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6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_第1页
专题16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_第2页
专题16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_第3页
专题16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_第4页
专题16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6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单选题1.(2022北京模拟预测)5羟色胺(5HT)是一种神经递质。抑郁症的发生是突触间隙中5HT的含量下降所致。为进一步探究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中的5HT含量下降的原因,研究人员利用抑郁症模型鼠进行了研究,得到的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组别数量miR16相对含量SERT相对含量对照组10只0.840.59模型组10只0.650.99注:miR16是一种非编码RNA,可与靶基因mRNA结合,导致mRNA降解;SERT是一种回收突触间隙中的5HT的转运蛋白。A.抑郁症患者突触前膜的SERT表达量可能升高B.抑制突触后膜5HT的释放,可以获得抑郁症模型鼠C.miR16可能与SERT基因的mRNA结合,引起mRNA的降解,抑制SERT合成D.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中的5HT含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miR16含量下降导致SERT表达量上升,增加了突触间隙中5HT的回收【答案】B【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详解】A、根据表格数据可推测,抑郁症患者突触前膜SERT表达量提高,转运蛋白(SERT)含量增多,导致突触间隙中5HT的含量下降,A正确;B、根据题干“抑郁症的发生是突触间隙中5HT的含量下降所致”,因此抑制突触前膜5HT的释放,会使得突触间隙中5HT的含量下降,可以获得抑郁症模型鼠,B错误;C、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miR16的相对含量减少,SERT相对含量上升,说明miRI6会抑制SERT的表达,推测原因是miRI6与SERT的mRNA结合,引起mRNA降解,从而抑制SERT的合成,C正确;D、结合题意“miR16是一种非编码RNA,可与靶基因mRNA结合,导致mRNA降解”可知,miR16含量下降会导致SERT的mRNA降解降低,SERT蛋白表达量上升,而SERT是一种回收突触间隙中的5HT的转运蛋白,故推测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中的5HT含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miR16含量下降导致SERT表达量上升,增加了突触间隙中5HT的回收,D正确。故选B。2.(2022北京模拟预测)抗丁顿氏病(HD)患者大脑的局部神经元(M)发生退化,正常情况下M对大脑皮层产生掌管身体动作的兴奋性“讯号”具有抑制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大脑发出“讯号”所需的能量,主要通过线粒体中[H]与O2结合过程供应B.HD可导致患者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过度兴奋,身体产生不自主的动作C.M的抑制作用,可能增加突触后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造成钾离子外流D.M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来实现的【答案】A【分析】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详解】A、线粒体中[H]与O2结合过程释放的能量,一部分合成ATP,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其中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大脑发出“讯号”,A错误;B、抗丁顿氏病(HD)患者大脑的局部神经元(M)发生退化,而M对大脑皮层产生掌管身体动作的兴奋性“讯号”具有抑制作用,因此HD可导致患者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过度兴奋,身体产生不自主的动作,B正确;C、局部神经元(M)可能会增加突触后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造成钾离子外流,不会引起动作电位的产生,起到抑制作用,C正确;D、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会抑制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神经元M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来实现的,D正确。故选A。3.(2022北京北京八十中校考模拟预测)学习、记忆是动物脑的高级功能。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一现象的机制。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为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下列步骤中对达成实验目的非必要的是(

)A.用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小鼠和未突变小鼠作实验材料B.HFS处理两组实验小鼠的H区传入纤维C.检测H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A受体能否磷酸化D.检测和比较两组小鼠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答案】C【分析】1、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2、分析图解可知看出,突触后膜外的Ca2+浓度高,膜内Ca2+的浓度低,并且其运输需要借助于细胞膜上的N受体,因此运输方式属于易化扩散或协助扩散,Ca2+进入细胞后与钙调蛋白共同作用,使C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球形变成多边形),C酶被激活。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详解】A、用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小鼠和未突变小鼠作实验材料可作为对照,用于研究A受体胞内肽段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A不符合题意;B、题干信息可知,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所以要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我们需要用HFS处理两组实验小鼠的H区传入纤维,观察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B不符合题意;C、膜A受体能否磷酸化不易检测,并且检测结果不能说明是否是内肽段(T)被磷酸化,C符合题意;D、步骤中要检测和比较两组小鼠突触后膜电位变化,通过比较两组小鼠突触后膜电位变化情况来判断是否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D不符合题意。故选C。4.(2022北京人大附中校考三模)科研人员利用虎皮鹦鹉进行研究:是否聪明能干的雄鸟更能吸引异性。每组包括1只雌鸟、2只雄鸟,共同完成以下流程。初选雌鸟在优选区停留时间较长一侧的雄鸟称作雌鸟的“青睐者”,另一只称作“落选者”。训练①将雌鸟带离训练区。对“落选者”进行为期一周的开箱取食训练。②一周后,雌鸟观察“落选者”和“青睐者”雄鸟取食过程。再选将3只虎皮鹦鹉再次移入初选装置,雌鸟在“落选者”一侧优选区停留时间显著高于“青睐者”。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初选时应将两只雄性鹦鹉的位置每天更换一次,且“青睐者”不进行训练B.“落选者”雄鸟经过培训后能够打开箱子取出食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C.再选实验并不能排除雌性鹦鹉因被食物本身吸引而导致“青睐者”落选D.雌性虎皮鹦鹉选择聪明能干的雄鸟是长期自然选择、定向进化的结果【答案】B【分析】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雌鸟在优选区停留时间较长一侧的雄鸟称作雌鸟的“青睐者”,另一只称作“落选者”,故在实验过程中将两只雄性鹦鹉的位置每天更换一次的原因是排除位置原因对雌鸟选择的影响,且为保证单一变量,“青睐者”不进行训练,A正确;B、“落选者”雄鸟进行技能培训后,可以打开箱子取出食物,这是经后天学习行为获得的,属于条件反射,B错误;C、“落选者”经过“再选”后重获青睐也可能是因为雌鸟看中了它得到的食物,即再选实验并不能排除雌性鹦鹉因被食物本身吸引而导致“青睐者”落选,C正确;D、雌性虎皮鹦鹉选择聪明能干的雄鸟利于子代更好的适应环境并存活下来,是长期自然选择、定向进化的结果,D正确。故选B。5.(2022北京海淀统考二模)研究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时,进行下图所示实验,获得显示屏所示结果。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位置①和②先后产生动作电位,因而神经纤维上兴奋单向传导B.位置①和②的峰值由K+内流导致,此时膜外电位低于膜内C.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到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D.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是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发生改变造成的【答案】D【分析】1、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与钠离子内流有关,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与钾离子外流有关。2、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详解】A、由于刺激点在位置①的左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需要时间,故位置①和②先后产生动作电位,并不能据此证明神经纤维上兴奋单向传导,A错误;B、位置①和②的峰值与Na+内流有关,Na+内流会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膜外电位低于膜内,B错误;C、由于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故兴奋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到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错误;D、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是细胞膜对于钠离子或钾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造成的,D正确。故选D。6.(2022北京海淀统考二模)科学家将蛙心Ⅰ和蛙心Ⅱ分别置于成分相同的营养液中,蛙心Ⅰ有神经支配,蛙心Ⅱ无神经支配。电刺激蛙心Ⅰ的神经,蛙心Ⅰ跳动减慢;从蛙心Ⅰ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蛙心Ⅱ的营养液中,蛙心Ⅱ跳动也会减慢。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营养液可使蛙心细胞所处内环境相对稳定,以保持蛙心的生理活性B.刺激蛙心Ⅰ的神经引发其跳动减慢,该过程是由完整反射弧完成的C.该实验可为“神经元与心肌细胞间传递化学信号”假说提供证据D.该实验说明蛙心Ⅰ神经释放的物质可抑制蛙心Ⅱ心肌细胞兴奋【答案】B【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能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神经中枢在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2、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中,受到刺激后,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后一神经元的兴奋或者抑制。神经递质起作用后通常被灭活。【详解】A、细胞维持正常功能需要内环境稳定,而营养液可使蛙心细胞所处内环境相对稳定,以保持蛙心的生理活性,A正确;B、刺激蛙心Ⅰ的神经引发其跳动减慢,该过程没有经过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等,所以没有完整反射弧,B错误;CD、从蛙心Ⅰ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蛙心Ⅱ的营养液中,蛙心Ⅱ跳动也会减慢,该实验说明蛙心Ⅰ神经释放的物质可抑制蛙心Ⅱ心肌细胞兴奋,可为“神经元与心肌细胞间传递化学信号”假说提供证据,CD正确;故选B。7.(2022北京东城统考二模)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中国短道速滑队在混合接力项目上获得中国队首金。比赛中,运动员身体会发生许多生理反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运动员听到枪响完成出发反应,需要通过反射弧传递信号B.比赛时,运动员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都会增强C.完成动作需要大脑发出动作指令,再通过脊髓传到效应器D.弯道处快速滑行时,运动员需小脑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答案】B【分析】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详解】A、运动员听到枪响完成出发反应,其反射弧为听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骨骼肌),A正确;B、比赛时人体处于兴奋状态,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副交感神经受抑制,B错误;C、大脑皮层属于高级中枢,而脊髓是躯体的运动中枢,所以高级中枢支配低级中枢,低级中枢传到效应器(骨骼肌),C正确;D、小脑的功能是维持躯体的平衡,D正确;故选B。8.(2022北京东城统考二模)老年人睡眠欠佳,表现为睡眠时间短,易觉醒。推测这与Hcrt神经元上K+通透性降低,K+外流减少,导致神经元易被激活有关。利用年轻鼠和老年鼠进行相关研究,下列实验结果无法支持该推测的是(

)A.与年轻鼠相比,睡眠阶段老年鼠Hcrt神经元激活次数相对较多B.与年轻鼠相比,静息时老年鼠Hcrt神经元膜内外的电位差减小C.向年轻鼠的Hcrt神经元中加入Na+通道激活剂,神经元兴奋性增加D.向老年鼠的Hcrt神经元中加入K+通道激活剂,易觉醒症状得以改善【答案】C【分析】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安静状态时K+就会顺浓度差由细胞内移向细胞外,造成膜内电位变负而膜外电位变正。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动作电位的形成是由大量Na+快速内流形成,其峰值接近Na平衡电位,峰电位的下降支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详解】A、Hcrt神经元上K+通透性降低,K+外流减少,导致神经元易被激活,神经元更易兴奋,更容易觉醒,因此与年轻鼠相比,睡眠阶段老年鼠Hcrt神经元激活次数相对较多,A不符合题意;B、与年轻鼠相比,静息时老年鼠Hcrt神经元K+外流减少,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减小,因此静息时老年鼠Hcrt神经元膜内外的电位差减小,B不符合题意;C、分析题意可知睡眠时间短,易觉醒与K+外流有关,故向年轻鼠的Hcrt神经元中加入Na+通道激活剂,神经元兴奋性增加,不能支持该推测,C符合题意;D、向老年鼠的Hcrt神经元中加入K+通道激活剂,使K+外流增加,增大静息电位,神经元不易被激活,神经元不易兴奋,因此易觉醒症状得以改善,D不符合题意。故选C。9.(2022北京西城统考二模)一氧化氮(NO)可参与神经调节(如图)。突触前膜释放的谷氨酸(Glu)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Na+和Ca2+内流。突触后神经元Ca2+浓度升高会促进NO合成,NO进入突触前神经元引起Glu持续释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 B.Ca2+浓度升高可激活NOS的活性C.NO和Glu以相同的方式运出细胞 D.Glu持续释放是正反馈调节的结果【答案】C【分析】突触是指一个神经元的冲动传到另一个神经元或传到另一细胞间的相互接触的结构。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也是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一小支的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这些突触小体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从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这种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详解】A、两个神经元之间可以形成突触结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A正确;B、结合图示可知,Ca2+浓度升高可激活NOS的活性,促进NO释放,B正确;C、NO是气体,通过自由扩散出细胞,结合图示可知,Glu以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C错误;D、Glu释放可以引起NO释放,NO释放又可以作用于突触前膜,使其释放Glu,因此Glu持续释放是正反馈调节的结果,D正确。故选C。10.(2022北京通州统考一模)辣椒素与人体感觉神经元上的TRPV1受体(可被辣椒素活化的离子通道蛋白)结合后,能引起Ca2+等阳离子顺浓度梯度内流而产生兴奋,进而引起机体产生痛觉。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Ca2+内流是通过TRPV1受体进行的主动运输B.上述辣椒素引起机体产生痛觉发生在大脑皮层C.辣椒素与人体感觉神经元上的TRPV1受体结合,导致感觉神经元产生局部电流D.人吃辣椒后大汗淋漓、面部发红的原因是汗腺分泌增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答案】A【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单向传递。【详解】A、钙离子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因此钙离子通过TRPV1受体进行的是协助扩散,A错误;B、所有感觉包括灼痛感都是在大脑皮层产生,B正确;C、辣椒素与人体感觉神经元上的TRPV1受体结合能引起神经元产生兴奋,从而形成局部电流,C正确;D、人吃辣椒后大汗淋漓、面部发红是汗腺分泌增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引起的,D正确。11.(2022北京丰台统考二模)脑卒中是脑部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的疾病,患者常出现上下肢不能运动等功能性障碍。研究人员尝试通过下图所示的“脑机接口”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能部分恢复受损大脑的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脑卒中患者不能完成膝跳反射等非条件反射B.脑卒中患者常伴有认知或言语障碍等后遗症C.脑机接口必须连接传出神经及相应的效应器D.脑机接口意在恢复患者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答案】B【分析】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详解】A、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而脑卒中患者的脊髓正常,因此脑卒中患者能完成膝跳反射等非条件反射,A错误;B、因为大脑皮层具有认知、言语等功能,而脑卒中患者的大脑皮层受到了损伤,故脑卒中患者常伴有认知或言语障碍等后遗症,B正确;C、脑卒中患者的大脑皮层受到损伤,大脑皮层是神经中枢,反射弧其他部位可能正常,因此脑机接口不一定要连接传出神经及相应的效应器,C错误;D、大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不是自主神经系统,因此脑机接口意在恢复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D错误。故选B。12.(2022北京延庆统考一模)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元静息电位维持主要与Na+的外流有关B.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C.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答案】A【分析】1、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2、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的。【详解】A、神经元静息电位维持主要与K+的外流有关,A错误;B、自主神经系统(或植物性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B正确;C、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其中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C正确;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表现为兴奋或抑制,D正确。故选A。13.(2022北京顺义统考二模)小鼠在觅食过程中忽然闻到猫尿液的气味,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频率和血压上升等现象,当危险解除时上述生命现象消失。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闻到猫尿液气味后小鼠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没有发生变化B.小鼠在闻到猫尿液气味后出现的一系列生理现象属于反射C.交感神经参与小鼠闻到猫尿液味道后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反应D.副交感神经参与小鼠在解除危险后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反应【答案】A【分析】1、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答。(2)分类: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条件反射:(后天学习)。2、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作用通常相反,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详解】A、闻到猫尿液气味后,小鼠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频率和血压上升,所以小鼠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A错误;B、小鼠在闻到猫尿液气味后出现的心跳加快、呼吸频率和血压上升均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属于反射,B正确;C、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上升,小支气管舒张,胃肠蠕动减弱,膀胱壁肌肉松弛,唾液分泌稀薄,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缩等,所以交感神经参与小鼠闻到猫尿液味道后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反应,C正确;D、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与交感神经作用相反,副交感神经参与小鼠在解除危险后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反应,D正确。故选A。14.(2022北京西城统考一模)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过度摄食会促进瘦素基因的表达,饥饿反之。瘦素调控体重的过程如图所示,叙述错误的是(

)A.瘦素分泌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 B.体重调节过程包括神经和体液调节C.下丘脑神经元细胞膜上有瘦素受体 D.下丘脑能有意识控制交感神经兴奋【答案】D【分析】结合图中信息和题干信息,当过度摄食会促进瘦素基因的表达,因此瘦素增加,刺激下丘脑,下丘脑一方面通过交感神经促使能量消耗增加,另一方面减少摄食,从而降低脂肪库,维持体重。【详解】A、根据分析,当瘦素增加,下丘脑通过神经提高能量消耗和减少摄食,使脂肪库减少,因此瘦素分分泌减少,对下丘脑的刺激减弱,因此瘦素分泌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A正确;B、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提供调节过程中有交感神经和瘦素进行调节,所以包括神经和体液调节,B正确;C、下丘脑可以接受瘦素的调节,神经元细胞膜上有瘦素受体,C正确;D、交感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下丘脑不能有意识的控制交感神经兴奋,D错误。故选D。15.(2022北京石景山统考一模)在t1、t2、t3时刻分别给予某神经纤维三次强度相同的刺激,测得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由于刺激的强度过小,无法引起Na+内流B.t2、t3两次刺激可以累加导致动作电位的产生C.实验表明动作电位的大小与刺激的强度密切相关D.t4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为内负外正【答案】B【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钾离子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钠离子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详解】A、t1时的甲强度的刺激是低于阈值的刺激,虽然不能直接引起动作电位产生,但依旧可以引起Na+通道打开产生局部电流,A错误;B、由曲线可知,一定条件下的刺激可以累加并引起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C、上述实验不能说明动作电位的产生和刺激的强度有关,C错误;D、t4时为动作电位,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为外负内正,D错误。故选B。16.(2022北京丰台统考一模)腺苷是一种重要的促眠物质,腺苷与受体结合后促进睡眠。咖啡因与腺苷竞争受体,使神经元兴奋,起提神作用。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A.1分子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生成腺苷B.咖啡因刺激神经元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C.咖啡因与腺苷结构相似,但无腺苷的作用D.腺苷与受体结合后,咖啡因不能起提神作用【答案】A【分析】腺苷三磷酸(ATP)是由腺嘌呤、核糖和3个磷酸基团连接而成,水解时释放出能量较多,是生物体内最直接的能量来源。【详解】A、1分子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生成腺苷一磷酸,脱去3个磷酸基团后生成腺苷,A错误;B、咖啡因与腺苷竞争受体,使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使神经元兴奋,B正确;C、咖啡因与腺苷竞争受体,说明咖啡因与腺苷结构相似,但作用不同,C正确;D、腺苷与受体结合后,咖啡因不能与受体结合或结合被抑制,因此不能起提神作用,D正确。故选A。17.(2022北京北京八十中校考模拟预测)膝反射是一种简单反射,其反射弧为二元反射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将刺激转换成神经冲动并沿神经纤维单向传导B.神经肌肉接点的神经冲动传递伴随信号形式的转换C.突触后膜去极化形成的电位累加至阈值后引起动作电位D.抑制突触间隙中递质分解的药物可抑制膝反射【答案】D【分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详解】A、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只能从感受器通过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感受器接受一定的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或电信号的形式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单向传导,A正确;B、神经肌肉接点相当于一个突触结构,故神经肌肉接点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B正确;C、突触后膜去极化,由外正内负转为外负内正,当电位达到一定阈值时,可在突触后神经细胞膜上引起一个动作电位,C正确;D、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就会失活,若药物能抑制神经递质分解,使神经递质持续发挥作用,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因此抑制突触间隙中递质分解的药物可促进膝反射持续进行,D错误。故选D。18.(2022北京北京八十中校考三模)多巴胺(DA)是神经系统中关键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广泛调节多种脊椎动物的许多复杂生理功能。为了实时监测体内多巴胺浓度的动态变化情况,我国科研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型DA荧光探针,通过将对结构变化敏感的荧光蛋白(cpEGFP)嵌入人源多巴胺受体,使多巴胺这一化学信号转化为荧光信号,再结合现有的成像技术即可实现。这一成果解决了如何在拥有数十亿个神经细胞、数万亿个突触连接的大脑中精确检测神经递质释放的一个难题。结合以上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是一类在细胞间充当信息分子的特殊物质B.DA与DA受体结合后会引起后者空间结构发生变化C.DA探针与基因诊断中的基因探针的化学本质相同D.DA探针荧光强度的变化能够反映出DA浓度的变化【答案】D【解析】神经递质是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引致信号从突触前递质到突触后的一些化学物质【详解】A、神经递质是一类充当信息分子的特殊物质,能引发突触后膜兴奋(传递兴奋,如乙酰胆碱)或抑制,A正确;B、神经递质需要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DA与DA受体结合后会引起后者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DA发挥作用,B正确;C、DA探针与基因诊断中的基因探针都是一段带有检测标记,且顺序已知的,与目的基因互补的脱氧核苷酸链,C正确;D、DA荧光探针只是使多巴胺这一化学信号转化为荧光信号,是定性检测而非定量检测,DA探针荧光强度的变化不能够反映出DA浓度的变化,D错误。故选D。19.(2022北京北京八十中校考三模)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可把视觉信号从眼睛传向大脑。DNA甲基化是在相关酶的作用下将甲基选择性地添加到DNA上。随年龄增长,DNA甲基化水平升高,使RGC受损后不可恢复,视力下降。科学家将OCT、SOX和KLF三个基因导入成年小鼠的RGC,改变其DNA甲基化水平,使受损后的RGC能长出新的轴突。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A.在视觉形成的反射弧中RGC属于神经中枢B.DNA的甲基化水平会影响细胞中基因的表达C.DNA甲基化不改变DNA碱基对的排列顺序D.自然状态下干细胞分化为RGC的过程不可逆【答案】A【解析】1、依题所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可把视觉信号从眼睛传向大脑,即将信号从感受器传向神经中枢,属于传入神经。2、DNA甲基化是将甲基添加到DNA上,从而影响基因的正常转录。【详解】A、形成视觉是在大脑皮层,不经过完整的反射弧,RGC属于传入神经,A错误;B、DNA甲基化是将甲基添加到DNA上,影响基因的转录,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B正确;C、DNA甲基化是将甲基添加到DNA上,并不改变DNA的碱基序列,C正确;D、在自然状态下,细胞的分化是持久的、不可逆的,D正确。故选A。【点睛】20.(2022北京北京二中校考模拟预测)研究突触间作用关系时,进行如图1实验,结果如图2、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轴突1释放的递质可引起Na+快速流出神经元MB.轴突1、2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C.轴突2释放的递质直接抑制神经元M产生兴奋D.轴突1释放的递质能与轴突2和神经元M的受体结合【答案】B【分析】1、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2、突触小体与神经元的胞体或者是树突接触形成突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组成,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详解】A、刺激轴突1引起动作电位的产生,说明轴突1释放的递质可引起Na+快速流入神经元M,A错误;B、轴突2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轴突1释放的是兴奋性递质,都能引起突触后膜离子通透性的改变,B正确;C、根据图2的结果刺激轴突2在刺激轴突1,动作电位降低,说明轴突2抑制了轴突1释放的递质,作用于轴突1,C错误;D、轴突1释放的递质只能与神经元M的受体结合,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弧的结构以及功能,兴奋的产生以及传导,需要根据图中给出信息分析出轴突1和轴突2释放递质的种类。21.(2022北京北京二中校考模拟预测)下丘脑的CRH神经元兴奋后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

(—种含41个氨基酸的神经肽),促进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而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研究发现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的功能紊乱,可使CRH神经元过度兴奋,导致CRH分泌增多,为抑郁症的成因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状态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的形式单向传递B.CRH的合成、加工需要多种细胞器协调配合,分泌方式为胞吐C.健康人血液中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时会增强对下丘脑的抑制D.可以通过调控CRH基因或受体的表达水平等方法治疗抑郁症【答案】A【详解】分析:1.兴奋在神经元间通过突触传递,传递过程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2.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以胞吐形式分泌到突解间隙。CRH的合成、加工过程参与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3.激素调节的分级调节机制:下丘脑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激素,进而促进某内分泌腺分泌激素;激素调节的反馈调节机制:某内分泌腺分泌激素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对相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详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向另一个神经元存在着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A项错误;CRH是一种多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以胞吐形式分泌到细胞外,B项正确;机体内的激素调节具有反馈调节机制,当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时,会增强对下丘脑的抑制,从而维持体内激素的正常水平,C项正确;根据题干可知,通过调控CRH基因或受体的表达水平,减少CRH的分泌可治疗抑郁症,D项正确;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1.区别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间传递形式的不同;2.理解激素调节中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联系教材相关知识的概念、原理,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问题。二、综合题22.(2022北京模拟预测)抑郁症的主要特征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常会产生无助感或无用感,严重者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5羟色胺(5HT)是一种能使人产生愉悦情绪的神经递质,为探索抑郁症的发生与5HT含量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1)突触前神经元将5HT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5HT发挥作用后少部分被,大部分通过转运蛋白(SERT)摄取回突触前神经元。(2)研究者提出的假设为:抑郁症的发生是突触间隙中5HT的含量下降所致。下列能支持此观点的现象是_____。A.抑郁症患者脑神经元间5HT含量降低B.抑郁症患者突触前膜SERT表达量提高C.5HT受体基因的突变对抑郁症发病无影响D.抑制突触前膜5HT的释放会导致实验动物出现抑郁症表现E.症状改善的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中5HT含量逐步提高(3)释放5HT的神经元主要聚集在大脑的中缝核部位。为进一步探究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中的5HT含量下降的原因,研究人员利用抑郁症模型鼠进行了研究,得到的结果如下表。组别数量中缝核miR16相对含量中缝核SERT相对含量对照组10只0.840.59模型组10只0.650.99表中结果可归纳为。(4)研究者进一步测定了中缝核处miR16与SERT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如下图。据图可知中缝核miR16可SERT的表达。推测原因是。(5)综上研究,请写出抑郁症患者产生情感低落等抑郁行为的分子机制:。【答案】(1)受体/特异性受体分解(2)ABDE(3)模型鼠的中缝核内miR16含量低于正常鼠,而SERT含量高于正常鼠(4)抑制miR16与SERTmRNA结合,引起mRNA的降解,抑制SERT合成(5)中缝核miR16含量下降导致SERT表达量上升,从而使5HT的摄取量增加,造成突触间隙中5HT含量下降,导致情绪低落等抑郁行为【分析】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详解】(1)5HT是一种神经递质,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后在突触前膜释放5HT,5HT释放到突触间隙扩散至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少部分被灭活,即被相应的酶分解,大部分被转运蛋白摄取回突触前神经元。(2)A、脑神经元间称为突触间隙,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中5HT含量降低,引起抑郁症的发生,A正确;B、抑郁症患者突触前膜SERT表达量提高,加快5HT的回收导致突触间隙含量减少,引起抑郁症的发生,B正确;C、5HT受体基因发生变异,则无法表达出与5HT结合的受体,从而导致5HT无法发挥作用,而与5HT的含量无关,C错误;D、抑制突触前膜5HT的释放,从而导致突触间隙5HT含量下降,若该动物出现抑郁症,则说明抑郁症的发生与5HT的含量减少有关,D正确;E、若给出现抑郁症患者补充5HT,能够缓解其症状,同样能够说明抑郁症的发生与5HT的含量减少有关,E正确。故选ABDE。(3)根据表格中数据,与正常鼠相比,模型鼠的中缝核内miR16含量低于正常鼠,而SERT含量高于正常鼠。(4)根据图示,随着miR16含量的增加,对照组和模型组的SERT含量均下降,可知miR16会抑制SERT的表达,可能原因是miR16是一种非编码RNA,与SERT的mRNA结合,导致mRNA降解,抑制SERT合成,从而使SERT含量下降。(5)根据题意,抑郁症的产生是突触间隙的5HT含量减少,可能是因为中缝核miR16含量下降导致SERT表达量上升,从而使5HT的摄取量增加,造成突触间隙中5HT含量下降,导致情绪低落等抑郁行为。23.(2022北京模拟预测)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遗忘为何让你的大脑更有效率学习与记忆是两个相联系的神经活动过程,而记忆与遗忘也有着微妙的关系。传统观点认为,遗忘是一种被动衰退的过程,即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录与储存的信息自然瓦解或变得难以访问。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生物专门拥有一套精密复杂的遗忘系统来主动忘记已有的记忆,限制自身具备过目不忘天赋的可能。这是为什么呢?心理学和生物学关于遗忘的一些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生物在适应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过程中,可以通过遗忘功能来维持记忆的灵活性,即快速忘记过时的错误知识;也能来维持记忆的可泛化性,即忘记不重要的细节,从而留取可供迁移的共性记忆。例如,如果你的记忆存储了某天在某个公园被狗咬伤的每一个准确细节,那么你就不一定会知道要提防不同公园里的不同的狗。2010年清华大学钟毅团队首次发现了主动遗忘的生物机制,学习过程自身会激活Racl蛋白介导的遗忘“开关”,能够主动调控短期记忆的遗忘。Rac1活性高,加快遗忘;抑制Racl活性,遗忘减慢。这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生物常常在几小时内就快速地丢失很多记忆,这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完全吻合。进一步研究表明,Cdc蛋白则参与那些相对稳定记忆被主动遗忘的过程。对果蝇的研究发现,果蝇能记住去避开一种气味,训练的方法是接触这种气味之前伴随着电击。果蝇的这种记忆由一种被称为草形体神经元的细胞管理,如图Ⅰ和图2。电击能将多巴胺传递给草形体神经元的神经细胞,引发一系列生化反应,最终存储了将电击与气味联系起来的记忆,但这段记忆很快就会被遗忘。运动、压力和睡眠等因素,会影响上述反应和过程,有研究表明,睡眠促进记忆的过程可能依赖于抑制主动遗忘的过程。至于多巴胺是启动记忆,还是清除记忆可能取决于环境,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1)学习和记忆都是的高级功能,学习是建立反射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巩固、提取形成的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和功能的改变以及的建立有关。(2)下列关于图1、图2阐释的记忆和遗忘的机制,正确的包括。(填字母)A.果蝇避开某种气味的反射建立过程,是气味与无关刺激电击关联形成的B.电击刺激神经元产生兴奋,多巴胺分子可以被突触后膜释放、降解和回收C.记忆和遗忘的启动,取决于覃形体神经元上识别多巴胺分子的受体种类D.记忆和遗忘的过程,取决于神经递质的种类和分泌量E.与语言和情绪相同,记忆和遗忘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3)结合本文,请从两个角度阐释遗忘能够提高大脑效率的原因:。(4)阅读本文后,请提出一点提高自主学习或复习备考效率的策略:。【答案】(1)大脑条件新突触(2)AC(3)一方面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忘记一些细节,有助于提取信息共性,进而提高对处理未知情况灵活性和预见性;另一方面遗忘能保证大脑留出足够的存储空间,从而不影响下一次的学习效果(4)复习应抓住主干、掌握共性,减少细枝末节的记忆/理性看待遗忘,复习备考中调整好睡眠和情绪【分析】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学习和记忆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巩固、提取形成的,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和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2)A、果蝇避开某种气味的属于条件反射,反射建立过程,是气味与无关刺激电击关联形成的,A正确;B、电击刺激神经元产生兴奋,多巴胺分子是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被降解或被回收到突触前膜,B错误;C、分析题图可知,记忆和遗忘的启动,取决于蕈形体神经元上识别多巴胺分子的受体种类,学习是识别多巴胺分子的受体有DAMB受体和dDA1受体,而遗忘时识别多巴胺分子的受体只有DAMB受体,C正确;D、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而情绪和遗忘不是,D错误。故选AC。(3)遗忘能够提高大脑效率的原因:一方面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忘记一些细节,有助于提取信息共性,进而提高对处理未知情况灵活性和预见性;另一方面遗忘能保证大脑留出足够的存储空间,从而不影响下一次的学习效果。(4)复习应抓住主干、掌握共性,减少细枝末节的记忆或理性看待遗忘,复习备考中调整好睡眠和情绪。【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人脑的高级功能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24.(2022北京昌平统考二模)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患儿认知能力低下,且大多数伴有腹泻等消化道问题。科研人员利用小鼠对自闭症的相关机理进行了系列研究。(1)将患儿与正常儿童的粪便稀释液用法分别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需置于环境下培养,以模拟肠道环境。计数发现患儿肠道比正常儿童肠道含有更多的破伤风梭菌、肠球菌等,引起肠道炎症,进而腹泻。(2)为验证肠道菌群紊乱可导致自闭症的发生,研究者将,若自闭症和腹泻症状得以缓解,说明此推测合理。(3)已知五羟色胺(5HT)是重要的神经递质,能够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传递。肠道组织5HT异常增高会引起肠道平滑肌细胞的兴奋失调,导致腹泻;而且在脑部神经系统中,低水平5HT会引起海马体神经细胞的再生障碍,自闭症加重。研究者利用健康小鼠和患自闭症的模型小鼠进行如下实验,请将表中的内容补充完整:组别实验对象实验处理检测脑部5HT水平自闭症症状一患自闭症的模型小鼠正常饲喂++++二ⅰ食物中添加色氨酸(合成5HT的原料)ⅱⅲ三健康小鼠正常饲喂+++注:“+”代表可检测到,“-”代表未检测到。结果表明,患自闭症的模型小鼠脑部5HT水平下降是原料不足造成的,通过补充5HT的合成原料可以缓解自闭症症状。【答案】(1)涂布低氧(无氧)(2)健康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移植到患自闭症的模型小鼠肠道内(3)信号患自闭症的模型小鼠+++(或++)【分析】微生物常用接种方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该方法可以用来可以计数,也可以观察菌落特征,是单菌落分离常用的方法之一。(1)微生物接种时稀释液接种需要用涂布法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肠道为无氧环境,故为模拟肠道环境,需要置于低氧(无氧)的环境中。(2)为验证肠道菌群紊乱可导致自闭症的发生,则实验需要有正常条件下的组别作对照,故将健康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移植到患自闭症的模型小鼠肠道内:若自闭症和腹泻症状得以缓解,说明此推测合理。(3)神经递质是一种信号分子,能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传递信号;分析题意可知,实验目的是验证5HT异常增高会引起肠道平滑肌细胞的兴奋失调并导致自闭症加重,则实验的自变量是原料中是否添加色氨酸(合成5HT的原料)和实验鼠的类型,故第二组的实验对象为患自闭症的模型小鼠;又根据实验结果“患自闭症的模型小鼠脑部5HT水平下降是原料不足造成的,通过补充5HT的合成原料可以缓解自闭症症状”可知,第二组脑部5HT水平和自闭症症状分别为++、+(或++)。【点睛】本题以自闭症的研究为背景,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能力,能结合题意分析作答。25.(2022北京丰台统考二模)TRPV1通道蛋白能够转运多种离子,同时也是辣椒素(Cap)以及多种化学信号分子的受体,并影响应伤害性热和酸,介导痛觉的产生和传递。(1)当辣椒素与细胞膜上的TRPV1结合后,细胞外的Na+内流,膜电位变为,产生动作电位,形成局部电流,最终在产生辣觉(即热痛感)。当辣椒素激活TRPV1后,会导致该蛋白对辣椒素和其他化学信号分子亲和力降低,无法形成相同刺激下的饱和电流,进入脱敏状态,因此辣椒素也被用来治疗某些神经性疼痛。(2)研究人员通过对TRPV1结构的研究,提出这种脱敏反应依赖于TRPV1对细胞外液中Ca2+进行的快速转运。为验证该假说,在利用1μM辣椒素产生饱和电流后,持续加入1.8mMCa2+,之后1μM辣椒素产生的电流迅速减小到几乎完全衰减;另一组实验构建TRPVl突变体,降低对Ca2+的通透性,其他操作同前一组,实验结果如图1。根据,可以得出TRPV1的脱敏反应确实具有Ca2+依赖性。这可能与Ca2+激活了胞内的信号通路有关。(3)进一步研究发现脱敏反应具有图2所示的“记忆性”,即引起TRPV1脱敏的刺激强度越大,脱敏反应的程度越,越恢复对高浓度辣椒素的响应。因此可以通过刺激强度,诱导TRPV1进入长时程脱敏状态,进而减轻疼痛。(4)为揭示脱敏反应及其恢复的相关分子机制,研究人员利用荧光探针标记TRPV1进行追踪(图3),发现被激活后,膜上的TRPV1,该过程受胞内钙信号强度的影响。(5)综上所述,请从下列各项中选出正确选项并排序,以解释TRPV1“记忆性”脱敏发生的机理。→胞内钙信号增强→→→→脱敏程度高,疼痛减轻。A.细胞膜上TRPV1的数量减少B.高强度刺激引起细胞内Ca2+浓度升高C.TRPV1于细胞膜附近快速转运回到细胞膜D.TRPV1经过细胞质内部慢速转运回到细胞膜E.细胞膜上的TRPV1大量向细胞内转运【答案】(1)内正外负大脑皮层(2)加入Ca2+后1μM辣椒素产生的电流迅速减小到几乎完全衰减,以及TRPV1通道对Ca2+通透性降低后,电流衰减所需的时间延长(3)高不容易增大(4)向细胞内转运,再循环回到细胞膜上(5)BEDA

【分析】由题意可知,辣椒素可以激活TRPV1通道,该通道可以介导钠离子、钙离子的跨膜运输,且可以参与信息传递。(1)辣椒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引起钠离子内流,产生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感觉的产生部位是大脑皮层。(2)根据图1可知,加入Ca2+后1μM辣椒素产生的电流迅速减小到几乎完全衰减,以及TRPV1通道对Ca2+通透性降低后,电流衰减所需的时间延长,可以得出TRPV1的脱敏反应确实具有Ca2+依赖性。(3)由图可知,在同样加入1.8mMCa2+的情况下,1μM辣椒素与10μM辣椒素相比,后者电流下降的更多,即脱敏反应的程度越高,在高浓度辣椒素如10μM辣椒素的处理下,后者电流恢复的少,说明越难恢复对高浓度辣椒素的响应。故可以通过增加刺激强度,诱导TRPV1进入长时程脱敏状态,进而减轻疼痛。(4)根据图3可知,TRPV1通道被激活后,膜上的TRPV1会在向细胞内转运,再循环回到细胞膜上间进行切换,该过程可能受到胞内钙信号强度的影响。(5)根据上述研究可知,在高强度的刺激如皋浓度辣椒素的刺激下,Juin引起钙离子大量内流,引起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导致胞内钙信号强度增强,引起细胞膜上的TRPV1大量的以囊泡的形式向细胞内转运,同时细胞内的TRPV1缓慢的转运回到细胞膜,导致细胞膜上TRPV1的数量减少,对辣椒素等物质的敏感性下降,脱敏程度高,疼痛减轻。【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并学会分析图1、图2、图3的数据,结合题目信息进行解答。26.(2022北京延庆统考一模)辣椒素受体TRPV1在传导疼痛、炎症等刺激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者对此进行了系列研究。(1)高热等刺激会引起感受器神经末梢细胞膜的内外电位变化是,产生神经冲动,最终在产生痛觉。(2)TRPV1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进行高热刺激实验,检测感觉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和痛觉程度,结果如下表所示。小鼠类型感觉神经元电位变化小鼠痛觉程度野生型小鼠高TRPV1基因敲除小鼠几乎没有痛觉分析表1结果,说明。(3)为了进一步证明TRPV1在炎症导致痛觉敏感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在两种小鼠后肢注射角叉菜胶,构建炎症模型小鼠.对两组炎症模型小鼠高热刺激处理,两组小鼠出现缩爪行为的时间如图1所示,说明TRPV1受体能提高炎症小鼠对高热刺激的痛觉敏感性,判断的依据是。(4)研究人员推测炎症造成疼痛敏感可能与传入神经节产生的TRPV1mRNA的运输和感觉神经末梢TRPV1的数量有关。为证明这一推测,研究人员在大鼠左后肢和右后肢皮下分别注射角叉菜胶和等量的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在如图2所示位置用缝线结扎坐骨神经,2h后取出大鼠两侧的坐骨神经,检测其近端和远端TRPV1的mRNA含量,结果如图3推测炎症造成疼痛敏感的原因。(5)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写出缓解炎症疼痛的治疗方法。【答案】(1)外正内负→外负内正大脑皮层(痛觉中枢)(2)电位变化与痛觉产生与TRPV1基因有关(3)TRPV1基因敲除小鼠缩爪时间明显比野生型长,敏感性比野生型低,TRPV1受体能提高炎症小鼠对高热刺激的痛觉敏感性(4)角叉菜胶可以使传入神经节产生更多的TRPV1mRNA,且促进了mRNA由远端运到了近端,提高了TRPV1的数量,造成疼痛敏感(5)抑制TRPV1的表达(或转录)【分析】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所有已知的生命,都利用基因表达来合成生命的大分子。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RNAP)进行,以DNA为模板,产物为RNA。RNA聚合酶沿着一段DNA移动,留下新合成的RNA链。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场所在核糖体。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1)静息状态下膜电位为外正内负,高热等刺激会引起感受器神经末梢细胞膜的内外电位变化是外正内负→外负内正,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的痛觉中枢,产生痛觉。(2)分析表1可知,TRPV1基因敲除小鼠电位没有变化也没有痛觉,说明电位变化与痛觉产生与TRPV1基因有关。(3)TRPV1基因敲除小鼠缩爪时间明显比野生型长,敏感性比野生型低,说明TRPV1受体能提高炎症小鼠对高热刺激的痛觉敏感性。(4)对照组的近端和远端的TRPV1mRNA含量相近,而实验组的近端TRPV1mRNA含量明显比远端高,说明角叉菜胶可以使传入神经节产生更多的TRPV1mRNA,且能促进远端TRPV1mRNA运输至近端,提高感觉神经末梢TRPV1的数量,造成疼痛敏感。(5)结合以上分析,抑制TRPV1的表达(或转录),可以缓解炎症疼痛。【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27.(2022北京海淀统考一模)科研人员对哺乳动物如何调控苦味和甜味觉感知进行了研究。(1)给小鼠吸食不同口味的液体,并记录小鼠的舔舐次数,如图1。①单独喂食甜味剂或苦味剂时,特定的味觉分子会刺激味蕾产生,传递到的特定中枢形成味觉,进而通过脑干r区特定神经元调控舔舐行为。②与Ⅰ,Ⅲ组相比较,Ⅱ组小鼠的舔舐次数,推测苦味对于甜味可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为进一步探究苦味对于甜味的抑制效应及其调控机制,科学家对小鼠进行饲喂和刺激特定脑区(如图2)。检测位于脑干r区的S神经元和C神经元的膜电位变化,处理及结果见表。组别饲喂小鼠刺激特定脑区神经元兴奋程度苦味中枢X区S神经元C神经元1饲喂甜味剂不刺激不刺激+2刺激不刺激+3不刺激刺激4饲喂苦味剂不刺激不刺激+5刺激不刺激++6不刺激刺激+注:+表示兴奋,++表示兴奋增强,表示不兴奋①比较1组和4组的实验结果,说明脑干r区的S和C神经元分别对作出响应。②分析1、2、3组,可得出的结论是。③科研人员注射抑制剂抑制苦味中枢至X区的神经传递,重复(1)中实验,结果为Ⅱ组接近Ⅰ组结果,显著高于Ⅲ组,说明。(3)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建立苦味中枢对脑干r区的反馈调节机制。请使用箭头“→”连接具有调节关系的区域或神经元,并在箭头上标记“+”(表示促进)或“”(表示抑制),完善答题纸上的机制图。(4)甜味通常表明该物质可以食用、具有高能量,而苦味则代表该物质可能有毒。从进化与适应的角度分析,动物形成苦味对甜味存在抑制的调节机制、其意义是:。【答案】(1)兴奋/神经冲动大脑皮层显著低于Ⅰ组,与Ⅲ组相近(2)苦味、甜味苦味中枢可引起S神经元兴奋但X区无此效应,苦味中枢和X区均可抑制C神经元兴奋苦味中枢通过X区抑制C神经元兴奋/苦味中枢通过X区抑制甜味(3)(4)甜味中掺入苦味物质时,苦味抑制甜味,使动物减少舔舐(远离苦味物质),从而使动物避免摄入潜在有毒物质,有利于生存和繁衍【分析】产生反射必须具有完整的反射弧和足够强度的刺激,当感受器受到足够强度刺激是产生兴奋,兴奋依次传过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做出效应。只有大脑皮层才能形成感觉。由图1看出,与Ⅰ、Ⅲ组相比,Ⅱ组小鼠的舔舐次数显著低于Ⅰ组,与Ⅲ组相近。【详解】(1)①感受器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②由图1可知,与Ⅰ、Ⅲ组相比,Ⅱ组小鼠的舔舐次数显著低于Ⅰ组,与Ⅲ组相近。(2)①比较1组和4组的实验结果,饲喂甜味剂时C神经元兴奋,饲喂苦味剂时S神经元兴奋,说明脑干r区的S和C神经元分别对苦味、甜味作出响应。②分析1、2、3组,以①作为参照,刺激苦味中枢时S神经元兴奋,C神经元不兴奋;刺激X区,S神经元、C神经元均不兴奋。说明苦味中枢可引起S神经元兴奋但X区无此效应,苦味中枢和X区均可抑制C神经元兴奋。③当抑制剂抑制苦味中枢对X区的传递时,Ⅱ组舔舐次数增加,结合②结论,说明苦味中枢通过X区抑制C神经元兴奋。(3)根据实验结果可看出,苦味中枢可促进S区兴奋,同时可通过X区抑制C区兴奋,调节机制如图所示。(4)由③可知,动物形成苦味对甜味存在抑制的调节机制是神经调节。其意义在于甜味中掺入苦味物质时,苦味抑制甜味,使动物减少舔舐(远离苦味物质),从而使动物避免摄入潜在有毒物质,有利于生存和繁衍。【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要求考生掌握神经调节的过程、发生发射的条件,能够结合图标信息进行答题。28.(2022北京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校考模拟预测)记忆最初在海马体(大脑皮层的一个区域)中形成,然后转移到其他大脑区域进行长期存储。海马体中可塑性突触的形成、巩固和消除对记忆起着关键作用。(1)学习与记忆产生过程中,当兴奋传至轴突末端时,引起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改变突触后膜(海马体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2)研究发现,重复刺激海马体突触前神经元时,位于树突上的突触后膜出现如图1所示变化,从而建立神经元之间稳定的增强联系,形成记忆。请据图1描述,记忆形成过程中突触后神经元发生的变化是。(3)科研人员通过一定的技术得到实验小鼠(M鼠),当启动特定光发射器使M鼠的海马体细胞暴露在光下时,能消除新建立的增强联系,抹除记忆。如图2所示,盒子A与盒子B右半部分的情境(背景、空间等)不同,会被M鼠识别为不同的盒子。当M鼠进入两个盒子的左半部分时,均会受到电击刺激。实验分两天进行,记录在不同处理下,实验组和对照组M鼠放入盒子右侧后,从右侧穿越中间的小门进入左侧前所用的时间,得到图3所示结果。①第1天,盒子A、B中对照组与实验组M鼠穿越小门前所用时间。②第1天,盒子A中的M鼠两小时后被转移到盒子B中,发现穿越小门进入盒子左侧前所用的时间与盒子A相近,说明M鼠。③结合第1天和第2天的实验结果,可初步形成的结论是。(4)进一步研究发现,小鼠在接受学习任务刺激时以及随后的睡眠休息阶段都可以激活图1所示过程,并且二者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独立的。这对你健康有效地学习生活的启发是。【答案】(1)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2)稳定的肌动蛋白变成游离的肌动蛋白,游离的肌动蛋白又形成稳定的肌动蛋白,即发生了稳定的肌动蛋白的重构(3)相同(相等)M鼠识别到盒子A与盒子B右半部分的情境不同,认为从盒子B右半部分进入盒子左侧不会受到电击光反射器能消除新建立的增强联系,抹除记忆(4)刚学完新的知识之后要及时去回顾复习,同时可选择睡前的时间去学习或回顾知识点【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轴突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之融合后,释放神经递质→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详解】(1)根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可知学习与记忆产生过程中,当兴奋传至轴突末端时,引起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从而改变突触后膜(海马体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2)由图可知,记忆形成过程中,突触后神经元中的稳定的肌动蛋白变成游离的肌动蛋白,游离的肌动蛋白又形成稳定的肌动蛋白,即发生了稳定的肌动蛋白的重构。(3)由图可知,第1天,盒子A、B中对照组与实验组M鼠穿越小门前所用时间相同(相等)。盒子A中的M鼠两小时后被转移到盒子B中,穿越小门进入盒子左侧前所用的时间与盒子A相近,说明M鼠识别到盒子A与盒子B右半部分的情境不同,认为从盒子B右半部分进入盒子左侧不会受到电击,因此穿越小门进入盒子左侧前所用的时间与盒子A相近。实验组M鼠第一天在盒子B中受到电击后启动光反射器处理,在第二天,盒子B中对照组穿越小门前所用时间比实验组穿越小门前所用时间明显更短,说明光反射器把M鼠在第一天盒子B中受到电击的记忆消除了,而对照组没有使用光反射器,其记忆还保存着,穿越小门前所用的时间就会更长。结合第第1天和第2天的实验结果,可初步形成的结论是光反射器能消除新建立的增强联系,抹除记忆。(4)图1表示记忆形成的过程,即突触联系增强的过程。结合题干“小鼠在接受学习任务刺激时以及随后的睡眠休息阶段都可以激活图1所示过程,并且二者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独立的”,由此启发我们在刚学完新的知识之后要及时去回顾复习,同时可选择睡前的时间去学习或回顾知识点,这样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点的记忆程度,从而达到健康有效地学习生活。【点睛】本题以海马体对记忆所起的作用为素材,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记忆的形成过程,要求考生识记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理解记忆形成的过程,并能结合实验结果进行相关的分析。29.(2022北京北京八十中校考模拟预测)坐骨神经由多种神经纤维组成,不同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和传导速率均有差异,多根神经纤维同步兴奋时,其动作电位幅值(即大小变化幅度)可以叠加;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存在“全或无”现象。欲研究神经的电生理特性,请完善实验思路,分析和预测结果(说明:生物信号采集仪能显示记录电极处的电位变化,仪器使用方法不要求;实验中标本需用任氏液浸润)。(1)实验思路:①连接坐骨神经与生物信号采集仪等(简图如下,a、b为坐骨神经上相距较远的两个点)。②刺激电极依次施加由弱到强的电刺激,显示屏1上出现第一个动作电位时的刺激强度即阈刺激,记为Smin。③,当动作电位幅值不再随刺激增强而增大时,刺激强度即为最大刺激,记为Smax。(2)结果预测和分析:①当刺激强度范围为时,坐骨神经中仅有部分神经纤维发生兴奋。②实验中,每次施加电刺激的几乎同时,在显示屏上都会出现一次快速的电位变化,称为伪迹,其幅值与电刺激强度成正比,不影响动作电位(见图)。伪迹的幅值可以作为的量化指标;伪迹与动作电位起点的时间差,可估测施加刺激到记录点神经纤维膜上所需的时间。伪迹是电刺激通过传导到记录电极上而引发的。③在单根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不会因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即具有性。而上述实验中a、b处的动作电位有明显差异(如图),原因是不同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不同导致b处电位叠加量减小。④以坐骨神经和单根神经纤维为材料,分别测得两者的Smin和Smax。将坐标系补充完整,并用柱形图表示两者的Smin和Smax相对值。【答案】(1)在阈刺激的基础上依次施加由弱到强的电刺激(2)小于Smax且不小于Smin电刺激强度Na+通道开放任氏液不衰减传导速率【分析】1、神经干是多根神经纤维组成的神经纤维束,神经干细胞的动作电位是多个细胞电变化的代数叠加。而每根神经纤维的兴奋性不同,引起它们兴奋所需的阈强度不同,刺激强度较小时兴奋性高的神经首先被兴奋,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兴奋性较低的神经也逐渐被兴奋,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刺激强度会改变被兴奋的神经根数,它们叠加到一起的动作电位幅值就会改变。2、单根神经纤维所产生的动作电位,反映出"全或无"定律,即动作电位不论以何种刺激方式产生,但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阈值方能出现;阈下刺激不能引起任何反应——"无",而阈上刺激则不论强度如何,一律引起同样的最大反应——"全"。【详解】(1)据题意可知,本实验要研究神经的电生理特性,坐骨神经由多种神经纤维组成,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刺激强度会改变被兴奋的神经根数,它们叠加到一起的动作电位幅值就会改变,因此在阈刺激的基础上依次施加由弱到强的电刺激,当动作电位幅值不再随刺激增强而增大时,刺激强度即为最大刺激,记为Smax。(2)①是出现第一个动作电位时的刺激强度即阈刺激,当动作电位幅值不再随刺激增强而增大时,刺激强度即为最大刺激,记为Smax,因此当刺激强度范围为小于Smax且不小于Smin时,坐骨神经中仅有部分神经纤维发生兴奋。②实验中,每次施加电刺激的几乎同时,在显示屏上都会出现一次快速的电位变化,称为伪迹,伪迹的幅值可以作为电刺激强度的量化指标。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膜上钠离子的通道开放,会出现动作电位,伪迹与动作电位起点的时间差,可估测施加刺激到记录点神经纤维膜上钠离子通道开放所需的时间。实验中的标本需要任氏液浸润,因此伪迹是电刺激通过任氏液传导到记录电极上而引发的。③在单根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不会因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即具有不衰减性。不同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和传导速率均有差异,上述实验中a、b处的动作电位有明显差异,原因是不同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传导速率不同导致b处电位叠加量减小。④坐骨神经是由多种神经纤维组成,不同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和传导速率均有差异,多根神经纤维同步兴奋时,其动作电位幅值(即大小变化幅度)可以叠加;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存在“全或无”现象。因此坐骨神经的Smin和Smax不同,单根神经纤维的Smin和Smax相同,即:30.(2022北京朝阳统考二模)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夜间光的输入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研究者模拟城市照明、电脑等当前社会的不正常照光模式,探索夜间蓝光诱发小鼠抑郁样行为的神经调控机制。(1)动物视网膜可接受光,产生和传导兴奋至形成视觉,光也影响瞳孔收缩、睡眠觉醒循环、情绪等非成像视觉功能。(2)按图1流程处理正常小鼠得到图2结果(“强迫游泳”和“糖水偏好”常用作反映抑郁程度的指标)。以上结果显示,表明夜间光的干扰可诱发小鼠抑郁。(3)为探究LAN致郁的神经调控通路,研究者进行了如下实验。①R细胞是视网膜中的一类光感受器。利用LAN处理R细胞缺陷小鼠,发现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糖水偏好基本一致,说明R细胞是LAN致郁的感受器。②用转基因技术使光敏感钠离子通道仅表达在R胞膜上。激活光敏感钠离子通道使R细胞Na+,在脑中的A区神经元上检测到动作电位,说明。③与R细胞有突触联系的A区神经元发出的纤维(M)投射到脑内的快乐中枢B区,研究者利用转基因小鼠证实了B区参与LAN致郁。请用所给出的a~e选项将实验方案及结果补充完整(注:表达药物甲受体的神经元可响应药物甲信号而无法兴奋)。分组实验动物实验条件实验结果实验组纤维M表达药物甲受体的转基因小鼠

游泳不动时间

;糖水偏好

对照组1纤维M表达药物甲受体的转基因小鼠注射缓冲液,LAN处理游泳不动时间

;糖水偏好

对照组2纤维M表达无关受体的转基因小鼠

游泳不动时间明显上升;糖水偏好明显下降a、注射药物甲,LAN处理

b、注射缓冲液,LAN处理c、明显上升

d、无明显变化

e、明显下降Ⅰ:;Ⅱ:④进一步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