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东北三省辽宁省实验中学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
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周易》传说为周文王所作,它被国人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西方的古典传统来源于古希腊时代。这个时代的
古典主义原则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点:简约、对称、节制。在这些美学原则的背后,隐含着古希腊人对完美以及理想形式
的追求。用古希腊的古典主义美学原则解读《周易》乾坤二卦中体现出的古典美,可以探访两种文明之间深层的相似
与不同。
《周易》的简约之美不言而喻。就大的方面看,它取象以尽意。就小处来看,《周易》卦爻辞简约的特点更是制造
出语言十足的张力,字如千钧,意象饱满,意藐深厚。以坤卦的初爻辞为例,“履霜,坚冰至”,杨静池从历史唯物主义
的角度出发,认为此爻讲行旅之人的旅程及在途中的艰难。《文言》则将此爻用于人伦,认为弑君、弑父之事的发生,非
一朝一夕之故。依此例可以得见,《周易》卦爻辞简约之下藏有丰富的意蕴,其用词简约制造出语言十足的张力美。
在有关古典主义美学原则的论述中,“对称”这个概念往往与其他概念紧密相连,如秩序、匀称、和谐等。在古典
主义美学的奠基者贺拉斯那里,则被称为“合式”,强调作品各部分之间的有机协调,从而构成首尾贯通的和谐整体。
对称和谐在乾卦中有着完美的体现。首先,乾下乾上构成全阳爻,光辉灿烂,没有瑕疵。其次,六爻之间上下呼应,形成
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对称关系。再次,每两爻一组,象喻天、地、人的联系与互动,究其终是看人在天地构成的时空
维度中如何做到静则专、动则直,以悠游于天地间,达到天地人的和谐统一。可见,乾卦结构上的对称呼应着意义上的
和谐。
此外,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体现出对适度与节制的推崇。他认为“过”与“不及”都是不好的,“中道”在于在
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法,以合适的度,对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在乾卦中,“潜龙,勿用”“亢龙,有悔”,“在田”
好,“在天”好,体现出适时、适度,应时而变的重要,对中正柔和的欣赏,以及对过刚过亢的警惕。
由此可见,西方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适用于《周易》的美学解读。我们不妨做进一步的推求:在古希腊文明中,对“正
义”一词推崇备至。追溯至《荷马史诗》,“正义”意味着天生万物,每一物都有自己应处的位置、应得的利益,每个人
都应得一己之所得,不企图得到他人之物。体现出对天地间万物和谐相处的追求,这与《周易》中有关天地人的思想相
同。另外,中西两种古代文明中都有对“终极”的推求,试图把握万变中的不变,正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
者谓之器”也。但在西方文明中,对“道”的追求源于对“器”的有限性的充分认识,希望通过对超越性的东西的追求
来突破人类世界的有限性,这引导着他们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求知求真。而在我们中国,对“道”的认识和追求,用
来断吉凶、知进退,非常务实。
(选自安宁《<周易》的古典美》,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传统的古典主义美学原则,体现了古希腊人对完美以及理想形式的追求。
B.《周易》的简约之美,说明古希腊时代的古典主义美学原则与东方文明的一致性。
C.《周易》》坤卦中初爻辞具有古典美,它取象以尽意,意蕴丰富,使语言张力十足。
D.《周易》中天地人的思想与古希腊文明的“正义”,都追求天地间万物的和谐相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提出用古希腊的古典主义美学原则解读《周易》中体现出的古典美的论题。
B.对《周易》中“履霜,坚冰至”的多元解读,论证了《周易》卦爻辞的意蕴丰富。
C.作者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对称和谐在乾卦中有着完美的体现,层次清晰,说服力强。
D.全文运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结尾段进一步论证了中西两种文明的密切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易》被国人誉为“大道之源”,其内容极其丰富,古典美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B.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的适度与节制与《周易》乾卦蕴含的中正柔和思想非常相似。
C.古希腊的古典主义美学原则适用于解读《周易》,由此可见中西文明有着很深的渊源。
D.西方文明在对“道”的追求上与中国古代文明明显不同,但都有对“终极”的探索。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改革开放初期,愿意在毕业后归国的留学生很少,国内企业视海旧留学生为珍宝,竞相争夺。正是基于这一现实,
许多优秀的学生纷纷选择出国“镀金”,随之出现的现象是归国留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海
,留学生不再稀缺已成为历史,而国内高校近些年来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在无形之中缩减了海归留学生的竞争
优势。国内就业环境的变化是很多海归留学生始料未及的,当他们回到国内,骨感的现实如,让他们产生
各种负面情绪。如果我们地想一想,也不难理解他们的失望、焦虑与担忧。
其实,留学经历的价值并非只体现在让海归留学生找到高薪水的工作。海归留学生的留学使得他们在
国际视野、适应性方面占有优势。认清自己,利用好自己的优势,无疑能他们的人生道路。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海归留学生不再稀缺,而近些年来国内高校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也在无形之中阻碍了
海归留学生的竞争优势。
B.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海归留学生稀缺已成为历史,而国内高校近些年来突飞猛进地发展,乜在无形之中削弱
了海归留学生的竞争优势。
C.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海归留学生不再稀缺已成为历史,而国内高校近些年来突飞猛进地发展,也在无形之中
影响了海归留学生的竞争力。
D.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海归留学生不再稀缺,而国内高校近些年来呈现出突飞猛进地发展,也在无形之中缩减
了海归留学生的竞争力。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当头蜂喝推己及人经历扩张
B.当头一棒推己及人历程扩张
C.当头棒喝设身处地历程拓宽
D.当头一棒设身处地经历拓宽
3、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般来说地下水都会比地表水的水质要好一些。但是由于中国北方的地表水污染实在太
过严重,使得经土壤过滤之后浅层地下水污染程度仍然令人触目惊心。,中国北方的城市大多数使用极深
层的地下水供给市民。,随着地下水的不断抽取,地下水网将会变得枯竭。
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亶,我在浩渺的天空肆意地震羽盘旋兴之所至时喙边会流淌出悠然的曲调;我最爱身下累累Q6i)沙丘明媚
硬朗的颜色,最喜烈烈朔风在我身上摩孥(suo)出命运的纹路。
B.我思付(cun)中国传统文人的共性:他们不管是官屠宰辅还是长为布衣,是侠骨赤胆还是蝇茸(ymg)狗苟,是
豪壮奇崛还是脂肥粉溃,都操作着一副笔墨,写着独特的毛笔字。
C.在大观园中精筑一个稻香村未免失之年(jiao)揉,毕竟农舍野趣只在最便(qie)意的乡村里;时装表演可以引发
阵阵惊叹,但最让人舒心畅意的,莫过于市井服饰的整体鲜亮。
D.不得不说,人的生命状态的构建是极其复杂的,面壁十年,博览诸子,形迹万里,宦海沉浮,人格精神的吐纳几
乎是一种混(hun)沌的存在,暧昧飘忽,不可较易胡(chan)视。
5、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各题。
贺新郎・送陈真州①子华
刘克庄
北望神州路。试平章②、这场公事,怎生分付。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③驾驭。今把作、握蛇骑虎。君去京东
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谈笑里,定齐鲁。
两河萧瑟惟狐兔。问当年、祖生④去后,有人来否?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算事业、须由人做。应笑书
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空目送,塞鸿去。
(注)①真州:今江苏省仪征县,靠近宋金对峙前线的要地。时陈子华调知真州。②平章:评处,商酌。③宗爷:指
宗泽。靖康之变后在河北、山西等地结集的义军,有不少归附他。④祖生:祖逖。
1.“这场公事”指什么?上片围绕此事作了哪些具体分析?
2.作者在卜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乡人皆恶之,何如?”日:“未可也。,。”(《论语》)
(2)三岁为妇,,,靡有朝矣。(《氓》)
(3)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考之行事,(司马迁《报任安书》)
(4),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李清照《声声慢》)
(5)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o(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化的产物,它既是一种“社会公害”,同时作为丰富的再生资源,又可谓“摆错位置的财富”。
为了使城市垃圾资源化,在处理前首先需要实施分类收集。垃圾分类收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合力
才能完成。
公众既是垃圾的制造者,也是垃圾污染的受害者,公众参与对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有重要意义。居民对垃圾分类的
理解、支持和自觉参与,是垃圾分类回收的基础和关键性因素。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主导型”环保工作模式使居民
认为保护环境的主要责任在政府。科学工作者和政府官员对环境问题关注较多,一般居民环境意识普遍欠缺;城镇居
民的环境意识相对较强,广大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较淡淡。
长掾以来,公众养成了“简单方便”的垃圾混装习惯,虽然不乏一些对环保抱有热情的人,但也往往因在进行垃
圾分类投放时要付出较高的经济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而不愿执行。随着宣传教育的深入,很多市民逐渐对垃圾分类投
放有了较高的积极性,但对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不清楚或掌握不够准确,从而影响了垃圾分类收集的效果,久而久之,
参与的热情也会逐渐削弱。民间环保组织有责任、有义务协助政府推动实施垃圾分类的政策和法规,但是大部分公益
性环保组织仅限于做一些宣传教育的工作,缺乏参与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及管理的途径,环境保护志愿者发挥作用的渠
道也不畅通。
垃圾分类收集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当公众对环境政策由消极观望转为积极配合时,政府和企业也会积极响应,
尽快创造更好的条件,形成覆盖广泛的绿色环保网络。
(摘编自姜朝阳等《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中的公众参与》)
材料二:
从生活垃圾分类的制度变迁来看,早在上世纪末,《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相关法律和政策文件,就已经对
生活垃圾的定点倾倒和堆放、分类收集和运输、合理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作出了规定。但对于公民个人在生活垃圾分
类中应担负的具体义务及相应制裁机制,立法一直空白。近二十年来,我国公民的生活垃圾分类义务主要停留在依靠
宣传教育、引导鼓励方式推行的道德义务层面。
今年6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也将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纳入其中,
并对实行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作出规定。至此,生活垃圾分类义务的强制法律规范不断完善。
在传统观念中,道德义务在法律中的设置意味着义务性质的转变,公民的环境道德义务、法律义务被明确区分与
相互割裂。
但从实际来看,公民环境义务是具有立体多元层次结构的系统整体,呈现出层次性与整体性兼具的特征。公民“要
我分类”强制法律义务的设定建立在公民高度认同垃圾分类现实必要性与重要性的基础上,其实现也离不开公民“我
应分类”的道德责任感和自觉性,并应最终达到一种“我要分类”的自觉履行状态。
也就是说,公民环境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具有价值层面的一致性和行为层面的妩一性,公民生活垃圾分类义务具
有法定义务与道德义务的双重属性,只有各层次义务相互结合、相互支撑,才能够使公民强制环境法律义务的建立具
有正当性与可行性,也才能确保公民基于道德情感遵守义务性规范,并从强制性义务中获得自愿性守法动力。
因此,可以说公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性质走向强制性法律义务,并不意味着其道德义务属性的灭失。
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完善的法律体系、严格的处罚与监督等外在约束机制与多元参与、教育宣传等软性的内
在行为与道德培养机制并行是生活垃圾分类得以成功的共同经脸。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的广泛推广与深入实施,也需构
建契合其双重属性性质的、惩戒约束与激励引导相互协作的义务实现机制,其具体制度实现路径应包括:以法律费任
为内容的惩罚制度、法律监管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制度以及以声誉评价与物质奖励为中心的激励制度、以环境教
育与道德培育为手段的自我实现制度等。
(推编自赵汝《生活垃圾分类从道德义务走向法律义务》)
材料三:
旧金山是美国第一个通过垃圾分类回收相关法律的城市,强制性要求企业和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并通过调控垃
圾清运费来鼓励和督促居民减少生活垃圾。日本制定了《废弃物处理去》,市民如违反分类规定乱扔垃圾,就会被拘捕
并处以巨颔罚款。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通过立法对投放垃圾行为进行强制性规范和约束,是推进垃圾分类处理的必
由之路。
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开始施行《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这是全国第一部经地方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的垃圾管理地方性法规。该《条例》明确了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是分类投放的费任主体,规定对未将生活垃圾
分类投放的单位和个人可处以罚款。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处罚不是目的,我们希望大
家能够明确垃圾分类是法定的职贵,每个单位、每个人都应该依法履行好自己的义务。”从该《条例》施行三个多月
的实践来看,垃圾分类对市民生活习惯形成了巨大冲击。为达到更好的效果,社区建立了居民垃圾分类档案,以实现
生活垃圾投放可追踪溯源,责任落实到一户一家。
垃圾分类应当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选择题”变为“必答题”。
(摘编自王薇《城市垃圾分类,一道难解的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垃圾是城市公害,但只要做到了正确的分类就会成为一笔可观的财富。
B.公众普遍欠缺环境意识,证明了过去采取政府主导的环保工作模式是错误的。
C.材料三以具体的事例证明材料二阐述的观点,中外事例的选取增强了说服力。
D.公众对垃圾分类由消极观望转为积极配合,需强制性义务和道德义务相结合。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垃圾分类执行不力,有经济原因,也有分类标准和方法不熟悉的原因,但根本原因是渠道不畅。
B.从材料二中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纳入法律可以看出,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的制度是不断完善的。
C.在上海,不论产生垃圾者是单位还是个人,若未能将垃圾准确分类投放,有可能会被追责。
D.美国、日本和中国上海的垃圾分类回收相关法律相比较,日本的最严厉,其严厉程度超过上海。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完善《废弃物处理法》,从源头上对公民在生产和消费领域中所担负的生活垃圾减量化。
B.通过对公民违法分类的行为采取拒收、罚款等措施,建立强有力的执法与监督机制。
C.运用科普讲座、知识竞赛,深入家庭、社区、学校进行宣传教育,细化行为培育的方式。
D.构建惩戒约束与激励引导相互协作的义务实现机制,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深入实施。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说明。
5.怎样让垃圾分类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选择题”变为“必答题”?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考古学具备更好发展的条件
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世界上各个民族都十分重视自己的历史传承,或用文字记载,或以神话和传说
等方式口头传承。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数千年来,历代史家为记述和研究中华民
族的历史进行了不懈努力,留下了珍贵的学术遗产。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深入研究历史,其中也
包括推动我国考古学发展。
考古学是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利用发掘出土的实物资料研究历史。考古学研究人类过去的生活,探讨人
类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进程、特点与规律,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借鉴。考古学可以为历史研究提供极为重要的第一
手资料,特别是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期研究,只有依靠考古发掘获得的资料才能不断深入。可以说,考古学与文献
史学是推动历史学发展的两个车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考古学是具有自身特点的学科:考古学是一个交叉学科,是哲学社会科学中与自然科学关系非常密切的学科;考古
学研究对象的真实性和解释的多样性,决定了考古学更加需要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更加需要严谨科学、实事
求是、勇于探索的学风与学术精神;考古学的研究区域和内容既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又往往具有国际性,适于开展国
际交流;考古学的研究年代虽然非常久远,但与当今时代又密切相关,在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古城保护利用等方面都
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的考古学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比如,我国生态环境多样、文化丰富多彩,许多考古学研
究方法与手段都有用武之地,往往能产生更多成果;中华文明延绵不断、生生不思,许多生活习俗、思维方式和思想意
识依然存在于中华民袄的肌体之中,民众对考古学具有亲切感和浓厚兴趣等。
新时代推动我国考古学更好发展,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考古学研究的资料是实物,但
这些实物资料除了诸如甲骨文、金文的文字资料,通常不能直接反映历史事实,大都需要考古工作者进行阐释。不同
的人对同一资料可能作出完全不同的阐释。因此,考古学研究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科学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考古为国家、民族和人民服务。学术无国界,学者有立场。考古学研究要
以传承文明为己任,在一系列涉及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的问题上必须坚守底线,与历史虚无主义及其在考古学上的表
现作坚决斗争。三是坚持考古学科学化、国际化、大众化的发展方向。推进科学化,就要大力发展科技考古,加强科
学技术手段在考古学中的应用,使考古研究手段更加科学化。推进国际化,就要树立全球视野,推动我国考古学与世
界考古学交流互动,并加大考古“走出去”的力度。推进大众化,就要通过举办公共考古讲座、开展考古研究成果的
普及宣传等手段,让考古走进寻常百姓家。
新时代,我国考古学要发挥优势,在深化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考古学学
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提高我国考古学的国际地位,在国际上掌握更多学术话语权,努力杷我国建成世界考
古研究强国。
(《人民日报》2019年6月17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所以世界各民族都很重视自己的历史传承。
B.历史学发展离不开考古学,没有考古学的地下发掘就没有历史学的持续发展。
C.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不能直接反映历史事实的出土实物,解释会出现多样性,这就需要严谨的学术精神。
D.推进考古学的科学化就要大力发展科技考古以及在考古研究方面加强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历史研究入手引出考古学的概念,然后阐述考古学的价值、特点等,文末又展望考古学的未来。
B.历史学的发展需要考古学与文献史学的共同推动,但文中主要论述考古学对历史学的价值。
C.在论述考古学的特点时,文章从多个角度论证,以此得出我国考古学的优越条件。
D.文章从指导思想、服务对象、发展方向三方面,分析了我国考古学要坚持的重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今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历代史家坚持不懈的记述和研究,也离不开考古学对人类过去生活的研究。
B.考古学对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期研究特别重要,对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规律与特点也有启示意义。
C.在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古城保护利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考古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当代生活密切相关。
D.我国要建成世界考古研究强国,就要发挥优势,建立具有自身特色、风格、气派的体系,掌握更多国际学术话语
权。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借给你的温暖
江文胜
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养猪专业户王老汉蜷缩在家里的火盆前,他不敢出门。
忽然,狗叫。王老汉极不情愿地打开屋门,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刮来,他打了一个激灵。王老汉哆哆嗦嗦地来到
院子里,没见到任何人,可狗还在叫。
院子左边的一排房屋,是猪圈。他逐一查看猪圈,仔细地数,总共60头猪连毛发都没少一根。猪没被盗,狗为啥
叫呢?啃定有情况,不然,通人性的狗是不会无缘无故地瞎叫的。果然,王老汉在那排距自己的住房最远的饲料库发
现了“敌情”:喂猪的苕片饲料少了一袋!
王老汉立马来了精神,他赶紧回到屋里,拉上三十岁出头的儿子金华出来寻找。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院子
里从院门到饲料库、从饲料库到院门各有两行脚印,清晰可辨。金华说:“咱们跟着脚印去追那偷饲料的人!〃王老
汉说:“这是一个人的脚印,咱俩去追,可以对付,铁证如山,看他如何狡辩。”
父子俩一前一后顺着脚印一口戈追到了蜡子山矿区宿舍。脚印通到一间转房的门前没了,别的店房都熄了灯,只
有这间房没有熄灯。
真是胆大包天啊!做了贼还敢亮着灯?王老汉这样想。
窗是玻璃窗,玻璃上结满了冰花。左下角的一块玻璃没了,糊上了报纸。王老汉用舌头舔湿了窗户纸,用手指轻
轻一捅,报纸上便出现了一个小孔:一个黑黑的瘦瘦的中年汉子,坐在屋里的矮髡上,他的头上还冒着热气。啊!那
袋装有红苕片的大编织袋赫然放在他的面前。床沿坐着一个双手笼在袖头里的老头,床头的被子下露出一个小脑袋,
一个中年妇女站在这个黑汉子的对面。
王老汉父子猫着腰蹲在窗户外,大气不敢出,倾听着屋里的动静。
“粮,借来了。这就是,红苕片,100斤。你还愣着干啥?还不快去熬苕片汤!”汉子的声音。
“妈,快熬,我饿坏了,我要吃苕片汤。”小孩的声音。
“丑龙,这粮是咋借来的?”老人的声音。
“爹,我事先写好了借条,借条压在袋子下。”汉子的声音。
王老汉一愣,心想,我怎么没注意到那借条!真的有?
“这不是偷吗?自打你从娘胎里出来,我是怎么指教你的?做人要本分!还好,留下了借条,人要凭良心。但借
粮容易还粮难哪!矿上不开工资,啥时候能还上?”老人的声音。
“爹,这个我想过。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我还有一双手。到春天,矿上如果还不能开工资,我
就到农村去帮工。听说王老汉厚道,日子也过得殷实,不然我干吗要借他的。我想去他那里,帮他干活,用工钱抵粮
钱……”汉子的声音。
“快走!”王老汉在心里喊。他拉起儿子往家里赶。进了院子,王老汉急奔饲料库,果然发现了那张借条:
家里无米下锅。借一袋红苕干片。春天还。蜡子山矿区吴亚龙,此据。
某某年某月某日
上面还有一个用墨水作印泥盖的“吴亚龙”的私章。
太阳从蜡子山上露出头来。吴亚龙推开屋门,见门口堆了一些东西:一袋大米、一袋面粉、一大块猪肉、几条鲜
鱼和一袋冻豆腐……吴亚龙像见到了天外来物似的翻来覆去地找,竟找不出一张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借给你的温暖”为题,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淳朴的人性美。
B.小说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心理、对话、细节等描写手法,生劭形象地刻画了王老汉和吴亚龙的形象。
C.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感恩的故事,他把人物放在大饥饿的时代,用简洁的文字给人物设置了一个道德困境。
D.小说的结尾照应了题目,既不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而且,使得吴亚龙“诚信”的形象更为突出。
2.小说中两处写到“雪”,分别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析。
3.小说中王老汉和吴亚龙,哪一位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C
(1)刘禹锡《陋室铭》中“”一句,借孔明的房子来写自己的陋室,
“"一句,借孔子的话以表明自己安贫乐道。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首先用“”一句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接下来
“”一句用衬托的手法抒发送别之时的愁苦心情。
(3)《荀子•劝学》中论证学习需要积累时举例,如果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如果不
积累细流,就“”O
1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甲文:
(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助、曲,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①
也。”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古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
此,是文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
勃特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普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
父福若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
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知人之鉴。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责。打俭日:“上之致
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
其言。
乙文:
(勃)父福畤坐是左迂交趾令。勃往省观,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膝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宿命其婿
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英敢当,至勃,欣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造吏何其文板报。一再报,话益奇,乃
瞿然日:“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基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
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日:“吾愧在卢前,
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新唐书・文艺上》、《唐才子传》)
(注)①三珠树,传说中的仙树,后喻指俊才。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勃六岁解属文()(2)含赦除名()
(3)乃瞿然曰()(4)勃展文,初不精思()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是交构之渐/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C.而浮珠浅露/早缥百绪D.召为沛府修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时勃父福畤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
(2)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欣然不辞。
4.阅读两篇短文,概括王勃这一人物的特点。
5.乙文中都督阎公开始时为什么“怒”,到后来又为什么又“极欢罢”?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了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
示惋惜,并说:“如果没有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
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
的面,徒弟一下了就把钻石切成了两块,商人捧起两块拈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但更要有
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择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1.D
2.B
3.C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
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本题:
A项,扩大范围,“西方古典传统〃不准确,原文说“西方的古典传统来源于古希腊时代。这个时代的古典主义原则大致
可以概括为三点”,“这个时代”就是指古希腊时代的古典主义。
B项,“《周易》的简约之美,说明古希腊时代的古典主义美学原则与东方文明的一致性.”不合逻辑,原文”用古希腊
的古典主义美学原则解读《周易》乾坤二卦中体现出的古典美,可以探访两种文明之间深层的相似与不同”。
C项,“它取象以尽意,意蕴丰富,使语言张力十足”曲解文意,依据原文“就小处来看,《周易》卦爻辞简约的特点更
是制造出语言十足的张力”,因此语言的张力与大的方面“取象以尽意”无关。
D项,正确。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
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
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本题:
B项,“论证了《周易》卦爻辞的意蕴丰富”错误,依据原文第二段“《周易》的简约之美不言而喻……以坤卦的初
爻辞为例,'履霜,坚冰至',杨静池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认为此爻讲行旅之人的旅程及在途中的艰难”来看,
对“履霜,坚冰至”的多元解读,不是为了论证“意蕴丰富”,而是为证明简约之美。
故选B。
3.本题考查本考生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针对题干内容筛选文中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
行推断,推断要立足文本,不可随意生发。
本题:
C项,“古希腊的古典主义美学原则适用于解读《周易》,由此可见中西文明有着很深的渊源”不合文意和主观臆断。
首段”用古希腊的古典主义美学原则解读《周易》乾坤二卦中体现出的古典美”句和结尾段“西方古典主义的美学原
则适用于《周易》的美学解读”可知,古希腊的古典主义美学原则只是适用于《周易》的美学解读。另文章阐述的是《周
易》与古希腊古典美学之间的相似性和不同,而非两者之间的“渊源”,所以结论属于主观臆断性错误。
故选C。
【点睛】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
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
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
有干扰性,望同学们认真甄别。
2、1.B
2.D
【解析】
1.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对此试题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
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
A项,“阻碍”与“优势”搭配不当,可改为“也在无形之中削弱了海归留学生的竞争优势”。
B项,正确。
C项,“不再稀缺已成为历史”结构混乱,可改为“海归留学生不再稀缺”或“海归留学生稀缺已成为历史”。
D项,“呈现出突飞猛进地发展”成分残缺,缺宾语中心语,且“缩减”与“竞争力”搭配不当。可改为“而国内高
校近些年来呈现出突飞猛进地发展,也在无形之中削弱了海归留学生的竞争力”。
故选B。
2.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能力。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近义词语的语意侧重点、语体色彩、感情色彩、
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成语来逐个排除选项,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当头一棒,比喻促人醒悟的警告,或比喻给人以突然打击;当头棒喝,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前来求学的人时,常常用棒
迎头一击或大声一喝,促其领悟,用来比喻促人醒悟的警告。根据语境“让他们产生各种负面情绪”,选填“当头一
棒”恰当。
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推己及人,用自己的心思来推想别人的心思。此处用来修饰“想一想”,
且说话者并不是有留学的经历,所以选择“设身处地”恰当。
经历,亲身见过、做过或遇到过的事;历程,经历的过程。根据语境,此处强调“留学这件事”,而非“留学的过程”。
应选填“经历”更恰当。
拓宽,开拓使宽广;扩张,扩大(势力、疆土等修饰“人生道路”选填“拓宽”恰当。
故选D。
【点睛】
此类试题是将辨析并修改病句,成语辨析合并考查。这就更加要求考生具有对文段整体把握的能力,拥有正确使用成
语恰切表意的能力。所以读懂文段主要意思,结合语境是作答的前提。较传统的考查题型,辨析并修改语病的难度其
实是有所降低的,考生可以比较选项与原文之间,选项与选项之间的不同点来确定正确答案。
3、①土壤具有一定的过滤作用②为了解决这一用水难题③这其实是一种饮鸩止渴的方法(这样做其实是饮鸩止渴)
【解析】
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
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
误差。例如本题根据文中的句子“使得经土壤过滤之后浅层地下水污染程度仍然令人触目惊心”“中国北方的城市大多数
使用极深层的地下水供给市民”“随着地下水的不断抽取,地下水网将会变得枯竭”填写相应答案。
4、B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
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A项,震羽——振羽;
C项,矫(jiao)应为;矫揉造作,形容装腔作势,极不自然。矫:使曲的变直。揉:使宜的变曲。
D项,形迹----行迹。
故选Bo
5、1.“这场公事”指收复失地这件大事。应该团结北方义军,共同抗敌;希望陈子华到真州要效法宗泽,鼓舞京东
豪杰士气,从而谈笑之间收复失地。
2.对国土沦陷的伤感之情和对沦陷区百姓的牵挂之情;对收复失地的渴望;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懦弱无能的不满;
对友人建功立业的鼓励;对自己壮志难酬的自嘲。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需要学生在整体感知与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歌中的关键
词分析概括。
“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句意为:向北眺望通往中原的路,试着议论议论,这一场恢复中原的
大事,该怎么嘱咐?据此可知,“这场公事”指收复失地这件大事。“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今把作、握
蛇骑虎。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中,作者兴致勃勃地对即将离别的朋友说:你就要到北方前线去了,
在那里将遇到很多军国大事,你将如何处置呢?作者送陈子华赴江北前线的真州时,要他认真地考虑这个关系国家安
危存亡的重大问题。这里.前二句歌颂宗泽正确对待义军,声威极希望陈子华能够收编义军。“君去京东豪杰克,想投
戈拜真吾父。谈笑里,定齐鲁。”希望陈子华到真州要效法宗泽,使京东路(指今山东一带)的豪杰,欢欣鼓舞,做
到谈笑之间,能够收复、安定齐鲁北方失地。
2.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要关注诗歌中的“情语”,这些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了
解作者的感情倾向;二要关注诗歌中的“景语”,景物的特征和意境特点与情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三要结合作者的
生平经历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
下阕进一层写“悲愤”。起首联系江山残破、半壁苟安的惨痛现实,继而连设二问,连用二典,一面热切鼓励陈子华
以晋“回鸡起舞”、“击楫中流”的祖逖为楷模,为中原统一建功立业;一面沉痛指责那些南渡后但得一隅安身的统
治者早己不复怀思中原失地。“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多少新亭挥汨客,谁梦中原块土?”这两句明以发问,
实则为他勉、为自况,一以叙事,一以状怀,前句以问代答,实为盼今陈子华荷重任前往真州能如祖逖当年渡江北伐,
有不尽勉励寄望之意。“算事业、须由人做“,是志士对同道的希冀与勉励;”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
妇”,是对书生胆怯的嘲笑,要人奋厉有为,为国效命,不能像新妇那样躲在车中胆小怕事,这也是胸怀报国之志、
身为一介书生的作者的自勉。词人终究痛感自己书生无用,报国无路,词末终于发出了“空目送,塞鸿去”的悲愤叹
息。“塞鸿”指陈子华,是说自己只能徒然目送陈子华。
【点睛】
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
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
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6、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靡室劳矣夙兴夜寐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满地黄花堆积独自怎生得黑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解析】
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
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
“靡”“夙”“放失”“稽”“寂寥”“惟”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7、1.D
2.A
3.D
4.①破立结合,先破后立。②综合运用了驳论、因果论证、举例(实践)论证的方式。
5.①公众方面:提高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意识,愿意付出;提高对垃圾分类标准和方法的掌握水平;充分发挥民间组
织和志愿者的作用,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投放。②政府方面:制定垃圾处埋相关产业政策、投资及财税政策对企业进行
约束和扶持;通过立法和执法对垃圾投放行为进行强制性规范和约束;对全社会加强宣传教育和示范引领。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
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
细分析。
A项,“只要做到了正确的分类就会成为一笔可观的财富”错误。垃圾是“摆错位置的财富”,但分类正确并必然是
财富。
B项,“证明了过去我国采取政府主导的工作模式是错误的”说法错误,是时代的问题。
C项,材料二的中心观点是“公民环境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具有价值层面的一致性和行为层面的统一性”,但材料三
主要举的是强制性既法律义务的例子。
故选D。
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与选项对应的区间,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
一分析比对确定答案。分析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含义要准确,所涉及内容的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
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要注意分辨可能与必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选项的表述能不夸大不能缩小,也
不能无中生有。
A项,“但根本原因是渠道不畅”错误。结合“虽然不乏一些对环保抱有热情的人,但也往往因在进行垃圾分类投放
时要付出较高的经济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而不愿执行”“很多市民逐渐对垃圾分类投放有了较高的积极性,但对分类
的标准和方法不清楚或掌握不够准确,从而影响了垃圾分类收集的效果”分析,根本原因是较高的经济成本和劳动力
成本,对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不清楚或掌握不够准确。
故选A。
3.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
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干问的是“下列
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结合选项内容分析。
结合“但对于公民个人在生活垃圾分类中应担负的具体义务及相应制裁机制,立法一直空白”“我国公民的生活垃圾
分类义务主要停留在依靠宣传教育、引导鼓励方式推行的道德义务层面”“生活垃圾分类义务的强制法律规范不断完
善”“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的广泛推广与深入实施,也需构建契合其双重属性性质的、惩戒约束与激励引导相互协作的
义务实现机制,其具体制度实现路径应包括……以环境教育与道德培育为手段的自我实现制度等”等分析,材料二主
要讲构建惩戒约束与激励引导相互协作的机制。分析选项内容,D项正确。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
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题干
问的是“材料二在论证上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说明”,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结合“在传统观念中,道德义务在法律中的设置意味着义务性质的转变,公民的环境道德义务、法律义务被明确区分
与相互割裂”“但从实际来看,公民环境义务是具有立体多元层次结构的系统整体,呈现出层次性与整体性兼具的特
征”“因此,可以说公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性质走向强制性法律义务,并不意味着其道德义务属性的灭失”等分析,
破立结合,先破后立。
结合“在传统观念中,道德义务在法律中的设置意味着义务性质的转变,公民的环境道德义务、法律义务被明确区分
与相互割裂”“但从实际来看,公民环境义务是具有立体多元层次结构的系统整体,呈现出层次性与整体性兼具的特
征”分析,运用驳论。
结合“因此,可以说公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性质走向强制性法律义务,并不意味着其道德义务属性的灭失”“从世
界各国的实践来看,完善的法律体系、严格的处罚与监督等外在约束机制与多元参与、教育宣传等软性的内在行为与
道德培养机制并行是生活垃圾分类得以成功的共同经验”等分析,综合运用因果论证、举例(实践)论证的方式。
5.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
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
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题干问的是“怎样让垃圾分类从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选择题'变为'必答题'?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结合“民间环保组织有责任、有义务协助政府推动实施垃圾分类的政策和法规,但是大部分公益性环保组织仅限于做
一些宣传教育的工作,缺乏参与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及管理的途径,环境保护志愿者发挥作用的渠道也不畅通”“但对
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不清楚或掌握不够准确,从而影响了垃圾分类收集的效果,久而久之,参与的热情也会逐渐削
弱”“环境保护志愿者发挥作用的渠道也不畅通”“垃圾分类收集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当公众对环境政策由消极
观望转为积极配合时,政府和企业也会积极响应,尽快创造更好的条件,形成覆盖广泛的绿色环保网络”“民间环保
组织有责任、有义务协助政府推动实施垃圾分类的政策和法规”等分析,公众方面提高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意识,提
高对垃圾分类标准和方法的掌握水平,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
结合“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通过立法对投放垃圾行为进行强制性规范和约束,是推进垃圾分类处理的必由之路”“从
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完善的法律体系、严格的处罚与监督等外在约束机制与多元参与、教育宣传等软性的内在行为
与道德培养机制并行是生活垃圾分类得以成功的共同经验”等分析,政府方面制定垃圾处理相关产业政策、投资及财
税政策对企业进行约束和扶持;加强立法和执法,对全社会加强宣传教育和示范引领。
【点睛】
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
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
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
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
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
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
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
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
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8、1.D
2.C
3.C
【解析】
1.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
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
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
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
A项,“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所以世界各民族都很重视自己的历史传承”分析错误,前后句在原文中没
有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
B项,“没有考古学的地下发掘就没有历史学的持续发展”分析错误,根据原文“可以说,考古学与文献史学是推动
历史学发展的两个车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可知,考古学是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选项说法太绝对。
C项,“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不能直接反映历史事实的出土实物”分析错误,扩大了范围。原文为“通常不能直接反
映”。
故选D。
2.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
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司时关注选项叙述
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在论述考古学的特点时,文章从多个角度论证,以此得出我国考古学的优越条件”分析错误。二者不是论证
和结论的关系。考古学的特点和我国考古学的优越条件是对考古学的不同方面的介绍,两者应该是并列关系。
故选C。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
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C项,“考古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当代生活密切相关”分析错误。根据原文“考古学是一个交叉学科,是哲学社会
科学中与自然科学关系非常密切的学科”可知,考古学是哲学社会科学。
故选c。
9、1.A
2.①第一处:”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渲染气氛,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下文王老汉因冷不出门、
吴亚龙留借据拿苕片的故事的叙写。②第二处:“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沿着清晰
的脚印追寻偷苕片的人做铺垫,也暗指了吴亚龙选择在雪停之夜偷苕片,其实意并不在偷。
3.(一)我认为王老汉是主人公。①形象塑造上,作者在塑造王老汉时,着墨最多,运用了动作、神态、心理、细节
以及正便面等多种描写手法进行塑造。②内容主题上,小说的结尾写到“门口堆了一些东西”“竟找不出哪怕是手指
宽的字条”,虽只字未提王老汉,但很明显能看出是王老汉的善举,从而体现人性之美,深化了主题。③情节结构上,
作为明线,王老汉的活动贯穿情节始终。④题目上,“借给你的温暖”中的“借给”也昭示着主人公应是王老汉。
(二)我认为吴亚龙是主人公。①形象上,小说虽然对吴亚龙的描写刻画着墨不多,但吴亚龙勤劳、憨厚、淳朴、善
良、诚信的形象非常突出。②内容上,正是因为有吴亚龙偷“苕片”留借条,有吴亚龙与他父亲的那番对话,才有了
结尾的那幕感人场景。③主题上,小说《借给你的温暖》宣扬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诚信,一种互助,一种信任,
一种大爱,吴亚龙用偷“苕片”留借条、准备靠做帮工来抵粮钱的憨厚淳朴换来王老汉的尢私帮助,正好揭示了小说
的主题。④结构上,吴亚龙借粮食作为一条暗线贯穿小说始终。
(三)两位都是主人公。①形象上,两位都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形象。②主题上,吴亚龙用偷“苕片”留借条、准备靠
做帮工来抵粮钱的憨厚淳朴换来王老汉的无私帮助,正好揭示了小说颂扬人性美的主题。③结构上,两个人物的活动
作为明暗两条线索贯穿小说始终。④内容(题目)上,“借给你的温暧”是建立在两人的高尚人格上的。(只要言之成
理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
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五年级德育工作总结范例(2篇)
- 信息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范例(二篇)
- 2025年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例文(2篇)
- 个体防护用品管理规定范文(2篇)
- 2025年毕业典礼上的发言稿(2篇)
-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实施方案范例(3篇)
- 小学食品安全应急预案(3篇)
- 业务招待费及会议制度范文(2篇)
- 2025年物业管理人员工作计划(3篇)
- 加工操作管理制度(2篇)
- 2024年融媒体中心事业单位考试工作人员另选录用55人内部选题库及参考答案(研优卷)
- 陕西省安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含解析
- WPS Office办公软件应用教学教案
- 2024年时政热点知识竞赛试卷及答案(共四套)
- 幼儿园后勤主任年终总结
- 除颤仪使用护理查房
- 初级消防设施操作员实操题库 (一)
- 2024版《糖尿病健康宣教》课件
- CURTIS1232-1234-1236-SE-SERIES交流控制器手册
- 2024年邮政系统招聘考试-邮政营业员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交接试验合同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