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电大-山东中学教心理学论述题-小抄_第1页
2017年电大-山东中学教心理学论述题-小抄_第2页
2017年电大-山东中学教心理学论述题-小抄_第3页
2017年电大-山东中学教心理学论述题-小抄_第4页
2017年电大-山东中学教心理学论述题-小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Word文档用心整理,可以编辑精心整理编辑word版可自由编辑第页【2017年电大考试整理】2017年电大山东中学教心理学论述题-小抄【2017年电大考试整理】2017年电大山东中学教心理学论述题-小抄【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第一章教育心理概述1.学习与教学的基本要素①学生——

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

③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影响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皮亚杰认识发展的阶段理论及其教育价值?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建构主义的发展观: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同时,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2}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的过程中其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它主要的行为模式,标志着这一阶段的行为特征,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不是一些孤立的行为模式的总和。

2、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㈠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特点:

感觉和动作分化;客体守恒性是后来认知活动的基础。

㈡前运算阶段(2—7岁)

特点: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开始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即万物有灵论;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

未获得物体守恒概念。

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特点:具有抽象概念,能进行逻辑推理;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理解原则和规则,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㈣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特点: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能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

不再刻板的恪守规则。

3、影响发展的因素:1成熟、2练习和经验、3社会性经验、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1)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2)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一、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个体解决危机的成功程序一般都处在从积极到消极的连续体的某一点上。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八个阶段:1学习信任阶段2成为自主者的阶段3发展主动性阶段4变得勤奋的阶段5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6承担社会义务的阶段7显示充沛感的阶段8达到完善的阶段。

二、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指出了人生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这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中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小学生正处于第四阶段:变得勤奋的阶段。初中和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建立自我同一性的时期,教师要理解学生需要大量的机会来体验各种职业和社会角色,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在这当中,要始终给予学生有关其状况的真实的反馈信息,以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确定合理的、适当的自我同一性。教师要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切不可简单地将其当作“孩子”来看待,不要在其同伴或其他有关人员面前贬低或轻视他们。

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1、建构主义强调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个体的知识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仅取决于事物本身,事物的感觉刺激本身并没有意义,意义是由人构建起来的,它同时取决于我们原来的知识经验背景。建构主义受到杜威、维果斯基、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的影响。

2、基本观点:

※1

知识观

:1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他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其次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普遍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

2学生观:1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2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每个人在自己的活动交往中形成了自己个性化的、独特性的经验,每个人都会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形成自己的理解。

3学习观:学习不仅是理解和记忆新知识,而且要分析它的合理性、有效性,从而形成自己对事物的观点,形成自己的“思想”;学习不仅是新的知识经验的获得,同时还意味着对即有知识经验的改造。顺应要以同化为前提,而离开顺应的一面,新知识的同化也很难真正的完成。只有将同化和顺应统一起来才能深刻理解学习的实质,同化和顺应的统一就是知识建构的具体机制。

4学习中的社会性相互作用

5情境性学习:布朗提出的。强调把所学知识与一定真实性任务情境挂起钩来,提倡在教学中使用真实性任务,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合作来解决情境问题,以此建构能灵活迁移应用的知识经验。

第四章知识的学习1、什么是概念?概念学习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如何进行概念教学?

所谓概念,就是用某种符号所代表的一类具有某些共同关键特征的事物。要素:名称,内涵,外延。

概念学习的方式:就是要理解某类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概念学习有两种主要方式: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

概念形成:学习者可以对同类事物的各种实例进行分析,对比它们与其他事物的区别,从而发现这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

概念同化:学习者可以利用原有概念来理解一个新概念的定义,从而明确一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

概念教学的几点建议:

1概念分析2突出有关特征,控制无关特征3正例与反例的辨别4变式5比较第五章课后习题:技能的形成1、用我国的心智技能形成理论谈谈用教学方法培养心智技能。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三阶段

1原型定向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的各个动作要素及动作之间的执行顺序,并了解动作的执行方式。

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

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

2原型操作

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要使心智活动的所以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

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

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

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一边进行实际操作,一边用言语来标志和组织动作执行。

3原型内化

教学之注意以下几点:

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不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顺序,不能颠倒。

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即用出或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完整地描述原型的操作过程。然后再逐渐缩减。

在这一阶段也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得以进一步概括,以便广泛适用于同类课题。

在进行由出声到不出声、由展开到压缩的转化过程中,也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不能过早转化,也不宜过迟,而应适时。

第六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1、评述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前习俗水平一、服从于惩罚定向二、朴素的利己唯物主义2)习俗水平三、使他人愉快和帮助他人定向四、进义务、重权威和维持现有秩序的定向3)后习俗水平五、墨守成规和契约定向六、良心或原则的定向2、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

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

4价值辨析

第七章问题解决与创作性思维1、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①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②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③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①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②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②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③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8、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

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①发散思维训练

②推测与假设训练

③自我设计训练

头脑风暴训练

第八章学习动机1、简述动机的归因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动机归因理论:美国的韦纳。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推论这些行为原因的过程。理解学生对成功或失败所给予的原因或归因是一种鉴别控制学生行为的动机类型的方法。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就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

教育意义:

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因此,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联系其学习的进步与努力程度,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奖励,对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给以最高评价,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给以最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正确归因。(2)学生对能力的可控性具有不同的理解。能力虽然是相对稳定的,但并非完全不可控的,能力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和受教育的结果。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激励学生加倍努力学习。

2、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适当地开展学习竞赛:(一)竞赛的作用:1、积极作用:在其他条件相等时,个人竞赛比团体竞赛效果好。2、消极作用:(1)使学习迟缓的人丧失信心(2)对于知道自己不需要任何努力就能成功的人缺乏激励。(3)对某些人有过分的压力(4)对不合作是一种鼓励。此外,还表现在大多数学生会产生失败感。(二)运用原则:1、要慎用少用。2、要注意方式:一方面题目不宜过难,另一方面不宜只在少数优秀学生中进行。应按(1)能力分组(2)鼓励学生自己和自己竞赛。用昨天和今天比。

二、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一)作用:一般说来,应奖励多于惩罚。奖励过多也有负面作用。批评更不宜过多,但是适当的批评,尤其对成绩好的学生的批评能取得一定好的效果。对学生有促进作用,但运用不当,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后果。(二)应注意的问题:1、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奖惩观:把奖励与惩罚看成是增强学习积极性的手段,而不是目的。2、奖励与惩罚一定要公正、适当。另外奖励的方式应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3、奖惩应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性别差异。

三、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一)学习结果反馈的激励作用(二)反馈的原则:1、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及时。2、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具体。如作文只指优良等,不如用眉批、评语等形成指出优点及不足。

四、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1)学生在每次学习之后,尽量将学习上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将学习上的失败归因于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即努力不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更高的学习动机,树立对下次学习成功的期望,不放弃自己的努力,争取在以后的学习中获得成功。(2)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3、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美国-马斯洛:七种基本需要:缺失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生长需要(认识和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在学校中,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在某种程度上与那些缺失需要(特别是爱和自尊的需要)未得到充分满足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学生感到没有被人爱,或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哪些无法确定自己是否让人(特别是教师)喜欢或不知道自己能力高低的学生,往往会作出较“安全”的选择,即随大流,为测验而学习,而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因此,在马斯洛看来,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首先要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公正的,是热爱和尊重自己的,不会因为自己出错而被嘲笑和惩罚。第九章学习策略1、学习策略训练可采用哪些方法?

(一)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1)在教学中教师先向学生解释所选定学习策略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在具体应用中不断给以提示,让学生口头叙述和明确解释所操作的每一个步骤,并报告自己应用学习策略时的思维,通过不断重复这种内部定向思维,可加强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感知、理解与保持。(2)同时,教师依据每种策略来选择许多恰当的事例来说明其应用的多种可能性,使学生形成对策略的概括化认识;提供的事例应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由简到繁,使学生从单一策略的应用发展到多种策略的综合应用,从而形成一种综合应用能力。(二)程序化训练模式(三)完形训练模式:在教学生列提纲时,先提供一个较好的提纲,解释如何统领材料,下一步就给学生提供一个不完整的提纲,分步对学生进行训练。(四)交互式教学模式:明确下列四种策略:总结、提问、析疑、预测。(五)合作学习模式:称之为合作性讲解。

第十章学习的迁移1、如何利用迁移促进学生的学习?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第十一章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行为改变与行为演练的方法有哪些?联系中学生实际谈谈如何具体用这些方法。

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1)强化法: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如一个学生不敢同教师说话,学习上遇到困难,也没有勇气向教师求教。当他一旦敢于主动向教师请教,教师就给予表扬,并耐心解答。(2)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等。当学生做出我们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我们发给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3)行为塑造法: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让一个缄默无语的孩子说话。(4)示范法:模仿学习的机制是替代强化。(5)惩罚法。两种: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否定评分、给予处分),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时,撤销一个愉快刺激。(6)自我控制法。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1)全身松弛训练。“紧张松驰”对照训练是最常见的一种,由雅各布松创立。对肌肉做“紧张—坚持—放松”练习;对全身多处肌肉按固定次序依次放松,每日练习。(2)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的含义是:当某些人对某些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如一个学生过分害怕猫,我们可以让他先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靠近;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由沃尔朴首创。(3)肯定性训练:也叫自信训练、果敢训练,其目的是促进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真实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权益也尊重别人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自我肯定行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请求:请求他人为自己做某事,以满足自己合理的需要(2)拒绝:拒绝他人无理要求而又不伤害对方。(3)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实际生活中,许多学生会表现出不肯定行为,如谈话时眼睛不敢看着对方、说话句子短、不敢提出合理要求、不敢拒绝别人的无理要求、不敢表示自己的不满情绪、与同学发生矛盾时不敢正面解决问题而是哭着找老师等。肯定性训练是通过角色扮演以增强自信心,然后再将学得的应对方式应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2、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那些?

(一)焦虑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常见是考试焦虑。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方法,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二)抑郁症:首先,要给以情感支持和鼓励,也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服用抗抑郁药物也可缓解。(三)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日本森田疗法。另一种有效方法;暴露与阻止反应。(四)恐怖症: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惧症和社交恐怖症。中学生中(社交恐怖症)较多见,包括与(异性交往)的恐怖。治疗:系统脱敏法(五)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是个体先天素质与后天教养的产物。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原理,为有人格障碍的人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