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期末备考热搜题 专题06 积累与运用_第1页
语文期末备考热搜题 专题06 积累与运用_第2页
语文期末备考热搜题 专题06 积累与运用_第3页
语文期末备考热搜题 专题06 积累与运用_第4页
语文期末备考热搜题 专题06 积累与运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过6年的课内外阅读和生活经历,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复习阶段主要侧重于对积累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对联和古诗名句等。1.下列习俗与其寓意不符合的一项是()A.过年的时候在门上倒贴“福”字,寓意福到了。B.过年的时候蒸馒头,寓意来年日子蒸蒸日上。C.新娘出嫁,摆放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寓意“永结同心”。D.重阳节人们佩戴茱萸,避邪求吉。【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考查国学常识。C项错误,新娘出嫁,摆放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寓意“早生贵子”。2.赵彤想给退休的老师送一幅字,下列内容不合适的一项是()A.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B.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此题考查诗句的理解能力。A: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郑板桥的《新竹》,意思是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赏析:一个人能够超过老师和前辈,是因为老师和前辈的养育和培养。送给老师合适。B: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树希望静止不摆,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了。讲的是赡养父母。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李商隐的《无题》意思是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这句话常常来用来形容老师的无私奉献。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意思是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这句诗句也暗喻老师教书育人的本职。由此可以看出B选项是关于赡养父母的不能用来送给老师。3.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小清在电视上见证了这一幕,深感中国科技发展之快。于是他想在自己的书房里挂上一副对联以示庆贺,你们觉得哪副最合适()A.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B.嫦娥出征,月宫追梦;英雄报国,玉盘铸魂。C.重器飞天圆好梦,神舟振翅探长空。D.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联。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题干提到的语境是“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只有C项提到了关键词“神舟”。故选C。4.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那个星期天》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细致的动作、心理、环境描写,写出了主人公情感变化的过程。B.《丁香结》中,作者由丁香花联想起象征愁怨的“丁香结”,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生活总不随人愿,充满烦恼与苦闷。C.《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如果要换一个中国人的例子,可以选用屠呦呦发明青蒿素这件事。D.《为人民服务》中,引用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深化人们对“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这一观点的理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A项,正确。《那个星期天》文章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她出去玩的经历。一开始他既兴奋又满怀期待,后来因为母亲一拖再拖而焦急万分,到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乃至绝望。细腻而深婉地表现了主人公丰富而敏感的感情世界,以及孩童世界与成人世界存在的鸿沟。B项,错误。《丁香结》是作家宗璞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目睹开得格外繁盛丁香花,想到象征愁怨的丁香结,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而不是表达了作者消极的人生态度。C项,正确。《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当代作家叶永烈于198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主要是用多个事例论证并告诫了人们只有不断的探索与发现,才能获得真理,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可以选用屠呦呦发明青蒿素这件事。D项,正确。《为人民服务》主要写了五方面内容:共产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利益坚持好处改正错误的精神。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孟子》三孟子及门人所作,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孟子的仁政、民本等政治主张。B.《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范进、贾雨村、严监生等都是其中的艺术典型。C.老舍,原名舒庆春,杰出的语言大师。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D.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答案】B【解析】【详解】《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范进与严监生是《儒林外史》中的人物。贾雨村不是《儒林外史》中的人物。而是《红楼梦》中的人物。故B有误。6.中国历史上被称为“诗豪”和“诗圣”的分别是()A.李商隐杜甫 B.刘禹锡杜甫 C.李白杜牧【答案】B【解析】【详解】略7.被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的一项是()A.古诗国画陶瓷 B.陶瓷茶木艺 C.京剧国画中医【答案】C【解析】【详解】略8.下列说法和“汽车对公路”一致的是(

)A.医生对病人 B.教室对学生 C.轮船对海洋 D.球场对篮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对子的能力。“汽车对公路”意思是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汽车是运输工具,公路是汽车走的道路。A.“医生对病人”意思是病患关系。B.“教室对学生”意思是教室里有学生在学习。C.“轮船对海洋”意思是轮船在海洋上行驶,轮船是运输工具,“海洋”是海上的海路。D.“球场对篮球”意思是球场里的运动项目有篮球。故选C。9.下列语句的说法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疫情期间大家要做好个人防护,出门切忌不要忘记戴口罩。B.《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C.《匆匆》和《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中都写到了“太阳”,作者都运用了借助事物表达情感的方法。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句话告诉人们时间的珍贵。【答案】C【解析】【详解】考查课文内容理解。A项错误。是病句,属于不合情理。应该为:疫情期间大家要做好个人防护,出门不要忘记戴口罩。B项错误。《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C项正确。《匆匆》运用了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用诗意的语言将抽象的事物表现出来,既表达了朱自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又能激发读者的共鸣。《那个星期天》从孩童的视角观察世界,所描写的行为举止均充满浓浓的孩童气息。这稚子内心的感受通过作者看似随意而絮叨的语言表达出来后,更能够让人深受感染。D项错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耐力大小,时间久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强调不要轻易下评论,要经过长时间的选择考验再作出结论或者判断。10.关于《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的作者笛福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鲁滨逊冒险的经历。B.鲁滨逊流落荒岛后,先后经历了:回船取物、救“星期五”、建房定居、畜牧种植……C.鲁滨逊救下一个野人,取名为“星期五”,并教会他说英语、穿衣、信基督、用枪……“星期五”成为鲁滨逊最忠诚的仆人和伙伴。D.鲁滨逊在荒岛上度过了二十八年后,终于回到了英国。【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鲁滨逊漂流记》内容的理解。选项B错误,鲁滨逊流落荒岛后,先后经历了:回船取物、建房定居、畜牧种植、救“星期五”……题干的顺序错了。11.下列关于名著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滨逊漂流记》被誉为英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它的作者是丹尼尔·笛福。B.《骑鹅旅行记》讲述了小男孩尼尔斯在旅行中逐渐改正缺点,变成了一个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C.《爱丽丝漫游奇境》描绘了小女孩爱丽丝掉进了兔子洞,展开了一段如梦如幻的旅程。D.《汤姆·索亚历险记》塑造了一个调皮又有正义感的小男孩形象,包含着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社会的赞美。【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鲁滨逊在一次航海时,因船难而漂流到一个海岛上,而后在海岛上生活。在第二十四年救下野人星期五,并帮助被水手抛弃的船长夺回船只,时隔三十五年重新回到英国的故事。《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的代表作,也是世界上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讲一个不爱学习、喜欢恶作剧的顽皮孩子尼尔斯,因为一次捉弄小妖精,而被小妖精用魔法变成了一个小人。他骑在他家的大白鹅背上,跟着一群大雁出发作长途旅行。通过这次奇异的旅行,尼尔斯增长了很多见识,结识了许多朋友,也碰到过好几个凶恶阴险的敌人。他在种种困难和危险中受到了锻炼,最后尼尔斯回到了家中,恢复原形,变成了一个好孩子。《爱丽丝漫游奇境》主要讲述了一个非常爱幻想的英国女孩儿爱丽丝,为了追逐一只揣着怀表,会说话的兔子而不慎掉入了兔子洞。这个兔子洞当中有一个非常神奇的国度,爱丽丝在这个国度里面经历了一系列的奇幻冒险故事。《汤姆·索亚历险记》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小说的时代在南北战争前,写的虽是圣彼得堡小镇,但该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故题干说法错误。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12.用部首检字法查“匣“字,可以查“匚”部。()13.“筝”字,是上半部分表意,下半部分表音的形声字。()14.“风华正茂”和“无独有偶”都是褒义词。()15.《学弈》中有一个人学不好下棋,这是因为“其智弗若”。()16.《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17.《凡卡》和《鲁滨孙漂流记》都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答案】12.√13.√14.×15.×16.√17.×【解析】【12题详解】略【13题详解】略【14题详解】略【15题详解】略【16题详解】略【17题详解】略18.结合课内外阅读,完成填空。1.诗中赏春:春天,万物复苏,“阳春布德泽,__________”;春天,草长莺飞,“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春天,让人流连忘返,“_____________,千万和春住”。2.读书立志:“_________,快走踏清秋”,李贺一心报国,志向远大;“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__”,于谦品格高尚,坚贞不屈;“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爱国情深,不怕牺牲;“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坚韧不拔,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他们都是我们成长路上的榜样。3.“____________,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是呀,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让我们明白了_____________。【答案】①.万物生光辉②.千里莺啼绿映红③.若到江南赶上春④.何当金络脑⑤.要留清白在人间⑥.人生自古谁无死⑦.或重于泰山⑧.或轻于鸿毛⑨.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⑩.如果能用功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超过自己的老师。【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根据积累填空。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1.“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出自两汉汉乐府的《长歌行》,全诗为: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意思是: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阳光照耀。春天给大地普施阳光雨露,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悲伤也没用了。“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出自杜牧的《江南春》,全诗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意思是: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许多座古寺,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胧烟雨之中。“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出自宋代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意思是: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全诗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意思是: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全诗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意思是:(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全诗为: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说的,这句话出自他写的《报任安书》,他在这篇文章中讲述了自己在遭受宫刑前后内心的痛苦,提出了个人的生死观,表现了他为实现可贵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精神。3.“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这句话选自鲁迅的《华盖集续集·学界的三魂》。中国与中华民族是一体的,中国想要发展,前提是中华民族的发展,而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就是他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就是民族魂,只有民族魂发扬起来,民族才能站立起来,国家才能发展。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战国荀子《荀子劝学》,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学生如果不停止学习,积极专研学问,总有一日可以超越他的师长。19.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1)______,日久见人心。(2)好雨知时节,_____。(3)_____,立根原在破岩中。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4)小王在学习上很松懈,我们可以用《长歌行》中的“_____,____”告诫他要珍惜时间,发奋努力,不要到老了再后悔。(5)同是明月,在不同诗人的笔下却被寄托了不同的情怀。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一诗,写下了“________,_____”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王安石则在《泊船瓜洲》中写到“_______,_____”,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答案】①.路遥知马力②.当春乃发生③.咬定青山不放松④.千磨万击还坚劲⑤.少壮不努力⑥.老大徒伤悲⑦.今夜月明人尽望⑧.不知秋思落谁家⑨.春风又绿江南岸⑩.明月何时照我还【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言识记和诗词歌赋默写。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意思是: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力气的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指时间可以检验一切。(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出自杜甫《春夜喜雨》,句意: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节,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原诗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3)《竹石》是清代书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汉乐府的《长歌行》,句意: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句意: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原文: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泊船瓜洲》,句意: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原诗为: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达了诗人在万物复苏的春天里触景生情、思念故乡的复杂心情。20.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这种境界,既使人________,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__________的小诗。(《草原》)2.诗词中有趣,“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_____纸鸢”“最____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我们读到了快乐有趣的童年。3.诗词中有景,“日出江花__________,春来江水__________”“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总是春”,我们读到了五彩缤纷的春天。4.诗词中有志,“莫道君行早,更有_________”“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我们懂得珍惜光阴。“______________?门前流水尚能西!”我们学会乐观向上。5.文中有理,“君子_________,小人长戚戚”,孔子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穷则变,________,通则久”,古人告诉我们,遇事不必死钻牛角尖,而应该懂得随机应变,这是从古至今的大智慧。【答案】①.惊叹②.奇丽③.放④.喜⑤.红胜火⑥.绿如蓝⑦.万紫千红⑧.早行人⑨.少壮不努力⑩.谁道人生无再少⑪.坦荡荡⑫.变则通【解析】【分析】【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原段: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2.此题考查学生诗词的识记默写。“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全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全诗: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3.此题考查学生诗词的识记默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全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自宋代朱熹的《春日》全诗: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4.此题考查学生名言警句的识记默写。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摘自《增广贤文·上集》意思是:别说你出发的早,还有比你更早的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出自北宋苏轼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全诗: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5.此题考查学生名言名句的识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自《论语·述而篇》意思是: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摘自《易传·系辞传下·第二章》意思是:穷极则变化,变化则通达,能通达,则能恒久。21.十多个春夏秋冬,六年的小学生涯,让你在国学文化的涵养中懂得了很多,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填写诗句。(1)________________,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礼记》(2)黑发不知勤学早,________________。《劝学》(3)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________。《元日》(4)不要人夸好颜色,________________。《墨梅》(5)好的诗词,能以它无声的力量抓住人们的心灵:汉乐府中“________________,焜黄华叶衰”充满对时间流逝的紧迫感;林杰的“七夕今宵看碧霄,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仿佛看到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的情景;于谦的“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________”彰显了坚贞不屈的气节。【答案】①.玉不琢②.白首方悔读书迟③.春风送暖入屠苏④.只留清气满乾坤⑤.常恐秋节至⑥.牵牛织女渡河桥⑦.要留清白在人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1)注意“琢”容易写错。(2)出自唐代颜真卿的《劝学》,原诗是: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3)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原诗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4)出自元代诗人王冕《墨梅》,原诗为: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5)出自《汉乐府·长歌行》,原诗为: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唐代林杰的《乞巧》,原诗为: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原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2.作为中国人,你对中国四大名著了解多少呢?请根据提示填空。(1)有一位曹姓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这部作品的名字是《________________》。(2)“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这是我国古代神话小说《________________》中的人物——________________;他的师父是________________;这部小说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红楼梦②.西游记③.孙悟空④.唐僧⑤.吴承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的掌握。(1)“有一位曹姓作家”指的是曹雪芹。曹雪芹能诗会画,擅长写作,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小说《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了这部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巅峰的文学巨著。(2)由“金箍棒”一词可知这个人物是孙悟空,他的师父是唐僧,出自《西游记》。《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23.诗文积累。(1)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_。——王建《十五夜望月》(2)青,___________________蓝。——《荀子》(3)__________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4)若有人知春去处,___________________。——黄庭坚《清平乐》(5)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___________________?曰:非然也。——《学弈》【答案】①.不知秋思落谁家②.取之于蓝而青于③.等闲识得东风面④.唤取归来同住⑤.为是其智弗若与【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识记。本句出自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译文: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2)本题考查对俗语内容的识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一个俗语,出自《荀子》,比喻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3)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识记。本句出自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意思是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4)本题考查对诗词的识记。黄庭坚《清平乐》:“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意思若是有人知道春天在什么地方,就要把它呼唤回来,留它同住。(5)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识记。《学弈》: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意思是虽然他们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明显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者吗?答案是:“不是这样的。该章出自《孟子·告子》。24.整本书阅读。(1)《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书以第_______________人称叙事。鲁滨逊在荒岛上顽强生存,经过___________年,才返回故乡。(2)在鲁滨逊的经历中,“驯养山羊”这件事所在的位置是()沦为奴隶—(A)—病中感悟—(B)—发现脚印—(C)—成为富翁(3)鲁滨逊在岛上读的书是___________。这本书带给他的帮助是______________。(4)鲁滨逊身上的哪些品质带给你的影响比较大,请任选两点,并具体说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丹尼尔·笛福②.一③.28④.B⑤.《圣经》⑥.生活行为的力量⑦.不畏艰难:独立制作,各个用具。顽强的意志:条件艰苦,自力更生。机智勇敢:调教星期五,与野人作战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读物内容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