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阶段练习((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_第1页
青海省西宁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阶段练习((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_第2页
青海省西宁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阶段练习((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_第3页
青海省西宁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阶段练习((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_第4页
青海省西宁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阶段练习((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海省西宁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阶段练习((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姓名____班级____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1、书写(每题5分共1题)1).读拼音,写词语。评卷人得分2、填空题(每题2分共5题)1).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然后选择其中两个词语各写一句话。

举(

)文明

同心协(

)

心旷(

)怡

不计(

)数

(1)_____

(2)_____2).请将下列句子填写完整,做到书写工整、美观。

权,然后知_____;度,然后知_____。3).按所学知识填空。

(1)陆游临终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诗句回答)

(2)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士们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条条河,向山海关那边进发。与此对应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

(5)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

(6)要劝说某位朋友珍惜时间,你会想到岳飞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明不爱吃馒头,常趁人不注意扔掉,你可以用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告他。

(8)夏传子,__________。凡是人,__________。

(9)与“前怕狼后怕虎”意思相近的成语是__________,与“打开天窗说亮话”意思相近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

(10)《乞巧》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两句写出了古代劳动人民过七夕节的习俗。4).根据学过的内容填空。

(1)祖国统一、富强是我们共同的心愿,陆游临终遗言:“王师北定中原,_____。”林升在看到朝廷权贵“_____,直把杭州作汴州。”时深感愤恨。梁启超先生看到晚清政府昏庸腐朽,发出慷慨激昂的号召:“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_____。”_____在《七子之歌》中呼唤被列强霸占的“孩子”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2)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_____。”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读,_____。”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_____。孔子说:“敏而好学,_____。”

(3)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如朱用纯所说:“一粥一饭,_____,半丝半缕,恒念_____。”5).比一比,再组词。

幕(

)侵(

)考(

)泊(

)噪(

)

慕(

)浸(

)孝(

)伯(

)燥(

)评卷人得分3、选择题(每题2分共3题)1).“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描写的是(

)A.张飞B.李逵C.沙悟净D.白骨精2).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描写同样季节的词语是(

)A.草长莺飞B.烈日炎炎C.秋风萧瑟D.冰天雪地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无垠(yín)

迸裂(bènɡ)

铸牢(zhù)

祷告(dǎo)B.虬枝(qiú)

晦气(huì)

蘸墨(zhàn)

造诣(yì)C.弓弩(nǔ)

矜持(jīn)

瞄准(miáo)

污秽(huì)D.河蚌(bànɡ)

拟定(yǐ)

牛犊(dú)

祸患(huàn)评卷人得分4、句子训练(每题10分共1题)1).6.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中会有不同意思,这样的词语叫多义词,下面有三个多义词,请你任选一个,用它不同的意思分别写一个句子。(自然

精神

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5、连线题(每题4分共2题)1).把诗的上下句连起来。

向来枉费推移力穿尽红丝几万条

家家乞巧望秋月

家祭无忘告乃翁

王师北定中原日

不拘一格降人材

我劝天公重抖擞

斜风细雨不须归

青箬笠,绿蓑衣

此日中流自在行2).请将语句与词牌连线。

东风夜放花千树

渔家傲

多情自古伤离别

虞美人

稻花香里说丰年

雨霖铃

塞下秋来风景异

青玉案

春花秋月何时了

西江月

评卷人得分6、排序题(每题5分共2题)1).“夫不可陷之盾”中的“陷”意思是“刺破”。(

)2).句子排序

(

)我连忙站起来让老爷爷坐。

(

)我刚坐下,一位老爷爷提着篮子上了车。

(

)星期日,我坐汽车去奶奶家。

(

)老爷爷微笑着说:“谢谢,你真是个好孩子。”

(

)上车后,我找到一个座位。

(

)我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评卷人得分7、判断题(每题5分共1题)1).在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词语后面打“√”,错的打“×”

1.鸟喙huì()

2.铿锵jiāng()

3.簔suō毛()

4.缠cán绕()评卷人得分8、诗词鉴赏(每题10分共1题)1).课外阅读。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1.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有哪些?

2.诗中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抒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9、书面表达(每题15分共1题)1).习作。

想一想:你认为二十年后你周围事物会有哪些变化呢?选择一个你想写的内容,尽情展开你的想象吧。请以“二十年后______”为题!要求:500字评卷人得分10、现代文阅读(每题5分共1题)1).阅读《打枣,拾枣》,重温童年时期的乡间生活,并完成下列问题。打枣,拾枣张庆和①老家是半山区,那方山水适合枣树生长。于是,春栽枣树,秋收枣果,是家乡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房前屋后,院里墙外,家家都栽种着几棵枣树。那枣树夏天开花结果,秋天枣红果甜。收获的时节到了,家乡人便开始打枣,拾枣。②说“打枣”,名副其实,那可是真打。只见那打枣竿又细又长,最尖头处细得像一条鞭。大人说,只有靠这细梢,才能把枝头上的枣、躲在密叶里的枣,一个个抽打下来,而且不会打伤枣子。其实打枣时并不怕枝断叶损,反而要连枝带叶一起狠狠地抽打。大人们说,如果当年不抽打枣树的枝叶,第二年那枣树就不再开花结果。因此,“有枣没枣打一竿子”是家乡人的流行语。于是,小朋友们不再心疼那些枣树,每当谁家吆喝“打枣了”,便兴高采烈地加入其中。③大人打枣,小孩子拾枣。④开始打枣了,只见打枣人挥舞着长长的打枣竿,一竿下去,那红里透青、又圆又大的枣子便纷纷落地。见状,小孩子们你争我抢,然后把手里的枣子一捧捧地丢进主人早已准备好的篮子、筐子或布袋里。最后,主人按拾枣的表现将枣子分给孩子们,算是劳动报酬。如果有没能捡拾到枣子的小孩,打枣结束后,枣树的主人会故意扔到地上几颗,让小孩去捡,再挑几个塞给小孩。人人都有收获,孩子们心满意足,都屁颠屁颠地跑回家,向大人邀功去。⑤拾枣是有讲究的,有经验的一定会先站在树旁观察,看那枣子落地、打枣人停止挥竿后再去拾。不能站在竿子下方等着,不然,被打落的枣子砸在身上、头上,是很疼的。⑥那年,我跟随姐姐第一次参加拾枣,不懂得躲竿,结果,主人一竿子打下来,好几颗枣子砸在了我的头上,疼啊!我正要咧嘴大哭,只听啪啪几声响,又一片被打落的枣子纷纷落地,见小朋友们又呼又喊地去抢拾,我哪里还顾得疼痛,也加入进去。那天,枣树的主人说我表现特别好,将一大把枣子装进我的衣兜,临走时还挑出一颗又圆又透亮的大红枣,让我攥在手里,叮嘱我回家后给奶奶吃。⑦转眼六十多年过去了,打枣、拾枣的往事早已淡出记忆。听家乡人说,村里人大多都已搬迁新居,我只希望待枣树们长大结束成熟时,已搬进楼房的孩子们可以回家乡体验打枣、拾枣的乐趣,也捡拾起友爱互信、和善相处的多邻生活。(选文有删改)1.欢欢根据文章内容为大家介绍了打枣、拾枣的流程,请你完善图表。

打枣前,先选好又细又长、最尖头细得鞭梢的打枣杆。

打枣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拾枣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展开想象,用第一人称描写文中画线句中“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完成下面对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欢欢想为大家朗诵这篇文章,你认为他应该读出

(填选项)的语调。A.悲伤抑郁B.激动昂扬C.温情舒缓5.请你试着用学过的方法,借助“打枣、拾枣”这两个典型事例,说一说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11、信息匹配(每题5分共2题)1).下列小题中,都有一项读音或字形错误。请把它找出来,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1)A.发酵(jiào)

B.夺冠(guān)

C.恳切(kěn)

D.凛冽(lǐn)(

)

(2)A.红晕(yùn)

B.誓言(shì)

C.脊背(jǐ)

D.筛选(sāi)(

)

(3)A.妨碍

B.电筒

C.毕竟

D.应接不瑕(

)

(4)A.协调

B.慈详

C.荒唐

D.难以置信(

)2).根据具体情节选择相应的民间故事。(填序号)

A.《孟姜女哭长城》

B.《白蛇传》

C.《田螺姑娘》

D.《八仙过海》

(1)第二天晚上,年轻人从田里耕作回来,一进门,就看见灶上热气腾腾的,屋子里也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

(2)她见法海拒不放人,无奈,只得拔下头上的金钗,迎风一摇,掀起滔滔大浪,向金山寺直逼过去。(

)

(3)众仙谁也不甘落后,吟诗行侠的吕洞宾、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