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密★启用前2019年吉林省中职-本科衔接试点转段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六道大题,满分150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毫米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选择题(共2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涂在答题卡所对应题号的位置上)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挑拣(jiǎn)彷(páng)徨脂(zhī)肪荷花淀(diàn)B.阿(ā)谀地壳(ké)应(yìng)届落(luò)枕C.粗犷(kuàng)候(hóu)车喘(chǎn)息婀娜(nà)D.绽(zàn)开自作(zuō)自受寺(shì)庙绿(lǜ)林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竟标流言非语事必躬亲委屈求全B.牌匾绿树成阴久负盛名文过是非C.销赃大材小用攻城略地学富五车D.萤屏恪守不渝夸夸其痰寻人起事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战狼》这部电影中,吴京把这个年轻战士的形象塑造得楚楚动人,给人一种永不服输的印象。B.合唱队获得全市一等奖的喜讯传来,全校同学欢呼雀跃,一片哗然,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C.有的媒体人由于曝光腐败、鞭挞丑恶而背后中枪,这使他们心灰意懒,不愿意再继续履行舆论监督的职责。D.一旦手机出现问题,里面的通讯录很容易就付诸东流,从而给工作带来极大不便。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语义明确的一项是()A.“863计划”的出台,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B.我怀着恐惧的心情,担心灾难不会降临在我头上。C.目前,主张勤俭节约的呼声,似乎并没有唤醒和阻止住一些人追求豪华的势头。D.在戏剧学院学习时,只有我跟她学过弹钢琴。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怎么我看不见?”香雪微微眯着眼睛。B.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600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C.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D.伍六一愤怒了:“干什么?这样跑得过吗。你们放开啊!”6.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海燕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的穿过乌云。B.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C.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D.他的脸就像从他父亲的脸上扒下来似的,一模一样。7.下列作家与作品,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自清——《荷塘月色》B.徐志摩一一《雨巷》C.李密——《陈情表》D.贾谊一一《过秦论》8.文章《飞向太空的航程》是一篇()A.科学小品B.说明文C.新闻报道D.小说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有错误的一项是()A.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B.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爱国诗人。C.王羲之,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人,书法家,有“书圣”之称。D.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得体的一句是()A.我一个老农民,能和您结为儿女亲家,实在是高攀了。B.张云和李明是高中同学,毕业后一直没有见面,今日一见,张云高兴地说:“久仰久仰!”C.老同学,今天是你大喜的日子,我因事不能前去祝贺,我的祝福望你心领了。D.虽然你家小孩说话不太容易让人接受,但看在你的薄面上,我原谅他了。非选择题(共13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0分。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所对应题号的位置上)11.《____》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12.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____。13.《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与北朝的《____》并称为“乐府双璧”。14.李白,字____,号青莲居士,被后人称为“____”。15.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____》。16.课文《拿来主义》的作者是____,原名周树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7.词根据风格可以划分为____和婉约派。18.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____、地点、____、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每空1分,共10分。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所对应题号的位置上)19.补充诗文:(l)天生我材必有用,_____________。(2)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_。(3)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4)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晓风残月。(5)大江东去,浪淘尽,____________。(6)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7)古来圣贤皆寂寞,______________。(8)前不见古人,_____________。(9)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10)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涂在答题卡所对应题号的位置上)20.阅读一(10分)她不是鲁镇人。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说是自己母家的邻舍,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但看她模样还(),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了。试工期内,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所以第三天就定局,每月工钱五百文。但有一年的秋季,大约是得到祥林嫂好运的消息之后的又过了两个新年,她竟又站在四叔家的堂前了。桌上放着一个荸荠式的圆篮,檐下一个小铺盖。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l)选文出自课文()。(2分)A.《故乡》B.《孔乙己》C.《祝福》D.《社戏》(2)本篇文章的体裁是()。(2分)A.小说B.散文C.议论文D.说明文(3)“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这段话是对祥林嫂的()描写。(2分)A.语言B.肖像C.动作D.心理(4)原文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A.周正褪去B.周正消失C.端正褪去D.端正消失(5)下列有关祥林嫂眼睛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作者写祥林嫂第二次来到鲁镇“眼角上带着泪痕”,说明祥林嫂遭受了重大打击,内心十分痛苦。B.文中“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表明祥林嫂极度悲哀、麻木,濒临死亡。C.祥林嫂眼神的变化,暗示了祥林嫂正在一步步走向死亡,这完全是她个人性格造成的。D.祥林嫂眼神的变化,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启示人们起来推翻吃人的封建制度。21.阅读二(10分)这番话不免啰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例如《史记》李广射虎一段: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这本是一段好文章,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说它“凡多三石字”,当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或改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在表面上看,改得似乎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见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改为“既知其为石”便失去这意味。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改为“终不能入”便觉索然无味。这种分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索一番,自会明白。(l)下列对于“镞”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shǐB.zúC.zhúD.zhù(2)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锱、铢,古代长度单位。B.凝练:紧凑,简练。C.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D.谨严:谨慎、严密。(3)作者将《史记》李广射虎一段文字和王若虚《史记辨惑》的改文进行对比,其作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A.从比较分析中,不难看出改文虽然“似乎简洁些”,但“惊讶的意味”和“斩截的意味”却已存无多。B.这个例子说明文字与所要表达的情景有关,值得玩味。C.为了说明“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D.为了说明王若虚《史记辨惑》的改文虽然换了说法,但是意味完全不变。(4)文中划线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B.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C.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D.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5)“咬文嚼字”在本文中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2分)A.咬文嚼字就是过分推敲文字。B.咬文嚼字应从思想感情入手,再去进一步斟酌文字。C.咬文嚼字就是卖弄才学。D.咬文嚼字就是在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22.阅读三(10分)无所求(节选)余秋雨友情的错位,来源于我们自身的混乱。你到底要什么样的友情?我们能够随口吐出的,都是早年的老师、慈祥的长辈、陈旧的著作所发出过的声音。他们说,友情来自于共同的事业。这话很漂亮,但我们应该注意此间有一处致命的模糊:一般一讲事业似乎总与理想、奋斗连在一起,其实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哪有这般庄严?习惯于庄严的长辈们喜欢用大词,他们所说的事业其实也就是职业。置身于同一个职业难道是友情的基础?友谊岂能从事于谋生?朋友岂能局限于同僚?即便有共同的事业,然而情感岂能依附于事业?他们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这种说法既表明了朋友的重要,又表明了朋友的价值在于被依靠。但是,没有可依靠的实用价值能不能成为朋友?一切帮助过你的人是不是都能算作朋友?他们说,患难见知己,烈火炼真金。这又对友情提出了一种要求,盼望它在危难之际及时出现。能够出现当然很好,但友情不是应急的储备,朋友更不应该被故意地考验。真正的友情不依靠什么。不依靠事业、祸福和身份,不依靠经历、方位和处境,它在本性上拒绝功利,拒绝归属,拒绝契约,它是独立人格之间的互相呼应和确认。它使人们独而不孤,互相解读自己存在的意义。因此所谓朋友,也只不过是互相使对方活得更加温暖、更加自在的那些人。在古今中外有关友情的万千美言中,我特别赞成英国诗人赫巴德的说法:“一个不是我们有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友情都应该具有“无所求”的性质,一旦有所求,“求”也就成了目的,友情却转化为一种外在的装点。我认为,世间的友情至少有一半是被有所求败坏的,即便所求的内容乍一看并不是坏东西。让友情分担忧愁,让友情推进工作……友情成了忙忙碌碌的工具,那它自身又是什么呢?其实,在我看来,大家应该为友情卸除重担,也让朋友们轻松起来。朋友就是朋友,除此之外,无所求。其实,无所求的朋友最难得,不妨闭眼一试,把有所求的朋友一一删去,最后还剩几个?李白与杜甫的友情,可能是中国文化史上除俞伯牙和钟子期之外最被推崇的了,但他们的交往,也是那么短暂。相识已是太晚,相别又是匆忙,李白的送别诗是“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从此再也没有见面。多情的杜甫在这以后一直处于对李白的思念之中,不管流落何地都写出了刻骨铭心的诗句;李白应该也在思念吧,但他步履放达、交游广泛,杜甫的名字再也没有在他的诗中出现。这里好像出现了一种巨大的不平衡,但天下的至情并不以平衡为条件。即使名满天下的李白不再思念,作为后生晚辈的杜甫也作出了单方面的美好承担。李白对他无所求,他对李白也无所求。友情因无所求而深刻,不管彼此是平衡还是不平衡。诗人周涛描写过一种平衡的深刻:“两棵在夏天喧哗着聊了很久的树,彼此看见对方的黄叶飘落于秋风,它们沉静了片刻,互相道别说:明年夏天见!”楚楚则写过一种不平衡的深刻:“真想为你好好活着,但我,疲惫已极。在我生命终结前,你没有抵达。只为最后看你一眼,我才飘落在这里。”都是无所求的飘落,都是诗化的高贵。(1)原文中划线部分的文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A.比喻B.拟人C.排比D.夸张(2)根据原文,你认为下列哪一项对友情的理解不是“友情的错位”()。(2分)A.友情来自于共同的事业B.朋友的价值在于被依靠C.盼望友情在危难之际及时出现D.无所求(3)文章第二自然段“这话很漂亮”中的“这话”指代的是哪句话()。(2分)A.友情的错位,来源于我们自身的混乱。B.你到底要什么样的友情?C.友情来自于共同的事业。D.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4)下列对本文行文思路的归纳,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列举并批判三种错位的友情②举例说明“无所求”的友情③总结出“无所求”的特性④阐明正确的友谊观A.①④③②B.①②③④C.②③①④D.②④①③(5)对李白与杜甫的友情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友情并不以平衡为条件B.友情应该无所求C.友情只有乐于承担才能深厚长远D.朋友之间要互相依靠五、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5分。将正确答案填涂或写在答题卡所对应题号的位置上)23.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本篇文章的作者荀子是先秦时期()的最后一位大师。(2分)A.墨家B.儒家C.道家D.法家(2)本篇文章选自于《荀子·劝学篇》,其中“劝”的意思是()。(2分)A.劝勉、鼓励B.劝解C.劝慰D.劝阻(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C.虽有槁暴,不复挺者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金就砺则利(黄金)B.非能水也(游水)C.锲而不舍(刻)D.青,取之于蓝(蓼蓝)(5)下列各句中“而”字表并列关系的一项是()。(2分)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蟹六跪而二螯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文章最后一段使用的论证方法是()。(2分)A.对比论证、引证B.比喻论证、对比论证C.比喻论证、分类论证D.引证、分类论证(7)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具购销的简单合同范本
- 全新财务人员劳动合同
- 大楼物业管理委托合同
- 后八轮自卸车租赁合同范本
- 沪教版(上海)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祖国篇(上)4.3《长江》听课评课记录
- 股东合作协议合同模板
- 加盟合同协议书范本
- 搅拌站矿粉购销简易合同
- 《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
- 合同书样本范文电子版
- 药用植物种植制度和土壤耕作技术
- 《火力发电企业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导则》
- 重庆市渝北区2024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保安服务项目信息反馈沟通机制
- 《团队介绍模板》课件
- 常用中医适宜技术目录
- 冲压模具价格估算方法
-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第十一章运动技能的练习
- 虫洞书简全套8本
- 2023年《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专题普法宣传
-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下册口算题大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