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南省箴言中学高三3月总复习质检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湖南省箴言中学高三3月总复习质检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湖南省箴言中学高三3月总复习质检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湖南省箴言中学高三3月总复习质检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湖南省箴言中学高三3月总复习质检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湖南省箴言中学高三3月总复习质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亳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2月28日,话题“浙江10万只鸭子出征巴基斯坦灭蝗”冲上热渡,关注度堪比新冠肺炎。然而,网友们的心情

也跟随这10万只鸭子,经历了由慷慨豪迈、莫名魔幻到大失所望,正所谓—o事实上,人们只要稍微动用逻辑就不

难发现其中的问题:同样是面临灾难,同样是提出解决办法,却在科学论证的过程上打了个折扣,在对科学性和县实

性的解释上禁不住推敲。

的确,在灾难面前,()o如今看到鸭子也能“远征”,去保护巴基斯坦兄弟,这样的勇气总能不让人心中的

自豪—?这10万只鸭子,不仅可爱,还让人感到钦佩。然而,人们这一比较常见的感动心理,却容易被虚假新闻予

以利用,继而出现的现象。“鸭子出征”,或许还,留下的思考足够让舆论理性地消化一阵子。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出神入化油然而生漏洞百出余波未平

B.出神入化喷薄而出以讹传讹余音袅袅

C.一波三折喷薄而出漏洞百出余音袅袅

D.一波三折油然而生以讹传讹余波未平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一条消息却在科学论证的过程上打了个折扣,在对科学性和真实性的解释上禁不住推敲

B.这一条消息却在科学论证的过程上打了个折扣,在对科学性和真实性的解释上经不起推敲

C.这一条消息却在对科学性和真实性的解释上经不起推敲,在科学论证的过程上打了个折扣

D.却在对真实性和科学性的解释上经不起推敲,在科学论证的过程上打了个折扣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总是容易被各种情绪影响,对未知的风险心生恐慌,对勇敢的行为心潮澎湃

B.人们总是容易被各种情绪影响,对勇敢的行为心潮澎湃,对未知的风险心生恐慌

C.各种情绪总是容易影响人们,对勇敢的行为心潮澎湃,对未知的风险心生恐慌

D.各种情绪总是容易影响人们,对未知的风险心生恐慌,对勇敢的行为心潮澎湃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上下先生

龙会吟

在野月岭,“上下先生”是个贬义词,是指那些在任何事情上都无己见,一切服从别人决定的人。

六爷爷就是个上下先生。

六爷爷还不到做爷爷的年纪,可村里人都叫他六爷爷,他们家族的人这么叫,别人家族的人也这么叫,也不知是

怎么叫起来的。六字还好理解,因为他在堂兄弟们中排行第六。至于为什么要叫他爷爷,就难理解了,他不到五十,

没有孙子,离爷爷的资格还差得远。大概是他性情随和,好说话,别人说上,他就上;别人说下,他就下,上也上得,

下也下得,从不与人争什么高低,脾性好得像个白胡子老爷爷,所以老老少少就叫他六爷爷了。

年初,村民小组调整土地,有块差地谁也不要,为此争得面红耳赤,差点动手打起来。组长没办法,找到六爷爷,

说:“六爷爷,那块地分给你家,怎么样?”六爷爷点头,说:“要得,你说分给我家就分给我家,没意见。”土地调

整只差一步扫尾了,县里修水泥路,恰好从那块差地旁经过,差地变成了黄金地,商业价值一下子翎了几十倍。于是

家家户户都争着要了,又争得面红耳赤,差点动手打起来。组长焦头烂额地找到六爷爷,说:“六爷爷,你把那块地

让出来,好不好?”六爷爷连说:“好好好,谁想要就分给谁。”为此,老婆孩子骂他傻,没得到那块她的人怪他傻,

就连争到那块地的人乐得喘不过气来时,也笑他傻。村主任老松知道了,却一个劲地赞扬他,说六爷爷不是傻,六爷

爷是风格高尚,这样高风格的人应该进入村委领导班子。老松提拔六爷爷当了村委会的秘书,把村委会的公章交给了

他。

老松是个老资格村主任,村主任这一职务叫村长时,他当了十来年。后来村长改称村主任了,他又当了十来年。

他在村委会的最高位置上一直没挪窝,手下的村秘书却换了好几个,村民群众都戏称他像换刀把一样不停地换秘书。

换秘书的主要原因是几任秘书都和他合不来,闹得他很烦心。现在发现了六爷爷这么一个上下先生,不重用就是浪费

人才。

六爷爷掌管村里的公章一个月后,村主任老松拿来几份低保户申报表,要六爷爷盖上村委会的公章。

六爷爷的视线在低保户名单上久久地停驻着,一直没把公章盖上去。老松不耐烦了,催他:“快盖章,我马上要

报到乡政府去。“六爷爷好像没听见村主任的催促,用种疑惑的口气说:“这些人怎么会是困难户?”

老松怔了一下,他没想到六爷爷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他定的这些低保户名单,的确没有一户困难的,之所以作为

低保户报上去,是因为这些人不是他的本家兄弟,就是他的七大姑八大姨亲戚。见六爷爷还在犹琮,他有点儿生气了,

说:“这章你是盖还是不盖?”

六爷爷说:“这章我不能盖。”

“为什么?”老松气急地问。

六爷爷平静地回答:“因为这些人不是困难户,不能享受低保待遇。”

老松吃惊地看着六爷爷,他不相信这话是从六爷爷嘴里说出来的。六爷爷是个上下先生啊,别人怎么说,他就怎

么做,从来没有违拗过别人的意志,今天怎么连他村主任的话都不听了?真是人一阔,脸就变,当上了村秘书,就不是

上下先生了。老松两眼冒火,说:“那你说,哪些人才能吃低保?”

六爷爷说:“我们一家一家-去摸底,集体研究决定低保户名单,我报上去。”

“那你去摸底,你去研究。”老松生气地说。

“好,坚决照你的指示办。“六爷爷爽快地答应,好像根本不懂得老松说的是气话。他和村委会其他成员,到各

组走访调查,定下名单,张榜公布。村民群众非常满意,说多少年来,村委会办事从来没有这么公平公正过。

老松一肚子火,又想撤换秘书。他对乡长说:“六爷爷不适合当秘书,还是换一个人好。”乡长连声答应,说:

“你这个建议很好,村里的群众也都有这样的反映。”老松高兴了,急切地问:“群众是怎么反映的?”乡长看着老松

急切的样子,笑了笑,说:“村委班子马上要换届了,你们村的群众都推荐六爷爷当村主任。”

老松的脸色突然灰了,说:“他是个上下先生,怎么能当村主任?”

乡长说:“私事不计较,公事讲原则,这样的上下先生群众欢迎,怪不得你们村老老少少都尊称他六爷爷。”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上下先生”为标题,既带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又巧妙地突出了人物形象的特点,可谓新颖别致,颇具吸

引力。

B.从村主任老松“像换刀把一样不停地换秘书”可以看出,这几位秘书和六爷爷一样,也是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的

干部。

C.当老松生气地说“那你去摸底,你去研究”时,六爷爷装作听不懂他说的是气话,爽快地答应了。这正体现出他

的机智。

D.小说描写生动传神,如写老松找六爷爷盖章,从“怔”“生气”到“气急”“两眼冒火”,层层递进地展现了他

的情绪变化。

2.小说在塑造六爷爷形象时,除刻画其言行举止外,还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选取两种简要分析,

3.结尾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延长可移动文化遗产寿命的专业性活动。

保护技术推进的核心是找到与遗产变化状况相适应的保护方法,以便及时对藏品进行预警、干预,使藏品保持健

康的状态。在此过程中,预防、治理、修复三个方面的技术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预防是所有的减缓文化遗产恶

化和损毁的行为的总称,它涉及光照度、环境条件、安全、防火和突发事件的准备等方面。治理是通过外接的干预直

接作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是为了消除正在损毁遗产的外界因素,从而使遗产恢复到健康的状态。根据可

移动文化遗产遭受“病痛”情形的差异,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等类型。修复是对已经发生变形

或变性的遗产进行处理,使之恢复到原有的形态或性质。修复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清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

切附着物;而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残缺部分。

(•摘自周根冰《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喀研究》)

材料二:

以温度45℃、相对湿度8%为标准寿命(设其指数为1.44),计算在温度15℃、35℃和湿度14%、34%、74%条件

下,纸张的寿命和标准寿命的倍数关系,结果见下表:

湿度(%)一年平均湿度(%)

寿命倍数

7483414

温度(℃)

354.144.164.344.68

454.741.441.103.57

144.745.816.4544.74

(摘编自李景仁等《图书档案保护技术手册》)

材料三:

毛里求斯是非洲一个岛国,位于赤道南部的西印度洋上,气候湿热多雨。毛里求斯拟修复的档案文件,形成于18

世纪,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双面手写。以手感鉴别,柔韧性极差,几乎一触即碎。

通过测试数据可知,文件纸张严重酸化。应毛里求斯大使馆的要求和委托,国家图书馆图书保护组和修整组的技术人

员,对部分档案文件进行了实验性去酸和修复。方案如下:

(1)去酸方案

酸是纸张纤维发生化学降解的催化剂,能加快纸张纤维的水解反应,使纸张脆化变黄、机械强度下降,直至脆裂

粉碎,不能使用。为避免酸性对文献纸张的损害,人们研究了各种去除纸张酸性的方法。根据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损

坏程度和特点,技术人员认为采用氢氧化钙溶液去酸法比较好,以氢氧化钙溶液去酸,可根据纸张酸化的程度调节去

酸溶液的浓度和去酸时间,去酸彻底,可操作性强,在操作处理过程中也不会使文件出现新的损坏,

(4)修复方案

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的修更法。用纸浆补书机修补书页,既不遮挡字迹又能增强纸张强度。但纸浆

补书机法也有其不足,如对书页的边缘残缺处和书口的断裂处补后的强度不够,主要原因是书口的断裂处及书页上的

裂口缝隙过小,使得纸浆难以通过,边缘残缺处的纸浆与书页的连接方式属单侧直线连接,不够牢固。为了弥补这一

缺陷,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显然是必要的。

档案文件修复后,纸张的强度和柔初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原来一触即碎的文件纸张,现在不但可以正常翻阅,

甚至可以拿起抖动。对于文件修复前后的变化,毛里求斯大使馆人员表示惊讶,称之为“魔术般的变化”。

(摘编自周崇泗等《关于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去酸与修复》)

8.下列不属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修复”工作的一项是

A.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献进行处理。

B.使用盐酸、硝酸等化学试剂给青铜器除锈。

C.使用纸浆补书机对破损的古籍进行修补。

D.使用树脂黏合剂粘接破碎的古代瓷器。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预防是为了减缓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损害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和行动,其侧重点主要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外部环

境。

B.如果将温度45℃、相对湿度8%下纸张的寿命定为标准寿命,当湿度不变、温度降低14℃时,纸张的寿命倍数就会

达到5.81o

C.纸浆补书机修补法对于修复纸张的酸性特别理想,这种方法既可以增强纸张的强度,又不会影响字迹的清晰度。

D.国家图书馆的技术人员对毛里求斯形成于18世纪的档案文件的修复工作是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

10.请结合材料,分析毛里求斯想要修复的档案文件的受损原因。

4、阅读下面一首诗歌,请根据你对诗句的理解,选择立意不恰当的一项()

断句

邵燕祥

走在秋天的田野上

我问老托尔斯泰:

一切成熟了的

都必须低垂着头么?

A.成熟需低头处事,抬头做人B.做一个成熟的人

C.成熟何须低头D.低垂着头才是成熟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郑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净见前峰。

侵阶葬折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

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军好相容。

(注)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翠竹与烟雨清风最相宜,它拂动流水,掩映村庄,与松树相伴。

B.颔联写移栽的竹子经诗人清洗后,清疏明净的枝叶掩映着前方的山峰。

C.这首诗意境优美,句句如画,给人以不尽的美的享受,流露出诗人对竹的喜爱之情。

D.本诗语言清婉晓畅,讲究练字。“拂”“藏”“迸”等动词写出了竹的姿态和生长环境。

2.全诗诗句不见一“竹”字,但处处有“竹”,诗人是通过哪些手法来表现“竹”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皇览揆余初度兮,o(屈原《离骚》)

(2),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3)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4)最是一年春好处,。(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5)盘盘焉,,蛭房水祸.矗不知其几千万落0(杜牧《阿房宫赋》)

(6)人生如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子曰c“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疲以思,无益,《论语卫灵公》

(8)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70年来,从新中国成立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到改革开放之初确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政策,再到党的

十八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从未放弃科技强国的梦想。

新中国成立初,在国家的整体规划下,一系列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大科技项目率先发力。大庆油田成立,原子弹、

氢弹爆发,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但此时,中国科技成就覆盖的领域并不全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整体实力持

续提升,一些重要领域科研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中国天眼"落成启用,"复兴号"列车驰聘祖国大她,国产航母下水试

航,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脸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港珠澳大桥建成……各类科技创新成果,相继问世。2018年,

全球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分别收录我国科研论文41.8万篇,26.6万篇和5.9万篇,数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二、第一

和第二位。

中国科技伴随着经济发展同步壮大,中国正向着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迈进。

(摘编自《70年我国科技发展大跨越》)

材料二

一、2U14・2U18年中图科妙英费文出・况(亿兀J一

250002018*.

中;8朝轩倬谓政・根占物”小

20000会"g邈忤纪录的>464°o—)

154万仔,J

19657

1•-5*0-0)0A17606

一一…⑷加”_小,■葬在泰国之后awt

万件

■科研经费59.7

•曙速

<00031.4万件

■IlII归件17.45ft-

IlI।■I]]a□□

20142015201620172018

材料三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科技大国,科技的发展增强了国力,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也为人民带来了更美好更

便利的生活。在健康领域,医疗科技的发展大大降低了药品成本,很多家庭常用药价格大幅下降。如我国利用最新科

技成果研制出的抗癌药就比国外进口的要便宜60%。在另外一些关键领域,科技成就也显著改善了人民生活。以区块

链为例,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让市场交易摆脱了第三方的束缚,降低了交易风险。有了区块链的记录储存库,很多本需

辗转几地才能办成的手续,在一台电脑上就能操作完成C

(摘编自《重大科技专项如何改善民生?》)

材料四

人才是支撑科技发展的第一资源。新中国成立初期,专门从事科研的工作者还不足500,到2018年,这个数字接

近420万,连续6年稳居世界第一位。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国家在教育上持续加大投入,发展各级教育,为我国

科技发展储备了新生力量。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对外交流。我国留学国外青年学子数量连年增多。从138年到2018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

员累计达585.71万人,居世界首位。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近年来,归国学子占已完

成学业群体的84.怒%。学子的出国深造及回归给中国科技发展注入了大量新鲜血液和动力。近些年,各类国际级科

技盛会相继在中国召开,汇聚全球智力,是我国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摘编自《汇聚顶尖大脑,铸就科技强国》)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4—2018年,中国科研经费支出数额持续增加,增速总体却在下降,需要引起注意。

B.2018年我国的科研经费支出总量将近2万亿元,这表明了我国对科研事业的高度重视。

C.2018年,我国受理的专利申请数量远超其他国家,这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我国的创新实力。

D.2018年全球大部分的专利申请集中在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欧洲等五个国家或地区。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国防科技、能源开发、交通运输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国部分科研论文也在国际上

得到了认可。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整体实力持续提升,一些重要领域科研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这标志着我国已经跻身科技

强国之笏、。

C.科技发展给人民带来了更美好更便利的生活,医疗科技的发展降低了药品成本,区块链技术使得相关操作更加安

全、便捷。

D.近四十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的累计数量居于世界首位;近些年来,我国科技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留学人员

归国发展。

3.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我国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原因。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外媒体报道,人类在下个世纪可能面临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大规模崛起,这些机器人的智力可能超过人类。据霍

金教授称,与其担心谁来控制人工智能的问题,人类更应该担心的是,人工智能到底愿不愿意受人类控制。他曾向人

们发出警告:人工智能可能会导致人类的灭绝,可能在接下来的100年之内就将人类取而代之。他说道,我们的未来是

一场不断增长的科技力量与人类使用科技的智慧之间的竞争。

霍金和埃隆•马斯克共同签署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表示,人类不应任由人工智能发展,而不加以控制;如果不对

智能机器严加控制,人类的前景可能会相当晦暗。

人工智能潜在的好处是巨大的,但人类在研究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时,必须努力避免其可能引致的风险。例如,

从短期来说,人工智能可能导致数百万人失业。而从长期来说,一旦人工智能的智力超过了人类,它们就可能产生反

抗,不按程序设定行事。我们的人工智能系统必须严格按照我们的想法行动。

(摘编自叶怡苣《霍金:人工智能100年内取代人类》)

材料二:

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引发了人们的恐慌,但也有人认为它使人类摆脱劳动的束缚,由此人类将得到彻底的

全面解放。那么,它的本质是什么?它究竟是魔鬼还是天使?

从技术本质来说,人工智能无非也是人类的一种技术发明与创新。马克思认为各种技术从本质上来说无非是人体

器官的延长。技术哲学的奠基人恩斯特•卡普认为人类的各种技术发明、创新都是对人类自身器官的模仿,是人体器

官的投影。由此可以说,任何技术从其根源与本质来说都是对人体器官的模仿,目的都是代替人体器官,减轻人体器

官在劳动中的艰辛程度。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本身,与过去的各种技术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既然技术的本质都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或投影,最终目的都是替代人类劳动,那么为什么人们对过去的各种技术习

以为常,对人工智能技术却忧虑不安?在工具技术时代,各种工具仅仅取代了人类作为工具性的肢体;在机器技术时代,

各类机器不但代替了人类的工具功能,而且还战胜了人类的有限气力。如果说工具和机器还仅仅取代人的体力劳动,

那么智能机器则因为其快速的信息处理能力取代了人类的脑力劳动,这样劳动工具和劳动者合二为一,人类的劳动功

能被彻底取代。工具的出现,人类还可依仗体力和智力生存;当机器出现的时候,人类还可以依仗智力生存;而智能

机器的出现,人类将会彻底被取代,人类无法从劳动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再有,从历史来看,技术的每一次革命或进步,总会有一部分人的劳动或工作被新技术所取代,因此不得不面临

转型。这种转型对文化水平高、能力强的人群来说当然问题不大,但对文化水平偏低、适应能力较差的一类人来说转

型并非易事。从短期来说,人工智能必然会给大部分人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在目前依然是按劳分配的体制下,

失去了劳动机会也就失去了分配财富的机会,因此人们在人工智能大潮逐渐逼近之际就自然表现出不安和担忧。

但是,从长期来看,人工智能会给人类带来彻底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机会。任何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都是

减经或取代人类劳动,让人类从以往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人工智能将工具、动力和智力三位一体,能够自我学习、

自我决策、自动控制,独立完成各种复杂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为人类不知疲倦地生产出巨大的财■富,人类由此可

以摆脱劳动对人类的长期束缚,有可能实现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全面解放的梦想。不被劳动束缚的人类可以自

由地支配时间,从事过去想做而没有机会做的事情,人类可以在新的领域重新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摘编自黄欣荣《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挑战及其应对》)

材料三:

带有发动机的机器是人工体能技术的典型代衰。人工体能技术在刚刚出现时,也引起了震恐效应。可以说,今天

我们在人工智能的初级阶段之所以存在对于人工智能的恐惧,主要在于人们担心人类智能不如人工智能时会超出人的

控制,无法再驾驭和支配人工智能。这里且不说人工智能在高级阶段是否能具备真正的“智能”,即使真的超过了人

类智能,就像目前的智能计算机在记忆、计算和图像识别能力上已经远超于人,但我们并未感到失去了对人工智能的

支配。再借饕人的体力和人工体能的关系来看,各种机械的“体能”早就替代并超越了人的体力,但人类并未因此认

为已经不能支配人工体能技术了。可以说经历了初期的那些对机器的恐惧性感受和认知后,今天我们看到人类对于人

工体能技术的态度日趋理性和冷静,这无疑也是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使用中我们再度经历的认知提升。

将来当人的一切工具性职能都被人工智能替代之后,人专司于如何使用和支配各种人工智能器具,甚至对人工智

能的哪些功能需要开发、哪些功能不需要开发,抑或限制开发甚至禁止开发,将会达成透彻而成熟的认知,从而将“失

控”的风险降到最低。人和智能机器的这种新的分工,正是保证无论多高端的人工智能器具都将受制于人的基础。人

工体能和人工智能都是人工的技术,它们是否失控的问题,也是技术与人的关系问题。

(摘编自肖峰《从人工体能看人工智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将来人工智能机器人智力会超过人类,霍金和埃隆-马斯克认为应该严加控制人工智能的发展。

B.智能机器能取代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人类将无法从劳动过程中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C.材料二阐释了材料一中霍金的观点,进一步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使人类实现全面解放的梦想。

D.材料三认为人们对待人工智能技术会像对待人工体能技术一样理性和冷静,与材料二的观点一致。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克思和恩斯特・卡普的观点告诉我们,智能机器人阿尔法狗本质上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或投影。

B.人工智能让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人类由此有更多闲暇享受生活和全面发展。

C.人工智能短期内会带来失业或转型问题,但从长期看人工智能会让人类无需工作,共享社会财富。

D.人工智能技术利弊共存,在具体的研究和使用中人类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让人工智能受制于人。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人类在自然面前有很多无法控制的因素,于是通过创造工具来提升自己对自然的控制能力。”

B.“人工智能只是人类智能的凝聚和体现,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会形成一种异己的力量来威胁人类。”

C.“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类通过劳劭来获取生活所需的各种资源,而且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来分配劳动

成果。”

D.“人工智能与其说是挑战了人类劳动的神圣地位,还不如说解放了人类劳动,并推动人类劳动向真正的自由复归。”

4.材料二在论证上是如何体现严密性的?请简要说明。

5.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应从哪些方面化解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担忧?

9、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郭衍,字彦文,自云太原介休人也。衍少脱武,善骑射。周陈王纯引为左右,累迁大都督。时齐氏未平,衍奉

诏于天水募入,以镇东境,得乐徒千余家。每有天至,人率所领御之,一岁数告捷,颇为齐人所惮,王益亲任之。

②征为开漕渠大监,部率水工,雷渠引渭水,经大兴城北,东至于潼关,漕运四百馀里。关内赖之,名之曰富民

渠。五年,授瀛州刺史。遇秋霖大水,其属县多漂没,民皆上高树,依大冢。衍亲备船植,井赍粮拯救之,民多获济。

衍先开仓赈恤,后始闻奏。上大善之。

③十年,从晋王广出镇扬州。遇江表构逆,命衍为总管,领精锐万人先屯京口。于贵洲南与贼战败之大获舟桥粮

储以充军实。

④晋王有夺宗之谋,托衍心腹,遣宇文述以情告之,因召衍,阴共计议。又恐人疑无故来往,托以衍妻患瘦,王

妃萧氏有术能疗之。以状奏高祖,高祖听行共妻向江都,往来无度。衍又诈称桂州俚反,王乃奏衍行兵讨之。由是大

修甲仗,阴养士卒。衍能揣上意,阿谀顺旨。帝每谓人日“唯有郭衍,心与朕同。”又尝劝帝取乐,五日一视事,无

得效高祖空自助劳。帝从之,益称其孝顺。

⑤史臣曰:“郭衍无所是非,不能轻重,默默苟容,偷安高位,甘素餐之责,受彼己之讥。此固君子所不为,亦

丘明之深耻也。”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二十六》)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得乐徙千余家()(2)以状奏高祖()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周陈王纯司为左右()

A.荐举B.引导C.征辟D.吸引

(2)高祖听衍共妻向江都()

A.听信B.听闻C.任凭D.觉察

3.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每有寇至,辄率所领御之,一岁数告捷,颇为齐人所惮,王益亲任之。

4.用为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

于贵洲南与贼战败之大获舟楫粮储以充军实。

5.第②④段分别提到“上人善之”“益称其孝顺”,但其原因的性质有所不同,请分析其不同之史。

6.你是否认同第⑤段对郭衍的评价?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10、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当尧之时,洪水滔天。舜鳌用,乃命禹平水土。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

于沟渔。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行相地宜所有以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C

(节选自《资治通娄》)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眼。处)

2.《资治通鉴》是北宋―(姓名)主编的我国一部—(体例)通史。

3.请概括禹治水成功的原因。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娄师德,郑州人,为兵部尚书.使并州,接境诸县令随多。日高至驿.恐人烦扰驿家,令就厅同食。尚书饭白而

细,诸人饭黑而粗。呼驿长嗔之曰:“饭何为两种者?''驿长恐,对日:“逊逅浙来不得,死罪。”尚书曰:“卒客

无卒主人,亦复何损。”遂换取粗饭食之。

师德检校营田,往梁州,先有乡人姓娄者为屯官,犯赃,都督许钦明欲决杀。众乡人强尚书,欲救之。尚书日:

“犯国法,师德儿子,亦不能舍,何况渠?”明日宴会.都督与尚书俱坐,尚书日:“闻有一人犯国法,云是师德乡

里,师德实不识,但与其父为小儿时共牧牛耳,都督莫多师德宽国家法。”都督速令脱枷至。尚书切责*曰:“汝辞

父娘,求觅官职,不能谨洁,知复奈何!”将一碟堆饼与之曰:“噎却①,作个饱死鬼去!”都督?舍之。

后为纳言②,平章事,又检校屯田,行有日矣,?执事早出,娄先足疾,待马未来,于光政门外横木上坐。须臾,

有一县令,不知其纳言也,因诉才名,与之并坐。令有一子远觇之,走告曰:“此纳言也。”令大惊,起日:“死罪。”

纳言日:“人有不相识,法有何死罪?”

李昭德为内史,师德为纳言,相随入朝。娄体肥行缓,李屡顾待不即至,?发怒曰:“叵耐杀人,田舍汉!”娄

闻之,乃笑曰:“师德不是田舍汉,更阿谁是?”

狄梁公③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则天间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日:“臣以文章

直道进身,非碌碌即人成事。”则天久之日:“朕也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也。”国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

通荐表,以赐狄公。梁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矜色。

(取材于《朝野佥载》《唐语林》等)

(注)①喳chuGng却:吃完退下。②纳言:古官名,即侍中,门下省长官,掌管出纳王命。③狄梁公:狄仁杰,

唐代武则天时政治家,死后追封梁国公。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无题的一项是

A.净逅浙米不得邂逅:仓外,突然

B.众乡人谩尚书谒:拜见

C.因诉易名身:自己的

D.朕牛不知卿比:一直,从来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接境诸县令随之尚书切责之日

B,都督乃舍之不发怒日

C.非碌碌国人成事国命左右取筐箧

D.都督莫以师德宽国家法以执事早出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年破的一项是

A.卒客无卒主人

客人仓促而来,不能责备主人仓猝无备

B.都督遽令脱枷至

都督赶忙命令给犯人解去刑具押进来

C.叵耐杀人,田舍汉!

不可忍,急死人,乡巴佬!

D.卿知所自乎?

你知道自己的原因吗?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犯国法,师德儿子,亦不能舍,何况渠?

②吾不意为娄公所涵!

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琥的一项是

A.娄师德出使并州,和当地官员一起吃饭。

B.乡人之子犯罪,娄师德也当面严加训斥。

C.娄师德因体胖而行走缓慢,被同僚讥讽。

D.狄仁杰为争相位而对娄师德长久地排挤。

6.唐代张《朝野佥载》评价娄师德说:“纳言直而温,宽而栗(严),外愚而内敏,表晦而里明,”请结合文意,

选择一点,做具体说明。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铁人王进喜,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现在的年轻人,也需要这种信念!

材料二复兴号1分钟前进5833米,问鼎世界第一,中国速度,让世界刮目相看。

材料三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外卖小哥,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

从以上三则材料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思考了什么?如果放眼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作为年轻人,你应该

具备怎样的胸怀和梦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1、1.D

2.B

3.A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

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

符合句意的选项。

出神入化:是形容文学艺术或技艺高超达到了绝妙的境界,还形容超脱了神通达到了自由国度的境界。一波三折:原

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隶书),现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此处根据前句“经

历了由慷慨豪迈、莫名魔幻到大失所望”应选“一波三折”。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喷薄而出: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时涌上地平线的样子,此处指自豪感产

生,应选“油然而生”。

漏洞百出:有很多漏洞。形容文章、说话或办事,破绽很多。以讹传讹:指把本来就不正确或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话又

不正确地传出去,越传越错。此处错误信息传递,应选“以讹传讹”。

余波未平;指某一事件虽然结束了,可是留下的影响还在起作用。余音袅袅:声音已经结束,余音还在缭绕。此处指

“鸭子出征”之事的影响,应选“余波未平”。

故选D。

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需明确病句的常见六种类型,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

缺或多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然后依次分析各句的特点,看其有无症状,是哪种语病,并加以分析即

可。

首先,应该添加主语,排除D;其次“禁不住”有两种解释,容易引起歧义,所以用在此处不如“经不起”精准,排

除A;再者,逻辑顺序上应该论证在先,解释在后,排除C。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

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根据上下文语境,下文是“人们这一比较常见的感动心理”,此处应该以“人们”作主语,排除3D项;根据括号

后边句子“这样的勇气怎能不让人心中的自豪油然而生”“还让人感到钦佩”突出的是情感,“心潮澎湃”放在后边

与下文衔接,排除B。

故选A。

【题目点拨】

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

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2、1.B

2.①欲扬先抑:先写六爷爷是凡事无己见、一切听别人的“上下先生”,后写他私事不计较、公事讲原则,先抑后扬,

更能突出六爷爷形象。②反衬:以其他村民为分地争得面红耳赤、差点动手衬托六爷爷谦让大度,以老松的虚伪狡诈、

以权谋私衬托六爷爷的坚持原则、办事公道。

3.①借乡长之口,揭示出六爷爷的可贵品质,使六爷爷形象更加鲜明突出;②交代村里老少称六爷爷为“六爷爷”的

原因,照应前文,使小说结构严谨;③揭示了只有“私事不计较,公事讲原则”的干部才能受到群众欢迎,深化了小

说的主题。

【解题分析】

1.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从人物形象、手法分析、环境描写、主

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答题时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本题B项,“这几位秘书和六

爷爷一样,也是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的干部”不正确。原文中说“几任秘书都和他合不来,闹得他很烦心”,但并不

足以说明他们都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故答案为B。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需要知道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都有哪些,比如,可以通过描写人

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塑造人物,可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衬托来塑造人物,还要考虑象征、对比、衬

托、先抑后扬等。本题要求“除刻画其言行举止外,还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就规定了不是答正面描写,而要考

虑其他的表现手法。小说开头写“‘上下先生’是个贬义词,是指那些在任何事情上都无己见,一切服从别人决定的

人。六爷爷就是个上下先生”,接着用“分地”的事表现他的下上先生的特点,这是欲扬先抑;“村民小组调整土地,

有块差地谁也不要,为此争得面红耳赤,差点动手打起来”“六爷爷点头,说:'要得,你说分给我家就分给我家,

没意见。'”“差地变成了黄金地,商业价值一下子翻了几十倍。于是家家户户都争着要了,又争得面红耳赤,差点

动手打起来。组长焦头烂额地找到六爷爷,说:'六爷爷,你把那块地让出来,好不好?'八爷爷连说:'好好好,谁

想要就分给谁。'",这是用其他村民来反衬六爷爷;“他有点儿生气了,说:'这章你是盖还是不盖?'六爷爷说:

’这章我不能盖。'”这是用村主任来反衬六爷爷。故选取的两种主要手法是“欲扬先抑”和“反衬”。

3.本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可从人物、情节、主题、结尾段本身的特色和效果,几个方面思考。本题对

人物、主旨的作用:“私事不计较,公事讲原则”借乡长之口赞颂六爷爷的品质;揭示并深化主题,对情节的作用:

“这样的上下先生群众欢迎,怪不得你们村老老少少都尊称他六爷爷”与开头形成呼应、对比,使结构严谨。

【题目点拨】

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分析:①从表达方式角度。看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

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白描、

细描、景物描写等的作用);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言事说

理服务的;②从选材组材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③从

表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以及用它们

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

3、8.A

9.C

10.(1)气候方面,位于赤道附近,湿热多雨,造成纸张寿命短;(4)档案材料所用纸张方面,所用破布浆机制纸,

柔韧性差,纸张严重酸化。(3)档案形成的年代久远。

【解题分析】

8.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中重要概念在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然后结合

上下文认真揣摩理解,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本提要求选出“不属于

可移动文化遗产'修复'工作的一项”。A项,“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献进行处理”张冠李戴,结合原文

“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等类型”,可知“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献进行处理”是脱水,

属于治理方面的技术。故选A。

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纸浆补书机修订法对于修复纸张的酸性特别

理想”曲解文意,材料三中所说的“技术人员认为采用氢氧化钙溶液去酸法比较好,以氢氧化钙溶液去酸,可根据纸

张酸化的程度调节去酸溶液的浓度和去酸时间,去酸彻底,可操作性强,在操作处理过程中也不会使文件出现新的损

坏”,可见去酸方案是氢氧化钙溶液去酸法;纸浆补书机修订法主要是修补书页。故选C。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

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

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毛里求斯想要修复的档案文件的受损原因。材料二列举了温度和湿度对纸张寿命的影响,结合

材料三所说的“毛里求斯是非洲一个岛国,位于赤道南部的西印度洋上,气候湿热多雨”,可以概括出气候方面,位

于赤道附近,湿热多雨,造成纸张寿命短;材料三中“文件纸张为破布装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细黑墨水,双面手

写。以手感鉴别,柔切性极差,几乎触即碎。通过测试数据可知,文件纸张严重酸化”,可以概括为档案材料所用纸

张方面,所用破布浆机制纸,柔韧性差,纸张严重酸化。结合材料材料三中“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字迹材料为

酸性烟黑墨水”“酸是纸张纤维发生化学降解的催化剂,能加快纸张纤维的水解反应,使纸张脆化变黄、机械强度下

降,直至脆裂粉碎,不能使用”可概括整合出“档案材料书写所用墨水方面,档案材料书写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加

快了纸张纤维的水解反应,使纸张脆化变黄、机械强度下降。综合以上内容,整理一下用简洁文字分条表述即可。

4、B

【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解答此题,首先认真分析材料,把握材料中的关键句,再联系生活,取其寓意,提炼

立意角度。

B项,“做一个成熟的人”立意不恰当。材料中的关键句“成熟了的/都必须低垂着头么?”启示我们不管怎样立意,

都不能脱离“成熟”与“低头”的关系,选项只强调了“成熟”,立意角度偏离材料。

故选B。

5、1.D

2.①这首小诗吟咏竹,通篇不着一个“竹”字,但全诗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句句均未离开竹。②衬托手法。诗中用

“烟”“雨”“风”“松”“山峰”“春芽”“莎草”等意象烘托竹的高洁气质,表现竹的生长过程及蓬勃生机。③

拟人。尾联以杏花多情陪伴表现竹的美好。全诗透露出诗人对竹的喜爱之情。

【解题分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

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

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

案。

D项,“'迸'……写出了竹的姿态和生长环境”错,“侵阶薛拆春芽迸”写的是春天笋芽从阶前的苔辞中迸出,写

的不是“竹”,是“笋芽”。

故选D。

2.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判断时,考生一定要立足全诗整体,首先从抒情方式、结构、构思等方面入手,然后再

考虑局部的描写、修辞技巧。答题时,也应尽可能把意境、情感、手法、效果等要素分析解说清楚,“诗人采用什么

手法表认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题思路为首先明确手法,尽量找全,然后结合诗句解释。比喻修

辞首先指出本体喻体,效果也要点出来,最后总括情感。

全诗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篇不着一个“竹”字,但句句均未离开竹。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洗来疏净见前峰”采用衬托手法,不正面直接写“竹”,却说它与烟雨清风

最为相宜,它拂动流水,掩映村庄,与松树相伴;经过濯洗,清疏的枝叶间露出前面的山峰,通过与之相伴的意象及

环境衬托竹的高洁气质。“侵阶群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描写春天笋芽从阶前的苔解中迸出,夏日浓荫掩映

着长着莎草的小径,用春夏其他景物侧面表现竹的生长的过程与生机盎然。

“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那多情的几枝杏花也从中穿过,与它相互映衬着。采用拟人手法,以杏花多

情相伴表现竹的美好。

【题目点拨】

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

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

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

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6、肇锡余以嘉名驾马十驾猥自枉屈绝胜烟柳满皇都困困焉一尊还爵江月不如学也思则

有备

【解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

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

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

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

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

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肇、锡、鹫、猥、困、尊、酹。

【题目点拨】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

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

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

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出自课内所学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

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7、1.A

2.B

3.①国家一直重视发展科技,制定政策进行规划引领,投入经费开展科研。②加大教育投入,发展教育,培养科研人

才,科技人员数量连续6年稳居世界第一。③加强对外交流,留学归国学子为科技发展注入动力;国际学术交流,汇

聚全球智力助推科技强国。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辨析其中

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

A项,“增速总体却在下降”分析错误,依据材料二第一幅图,总体上看,增速是在起伏式增加的,总体上应是上升

的,而不是下降。

故选A。

2.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

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

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

B项,“这标志着我国已经跻身科技强国之列"理解错误,从材料一“中国正向着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迈进”这

句可以看出,我国还未跻身世界科技强国之列。

故选B。

3.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

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要忽略了材料的出处,有

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从“到改革开放之初确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政策,再到党的十八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

中国成立初,在国家的整体规划下”信息中可总结出:国家一直重视发展科技,制定政策进行规划引领。

材料二,通过图表所给信息,可总结出:投入经费,开展科研。

材料三,主要写重大科技专项改善民生的情况,无有效信息。

材料四,依据“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国家在教育上持续加大投入,发展各级教育,为我国科技发展储备了新生力

量”可总结出:加大教育投入,发展教育,培养科研人才;依据“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对外交流。我国留学国外青年

学子数量连年增多……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给中国科技发展注入了大量新鲜血液和动力”可总结出:

加强对外交流,留学归国学子为科技发展注入动力;依据“近些年,各类国际级科技盛会相继在中国召开,汇聚全球

智力,是我国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可总结出: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汇聚全球智力,助推科技强国,

【题目点拨】

非连续性新闻材料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

1•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夸

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4.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

的步骤。

8、1.B

2.C

3.D

4.(1)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论证。(2)①使用“既然”“再有”“但是”等衔接语,使结

构浑然一体;②使用“一部分人”“从长期来看”“可能”等限定语,使论证语言严密。

5.①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能力,应对失业或转型问题;②人类未来可以在新的领域重新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③以

人类对人工体能的态度类比,人类对人工智能会日趋理性和冷静;④人和智能机器新的分工,让人工智能受制于人,

避免失控。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

到文中暖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

未然为已然等。

A项,“将来人工智能机器人智力会超过人类”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是“国外媒体报道,人类在下个世纪可能面临人

工智能机器人的大规模崛起,这些机器人的智力可能超过人类”,注意“可能”二字;

C项,“材料二阐释了材料一中霍金的观点”错。霍金认为人类应当对人工智能发展加以控制,但是材料二得到的观

点是“从长期来看,人工智能会给人类带来彻底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机会”。

D项,“材料三认为人们对待人工智能技术会像对待人工体能技术一样理性和冷静”错。人们对待人工体能技术也不

都是冷静的,原文有“人工体能技术在刚刚出现时,也引起了震恐效应”;同样,对待人工智能更加恐慌,原文有“今

天我们在人工智能的初级阶段之所以存在对于人工智能的恐惧,主要在于人们担心人类智能不如人工智能时会超出人

的控制,无法再驾驭和支配人工智能”。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

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C项,“会让人类无需工作,共享社会财富”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