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阶段训练1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5分,共75分)
1.下列关于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杆菌在拟核区转录出mRNAB.乳酸菌在细胞质基质中消耗氧气
C.蓝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产生氧气D.大肠杆菌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
2.下列关于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些核酸具有运输作用B.有些蛋白质可以催化蛋白质的合成
C.糖类只能作为细胞能源物质D.有些脂质可以促进钙的吸收
3.在生物领域的发现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球菌进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萨顿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孟德尔用琬豆做实验提出遗传两大定律和基因的概念
D.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4.仔细分析图,三个圆圈①、②、③分别表示含有细胞壁、核糖体、甲0)中心
体的细胞,那么阴影部分表示的细胞可能是I"
A.乳酸菌B.衣藻C.肝细胞D.棉花叶肉细胞
5.细胞在生命活动中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复杂变化,细胞内部就像一个繁忙的工厂,在细胞
质中有许多忙碌不停的“车间”,这些车间被称为细胞器。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内细胞器
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酒精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B.生长素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
C.纺锤体形成的场所是中心体D.三碳化合物被还原的场所是叶绿体
6.颜色变化常作为生物实验结果观察的一项重要指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毗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可将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质染成红色
B.向未知样品中滴加苏丹m染液,发现溶液呈现橘黄色,则未知样品只含脂肪
C.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可观察到绿色区域变小
D.溟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使酒精由蓝变绿再变黄
7.关于效应T细胞的作用的描述,最完整的一组是
(1)呈递抗原(2)识别抗原(3)激活溶酶体酶(4)与靶细胞结合
A.(1)(3)(4)B.(1)(2)(3)
C.(2)(3)(4)D.(1)(2)(4)
8.TGF-仇一一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径。研究表明,胞外蛋白TGF-3与靶细
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
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叙述绪轶的是
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
B.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
C.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仍能正常凋亡
D.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也不同
C.等位基因的碱基对的数量是一样的
D.孟德尔设计的测交方法能用于检测R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
10.a和b属于同一动物体内的两个细胞,通过对其核DNA分子含量的测定,发现a细胞中核
DNA含量是b细胞的两倍,最可能的解释是
A.a是正常的体细胞,b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的细胞
B.a处于有丝分裂姐妹染色单体相互分离时,b处于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移向两极时
C.a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b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
D.a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b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
11.下列有关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
B.有利变异的逐代积累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C.同一物种的两个不同种群间的地理隔离不会阻碍其基因交流
D.拉马克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奠定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
12.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所必需的,下列说法母煲的是
A.抗体、激素、神经递质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B.pH和温度的稳定,都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
C.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和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
13.右图所示为某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某反应生成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
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A.三个处理中b是此酶促反应的最适条件费1少一
B.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不可能是酶制剂的量不同g
C.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可能是反应底物的量不同,
D.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可能是处理温度的不同0反应时间”
14.下列有关人类疾病的说法中塔误的是
A.维生素D缺乏症的患者容易出现肌肉抽搐等症状
B.低血糖患者可通过静脉注射蔗糖来缓解头晕症状
C.苯丙酮尿症是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病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酸痛症状
15.DNA聚合酶有两种方式保证复制的准确性,即选择性添加正确的脱氧核甘酸和校读(移除
错配的脱氧核昔酸)。某些突变的DNA聚合酶(突变酶)比正常的DNA聚合酶精确度更高。下
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
B.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
C.突变酶减少了基因突变的发生,有利于进化
D.浆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均不能合成DNA聚合酶
16.如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一个人患乙肝时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比较好
B.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
C.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
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
17.下列科学实验研究中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在调查种群密度时,若田鼠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估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B.探究促进生根的最适NAA浓度需要做预实验,其目的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C.种群数量的变化可利用数学模型描述、解释和预测
D.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则该地物种丰富度随之下降
18.亚洲人体内普遍缺乏乳糖酶,造成饮用牛奶后出现肠胀、腹胀、腹泻等不良症状。下列
有关乳糖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人体消化道细胞不能产生乳糖酶,则该细胞也不能产生ATP
B.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酶直接决定生物体的性状
C.乳糖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催化作用
D.一定条件下,乳糖酶可将一分子乳糖分解为两分子单糖
19.科学家将大草履虫与袋状草履虫盛在含有培养液的试管中混合培养,试管中有好氧细菌
和酵母菌,大草履虫主要以好氧细菌为食,袋状草履虫主要以酵母菌为食。实验过程中大草
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的数量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符合“S”形曲线£
B.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在培养液中都是随机分布的而
C.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之间的关系属于互利共生I
D.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试管中草履虫的种群密度段/庙市
神袋状草履虫
°时间(天)
20.关于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个含n个腺喋吟的DNA分子复制n次,共需要消耗腺噂吟脱氧核昔酸2“Xn个
B.一个双链DNA分子中,G+C占碱基总数的M%,那么该DNA分子的每条链中G+C都占该链
碱基总数的M%;
C.脱氧核甘酸必须在DNA酶的作用下才能连接形成子链;
D.DNA双链被32P标记后,在"P中复制n次,子代DNA中有/标记的占l/2n
21.右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细施内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基因重组最可能发生在0口°;
A.AB段B.CD段C.FG段D.HI段"ABE:F
22.科学兴趣小组偶然发现某植物雄株出现一突变体,为确定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位置,
设计了杂交实验方案:利用该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中表现突变
性状的雄株在全部子代雄株中所占的比率(用Q表示),以及子代中表现突变性状的雌株在全
部子代雌株中所占的比率(用P表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氐俄的是
A.若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Q和P值分别为1、0
B.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0、1
C.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隐性,则Q和P值分别为1、1
D.若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1/2、1/2
23.用一新鲜的神经一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浸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②点
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在①②③三点分别给予适宜的刺激,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刺激①处,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刺激②处,电流计不发生偏转
C.刺激③处,肌肉可以收缩
D.刺激③处,可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
24.人们常选用的细菌质粒分子往往带有一个抗菌素抗性基因,该抗性基因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受体细胞在自然环境中的耐药性
B.有利于对目的基因是否导入进行检测
C.增加质粒分子的分子量
D.便于与外源基因连接
25.下列关于各种酶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DNA连接酶能使不同脱氧核甘酸的磷酸与脱氧核糖连接
B.RNA聚合酶能与基因的特定位点结合,催化遗传信息的转录
C.一种DNA限制酶能识别多种核甘酸序列,切割出多种目的基因
D.胰蛋白酶能作用于离体的动物组织,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
26.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错误叙述是()
A.用于培养的细胞大都取自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
B.将所取的组织先用胰蛋白酶等进行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
C.在培养瓶中要定期用胰蛋白酶使细胞从瓶壁上脱离,制成悬浮液
D.动物细胞培养只能传50代左右。所培育的细胞会衰老死亡
27.下面哪组技术可以产生克隆动物
①核移植技术②转基因技术③胚胎分割技术④细胞融合技术
A.①②B.①③C.(2X3)D.②@
28.关于受精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获能后的精子与卵子相遇后,释放顶体酶穿过透明带进入放射冠
B.透明带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障
C.精子与卵黄膜相互融合,精子入卵
D.雄原核形成的同时,卵子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
29.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和实现的重要手段分别是()
A.循环经济和生态工程B.整体性原则和生态工程
C.循环经济和工程学手段D.无污染原则和生态工程
30.生态系统内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
位置,从而避免了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失衡。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A.协调与平衡原理B.物种多样性原理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整体性原理
二.非选择题(除个别空外,每空2分,共25分)
31、羊绒素有“软黄金”之称,内蒙古绒山羊和辽宁绒山羊是我国的两大产绒品
种。我国生物学家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出了转基因绒山羊.其过程如下图所示:
转基因克隆绒
山羊।绒细长
质优,产城量高
(1)在辽宁绒山羊细胞中获取的IGF一I基因在导入胚胎干细胞之前须,这
是
基因工程操作的核心步骤,若该过程使用的质粒是双链闭合环状的DNA分子,用
两种识别序列不同的限制酶M和N切割(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如下右图),通过凝
胶电泳分离分析得下表。
使用限制修需嫡果(单位:Kb)MBN8
-ACATCT-&ATCC-
1・0、5.0、10.0
1.0.2.0、3.0、4.0、6.0-TCTAGA--CCTAGC-
(2)①在该质粒中,N酶的切割位点有一个。
②M酶与N酶切出的能相互粘连的末端在酶的作用下相互连接,连接后的序列是
否能用M酶、N酶进行切害(I?(填“能”或“不能”)。
(3)胚胎干细胞(ES)可由囊胚的分离培养获得。转基因胚胎干细胞培养过
程中应定期,防止细胞代谢产物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4)干细胞经扩大培养诱导分化为早期胚胎,随后即可植人经处理的代孕母羊
体内。
32.(7分)图甲A表示某基因组成为AaBbdd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染色体
和基因示意图(图甲A中编号1表示X染色体),图甲B为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的每条染
色体DNA分子数的变化曲线图,图甲C为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请据图
每
条
染
色细胞
体内同
源染D
2n
n
DN分色体
子对数A
数BE
G|
4
H
裂时期
细胞分
B
图甲C
是
的名称
该细胞
一
期为
胞时
的细
所处
细胞
中A
图甲
(1)
组。
色体
个染
有
其中含时既
B
图甲
生在
化发
的变
细胞
中A
图甲
(2)
D.8-9
C.6-7
B.4-5
A.3-4
。
时段
中的
甲C
在图
发生
D.GH
C.EF
B.CD
A.AB
乙中
是图
成应
的组
基因
有关
体和
染色
中的
细胞
本体
一亲
的另
测交
进行
生物
与该
(3)
。
的
D
C
B
A
图乙
,
细胞
A的
甲中
如图
出现
程中
的过
配子
形成
细胞
卵原
某个
王的
的蜂
Bbdd
为Aa
因型
果基
(4)如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玛氏校招工作总结
- 2025年数学老师课堂教育方案
- 2025年学校暑期校本培训个人方案
- 2025年秋季幼儿园教研工作方案演讲稿
- 手术后病人的护理措施
- 2025年新生军训活动方案
- Excel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1
- 避孕知识培训课件微盘
- 武汉大学《普通微生物学微生物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安徽蚌埠二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自测卷(三)线下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二模考试地理试题
- 电仪TPM管理方案
- 风电基础施工方案
- 2021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人与自我》教案
- 【人教版】《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手册》四年级下册 劳动项目一 课件
- 二十届三中全会知识点试题及答案【200题】
- 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病媒生物控制技术(096)(副高级)自测试卷及解答参考
- 2023年山东青岛局属高中自主招生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CBL联合情景模拟人文护理查房
- 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模拟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LY/T 3371-2024草原生态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