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学校人教版高中化学教学设计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12/39/wKhkGWc2OTmAd-sWAABByQgn4Fg555.jpg)
![曙光学校人教版高中化学教学设计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12/39/wKhkGWc2OTmAd-sWAABByQgn4Fg5552.jpg)
![曙光学校人教版高中化学教学设计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12/39/wKhkGWc2OTmAd-sWAABByQgn4Fg5553.jpg)
![曙光学校人教版高中化学教学设计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12/39/wKhkGWc2OTmAd-sWAABByQgn4Fg5554.jpg)
![曙光学校人教版高中化学教学设计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12/39/wKhkGWc2OTmAd-sWAABByQgn4Fg555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曙光学校人教版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高一年级必修1
编委:周佳
目录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1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主备教师罗慧秀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主备教师罗慧秀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18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主备教师罗慧秀
第二节离子反应.........................................主备教师罗慧秀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主备教师罗慧秀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36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主备教师罗慧秀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主备教师罗慧秀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主备教师罗慧秀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56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主备教师罗慧秀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主备教师罗慧秀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主备教师罗慧秀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主备教师罗慧秀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化学实验安全
主备教师:罗慧秀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化学实验安全常识、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和实验的规范操作,其核心是实
验安全常识,理解它的关键就是要从日常生活中学生所遇见的一些分类实例入手,让学生掌握一些化学
实验安全知识和技能。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和实验正确操作方法,例如氢气或一氧化碳
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室制取氧气等,本节课的内容化学实验安全常识和实验的规范操作就是在此基
础上的发展并加深的。由于它还与以后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起基础的地位,并
对以后实验安全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本学科化学实验常识的核心内容。教学的重点是实验安全常识,
解决重点的关键是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提取实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从自己熟悉的角度分类并联系起来,
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
二、目标其与解析
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2)了解一些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
目标解析
(1)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就是指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就是指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
验习惯;
(2)了解一些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就是指了解一些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就是要掌握认识实验室危险
化学药品标志,懂得出现紧急安全事故时及时妥善处理。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学习方式的转变不到位,抽象思维及能力上的欠缺,导
致学生的实验水平及操作技能参差不齐,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和培养。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因为本节内容较多,大部分学生已在初中接触过,多媒体课件播放
的内容较全面,有利于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全面掌握。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基本流程
遵守实验室规则一►了解安全规则一►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重视并逐步熟悉污染物和废
弃物的处理。
【引入】:谈•谈:在初中化学实验和探究中记忆犹新的•件“冏”事,想一想,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认真阅读并牢记实验室的安全规则。
【问题】根据你做化学实验和探究的经验,想•想在进行化学实验和探究时应注意哪些实验安全问题,
基本实验安全措施有哪些?
【设计意图上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措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师生活动】:
问题1:想想实验室危险化学药品在存放和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盛放容器广口瓶细口瓶棕色瓶塑料瓶不用玻璃塞不用胶塞
药品性质块状颗粒粉液体见光分解与玻璃反与磨口反应或黏腐蚀橡胶
末、固体应合
例子锌粒、大理石盐酸、氨硝酸、硝氢氟酸氢氧化钠、硅酸有机溶剂、强氧
水酸银钠化剂
(1)固体药品的取用: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块状固体用镶子(一横二放三慢
竖);取用一定量的固体药品时用托盘天平。
(2)液体药品的取用:少那量时用胶头滴管,多量时采用直接倾倒法,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时可用量
筒、滴定管等量取。
(3)一些常见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例题1】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氢氧化钠溶液应选用的标志是()
A.爆炸品B.氧化剂C.剧毒品D.腐蚀品
答案:D
问题2:在实验中出现安全事故时,我们要对应采取哪些措施?
[回顾练习]:(1)着火和烫伤的处理:常见的易燃物主要有:活泼的无机单质K、Ca、Na、白磷等。另
外要注意酒精灯的使用,一旦着火要知道如何处理。酒精灯小面积失火用_______盖灭;钠、白磷失火
用_______盖灭;因电失火要迅速,再进行灭火;大面积火灾拨打“";会使用灭火
器。
(2)防有毒气体污染空气:在制备或使用有毒气体(CLH2S>SO?、NO2、CO、NO)时应该在
中进行,尾气要处理好(进行吸收或点燃)。
(3)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
眼睛的化学灼伤,应立即用大量冲洗。边洗边眨眼睛。若为碱液,再用20%硼酸洗涤,酸
灼伤用3%NaHCO3淋洗。浓酸泗落在实验台上,应用、用碱中和,再用水冲洗;若滴在皮肤
上,迅速用后再用洗。浓碱洒落在实验台上可以先用抹布擦、再用醋酸、水;若滴在皮
肤上,迅速用布擦去后再用水洗,最后涂上硼酸。若吸入有毒气体,中毒较轻,可把中毒者的
地方,保持温暖和安静,不能随便进行人工呼吸。中毒较深者立即送。
(4)防爆炸:
实验室中防爆炸主要是在点燃以前要,如、、CHd。
(5)防倒吸:
(6)防暴沸:
a.浓硫酸的稀释要防暴沸:将沿烧杯内壁缓缓注入中,边倒边用玻璃棒不断地搅
拌。
b.加热液体时:若在烧杯中或者蒸发皿等敞口容器中加热可采用搅拌;若在烧瓶或蒸储烧瓶等小U
容器中加热液体要加入沸石或碎瓷片,使底部受热均匀。
[例题2]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编号)。
A.高镒酸钾加热制备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B.给试管加热时,先给试管均匀加热,然后固定在药品较多处加热
C.大量碱液流到桌子上,先用稀醋酸溶液中和,后用抹布抹去
D.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z、CO、CH4等)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
答案:ABCD
问题3:用酒精灯加热应注意什么?
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另-盏酒精灯;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c.
用完酒精灯,必须用_____盖熄,不能用嘴吹灭;d.万一洒出的酒精着火,不要惊慌,应该立即用铺
盖;e.使用前检查灯内是否有酒精,酒精占容积。
六、目标检测
1.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2.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Ch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
B.Ba(NC>3)2溶于水,可将含有Ba(NCh)2的废液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
C.加热试管内物质时,试管底部与酒精灯灯芯接触
D.用浓硫酸配制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
答案:l.D2.D
七、课堂小结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规则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重视并逐步熟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过滤和蒸发
主备教师:罗慧秀
一、内容及其解析
2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粗盐的提纯、SO4"的检验,指的是通过过滤、蒸发将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除去,
2
但能溶于水的一些盐,如硫酸盐难以除去,为了确定其中有无so4-的存在,利用化学的方法鉴定精盐
中还含有可溶性硫酸盐,其核心是了解粗盐中杂质种类及除去的方法,理解它关键就是要知道一些化学药
品的溶解性。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物质的溶解性以及过滤和蒸发的操作,本节课的内容粗盐的提纯就是
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由于它还与粗盐的提纯变成纯净物、相关离子鉴定一定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着
重要的地位,是本学科实验部分的重要内容。教学的重点是食盐的过滤与蒸发操作,离子检验的方法和
顺序,解决重点的关键是了解粗盐中杂质的种类及性质,并且熟悉物质的溶解性,知道碳酸盐可以与酸
反应而硫酸盐不可以。
二、目标及其解析
教学目标
(1)了解食盐提纯的基本操作
(2)常用离子的检验方法
目标解析
(1)了解食盐提纯的步骤就是指通过食盐的提纯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方
法,并且掌握这种混合物提纯方法的操作步骤。
(2)常用离子的检验方法就是指利用化学的方法把物理方法不能除去的杂质分离出来,检验被提纯物
是否分离出来。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难以掌握SO4?-的检验中试剂的选择及添加顺序,产生
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不了解硫酸盐一的性质。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熟悉物质的溶解性,了解Ba”除了能够
跟SCI?一形成沉淀外,还能够与CO??一形成白色沉淀,所以在鉴定前应先加盐酸使其酸化,其中关键是掌
握碳酸钢能溶于酸而硫酸钢不能。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的过滤和蒸发实验教学中,准备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完美解码视频播放器。因为实验只能是
教师演示(目前实验室未具备学生实验的条件),而教师演示又不利于全体同学的观察,为了使学生能正
确掌握该实验的实验原理,规范实验操作,所以选择多媒体和视频播放器。
五、教学过程
【引入】:淘金者是利用什么方法和性质将金子从沙里分离出来?如果有铁屑和沙混合物,你用什么方法
将铁屑分离出来?
沙里淘金是从含金量相对较大的沙里淘金。根据金是游离态存在,密度比沙大的性质,可以用水洗
法将金子从沙里分离出来。如果是沙和铁屑的混合物,可以用物理方法用磁铁吸取的方法将二者分离出
来。
物质的分离:将混合物中各物质通过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把各成分彼此分开的过程。
物质的提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净物的过程。
【问题一工大家初中时学习了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有哪些?
【设计意图工让学生回忆初中混合物分离和提出的方法,对知识进一步巩固。
【师生活动】:
问题1:粗盐提纯的步骤和使用的仪器有哪些?
实验1-1:粗盐的提纯
仪器:天平,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铁圈
步骤现象
1.溶解:称取4克粗盐加到盛有12mL水的粗盐逐渐溶解,溶
小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充分溶解。液浑浊。
2.过滤:组装好仪器,将1中所得到的混合滤纸上有不溶物残
物进行过滤。若滤液浑浊,要再次过滤,直留,溶液澄清。
到滤液澄清为止。
3.蒸发:将过滤后的澄清溶液转入蒸发皿,蒸发皿中产生了白
加热,并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当色固体。
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余热蒸干。
【例题1】实验室进行NaCI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放置酒精灯②固定铁圈位置③放上蒸发皿
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余热蒸干。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①④⑤D.②①③④⑤
答案:B
问题2: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其中玻璃棒在各个步骤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过滤:①“一贴”:折叠后的滤纸放入漏斗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储水润湿,使之紧贴在漏斗
内壁,赶走纸和壁之间的气泡。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
于滤纸的边缘(略低约1cm),以防止未过滤的液体外溢。③“三靠”:漏斗颈末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相接触;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使玻璃棒一端与滤纸三折部分轻轻接触;承
接液体的烧杯嘴和玻璃棒接触,使欲过滤的液体在玻棒的引流下流向漏斗。
蒸发:(1)进行蒸发时,液体放置在蒸发皿中的量不得超过蒸发皿容量的2/3,以免加热时溶液溅出。
(2)在加热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以免液体局部过热而致使液滴飞溅。
【例题2]下列实验操作中: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取液体试剂;⑤与固体药品。一定要用到玻
璃棒的是()
A.①®@B.①③④C.①®@D.①②⑤
答案:A
变式练习: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可用过滤方法的是()
A.NaCl(NaOH)B.AgNO3(NaNO3)C.NaCl(CaCO3)D.CaCO3[Mg(OH)2]
答案:C
【问题二】:从上述实验中我们所制得的实验是纯净物吗?可能还有什么杂质没有除去,用什么方法可以
检验出它们?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
【师生活动】:
问题1:精盐中可溶性杂质分别加入什么试剂可以去除?
海水中含有可溶于水的CaCb、MgCb以及一些硫酸盐。取l-2ml经过滤和蒸发后的溶液,先滴儿滴盐
酸酸化,然后向试管中滴入几滴BaCb溶液,若有白色沉淀,证明有SO42一离子(加盐酸酸化的目的是
为了排除碳酸根的影响).
杂质加入的试剂化学方程式
硫酸盐BaCl2BaCb+Na2sO4==BaSC)4I+2NaCl
MgCl2NaOHMgCl2+2NaOH==Mg(OH)2I+2NaCl
CaCl2Na2cO3CaCl2+Na2cO3=CaCO3I+2NaCl
问题2:加入试剂的顺序能否改变,你设计的实验有引入其他杂质离子么,如何除去?
能改变,只要保证Na2c。3在BaCb之后,盐酸加在最后就可以;因为BaCl?+Na2cO3==BaCO:,I
2-
+2NaCl;最后会剩余OH-、CO3这两种杂质,为除去,可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边加边搅拌,直
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例题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溶液中加入Ba(NC)3)2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含SCV一
B.某溶液中滴入几滴AgNOj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一定是氯化物的溶液
C.将盛满H2的小试管管口向上靠近酒精灯火焰检查H2的纯度
D.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导管口,木条复燃,说明有氧气生成
答案:D
六、目标检测
1、实验室进行过滤和蒸发操作时,都要用到的仪器是()
A.烧杯B.玻璃棒C.蒸发皿D.酒精灯
2、下列混合物能用过滤法分离的()
A.汽油和水B,食盐和蔗糖C.泥沙和食盐D.铜粉和铝粉
3、进行过滤操作应选用的•组仪器是()
A.玻璃棒、滤纸、烧瓶、漏斗、铁架台B.滤纸、烧杯、试管夹、漏斗、玻璃棒
C.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滤纸D.烧杯、酒精灯、试管、铁架台、漏斗
目标检测题答案:LB2.C3.C
七、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进行了粗盐的提纯实验,主要是练习过滤和蒸发的操作。另外,我们还学习了用化学方
法鉴定物质。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萃取和分液
主备教师罗慧秀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蒸储、萃取、分液的适用范围及实验操作,指的是蒸储、萃取和分液适合分离和
提纯哪些类型的混合物,其核心是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在初中蒸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
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萃取,理解它关
键就是要了解它们分离和提纯混合物的原理,知道一些药品和试剂的些性质,例如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
解度的区别、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密度等等。学生已经学过水蒸储的简易操作,本节课的内容蒸镭就是在
此基础上的发展。山于它还与萃取和分液有承接的联系,,有重要的作用,是本学科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
教学的重点是蒸储和萃取的基本操作,解决重点的关键是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操作方法,分析注意事项等
掌握操作重点。
二、目标及其解析
教学目标
(1)掌握蒸谯和萃取分液操作所适用的范围。
(2)掌握蒸储和萃取分液操作的基本方法,通过蒸储与萃取操作进一步掌握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并
建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想。
目标解析
(1)掌握蒸储和萃取分液操作所适用的范围就是指能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的方案,并在初
步掌握溶解、过滤的基础上学习蒸储、萃取的操作
(2)掌握蒸谯和萃取分液操作的基木方法就是让学生由己知到未知,有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萃取和分液的适用范围,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萃取的
概念和原理理解不透彻。要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实验【1-4】来具体讲解和理解萃取分液的原理适用范围,
其中关键是萃取剂、原溶剂和溶质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的蒸馈和萃取利分液实验教学中,准备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完美解码视频播放器。因为实验
只能是教师演示,为了使学生能正确掌握该实验的实验原理,规范实验操作,所以选择完美解码视频播
放器。
五、教学过程
【引入】:自来水为什么有股消毒水的味道?如何除去自来水的消毒水味道?
【问题】如何将自来水变为纯净的水?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引出蒸储。
【师生活动工
问题1:如何检验自来水中有氯离子?蒸播的步骤有哪些?
播放实验制取蒸储水的实验视频:
实验目的现象
(1)自来水中C厂的检验加AgNO3溶液后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
(2)蒸储,制蒸储水加热,烧瓶中水温升高至100℃沸腾,在锥形瓶中收集到蒸
储水。
(3)检验蒸储水中是否含有离子加]稀HNO3和AgNC)3溶液,蒸储水中无沉淀。
问题2:自来水制取蒸储水利用了什么原理?蒸储装置的仪器名称、
注意事项?
蒸储:利用沸点不同除去液体混合物中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仪器装置有:铁架台(带铁圈)、就近等、石棉网、蒸储烧瓶、温度
计、冷凝管、牛角器、锥形瓶。混合溶液体积不超过蒸储烧瓶的1/3、
沸石防暴沸、冷却水从下进从上出。
【例题1】下列制取蒸储水的实验装置与操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
是()
A.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蒸镭烧瓶中的自来水中
B.冷凝管中的水流方向是从下口进入,上口排出
C.实验室中需要自蒸镭烧瓶中加入几粒碎瓷片,防止出现爆沸现象
D.蒸储烧瓶必须垫石棉网
答案:A
【问题二】:萃取和分液的适用哪些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设计意图】:了解萃取分液的操作原理及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阅读及推理能力。
【师生活动】:
问题1:萃取分液的原理是什么?
播放实验14。
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
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
分液是把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开的操作。一般分液都是与萃取配合使用的。
【例题2】已知丙酮通常是无色液体,不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沸点约是55℃。要从丙酮和水的混合
物中将丙酮分离出来,下列方法中最合理的是()
A.蒸馈B.分液C.萃取D.蒸发
答案:A
问题2:萃取、分液操作有哪些要点?
萃取剂的选择:萃取剂与原溶剂不互溶;溶质在萃取剂中有较大的溶解度
分液时操作要点:
①分液前要检查漏斗旋塞和匕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水
②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
口上的小孔以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
③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④分液时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
【例题3】选择萃取剂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这种萃取剂必需具备的性质是()
A.不溶于水,但必需与碘发生反应B.不溶于水,但比水更容易溶解碘
C.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D.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答案:B
【例题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B.进行蒸饿操作时,应使温度计的水银球靠近蒸储烧瓶的底部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放出
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修比水大
答案:C
六、目标检测
1、下列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①漏斗②试管③蒸储烧瓶④天平⑤分液漏斗;⑥研钵
A.①③④B.①②⑥C.①③⑤D.①③⑥
2、下列实验操作中叙述正确的是()
A.萃取操作必须在分液漏斗中进行
B.振荡试管中液体时,手拿住试管,用手腕甩动
C.用剩的药品应收集起来放回原试剂瓶中
D.称量物质时先取小祛码,再依次取较大的祛码
目标检测答案:l.C2.A
七、课堂小结
1.蒸储原理及其注意事项
2.萃取和分液的原理及其适用范围。
3.萃取分液操作注意事项及萃取剂的选择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的单位一摩尔
主备教师:罗慧秀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其核心是物质的量及摩尔质
量。理解它关键就是要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是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观粒子的集合体,而摩
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具有的质量,对于某种粒子来讲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值。学生在生活中经
常接触类似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例子,如‘‘箱"与''瓶"的关系。),本节课的内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就以此为类比进行讲解。由于它还与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引出和有相关计算重要的联
系,所以在本学科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并有理论联系实际生产生活的作用,是本学科化学实验部分的核
心内容。教学的重点是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和摩尔质量,解决重点的关键是从抽象的角度理解物质
的量是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掌握物质的量和粒子的个数、阿伏伽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掌握摩尔
质量和微粒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二、目标及其解析
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
(2)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
(3)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在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4)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概念的计算。
目标解析
(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就
是指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这里一定数目就是阿伏伽德罗常数个。
(2)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就是指n=N/N%其中n为物质的量,N为粒子
数,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3)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在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就是指理解
摩尔质量的概念,理解它以g/mol为单位时在数值上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相等。
(4)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概念的计算,就是指n=m/M,其中n
是物质的量,m是物质的质量,M是摩尔质量。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是很难理解物质的量概念,并容易混淆成物质的质量或将
物质的量理解为物质的数量,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思维方式,缺少抽象思维,不清楚它与宏观物
理量的联系。要解决这•问题,就要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并指出它与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之间的纽带
关系,其中关键是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进行类比教学,并打好坚实基础,为后面的知识做好铺垫。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物质的量概念的形成的教学中,准备使用电脑多媒体。因为使用多媒体播放教学的PPT,
能把生活中的和物质的量有关的比喻形象的再现出来,让学生能够在比喻中不知不觉的接受物质的量的
概念。
五、教学过程点燃
【问题一工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怎样去理解化学方程式:c+C>2=co2?
【设计意图】:引入课题,同一化学方程式,从微观和宏观角展佃处1T于土形成概念:微观粒子和
宏观物质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联系。
【师生活动】:点燃
C+。2=co2
从宏观质量角度12g32g44g
从微观粒子角度1个碳原子1个氧分子1个二氧化碳分子
从微观角度讲,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从宏观讲,12g碳和32g
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g二氧化碳。在I口常生产和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数得清有多少微观粒子参加反应,
一般是称量物质的质量、量取体积。这里我们就得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在这个化学方程
式里物质的量可以将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质量联系起来。
【问题二工可称量物质与分子、原子和离子这些微观的看不见的粒子之间有什么联系?能否用一定数目
的离子集体为单位来计量它们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及理解能力。
【师生活动】:
问题1:物质的量含义是什么?
生活中一箱饮料有24瓶饮料,一打帽子有12顶帽子,那么我们用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
的集合体。
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
物理量的符号单位名称及符号
长度1(L)米(m)
时间t秒(s)
质量m千克(kg)
温度T开尔文(K)
发光强度I(Iv)坎德拉(cd)
电流I安培(A)
物质的量n摩尔(mol)
物质的量也是与质量、长度-样的物理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
注意:
①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粒的多少,是一个专有名词,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也不可加字、
减字。
②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微观粒子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原子用、中子、质子等。
③物质的量用符号“n”表示。
【例题1】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
A.11T10IH2B.ImolFeC.lmolNH4D.Imol小米
答案:D
问题2: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涵义?物质的量、粒子的个数、阿伏伽德罗之间有何关系?
国际上规定,I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i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X1023,
把I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叫做阿伏伽德罗常数,符号:NA,通常用6.02Xl()23/moi表示。可以理
解为阿伏伽德罗常数是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
物质的量与离子总数和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关系式:n=N/NA
【例题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B.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七个基本单位之一
C.摩尔既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又是粒子的数量单位D.阿伏伽德罗常数就是6.02X1()23
答案:C
变式练习:在0.5molNa2s。4中含有的Na卡的数目是()
A.3.01XIO23B.6.02X1023C.0.5D.1
答案:B
【问题三】:Imol的粒子的质量是多少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推理及应用知识的能力,认识摩尔质量、物质的量、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师生活动工
物质的相对分1摩尔物质含有的粒1摩尔物质质
粒子符号每个粒子的质量/g
子质量子数/个量/g
6.02X1023
H2O182.990X10-2318
C121.993X10-236.02X102312
H2SO4981.628X10-236.02X102398
Na+233.821X10-236.02X102323
结论:
1.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1mol任何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3.Imol任何离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这种离子的式量。
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g/mol或kg/mol
物质的量、质量、摩尔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w/M
【例题3】下列关于摩尔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的摩尔质量是32g•moPB.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g
C.C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gD.CO3”摩尔质量是60g•mol"
答案:D
变式练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磷酸的摩尔质量与6.02X1()23个磷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B.6.02X1(/3个N2和6.02XIO??个H2的质量比等于14:1
C.32go2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2X6.02X1()23
D.常温、常压下,0.5X6.02X1()23个一氧化碳分子的质量是28g
答案:D
六、目标检测
1.关于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符号为心,近似为6.02x1
B.24g镁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NA
C.阿伏伽德罗常数约是6.02x1023
D.阿伏伽德罗常数是12g碳中所含的碳原子数
2.下列关于摩尔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摩尔质量是18g
B.2mol水的摩尔质量是lmol水摩尔质量的2倍
C.任何物质的摩尔质量都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D.水的摩尔质量是氢气的摩尔质量的9倍
3.若某个原子的摩尔质量是Mg/mol,则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是()
A.MgB.\/Mg
C.M/(6.02xl023)gD.(6.02xl023)/Mg
目标检测题答案:LA2.D3.C
七、课堂小结
1、物质的量概念
2、物质的量、粒子的个数、阿伏伽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
3、摩尔质量的概念
4、摩尔质量、质量、物质的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5、N/NA=n=m/M物质的量将宏观物质的质量和微观粒子数联系起来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气体摩尔体积
主备教师:罗慧秀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影响物质体枳的因素和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指的是物质体积的取决于粒子数目、
粒子大小和粒子之间的间距,并引入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有的体积即摩尔体积的概念。其核心是通
过对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尤其是气体体积的因素的理解从抽象思维理解阿伏伽德罗定律和气体摩尔体
积,理解它关键就是要要理解气体的体积是受温度、压强的影响的,温度越高,体积越大,压强越低,
体积越小,当温度和压强相同时,粒子间的间距一定,相同数目的粒子所占体枳相同。学生在初中物理
已经学过气体体积和温度、压强之间的关系,在前一课时中已学了物质的量,本节课的内容气体摩尔体
积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由于它气体摩尔体积贯穿整个化学学科,所以在本学科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并有联系气体微观粒子和宏观物理量的作用,是本学科化学实验计算部分的核心内容。教学的重点是气
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相关计算,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要了解气体体积的影响因素以及气体摩尔体积通过物
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微粒粒子数建立起来的联系。
二、目标及其解析
教学目标
(1)了解气体、液体和固体体积的影响因素,
(2)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3)掌握气体摩尔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以及与相关物理量的转换。
目标解析
(I)了解气体、液体、固体体积的影响因素;理解阿伏伽德罗定律,就是指要了解决定气体、液体、
固体体积的大小的因素分别有粒子数目、粒子大小和粒子间的距离,了解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粒子数
目相同的气体具有相同的体积。
(2)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就是指要了解气体摩尔体积不是一个固定值,了解Vm的影响因素,
概念、单位及计算公式。
(3)掌握气体摩尔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以及与相关物理量的转换。就是指要能应用气体摩尔体
积、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等这些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忽视气体摩尔体积仅限于气体相关的计算,同时认为气
体摩尔体积总是22.4L/mol,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易混淆和不理解决定气体体积的因素和决定固体与
液体体积的因素有区别,lmol的气体体积取决于粒子间距,而Imol固体或液体体积这个因素是可以忽
略的,而气体粒子间距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发生改变,体积随之改变,气体摩尔体积也就会发生变化。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了解温度和压强两个因素和气体体积大小的关系,其中关键是从学生实际出发,采
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来讲解温度和压强对气体体积的影响。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气体摩尔体积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多媒体教学。因为使用多媒体,有利于使用相关图片和
数据比较讲解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以及温度和压强对气体体积的关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五、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前一节的学习,我们将宏观质量与微观粒子联系在一起。那么,物质的体积与微观粒子之
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问题]: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师生活动工根据n=N/NA=m/M和m=P-V推导出N/NA-M=P-V
问题1:观察和分析卜表,1mol固、液、气态物质的体积有什么特点?
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原子或分子个数体积
化学式分子质量质量(个)20℃,lOlkPa
Fe5656g602X1(产7.2cm3
6.02X1023280cm3
G2H22。11342342g
233
H2O1818g6.02X1018.0cm
C2H50H4646g6.02X10”58.3cm3
23
H222g6.02X1024.0L
23
O23232g6.02X1024.0L
23
CO24444g6.02X1023.9L
结论:
(1)lmol不同的固态或液态物质的体积不同。
(2)在相同状态下lmol气体的体积基本相同。
(3)lmol气体的体积比lmol不同的固态或液态物质的体积大得多。
(4)气体体积的计算给出了一定的条件。
问题2:为什么有上述规律?请你推测,决定固、液、气物质的体积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决定物质体积大小有三个因素:①粒子数目②粒子大小③粒子间距。
例如:通常情况下lmol水体积约为18mL,加热至沸腾ImolH?。(g)体积约为3.06xl04mL,扩大约1700
倍,在这个过程中粒子数目和粒子大小相同,只有粒子之间的间距变大了,所以体积也变大了。
对于气体,只要温度、压强相同,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就相同,所以具有相同数目粒子或相同物质的
量的任何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l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22.4L。
【例题1】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如果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A.气体的分子大小不同B.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不同
C.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同D.气体的性质不同
答案:C
【问题二工阿伏伽德罗定律?什么是气体摩尔体积?
【设计意图】:掌握阿伏伽德罗定律、气体摩尔体积的应用,理解气体摩尔体积与物质的量、气体体积之
间的关系。
【师生活动工
问题1:什么是阿伏伽德罗定律?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粒子。
【例题2]:判断正误
1.在标准状况下,I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为22.4L。()
2.Imol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3.在标准状况下,lmolC)2和N2混合气体(任意比)的体积约为22.4L。()
答案:1.X2.X3.V
变式练习:判断正误
1.22.4L气体所含的分子数一定大于11.2L气体所含的分子数。()
2.任何条件下,气体的摩尔体积都是22.4L。()
3.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才能是22.4L/mol。()
答案:1.X2.X3.X
问题2:什么是气体摩尔体积?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较气体摩尔体积。符号:Vm。
表达式:Vm=V/n(V为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体积,n为气体的物质的量)
单位:L/mol标准状况下,Imol任何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
问题3:气体摩尔体积一定是22.4L/mol吗?
根据表达式Vm=V/n可知,Vm受体积V的变化影响,而对于Imol任何气体来说,决定体积大小
的主要因素是粒子间距,而温度和压强的改变粒子间距也会发生改变,所以只有在相同条件下,Vm才是
-—个定值,并且任何气体的Vm都相等,标况下Vm约为22.4L/molo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
【例题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分子的大小决定
B.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
C.气体摩尔体积是指Imol气体所占有的体积为22.4L
D.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等
答案:B
【问题三】:对于气体,物质的量、粒子个数、质量、气体摩尔体积之间有什么联系?
【设计意图]巩固概念,建立物理量之间的联系。
【师生活动】:n=N/NA=m/M=V/Vm
【例题4】在23g某气体中含有3.01X1()23个分子,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A.23g/molB.60g/molC.46g/molD.92g/mol
答案:C
六、目标检测
1、物质的量为Imol的两种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它们必然()
A.具有相同数目的原子B.体积都占22.4L
C.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D.具有相同的摩尔质量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gH2的体积为22.4L
B.11.2LO2的质量为16g
C.标准状况下,22.4L40含6.02X102个分子
D.标准状况下22gCO,与11.2L的HC1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3、标准状况下,下列物质所占体积最大的是()
A.98gIbSOtB.6.02X1023个CO2C.44.8LHC1D.6gH2
答案:LB2.D3.D
七、课堂小结
1、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阿伏伽德罗定律
2、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3、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主备教师:罗慧秀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配制一定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指的是用容量瓶等仪器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
度的溶液,其核心是配制的过程和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理解它关键就是要掌握配制过程以及物质的
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学生已经学过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了解它与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
系,本节课的内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和误差分析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由于它还与化学反
应给物质的量计算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并贯穿整个高中化学内容,是本学科化学实
验部分的核心内容。教学的重点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解决重点的关键是演示好一定物质的
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要点。
二、目标及其解析
教学目标
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了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基本原理,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
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并进行误差分析分析。
目标解析
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了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基本原理,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
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就是指要能熟悉容量瓶的使用方法,能根据条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并能对实验中的不规范操作进行相关的误差分析。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忽视物质的量浓度是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物质的物质的
量浓度,忽视体枳指的是溶液的体枳,误差分析时有一定的难度。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没有掌握物质
的量浓度的概念以及它与物质的质量等的关系。要解决这问题,就要就要让学生充分理解物质的量浓
度的表达式,其中关键是还要弄清楚物质的量浓度与相关的物理量(如物质的量、质量、密度)的关系。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多媒体和视频播放器。因为使用多媒体视
频,有利于学生通过视频向学生演示实验具体步骤,了解使用仪器和步骤,分析解决实验中可能出现的
误差,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
五、教学过程
【引入】:在医院的血常规化验单中,经常出现mmol/L,它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表示什么意思呢?
【问题11mol「硫酸溶液的含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师生活动】:1L溶液中含有1molH2S6或将98gH2sO4溶于水配成1L的硫酸溶液。
[例题1]:将40gNaOH溶解在1L水中,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否为1mol/L?
答案:否
【问题二】:用现有仪器(100mL烧杯、100mL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天平、药匙)、蒸储水、氯
化钠固体配制100mLI.OOmolNaCI溶液?
【设计意图】:提出任务,让学生分组探究配制原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复习2) 苏教版
- 2025年中国淋浴房下移轮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客梯车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生态修复在商业地产开发中的应用与前景分析
- 现代建筑的结构设计与环境适应性
- 2025年中国牛黄解毒片行业市场深度评估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电影院装修中智能影音系统的集成应用
- 环境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 2025年中国A型合页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电影产业的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
- 1《读懂彼此的心》(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 DB32T 2857-2015 玉米产量现场测定操作规程
- 胫骨骨折的护理查房
- 房颤手术后护理流程
- 2024版质量管理培训
- 校车驾驶员照管员培训
- 高中师德师风培训
- 电动工具培训课件
- 建筑总工程师招聘面试题与参考回答2025年
- 房地产市场报告-沙特阿拉伯房地产简介 202411
- 刑事诉讼法课件第十章管辖与立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