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1_第1页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1_第2页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1_第3页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1_第4页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一

世界的物质性考点二

运动的规律性考点三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大题攻略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考点一

世界的物质性必备知识·强基固本一、物质1.自然界的物质性---唯物论原理1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②人们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同时,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2.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__________。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_____。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客观性: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物质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认识。(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①物质的唯一特性②万事万物的唯一共性③物质和意识的根本区别客观实在≠客观存在客观存在=物质现象+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实在只包括物质现象体现物质的词语:世情、国情、省情、实际、经济形势、地区特点特色、个人情况等客观实际。关键能力特别提醒

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万事万物的总和。2.弄清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关系物质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别特性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存在状态抽象的、永恒的、不生不灭的具体的、多变的、有生有灭的联系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象。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关键能力·核心突破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唯物论原理2(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______起了决定性的作用。(2)世界观: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________。劳动物质性方法论:要尊重社会条件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二、意识1.意识是________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产生经历的几个阶段: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再到人类意识的产生。自然界2.意识是__________的产物(1)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即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即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__________。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2)意识不仅是人脑的机能,而且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社会发展物质器官点拨正确把握意识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是对物质的被动反映,也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3.多角度理解意识的内涵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的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结论: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从意识的生理基础来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从意识的性质来看有正确的意识与错误的意识,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如实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反映。错误意识的内容也来自客观存在,只不过它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的反映结论: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从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详见核心能力4)续表从意识的主体来看对同一事物或现象,不同的人因立场、思维方式、知识构成、世界观等主观因素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意识结论: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续表3.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因此,点拨------世界的物质性——唯物论原理3(1)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我们应当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2)正确理解物质决定意识。从时间上看,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从本原上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从地位上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唯物论原理4易错辨析1.

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解析]

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哲学上的物质范畴是对世界上的一切物质形态的抽象和概括。2.

意识是大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

×[解析]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源泉是客观存在。3.

有了人脑,不一定产生意识。(

)

√4.

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

×[解析]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5.

物质和意识不可分割。(

)

×[解析]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在意识之外客观存在。考向一

世界的物质性例1

(2023·湖南衡阳期末)2022年7月,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发布报告指出,我国“十四五”及中长期总人口将相继经历零增长、负增长,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老年人口持续上升,高龄老人将翻番。要促进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向适应和动态均衡,为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对此分析正确的有(

)

C①我国人口结构现状体现了自然界的客观性②我国的人口政策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③人口状况的客观性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④人口政策是物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解析]

我国人口结构现状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客观性,①错误。要促进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向适应和动态均衡,体现了我国的人口政策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为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②③正确。人口政策属于意识范畴,不是物质的,不具有客观实在性,④错误。考向二

意识的产生与本质例2

(2021·湖北卷·13,3分)湖北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美誉,历史上众多文人墨客在此迎来送往,触景生情,留下了大量广为流传的送别诗篇,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等。这表明(

)

D①意识的内容可还原社会生活②意识的根本目的是人的情感需求③意识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产物④意识的形式可以由人们主动创造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解析]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内容就是被反映的客观存在即社会生活,结合“意识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可见该题支的正确表述应该为意识能够还原社会生活,①错误。人们有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意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人们改造世界,而不是人的情感需求,②错误。文人墨客在此迎来送往,触景生情,留下了大量广为流传的送别诗篇,可见意识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产物,③符合题意。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文人墨客触景生情,留下大量诗篇,每个诗篇又各不相同、各有特色,可见意识的形式可以由人们主动创造,④符合题意。考点二

运动的规律性必备知识·强基固本一、运动1.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1)物质是______的物质。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根本属性存在方式(2)运动是______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关键能力·核心突破1.正确把握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唯物论原理5原理理解强调警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任何事物的具体形态都离不开一定的运动,它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没有运动就没有事物侧重物质离不开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形而上学原理理解强调警示运动是物质的运动,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载体。离开物质载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侧重运动离不开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特别提醒

物质作为客观实在是通过运动表现出来的,并通过运动分化出不同的具体物质形态。运动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续表方法论:要坚持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反对脱离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脱离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唯心主义二、规律1.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______的、必然的、______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本质稳定点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3.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点拨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但不可以改变规律、创造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唯物论原理6: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改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固有的规律)。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2.正确理解规律(1)图解规律特别提醒

规律≠规则。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制定、修改或废除。规则是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补充或废除;正确的、合理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关键能力·核心突破(2)理解规律要把握以下几个关系哲学上讲的规律和具体规律①哲学上讲的规律,是对各种具体规律共同特性的概括和总结,它不等同于具体规律。②哲学上讲的规律和具体规律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规律和现象①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相对稳定、深刻的本质联系,需要借助抽象思维才能揭示。②现象浮于事物表面,形式多样且多变易逝,能够借助感官直接感知。③虽然规律总会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的背后也总会隐藏着规律,但规律不等于现象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①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它体现着一种“必定如此”的趋势。②有些事物之间的联系,并非一定如此不可,而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这种偶然联系就不是规律续表规律和联系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②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③规律是一种联系,但不是所有的联系都是规律,只有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才是规律续表特别提醒

①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创造、发明、改造、改变和消灭规律。②规则、规定、守则、定律、定理、公式、公理、法律等都不是规律。它们是主观的,是规律的反映,但不是规律本身。③规律不等于现象。凡是人的感觉器官可以直接感知的都是现象,规律只能凭借抽象思维才能把握。④规律没有好坏之分。规律不是永恒的、万古不变的。易错辨析1.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

)

×[解析]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且运动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2.

运动是物质特有的。(

)

×[解析]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意识也是运动的,运动不是物质特有的。3.

规律有好坏之分,是永恒不变的、无条件的。(

)

×[解析]

规律是客观的,没有好坏之分,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4.

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改变或创造规律。(

)

×[解析]

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规律是客观的,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规律,人们只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5.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

√考向一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例1

(2023·湖南邵阳期末)下面漫画《钟表可以回到起点,却已不是昨天》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B①事物的运动变化是绝对的

②犯过的错是无法挽回的

③事物发展是循环往复的

④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解析]

事物的运动变化是绝对的,过去的时间不可能再回来,①正确。这里无所谓错,材料只是强调时间的一维性和运动的绝对性,②不符合题意。事物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③错误。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钟表可以回到起点,却已不是昨天,④正确。考向二

认识和利用规律例2

(2023·辽宁卷·9,3分)“春分之日,玄鸟至”(《逸周书·时训解》)。在周代,古人就已经靠观察燕子等候鸟春归的时间来确定节气、规划农时。中原地区的燕子多是在春分前后飞回筑巢育雏,周天子便在春分之日祭祀神灵,祈求子孙繁茂。由此可见(

)

A①人能借观察燕来与春到间的关系把握自然变化规律②依据对规律的认识去规划农时属于实际的农耕活动③将燕来与子孙繁茂相联系是对客观对象反映的结果④把握燕来与人活动的联系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解析]

“在周代,古人就已经靠观察燕子等候鸟春归的时间来确定节气、规划农时”说明人能借观察燕来与春到间的关系把握自然变化规律,①符合题意。不能把对规律的认识作为依据,②错误。周天子将燕来与子孙繁茂相联系,是主观臆造的联系,也是对客观对象反映的结果,③符合题意。把握燕来与人活动的联系是为了确定节气、规划农时,指导农耕活动,④错误。考点三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备知识·强基固本一、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点拨用侧重点法区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目的性侧重于行动目标、方式和步骤的确定自觉选择性强调认识对象的选择能动创造性突出反映的程度(现象与本质)和时间的跨度(过去、现在和未来)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3.尊重客观规律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__________。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前提条件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客观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要求(1)要求我们充分

——发挥主观(2)要求我们把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科学态度

——主客观相结合——“两个反对”:反对主观主义、形而上学发挥____________,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__________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__________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点拨从辩证法角度分析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认识到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握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易错辨析1.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是被动的、无选择的。(

)

×[解析]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2.

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

√3.

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

)

×[解析]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4.

正确的思想意识、科学理论和真理可以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

×[解析]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反面是从主观出发。从经验、科学理论、真理出发的说法都是错误的,是主观主义的表现,其实质是主观唯心主义。5.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

)

×[解析]

应为“使主观符合客观”。关键能力·核心突破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唯物论原理8=4+7项目内容方法论要求物质决定意识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唯物论原理4项目内容方法论要求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增强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发挥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续表唯物论原理7特别提醒

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两种不同性质和地位的作用,前者是第一位的,后者受前者的制约;两种作用不能割裂开来,更不能颠倒,否则会导致形而上学或唯心主义错误。2.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唯物论原理9世界观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因此,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世界观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并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续表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夸大规律客观性,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的机械唯物主义续表3.正确把握意识能动性(1)图示意识的能动作用特别提醒①意识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才能作用于客观事物。不能把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理解为它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它必须经过“实践”这一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实践是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的必经途径。②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意识的能动作用再大,也要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③从性质上看,不同性质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不同的能动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2)意识的反映、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关系意识的反映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区别表现如实反映和歪曲反映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能动的反映和能动的反作用“想”“做”“精神状态”联系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第二方面。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主观能动性,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的书面个别词句当作僵死的教条,生搬硬套经验主义认为感性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一切知识都通过经验而获得,并在经验中得到验证形式主义片面地注重形式不管实质的工作作风,或只看事物的现象而不分析其本质的思想方法官僚主义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欺软怕硬、做官当老爷、官官相护、贪污腐败的领导作风考向一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例1

(2023·湖北武汉联考期末)漫画《找不对方法,付出的再多也没有用》(作者:石松涛)告诉我们(

)

C①尊重客观规律是规律起作用的前提和基础②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③离开思考和创新,就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④要尊重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切忌唯意志论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解析]

规律的存在和发挥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是否尊重客观规律,规律都在起作用,①错误。漫画中的人物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在错误意识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必然导致实践的失败,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②符合题意。离开思考和创新,主观能动性就不能正确发挥,而不是不能发挥,③错误。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尊重客观规律,切忌唯意志论,④符合题意。考向二

发挥主观能动性例2

(2022·湖南卷·12,3分)漫画《人生如天气,可预料,但往往出乎意料》(作者:于昌伟)启示我们(

)

A①面对人生的出乎意料,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②可预料与出乎意料相互否定,符合辩证否定观③“思维的眼睛”能揭示事物内部规律,人生可预料④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应该精确预见人生的未来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解析]

人生如天气,可预料,这启示我们“思维的眼睛”能揭示事物内部规律,人生可预料;但人生往往又出乎意料,这启示我们面对人生的出乎意料,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①③符合题意。辩证否定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是自身的否定,②错误。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够推测未来,但不能精确预见人生的未来,④错误。考向三

意识的能动作用例3

(2023·山东肥城一模)“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这首诗运用虚景与实景相结合的手法,使欢聚时的悦景与想象中离别后的孤寂形成对比,烘托出诗人惜别知音的悲凉心情,也映照了诗人被贬为龙标尉时怀才不遇的心境。对此诗理解正确的有(

)

D①“忆”虚构的旅夜孤寂的场景,来源于诗人独特的思维和丰富的形象②“入舟凉”是诗人借当时当地的凄凉景观,表达内心怀才不遇的心境③诗人通过想象创造了当下和未来的联系,使该诗更具朦胧美和表现力④从“橘柚香”着手描写欢聚时的悦景,体现了诗人意识的自觉选择性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解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诗人回忆的场景不是来源于思维和丰富的形象,而是来源于具体生活实践,①错误。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当时当地的凄凉景观引发诗人内心的怀才不遇的心境,②正确。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诗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但不能通过想象力来创造联系,③错误。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诗人通过水果的香气表达欢聚时刻的愉悦,体现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④正确。考向四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例4

(2023·山东卷·10,3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提起看过的一个关于培养一批“一县一业”重点基地的文件:“我看了以后皱了眉头,这个事情不好下指标。一个县是不是光靠一个产业去发展,要去深入调研,不能大笔一挥,拨一笔钱,这个地方就专门发展养鸡、发展蘑菇,那个地方专门搞纺织,那样的话肯定要砸锅。”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B①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把握规律、做好决策的根本立足点②只有反映社会存在的产业决策,才对产业发展起积极作用③正确的产业决策是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相统一的基础④调研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正确决策的基本条件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解析]

只有正确反映社会存在的产业政策,才能对产业发展起积极作用,②错误;正确的产业决策有利于将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统一起来,但不是其基础,③错误;一个县靠什么发展,要从本地实际出发,这也是把握规律、做好决策的根本立足点,①正确;只有通过深入调研,通过实践获取大量感性材料,通过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才能形成正确的决策,④正确。大题攻略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典例导引(2022·全国乙卷·40(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某小学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自2009年建校起就创办“开心农场”,开启“新劳动教育”试验,先后开发出“农事劳作”“创意劳动”和“美好生活”3个课程群,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和劳动观念,学校依据二十四节气开设劳动课程:立春时,来到开心农场寻找春天;立夏时,参加学校举办的收获节,摘蚕豆、剥蚕豆、吃蚕豆;立秋时,整地施肥种萝卜;小雪时,测量油菜的高度,为油菜画像。学校给各年级学生安排不同农活:种蚕豆,种土豆,种桑养蚕,种油菜,种向日葵,养兔子。结合地方民俗和文化,学校开设了古法造纸、藤编艺术,制作油面筋、竹篱笆等实践体验课程。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学校奖励“劳动币”,用来兑换学习用品。

目前,该校“开心农场”规模已从最初的5亩地扩大到20多亩,劳动教育延伸到了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引导孩子们走出课堂、走进自然,播下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种子。“今天,你劳动了吗?”已然成为该校同学打招呼的流行语。该校劳动教育促进了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水平提升,成为闻名全国的“金名片”。

结合材料并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该小学劳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思维过程第一步设问剖析——抓住具体要求知识限定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设问类型①____________问题指向该小学劳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其他要求结合材料原因类试题第二步材料分析——找出有效信息信息1某小学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开发了3个课程群,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和劳动观念;依据二十四节气开设劳动课程;给各年级学生安排不同农活;结合地方民俗和文化,学校开设了古法造纸等实践体验课程续表第二步材料分析——找出有效信息信息2该校劳动教育促进了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水平提升,成为闻名全国的“金名片”信息3该学校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育教学规律,开设各类劳动教育课程续表第三步知识调用——明确用的方向1.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意识反映并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意识3.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续表第四步答案要点——简列答题思路立足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该校做法,体现了该校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该校采取的措施取得了成效,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续表参考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或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或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或实事求是(或规律是客观的,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或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②学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按照学生年龄、不同节气和地域历史文化特点,开发课程、安排农活。③明确劳动教育目标或注重弘扬中华劳动美德或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奖励先进;调动学生参加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攻略总结

对于考查“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试题,一般应根据原理的要求从两个维度进行回答:一是根据材料,分析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是分析意识的能动作用,材料中的措施做法是如何促进事物发展的。如果材料涉及了尊重客观规律,还应对此进行分析,作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补充。(这一点要根据材料的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回答)材料迁移

设问还可以设置成: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知识,说明劳动教育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意义。可以从①开展劳动教育能够丰富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③全面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有利于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形成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④通过全社会、全过程的劳动教育培养,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等角度回答。模拟演练(2023·湖北宜昌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