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安徽适东县某中学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2021届安徽适东县某中学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2021届安徽适东县某中学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2021届安徽适东县某中学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2021届安徽适东县某中学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适东县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城市不应当只是功能性的,其美学特征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

中这样描述佛罗伦萨:”无论是由于悠久的历史还是自身的体验,人们对这种清晰独特的形

态渐渐产生了强烈的依恋,每一处景象都清晰可辨,引起人们潮水般的联想。”同理,城市的

形态应当表达一种清晰独特的意象,而这正是当代我国绝大多数在功能主义理念下产生的城

市的普遍不足之处。

产生于人居生活和特定自然条件长期磨合的传统城市,大到格局,小到建筑风格及构造

技术,往往都具有鲜明的一致性与特殊性,具有鲜明的空间特色。在漫长岁月的点滴积淀中,

它更蕴含了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深厚集体记忆,并成为特定人群文化传统的锚系之地,这样

的城市空间是人们归属感和认同感的重要源泉。而现代社会中由大规模资本主导的快速度、

标准化的城市空间建设,则往往忽视城市特定的自然及人文条件,从而破坏了城市的独特意

象,也破坏了基于此的市民与城市的心理联系。

城市的公共空间在根本上塑造着绝大多数市民共识的城市意象,而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

城市遗产则不仅加强了市民日常生活与城市历史环境的联系,而且是城市空间的历史意象营

造的唯一途径。可以通过这些特色鲜明、认同感强的空间要素的合理组织,建立起清晰独特

的城市意象。这样的城市空间可以使市民在其日常使用中建立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有利于城

市社会的良性发展。

我国当前的城市历史保护方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历史城市的整体保护,另一种则是城

市遗产的局部保护。

前一种方式以丽江、平遥等为代表,大规模的现代建设避开老城进行,老城得以基本完整

地保存了从城市到建筑的大部分历史遗存,历史上形成的城市空间独特意象得以完整地延续。

但在我国大部分城市中,由于现代以来对保护的不重视,以及城市空间复杂而剧烈的现代化

转型,城市遗产大多被毁坏,只能“亡羊补牢”式地选择了后一种局部保护的办法。

城市空间的历史延续性并不是整体式保护的城市的专利,在大多数城市中同样需要被市

民感知,即“城市遗产的公共空间化”可使得城市遗产成为城市公共意象的载体。但事情应

当不止于此,城市的整体意象需要系统性的建构,要表达城市空间整体的特色和历史意蕴,还

需要系统地组织这些意象载体,让城市显现出整体层面的历史特征。

城市历史系统性保护的目标,不是要恢复和因袭历史的风貌一一这样既不可能也无意义

一而是要重建和表达城市空间发展的历史逻辑,改变城市中现实与历史断裂对立的状况,

让它们成为延续的一体。

今天的城市空间发展不应排斥适应现代功能要求而发生的变化,而应该让当代的发展与

城市的历史以统一的逻辑成为一个整体。就如美国波士顿前市长托马斯•梅尼诺所说:“一

个城市的未来,是它的过去合乎逻辑的延伸。”强调系统化的城市历史保护,目标就是要重建

这种空间历史逻辑的延续,让城市的历史对生活其中的市民来说真实可读,而不是仅存在于

文献中。只有在当代日常生活中建立起与城市历史空间的真实联系,城市历史乃至传统文化

的传承才是可能的。

(摘编自沈吻《城市遗产的当代转型与公共空间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建设不应秉持功能主义理念而只强调城市的功能性,从而忽视城市的美学特征。

B.现代城市空间建设忽视了城市特定的自然及人文条件,破坏了城市的独特意象和市民与城

市的心理联系。

C.传统城市鲜明独特的空间关联着人们的集体记忆、特定文化传统和人们的归属认同感。

D.系统地保护城市历史是为了改变城市中现实与历史断裂对立的状况,重建城市空间发展的

历史逻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引用凯文•林奇的话是为了论证城市美学特征的意义和城市应有清晰独特的

意象。

B.文章采用递进结构,第二段论述了城市意象的意义,第三段论述了塑造城市独特意象的具

体措施。

C.文章是基于城市建设中忽视城市特定自然及人文条件、城市独特意象遭到破坏等现状而写

的。

D.文章列举我国当前城市历史保护的方式,分析城市遗产遭到破坏的现状,增强了文章的现

实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空间中有了城市遗产,就可以使市民与传统文化建立联系,使城市实现良性发展。

B.现代以来我国大部分城市选择城市遗产局部保护的原因是不重视保护,导致城市遗产毁坏

严重。

C.一个城市的未来是它的过去合乎逻辑的延伸,对城市发展来说,延续其历史逻辑是最为重

要的。

D.要传承城市历史与传统文化,必须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建立起与历史空间的真实联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4〜6小题。

材料一:

河南海池县段村乡位于淹池县北部深山区,是牛心柿的主产地。这里的牛心柿个大且含

糖量极高,已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由牛心柿加工而成的牛心柿饼又称仰韶柿饼,

属“仰韶三宝”之一。据了解,段村乡是河南省级扶贫开发重点乡,今年确定以发展特色产

业精准扶贫,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目前,段村乡种植的牛心柿已经超过3万亩,亩均纯收入

近6000元。下一步,段村乡还将积极引进牛心柿深加工项目,使柿子产业链条日趋完善、

规模不断壮大。

材料二:

河南商丘市虞城的穷根在哪儿?120万人口,年产26亿斤粮食。基础设施差,群众“等

靠要",政府兜底弱。因病因残致贫就占三成,然后依次是因智、因老、因婚、因学等。开

发虞城,优势在哪儿?毗邻5条高速、3条铁路,有3家上市公司,在全国钢卷尺市场占80%

的份额。尤其是开放的虞城人,有看天下的眼光、走四方的精神、闯世界的勇气。牢牢抓住

“人”这一关键因素,“日清周评马上办”制度紧紧抓住“三个人”一一部门负责人、乡党

委书记、村支书,紧紧围绕全县带头的3.2万名党员。每周末的“周评”会是一个增知识、

长本领的培训场、练兵场。专家授课,讲规划,讲金融、讲法治、讲扶贫,既讲题也答问,

解疑释惑、精准指导。扶贫者脑袋富了,扶贫行动就准了、快了、新了、实了。

材料三:

扶贫干部在工作中感受到,不怕“难”字当道,就怕“懒”字沾身。如果没有“靠人不

如靠己”的斗志,只寄希望于更好的政策、更多的援助,显然很难根本脱贫。这更证明了“扶

志”的重要性。帮助群众脱贫,推动当地发展,其实正如人的身体,不能只是简单输血。输

血只能救急,让人体自身可以“造血”,这才是保持人体健康的正确方式。“授人以鱼,三

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讲的也是这个道理。精准扶贫需要用心扶志。扶贫干部不

能急躁,不要埋怨,要多些耐心,善加引导,努力让制定的帮扶措施更加扎实细致,更加符

合贫困家庭的实际。要“多开院子会”“多交政策底”,让贫困群众看到改善境遇的希望,

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从而调动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激情与斗志。

材料四:

脱贫攻坚首战之年,进展喜人。然而,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落实过程中,也出

现了不少问题。一些地方形式主义比较严重。驻村干部“走读式”“挂名式”帮扶,聪明才

智没放在踏实帮贫困群众勤劳致富上,却花在怎么通过“巧算”收入账把贫困群众“算脱贫”

上。作为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地方政府不认真想办法、出实招帮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却为

完成任务搞“数字脱贫”。一些扶贫主体功利主义严重。比如,在贫困地区投资兴业的一些

企业,以扶贫为名要优惠、要政策扶持,实际上却“扶富不扶贫”,还往脸上贴“扶贫济困

模范”“社会责任楷模”的标签。抢摘贫困帽凸显政绩的冲动在一些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西部某深度贫困县,目前贫困发生率依然高达30%,却提出今年要“摘帽”。这些扶贫领域

存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笔者以为,一些人对扶贫事业缺少应

有的敬畏之心,依然抱有功利主义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帮扶连接着一家人的柴米油盐、看

病上学,即使脱钩后,看着曾经的帮扶对象因为发展能力没有培育起来而再度返贫,那些光

授人以鱼不授人以渔的帮扶干部如何心安?打着扶贫的幌子却不干帮扶实事,这样的企业如

何承受扶贫济困的道义之重?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介绍了河南海池县段村乡有关精准扶贫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发展特色产品牛心柿

的已有成就和具体规划,以此诠释了精准扶贫的内涵。

B.材料二主要介绍了河南虞城与精准扶贫相关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河南虞城穷困的根源、

脱贫的优势以及精准扶贫的具体做法等。

C.材料三是从扶贫干部的角度讨论精准扶贫问题,作者认为这些扶贫干部不怕困境,但会

因时间长以及扶贫对象的问题而产生偷懒现象。

D.材料四是一篇时评类文章,主要分析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在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

题,目的是告诫人们要正确看待精准扶贫问题。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精准扶贫,需要发展特色产业。段村乡扶贫工作围绕牛心柿这个特色产业进化,不仅扩

大种植面积,还积极引进牛心柿深加工项目,完善柿子产业链条。

B.精准扶贫需要把握“贫”的根源所在,河南商丘市虞城贫穷的主要根源在于依赖思想严

重,事事依靠政府。

C.精准扶贫不能“输血”,要让当地学会“造血”,要“授人以渔”,教给百姓脱贫的方

法,激励他们脱贫的心志。

D.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落实过程中,一些扶贫区域出现了很多不好的苗头,这都

是受功利主义的影响。

6.阅读材料三、四,你认为我国目前“精准扶贫”还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7〜9小题。

套不住的手

赵树理

白云岗会社大磨岭大队有个教练组,是高级社时期成立的,任务是教初参加农业生产的

人学技术,两个做活质童最高的老农民当教师,陈秉正兼任组长,王新春兼任副组长。

组长陈秉正己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按一般惯例,这样大岁数的人本来早就该不参加

主要劳动,大队成立敬老院,经过评议,请陈秉正老人退休入院。这老人只进去了三天,就

觉着只做那些揭麻皮、拣棉花之类的轻微劳动,有气力没处使,自动要求出院,依旧当他的

教练组长。

他教人做活,不但要求规格,而且要教架势,他先做榜样,让徒弟们在一边跟着看。他

一边做一边讲,往往要重复讲十几遍,然后才让大家动手他跟着看。因为格律太多,徒弟们

记着这样忘了那样,有时候腰太亘了,有时候步子乱了,有时候下锄没有计划……陈秉正不

住口地提醒着这一个,招呼着那一个,也常常随时打断他们的工作重新示范。

徒弟们练架势练得累了,陈秉正便和他们休息一阵子,也招呼相隔八九段梯田下边的沟

岸上的副组长王新春。陈秉正一见王新春过来,就伸出手来和他握手,王新春却常是缩回手

去躲开。王新春比陈秉正小十来岁,和陈很友好,就是怕和他握手,因为被他握住像被柑子

夹住那样疼。

陈秉正的手确实和一般人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都展不

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圈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来真像用树枝做成

的小耙子。

王新春时周围的青年人说:“没有那两只手,咱们现在种的这教练场恐怕还是荒坡哩!

这些地都是他老哥和咱们现在的大队长父子俩一攫头一攫头剜开、一条堰一条堰垒起来

的。”

陈秉正一本正经地说:“是叫你们学成我这手,不是叫你们长成我这手!不是开山,我

这手也长不成这样;不过上辈人把山都开了,以后又要机械化了,你们的手用不着再长成这

样了!”

一九五九年冬天,儿孙们为了保护老人那双劳苦功高的手,给他买了一双毛线手套,老

人带好了握了握、伸了伸说:“还好!”说罢,卸下来交给满红媳妇说:“哲且给我放过去

吧!”满红媳妇说:“爹!你就带上走吧!到地里手不冷?”老人说:“在沟里闸谷坊,戴上

它搬石头不利落!”说着就放下走了。以后谷坊闸完了,别的活儿又陆续接上来一恻干草、

出羊圈、窖萝卜、捶玉米……哪一种活儿也不好裁着手套做,老人也就忘了自己还有一双手

套。

一天,陈秉正被评选为本年的劳动模范,要到县里去出席劳模大会。他除了换上新棉袄

和新腰带外,又把他的手套带上。

他住在招待所,当天吃过午饭,人们差不多都想上街逛逛,老人束上腰带,戴上手套,

便走出房间。因为院里两截剩余木料碍着路,他总觉着不太顺当。其中一截木料是截去两头、

留下中间的一段盘节,乂粗又短又弯又扁,很不好转动。老人很费了点气力才掀起来,转过

去了一点就又映跌死了。老人邀四个青年一同去转动木料,且趁空子解了腰带脱下他的新棉

袄来放在床上,就跟着走出去了。短短一截木头,四个人就护满了,老人插不上手,只好让

他们转,而自己去搬动另一截。接着弯下腰用两手托住,两腿摆成骑马架势,两肩一耸,利

利落落抬起来。

紧接着,大家用铁锹拢着院里的残砖、破瓦等类的零乱东西,老人跟在后边扫地。不过

个把钟头就把六个院子都清理完了,垃极都堆在大甬道的两旁,成材的东西都抬到存剩余材

料的后门外,只等夜间有卡车来装载。老人对这成绩欣赏了一阵,觉着这样一清理,走步路

也痛快得多。

老人重新穿起新棉袄。束住了腰,伸手去戴手套,才发现把手套丢了。老人跑到雨道旁

边的垃圾堆里找,可几十筐垃极,怎么会找到呢?

老人的手套洗得干干净净的,搭在靠近火炉的一个椅背上,都快烘干了。

第二天他回到家,换过衣服之后便把手套还给儿媳妇说:“这副手套还给你们吧!我这

双手是找不住手套的!”

(摘选自《人民文学》1960年,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构思上以小见大,通过一双“变形”的手,刻画出一位高级社时期农业生产技术、思

想觉悟都很高的农民形象

B.小说的语言质朴平易,口语化很明显,但又生动形象,达到了通俗化和艺术化的高度统一。

如“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

C.小说通过对陈秉正以及像他这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讴歌了他们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间

接批判了当时社会上一些歧视劳动的现象。

D.小说情节可分为两个部分:先集中刻画陈秉正的手的故事,再集中讲述手套的故事。后者

是对前者的深入延伸。

8.文章是如何塑造陈秉正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本文以“套不住的手”为标题,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苏辙,字子由,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科,又同策制举。仁宗春秋高,辙虑或倦于勒,

因极言得失。而于禁廷之事,尤为切至。策入,辙自谓必见黜。考官司马光第以三等,范镇

难之。考官胡宿以为不逊,请黜之。仁宗曰:“以直言召入,而以直言弃之,天下其谓我何?”

宰相不得已,置之下等,授商州军事推官。

王安石以执政与陈升之领与可条例,命辙为之属。安石出《青苗书》使辙熟议,辙尽言

其弊。会河北转运判官王广廉奏乞度僧牒数千为本钱,于陕西酒可私行青苗法,春散秋敛,

与王安石意合,于是青苗法遂行。安石因遣八使之四方访求遗利中外知其必迎合生事皆莫敢

言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可安石怒将加1以罪陈升之止之,以为河南推官。

宣仁后I项朝,用司马光、吕公著,欲革弊事。光以安石私设《诗》《书新义》考试天下

士,欲改科举,别为新格。辙言:“进士来年秋试,日月无几,而议不时决。诗赋虽小技,

比次声律,用功不浅。至于治经,诵读讲解,尤不轻易。要之,来年皆未可施行。乞来年科

场,一切如旧,惟经义兼取注疏及诸家论议,或出已见,不专用王氏学。仍罢律义,令举人

知有定论,一意为学,以待选试,然后徐议元佑五年以后科举格式,未为晚也。”光皆不能

从。

自元祐初,一新庶政,至是五年矣。人心已定,惟元丰旧党分布中外,多起邪说以摇撼

在位,吕大防、刘挚患之,欲稍引用,以平夙怨,谓之“调停”。宣仁后疑不决,撤面斥其

非,复上疏曰:“亲君子,远小人,则主尊国安;疏君子,任小人,则主忧国殆。且君子小

人,势同冰炭,同处必争。一争之后,小人必胜,君子必败。”疏入,宣仁后命宰执读于帘

前,曰:“辙疑吾君臣兼用邪正,其言极中理。”诸臣从而和之,“调停”之说遂已。

(节选自《宋史苏辙传》)

10.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安石因遣八使/之四方/访求遗利/中外知其必迎合/生事皆莫敢言/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

不可/安石怒/将加以罪

B.安石因遣八使之四方/访求遗利/中外知其必迎合生事/皆莫敢言/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

可/安石怒/将加以罪

C.安石因遣八使之/四方访求/遗利中外/知其必迎合生事/皆莫敢言/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

不可/安石怒/将加以罪

D.安石因遣八使之四方/访求遗利/中外知其必迎合生事/皆莫敢言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

可/安石怒将/加以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司,文中指唐宋时户部、度支,盐铁三个财政部门的统称,主理财赋,皆以重臣领之。

B.漕司,亦称“漕运司”,指管理催征税赋、出纳钱粮、办理上供以及漕运等事的官署或官

员。

C.临朝,古代中国在君主制时代由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摄政称制,称为“临朝”。

D.秋试,又称秋闱,是对科举考试制度中会试的借代性叫法,因考期在秋季八月而得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辙富有才华,科考优异。十九岁时,他就和兄长苏轼一同考中进士科。在制举的策论考

试中受到考官司马光的赏识。

B.苏辙富有胆识,忠君直言。他在参加制举的策论考试时,大胆议论宫禁朝廷之事,言辞激

切,不因为可能被罢免而畏缩不言。

C.苏辙体恤士人,爱护人才。司马光想要对科举考试加以改革,苏辙认为考试时间将近,建

议来年的考试不做变动,后面再慢慢讨论科举的条例。

D.苏辙处事果断,有政治主见。宣仁太后在是否任用元丰党人的事情上犹豫不决。苏辙坚决

反对任用元丰旧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宗春秋高,辙虑或倦于勤,因极言得失。

(2)吕大防、刘挚患之,欲稍引用,以平夙怨,谓之“调停”。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14.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中“客”字不作“客人”或“旅居外地”解,而指“坐牢”,称坐牢为“客”,可

见冤愤殊深。

B.颔联中的“玄鬓”,红色鬟发的意思,这里指蝉的双翼。

C.颈联纯用“比”体。两句中无一字不在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蝉和诗人浑然一体。

D.好诗,不但要有诗眼,以放“灵光”,而且有时须有“龙吟”,以发“仙声”。首联就

是这样的“龙吟”之句。

E.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

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1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两句以

酒遣怀,抒发思乡爱国之情。

(2)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为君王所不察,为小人所诬陷后,人生走投无路,内心陷

入极度的苦闷失意的句子是:,。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带着谴责语气的问句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

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本题共3小题,9分)

龙是国家祥瑞。古人认为,大凡统治者能够顺天应时,天下就会,人寿年丰,政

治清明,社会安定,此时便会有祥瑞出现,以彰显上天的满意和鼓励。这种祥瑞,种类繁多,

大体分为嘉瑞、大瑞、上瑞、中瑞、下瑞5个等级。其中“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

龙和觑麟、凤凰、龟、白虎同为五灵之一,是最高等级的祥瑞。在这里,()。不过,

龙的吉祥意义并非仅与国家政治,它也显现在普通百姓的民俗生活中。许多人喜欢用

“龙”作为孩子的名字,更有些人将生儿育女的时间选择在龙年,以为龙年出生的孩子活泼

可爱,生命力格外旺盛。此外,民众们还在陶瓷、竹木、建筑、玉石、剪纸、刺绣等各种工

艺美术和实用设计中,创造的精美的龙图像艺术造型,而龙风呈祥、龙腾虎跃、龙

飞凤舞、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等吉祥图案,都鲜明地表达出人们对吉祥如意、美满健康生

活的向往和祝福。在过春节、元宵节来临,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会舞起长龙,龙灯;端午节期

间则又开展龙舟竞渡。而在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人们更愿意从事一些的活动,

以取得好兆头。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国家政治又一次与龙有了关联。

B.龙又一次关联了国家政治。

C.龙又一次与国家政治有了关联。

D.国家政治又一次关联了龙。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风调雨顺息息相关数不胜数约定俗成

B.风栉雨沐休戚相关数不胜数不约而同

C.风调雨顺休戚相关擢发难数约定俗成

D.风栉雨沐息息相关擢发难数不约而同

19.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过春节、元宵节的时候,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会舞起长龙,龙灯;端午节期间则又开展龙

舟竞渡。

B.过春节、元宵节来临,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会舞起长龙,点亮龙灯;端午节期间则又开展龙

舟竞渡的盛大活动。

C.每当春节、元宵节来临,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会舞起长龙,点亮龙灯;端午节期间则又开展

龙舟竞渡的盛大活动。

D.在过春节、元宵节的时候,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会舞起长龙,点亮龙灯;端午节期间则又开

展龙舟竞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在初唐书法的四大家里,褚遂良是个神奇的存在,他的学书经验和艺术实践对今天的书

法人来说,有示范作用。书法之外,①,尤其能辨王羲之书法作品的真伪。据

说真品、鹰品在褚遂良的眼中就像黑与白,毫无疑惑。但世界上任何一件事物,有人喜欢,

②。褚遂良的书法亦然。喜爱褚书的人称赞他“瘦硬通神”,而批评者则认为

他用笔轻细或少自然,或许这些评价都有其道理,但显然都是基于评论者个人的审美经验和

审美判断。这些来自于别人的评论有助于欣赏者理解、欣赏和学习褚书,但重要的是

③。

21.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45字。

天文学家召开全球新闻发布会,宣布首次直接拍摄到黑洞的照片。这张照片来之不易,

为了得到这张照片,天文学家动用了遍布全球的8个毫米/亚毫米波射电望远镜,组成了一

个所谓的“事件视界望远镜”。此次合作汇集了全球超过200名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项目

科学委员会主席法尔克说:“不同文化、不同机构、不同国家和大洲走到一起合作并不容易,

但如果有共同愿景的驱动,有首次看到黑洞的共同梦想,合作就变得可能。”在“事件视界

望远镜”项目中,中国科学院天文大科学研究中心参与了对黑洞的观测,多名中国学者是此

次黑洞照片相关论文的作者。法尔克说,今后要拍摄更好的黑洞照片,就需要比地球还大的

望远镜,这就需要走向太空,“中国在射电干沙测量技术和太空探索方面的能力正快速增长,

我期待未来中国能成为这个领域的重要一员”。

四、作文(共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文明互鉴真硬核,融梗柠檬谁觉得。霸凌第一九九六,块链不知太难了。”

12月1日,《咬文嚼字》编辑部以一首“顺口溜”发布2019年度十大流行语。“文明

互鉴”“区块链”“硬核”“融梗”“XX千万条,XX第一条”“柠檬精”“996”“我

太难/南了"“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霸凌主义"十条流行语入选。

这些词语有的表赞美,有的寓调侃,有的展自豪,有的抒无奈……百感交集中,2019

即将过去,2020近在眼前。

那么,我们不妨冷静地思考一下:这些词语的背后折射出我们国家怎样的国情与民意?

基于这样的情况,你对个人、社会、国家又有怎样的期许和建议?

请从上述词语中选择一个词语,以“告别2019,走向2020”为副标题,结合现实生活,

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和情境,自拟标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