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千年变局——两次鸦片战争课标:认识列强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中西殊途中国中西殊途材料: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乾隆帝复英王乔治三世》

19世纪早期中国的研究者们把千百年来与亚洲邻近民族打交道中产生的旧框框套在欧洲人和美国人身上,就像亚洲内陆草原上时隐时现、不断变换名称和居住地的游牧民族一样,那些派商人来广州的西方民族,在中国著述的记载中,幽灵般地变换着和改变着身份。他们的名称已完全搞混了……葡萄牙的位置被说成在马六甲附近,而英格兰则被作为荷兰的别名,是荷兰的属国。法国最初是佛教国家,后来变成了天主教国家(在中国,人们普遍认为基督教是佛教的旁支),最后,法国被说成与葡萄牙是同一个国家。

——【美】费正清,【美】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思考:阅读材料,概括信息;结合所学,指出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基本情况。参考:自然经济占主导;天朝上国观念;对外一无所知;封建专制主义制度;闭关锁国政策;科学技术落后;中国在1830年前,中国人在对外贸易上经常是出超,白银不断地从印度英国和美国向中国输出。在1833年,英国对中国年输出总值只有60万英镑,而1836年达到132万英镑,1845年增加到239万英镑,到1852年便达到300万英镑左右。从中国输入茶叶量在1793年不超过1617万磅,到1845年便达到5071万磅,1846年是5758万磅。需求量增长非常迅速。中西殊途思考:阅读材料,概括信息?英国是如何应对这一现象的?参考:正当贸易中国出超;英国走私鸦片,扭转贸易逆差。材料:吸鸦片者,每日除衣食外,至少亦需另费银一钱,是每人每年即另费银三十六两,以户部历年所奏各直省民数计之,总不止于四万万人,若一百分之中仅有一分之人吸食鸦片,则一年之漏卮即不止于万万两,此可核数而见者。况目下吸食之人,又何止百分中之一分乎!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思考:阅读材料,概括信息?结合所学,清政府如何应对的?参考:林则徐指出鸦片走私的危害,造成中国兵弱银荒,威胁统治;清政府派林则徐赴广东禁烟。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材料: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义律(时任英国驻华商务监督)思考:义律的话反映了什么问题?参考: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准备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市场。千年变局阅读教材,梳理鸦片战争的过程、结果。鸦片战争(1840-1842年)《南京条约》1842第一阶段:攻广州——陷定海——逼天津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改派琦善,前往广东和英军谈判。第二阶段:1841年占香港岛——进吴淞——到南京——战败签约主要内容危害《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赔2100万银元开放五口通商协议关税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通商口岸传教权破坏领土主权加重人民负担破坏贸易主权,东南门户洞开破坏关税自主权破坏司法主权破坏贸易主权对华文化侵略阅读教材,梳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结果。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856年战火再起,逼天津1858年与英法美俄签《天津条约》1860年占天津1860年火烧圆明园,进北京1860年与英法俄签《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材料:外国人始终想将贸易从五个口岸扩展到全中国,在北京设立常驻使节以绕开顽固的广州当局,以及由于战后商品价格普遍下降而产生的降低关税要求。这些问题汇合到一起,在外国人中间引发了一种要求修约的强烈冲动。……朝廷告知可允许做一些合理的小变动,但重大条款不予考虑,以免万年和约《南京条约》失去其意义。——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西方资产阶级又把商品滞销的原因归咎于中国的门户开放不够,于是他们便叫嚣再次发动侵略战争,进一步打开中国场。

——李侃《中国近代史》思考:阅读两则材料,结合所学,概括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参考:列强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梳理不平等条约的内容。1858年中-英法美俄《天津条约》1860年中-英法俄《北京条约》内容:①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②内河航行权③鸦片贸易合法化俄国趁机割占150多万平方公里中俄《北京条约》后,中国完全失去了乌苏里江以东的土地影响:两次鸦片战争的战败,大量主权遭到破坏,列强势力进入中国。通过不平等条约,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外国侵略者把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到中国身上,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社会好像是在其内部深处正酝酿着巨大变化的一潭积水,鸦片战争则是投入了一块大石,由此不可避免地引起强烈的连锁反应。——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大梦初觉阅读教材,归纳较早觉醒的代表人物及著作、主张人物身份事务代表作时间内容林则徐钦差、总督禁烟;抗英《四州志》1839四大洲30余国地理、历史、政情魏源两江总督幕僚参与抗英《海国图志》1844-1852各国地理、历史、社会、军事、科技、政治等徐继畲福建布政使专办厦门、福州开口《瀛寰志略》1848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材料:1843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印数不过千册。1851年,日本海关在检查中国入境商船时,发现三本此书,如获至宝,连印十五版,极为畅销。1859年,价格已达首版三倍。1862年,日本维新派人士到上海,惊异发现从中国淘来的本国畅销书在中国早已绝版。——摘编自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思考:产生了哪些影响?参考:开阔了眼界,了解了外部世界,是早期的探索。思考:这个材料又看出什么信息?参考:中国大多数人并没有真正觉醒,反而使日本人迅速惊醒。中国的命运出路还要不断地探索。习题演练1.鸦片战争前,在外交文书的问题上,中英之间有着长期的冲突,清政府坚持用“禀”“谕”的体制(英国官员用下对上的“禀”,清政府官员用上对下的“谕”),而英国主张用平行的照会文书。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中英之间“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这个变化反映出()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B.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涌现C.中英两国开始平等交往 D.传统的华夷观受到冲击2.两次鸦片战争在本质上的相同之处是()A.战争肇始于列强对中国沿海的侵略 B.战争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统治中心C.清政府的反抗斗争以失败而告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