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管线监测方案1_第1页
LNG管线监测方案1_第2页
LNG管线监测方案1_第3页
LNG管线监测方案1_第4页
LNG管线监测方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托山停车场边坡施工LNG管线监测方案二〇一二年十月·深圳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安托山停车场边坡施工LNG管线监测方案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审核:校核:编写:检测单位: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单位地址:杭州市潮王路22号邮政编码:310014电话:(0571)(0755)传真:(0571)(0755)目录一工程概况 11.1工程简况 11.2地形地貌 2二技术依据及监测目的 32.1技术依据 32.2监测目的 4三岩土分层及其岩性特征 43.1岩土层岩性特征 43.1.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 43.1.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 43.1.3残积层(Qel) 53.2地质构造 53.3地下水情况 6四监测内容 64.1监测项目 64.2测点布置及监测频率 6五施工监测方法 65.1监测控制网的布置 65.2测量精度 95.3观测点布置 95.4监测方法及数据处理 105.4.1水平位移监测 105.4.2沉降监测 12六监测频率及报警值 136.1监测频率 136.2监测控制值 13七数据分析及监测成果提交 137.1数据分析 137.2监测成果报告编制 157.3监测数据处理、传输、和反馈 17八仪器及人员安排 178.1仪器 178.2人员 18九质量方针及目标 19十应急措施 19-PAGE22-一工程概况1.1工程简况安托山停车场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沙河建工村内,地处安托山南麓,安托山公园南侧,规划友邻路以北,深云路东侧,深康村以西,交通方便,现状用地为建筑企业生产、生活用房。总用地面积为12.81公顷。停车场地块呈西北~东南走向,洗车线与停车列检线纵列贯通式布置,其它为尽端式布置,为双层停车场。场地内拆迁量较大,是规划预留停车场用地。安托山停车场一面靠山,周围汇水主要流向深云路两侧的市政排水沟。安托山停车场南侧与广深高速公路间地埋有一条燃气(LNG)管道,燃气管道业主为广东大鹏天然气有限公司,所输送的天然气是深圳市南天电力公司(原美视电厂)的唯一气源,也是深圳燃气集团安托山门站的主要气源,该门站主要承担着深圳市100多万户居民、几百家工商业用户和大型工业用户的供气任务。该LNG管道从西向东沿停车场南侧红线外铺设,此管材质为X65焊接钢管(∮323.9X84),敷设在停车场周边的长度约900米,埋深2米左右,压力9.2MPa。主要成分为液化天然气,甲烷97%,乙烷2%,丙烷0.3%,丁烷0.14%,炭50.004%,氮气0.451%,硫化氢含量小于3.5ppm。场地规划边线距LNG管线距离不小于25.0m的坡段,采用扶壁式挡墙进行支挡,从墙前场坪算起的最大支护高度为6.8m;对平行于LNG管线、场地规划边线距LNG管线距离大于34m的坡段,采用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护。停车场场地范围内分布有较大范围的回填土,需进行处理后才能作为场地地基使用,拟采用强夯进行处理。考虑到场地南段埋设有LNG燃气高压管道,为了避免强夯震动危及LNG燃气管道,拟对场地南侧规划边线60m范围内的回填土采用碎石桩复合地基进行处理。图1.1-1安托山停车场与LNG管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1.1-2施工临时钢便桥与成LNG管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1.2地形地貌拟建深圳地铁7号线工程安托山停车场场地原属台地地貌,后因人工开挖山体形成开阔地带,地势平坦。规划场地范围大部分为开山形成的平地,场地西端为开山形成的高陡边坡。目前,场地西端为沙河建工村,内有多家企业单位,包括深圳市新宝马实业有限公司、江苏一建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第七工程处、十九冶金建设公司、深圳拓植建设有限公司、广东省二建公司等。场地范围内地形改造变化较大,地面高程31.00~44.10m。地下管线较多。二技术依据及监测目的2.1技术依据1)国家及部委、地方规程规范(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5)《工程岩体分类标准》(GB50218-94);(6)《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汽管道保护法》(7)《深圳市燃气管道设施保护办法》(8)《安托山停车场LNG高压燃气管道及深云车辆段石油输油管道安全评价专题研究报告》。(9)《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10)《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2)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有关管理规定(1)《深圳地铁建设工程施工测量技术规定》(政(05)293号)(2)《深圳地铁建设工程施工监测管理细则》(政(05)294号)(3)《深圳地铁建设工程施工测量管理细则》(政(05)295号)(4)《工程变更管理办法》(深地铁[2010]626号)(5)《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报告和应急处理程序规定》(铁(2007)296号)(6)《工程建设地下管线安全保护管理职责(暂行)》(铁(2007)652号)(7)《地铁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办法(暂行)》(铁(2007)502号)3)本项目有关技术文件(1)安托山停车场设计说明(2)安托山停车场平面图2.2监测目的通过对LNG管线监测点的监测,可以掌握边坡施工特别是爆破施工对LNG管线埋设区域的影响,建立数据库,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1)评价边坡及停车场基坑施工过程,跟踪施工进程,提供监测结果,为施工开展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对可能出现的险情及时提出警报。2)通过总结LNG管线所在区域的沉降观测及水平位移数据,与爆破监测同时对LNG管线的安全性进行监控,并指导施工,保证LNG管线的安全。三岩土分层及其岩性特征3.1岩土层岩性特征场地范围内上覆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冲洪积层(Q4al+pl),残积层(Qel),下伏燕山期花岗岩(γ53),主要地层特性如下:3.1.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①1素填土:褐黄色夹褐灰色,主要成分为粘性土,夹少量砂砾及碎石,可塑~硬塑,稍湿~湿。场地内均有分布。层厚0.40~12.50m,层顶高程31.00~41.00m。标贯2次,实测击数为10~15击,平均12.5击。①4素填土:青灰色夹肉红色,由中~微风化花岗岩回填而成,粒径30~160mm,稍湿~饱和,松散。在场地东部分布较多。厚1.00~5.40m,层顶高程32.71~39.22m。标贯1次,实测击数为193.1.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④3淤泥质粉质粘土:灰黑色,软塑,饱和,含腐木和有机质,屑味腥。呈透镜体状分布。厚0.00~0.50m,层顶埋深10.10~12.50m,层顶高程18.50~24.37m。④5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含少量粉细砂。呈透镜体状分布。厚0.00~7.60m,层顶埋深2.20~2.70m,层顶高程31.30~33.69m。标贯2次,实测击数为16~17击,平均16.5击。④6粉土:褐黄色,密实,稍湿,级配不良,含少量粘粒。呈透镜体状分布。厚0.00~2.40m,层顶埋深6.70~8.20m,层顶高程23.50~27.46m。标贯1次,实测击数为19击。④11砾砂:褐黄色,中密,饱和,级配良好,含少量粘粒。呈透镜体状分布。厚0.00~1.80m,层顶埋深10.10~13.00m,层顶高程18.00~21.10m。标贯1次,实测击数为25击。3.1.3残积层(Qel) ⑦1砾质粘性土:黄褐色,可塑~坚硬,风化残积而成,土质粗糙,遇水易崩解。在场地局部呈条带状分布。厚3.40~5.40m,平均厚度4.40m,层顶埋深10.30~10.60m,层顶高程21.10~23.70m。标贯2次,实测击数为16~28击,修正击数为12.4~21.5击。燕山期花岗岩(γ53)肉红色、褐红色、黄褐色、浅灰色为主,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按风化程度可分为⑧1全风化花岗岩、⑧2强风化花岗岩、⑧3中风化花岗岩、⑧4微风化花岗岩4个亚层,分述如下:⑧1全风化花岗岩:原岩结构尚可辨认,岩体呈坚硬土状,手捏易散,遇水易崩解。场地内局部分布。层厚3.15~22.60m,层顶埋深0.40~15.70m,层顶高程17.70~33.65m。标贯4次,实测击数为34~49击,修正击数25.0~39.8击。⑧2强风化花岗岩:岩体呈半岩半土状,手掰易断,浸水崩解,风化裂隙很发育,局部夹中风化岩块。场地内局部分布。最大揭露厚度16.50m,最小层顶埋深1.10m,最大层顶高程43.00m。标贯1次,实测击数为54击,修正击数37.8击。3.2地质构造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推断本场地发育有1条断层F9,断层位于深云~桃源村(CK8+520),属楼望山断裂,呈北东20°走向展布,倾向南东,倾角70°~80°,长约2.5km,宽1~2m。发育于早白垩世花岗岩中,断裂面舒缓波状,构造岩为压碎花岗岩、糜棱岩化花岗岩及花岗质糜棱岩,构造透镜体成组出现。根据《深圳市区域稳定性评价》(1991年)、《深圳市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烈度评定》等技术资料分析结果:线路穿越的各断层均为非活动性断裂,深圳地带的现今活动量微弱,至目前尚未发现明显的应力和能量集中迹象,近期可排除突发性活动的可能性,地壳相对基本稳定。3.3地下水情况场地内无地表河流。地下水按赋存条件主要为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孔隙水主要赋存在冲洪积砂类土、残积粉质粘土、全风化花岗岩中,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强风化及中风化花岗岩中。场地稳定地下水位埋深2.30~3.50m,水位高程35.01~58.80m。地下水总的径流方向为由北向南。地下水的排泄途径主要是蒸发。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场地内的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及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均具微腐蚀性。四监测内容为了及时收集、反馈和分析周围环境在施工中的变形信息,实现信息化施工,确保施工和周围环境安全,根据施工图、设计单位确定的监测内容要求对LNG管线进行监测。4.1监测项目LNG管线的水平位移与沉降变形。4.2测点布置及监测频率1)于LNG管线基坑侧1米远处每隔25m布设一个观测点,具体埋设数量根据现场情况调整,根据施工进度进行埋设。3)开挖期间1次/天;开挖间歇期1次/3天;施工完后3个月内1次/周;3个月以上,1次/月。自边坡开挖完成,观测时间持续两年。五施工监测方法5.1监测控制网的布置1监测控制网主要用于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围护墙顶的位移及围护结构测斜等方面的监测。监测控制网分两部分:平面控制网:用于各水平位移监测项目的平面控制基准;平面控制点计划布设3个,编号为BM1~BM3,控制区域为整个LNG管线监测区,为使测距、测角误差在横、纵坐标上均匀分布,网形为闭合导线网,引测外方向为施工用平面控制网。因边坡监测已布置3个观测墩,故观测墩与边坡监测共用,不另行布设。图5.1-1观测墩示意图水准控制网:用于各垂直位移监测项目(即沉降监测)的高程控制基准。布设水准控制点3个,编号为BM1~BM3。建立附合路线与施工高程控制点联测。控制点具体布设情况将在进场后根据现场条件进行布设。2测量仪器设备选用平面控制点测量用LEICATS30智能型全站仪,其标称精度为:测距1+1ppm,测角0.5。水准测量用TrimbleDiNi03精密数字水准仪及配套2米铟瓦条码尺,标称精度±0.3mm/km。3控制测量精度要求水准控制网按国家二等水准要求进行。各项技术指标如下表5.1-1:表5.1-1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mm)水准仪等级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0.5DS05铟瓦尺往返测各一次4或1.0注:L为往返测段、环线的路线长度(以km计),n为测站数外业观测使用TrimbleDiNi03数字水准仪(标称精度:±0.3mm/km)往返实施作业。观测措施:本高程监测基准网使用TrimbleDiNi03数字水准仪及配套铟瓦条码尺.为确保观测精度,观测措施制定如下。作业前编制作业计划表,以确保外业观测有序开展。观测前对水准仪及配套铟瓦尺进行全面检验。观测方法:往返观测,往测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前—后—后—前”,偶数站“后—前—前—后”。往测转为返测时,两根标尺互换。测站视线长、视距差、视线高要求见下表5.1-2:表5.1-2测站视线长、视距差、视线高要求标尺类型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计差视线高度仪器等级视距铟瓦DS05≤50m≤2.0m≤3.0m≥0.6m测站观测限差见下表5.1-3:表5.1-3测站观测限差要求基辅分划读数差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0.5mm0.7mm≤1.0≤1.5注:使用数字水准仪观测时,同一测站两次测量高差较差应满足基、辅分划所测高差较差的要求两次观测高差超限时重测,当重测成果与原测成果分别比较其较差均没超限时,取三次成果的平均值。垂直位移基准网外业测设完成后,对外业记录进行检查,严格控制各水准环闭合差,各项参数合格后方可进行内业平差计算。内业计算采用COSALEVEL平差软件按间接平差法进行严密平差计算,高程成果取位至0.01mm。水平变形监测的等级确定为一级。其控制网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5.1-4:表5.1-4水平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最弱边边长中误差(mm)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主要作业方法一级±1.4200±1≤1/200000边角测量、导线测量注:在测量过程中固定观测人员和仪器,测量成果必须严密平差。5.2测量精度施工期间,量测项目参照国家相关规范确定量测精度。各项监测项目的精度见表5.2-1。表5.2-1监测精度表序号监测项目量测精度1水平位移±1.0mm2地表沉降±1.0mm5.3观测点布置地下管线测点布置与埋设应满足以下要求:因监测对象为高压燃气管线,考虑到管线安全,故埋设方法采取间接法,在燃气管线基坑一侧距管线5m处埋设观测点。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共用。监测点埋设方法如下。图5.3-1间接观测点埋设示意图5.4监测方法及数据处理5.4.1水平位移监测(1)水平角观测表5.4-1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仪器类型级别测回数两次照准目标读数差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内2C互差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DJ05二级42″3″5″3″水平角观测作业符合下列要求:=1\*GB3①使用的仪器设备在项目开始前进行过周期性年度检定,仪器检定结果性能稳定,可正常使用。在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仪器损坏或故障,经检定后,确认达不到出厂标称精度时,应更换新的仪器设备。仪器性能不稳定时,作业人员立即停止使用。=2\*GB3②观测前将仪器晾置于外部环境中15分钟以上,使仪器内部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一致。=3\*GB3③在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观测,晴天的日出日落前后和太阳中天前后不宜观测。晴天作业时,测站应用测伞遮阳,使其不受阳光直接辐射的影响。当观测成果超出限差时,按下列规定进行重测:=1\*GB3①当2C互差或各测回互差超限时,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归零方向;=2\*GB3②当归零差或零方向的2C互差超限时,重测该测回;=3\*GB3③基本测回成果和重测成果均记入手簿。(2)边长观测表5.4-2电磁波测距观测技术要求级别仪器精度等级(mm)每边测回数一测回读数间较差限值(mm)单程测回间较差限值(mm)气象数据测定的最小读数时段间较差限值温度(℃)气压(mmHg)二级≤34350.20.5注:为仪器标称精度。边长观测作业符合下列要求:=1\*GB3①每条边在一个时间段内的观测始末,要测定测站点及镜站点温度及气压。温度读到0.2℃,气压估读到0.5mmHg。晴天作业时,测站应用测伞遮阳,温度计应置于伞下,使其不受阳光直接辐射的影响;=2\*GB3②测距边归算到水平距离时,在观测的斜距中加入气象改正和加长数、乘常数改正;③观测边长时,仪器高与觇标高量取至0.1mm。(3)计算方法边长计算包括加常数改正、乘常数改正、气象改正、利用高差改平。各项改正的公式如下:仪器改正数:加常数改正C=0.68毫米乘常数改正R=0毫米/公里气象改正:ppm(其中:p为气压mbar,t为空气温度℃,h为相对湿度%,α=1/273.15,x=(7.5×t/(237.3+t))+0.7857)改平公式D=米式中:S为全站仪所测斜距、H1为测站点高程、I为仪器高、H2为监测点高程、L为棱镜高。以上公式中参数以最新仪器检定资料为准。5.4.2沉降监测采用Trimble(天宝)精密数字水准仪及2m铟瓦尺进行观测,遵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采用二级水准附合或闭合线路观测,观测时以某一检核过的基准点为起点按照规范要求测设一条附合或闭合水准路线,分别对范围内的各监测点进行观测,闭合至另一基准点上,观测过程中,遵循规范中的要求:视距≤50m;前后视距差≤2m;任一测站上前后视距累积差≤3m;水准仪检验角i≤15″;闭合环线闭合差允许限差≤1.0㎜(其中n为测站数)。对监测点进行观测时,采用单程观测,并做到“五固定”原则,即:基准点及工作基点固定、仪器设备固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路线及方法固定、观测时环境和条件基本固定。图5.4-1使用仪器及现场观测实景4)数据处理:(1)观测数据计算观测完成后,将满足各项限差要求的原始数据输至计算机,然后通过专业数据处理软件对其严密平差推算出各工作基点的高程,再由工作基点经过严密平差后推算出各观测点的本次高程值。两次观测高程的差值即为本次沉降值,本次沉降值与历次沉降值和值即为累计沉降值,沉降值的单位采用mm,计算结果精确到0.01mm,高程计算结果经过人工初步分析和数据筛选,同时将各被监测单元的观测时间、观测时的工程进度输入数据库,即可计算出各点的阶段沉降速率,沉降速率的单位采用mm/d,计算结果精确到0.01mm/d。六监测频率及报警值6.1监测频率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加强监测,提高监测频率: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2.监测数据变化量较大或者速率加快;3.出现其他影响管线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4.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实时跟踪监测。现场安全巡视频率每次现场监测工作实施时同时进行现场安全巡视,并保证每天巡视一次,特殊情况应加密巡视频率。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督促施工单位采取相应措施。6.2监测控制值序号类别判断内容控制值报警值控制值1管线沉降管线下沉或隆起绝对变化量5102管线位移管线水平方向位移量510七数据分析及监测成果提交7.1数据分析施工中,根据工程进展情况,按照监测设计图,及时埋设监测点及元器件,并按规定方法、频率进行测试,取得各种监测资料后,及时进行处理,排除仪器、人(读数)、环境(车辆经过造成的震动)等造成的失误,避免漏测和错测,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采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初步定性分析工作。(1)数据整理把原始数据通过初步计算、整理,得到所需的变量值,按需要进行排序,编制成报表数据。(2)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监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绘制时间—变量曲线图(如图7.1-1)。图7.1-1时间—变量曲线图寻找一种能够较好反映监测数据变化规律和趋势的函数关系式,对下一阶段的监测物理量进行预测,防患于未然,如预测最终位移值,预测结构物的安全性,并据此确定需要采取的工程技术措施等。因此,对每一测点的监测结果要根据管理基准和位移变化速率等综合判断管线的安全状况,并编写周、月汇总报表,及时反馈指导施工,调整施工参数,达到安全、快速、高效施工之目的。拟采用预、报警的II级监测管理模式并配合位移速率作为监测管理基准(见表7.1-1)。表7.1-1预、报警监测管理模式管理等级管理位移施工状态Ⅱ(预警)70%U0≤Un≤U0加强监测Ⅰ(报警)Un≥U0报警,加强监测并采取相应工程措施其中U0是监测报警值,Un第n次观测累计值。当施工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停止施工,采取措施处理:监测数据有不断增大的趋势;地表沉降过大,超过控制基准或地表出现明显的裂缝并不断发展;时态曲线长时间没有变缓的趋势等。监测过程中,对监测数据实测,按报警值进行安全性辨别,对不安全因素及时向监测小组领导上报,以采取可靠的保障措施;或者采取其他可靠的方法方可继续施工。信息分析处理与反馈流程如图7.1-2所示。现场施工现场施工消警预、报警不符合监控测量量测结果信息处理、分析及综合评价监测监理、第三方监测量测结果结构、周边环境安全结构、周边环境不安全施工单位、第三方监测、监理有限元分析规范要求监测组织、设计动态监测日、周、月等监测报告(表)施工方制定方案落实措施第一方监测复测提交数据启动相应级别应急预案施工单位、第三方监测、监理、业主代表、监控中心(报警时报送)、第一方监测(存留)图7.1-2监测信息分析处理与反馈流程图7.2监测成果报告编制1)监测成果分为日报、周报和月报。监测工作结束后提交监测总报告。2)监测报告内容要求日报、周报、月报内容:施工工况监测工作情况监测成果分析结论及建议测点沉降(变形)曲线图(周报、月报)监测点分布示意图(周报、月报)监测成果表汇总(周报、月报)3)监测总报告内容:工程概况监测目的、监测项目和技术标准监测点布设采用的仪器型号、规格和元器件标定资料监测数据采集和观测方法监测巡视信息,包括巡视照片、记录等监测数据汇总,包括监测值、累计变形值、变形速率、变形曲线、时程曲线等监测数据与巡视信息的分析与说明监测结论与建议4)编写要求施工监测期间工况,包括地铁施工进展情况及周边临近地铁其他单位施工的情况(施工内容、方法、进度、问题等)。监测情况说明,包括监测点变更情况和理由,当工程出现变形异常时,发出预警或报警的监测资料情况和监测频率变动情况的说明,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等。监测成果的分析,要求分项作出分析和结论。对监测点(尤其是变形大的点)作出当日、月(周)的综合分析,指出“变化趋势”,是否趋于稳定,作出该点变形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否安全的评价结论与建议,对变形作出结论,从监测与施工两方面提出改进的措施。沉降变形曲线图,给出管线沉降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监测成果表汇总,要求按规定的格式分项归类、汇总,各测点的监测数据要按监测日期顺序准确填报,填表者、校核者应签名。监测点分布示意图,月报、周报初始必须附有此图,图上监测点号必须与监测成果表中的点号相一致,如有新增点或变更点,应在新增或变更当月表示在示意图上。5)装订要求:监测日报、月报(周报)统一使用A4纸规格,附图可大于A4纸规格。报告封面上应加盖项目部公章。6)电子文件格式所有表格利用Office制作,并保持前后格式一致。绘图软件,如基准点、控制点、测点布置图等都要求利用CAD绘制。电子文件应与提交书面月报(周报)时间、格式、内容一致。7)周报、月报表格格式、封面及测点编号,要求使用统一表格格式。8)各种成果报告实行“三级复核制”,成果、计算和报表都必须有计算者、制表者、审核者的签字并按规定程序发送。7.3监测数据处理、传输、和反馈对工点所有监测项目的监测数据均采用计算机自动化系统进行处理和管理,并能传输到Internet网上,与招标人计算机网络连接,达到自动传送数据、报告文件。网络连接前必须向招标人提供含各方观测数据的电子文件。监测信息反馈要及时,施工监测承包商应编制监测反馈程序,内容应包括建立监测数据库,监测结果与变形量限差的比对,综合判断是否安全,应采取的安全方面的措施等。对发出的警报进行跟踪,了解有关方采取了那些安全措施,在防止监测对象被破坏,保证其安全方面取得的效果,月报及总结报告中应有统计和说明。日报在每天规定时间上报,周报于周一上报。对沉降变形较大的测点应及时提供快报。施工监测的观测数据、成果、资料、图表(包括日报、周报、月报)要严格保密,未经招标人同意,不得向任何个人和单位发送。八仪器及人员安排8.1仪器表8.1-1监测仪器设备清单序号仪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精度备注1数字水准仪TrimbleDiNi03台1±0.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