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高二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高二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高二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高二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高二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人教版高中语文高二复习《文言文阅读》·学生版一.文言文阅读(共20小题)1.(2023•琼海校级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材料一: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慑中国之贤君。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节选自《墨子•亲士》)材料二:文公之出也,竖头须[1],守藏者也,不从。公人,乃求见,公辞焉以沐。谓谒者曰:“沐则心覆,心覆则图反,宜吾不得见也。从者为羁绁之仆,居者为社稷之守,何必罪居者!国君而雠匹夫,惧者众矣。”谒者以告,公遽见之。阳人不服,公围之,将残其民,仓葛呼曰:“君补王阙以顺礼也阳人未狎君德而未敢承命君将残之,无乃非礼乎!阳人有夏、商之嗣典,有周室之师旅,樊仲之官守焉,其非官守,则皆王之父兄甥舅也。君定王室而残其姻族,民将焉附?敢私布于吏,唯君图之!”公曰:“是君子之言也。”乃出阳人。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谍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乃去之,及孟门,而原请降。文公问元帅于赵衰,对曰:“郤毅可,行年五十矣,守学弥惇。夫先王之法志,德义之府也。失德义,生民之本也。能惇笃者,不忘百姓也。请使郤毅。”公从之。文公学读书于臼季,三日,曰:“吾不能行也咫,闻则多矣。”对曰:“然而多闻以待能者,不犹愈也?”文公问于郭偃曰:“始也,吾以治国为易,今也难。”对曰:“君以为易,其难也将至矣。君以为难,其易也将至焉。”文公伐曹、卫,出谷戍,释宋围,败楚师于城濮,于是乎遂伯。(节选自《国语•晋语》)[注]竖头须:竖,宫中役使小臣;头须,人名。(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君A补B王C阙D以E顺F礼G也H阳I人J未K狎L君M德N而O未P敢W承R命(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遇,文中指遭遇,与《鸿门宴》中“不如因善遇之”的“遇”字意思相同。B.师旅,军队通称,与《论语》中“加之以师旅”的“师旅”一词意思相同。C.笃,指厚道忠诚,与《陈情表》中“则刘病日笃”的“笃”字意思不相同。D.释,指解除,与《庖丁解牛》中“庖丁释刀对曰”的“释”字意思不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墨子认为只有国君重视贤士,国家才能生存发展。即使国家陷入困境,国君遭受耻辱,若重视任用贤人,还是能够取得成功。B.阳人不服统治,晋文公率军包围阳人,打算杀掉他们。仓葛认为阳人大多是王室姻族,杀之会丧失民心,于是文公放了他们。C.晋文公率兵伐原,命令携带三天的口粮,三天没有取胜。兵败撤退时得到情报,原人坚持不过两天,后来原人果然主动请降。D.晋文公与郭偃探讨治国难易之道,郭偃指出应辩证看待,国君认为治国容易,则困难将至;国君认为治国困难,则容易将至。(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君定王室而残其姻族,民将焉附?敢私布于吏,唯君图之!②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5)晋文公是怎样“用民”的?请简要概括。2.(2023•海南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材料一:(管子)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节选自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材料二: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昔者,历代之君,法制不一,号令不同,然俱王天下者,何也?必国富而粟多也。夫富国多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是以先王知众民、强兵、广地、富国之必生于粟也,故禁末作,止奇巧①,而利农事。凡农者月不足而岁有余者也,而上征暴急无时,则民倍贷以给上之征矣。耕耨者有时,而泽不必足,则民倍贷以取庸②矣。秋籴以五,春粜以束③,是又倍贷也。关市之租、府库之征、粟什一、厮舆之事,此四时亦当一倍贷矣。故以上之征而倍取于民者四。夫以一民养四主,故逃徙者刑而上不能止者,粟少而民无积也。今也仓廪虚而民无积,农夫以粥子者,上无术以均之也。故先王使农、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终岁之利无道相过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民作一则田垦奸巧不生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奸巧不生则民治。富而治,此王之道也。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④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上不利农则粟少,粟少则人贫,人贫则轻家,轻家则易去,易去则上令不能必行,上令不能必行则禁不能必止,禁不能必止则战不必胜、守不必固矣。此由不利农少粟之害也。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节选自《管子•治国》)【注】①末作、奇巧:指经营奢侈玩好物品的手工业和商业。②庸,通“佣”。③束:古时以十为束。④死:消失。指耗尽。(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民A作B一C则D田E垦F奸G巧H不I生J田K垦L则M栗N多O粟P多Q则R国S富(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区区,小的、微不足道的,与《陈情表》中“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的“区区”意思不同。B.重,指重视,与《论语》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重”字意思相同。C.终岁,指一整年,与《琵琶行》中“终岁不闻丝竹声”的“终岁”意思相同。D.本事,文中指根本大事,与现代汉语中的“真本事”的“本事”意思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励精图治,积聚财富,他认为国家下达的政令多顾及百姓的心意,那么国家出台的政令容易在民间推行。B.管仲认为人民生活得是富裕还是贫穷,关乎国家的治理状况,善于管理国家的君主,一定会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C.从前的明君,虽在国家的法度、号令等方面不尽相同,然而他们都正确看待粮食生产,所以最终在人口、兵力、国土等方面获得优势。D.管仲认为一个国家如果粮食生产不足,就会导致人民贫困,甚至抛弃家园外逃他处,除非有禁律明确制止,否则国家最终难以稳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②故逃徙者刑而上不能止者,粟少而民无积也。(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认为应如何实现“仓廪实”和“衣食足”呢?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3.(2023•东方校级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武灵王平昼闲居,肥义侍坐。王曰:“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肥义曰:“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王其遂行之。”王遂胡服。使王孙绁告公子成曰:“子不反亲,臣不逆主,先王之通谊也。今胡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故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绁谒之叔,请服焉。”公子成再拜曰:“中国者,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畔学者,臣愿大王图之。”使者报王。即之公叔成家,自请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部;微社稷之神灵,则部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部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再拜,乃赐胡服。赵文进谏曰:“衣服有常,礼之制也,先圣之所以教。故臣愿王之图之。”王曰:“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伯不同教而政。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赵造谏曰:“隐忠不竭,奸之属也;以私诬国,贼之类也。臣虽愚,愿尽其忠,无遁其死。”王曰:“忠不辟危,明不距人。子其言乎。”赵造曰:“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臣愿王之图之。”王曰:“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王。夏、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吾计决子其勿反也”(选自《战国策•赵策二》《资治通鉴•周纪》,有删改)(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这三处的字母。故循法之功A不足B以高C世D法古之学E不足F以制G今H吾计I决J子K其L勿反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侍坐,坐在尊长旁边陪伴侍奉,与《论语•先进》“公西华侍坐”中的“侍坐”意思相同。B.“畔学者”与“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公孙丑下》)中的“畔”意思不同。C.“使者报王”与“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报”意思相同。D.“五伯不同教而政”与“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陈情表》)中的“伯”意思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武灵王对国情、人情的洞察准确透彻,知道推行胡服骑射一定会招来非议,事实果不其然。B.同是说服反对者,赵武灵王对叔父从国家形势和往事说起,动之以情,对另外两位反对者则晓之以理。C.赵造一开始表明忠臣为国尽忠,即使获罪也不应当回避,这是在明确地表达反对意见。D.赵武灵王反复给反对者讲述道理的这段文字体现了《战国策》“智谋细,文辞妙”的特点。(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故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绁谒之叔,请服焉。②衣服有常,礼之制也,先圣之所以教。故臣愿王之图之。(5)赵武灵王为什么要推行“胡服骑射”?4.(2023•琼海校级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燕攻齐,取七十余城,唯莒、即墨不下。齐田单以即墨破燕,杀骑劫。初,燕将攻下聊城,人或谗之。燕将惧诛,遂保守聊城,不敢归。田单攻之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连乃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曰:“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怯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顾燕王之无臣,非忠也;杀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齐,非勇也;功废名灭,后世无称,非知也。故知者不再计,勇士不怯死。今死生荣辱,尊卑贵贱,此其一时也。愿公之详计而无与俗同也。且楚攻南阳,魏攻平陆,齐无南面之心,以为亡南阳之害,不若得济北之利,故定计而坚守之。今秦人下兵,魏不敢东面,横秦之势合,则楚国之形危。且弃南阳,断右壤,存济北,计必为之。今楚、魏交退,燕救不至,齐无天下之规,与聊城共据期年之弊,即臣见公之不能得也。齐必决之于聊城,公无再计。彼燕国大乱,君臣过计,上下迷惑,栗腹以百万之众,五折于外,万乘之国,被围于赵,壤削主困,为天下戮,公闻之乎?今燕王方寒心独立大臣不足恃国弊祸多民心无所归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是孙膑、吴起之兵也。能以见于天下矣!故为公计者,不如罢兵休士,全车甲,归报燕王,燕王必喜。士民见公,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于世,功业可明矣。上辅孤主,以制群臣;下养百姓,以资说士。矫国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意者,亦捐燕弃世,东游于齐乎?请裂地定封,富比陶、卫,世世称孤寡,与齐久存,此亦一计也。二者显名厚实也,愿公熟计而审处一也。”燕将曰:“敬闻命矣!”(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六》)【注】济北:聊城。(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燕王方寒心独立/大臣不足恃/国弊祸多/民心无所归/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B.今燕王方寒心独立/大臣不足恃/国弊祸多/民心无所归/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C.今燕王方寒心独立/大臣不足恃/国弊祸多/民心无所归/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D.今燕王方寒心/独立大臣不足恃/国弊祸多/民心无所归/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倍”同“背”,与《鸿门宴》中“不敢倍德也”的“倍”用法相同。B.“公”在文中是对燕将的尊称,可翻译成“您”;在春秋时代,“公”是诸侯的通称。C.“横”在文中是“连横”的意思,即合众弱以攻一强,与“合纵”相对。D.“孤寡”多是古代王侯的自称;现在则多用来指孤独,或指孤儿寡妇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燕将是一位攻防能力很强的将领,他攻下并镇守齐国聊城一年多时间,齐将田单士卒死伤惨重,也没有夺回聊城。B.鲁连认为,聪明的人不会因违背时机而放弃利益,燕将不应该为了发泄一时的激愤而使燕王失掉一位大臣。C.鲁连分析指出,如今楚、魏将退兵,齐国无心向南面进攻,收回聊城的好处很多,所以齐国定会尽一切力量以收回聊城。D.鲁连在分析了燕国的国内、国外形势之后,对燕将的军事才能给予了充分肯定,举史例以理服人,不板起脸说话。(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杀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齐,非勇也;功废名灭,后世无称,非知也。②故为公计者,不如罢兵休士,全车甲,归报燕王,燕王必喜。(5)鲁连为何要写信给燕将?结果怎样?请简要概括。5.(2023•乐东县开学)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建安四年,扬州贼帅郑宝欲略居民以赴江表,以淮南刘晔,高族名人,欲劫之使唱此谋,晔患之。会曹操遗使诣州,有所案问,晔要与归家。宝来候使者,晔留与宴饮,手刃杀之,斩其首以令宝军,其众数千人皆服,推晔为主。晔以其众与庐江太守刘勋,勋怪其故。晔曰:“宝无法制,其众素以钞略为利。仆宿无资,而整齐之,必怀怨难久,故以相与耳!”孙策恶勋兵强伪卑辞以事勋曰上缭宗民数欺鄙郡欲击之路不便上缭甚富实愿君伐之请出兵以为外援且以珠宝赂勋勋大喜外内尽贺刘晔独否勋问其故,对曰:“上缭虽小,城坚池深,攻难守易,不可旬日而举也。兵疲于外而国内虚,策乘虚袭我,则后不能独守。是将军进屈于敌,退无所归。若军必出,祸今至矣。”勋不听,遂伐上缭,至海昏。时策闻勋在海昏,自与领江夏太守周瑜将二万人袭皖城,克之,得勋妻子及部曲三万馀人。勤北归曹操,晔随之。建安二十年,魏公操克汉中,丞相主簿司马懿言于操曰:“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操曰:“人苦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刘晔曰:“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操不从。居七日,蜀降者曰:“蜀中一日数十惊,守将虽斩之而不能安也。”操问晔曰:“今尚可击不?”晔曰:“今已小定,未可击也。”乃还。(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孙策恶勋兵强伪/卑辞以事勋曰/上缭宗民数欺鄙郡欲击之/路不便/上缭甚富实/愿君伐之/请出兵以为外援/且以珠宝赂勋/勋大喜/外内尽贺刘晔独否/B.孙策恶勋兵强/伪卑辞以事勋曰/上缭宗民数欺鄙郡/欲击之路不便上缭甚富实/愿君伐之/请出兵以为外援/且以珠宝赂勋/勋大喜/外内尽贺/刘晔独否/C.孙策恶勋兵强伪/卑辞以事勋曰/上缭宗民数欺鄙郡/欲击之/路不便上缭甚富实/愿君伐之/请出兵以为外援/且以珠宝赂勋/勋大喜/外内尽贺/刘晔独否/D.孙策恶勋兵强/伪卑辞以事勋曰/上缭宗民数欺/鄙郡欲击之/路不便/上缭甚富实/愿君伐之/请出兵以为外援/且以珠宝赂勋/勋大喜/外内尽贺/刘晔独否/(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劫之指胁迫刘晔,“劫”字与《红楼梦》中“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的“劫”字含义不同。B.案问指查办审问,“案”字与《聊斋志异•促织》“成妻纳钱案上”的“案”字含义不同。C.若军指你的军队,“若”字与《陈涉世家》“若为佣耕,何富贵也”的“若”字含义相同。D.不听指不听取、不接受意见,“听”字与《陈情表》中“听臣微志”的“听”字含义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宝想要裹胁百姓到长江以南,希望借助刘晔的地位和名望来达成目的,刘晔冷静应对,邀请郑宝到自己家中宴饮,并趁机杀死了他。B.刘晔头脑清醒,他解除自我危机后,没有贸然将郑宝的部下收为己用,因为他知道对他们进行整编,必然会引起怨恨,局面难以持久。C.刘晔洞察时局,他能看出孙策求盟背后潜藏的危机,积极劝阻刘勋讨伐上缭;也了解蜀地君臣的特点,知道蜀地安定之后攻蜀的忧患。D.刘备初占蜀中就远行夺取江陵,刘晔劝谏曹操在蜀地人心未定之时主动出击,免留后患,可惜曹操并未采纳他的意见而错失伐蜀良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晔以其众与庐江太守刘勋,勋怪其故。②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5)刘晔阻止刘勋讨伐上缭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6.(2023•海南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亡妻王氏墓志铭苏轼治平二年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轼铭其墓曰:君讳弗,眉之青神人,乡贡进士方之女,生十有六年而归于轼,有子迈。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谨肃闻。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从轼官于凤翔,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复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将死之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其死也,盖年二十有七而已。始死,先君命轼曰:“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未期年,而先君没。轼谨以遗令葬之。铭曰:君得从先大人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语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B.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C.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D.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事吾先君先夫人”的“先”与“先大母婢也(《项脊轩志》)”中的“先”意思相同。B.讳:旧时可指死去的帝王或尊长的名字,如:汉讳武帝名“彻”为通,子厚讳宗元。C.“生十有六而归于轼”中的“归”与“守拙归园田”(《归园田居》)的“归”意思不同。D.姑:本义为旧时妻子称丈夫的母亲。引申指“父亲的姐妹”或“丈夫的姊妹”。文中作引申义。(3)下列对原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小段起笔,苏轼用通常惯用的志文笔法,略述了亡妻王弗丧葬事宜。不事雕琢,哀思尽显。B.第二段苏轼略述妻子嫁入苏家前后的情景,言语间可见他和妻子相识已久且彼此之间了解甚深。C.苏轼以先君一句“命轼曰:‘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从侧面再写王弗对苏轼的德重情厚。D.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的怀妻之语寄寓着的伤婉痛情与本文异曲同工,情深意长。(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②未期年,而先君没。轼谨以遗令葬之。(5)苏轼用“敏而静”来形容王弗,除了精于读书,文章第二段还有哪些信息能体现王弗作为苏轼妻子的这种特质?请简要概括。7.(2023•琼山区校级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选自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文本二:五代史宦者传论欧阳修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宦者之害,非一端也。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已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惟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可不戒哉?(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B.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C.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D.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书》,指《尚书》,意为“上古之书”,与《诗经》《礼记》《易经》《春秋》合称“五经”。B.用事,此处指“执政”“当权”,与其意义和用法相近的有“视事”“当国”。C.忍,此处意为“残忍、残酷”,与《齐桓晋文之事》“吾不忍其觳觫”《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动心忍性”中的“忍”字意思都不同。D.恃,意为“依仗、依靠”,与“恃才傲物”“恃才矜己”中的“恃”字意义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擅长写史论,文本二以宦官制度给国家带来危害立论,逐层剖析宦者祸国的行径,叙事议论相得益彰,分析详尽。B.欧阳修认为宦官终日随侍国君,关系日渐亲密,国君日益疏远忠臣,而重用宦官理政是导致宦者之祸的重要原因。C.有时国君发觉宦官危害已深,想要铲除祸患,却或因操之过急而被宦官挟持成为人质,或使奸雄们借机生事。D.唐昭宗亲近宦者,远离贤士,当他开始悔悟时,却为时已晚,因为此时宦官已经形成自己的势力,难以根除。(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②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5)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和《五代史宦者传论》中都提到君主如果治国不当,就会有“身死国灭”的危害。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明君治国的做法。8.(2023春•琼山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莫濛,字子蒙,湖州归安人。以祖荫补将仕郎,累官至大理评事、提举广南市舶。张子华以赃败,朝廷命濛往鞫之,濛正其罪。又言秦熺、郑时中受子华赂,计直数千缗。还朝,除大理寺正。吏部火,连坐者数百人,久不决,命濛治之。濛察其最可疑者留于狱,出余人为耳目以踪迹之,约三日复来,遂得其实,系者乃得释。黄州通判奏亲擒盗五十余人,上命濛穷竟,既至,咸以冤告。濛命囚去桎梏,引通判至庭,询窃发之由,斗敌之所、远近时日悉皆抵牾,折之,语塞。濛具正犯数人奏上,余释之。上谕辅臣曰:“莫濛非独晓刑狱,可俾理金谷。”除户部员外郎。朝廷遣濛措置浙西、江淮沙田芦场,上语之曰:“得此可助经费,归日以版曹处卿。”濛多方括责,得二百五十三万七千余亩。言者论其丈量失实,责监饶州景德镇。起知光化军。谍知金渝盟郡乏舟众以为虑濛力为办集及敌犯境民赖以济时饷馈急,除淮南转运判官,濛迁延不之任,右司谏梁仲敏劾其慢命,竟罢官。宣谕使汪澈为言于上,复旧职,召见,上谕曰:“朕常记向措置沙田甚不易。”濛谢曰:“职尔,不敢避怨。”上曰:“使任责者人人如卿,天下何事不成。”未几,召除户部左曹郎中,出知扬州。陛辞,上以城圮,命濛增筑。濛至州,规度城堙,县重赏激劝,阅数月告成。除直宝文阁学士、大理少卿兼详定司敕令官,兼权知临安府。未几,假工部尚书使金贺正旦。金庭锡宴,濛以本朝忌日不敢簪花听乐,金遣人趣赴,濛坚执不从,竟不能夺。使还,除刑部侍郎,改工部侍郎兼临安府少尹,以言者罢。起知鄂州。卒于官,年六十一,赠正奉大夫。(节选自《宋史•莫濛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谍知金渝盟/郡乏舟众/以为虑/濛力为办集/及敌犯境民/赖以济/B.谍知金渝盟/郡乏舟/众以为虑/濛力为办集/及敌犯境/民赖以济/C.谍知金渝/盟郡乏舟/众以为虑/濛力为办集/及敌犯境民/赖以济/D.谍知金渝/盟郡乏舟众/以为虑/濛力为办集/及敌犯境/民赖以济/(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祖荫,祖先荫封,后世子孙因先代官爵而受封赏。莫濛就是凭借祖荫考中将仕郎。B.版曹,宋代户部别称,从上文“措置芦场”可知它是掌管田地、财经的重要机关。C.陛辞,指朝官离京外任,上殿辞别皇帝,也可以指面见皇帝辞官。文中取前者之意。D.正旦,即元旦,每年正月初一,又可称为岁首。旦,本义为天亮,也指农历初一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莫濛在审理张子华贪污一案时,不仅将张子华依法治罪,还查明了秦熺、郑时中受贿的事实,他也因此得以升迁。B.黄州通判上奏捕捉五十多名盗贼,莫濛彻查发现可疑之处,只将正犯上报朝廷,释放其余的人,避免了滥罚无辜。C.朝廷派遣莫濛筹措办理沙田芦场,任务艰巨,莫濛为尽职责,多方搜求,招来一些怨恨,后来还为此被责罚贬官。D.莫濛被任命为淮南转运判官时,因迟迟不赴任被谏官弹劾,皇帝不但不怪罪他,反而希望官员都能像他一样尽职。(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出余人为耳目以踪迹之,约三日复来,遂得其实,系者乃得释。②询窃发之由,斗敌之所、远近时日悉皆抵牾,折之,语塞。(5)莫濛出使金国拒不赴宴的原因是什么?这体现了他怎样的品质?请简要概括。9.(2023•琼海校级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韩、魏既服于秦,秦王将使武安君与韩、魏伐楚,未行,而楚使者黄歇至,闻之,畏秦乘胜一举而灭楚也,乃上书曰:“臣闻物至则反,冬、夏是也;致至则危,累棋是也。今大国之地,遍天下有其二垂,此从生民以来,万乘之地未尝有也。先王三世不忘接地于齐,以绝从亲之要。今王使盛桥守事于韩,盛桥以其地入秦,是王不用甲,不信威,而得百里之地,王可谓能矣!王又举甲而攻魏,杜大梁之门,举河内,拔燕、酸枣、虚、桃,入邢,魏之兵云翔而不敢救,王之功亦多矣!王休甲息众,二年而后复之,又并蒲、衍、首、垣以临仁、平丘,黄、济阳婴城而魏氏服。王又割濮磨之北,注齐秦之要绝楚赵之脊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王之威亦单矣王若能保功守威,绌攻取之心而肥仁义之地,使无后患,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也!王若负人徒之众,仗兵革之强,乘毁魏之威,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臣恐其有后患也。《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易》曰:‘狐涉水,濡其尾。’此言始之易,终之难也。昔吴之信越也,从而伐齐,既胜齐人于艾陵,还为越王禽于三江之浦。智氏之信韩、魏也,从而伐赵,攻晋阳城,胜有日矣,韩、魏叛之,杀智伯瑶于凿台之下。今王妒楚之不毁而忘毁楚之强韩、魏也,臣为王虑而不取也。夫楚国,援也;邻国,敌也。今王信韩、魏之善王,此正吴之信越也,臣恐韩、魏卑辞除患而实欲欺大国也。何则?王无重世之德于韩、魏而有累世之怨焉。夫韩、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于秦者将十世矣,故韩、魏之不亡,秦社稷之忧也。今王资之与攻楚,不亦过乎!”王从之,止武安君而谢韩、魏,使黄歇归,约亲于楚。(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四》)(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注A齐B秦C之D要E绝F楚G赵H之I脊J天K下L五M合N六O聚P而Q不R敢S救T王U之V威W亦X单Y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即合纵,指多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秦国的一种策略,如《过秦论》“合从缔交,相与为一”。B.河内,春秋战国时期指黄河中游北面的地区,相当于今豫北地区。当时黄河中游以南为河外。C.五伯,春秋五霸,即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其中秦穆公是“五霸”之首。D.《诗》,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或称为《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王准备联合韩国和魏国攻打楚国,楚国狼烟四起,楚国急忙派使者黄歇上书秦王,劝说秦王停止攻打楚国。B.黄歇认为,秦王应该固守功业威势,去掉攻伐野心,不能用武力使各国的君王臣服于秦国,否则会有祸患。C.黄歇为达目的,说尽了秦王的精明能干,指出了楚国对秦国的重要性,说出了联合韩、魏攻楚对秦国的不利之处。D.黄歇凭借着出色的论辩技巧,说服了秦王,消除了楚国的灭顶之灾,秦国与楚国缔结了盟约。(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臣闻物至则反,冬、夏是也;致至则危,累棋是也。②《易》曰:“狐涉水,濡其尾。”此言始之易,终之难也。(5)请简要分析黄歇列举吴、越联合伐齐,智伯瑶联合韩、魏伐赵之事的意图。10.(2023•新高考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ㅤㅤ材料一:ㅤㅤ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闻鼓则进,闻金则止,无有不胜。法曰:“用众进止。”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玄使谓苻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于是,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渡淝水。玄、琰进兵大战淝水南,坚众大溃。(节选自《百战奇略》)ㅤㅤ材料二:ㅤㅤ太宗曰:“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靖曰[注]:“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以片善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太宗顾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是不善?”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太宗曰:“兵有分聚,各贵适宜。前代事迹,孰为善此者?”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注]靖:指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平易,指地形平坦,古代常用于描述地貌,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指性情温和。B.闻金则止,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古代军队行动中听到鸣金信号就停止前进。C.片善,文中指微小长处,其中的“片”与成语“片甲不留”中的“片”意思不同。D.果,指实现、成为事实,与《桃花源记》中“未果,寻病终”的“果”意思相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苻坚与谢玄隔淝水列阵,苻坚的部下认为,应当在淝水阻击,不让晋军渡河,苻坚则想让晋军先渡河上岸,再以铁骑逼杀晋军。B.苻坚的大军在后撤过程中发生了混乱,不受控制,谢玄等人乘机率八千精兵渡河,两军大战于淝水之南,苻坚的部队溃败。C.苻坚全军大败,只有慕容垂的一支部队得到保全,苻坚带领残兵千余人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他乘机杀掉苻坚。D.李靖认为,吴汉善于用兵,在讨伐公孙述的战斗中,分兵合击,最终取得了胜利;唐太宗认为,吴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②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5)材料二中,李靖认为淝水之战苻坚失败的原因有哪些?11.(2021秋•儋州校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柳浑,字夷旷,一字惟深,本名载,梁仆射惔六世孙,后籍襄州。天宝初,擢进士第,调单父尉,累除衢州司马。弃官隐武宁山。召拜监察御史,台僚以仪矩相绳,而浑放旷不乐检局,乃求外职。宰相惜其才,留为左补阙。祐甫辅政,荐为谏议大夫、浙江东西黜陟使。入为尚书右丞。朱泚乱,浑匿终南山。贼素闻其名,以宰相召,执其子搒笞之,搜索所在。浑赢服步至奉天,改右散骑常侍。贼平,奏言:“臣名向为贼污,且‘载’于文从戈,非偃武所宜。”乃更今名。贞元元年,迁兵部侍郎,封宜城县伯。李希烈据淮、蔡,关播用李元平守汝州,浑曰:“是夫衔玉而贾石者也。往必见禽,何贼之攘?”既而果为贼缚。三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判门下省。帝尝亲择吏宰畿邑,而政有状,召宰相语,皆贺帝得人,浑独不贺,曰:“此特京兆尹职耳。陛下当择臣辈以辅圣德,臣当选京兆尹承大化,尹当求令长亲细事。代尹择令,非陛下所宜。”帝然之。玉工为帝作带误毁一銙工不敢闻私市它玉足之及献帝识不类擿之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诏京兆府论死浑曰:“陛下遽杀之则已,若委有司,须详谳乃可。于法,误伤乘舆器服,罪当杖,请论如律。”由是工不死。宰相张延赏怙权,嫉浑守正,遣亲厚谓曰:“明公旧德,第慎言于朝,则位可久。”浑曰:“为吾谢张公,浑头可断,而舌不可禁。”卒为所挤,以右散骑常侍罢政事。浑警辩好谈谑,与人交,豁如也。情俭不营产利。免后数日,置酒召故人出游,酣肆乃还,旷然无黜免意。时李勉、卢翰皆以旧相阖门奉朝请,叹曰:“吾等视柳宜城,真拘俗之人哉!”五年卒,年七十五,谥曰贞。(节选自《新唐书•柳浑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玉工为帝作带/误毁一銙/工不敢闻私/市它玉足之/及献帝/识不类擿之/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诏∕京兆府论死∕B.玉工为帝作带/误毁一銙/工不敢闻/私市它玉足之/及献帝/识不类/擿之/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诏京兆府论死∕C.玉工为帝作带/误毁一銙/工不敢闻/私市它玉足之/及献/帝识不类/擿之/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诏京兆府论死∕D.玉工为帝作带/误毁一銙/工不敢闻私∕市它玉足之/及献/帝识不类擿之/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诏∕京兆府论死∕(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隋炀帝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中试者皆称进士。B.除,是授予官职的意思。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辟、拜、察、荐、授、领都有授予官职之意。C.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择、任用和兵籍、军机、军令之政。D.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的带褒贬性质的称号。(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柳浑淡泊名利,曾弃官归隐武宁山,担任监察御史时,面对同僚的约束,一向放旷豁达的他主动请求外放。B.柳浑忠于朝廷,朱泚反叛时,不为叛军的宰相之位所动,即使儿子被抓起来严刑拷打,仍去奉天投奔皇帝。C.柳浑坚守正义,当朝廷政事出现状况时,皇帝召宰相来商议,众人都祝贺皇帝得到人才,唯独柳浑不祝贺。D.柳浑为人豁达,他勤俭节约,不置家产,被罢免后仍然买酒召故人出游,纵酒乃还,没有被罢黜的意思。(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是夫衔玉而贾石者也。往必见禽,何贼之攘?②陛下遽杀之则已,若委有司,须详谳乃可。(5)柳浑为什么认为皇帝不应该亲自挑选京畿属邑的县令?12.(2023•龙华区校级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客难东方朔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服膺而不可释。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同胞之徒,无所容居,其何故也?”东方先生仰而应之曰:“是故非子之所能备。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苏秦、张仪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擒以兵。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说得行焉。今则不然:圣帝德流,天下震慑,诸侯宾服,连四海之外以为带,安于覆盂,动发举事,犹运之掌,贤与不肖何以异哉?遵天之道,顺地之理,物无不得其所。故绥之则安,动之则苦。夫天地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不可胜数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宏敢望侍郎乎!故曰:时异事异。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姜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士所以日夜孽孽,修学敏行而不敢怠也。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今世之处士,时虽不用,块然无徒,廓然独居,上观许由,下察接舆。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宜也,子何疑于予哉?若夫燕之用乐毅,秦之任李斯,说行如流,曲从如环;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内定,国家安;是遇其时者也,子又何怪之邪?语曰:‘以管窥天,以蠡测海’,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此适足以明其不知权变,而终惑于大道也。”(节选自东方朔《答客难》,文字有删减)(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天地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不可胜数/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B.夫天地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不可胜数/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C.夫天地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不可胜数/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D.夫天地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不可胜数/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万乘即一万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万乘之国,指当时强大的国家。B.执戟是秦汉时的宫廷侍卫官。“戟”是一种合戈、矛为一体的长柄兵器。C.“礼义之不愆”的“愆”与课文《氓》里“匪我愆期”中的“愆”不同义。D.“以管窥天,以蠡测海”即管窥蠡测。窥,偷偷看;蠡,贝壳做的瓢。(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方朔熟读诸子百家的典籍,好学乐道,全心全意侍奉君主,但官位不高,无法照顾到亲人朋友。B.东方朔认为,处太平盛世,贤和不贤没有多大区别,所以自己遵天之道,顺地之理,不奢望侍郎职位。C.东方朔认为乐毅、李斯能够被重用,能够游说如流水,是因为他们所遇时代和自己所处时代不一样。D.东方朔在本文中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着笔,先写一位客人诘难自己,讥讽他官微位卑,然后一一答辨。(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姜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②此适足以明其不知权变,而终惑于大道也。(5)文中东方朔认为士人该如何对待自己不被重用?请简要概括。13.(2023•海南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①;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②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秦太医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鹊也,使人刺杀之。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节选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材料二:傅青主善医。其乡人王尧客都门,忽头痛,经多医不效,就诊于太医院某,按脉毕,命之曰:“此一月症也,可速归家料理后事,迟无及矣。”王急治任旋里。会傅入都遇诸途问王归意以疾告曰:“太医院某君,国手也,盍请治之?”某叹曰:“仆之归,从其命也。”乃具告所言。傅骇曰:“果尔,奈何?试为汝诊之。”按脉良久,叹曰:“彼真国手也,其言不谬。”王泫然泣曰:“诚如君言,真无生望矣。然君久著和、缓③名,乃不能生死人而肉白骨乎?”傅又沉思久之,谓曰:“汝疾万无生理,今思得一法,愈则不任功,不愈亦不任过,试之何如?”王大喜,求方。傅命归家,遍觅健少所用旧毡笠十余枚,煎浓汤,漉成膏,旦夕服之。王归家,如法治之,疾果愈。寻至都见傅,喜慰异常。更谒某,某见王至,瞿然曰:“君犹无恙耶!”王具以傅所治之法告之。某叹曰:“傅君神医,吾不及也。吾初诊汝疾,乃脑髓亏耗,按古方,惟生人脑可治,顾万不能致。今傅君以健少旧毡笠多枚代之,真神手,吾不及也。若非傅君,汝白骨寒矣,谓非为鄙人所误耶?医虽小道,攻之不精,是直以人命为儿戏也,吾尚敢业此哉!”送王出,即乞休,闭门谢客,绝口不谈医矣。(节选自《清稗类钞•傅青主善医》)注释①〔带下医〕妇科医生。②〔痹〕中医指由风、寒、湿等引起的肢体疼痛或麻木的病症。③〔和、缓〕春秋时期秦国两位名医的名字。(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会A傅B入C都D遇E诸F途G问H王I归J意K以L疾M告(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文中指四海之内,与《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中的“天下”含义不同。B.奈何,文中指怎么办,与成语“无可奈何”中的“奈何”含义相同。C.更,文中指又、再,表动作重复,与《登鹳雀楼》“更上一层楼”中的“更”含义不同。D.攻,文中指致力研究,与《师说》“术业有专攻”中的“攻”的含义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扁鹊行医不拘一科一地,擅长随俗而变,在邯郸做过妇科医生,在洛阳做过专治耳目疾患的医生,在咸阳还做过儿科医生。B.太医确诊王尧的头痛病无法医治,只能活一个月,但是王尧认为傅青主的医术更高明,能起死回生,想让他为自己医治。C.王尧在傅青主的医治下病愈,太医看到他十分惊讶和惭愧,认为如果不是傅青主的诊治,王尧的病情就被耽误了。D.两则材料的叙事语言都通俗易懂,清畅可读;材料一介绍了随俗行医、名闻天下的扁鹊,材料二介绍了医术高明的傅青主。(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其乡人王尧客都门,忽头痛,经多医不效,就诊于太医院某。②汝疾万无生理,今思得一法,愈则不任功,不愈亦不任过,试之何如?(5)扁鹊与傅青主都以医术高明而闻名,正所谓“树大招风”,他们分别引起了周围医生怎样的反应?写这些反应有什么作用?14.(2023•琼山区校级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功名大立,天也。为是故,因不慎其人,不可。夫舜遇尧,天也。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天下说之,秀士从之,人也。夫禹遇舜,天也。禹周于天下,以求贤者,事利黔首,禹尽为之,人也。舜之耕渔,其贤不肖与为天子同。其未遇时也,以其徒属堀地财,取水利,编蒲苇,手足胼胝不居,然后免于冻馁之患。其遇时也,登为天子,贤士归之,万民誉之。尽有之,贤非加也;尽无之,贤非损也。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传鬻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藜羹不糁。孔子弦歌于室,颜回择菜于外。子路与子贡相与而言曰:“夫子逐于鲁,伐树于宋,穷于陈、蔡。夫子弦歌鼓舞,未尝绝音。盖君子之无所丑也若此乎?”颜回无以对,入以告孔子。孔子喟然而叹曰:“由与赐小人也。召,吾语之。”子路与子贡入,子贡曰:“如此者,可谓穷矣!”孔子曰:“君子达于道之谓达,穷于道之谓穷。今丘也拘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所也,何穷之谓?故内省而不疚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厄,于丘其幸乎!”孔子烈然返瑟而弦,子路抗然执干而舞。子贡曰:“吾不知天之高也,不知地之下也。”古之得道者,穷亦乐,达亦乐,所乐非穷达也。道得于此,则穷达一也。(摘编自《吕氏春秋》)(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公孙枝A得B而C说D之E献F诸G缪公H三日I请J属K事L焉(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秀士从之”与“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两句中的“从”字含义相同。B.“手足胼胝不居”与“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两句中的“居”字含义相同。C.“其遇时也,登为天子”与“不拘于时”(《师说》)两句中的“时”字含义不同。D.“由与赐小人也”与“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两句中的“小人”含义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舜遇见尧,禹遇见舜,源于天意;舜、禹为民服务、赢得民心,则体现本人的努力。成就大功名不能忽略天意,也不能轻视个人努力。B.舜耕地捕鱼时,带着部属辛勤劳作,得以免去冻饿之苦;成为天子后,得到百姓的爱戴。无论处境如何改变,舜的贤德始终不变。C.公孙枝大力举荐百里奚,在缪公担心重用贱民会被人耻笑时,据理力争以打消缪公的顾虑。作者认为他是谋划得当、举荐有功的贤臣。D.孔子告诉弟子,霜雪能彰显松柏的气节,陈、蔡之厄也能彰显自己对道义的坚守,应该算是幸事;听罢,子贡为先前不理解老师而惭愧。(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传鬻以五羊之皮。②夫子弦歌鼓舞,未尝绝音。盖君子之无所丑也若此乎?(5)对“穷”的理解,孔子与子路、子贡两弟子明显不同,请简要概括。15.(2023•海南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武公十年,娶申侯女为夫人,曰武姜。生太子寤生,生之难,及生,夫人弗爱。后生少子叔段,段生易,夫人爱之。二十七年,武公疾。夫人请公,欲立段为太子,公弗听。是岁,武公卒,寤生立,是为庄公。段至京,缮治甲兵,与其母武姜谋袭郑。二十二年,段果袭郑,武姜为内应。庄公发兵伐段,段走。伐京,京人畔段,段出走鄢。鄢溃,段出奔共。(节选自《史记•郑世家》)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书(《春秋》)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聚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节选自《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郑庄公,春秋诸侯中枭雄之姿也,其阴谋忮忍,先自翦弟始,而后上及于王,下及于四邻与国。夫兄弟一本天属最亲而养骄长恶以行其芟夷之计及泉誓母敢施于所生况他人乎(节选自清代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卷四十一》)(1)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兄弟一本/天属最亲而养/骄长恶/以行其芟夷之/计及泉誓母/敢施于所生/况他人乎/B.夫兄弟一本/天属最亲而养/骄长恶/以行其芟夷之计/及泉誓母/敢施于所生/况他人乎/C.夫兄弟一本/天属最亲/而养骄长恶/以行其芟夷之/计及泉誓母/敢施于所生/况他人乎/D.夫兄弟一本/天属最亲/而养骄长恶/以行其芟夷之计/及泉誓母/敢施于所生/况他人乎/(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子,是指帝王和诸侯的儿子中已经确定的继承者。太子不是与生俱来的身份,而是需要通过“册立”才能取得。B.二十七年,是指郑武公二十七年,与《登泰山记》中“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中的年号纪年法不同。C.“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的“国”与“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的“国”含义相同,都指国家。D.畔,此处同“叛”,背叛的意思,与《苏武传》“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中“畔”同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姜生次子叔段时是顺产,所以武姜很喜欢叔段,并请求郑武公立叔段为太子,但郑武公并没有同意。B.在武姜的明里暗里支持下,叔段有恃无恐,得寸进尺。郑庄公沉着应对,欲擒故纵,最终打败了叔段。C.《春秋》未按“谥号”称郑庄公为“公”,却按兄弟排行称他为“郑伯”,《左传》对此持反对意见。D.颍考叔献计让庄公和其母“隧而相见”,母子团聚。作者借“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赞颂了颍考叔。(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②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5)郑庄公对自己的生母姜氏发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请结合选文分析其原因。16.(2023•琼海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贤人君子者,通于盛衰之时,明乎成败之端,察乎治乱之纪,审乎人情,知所去就。孙叔敖一合于楚,而封十世。李斯积功于秦,而卒被五刑。尽忠忧君,危身安国,其功一也。或以封侯而不绝,或以赐死而被刑,所慕所由异也。孔子曰:“自季孙之赐我千钟,而友益亲。自南宫顷叔之乘我车也,而道加行。故道有时而后重,有势而后行。徽乎二子之赐,丘之道几于废也。”楚昭王召孔子,将使执政,而封以书社七百。子西谓楚王曰:“王之臣用兵有如子路者乎?使诸侯有如宰予者乎?长官五官有如子贡者乎?昔文王处丰,武王处镐,丰镐之间,百乘之地,伐上杀主,立为天子,世皆曰圣王。今以孔子之贤,而有书社七百里之地,而三子佐之,非楚之利也。”楚王遂止。夫善恶之难分也,圣人独见疑而况于贤者乎是以圣贤罕合谄谀常兴也故有千岁之乱,而无百岁之治。孔子之见疑,岂不痛哉!子路盛服而见孔子,孔子曰:“由,是檐檐者何也?昔者江水出于岷山,其始也,大足以滥觞。及至江之津也,不方舟,不避风,不可渡也。非唯下流众川之多乎?今若衣服甚盛,颜色充盈,天下谁肯加若者哉?”子路趋而出,改服而入,盖自如也。孔子曰:“由,记之,吾语若:贲于言者,华也;奋于行者,伐也;夫色智而有能者,小人也。故君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言之要也。能之为能之,不能为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则知,行要则仁。既知且仁,夫有何加矣哉?”夫仁者好合人,不仁者好离人。故君子居人间则治,小人居人间则乱。君子欲和人,譬犹水火不相能然也,而鼎在其间,水火不乱,乃和百味。是以君子不可不慎择人在其间。(选自《说苑•杂言》,有删改)(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圣A人B独C见D疑E而F况G于H贤I者J乎K是L以M圣N贤O罕P合Q谄R谀S常T兴U也V(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刑,文中指我国古代的五种刑罚。前期说法不尽相同,后期指笞、杖、徒、流、死。B.千钟,千钟的粮食,指优厚的俸禄。钟,可以作为量器,古代六斛四斗为一钟。C.“子路趋而出”与“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两句中的“趋”字含义相同。D.“奋于行者,伐也”与“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两句中的“伐”字含义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叔敖、李斯都对自己效命的国家做出了贡献,但有的封爵十世,有的受刑罚,这是各自的追求和走的道路不同造成的。B.楚昭王召见并想任用孔子,子西对此持反对意见。理由是孔子本就贤能又有有本事的弟子辅助,这对楚国不利。C.源头的水流和下游的水流不同,到了渡口,如果不并船,不避风,是无法渡过的。孔子以此告诫子路,要注意规避风险。D.孔子认为,人们说话要合乎要领,行动要合乎准则,孔子不认同那些浮华的\有才智但流露骄矜神色的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故道有时而后重,有势而后行。微乎二子之赐,丘之道几于废也。②故有千岁之乱,而无百岁之治。孔子之见疑,岂不痛哉!(5)想要人人和睦,社会和谐美好,为什么要慎于“择人”?请简要说明。17.(2019秋•龙华区校级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封常清,蒲州猗氏人也。外祖教其读书,多所历览。外祖死,常清孤贫,年过三十,未有名。将军高仙芝为都知兵马使,颇有材能,每出军,奏傔从三十馀人,衣服鲜明。常清慨然发愤,投牒请预。常清细瘦,脚短而跛,仙芝见其貌寝,不纳。明日复至,仙芝谢曰:傔已足,何烦复来?”常清怒曰:慕公高义,愿事鞭辔,故无媒自前,公何见拒之深乎?以貌取人,恐失之子羽,公其念之。”仙芝犹未纳。乃日候门下,仙芝不得已,补为傔。会达奚部落背叛,自黑山北向,西趣碎叶。仙芝以二千骑追蹑,达奚行远,人马疲,擒贼略尽。常清于幕下潜作捷书,具记井泉次舍,遇贼形势,克获谋略,事颇精审。仙芝取读之,皆意所欲出,乃大骇。即用之,遂知名。以功授叠州戍主。仙芝每出征讨,常令常清知留后事。常清有才学,果决。仙芝委家事于郎将郑德诠,其乳母子也,威动军中。常清尝自外还,诸将前谒,德诠见常清始贵,易之,走马突常清驺士去。常清命左右引德诠至廷中,门辄闭,因离席曰:“吾起细微,中丞公过听,以主留事,郎将安得无礼?”因叱曰:须暂假郎将死,以肃吾军。”因杖死,以面仆地曳出之。仙芝妻及乳母于门外号哭救之,不得,遂以状白仙芝。仙芝惊,及见常清,惮其公,不敢让,常清亦不谢。会大将有罪,又杀二人,军中莫不股栗。常清性勤俭,耐苦劳,出军乘骡,私厩栽二马,赏罚分明。天宝末入朝,而安禄山反,帝引见,问何策以讨贼。常清见帝忧,因大言曰:“天下太平久,人不知战。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天子壮之。明日,以常清为范阳节度副使,乘驿赴东京,常清募兵得六万人,然皆佣保市井之流。乃斫断河阳桥,以东京为固守之备。十二月,禄山渡河,常清使骁骑拒之,杀柘羯数十百人。贼大军至,常清不能御,进入上东门,战不利,贼鼓而进,劫官吏,再战于都亭驿,又不胜。引兵守宣仁门,复败。乃语高仙芝曰:“贼锐甚,难于争锋,潼关无兵,一夫奔突则京师危,不如急守潼关。”仙芝从之。败书闻,帝削常清官,使白衣隶仙芝军效力。仙芝使衣黑衣监左右部军,边令诚以诏书至,示之,常清曰:“吾所以不死者,恐污国家节,受戮贼手,令死乃甘心。始,常清败,径入关,欲见上陈讨贼事,至渭南,有诏赴潼关,常清忧惧,为表以谢,且言:“自东京陷,三遣使表论成败,不得对。”又言:“臣死后,望陛下无轻此贼,则社稷安。”至是临刑,以表授令诚而死,人多哀之。(节选于《新唐书•封常清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B.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C.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D.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夫”在文言中有多种释义,最初指独夫,暴君,如《孟子•梁惠王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一夫,指殷纣王,后又指“一人,一农夫”,如李白《蜀道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欧阳修《解官后答韩魏公见寄》“老为南亩一夫去,犹是东宫二品臣”。而文中,“一夫奔突则京师危”的“一夫”则指一个士兵。B.“牒”指用竹片制成的短简,将短简编连在一起也称为牒。“投牒”,在文中指呈递文书。C.“子羽”是孔子弟子,因为相貌和体型都不好看,被孔子认为没有前途,但其刻苦学习。终成大器,文中借此典故希望高仙芝不要以貌取人。D.“左右”是多义词,有方位“左边右边”之意,有动词“支配”之意,也有副词“反正”之意,文中指跟随的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封常清出生贫苦,相貌丑陋,开始并不受赏识,但他锲而不舍,抓住时机写出一篇让高仙芝非常赏识的战报,从而崭露头脚。B.封常清执法严明,因郑德全故意纵马冲击他的侍从,就依法处死了他,后又斩杀两名犯罪的大将,于是军中人都很怕他。C.封常清大声向皇帝进言,提出大的战略方针,皇帝很赏识,派他前往迎敌,他到达东京后,招募军队,截断河阳桥据守。D.封常清认为,据守潼关,能够守护京师长安,自己虽可能被以临阵逃脱的罪名杀死,但也胜过死于敌手。(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慕公高义,愿事鞭辔,故无媒自前,公何见拒之深乎?②仙芝惊,及见常清,惮其公,不敢让,常清亦不谢。18.(2023•龙华区校级四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朱公讳光庭字公掞河南偃师人太尉长子公幼好学十岁能属文赋诗有警句祖父拊其背曰大吾门者汝也得任子恩辞以与其弟祖父益奇之嘉祐二年,登进士第,调万年主簿,数假邑事,邑人谓之“明镜”。为修武令,邑有牧地,民久侵冒转易,皆为税籍,朝遣使案亩加租,总四万余石。公争之,得减万余石。修武废为镇,民以为不便,公力争不能得,察访官欲奏留公领镇事,公辞之,改垣曲令。他邑敛青苗钱,类以严督取办。公不笞一人,而输有时足。公自以遇圣之知,夙夜竭力,知无不言。时进退大臣,损益政事,公密勿启沃,多见施行。拜右谏议大夫,赐三品服,请召讲官便殿,访以治道,是岁旱,论救灾十事。迁给事中。有诏“幸后苑,赏花、钓鱼,燕群臣”。会春寒,公请罢点,以祗天戒。其夏日食,上疏论修德应变。神宗山陵,韩献肃公守洛,奏公勾当山陵事;事以时集,洛人不知有大役。公天性纯孝,为太尉居丧,庐墓侧三年,事叔父尽其道,教诸弟以友爱,上下惇睦,靡有间言。为人端厚方重,望之可畏,即之谦恭,虚己常若不足。修身治家,居官立朝,与朋友交,一以至诚。守亳,亳人怀其德,为之立祠。亳大饥,公开仓赈济,量口给粟,五月而止,民无菜色。在潞,以邻境荒歉,流民至者相踵。公劳来安定,日为食以食之,一日,食饥者至暮,不暇食,遂感疾,犹强视事。未终前二日,亲祷雨,拜不能兴,忧民之心,瞑而后已。(节选自范祖禹《集贤院学士知潞州朱公墓志铭》)(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朱公讳光庭字公掞/河南偃师人/太尉长子/公幼好学/十岁能属文/赋诗有警句/祖父拊其背曰/大吾门者/汝也/得任子恩/辞/以与其弟/祖父益奇之B.朱公讳光庭字公掞/河南偃师人/太尉长子/公幼/好学/十岁能属文/赋诗有警句/祖父拊其背曰/大吾门者汝也/得任子恩/辞/以与其弟/祖父益奇之C.朱公讳光庭字公掞/河南偃师人/太尉长子/公幼好学/十岁能属文/赋诗有警句/祖父拊其背曰/大吾门者汝也/得任子恩辞/以与其弟/祖父益奇之D.朱公讳光庭字公掞/河南偃师人/太尉长子/公幼/好学/十岁能属文/赋诗有警句/祖父拊其背曰/大吾门者/汝也/得任子恩辞/以与其弟/祖父益奇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簿,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唐宋时期常常由初入官场的人担任。B.“数假邑事”中的“数”,与《鸿门宴》中的“范增数目项王”的“数”意思一致。C.“靡有间言”的“靡”,与诗经中的诗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靡”同义。D.“公劳来安定”中的“劳”,与《种树郭橐驼传》中的“辍飧饔以劳吏者”的“劳”意思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光庭秉公办事,能力出众。担任修武县的县令,正确对待公家牧场的税收;在垣曲县,没有鞭打一个人,但能够按时收取青苗钱。B.朱光庭竭力辅君,知无不言,为报答君主的知遇之恩,面对提拔或者罢黜大臣以及一些政事,他都勤勉努力,竭诚开导,很多意见得以施行。C.朱光庭为人孝悌,端厚谦恭,为父亲筑庐守孝三年,事奉叔父尽其孝道,教诲诸位弟弟使家族和睦,看上去让人生畏,其实却是谦逊恭敬。D.朱光庭忧虑民事,死而后已,在亳州、潞州发生大饥荒时,他开仓赈济百姓;临终前两天,还亲自析祷求雨,当时跪拜后都已经不能站起来。(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会春寒,公请罢燕,以祗天戒。②一日,食饥者至暮,不暇食,遂感疾,犹强视事。(5)修建宋神宗陵墓一事,具体是如何执行的?结果怎么样?19.(2023•海口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孔子谓宓子贱①曰:“子治单父而众说,语丘所以为之者。”曰:“不齐父其父,子其子,恤诸孤而哀丧纪。”孔子曰:“善。小节也,小民附矣,犹未足也。”曰:“不齐也所父事者三人,所兄事者五人,所友者十一人。”孔子曰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兄事五人可以教弟矣友十一人可以教学矣中节也,中民附矣,犹未足也。”曰:“此地民有贤于不齐者五人,不齐事之,皆教不齐所以治之术。”孔子曰:“欲其大者,乃于此在矣。昔者尧、舜清微其身,以听观天下,务来贤人。夫举贤者,百福之宗也。不齐之所治者小也,不齐所治者大,其与尧、舜继矣。”宓子贱为单父宰,辞于夫子。夫子曰:“毋迎而距也,毋望而许也。许之则失守,距之则闭塞。譬如高山深渊,仰之不可极,度之不可测也。”子贱曰:“善,敢不承命乎!”孔子兄子有孔蔑者,与宓子贱皆仕。孔子往过孔蔑,问之曰:“自子之仕者,何得?何亡?”孔蔑曰:“自吾仕者,未有所得,而有所亡者三,曰:王事若袭,学焉得习?以是学不得明也,所亡者一也;奉禄少,濡篱不足及亲戚,亲戚益疏矣,所亡者二也;公事多急,不得吊死视病,是以朋友益疏矣,所亡者三也。”孔子不说,而复往见子贱,曰:“自子之仕,何得?何亡?”子贱曰:“自吾之仕,未有所亡,而所得者三:始诵之文,今履而行之,是学日益明也,所得者一也;奉禄虽少,鬻篱得及亲戚,是以亲戚益亲也,所得者二也;公事虽急,夜勤吊死视病,是以朋友益亲也,所得者三也。”孔子谓子贱曰:“君子哉若人!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也,斯焉取斯?”(节选自《说苑•政理》)注释①〔宓子贱〕名不齐,字子贱,春秋末年鲁国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曰/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兄事五人/可以教弟矣/友/十一人/可以教学矣/B.孔子曰/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兄事五人/可以教弟矣/友十一人/可以教学矣/C.孔子曰/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兄事五人/可以教弟矣/友/十一人/可以教学矣/D.孔子曰/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兄事五人/可以教弟矣/友十一人/可以教学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父事者三人”与“情随事迁”(《兰亭集序》)两句中的“事”含义不同。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