三十六个地煞星。
47.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谷。在古代一般指稻、黍、稷、麦、菽。
B.炊具。百姓多用陶制炊具,青铜炊具为贵族使用。
C.脍炙。人们共同喜好的,后把诗人文章为人称颂叫“脍炙人口”。
D.五牲。牛羊猪马鸡。
48.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鼎。鼎腹一般呈圆形,下有四足。
B.五味。指酸,咸,甘,苦,辛五种味道。
C.床。最初极矮,古人读书,写字,饮食,睡觉都在床上进行。
D.觥。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
49、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
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
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
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J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
A、60岁B、70岁C、100岁D、141岁
50、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
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一颂李白
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一颂杜甫
C、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沼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颂白居
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级高一期中英语试题
- 2024-2025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答案考题
- 2025年岗位安全培训考试试题(ab卷)
- 2025新工人入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附参考答案【完整版】
- 2024-2025部门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研优卷)
- 2025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完整答案(网校专用)
- 2025工厂车间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ab卷
- 2024-2025新入职员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带答案(预热题)
- 吉林省第二实验校2024-2025学年初三下(5月)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常州市名校2025届初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人力资源许可证制度(服务流程、服务协议、收费标准、信息发布审查和投诉处理)
- 山东铁投集团社会招聘笔试真题2023
- 2024小学语文新教材培训讲稿:一年级新教材修订概况及教材介绍
- 2024年江西省高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 JJF(民航) 0114-2024 民用航空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气压传感器校准规范
- 三级电子商务师测试试题库与答案
- 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新高考福建卷试题含答案解析
- DZ/T 0430-2023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范(正式版)
- 2024年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物业管理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 《麻醉后苏醒延迟》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