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中医部分资料_第1页
内科中医部分资料_第2页
内科中医部分资料_第3页
内科中医部分资料_第4页
内科中医部分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辨病辩证依据:患者因“发胸闷、气促10多天”入院,四诊合参,本病

当属祖国医学"心悸”的范畴,证属心气不足,患者心气不足,不能鼓动血液正常

运行,心失所养,则胸闷,活动后加重;气虚而血液运行不畅则有胸痛;心气不

足则肺气亦虚则感呼吸困难;舌淡红、苔白,脉细弱均为心气不足之征。

中医鉴别诊断:奔豚奔豚发作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但发自少腹,上下冲逆;

而心悸系心跳异常’,发自于心。

西医诊断依据:患者因“突发胸闷、气促10多天”入院,体查:气管稍右移,

左侧胸廓较饱满,左侧呼吸运动减弱,左肺部叩诊呈鼓音,左肺呼吸音减弱,右

肺呼吸音增粗,未闻及散在干性啰音。胸片报告:左侧气胸,肺组织压缩约60版

双肺HI型肺结核。

西医鉴别诊断:与肺部感染相鉴别,一般肺部感染有咳嗽、咳痰、发热,肺

部听诊可闻及啰音,胸片可资鉴别。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心悸心气不足

西医诊断:1)、左侧气胸

2)、in型肺结核

中医治则:以补益心气为法,方以五味子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

党参10g白术15g黄黄15g陈皮5g

茯苓15g沙参20g麦门冬10g当归10g

五味子15g甘草5g

共3剂,日1剂(17/05-19/05),水1000ml煎至250-300ml饭后温

中医诊断依据:四诊合参,当属祖国医学“咳嗽”范畴,证属“痰湿蕴肺”,多

因饮食生冷,脾胃不和,健运失常所致。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犯于肺,壅遏

肺气而咳嗽痰多,痰白而粘;脾失健运,运化无力而见食少,体倦乏力,舌淡胖,

苔白腻、脉濡亦为痰湿之象。

中医鉴别诊断:本病应与哮病、喘病相鉴别。哮病及喘病虽然也会兼有咳嗽,但

各以哮、喘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哮病主要表现为痰气文阻,气道壅塞,呼吸不利,

喉间痰鸣气吼,反复发作,常有过敏史或家族史。喘病主要表现为呼吸迫促,张

口抬肩,不能平卧。

西医诊断依据:患者因“咳嗽、咳痰半月”入院。左肺呼吸消失,右肺呼吸音清,

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7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

压痛及反跳痛,未及包块,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约3次/分。胸部CT

/J、.O

西医鉴别诊断:诊断明确,无需鉴别。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咳嗽痰湿蕴肺

西医诊断:1)左侧胸腔积液并肺不张

2)左侧肺部炎症

(三)诊治计划:

1.完善相关检查。

2.西医治则:抗感染,制酸,胸穿抽液、补液等支持对症治疗。

中医治则:中医以“健脾燥湿、理气化痰”为法,方以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

具体方药如下:

法夏10g陈皮10g茯苓30g乌梅6g

厚朴12g苍术12g砂仁6g桂枝10g

白术15g干姜15g细辛6g甘草6g

中医辨病辩证依据:四诊合参,本病当属祖国医学“咳嗽”的范畴,证属风热犯

肺,患者起居不慎,感受风热,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热熬津液,故咳嗽痰黄而

稠,咳而不爽;肺热津耗.故咽痛口渴。邪客皮毛,则有身热、恶风等表症;风主

疏泄,故汗出;舌苔薄黄、脉浮数均为风热之征。

中医鉴别诊断:与肺痍相鉴别,肺痔的主要症状之一亦为咳嗽,因此须与作为疾

病诊断的咳嗽相鉴别。肺雳常同时出现咯血、脚痛、潮热、盗汗、消瘦等症,结

合血沉、结核菌家试验、痰液涂片、细菌培养以及X线检查,可作出鉴别。

西医诊断依据:患者,男,46岁,因“咳嗽、咳痰、发热近10天”入院。查体:听

诊双肺呼吸音稍粗。胸片报告:1)、双下肺肺部感染2)、双侧胸腔少量积液

西医鉴别诊断:与慢性阻塞性肺病相鉴别,一般慢阻肺病程较长,咳嗽、咳痰、

气促、气喘症状较明显,每年反复发作,胸片可资鉴别。

中医诊断:咳嗽风热犯肺

西医诊断:肺部感染

(三)诊疗计划

1、完善有关检查;

2、西医治则:抗感染,止咳化痰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中医治则:清热解毒,化痰平喘;方以桑菊饮加减,具体方药如下

金银花15g连翘10g杏仁10g桔梗5g

芦根20g桑白皮10g菊花15g桑叶10g

前胡10g浙贝5g薄荷5g(后下)黄苓15g

甘草5g

共3齐」,日1剂J(29/4-1/5),水450nli煎至250-300ml饭后温服

中医辨病辩证依据:四诊合参,本病当属祖国医学''牙痈”的范畴,证属胃火炽

盛,患者因风热邪毒直侵人体,引动脾胃直积热,风热与胃火交蒸,循经上冲于

牙床而腐肉成脓;风热邪气侵袭肺卫皮毛则畏寒,发热;脾胃蕴热,运化失常则

纳差。舌红,苔黄,脉浮数亦为胃火炽盛之象。

中医鉴别诊断:与牙咬痈相鉴别,两者均发生于牙龈的臃肿,但发病部位不

同,临床表现也不同。牙咬痈专指发于尽牙处牙龈的臃肿,故多出现张口困难,

尽牙常呈异位或阻生;牙痈则可发于其他任何部位的牙龈处,较少出现张口困难

的症状,患牙常有明显的叩痛或可有松动。

西医诊断依据:中年女性,因“左侧牙龈肿痛1周”入院,有慢性胃炎病史20

多年。体查:T:38℃,左侧面颊部明显肿胀,皮温稍高,触痛明显,口唇红干,

张口受限,左侧下频第一磨牙缺如,外侧牙龈肿胀明显,触痛明显,有波动感,

轻触即有脓性分泌物溢出,咽部充血。上腹部轻压痛。

西医鉴别诊断:与踽牙鉴别。一般踽牙以疼痛为主,无局部肿胀。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牙痈

胃火炽盛

西医诊断:1)、化脓性牙龈炎

2)、慢性胃炎

(三)诊疗计划

1、完善有关检查;

2、西医治则:抗感染,制酸保护胃黏膜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中医治则:以清胃泻火,疏风清热为法,方以银翘散合清胃散加减,具体方

药如下:

石膏30g黄连12g知母15g金银花15g

生地黄10g牡丹皮15g淡竹叶10g薄荷荷g(后下)

陈皮12g连翘15g牛著子15g甘草5g

共3剂,日1剂(17/05-19/05),水1000ml煎至250-300ml饭

后温服

中医辨病辩证依据:四诊合参,本病当属祖国医学"口僻”的范畴,证属风痰阻络,

患者脏腑失调,气机失和,痰浊瘀血内生,借助肝风鼓动,则风痰瘀血上犯于面,

壅塞经络,故见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左眼无法闭合;风痰内阻则舌质暗淡,苔

白腻,脉弦滑。

中医鉴别诊断:可与中风病鉴别。中风病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喝斜,

语言不利,偏身麻木为主症。中风病常留有半身不遂等后遗症.而本病醒后如常

人,无后遗症,且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情形相似。必要时行肺电图、头颅CT以资

鉴别。

西医诊断依据:中年男性,因“左侧面部麻痹,口角右歪1周”入院,发现血

糖升高4年。体查:左侧额纹变浅,左眼无法闭合,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右歪。

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反射。指尖血糖:18.6mmol/L。

西医鉴别诊断:中枢性面瘫。一般中枢性面瘫多为脑梗塞或脑出血所致,患

者除口角歪斜及鼻唇沟变浅外,无额纹变浅,多伴有一侧肢体乏力,进食有呛咳,

头颅CT检查可发现梗塞灶或出血灶。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口僻

风痰阻络

西医诊断:1)、左侧面神经炎

2)、2型糖尿病

(三)诊疗计划

1、完善有关检查;

2、西医治则:扩管改善循环,营养外周神经,控制血糖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中医治则:以活血化瘀,祛痰通络为法,方以化痰通络饮加减,具体方药如

下:

半夏10g白术15g天麻15g陈皮5g

茯苓15g钩藤20g丹参15g香附15g

大黄10g胆南星5g赤芍10g鸡血藤15g

甘草5g

共3剂,日1剂(13/5-15/5),水1000ml煎至250-300ml饭后温

辨病辩证依据:四诊合参,当属祖国医学〃咳嗽”范畴,证属“痰湿蕴肺〃,多因饮

食生冷,脾胃不和,健运失常所致。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犯于肺,壅遏肺气

而咳嗽痰多,痰白而粘;痰湿中阻,气机不畅,故胸闷、气促;舌淡胖苔白腻、

脉濡滑亦为痰湿之象。

中医鉴别诊断:本病应与哮病、喘病相鉴别。哮病及喘病虽然也会兼有咳嗽,

但各以哮、喘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哮病主要表现为痰气文阻,气道壅塞,呼吸不

利,喉间痰鸣气吼,反复发作,常有过敏史或家族史。喘病主要表现为呼吸迫促,

张口抬肩,不能平卧。

西医诊断依据:因“咳嗽、咳痰、胸闷、气促4天”入院。,呼吸较促,听诊

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

西医鉴别诊断:与肺脓肿鉴别,可有咳嗽,发热,全胸片,胸部CT可鉴别。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咳嗽

痰湿蕴肺

西医诊断:肺部感染

(三)诊疗计划

1、完善相关检查

2、西医治则:抗感染、平喘、改善循环等对症支持治疗;

中医治则:中医以"健脾燥湿、理气化痰”为法,方以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

减,具体方药如下:

法夏12g陈皮12g茯苓15g橘红15g

厚朴12g紫苏子15g莱瓶子15g白芥子10g

苍术12g甘草6g

共3剂,日1剂(14/5-16/5),水800nli煎至250-300ml饭后温服。

中医辨病辩证依据:四诊合参,本病当属祖国医学”呕吐病〃的范畴,证属湿热中

阻,患者饮食不节或其它原因,损伤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生,蕴结于肝脾,

气机阻滞,湿热熏蒸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呕吐;湿热下侵膀胧则小便黄,

湿热阻滞肠道则大便粘滞不畅;舌苔、脉象均为湿热中阻之征。

中医鉴别诊断:与反胃相鉴别,反胃又称“翻胃”、“胃反”,是指食物入胃,

不能纳化而复吐出的病证。临床上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食不化为主要临床

表现。呕吐多为食已即吐,或不食亦吐,吐无定时,吐出食物或痰涎清水。

西医诊断依据:患者因“嗜酒20年,胸闷1小时”入院,查体:心肺听诊未见明

显异常,心电图:窦性心律,大致正常心电图。

西医鉴别诊断:肝癌:腹胀、纳差、黄染,查体可触及肿大肝脏,质硬、表面粗

糙,压痛,甚至出现腹水,腹部B超多能鉴别。

中医诊断:呕吐痛湿热中阻

西医诊断:1)酒精性肝炎

2)腰椎间盘突出症

(三)诊疗计划

1、完善有关检查;

2、西医治则:保肝、降酶,改善循环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中医治则:以清热祛湿,和胃止痛为法,方以清中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

半夏10g蕾香15g黄连10g黄苓10g

茯苓20g桅子10g蒲公英30g苏叶10g

陈皮5g枳壳10g木香5g(后下)葛根30g

甘草5g

共3剂,日1剂(16/5-18/5),水1000ml煎至250-300ml饭后温服

中医辨病辩证依据:患者因“突发胸闷、心悸1时多”入院,四诊合参,本病当

属祖国医学“心悸”的范畴,证属心脾两虚,患者常年饮酒损伤脾胃,脾胃虚弱,

运化失司,脏腑失养,心气亦虚,气机阻滞则导致胸闷;脾胃运化失常,气血生

化乏源,周身失养则倦怠乏力;心血失养,血不养心,心神失守则见心悸;舌淡

红、苔薄、脉细弱亦为血亏之征。

中医鉴别诊断:与奔豚鉴别。奔豚发作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但发自少腹,

上下冲逆;而心悸系心跳异常,发自于心。

西医诊断依据:青年男性,因“突发胸闷、心悸1时多”入院。体查:精神较

紧张,心界叩诊不大,心率82次/分,律不齐,可闻及早搏,约8-9次/分,无杂

音。心电图: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早搏。肌钙蛋白:小于0.3ng/mL

西医鉴别诊断:心绞痛。一般心绞痛除胸闷外,多有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心

电图有心肌缺血表现。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心悸

心脾两虚

西医诊断:频发室性早搏

(三)诊疗计划

1、完善有关检查;

2、西医治则:抗心律失常,扩管改善循环,营养心肌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中医治则:以益气健脾,补血养心为法,方以炙甘草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

党参30g白术30g黄茜30g陈皮12g

茯苓15g当归30g木香5g(后下)麦冬12g

桂枝15g赤芍药15g熟地黄15g炙甘草15g

共3剂,日1剂(18/05-20/05),水1000ml煎至250-300ml饭

后温服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老年男性,因”反复肢体乏力2年,头晕伴言语模糊半小

时〃入院,结合病史及相关检查,当诊断为〃中风一中经络〃,意识清楚当属于中

经络,患者无面红,无口干口苦,当属阴类证,证属“风痰瘀血痹阻脉络''。患

者肢体乏力为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肢体筋脉失养引起,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滑

为风痰瘀血、痹阻脉络之象,急性起病为风之数变之征,故本病病机为风痰瘀血

痹阻脉络,属本虚标实之证。

中医鉴别诊断:本病见肢体乏力、言语模糊为主症,属中风病范畴,需区分中

经络、中脏腑,前者无神志异常,后者见意识障碍,或神昏澹语,或昏仆不省人

事,可资鉴别。

西医诊断依据:老年男性,反复肢体乏力2年,头晕伴言语模糊半小时,体查:

右侧肢体肌力IV级,肌张力正常。头颅CT:1.右侧基底节区、放射冠区多发性腔

隙性脑梗塞,建议治疗后复查。2.老年性脑萎缩。

西医鉴别诊断:与脑出血鉴别,本病多在活动中急性起病,多有高血压病史,

头痛,呕吐症状比较明显,头颅CT可鉴别。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

风痰瘀血、痹阻脉络

西医诊断:①脑梗死

②高血压病2级很高危

(三)诊疗计划

1.完善相关入院检查;

2.西医治则:抗血小板、营养脑神经、改善循环等支持对症治疗。

中医治则:以熄风化痰,活血通络为法,方以化痰通络饮加减,具体方药如

下:

半夏12g天麻12g茯苓15g天竺黄15g

丹参30g香附15g胆南星20g大黄6g

白术12g川号12g甘草6g

共3剂,日1剂(10/5-12/5),水800ml煎至250ml,饭后温服。

辨病辩证依据:四诊合参,本病当属祖国医学〃消渴病”范畴,证属脾胃气虚。燥

热之邪本易伤气,或更兼治疗失当,过用大苦大寒之品,消渴未止,脾胃反伤,

脾失健运,谷气下泄从大便出而便塘,津液不能上输,则口渴欲饮;脾胃失健运

之职,水谷不化精微而尽为糟粕,清阳精微不得实四肢布周身,则倦怠神靡,消

瘦乏力;气虚血弱则舌淡苔白,脉细弱.

中医鉴别诊断:本病当与渴病相鉴别,渴病(尿崩症)多奇渴狂饮,饮水不止,

一日断水可死亡;尿量多,日排尿量少者2500ml,多者可达1万ml以上,尿清如

水,尿比重在L010以下,尿糖阴性。以上特点与消渴病不同。

西医诊断依据:中年女性,因“发现血糖升高2年,纳差、疲倦2天”入院。

体查:神志清醒,精神较疲,呼吸时可闻及酸臭味,全身皮肤较干燥,弹性稍差。

尿常规:蛋白质1+,隐血+-,酮体3+,葡萄糖-。

西医鉴别诊断:该患者应与乳酸性酸中毒鉴别。•般乳酸性酸中毒除酸中毒

症状外,尿酮体多为阴性。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消渴病脾胃气虚

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并酮症酸中毒

(三)诊疗计划

1、完善有关检查;

2、西医治则:控制及检测血糖,补液,抗感染,改善循环及其他对症支持治

疗;、

中医治则:以健脾益气为法,方以陈夏六君子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

陈皮5g半夏10g木香5g(后下)砂仁10g(后下)

党参20g黄芭20g山药30g茯苓12g

麦冬12g知母12g生地15g甘草6g

共3剂,日1剂(8/5-10/5),水800ml煎至250ml,饭后温服。

中医辨病辩证依据:患者因“误服中草药致黑朦、呕吐8小时”入院。四诊合

参,本病当属祖国医学“急性中毒”的范畴,证属毒蕴脾胃。患者因误服有毒药

物,毒入于胃,伤及胃之脂膜则恶心呕吐;胃为阳明之经,位于中焦,以滋四旁,

为多气多血之经,毒入于脾,中气败伤,枢轴不运,脾郁则出现四肢麻痹、乏力;

毒人于脑,上扰神明,闭塞窍络,则出现一过性黑朦,头晕;舌红绛,苔黄腻,

脉弦数均为毒蕴脾胃之象。

中医鉴别诊断:与霍乱鉴别。霍乱以剧烈频繁的呕吐、泄泻并见为特征,呕

吐物呈稀黄水或米潜水样,无里急后重,有饮食不洁史或病人接触史,呈地区流

行.剧烈吐泻后,迅速出现皮肤松弛,目眶凹陷,下肢痉李转筋,可伴心烦口渴,

精神萎靡,少尿或尿闭,吐泻物标本涂片可找到革兰氏阴性霍乱弧菌,快速培养

或血清凝集试验阳性。泄泻一般无此凶险症状,实验室检查有助于鉴别。

西医诊断依据:老年女性患者,因“误服中草药致黑朦、呕吐8小时”入院。

PE:双肺呼吸音粗,双肺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未见隆起,心尖搏动无

弥散,心界叩诊不大,心率10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

音。腹平软,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肝区无叩击痛,肠鸣音

稍活跃。

西医鉴别诊断:有机磷中毒,一般有服药史,表现为肌震颤,大汗,瞳孔缩

小,胃肠道症状等。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急性中毒

毒蕴脾胃

西医诊断:急性药物中毒

(三)诊疗计划

1、完善有关检查;

2、西医治则:抗感染,护肝,制酸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中医治则:以和中解毒,健脾和胃为法,方以甘草泻心汤加减,具体方药如

下:

制半夏12g黄苓12g黄连10g白术10g

白芍20g生晒参20g干姜8g绿豆30g

生甘草20g大枣3枚

共3剂,日1剂(18/05-20/05),水1000ml煎至250-300ml饭

后温服

中医辨病辩证依据:四诊合参,本病当属祖国医学“中风病”的范畴,证属肝阳

上亢,患者肝气不舒,郁久化火,阳化风动,风火上扰,上犯于脑,血溢脑脉之

外,出现右下肢乏力;肝阳上亢,肝火上炎则见眩晕,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有

力亦为肝阳上亢之象。

中医鉴别诊断:痿病有肢体瘫痪,活动无力,但多起病缓慢,以双下肢瘫或

四肢瘫为多见,或见有患肢肌肉萎缩,中风病的肢体瘫痪多起病急骤,且以偏瘫

不遂为多见;痿病者起病时无神昏,中风病者常有不同程度的神昏。

西医诊断依据:患者因“头晕、右下肢乏力半天”入院,查体:主动脉瓣第

二听诊区可闻及SM2/6级吹风样杂音,颅脑CT示:1、右侧颗顶叶、左侧侧脑室后

角阴影,性质多考虑为神经胶质瘤并瘤体破裂溃入脑室系统;2、皮层下动脉硬

化性脑病,双侧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3、老年性脑萎缩。

西医鉴别诊断:脑梗死,多于睡眠中突然起病,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

语等神经系统损害,颅脑CT可资鉴别。

中医诊断:中风病肝阳上亢

西医诊断:(1)脑出血

(2)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

(3)老年性便秘

(三)诊疗计划:

1、完善相关辅助检查;

2、西医治则:脱水降低颅内压、营养脑神经、监测控制血压及其他对症支持

治疗。

中医治则:以平肝泻火,通络熄风为法,方以天麻钩藤饮加减,具体方药如

下:

半夏10g僵蚕10g天麻15g白茨藜10

茯苓15g钩藤20g菊花15g桑叶15g

黄苓10g桅子10g决明子10g菊花15g

甘草5g

共3剂,日1剂(11/5T3/5),水1000ml煎至250-300ml,饭后温服。

辨病辩证依据:患者因“肺癌化疗术后8个月余,反复咯血3天”入院,四诊合参,

当属祖国医学“肺癌”范畴,证属“阴虚内热”,缘患者邪毒蕴肺化热或火热刑

金耗伤阴液,灼伤肺肾之阴,肺络受损,则见咯血,肺气壅阻,则胸部胀痛;舌

红,少苔或光剥无苔,均为阴虚内热之象。

中医鉴别诊断:本病需与血痰相鉴别。血痰约有半数以上病人有血痰。肺朝

百脉,气滞血瘀,痰凝毒聚,肺络受损,故痰中带血,可持续数周或数月,也可

间断出现,大量咯血比较少见。

西医诊断依据:老年男性患者,因“肺癌化疗术后8个月余,反复咯血3天”

入院,在汕头肿瘤医院确诊为右肺中央型肺腺癌。PE:左颈前可扪及一约花生大

小肿大淋巴结,表面光滑,活动度可,轻触痛。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

音。心率6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结合辅助检查暂可诊断。

西医鉴别诊断:肺结核并咯血,多有午后潮热、盗汗、疲乏无力、消瘦、失

眠、心悸等全身中毒症状,胸片、痰培养找结核杆菌等可资鉴别。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肺癌

阴虚内热

西医诊断:右肺癌并咯血

(三)诊疗计划

1、完善相关辅助检查。

2、西医治则:抗感染、止血及其它支持对症治疗。

中医治则:以“养阴清肺,化痰止血”为法,方以沙参麦冬汤加减,具体方

药如下:

沙参15g麦冬15g天冬15g百合10g

玄参10g杏仁15g萎皮10g桑白皮15g

地骨皮10g三七15g

共3剂,日1剂(14/5-16/5),水800ml煎至250ml,饭后温服。

中医辨病辩证依据:四诊合参,本病当属祖国医学"眩晕病''的范畴,证属痰浊中

阻,患者因痰浊中阻,气机阻滞,清阳不升则头头晕;中焦气机阻滞,清阳不升,

浊阴不降则呕吐;舌胖,苔白腻,脉滑皆为痰浊中阻之象。

中医鉴别诊断:本病需与中风相鉴别,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

喝斜、语言艰涩、半身不遂等为主证的一种疾病,或以不经昏仆为特征。而眩晕

除昏仆与中风相似外,无昏等症,与中风迥然不同。但中年以上患者,肝阳上亢

之眩晕,极易化为肝风,成为中风之先兆,演变为中风病。

西医诊断依据:老年男性患者,因“突发头晕、呕吐2小时”入院。体查无

明显阳性体征。结合辅助检查暂可诊断。

西医鉴别诊断:脑血管意外,常突然起病,有意识丧失、一侧肢体乏力、口

眼歪斜等临床表现,头颅CT可资鉴别。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眩晕病痰浊中阻证

西医诊断:1.颈椎病

2.T房室传导阻滞

(三)诊疗计划:

1、完善有关检查;

2、西医治则:营养脑神经、改善循环、制酸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中医治则:以燥湿祛痰,健脾和胃为法,方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具

体方药如下:

制半夏12g白术15g天麻15g陈皮12g

茯苓15g厚朴12g丹参15g川茸10g

紫苏15g甘草5g

共3剂,日1剂(13/5-15/5),水1000ml煎至250-300ml,饭后温服。

中医辨病辩证依据:四诊合参,本病当属祖国医学〃肺癌”的范畴,证属脾虚痰湿,

患者脾气虚弱,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能生化输布,则蕴湿生痰,或肺气虚弱,

津液失于输布,津聚为痰,痰贮于肺,则痰凝气滞而见咳嗽痰多,舌质淡胖有齿

印,苔白腻,脉滑为脾虚痰湿之象。

中医鉴别诊断:肺将有低热、乏力、咯血等症状,咳痰的程度与病灶轻重有关。

痰培养和

涂片检查可找到结核杆菌,结合X线等检查,可作出鉴别。

西医诊断依据:中年男性患者,慢性病史,急性起病。因“反复咳嗽、咳痰1年,

再发伴胸痛10多天。呼吸稍促,右肺部叩诊呈实音,右肺呼吸音消失,左肺呼吸

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84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

软,无压痛,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无浮肿。

生理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反射。胸片所示。

西医鉴别诊断:肺结核鉴别,一般有慢性咳嗽、咳痰病史,伴有畏寒发,盗汗,

胸片可鉴别。

中医诊断:肺癌脾虚痰湿

西医诊断:①右肺癌并骨转移

②双侧胸腔积液

(三)诊疗计划:

1、完成各项相关辅助检查。

2、西医治则:抗感染、止咳、平喘、支持对症治疗。

中医治则:以益气健脾,理气化痰为法,方以六君子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

制半夏12g白术15g党参15g陈皮5g

茯苓15g款冬花15g紫苑15g干姜12g

甘草5g

共3剂,日1剂(03/5-5/5),水1000ml煎至250-300ml饭后温服。

辨病辩证依据:患者因“反复咯血2年,再发2天”入院,四诊合参,当属祖国医

学“咯血”范畴,证属“气虚不摄”,患者因禀赋不足,或饮食劳倦损伤脾胃,

或久病体弱,气血亏虚,气虚摄血不能则血无所主而妄行,血从肺络滋出,可见

痰中带血或咳吐纯血;舌淡,脉虚细,或细数无力,为气虚血弱之象。

中医鉴别诊断:与口腔出血相鉴别。鼻咽部、齿龈以及口腔其它部位出血,

一般无咳嗽,血往往是纯血或随唾液而出,一般出量较少,常有口、鼻咽部病变

之症状,与咯血有别。

西医诊断依据:老年女性患者,因“反复咯血2年,再发2天”入院。PE:双

肺呼吸音粗,右中下肺及左下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结合辅助检查暂可诊断。

西医鉴别诊断:肺癌,一般有胸闷、胸痛,伴有咳嗽、咳痰,胸部CT可鉴别。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咯血

气虚不摄

西医诊断:支气管扩张并咯血

(三)诊疗计划:

1、完成各项相关辅助检查。

2、西医治则:抗感染、止血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中医治则:以“健脾益肺,固摄止血”为法,方以拯阳理劳汤加减,方药具

体如下:

党参15g黄黄15g白术12g当归12g

阿胶(坤化)15g陈皮12g仙鹤草10g五味子15g

藕节12g蒲黄10g大枣15g甘草6g

共3剂,日1剂(13/5-15/5),水1000ml煎至250ml,饭后温服。

中医辨病辩证依据:四诊合参,本病当属祖国医学''肺痍”的范畴,证属肺

阴亏损,患者多因雍赋薄弱,调摄失宜致邪热燥气犯肺,损耗肺阴,痹虫乘虚伤

人,使肺阴更伤,肺失滋润,而致干咳,胸闷;燥热伤肺,津液被灼而痰少,舌

红,苔薄,脉细带数,均为肺阴不足之象。

中医鉴别诊断:可与肺萎鉴别。两者病位均在肺,但肺萎是多种慢性肺部疾

患后期的转归,如肺痈、肺疥、咳嗽日久,若导致肺叶萎弱不用,俱可成疾.故

肺萎的晚期,如出现干咳.咳吐涎沫等症者,即转属肺萎之候。

西医诊断依据:中年男性患者,因“咳嗽、咳痰1月余,胸闷2天”入院。PE:

左下肺触觉语颤减弱,左下肺叩诊呈鼓音,听诊左下肺呼吸音减弱,余肺呼吸音

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结合辅助检查暂可诊断。

西医鉴别诊断:胸腔积液,可有胸闷、胸痛、气促等症状,体查患侧呼吸运

动减弱,语颤减弱或消失,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影像学检查

可资鉴别。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肺瘠

肺阴亏损

西医诊断:(1)肺结核

(2)左侧气胸

(三)诊疗计划:

1、完成各项相关辅助检查。

2、西医治则:抗感染、抗结核、解痉平喘、祛痰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中医治则:以滋阴润肺,杀虫止咳为法,方以月华丸加减,具体方药如下:

生地黄15g熟地黄15g天冬15g陈皮15g

麦冬20g百部10g沙参15g茯苓20g

川贝母15g甘草5g款冬花10

共3剂,日1剂(8/5-10/5),水1000ml煎至250-300ml,饭后温服。

3、请上级医师指导诊疗。

中医辨病辩证依据:患者因“纳差、疲倦、乏力,皮肤瘙痒10多天,发现皮肤黄

染1天”入院,四诊合参,本病当属祖国医学"胆胀〃的范畴,证属湿热中阻,患

者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常,酿生湿热,影响肝胆疏泄则皮肤黄染;湿热

熏蒸于胃院则上腹部轻度饱胀不适;湿热郁滞中焦,湿热下侵膀胧则小便黄,湿

热阻滞肠道,热重则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中阻之征。

中医鉴别诊断:与真心痛相鉴别真心痛部分病人表现为突发性心下胃院部疼

痛,但疼痛部位很快由胃院转向心前区,痛彻肩背,疼痛呈剧痛,或如纹或如割、

如刺,脚闷气憋,冷汗不止,甚可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唇甲紫纷,舌质淡

胖或紫暗有瘀点,脉不通或脉微欲绝。心电图检查可有ST段和T波等改变,心肌

酶谱也有相应改变。病情危重者可见心律紊乱、心衰、休克等并发症,一般预后

较差。

西医诊断依据:老年女性,因“纳差、疲倦、乏力,皮肤瘙痒10多天,发现

皮肤黄染1天”入院。体查:全身皮肤黏膜重度黄染,多处可见有抓痕,腹壁可

见有2处瘀点,巩膜重度黄染,腹平软,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肝有肋下约4cm,

质中,无触痛,脾肋下未及,肝区叩击痛(+)。上腹部CT:肝内胆管结石、肝

内胆管扩张;少量腹水;胆囊炎。

西医鉴别诊断:与胰头癌鉴别。胰头癌也出现无痛性黄疸,除全身皮肤黄染

外,上腹部CJ检查可见胰头有占位性病变。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胆胀

湿热中阻

西医诊断:1)、黄疸查因

2)、胆石症并胆囊炎

(三)诊疗计划

1、完善有关检查;

2、西医治则:护肝降酶,利胆,抗感染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中医治则:以清热祛湿,利胆止痛为法,方以清中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

元胡20g柴胡10g郁金10g黄苓10g

大黄10g桅子10g蒲公英30g香附10g

川楝子10g枳壳10g木香5g(后下)槟榔20g

甘草5g

共3剂,日1剂(16/5-18/5),水1000ml煎至250-300ml饭

后温服

中医辨病辩证依据:四诊合参,本病当属祖国医学“中风病”的范畴,证属中经

络风痰瘀血痹阻脉络,患者脏腑失调,气机失和,痰浊瘀血内生,借助肝风鼓

动,则风痰瘀血上犯于脑,壅塞脑脉,故神志模糊状态;风痰瘀血痹阻四肢脉络

则见双下肢乏力,瘀血内阻则舌质暗淡,痰浊内停则苔白腻,脉弦滑。

中医鉴别诊断:与厥病相鉴别,一般厥病患者也表现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

需与中风病相鉴别。但厥病神昏时间短暂,同时常伴有四肢逆冷,一般移时苏醒,

醒后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表现。

西医诊断依据:老年女性患者,因“双下肢乏力2天,神志模糊5小时”入院,

既往有“2型糖尿病”史。PE:T38.4C,BP100/68mmHg,神志呈模糊状态,呼之

能应,对答尚切题,全身皮肤、口唇、舌体干燥。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2.5mm,

对光反射灵敏。颈软。双肺呼吸音粗,左中下肺可闻及中量湿性啰音。心率136

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杂音。腹平软,全腹轻压不适感,无反

跳痛,肝脾肋下未及,未扪及腹部包块,肠鸣音正常。左下肢肌力约m级,右下

肢肌力约IV级,肌张力正常,双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未见浮肿。生理

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反射。结合辅助检查暂可诊断。

西医鉴别诊断:高血糖高渗状态,多见于老年人,严重应激状态下易诱发,

有口渴、多尿、乏力或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血糖常>33.3mmol/L,血钠>150mmol/L,

血浆渗透压>330m0sm/L,尿糖强阳性,尿酮阴性或弱阳性。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

风痰瘀血痹阻脉络

西医诊断:(1)腔隙性脑梗死

(2)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3)泌尿系感染

(4)高血压病?

(三)诊疗计划:

1、完善有关检查。

2、卧床休息,吸氧。

3、西医治则:抗感染、改善循环、营养脑神经、监测控制血糖、补液及其他

对症支持治疗。

中医治则:以活血化瘀,祛痰通络为法,方以化痰通络饮加减,具体方药如

下:

半夏10g白术15g天麻15g陈皮5g

茯苓15g钩藤20g丹参15g香附15g

大黄10g胆南星5g赤芍10g鸡血藤15g

甘草5g

共3剂,日1剂(29/4-1/5),水1000ml煎至250-300ml,饭后

温服。

中医辨病辩证依据:四诊合参,本病当属祖国医学"水肿”的范畴,证属肾阳衰微。

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肾阳虚衰,开阖、气化失司,阴盛于下,水湿储留难去而

致水肿;水饮阻滞气机,故腹胀;阳虚不能温煦形体,则四肢厥冷,怯寒神疲;

肾阳不足,膀胱开阖不利则见尿少;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亦为阳虚水盛之候。

中医鉴别诊断:与鼓胀鉴别。鼓胀为单腹胀大,皮色苍黄,腹部青筋暴露,

或兼下肢肿胀,上肢及头面一般不肿;水肿则头面、四肢皆肿,可有腹部胀大,

但无青筋暴露等体征。《医学心悟•论水肿胀》说:“目窠与足先肿,后腹大者,

水也;先腹大,后四肢肿者,胀也”。

西医诊断依据:老年男性,急性病程。因“腹胀、浮肿20多天”入院。腹壁

可见静脉曲张,未见蠕动波,腹胀,肝脾肋下未满意,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

减弱。超声报告:1.肝脏光点密集增粗2.大量腹水3.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

西医鉴别诊断:与低蛋白血症引起腹胀,浮肿鉴别。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水肿肾阳衰微

西医诊断:腹胀查因;肝硬化?

(三)诊疗计划

1、完善有关检查;

2、西医治则:抗感染、改善循环、利尿、护肝等支持对症治疗。

中医治则:以温肾利水为法,方以真武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

桂枝10g熟附子6g白术15g茯苓30g

生姜10g白芍30g泽泻30g猪苓10g

共3剂,日1剂(15/5T7/5),水1000ml煎至250-300ml饭后温服

中医辨病辩证依据:患者因“咳嗽1天,胸闷、气促4时多。”入院,四诊合

参,本病当属祖国医学“咳嗽”的范畴,证属肺阴亏耗。患者因肺阴亏耗,虚火内

灼,肺失润降,则咳嗽,痰少而粘;肺阴亏虚导致肺气亦虚,宣发肃降失常则胸

闷,气喘、气促;肺气虚,族理不闭,则全身汗出;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

之象。

中医鉴别诊断:与肺癌相鉴别,一般肺癌的主要症状之一亦为咳嗽,因此须

与作为疾病诊断的咳嗽相鉴别。肺熔常同时出现咯血、胸痛、潮热、盗汗、消瘦

等症,结合血沉、结核菌素试验、痰液涂片、细菌培养以及X线检查,可作出鉴

别。

西医诊断依据:老年女性,因"咳嗽1天,胸闷、气促4时多。"入院,发现血

糖升高5年,2年前因跌倒致左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体查:呼吸稍促,双肺呼吸

音稍粗,双中下肺可闻及中量细湿性罗音。心界叩诊稍向左扩不,心率110次/

分,律齐,左下肢活动受限。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左室高电压,心肌缺血。

指尖血糖:21.6mmol/Lo肌钙蛋白:小于0.3ng/ml。

西医鉴别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一般风湿性心脏病多见于青中年,病程较长,

以劳力性心悸、气促,体查心瓣膜区可闻及杂音,心脏彩超检查可资鉴别。

初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