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专题03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精选高频考题30题·非选择题内容概览考点01大城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7题)考点02产业结构转型区的发展(13题)大城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23-24高二·上海·期中)2022年9月28日,上海市及其他两省联合印发《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陆域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7万平方公里。规划目标是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区域,成为更具竞争力、更可持续、更加融合的都市圈,打造诗意栖居的江南水乡环境。图1为上海大都市圈位置示意图,图2为上海市对长三角部分城市的辐射强度折线图。(1)上海大都市圈地跨两省一市,包括上海市、省和省的部分地区,平均城镇化率超过73%,是我国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城镇化过程已处于阶段。衡量一个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是(填选项)。A.城镇数量
B.经济发展水平C.大城市越来越多
D.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当今世界城镇化的特点为()①出现城市群
②城镇化进程有所减缓③城市规模不断缩小
④城镇化的重心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随着城镇化发展,大城市可能会面临的城市问题有:、等。(4)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请说明其原因。(5)分析南通接受上海辐射强度较苏州的差异及其主要原因。(6)相比北京,上海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强,主要原因是上海()A.科技更发达 B.制造业比重更高 C.政策更优惠 D.交通更便利【答案】(1)浙江江苏稳定发展D(2)D(3)交通拥堵、住房拥挤社会治安压力大(4)自然条件: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5)差异:南通接受上海辐射强度较苏州弱。原因:南通距离上海较远,与上海隔江相望,交通联系不够紧密;苏州与上海比邻,交通便利。(6)B【分析】本大题以上海大都市圈位置示意图和上海市对长三角部分城市的辐射强度折线图为材料,设置六道小题,涉及上海大都市圈范围、城镇化发展阶段、衡量一个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当今世界城镇化的特点、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原因、南通接受上海辐射强度较苏州的差异及原因、上海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原因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1)据图可知,上海大都市圈地跨两省一市,包括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苏省的部分地区,平均城镇化率超过73%,是我国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城镇化过程已处于稳定发展阶段。衡量一个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是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D正确;城镇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大城市越来越多是城市化的表现,ABC错误。(2)当今世界城镇化的特点为世界各地的城市化进程都在加快,城市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出现城市群,城镇化的重心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选D。(3)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人口无序的迁往城市,导致城市出现环境污染加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失业人口增多,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治安压力大等问题。(4)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原因可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两大方面分析。从自然原因来看: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入海口,地理位置优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水源充足。从社会经济条件来看:长三角地区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度大,劳动力丰富;为我国商品粮基地,农业基础好;有我国第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5)读图2可知,南通接受上海辐射强度较苏州弱。由图1可知,南通和苏州主要在距离上海的远近方面存在差异,南通与上海隔江相望,苏州与上海比邻。结合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南通相对落后,交通不够便利,与上海的交通联系不够紧密;苏州与上海比邻,交通便利,接受上海辐射强度高,经济相对发达。(6)根据所学中国地理相关知识可知,北京和上海的科技都很发达,A不符合题意;随着北京市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大量工业企业外迁,北京市制造业比重不及上海市,B符合题意;北京和上海作为世界性大都市,政策优惠力度都很大,交通都很便利,所以政策和交通不是上海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更强的主要原因,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23-24高二·内蒙古·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在推动中国经济繁荣发展过程中,上海和武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图为长江中下游区域图。材料二
上海是我国1984年首批开放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00余家在此落户,上海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正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1992年武汉成为长江沿岸开放的五个城市之一,现在已成为我国内陆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1)分析在带动区域发展过程中上海比武汉更突出的优势条件。材料三
下图是武汉城市群示意图。(2)“大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大,应加快咸宁、黄冈等中小城市的建设步伐,使之成为像武汉一样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案】(1)武汉沿江,为内河港口。上海既沿江又沿海,既是河港又是海港,地理位置更加优越;海陆交通更加便捷,更有利于对外联系;武汉为内陆地区经济中心,而上海市是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辐射范围更大,国内外市场更广阔;上海比武汉开放时间早,更早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加快了经济发展进程;上海聚集着更多的人才,科技力量更雄厚。(2)不正确。每个城市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服务范围,盲目扩大城市规模,会使各自的服务人口减少,不利于城市的发展。【分析】本题以长江中下游区域图、武汉城市群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主要考查上海的辐射作用、城市群、城市等级体系等相关知识,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详解】(1)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条件可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分析。自然条件:武汉为内河港口,上海既是河港,又是海港,地理位置更加优越,水运优势更明显,对外联系更加方便。社会经济条件:武汉为区域经济中心,相对而言辐射范围较小;上海市是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辐射范围更广。开发历史:上海市的开发历史更久,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科技和政策:上海市有众多的科研院所和高校,科研技术水平高于武汉;上海市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享受的政策扶持力度更大等。(2)“大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大,应加快咸宁、黄冈等中小城市的建设步伐,使之成为像武汉一样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这一观点不正确,城市等级的提升和服务范围的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和丰富的资源只是提供了条件,不是决定因素,并不是每一个城市都能提升等级,不同城市等级不同,功能也不同,城市建设要从实际出发,找准方向,大、中、小城市只有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互利共赢。城市的级别与其服务范围应相适应,盲目扩大咸宁、黄冈等中小城市规模,建成像武汉一样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会导致每个城市的服务人口数量都减少,不利于区域内城市的发展。3.(2023高二·北京丰台·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郑州地处中原腹地,是全国普铁和高铁网中唯一的“双十字”中心、全国唯一的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宇通客车、郑煤机、中铁盾构等“郑州制造”行销全球,是我国最大的炼铝工业基地和重要的服装、食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近年来,以郑州市为中心,洛阳、开封为副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正逐步形成。下图示意中原城市群。
(1)说出郑州的城市功能。开封市位于郑州以东80千米,随着郑开高速公路小客车免费通行,以及郑开城际铁路等一系列交通工程的建成,郑开同城化发展将成为可能。(2)说明郑州对开封的辐射带动作用。(3)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分析郑州在中原城市群中辐射功能最强、辐射范围最大的原因。【答案】(1)主要有生产、服务、管理、集散、创新等多种功能。(或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2)郑州与开封两地临近,依托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郑州与开封之间的人员往来和物资流通更加便捷,郑州的生产、服务、居住等功能逐渐分散到开封市,促进产业分工与协作,带动开封社会经济发展。(3)郑州位于中原地区的中心,地处承接东西、连通南北的枢纽地带,地理位置优越;工农业基础雄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腹地广阔;省会城市,且城市等级最高,服务范围广;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最密集,交通、物流发达,联通效率高,辐射范围最大,对区域的辐射作用最强。【分析】本道题以郑州为例,考查3个小题,考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及城市的功能等知识点,内容适中,难度较小,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提升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详解】(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得,郑州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全国普铁和高铁网中唯一的‘双十字’中心、全国唯一的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宇通客车、郑煤机、中铁盾构等‘郑州制造’行销全球”,因此郑州的城市的功能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同时主要有生产、服务、管理、集散、创新等多种功能。(2)本道题主要考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据材料“开封市位于郑州以东80千米,随着郑开高速公路小客车免费通行,以及郑开城际铁路等一系列交通工程的建成,郑开同城化发展将成为可能。”可知,郑州和开封地理位置比较近,依托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郑州与开封之间的人员往来和物资流通更加便捷;此外郑州可以将其生产、服务、居住等功能分散至开封市区,促进产业分工与协作,从而促进开封社会经济发展。(3)读图可知,郑州地处中原腹地,地理位置优越;郑州是河南的省会城市,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城市等级最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州市的产业众多,是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郑州工农业基础雄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腹地广阔;省会城市,且城市等级最高,服务范围广;读图可知,郑州市拥有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方式,是交通运输最密集,集散功能最强的地区;根据材料可知,郑州市的通信、物流网络发达,是整个中原城市群联通强度最强,辐射范围最大的城市,对区域的辐射作用最强。4.(2023高二·广东佛山·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和流通技术的革新,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逐步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北京是我国的科技创新中心,拥有众多研究机构、人才和信息产业,对京津冀城市群的科技创新有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近年来,随着北京疏散非首都功能及雄安新区的建设,京津冀三地的科研合作逐步加强,形成了以北京为核心、京津为主轴的协同创新空间格局。但依旧存在区城差距大、创新链和产业链匹配度较低、高技术产业联动弱等诸多问题。下图示意2000年和2018年京津冀城市群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空间分布。
(1)描述2000~2018年京津冀城市群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高值区的空间变化特征。(2)说明北京对京津冀城市群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功能的主要表现。(3)从区域协同创新的角度,为京津冀城市群高技术产业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答案】(1)由高度集聚转向趋于分散;由集中于京津两地转向河北省中部、南部布局。(2)北京是我国的科技创新中心,拥有众多研究机构、人才和信息产业,对高技术产业起引领带动作用;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与周边地区产业链联系互动,带动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通过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形成高技术产业链,生产企业在城市群其他地区布局,形成了以北京为核心、京津为主轴的协同创新空间格局。(3)做好区域产业分工,发挥各自优势,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北京作为技术突破和创新的龙头,主要负责技术攻关,实现不断迭代和保持技术先进性;天津作为次级中心,做好辅助和高端产业配套工作;河北提供资源和生产基地,并作为检验产品的主要市场,成熟后向全国推广成果;京津冀三地加强信息和交通联系,加快区域协同创新工作,缩短成果应用周期。【分析】本题以京津冀城市群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空间分布图为材料,涉及工业集聚、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城市群发展措施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详解】(1)从图中信息可知,2000年高技术产业高度集聚,而2018年则出现了多个高值区,说明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高值区转向趋于分散;2000年时高值区集中于京津两地,2018年高值区出现在河北省中部、南部地区。(2)北京是我国的科技创新中心,拥有众多研究机构、人才和信息产业,对于产业的发展起引领带动作用,具有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能力;北京研发出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结合周边地区产业链,形成区域间的联系互动,带动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北京通过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相周边地区转移技术和产业,形成高技术产业链集群,生产企业和研发机构共同建设,形成了以北京为核心、京津为主轴的协同创新空间格局。(3)根据城市群各个城市的特点,做好区域产业分工,发挥各自优势,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北京作为技术突破和创新的龙头,拥有技术、资金等多重优势,主要负责技术攻关,作为产业主导,实现不断迭代和保持技术先进性;天津作为次级中心,在研发和高端制造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配合北京做好辅助和高端产业配套工作;河北具有劳动力、资源、市场优势,可提供资源和生产基地,并作为产品投放实验的主要市场,成熟后向全国推广成果;为保障协同效果,京津冀三地加强信息和交通联系,区域一体化进程,缩短成果应用周期。5.(2023高二·海南儋州·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城市群成为未来城市化的主要空间支撑形态。城市群的构建旨在通过区域协作,形成竞争合力。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小城镇与城市群整体发展水平不匹配的现象,被称为“集聚阴影区”(发展水平滞后区)。有专家提出,小城镇可以通过借用邻近大城市因规模大具备的优势条件来发展自己,这种理论被称为“借用规模”。下图示意苏锡常小城镇“集聚阴影区”分布。(1)从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角度,推测苏锡常小城镇“集聚阴影区”形成的主要原因。(2)请为苏锡常小城镇消除“集聚阴影区”献计献策。【答案】(1)上海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生活质量和就业环境等要素优于苏锡常城市带,具有较大吸引力,使苏锡常城市带的人口、资源等发展要素向上海流动,形成发展水平滞后的集聚阴影区。(2)区域实施多中心空间战略;科学定位小城镇功能;借用规模区域流动。【分析】本大题以上海区域经济发展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区域发展一体化,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评价能力,综合思维素养。【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集聚阴影区属于小城镇与城市群整体发展水平不匹配,出现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相对于小城镇,上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和生活质量较好,对周边小城镇具有巨大吸引力,使周边小城镇的人口、资源等发展要素向上海中心转移,本地区缺少发展潜力,使得发展水平滞后于周边区域。(2)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消除“集聚阴影区”可以把握自身优势,科学定位,因地制宜,寻找发展机遇;同时通过交通线等的建设,加强与中心城市及周边区域联系,借用大城市规模优势,吸引其他要素在此集聚,促进本地区发展;区域发展可设置多中心发展战略,加大对“集聚阴影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6.(2023高二·河南洛阳·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北部湾城市群包括广西、广东、海南三省的11市4县,背靠大西南,东邻粤港澳,面向东南亚。广西南宁、广东湛江、海南海口作为“一核两极”中心城市,引领该城市群协作发展。北部湾城市群是我国西部唯一的沿海城市群,其发展壮大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及与东盟国家的开放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二
平陆运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北起南宁市平塘江口,南至北部湾钦州港入海,全长约135公里,建成后可通航5000吨级船舶,将结束广西的货物只能从珠江经广州出海的历史。下图为北部湾城市群及平陆运河示意图。材料三
下表为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基本数据对比(2021年)面积(万km²)常住人口(万)城市群GDP(万亿)中心城市GDP北部湾城市群11.6644002.2南宁5120亿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5.6700012.6广州2.8万亿(1)指出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相比,北部湾城市群GDP贡献量小的原因。(2)说明平陆运河通航对北部湾城市群发展的意义。(3)为促进“两湾”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产业基础薄弱;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足;出海港口吞吐量小,货运能力有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群内部缺乏分工与协作;整体对外开放程度低等。(2)增加出海通道,缩短出海距离,降低运输成本;利于加强与东盟国家(东南亚国家)贸易联系,增加贸易量;带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利于城市群内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南宁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促进运河沿线城市发展。(3)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北部湾城市群出台相关政策,为两湾融合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改善北部湾城市群营商环境,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分析】本大题以北部湾城市群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交通、工业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提高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素养。【详解】(1)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时间早,电子互联网产业基础雄厚;高校多,科技发达,人才密集;大城市众多,经济发展水平高,市场需求量大;北部湾城市群发展时间较晚,缺少重点产业,产业基础薄弱,科技与人才比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较为缺乏;缺少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出海港口体现出的作用甚微,货物的吞吐量少,来往经济贸易量少;城市内部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之间单独发展,难以形成合力,缺乏分工合作;城市内部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对刺激经济发展的帮助较少;整体的对外开放程度低,与国际交流合作的机会较少。(2)平陆运河将促进北部湾经济区联动协同发展,促进强首府战略,有利于提高南宁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交通的带动作用,带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利于城市群内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沿线产业布局优化调整和运河经济带形成,扩大国内大循环市场;平陆运河建成通航后,有利于北部湾城市群向海洋经济发展,增加出海通道,缩短出海距离,降低运输成本;并且各种要素资源将加速向通道沿线汇聚,有利于突破北部湾沿海三市地域限制向更深的腹地发展临港产业。由于靠近东盟,平陆运河通航有利于加强对东盟的经济文化往来,增加贸易联系。(3)两城市群在空间位置上距离相对较近,为促使两城市群合作发展,应完善两地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交通联系,构建高效快速的水陆交通运输体系﹔其次,应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促进两城市群区域产业分工与协作,将粤港澳大区部分产业向北部湾地区转移;最后,应完善和建立两地区交流协作机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两区域人员、资金的流动,为两湾融合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避免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破坏。7.(2023高二·甘肃·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具有明显的经济集聚现象,其辐射带动效应可以促进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是区域经济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下图为长江三峡库区四个中心城市辐射范围示意图。(1)指出影响中心城市辐射范围的主要因素。(2)简析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积极影响。(3)请你为进一步发挥四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献计献策。【答案】(1)经济发展水平;与受辐射城市的空间距离;交通通达度;受辐射城市的经济状况等。(2)吸引周边地区的人口迁入,缓解周边地区的环境压力;中心城市农副产品需求量大,可以促进周边地区农副产业的发展;将部分产业向周边地区转移,为周边地区提供就业岗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等。(3)增强中心城市的经济集聚度,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完善中心城市的物流枢纽功能,优化区域交通网络,缩短城市间的地理距离,扩大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范围;优化配置,做好产业规划,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发挥中心城市的带领作用等。【分析】本题以长江三峡库区四个中心城市辐射范围示意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城市辐射能力因素、中心城市对周边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详解】(1)中心城市的经济文化综合实力直接影响其影响力和辐射范围,距离中心城市距离越近,受辐射作用越明显,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越便捷,受辐射作用越明显,受辐射城市与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差异越大,受辐射作用越明显。(2)中心城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会吸引周边地区的人口迁入,缓解周边地区的环境压力;由于中心城市经济相对发达,人口集中,对农副产品需求量大,可以促进周边地区农副产业的发展;中心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会进行产业转移,首先选择的是周边地区,为周边地区提供就业岗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等。(3)为提高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应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增强中心城市的经济集聚度,提高辐射带动能力;与周边地区的联系需要便捷的交通,需要完善中心城市的物流枢纽功能,优化区域交通网络,缩短城市间的地理距离,扩大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范围;中心城市也是产业的引领地,为避免产业无序竞争,应做好产业规划,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发挥中心城市的带领作用等。8.(2023高二·浙江金华·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对区域发展起着辐射带动作用。城市之间主要通过人流、物流、资本流和信息流等,将区域内各种活动和联系围绕城市组织起来形成分工明确、联系紧密的关联网络。上海市是长三角城市体系中唯一的超大城市,是长三角区域发展的龙头和区域协作的纽带。下图为长三角主要城市分布图和2014年上海市对长三角部分城市辐射强度示意图。(1)从地理位置的角度,说明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2)分析2014年上海市对长三角不同城市辐射强度的分布特征。近年来,在上述产业基础较好,区位条件优越的地方,区域发展已上升到点轴开发模式,经济获得较快发展,其中“点”指增长极,“轴”为交通干线。(3)试解释具备点轴开发条件的区域常形成经济活动密集区的原因。1843年上海开埠后,港区沿黄浦江中下游和苏州河分布;新中国成立后,港区逐步扩展至黄浦江和长江交汇的吴淞口;改革开放以后的港区又逐步扩展至长江口南岸。2005年,洋山港一期建成开港,由配套建设的东海大桥连接洋山港与上海市。2017年,洋山港四期码头开港运行,这是一座全自动化码头,集装箱的装卸转运全部由智能设备完成,使用电力驱动。目前,上海港已是世界第一大港,正发展成为国际航运中心。除了上海洋山港四期外,国内还有厦门港和青岛港建设了自动化码头。下图为洋山港位置示意图及东海大桥景观图。(4)分析上海在原有港口条件下,兴建洋山港的意义。【答案】(1)位于长江入海口,可以利用内河航运辐射带动长江流域发展;位于南北海岸线的中点,可辐射带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上海是我国重要的铁路、航空、水运枢纽,是内陆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纽带。(2)苏州、无锡、南通、嘉兴由于距离上海较近,受上海辐射强度大;舟山、扬州等城市因距离上海较远,受上海辐射强度较小。(3)增长极以其优势(投资环境良好,效益好,发展机会多等)吸引周边产业和人口向增长极集聚(产生规模效益);由于交通干线沿线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区域的资源和生产要素继续向增长极集聚的同时,也开始向沿线地区集中,沿线便成为经济活动密集带。(4)弥补河港水深的不足,供大型船只停泊;增加上海港货物吞吐量,扩大港口规模;方便连接国际航道,提高运输效率;助力上海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分析】本题以城市的发展为材料背景,主要考查城市的区位条件,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同时还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区域基础知识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详解】(1)上海的地理位置主要体现在沿河、沿海且位于海岸线的中点。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可以利用内河航运,可以辐射带动长江流域城市和地区的发展;从海岸线来看,位于南北海岸线的中点,可辐射带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上海还是我国重要的铁路、航空、水运枢纽,交通运输十分发达,是内陆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纽带,基本上能够辐射带动全国很多地区,特别是对长三角周边地区的城市具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2)读材料的第二幅图可看出,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受上海辐射带动的强度,与其和上海的距离呈正相关。据图可看出,苏州、无锡、南通、嘉兴由于距离上海较近,受上海辐射强度大;而舟山、扬州等城市因距离上海较远,受上海辐射强度较小。(3)由材料“产业基础较好,区位条件优越的地方,区域发展已上升到点轴开发模式,经济获得较快发展,其中‘点’指增长极”可知,增长极以其产业基础较好,投资环境改善,经济效益良好,发展机会多等为主要优势,将吸引周边产业和人口向该地集聚,以扩大规模,形成规模效益;材料中“‘轴’指交通干线”,可知该区域交通便利,沿交通干线分布有利于减少运输费用,从而节约生产成本;最后,区域的资源和生产要素继续在向增长极聚集的同时,也将逐步扩展沿交通干线聚集,使得点轴开发区域逐渐成为经济活动的密集带。(4)由图可知,上海港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泥沙淤积严重,水深不足,随着大型船舶的增多,港区停泊空间不足,不利于大型船舶停靠;洋山港为深水港,兴建洋山港可以弥补河港水深的不足,供大型船只停泊;2017年洋山港四期码头运行,港区面积大,兴建洋山港可以增加上海港货物吞吐量,扩大港口规模;上海港已是世界第一大港,正发展成为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方便连接国际航道,提高运输效率;兴建洋山港可以助力上海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等。9.(2023高二·重庆·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武汉城市圈”是指以中国中部最大城市武汉为圆心,覆盖黄石、鄂州、黄冈等周边8个大中型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群(图1)。目前武汉市到8市以及圈内相邻两市之间的1小时交通圈已经建成,半小时交通圈也基本形成。材料二:目前孝感、咸宁、黄冈等城市里百分之六七十的产业都和武汉的产业相配套,例如武汉的汽车产业在周边城市中间就有很多配套的设施和企业。近几年武汉市的产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武汉市区位优势突出,高校林立、科研院所汇聚,文化底蕴深厚,具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集成电路,俗称“芯片”,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武汉已与北京、上海、深圳一道,跻身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四大集聚区。图2是武汉市2011年~2018年产业结构变化图。(1)分析影响武汉在武汉城市圈中的辐射功能的因素。(2)简述2011年到2018年间武汉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3)武汉正从传统“钢城”向“芯城”转型,说明这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性。【答案】(1)武汉为我国中部最大城市,是湖北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强;与周边地区间有高速公路、铁路、水运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便捷,加强了武汉与周边城市间的人员往来、物资流通、产业分工与协作;武汉高等院校集中,人才众多,技术先进,可以带动周边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城市化发展。(2)第三产业上升;第二产业下降;第一产业比重始终很小。(3)武汉的高校、科研院所众多,科技人才资源丰富,具有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条件;集成电路产业产品的附加值高,创造的利润大,有利于提高城市竞争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小;对环境的污染小,有利改善当地环境质量。【分析】本题以“武汉城市圈”的发展为背景,涉及影响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因素,武汉市三大产业的变化,武汉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合理性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从图文资料中获取、分析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详解】(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武汉市是我国中部最大城市,是湖北省的省会,经济实力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强;根据图1所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武汉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交通便利,与周边地区有高速公路、铁路、水运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有利于武汉与周边地区之间经济交流与联系,促进产业分工与协作;根据材料可知,武汉市是中国高等教育资源最集中的城市之一(高校林立、科研院所汇聚),科教综合实力强,有利于带动周边地区产业升级与转型,促进周边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2)根据图2所示信息可知,2011-2018年,武汉市第一产业比重始终最低,变化不大;2011-2014年,二三产业比重差异不大(二者并重),2014年以后,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3)根据材料可知,武汉市有众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水平高,技术人才丰富,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区位优势明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集成电路产业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利润大,经济效益好,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竞争力;集成电路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少,环境污染小,有利于改善武汉市的环境。10.(2023高二·江苏无锡·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21年4月24-25日,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高峰论坛在宜昌举行,共谋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大计。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打造“一道两廊三群”,即大力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和现代产业走廊、发展沿江三大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材料二:下图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位置示意图。(1)与长三角相比,说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条件。(2)从生态优先的角度,简述建设沿江绿色发展轴的举措。(3)简述上海在带动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上可采取的措施。【答案】(1)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地理位置优越;水能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重要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2)上游植树造林,保护植被,保持水土;促进流域产业结构优化,减少对流域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加强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修复生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提高民众环保意识。(3)充分发挥上海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扩大和优化东西部经贸往来;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发展高端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强化金融中心地位,扩大金融服务的辐射范围,带动经济带发展;合理规划城市,打造生态宜居城市,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分析】本题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位置示意图为材料;涉及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条件、建设沿江绿色发展轴的举措、上海在带动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上可采取的措施等措施,;考查学生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详解】(1)与长三角相比,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可以从位置、交通、资源、劳动力和产业基础等方面分析。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地理位置优越;临近水电基地,水能资源丰富;内河、铁路等水陆交通便利;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为重要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农产品和原料供应充足;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廉价等。(2)从生态优先的角度,简述建设沿江绿色发展轴的举措,主要从生态保护措施和产业结构优化分析。长江流域存在较严重的水土流失、水污染、过度捕捞等问题,上游植树造林,保护植被,保持水土;关停沿线高污染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减少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加强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治理水污染和违法捕捞;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提高民众环保意识等。(3)简述上海在带动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上可采取的措施,主要从上海的区位条件和引领带动作用分析。发挥上海通江达海交通区位优势,促进东西部经贸往来;发挥科技优势,发展高端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促进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强化金融中心地位,扩大金融服务的辐射范围;合理规划城市,打造生态宜居城市;为中东部地区发展探索经验,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11.(2023高二·江苏淮安·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南京都市圈地处长江下游,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通东部中部两大板块,衔接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的枢纽区域,也是我国最早启动建设的跨省都市圈。材料二:淮安:打造南京都市圈高能级产业合作发展平台,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步伐。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位于淮安市盱眙县南部黄花塘镇境内,规划面积8.21平方公里,园区区域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生态环境优良,距离南京市北部行政边界12公里,35分钟车程直达南京江北新区直管区;宁淮、宁连等6条高速公路交汇于此,是南京进入苏北的第一站、盱眙融入南京都市圈发展的桥头堡。下面两图分别为南京都市圈示意图和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位置图。(1)说明南京在南京都市圈城市群发展中的优势区位条件。(2)试提出推进淮安融入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措施。(3)说明南京都市圈的建设对淮安市发展的意义。(4)从产业协同的角度,为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共建园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高校众多,科研力量雄厚;沪宁杭工业区中心城市,工业基础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长三角带动中西部发展的传导区域。(2)完善交通运输网,加强与南京都市圈其它城市的联系;做好资源整合和整体规划;加强区域合作,充分发挥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促进城市功能互补,产业错位布局。结合南京都市圈发展战略,制定好相应的优惠政策。(3)深度接轨南京,增强区域联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增加就业;接纳产业转移,促进经济发展。(4)发挥比较优势,寻找最优区位,资源优化配置,优势互补;加强科技研发,促进人才、信息、技术、交通等要素协同:加强分工协作,形成产业集群,积极融入全产业链;建立和完善政府、企业间的产业联动机制;促进产业园与服务业、城镇建设的融合。【分析】本题以南京都市圈区域图及相关文字资料为载体,主要涉及城市群区位,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1)根据材料,南京都市圈地处长江下游,是连通东部中部两大板块,衔接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的枢纽区域,说明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是长三角带动中西部发展的传导区域;有南京大学等众多高校,科研力量雄厚,科学技术先进;沪宁杭工业区中心城市,工业基础好;南京是六朝古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2)解答本题首先应从加强区域间联系出发,完善交通运输网;其次应结合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的特点,做好资源整合和整体规划;第三为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步伐,江苏淮安以共建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为契机,积极承接南京产业转移,主动接受南京辐射带动,聚力打造南京都市圈高能级产业合作发展平台。第四,应结合都市圈内淮安等城市的规模、级别不同的特点,注意加强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最后,应结合南京都市圈发展战略,制定好相应的优惠政策。(3)对淮安区域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产业升级等方面。南京都市圈建设,有利于发挥南京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使淮安深度接轨南京,接纳产业转移,利于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淮安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发展,有利于完善淮安基础设施。(4)从产业协同角度出发去提建议,就是推进产业内分工与合作,发挥各自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优质产业。由材料可知,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生态环境优良,与南京市距离较近。因此应注意利用南京大学等众多高校,科研力量雄厚,科学技术先进的优势,加强科技研发,促进人才、信息、技术、交通等要素协同。为实现“打造南京都市圈高能级产业合作发展平台”,应注意加强分工协作,延长产业链,形成集群效应;实现产业协同,应建立和完善政府、企业间的产业联动机制,促进产业园与服务业、城镇建设的融合。12.(2023高二·全国·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中三角”城市圈指以湖北武汉城市圈、湖南长株潭城市圈、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该区域前期产业相似度超过了70%,同类相争,残酷激烈。(1)试分析图示区域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2)根据中心地理论,说明“中三角”地区城市体系的特点。(3)分析“中三角”城市圈形成后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答案】(1)铜矿、钨矿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三峡等水利工程提供水能,能源充足;长江水系提供充足水源;长江水系、铁路等水陆交通便利;城市密集,劳动力充足;国家政策支持。(2)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距离越远,功能越多。(或城市等级越低,数量越多,距离越近,功能越少。)(3)促进区域间紧密协作,协调发展;实现产业合理分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避免区域内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分析】本大题以“中三角”城市圈为背景材料,涉及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区位条件、“中三角”地区城市体系的特点、“中三角”城市圈形成后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详解】(1)有色金属冶金工业,需求电能和资源数量多,再加上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主要依靠交通,因此要依据图文资料从原料、能源、水源、交通、劳动力等方面来分析。读图可知,铜矿、钨矿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附近的三峡等水利工程提供水能,能源充足;长江水系可以提供充足水源;而且长江水系、铁路等水路交通便利;该地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该地有国家政策支持。(2)城市体系的分布特点主要从核心城市、城市等级、城市数量、城市的功能等角度进行分析。从图中可知,以省会城市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距离越远,功能越多;城市等级越低,数量越多,距离越近,功能越少。(3)“中三角”城市圈形成后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首先考虑国家政策对区域经济影响,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经济增长速度等多方面。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主要是有利于促进区域间紧密的协作,协调发展;实现产业合理分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和管理;区域内重复建设、恶性竞争。13.(2023高二·山东潍坊·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改革开放初期,东莞大力发展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经济飞速发展,有“世界工厂”之称。随着人口红利消失,东莞制造业发展中的成本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制造业面临着出口锐减、产业链低端、竞争压力过大等一系列问题,“东莞制造”急需创造新的技术红利。2020年6月,东莞被正式纳入“深圳都市圈”(图1),形成“深圳创新+东莞智造”的良性循环。图2示意东莞1978~2017年三大产业结构变化,图3示意东莞2008~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占第二产业比重变化。(1)列举深圳对东莞辐射带动作用的具体表现。(2)描述东莞1978~2017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征。(3)在同一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中,设计、加工、营销的附加值不同。指出东莞制造业的发展方向。【答案】(1)东莞紧邻深圳,承接深圳的产业转移,加快东莞产业结构调整;依托深圳的技术优势,发展智能制造业,促进产业升级;促进东莞与深圳之间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便于两地人员交流和物资流通。(2)第一产业比重快速下降,2006年以后比重极小;第二产业较为稳定,2008年以来高技术制造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上升。(3)加大科技投入,延长加工制造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由传统的加工制造环节为主,向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高端环节发展。【分析】本题以东莞为载体,考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产业结构的变化、制造业发展方向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详解】(1)由图可知,东莞紧邻深圳,东莞制造业产业链低端,可推测东莞可以承接深圳的产业转移,促进自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东莞制造”急需创造新的技术红利,深圳的技术优势明显,可扶持东莞发展智能制造业,促进其产业升级;东莞被正式纳入“深圳都市圈”,可推测深圳都市圈建设促进了东莞与深圳之间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两地人员和物资往来。(2)读图2可知,1978-2006年,第一产业比重快速下降,2006年以后比重极小;第二产业占比较为稳定,由图3可知,2008年以来高技术制造业比重上升;读图2可知,第三产业比重上升。(3)加工环节附加值较低,故东莞应加大科技投入,延长制造业的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依托“深圳创新+东莞智造”的良性循环,在发展传统的加工制造环节基础上,加大科技投入,向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发展。【点睛】14.(23-24高二·山东济宁·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位于湖南东部的长株潭城市群是长沙、株洲、湘潭的合称,历史上三城分分合合,如今三城同城化速度加快。2022年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该都市圈以湖南全省8.92%的国土面积、22.41%的人口,创造了将近40%的经济总量。长株潭三市交会地区,拥有目前世界面积最大的城市群绿心,绿心中央公园里人流如织。下图为1994~2013年间长株潭城市建设用地分布变化示意。(1)根据图中信息,说出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表现。(2)简述长株潭都市圈对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意义。(3)从城市化问题的防治角度,简述长株潭规划“绿心”地带的作用。【答案】(1)城市数量增多;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或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间的距离缩小。(2)通过都市圈(或城市)的辐射功能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高湖南省(水、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湖南经济增长。(3)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局部小气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限制城市无序扩张(或控制城市规模)。【分析】本题以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城市化发展特点、都市圈的意义、城镇化问题的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详解】(1)据图示可知这段时间里城市数量明显增多,城市的规模(城市用地面积)都不断扩大,城市化率大幅提升,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缩小。(2)该都市圈为湖南省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有利于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在此集聚,通过都市圈(或城市)的辐射功能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同时,本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有利于优化本地区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促进要素合理配置,提高湖南省(水、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优势,提高区域竞争力,带动全省经济发展。(3)“绿心”地带以绿化带为主,植被具有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功能;提高植被覆盖率有助于保护绿地景观,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绿心可作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改善居民人居环境;绿心地带能限制城市无序扩张。15.(20231高二·江苏南通·期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材料二: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图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材料三:四川盆地的面积约26万余平方千米,占四川省面积的46%。这里的岩石,主要由紫红色砂岩和页岩组成。这两种岩石极易风化发育成紫色土。紫色土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营养元素,是中国最肥沃的自然土壤。四川盆地是全国紫色土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向有“紫色盆地”的美称。唐朝成都鼎盛时期李白的一首诗:“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间得及此间无。”使成都“天府之国”的地位得以巩固。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将“秦”与“蜀”比较而对蜀地地位加以确立的诗句,成都因此就取代了关中“天府之国”的桂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专利权。(1)根据成渝地区的区位特点,列出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2)分析成都市形成的区位条件。(3)分析成渝城市群城市化特征的表现。(4)为将成渝城市群建设成为我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城市群,请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西部大开发。(2)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宜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科技发达;旅游资源丰富;四川省政治中心且历史悠久。(3)城市数量多;城市用地规模大;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等级体系较合理。(4)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做强区域中心城市,提升核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结构;增强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分工协作和交流;加强与东部地区的交流,促进区域内的产业升级;加强区域内旅游资源的开发;依托国家政策,发展对外贸易,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分析】成渝城市群以成都、重庆为中心,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撑,也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示范区。培育发展成渝城市群,发挥其沟通西南西北、连接国内国外的独特优势,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契合互动,有利于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拓展全国经济增长新空间,有利于保障国土安全、优化国土布局。【详解】(1)成渝城市群在长江中上游,结合中国的发展战略可知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有长江经济带建设、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2)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城市建设;土壤以紫色土为主,土壤肥沃,利于农业的发展;位于河流沿岸,水源充足,水运交通便利;位于古蜀道要冲,陆路交通便利;纬度位置较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宜人,适宜早期农业发展和人口聚集;根据材料信息“秦间得及此间无”,可知成都作为政治中心历史悠久。(3)城市群城市化特征的表现: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多;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等级体系逐步完善,并趋于合理。(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可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服务体系,加强交通建设,提高交通通达度,完善区域间合作,加强区域之间协作;进一步提升重庆、成都的核心功能,做强区域中心城市,提升成都、重庆在区域内的首位度,充分发挥大城市的带动作用;培育中小城市,完善并优化优化城市体系结构,发挥不同等级城市的带动作用;调整城市群产业结构,促进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提高成渝城市群内部之间的交通通达程度;依托国家政策,借助自身区位优势,发展对外贸易,提高与域外的经济联系程度;加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联系,承接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充分利用域内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等。【点睛】16.(23-24高二·江西宜春·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深圳大都市地处珠三角核心地带,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相连,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深圳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广州市和深圳同处于改革开放最前沿,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中心城市和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2021年4月广东省政府印发的《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充分发挥广州、深圳“双核联动、比翼双飞”作用。(1)从地理位置方面,评价深圳对珠三角城市体系的辐射作用。(2)简要说出深圳提升大都市辐射能力的途径。【答案】(1)利:深圳与香港位置相邻,有利于增大对珠三角城市的辐射强度;深圳临海,利用港口等交通,扩大辐射范围。弊:深圳未处于珠三角的几何中心,辐射方向受限。(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竞争力;优化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社会影响;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对外联通能力;加强与香港合作,提升区域影响力。【分析】本题以深圳大都市圈的发展状况为背景材料,设置3个小问,涉及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及其发展途径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详解】(1)大都市的辐射作用之一是依靠本身城市的影响。城市所在位置对辐射范围、辐射程度有增强效应。辐射是以都市为中心,如果偏在一侧,辐射范围肯定有影响。深圳不在珠三角的几何中心,这是它对珠三角辐射的弊端,而与香港相邻以及靠海的位置,对于深圳提升自身影响力是有帮助的,可以提高对珠三角城市的辐射强度,扩大辐射范围。(2)城市提升影响力主要通过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城市内部功能、提升外联内通能力以及利用外部环境来实现。深圳可以通过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社会影响;发展交通运输,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对外联通能力;加强与香港合作交流,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区域影响力。17.(23-24高二·河北石家庄·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伦敦都市圈的雏形来源于“巴罗委员会”(英国指导城市和区域规划的机构)规划的同心圆设计。随着城市集群化的不断推进,以伦敦为圆心,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及小城镇的发展,使得伦敦都市圈成为世界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同时也作为高新科技中心、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和国际信息传播中心。现代交通网络化、多种交通一体化,是伦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伦敦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在伦敦周围建立了8座功能不一的新城,疏解市中心的人口和产业。20世纪70年代,以伦敦为中心的都市圈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吸引科技人才.设立“创意优势基金”鼓励发展附加值较高的创意产业等服务业,完成了“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下图示意1971-2022年伦敦部分行业就业人数。(1)结合材料,分析伦敦对周边卫星城的辐射功能是如何体现的。(2)伦敦都市圈对伦敦自身发展有哪些意义?(3)简述伦敦就业结构变化的特点,并从产业区位变化角度分析原因。【答案】(1)伦敦通过多种现代交通与卫星城连接起来,同时将部分人口、工业企业转移到卫星城,促进卫星城城市化水平提高;伦敦为卫星城发展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援,促进产业发展。(2)疏散伦敦中心区过于密集的人口和产业,缓解了人地矛盾,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心城区通过产业的不断优化调整提升了城市竞争力,为周边中小城市的产业升级起到了示范作用,从而引领伦敦都市圈的整体协调发展。(3)制造业就业比重快速下降;金融业等服务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服务业就业人口在20世纪80年代超过制造业。城市地价上涨,集聚优势减弱,制造业外迁;政府政策调整,人才集聚,服务业规模扩大。【分析】本题以伦敦产业结构的变化为材料设置三小问,涉及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工业区位因素变化、都市圈转型发展战略等相关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伦敦通过发达的交通网络为依托,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形成多中心网络型空间格局,将建立的卫星城相互联系起来;同时,将中心城区的部分过于密集的人口和产业转移到卫星城,促进卫星城城市化水平提高;伦敦利用自身世界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同时也作为高新科技中心的优势,为卫星城发展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援,促进产业发展,各卫星城市依托各自的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不断发展形成区域性中心城市。(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伦敦都市圈的存在使得伦敦过于密集的人口和产业疏解到周边卫星城市,可以缓解伦敦市中心的人地矛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时,将部分产业转移出去,有利于中心城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提高中心城区的城市竞争力,为周边中小城市的产业升级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时,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引领伦敦都市圈的整体协调发展。(3)读图可知,伦敦就业结构变化的特点可以分为三段,上世纪70年代起,制造业就业比重快速下降,金融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到80年代中期金融业超过制造业,之后呈加速上升趋势,金融业成为伦敦第一大产业;创意产业和酒店餐饮业等服务业人口在21世纪初超过制造业。这种“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城市地价上涨,劳动力、用电用水等成本上升,集聚优势减弱,制造业外迁;另一方面,政府政策调整,吸引科技人才,设立“创意优势基金”鼓励发展附加值较高的创意产业等服务业,人才集聚,服务业规模扩大。产业结构转型区的发展18.(23-24高二·上海·期中)资源枯竭型城市在经历“建设---繁荣---衰退”的历程后,不是转型振兴,就是逐渐走向衰亡。如何选择新的发展道路,这关系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双鸭山市位于黑龙江省的东北部、三江平原腹地,隔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人口约120.9万人,耕地面积为10600k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7.98%,农业结构中水稻、玉米、大豆种植业占比在80%以上。该市煤、铁等矿产资源、耕地资源、湿地资源、动植物资源丰富,2010年前曾是黑龙江省著名的“煤城”,201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现仅有黑龙江能源职业学院一所科研院校,科研机构也很少。材料二:下图为2010—2020年双鸭山市地区生产总值和三大产业比重(每一年柱状图,自下而上依次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根据材料,归纳2010年以来双鸭山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指出双鸭山市等资源枯竭城市发展面临的困境。(3)请根据双鸭山市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其因地制宜地促进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答案】(1)2013年前,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第一、三产业比重较低;2013年后,第二产业比重降低,第三产业比重提高。(2)资源储量不足;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失业人口过多;经济发展缓慢等。(3)深度开发煤铁资源,延长产业链,提升煤铁资源的利用价值;依托耕地、湿地等资源,发展现代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业,培育新的主导产业;依托中俄边境位置优势,发展边境进出口加工业,推动工业多元化发展;依托中俄边境贸易优势,加快边境贸易集散基地建设,推动边贸物流业发展,实现转型升级;增加科技投入,引进高新技术人才,推动转型发展等。【分析】本题以双鸭山市产业转型发展为背景,设置2道小题,涉及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产业结构转型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详解】(1)根据图文信息可知,2010年后,双鸭山市产业结构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2013年之前和2013年之后。2013年前,双鸭山市产业结构中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比重较低;2013年后,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增加较多,第一产业比重略有上升。(2)结合所学知识,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以某种资源开发为主,资源消耗量大,面临资源储量下降甚至枯竭的问题;资源开发能源消耗多,环境污染严重;以某种资源开采及其加工利用为主,产业结构单一;随资源枯竭,经济效益下降,产业萎缩,失业人口增多,经济发展缓慢等。(3)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之路:一方面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另一方面开发新资源,培育新的主导产业。具体措施如下:利用煤炭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经济效益;东北土壤肥沃,依托土地资源优势,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提高农业产业比重,培育新的主导产业;开发湿地资源和农业资源,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业;依托中俄边地境优势,打造边境进出口加工和贸易集散基地,从原有重工业为主逐渐向多元化工业发展,并推动贸易和物流发展;增加科技投入,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产业传型升级,推动转型发展等。19.(23-24高二·河北保定·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蚌埠智能化半导体电子产业园位于蚌埠经济开发区,主要发展微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零部件。园区集科技型、创新型、环保成长型的中小微企业,融入生产制造、研发办公、项目成果转化、产品展示和生产性服务功能以及总部办公于一体。随着该园区的投产,蚌埠经济开发区的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城市化水平也快速提升。下图示意蚌埠智能化半导体电子产业园的区位。(1)简述蚌埠智能化半导体电子产业园的位置优势。(2)分析蚌埠智能化半导体电子产业园集多样功能于一体的目的。(3)说明该产业园的发展对蚌埠经济开发区经济结构升级的意义。【答案】(1)邻近蚌埠高铁站,便于对外交流;位于蚌埠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支持力度大,内部交易成本较低;接近龙子湖,环境优美;邻近多所高校,高技术人才较多。(2)产业流程紧密衔接,降低中间环节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促进产学研结合,快速将研发优势转化为产品对接市场;加强交流,促进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3)增加中高端就业机会,促进就业结构升级,留住人才;促进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促进民营、小微科创企业发展,增强经济活力。【分析】本题以蚌埠经济开发区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题目,涉及到工业区位因素、工业集聚的意义、工业发展对区域的影响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详解】(1)由图可见,半导体电子产业园临近蚌埠南站,交通便利,利于与外界交流;其本身布局在蚌埠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基础设施相对完善,配套设施较好,相关产业集中在园区内部,内部交易陈本低;智能化半导体电子产业对人才技术和环境质量要求高,由图可见,该园区附近有龙子湖,环境质量高,环境优美,开发区内由多所高校,能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2)产业园集多样功能于一体,集中布局,空间距离近,产业流程衔接更紧密,降低生产的时间成本,可以共享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集中布局,便于企业间交流协作,激发技术创新,不断研制新产品,提升产品品质和知名度,提升竞争力;研发部门和生产部门集中布局,可更快速的将研发优势转化为产品,缩短新产品投入市场的用时。(3)该产业园发展项目为高新产业,增加了高端制造业的占比,促进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高端产业的发展,增加了中高端结业岗位,能够给更多人才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就业结构升级,同时能更好的留住当地高校人才;由材料可知,园区主要是科技型、创新型、环保成长型的中小微企业,产业园的发展,给这些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促进了经济发展。20.(2023高二·河南濮阳·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09年10月2日,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建设的铁路一京张铁路正式通车。随着该铁路通车,沿线张库(张家口一蒙古的乌兰巴托)大道贸易更加繁荣。20世纪30年代起,张家口开始从商道驼铃到厂房林立。张家口是2022年冬奥会举办地之一。2019年12月30日,京张高铁开通运营全长174千米,设北京北、八达岭长城、张家口等10座车站,时速达350千米,通车后张家口融入了“首都1小时经济圈”。材料二:河北文化资源丰富,有吴桥杂技等传统艺术。京张高铁的建设为张家口的创意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促进其产业结构再次变化。创意产业是指起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及才能,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创造出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包括时尚设计、表演艺术等。目前,河北的石家庄、保定等地的创意产业较为集中。下图示意京张高铁线路图及经过官厅水库照片。
(1)20世纪30年代以来,张家口两次产业结构是如何变化的?(2)京张高铁的建设为张家口的创意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促进其产业结构再次变化。以创意产业为例,分析其第二次产业结构变化的意义。【答案】(1)第一次:由以第三产业为主转变为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二次:由以第二产业为主转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2)意义:创意产业附加值高,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创意产业污染小,利于提高张家口及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利用石家庄等地已有的创意产业基础,产生集聚效应,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分析】本题以京张高铁线路图及经过官厅水库照片为资料,涉及了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产业转型的意义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详解】(1)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起张家口开始从商道驼铃到厂房林立”,说明第一次产业结构变化为由第三产业为主转变为第二产业为主;“京张高铁的建设为张家口的创意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促进其产业结构再次变化”,说明第二次产业结构变化为由第二产业为主转变为第三产业为主。(2)根据上题第二次产业结构变化为由第二产业为主转变为第三产业为主。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相对于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创意产业附加值高,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创意产业污染小,利于提高张家口及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材料显示石家庄、保定等地的创意产业较为集中,可以利用石家庄等地已有的创意产业基础,产生集聚效应,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发展创意产业可以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城市的发展。21.(2023高二·天津滨海新·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第24届冬季奥运会使张家口再度受到广泛关注,张家口市接京津、通晋蒙,历史上曾有“武城”“皮都”“陆路旱码头”等称号。民国初年,张家口市在宣化就兴办了近代工业龙烟铁矿公司。新中国成立后,张家口市逐步形成了以钢铁、冶金、能源、机械装备制造等为骨干的工业体系。
(1)据上述材料,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张家口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京张高铁主线是由北京北站至张家口站,全程174公里,设10个车站。京张铁路通车后,北京至张家口所需时间由3小时12分短为56分。(2)简述京张高铁的开通对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依托协同路,重塑产业带:1986~2003年,京津区域合作发起: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加速落实,图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规划示意图。
(3)分析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围绕绿色生态发展思路,张家口市三大产业发展的方向。【答案】(1)煤、铁资源丰富;离京津地区近,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2)有利于京津冀协调发展;有利于交通出行;有利于经济发展。(3)可发展绿色农牧、可再生能源、体育文化旅游三大主导产业。【分析】本题以张家口产业发展与调整为材料,涉及工业区位因素、交通队区域发展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详解】(1)由图可知,张家口附近有煤、铁资源富集,可就近发展钢铁工业;张家口离京津地区近,京津地区经济发达,钢铁工业需求量大,市场广阔;京张铁路经过,交通便利;发展较早,工业基础好。(2)有效连通京冀地区,促进人员、物流往来,有利于京津冀协调发展;缩短京张两地交通时间,有利于交通出行;带动沿线地区和相关产业大战有利于经济发展。(3)第一产业应立足当地较好的生态环境,发展绿色农牧;第二产业可利用当地太阳能、风能较丰富的优势,发展可再生能源;第三产业可借助举办冬奥会的契机,发展体育文化旅游产业。22.(23-24高二·山东菏泽·开学考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双鸭山市位于黑龙江省的东北部、三江平原腹地,隔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人口约120.9万人,耕地面积为10600k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7.98%,农业结构中水稻、玉米、大豆种植业占比在80%以上。该市煤、铁等矿产资源、耕地资源、湿地资源、动植物资源丰富,2010年前曾是黑龙江省著名的“煤城”,201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现仅有黑龙江能源职业学院一所科研院校,科研机构也很少。材料二:下图为2010—2020年双鸭山市地区生产总值和三大产业比重(每一年柱状图,自下而上依次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根据材料,归纳2010年以来双鸭山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2)请根据双鸭山市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其因地制宜地促进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答案】(1)2013年前,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第一、三产业比重较低;2013年后,第二产业比重降低,第三产业比重提高。(2)深度开发煤铁资源,延长产业链,提升煤铁资源的利用价值;依托耕地、湿地等资源,发展现代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业,培育新的主导产业;依托中俄边境位置优势,发展边境进出口加工业,推动工业多元化发展;依托中俄边境贸易优势,加快边境贸易集散基地建设,推动边贸物流业发展,实现转型升级;增加科技投入,引进高新技术人才,推动转型发展等。【分析】本题以双鸭山市产业转型发展为背景,涉及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详解】(1)根据图文信息可知,2010年后,双鸭山市产业结构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2013年之前和2013年之后。2013年前,双鸭山市产业结构中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比重较低;2013年后,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增加较多,第一产业比重略有上升。(2)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之路:一方面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另一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考冲刺个人决心书
- 中秋晚会来宾致辞范文(10篇)
- 中学生竞选班长演讲稿
- 中班家访小结
- 密度应用课件教学课件
-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知识清单第十章作文专题10议论文写作课内素材积累(学生版+解析)
- 渝长一标段动火作业方案
- 超声雾化课件教学课件
-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及答案集锦
- 维修保证金协议书(2篇)
- 上海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无答案)
-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美国反无人机系统未来趋势报告 THE U.S. COUNTER-UNMANNED AERIAL SYSTEMS MARKET REPORT 2024-2029
- 2024-2030年国内不锈钢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生气王子课程设计
- 让男方还房贷的协议书范文范本
- 2024-2030年全球家庭储能市场运行剖析及发展现状调研研究报告
- 2024招商银行校园招聘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管理高级经济实务试卷及解答参考(2025年)
- 体育二年级上册 安全地进行游戏(教案)
- You Raise Me Up二部合唱简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